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什么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什么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什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它研究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探索出更加适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

1.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必须要掌握。

这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原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操作。

2. 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了解教育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的心理,更好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中,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3. 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通过评估来测试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透过评估,可以改进和优化教育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同时教育评估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 多媒体与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教育技术学的学生需要学习与掌握各种多媒体工具及设计技巧,设计与应用多媒体教育软件,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参与度。

5.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开发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学生需学会如何完成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计、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策略和培训教师等方面的能力。

所有这些活动都是涉及到现代教育中的各个方面,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

6. 远程教育与电子学习现在,远程教育和电子学习已经成为了广泛采用的教育手段。

教育技术学的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创建远程教育课程,进行设备的配置管理等技术应用,为学习者提供更优秀的学习体验。

7. 学习管理系统学习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现代教育软件。

学生将学习如何提供访问、学习和评估学生活动以及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协作和信息交换的各种技术和存储解决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

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来改进教育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学科。

它涉及到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旨在通过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与硬件的应用、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等。

其中,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是核心内容之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发各种教育软件、教育游戏、教育仿真等教育工具,以及如何评估和改进这些工具的有效性。

教育技术学专业还需要学习教育软件与硬件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软件与硬件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教育软件和硬件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他们还需要了解各种教育工具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便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工具。

在线教育与远程教育也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来学习。

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开发在线教育平台,以及如何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教育技术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教育数据被收集和存储起来。

这些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录、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行为特征,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辅导。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教育软件公司等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担任教育技术设计师、教育软件开发工程师、在线教育平台运营管理等职位。

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教育技术的研究和教育。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涵盖了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引言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学科。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会介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背景、专业课程、就业前景以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一、背景1.1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教育技术学是通过研究和运用教育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理论和技术,设计和实施创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的学科。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1.2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起源教育技术学专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当时,随着传统教育方法的局限性逐渐暴露,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改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二、专业课程2.1 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基础主要包括教育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学生将学习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了解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原理,并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2 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是技术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设计和制作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评估和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

2.3 实践教学除了理论和技术应用的学习,教育技术学专业还注重实践教学。

学生将接受一定的实习训练,参与教学设计和实施,积累实际操作和经验。

三、就业前景3.1 教育行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教育行业中从事教育技术相关的工作,如教育技术顾问、教育技术培训师、教育技术支持人员等。

他们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2 企业和机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企业和机构中从事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在线教育平台的开发和管理,设计和制作教育游戏和教育软件等。

3.3 创业机会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有机会创办自己的教育技术公司。

他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开发创新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事业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满足培养合格教育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十分全面,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下面将对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学基础课程1. 教育学导论: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让学生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3. 教育社会学:探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

二、教育学专业核心课程1. 教育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

2. 教育学原理: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来指导教育实践。

3. 教育评价与测量:学习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教育测量的技巧,能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和学生评价工作。

三、教育学专业选修课程1.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进一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能力。

2. 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和管理理论,培养学生在教育机构中进行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教育技术与创新:介绍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帮助学生熟悉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和学习。

四、教育实践环节1. 教育实习:学生到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实习,亲身体验教育工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 教育实训:通过课程设计和模拟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在教育机构完成一定时间的实习,并撰写与教育学相关的毕业论文。

五、其他专业课程除了以上提及的课程,教育学专业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设置其他专业课程。

例如,教育法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经济学等。

总结:教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覆盖了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并初步掌握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比例表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学时比例表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学科门类:教育学二级类:教育学类专业代码:040104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兼通现代教育理论、艺术和信息技术,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在学校、国家机关、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大中型企业等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影视媒体的设计与制作工作。

三、基本要求1、掌握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3、能进行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4、能达到专业级的摄影、摄像与影视编导能力;5、能进行程序设计与开发(web程序设计);6、可继续攻读教育技术学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四、修业年限4年。

五、毕业规定及授予学位全学程采用学年学分制,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必须修满165学分,其中通识课程46学分,教育课程8学分,专业类99学分,实践类12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并达到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要求的,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七、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摄影基础、传播学、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学与教的原理、多媒体基础与应用、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数据结构、教学系统设计、电视节目制作、美术基础、教育软件制作、摄像技术基础、影视动画制作等。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学技能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为21周。

2、专业见习和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时间为10周,安排在第四学年。

3、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等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军训时间为2周,安排在入学后进行,劳动教育时间为3周,安排在第一、三、五学期,社会调查每年暑假一次。

4、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按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规范执行,安排在第八学期。

教育技术学本科

教育技术学本科

有关本科“教育技术学”的介绍有关本科“教育技术学”的介绍如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是一门培养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基础和较强创新精神、学习研究及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或在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软硬件系统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相关工作。

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媒体与技术、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程序设计、多媒体创作技术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提高他们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也十分重要。

学生需要参加各种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该专业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和科学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

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教育、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多个领域从事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工作。

例如,他们可以从事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教育软硬件系统开发、教学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培训等工作,也可以在教育技术机构、教育电视台、远程教育中心等单位从事教育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等工作。

总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是一门培养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通过全面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该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

教育技术学教案大学

教育技术学教案大学

教育技术学教案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课程简介: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技术融合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进教育过程和提高教育质量。

本课程将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数字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以及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掌握相关技术工具的使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3. 学会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内容: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2. 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3.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4. 教育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教育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意义。

2. 演示:通过实物展示或视频播放,介绍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教育技术的应用。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1. 导入: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教育技术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1. 导入:介绍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3. 演示:展示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实例。

4.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第三课时: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1. 导入:介绍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学媒体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以促进人类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应用性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

它是为培养师范生职前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后,使学生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具备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技术素质是师范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教育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初步具有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2、初步掌握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能够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或教材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实施、管理和评价教学活动。

4、正确认识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教学功能,对常用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会使用常用的教学媒体。

关注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具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媒体使用方法的能力。

5、初步具备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编制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和计算机课件等教学软件的能力。

6.初步具备利用技术获取、处理、存储、处理和传输各种教育信息的基本能力。

3、教学重点1、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2、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种类以及常用方法和手段。

3、熟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能够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难点1.使用各种多媒体。

2.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

5、班级分配一学期36学时,其中讲授26学时、实验10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简介课程编号:MED250 课程名称:艺术基础课程英文名称:Art foundation 预修课程:内容提要:本课程美术基础讲授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即线条、明暗和空间等,以及色彩、构图的基本规律与表现方法。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杨改学:《美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编号:MED251 课程名称:摄影技术课程英文名称:Tcchnologies of Photography 预修课程:MED250内容提要:主要讲授照相机的构造、工作原理;光学影像记录的载体,银盐感光材料的构造及特性;讲授拍摄造型技巧、手段及后期暗房理论、暗房工艺制作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们可掌握摄影理论,满足教学需要及摄影工作的需要。

研究彩色摄影理论和实践,其中包括:色光、色温、彩色感光材料成像、成色原理及其色彩正确还原的理论基础,在此课程中安排学生自己拍摄彩色负片,并通过此负片制作彩色照片,彩色幻灯片。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刘涤民编:《摄影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版。

2.朱羽君:《摄影构图》,广播电视出版社,1982年版。

3.乌美娜等:《教育电视节目制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课程编号:MED252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内容提要:本课程讲授电工学和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为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反馈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调谐放大器,正弦波推荡器,调制与解调及直流稳压电源。

数字电子线路。

主要内容为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以及数模转换器。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文焕等编著:《电子线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阎石主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4.王楚等编著:《数字电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MED253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课程英文名称:Programming Design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内容提要: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顺序、选择与循环程序设计,函数、指针、结构体与公用体数据类型,位运算与文件,预处理命令等,并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谭浩强著:《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谭浩强主编:《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徐金梧杨德斌徐科编:《Turbo C实用大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课程编号:MED254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课程英文名称: Database Technology 预修课程:MED253内容提要:数据库的基本概念,Visual Foxpro标的基本操作,查询与统计,程序设计初步,菜单设计,表单设计基础,表单控件设计,表单高级设计,报表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史济民汤观全编著:《Visual Foxpro及其应用系统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孙立明刘琳等编著:《Visual Foxpro 7.0高级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雁翎编:《Visual Foxpro应用基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编号:MED255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Technology 预修课程:内容提要: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罗伯特·M:《现代教育技术》,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李运林李克东:《电化教育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课程编号:MED256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课程英文名称:Network Technology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内容提要: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网络互连协议TCP/IP、Internet及应用、网络实践。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孙辨华编著:《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全民柴实生等编著:《计算机网络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MED257 课程名称:电视系统课程英文名称:Television System 预修课程:MED252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广播电视系统的种类,教育电视系统的组成。

电视摄像机的摄像器件工作原理、模拟电视摄像机工作原理、数字电视摄像机工作原理,其中以数字电视摄像机原理为主。

电视摄像机使用和调整的方法。

并介绍磁记录的基本原理,模拟磁带录像机的工作原理,数字磁带录像机的工作原理、视频特技、字幕机和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原理等。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刘大文:《电视系统》,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版。

2.杨圭南:《电视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余兆明:《彩色电视设备原理与分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4.刘大文:《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MED258 课程名称:远程教育基础课程英文名称:Distance education 预修课程:MED255、MED452内容提要: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原理。

1.远程教育的教学论和学习论简介;2.远程教育的媒体技术和最新设备(结合实验和参观);3.远程教育主要理论学派的介绍;4.世界主要国家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最新实践活动的介绍。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丁兴富:《远距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顾君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基更著,丁新译:《远距离教育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丁兴富:《远距离高等教育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课程编号:MED259 课程名称:教与学的理论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MED255内容提要:基本内容为:1.绪论——课程的性质、对象、研究领域及学习的意义;2.教与学的原理,基本问题和主要理论;3.学习过程、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4.教学的基本问题;5.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东北师大出版社,2.王逢贤刘茂森主编:《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3.吴立岗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课程编号:MED260 课程名称:教学系统设计课程英文名称: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MED255 、MED259 内容提要: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规范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学习和掌握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将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主要作用。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由基础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教学目标——目标的类型及其设定;教学策略——情况列举、形成关系图的组成、教学程序的决定;教学评价——评价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处理等四方面的内容组成。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盛群力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2.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3.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MED261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Curriculum Integration 预修课程:教育学、MED255、MED451 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概念、特点和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及其案例、资源的获取等。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课程编号:MED262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预修课程:教育学、传播学、MED255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讲授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有: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信息、教育传播符号、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教育传播中的教师、教育传播中的学生、教育传播环境、教育传播效果、课堂教学传播、远距离教育传播、自学传播。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编号:MED450 课程名称:当代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nd Educational Reform 预修课程:教育学内容提要:主要介绍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和苏联(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应的教育理论:卢梭道德教育理论、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涂尔干的社会道德教育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存在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价值观澄清理论、理性为本道德教育理论、逻辑推理价值观教育理论、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体谅关心道德教育理论、社会行动模式等。

评价方式:考试主要参考书目: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当代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义务教育效益研究--未入学、辍学、留级现象剖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袁桂林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现状及展望》,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