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小麦优质高产品种。
要求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二、土壤准备:选择良好的耕地进行小麦种植,确保土壤排水良好,富含养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宜的墒情。
三、施肥措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采取适当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和追肥。
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四、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排水排涝,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采用适宜的间套作制度,合理安排田间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进行消毒处理。
五、适时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
注意避免过湿和干旱的情况,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注意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七、合理的田间操作:严格按照小麦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操作。
八、适时的收获和处理:在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割干净、晒干等。
注意收获方式和时间,避免小麦粮食质量下降。
九、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在小麦收获后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残株,施肥翻耕等。
合理安排土地使用规划,避免连作与华本。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之一。
小麦的优质高产对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规程,以帮助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是深厚、疏松、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供水充足的土壤。
选择土壤时应该选择pH值适中,富含有机质,以及富含磷、钾、铁等微量元素的土壤。
土壤还应该有能促进小麦生长的菌群,保持土壤的活力和养分,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二、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要求,选择具有高产、耐病虫害、耐旱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例如冬小麦可以选择耐寒、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春小麦可以选择耐旱、耐病虫害的品种。
三、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冬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6.67-33.33万株/亩,春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0-23万株/亩。
在施肥方面,根据土壤养分、小麦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翻耕、施肥、中耕、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翻耕和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并且要注意施肥技术,保证养分的有效利用。
除草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要及时,避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灌溉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及时、适量的供水,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锈病、赤霉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危害。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每日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六、收获管理小麦的收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和高效栽培,需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和土地准备1. 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块进行小麦种植。
避免选择盐碱地或者土壤贫瘠的地块。
2.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准备,包括翻耕、松土、施肥等工作。
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二、品种选择1.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小麦品种,包括抗逆性强、生长势旺盛、产量高且稳定的小麦品种。
2. 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一般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品种。
三、播种管理1. 播种时间选择在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的条件下进行,一般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2. 播种密度要适中,一般为每亩6-7.5公斤左右,保证每株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应。
四、施肥管理1. 秋播小麦追施有效肥料一般为16-20公斤/亩尿素,6-9公斤/亩的磷肥,2.5-3公斤/亩的钾肥。
2. 春季播种小麦追施肥料的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初,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肥料配比和施用。
五、田间管理1. 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适中的状态,避免土壤过于干旱或者过于潮湿。
2. 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对小麦进行适时的中耕和松土,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气性。
六、病虫害防治1. 定期巡查小麦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可采用生物防治或者化学防治手段,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式。
七、采收管理1. 在小麦成熟时,要及时进行采收,避免因过迟采收导致小麦品质下降。
2. 采收后,要及时对剩余的秸秆进行处理,避免对后续作物的种植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合理的土地选择和土地准备、品种选择、播种管理、施肥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管理等方面的规程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阔,产量巨大。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需要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为6.0-7.5之间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
土壤的肥力越好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越高。
在选择土壤的时候,首先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
二、田块整地在选好土地后,进行田块整地工作。
首先是开沟排水,然后进行耕地松土、打浅沟、压实。
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田块要保持平整,以利于整齐的播种和管理。
2. 整地时要充分翻松土壤,使其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3. 沟壑要开的均匀、深浅适中,以保证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三、施肥小麦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较大。
在施肥时要科学合理,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在施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秋季播种前要进行基础追肥。
2. 冬季要进行一次追肥,通常在小麦长势旺盛的时期进行。
3. 春季开始坐穗期前进行追肥,以保证小麦的生长发育。
四、密植播种在小麦栽培中,密植是一种重要的栽培方式。
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进行密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植株要均匀,以利于光照和通风。
2. 控制好植株的密度,一般来说,每亩地控制在100万株左右。
3. 种植时要注意适当的深度和间距,避免因过浅或过密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五、防治病虫害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栽培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具体做法包括:1. 明确病害类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
2. 控制好使用药剂的量和时间,避免药害对小麦的影响。
3.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灌溉管理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灌溉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
具体包括:1. 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避免因干旱或过湿对小麦的影响。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农民朋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种植小麦,我们整理了一份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希望对农民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选种1. 选择适宜的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2. 选用优质种子。
种子的选择对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可以选择育成良好的优质种子进行播种。
二、田地准备1. 土壤肥力测试。
在种植小麦前,对土壤进行肥力测试,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施肥。
2. 土壤翻耕。
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深翻,保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为小麦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施肥1. 底肥。
在秋季播种小麦前,根据土壤肥力测试结果,施入适量的底肥,促进小麦的生长。
2. 追肥。
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四、播种1. 选择适宜时间。
在适宜的播种时间内进行播种,保证小麦的茁壮生长。
2. 控制播量。
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量,控制好每亩播种量,保证小麦的密植程度。
五、灌溉1. 合理浇水。
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湿度,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次数,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水。
2. 防止水分过多或不足。
要注意防止小麦长时间处于过湿或过干状态,给小麦提供适宜的水分环境。
六、病虫害防治1. 预防为主。
在小麦生长期间,要经常巡视小麦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进行预防性的防治。
2. 合理使用农药。
在施用农药时,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用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七、田间管理1. 松土松土。
小麦生长期间,要定期进行田间松土,保证土壤的通气性和团粒状结构。
2. 控草除草。
要及时清除小麦田地中的杂草,避免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八、收获1. 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
在小麦的成熟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广泛,产量较高。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规程,希望能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土壤准备1.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进行种植,土壤pH值在6.5-7.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磷、钾充足。
2.进行深松耕作,提高土壤透气性及保水保肥性。
3.在播前进行土壤消毒,消除土壤中的病虫害。
二、品种选择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比如北方地区可选择冬小麦,南方地区可以选择春小麦。
2.选择抗病抗逆性好的优质种子进行播种。
三、合理施肥1.基肥: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一般每亩施入有机肥5000-6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15-20公斤。
2.追肥:在小麦拔节前后和灌浆期进行追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以提高小麦的养分供应。
四、合理密植1.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每亩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在150-180公斤之间。
2.留行留穗,合理安排植株的密度,适度增加小麦的出穗数,提高产量。
五、适时灌溉1.保持土壤湿润,在苗期和拔节期进行适量浅灌,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2.灌溉量要适度,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水分过量,影响小麦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选择抗病虫害性好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七、结合果作1.在繁殖季节结合果作,避免小麦生长期间受到其他作物的影响。
2.结合果作可以有效减少土地的二次翻耕,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八、合理管理1.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减少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合理管理小麦的生长,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工作,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以上就是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小麦种植有所帮助。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能够根据当地情况,结合实际进行合理栽培,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中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中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理论要求1.1产量标准高产常年产量每亩400-500kg;中产常年产量每亩350-400kg。
1.2品种标准大穗品种单穗粒重1.9g及以上,每亩穗数28-35万;中穗品种单穗粒重1.1-1.8g,每亩穗数36-45万。
1.3品质和效果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达到国家标准,种植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产量提高10%,生产成本不增加。
2土壤要求2.1整地2.1.1整地标准整地应达到土壤细碎,耕层松软,上虚下实,沟直厢平。
“三沟”配套,沟沟相通,可排可灌。
一般耕层要求旱地20cm~25cm,水田15cm。
实行深沟窄厢,厢宽2.5m,多熟间作套种地,根据间作套种作物,适当调整。
厢沟宽20cm,深20cm。
围沟和腰沟的宽度和深度一般在30cm左右。
2.1.2整地方法2.1.2.1旱地麦田整地方法早秋作物(如芝麻、绿豆、烟草、早熟玉米等)收获后,抢墒揭板晒垡,播前耙地破垡,浅耕,及时耙耖,结合整地施好底肥,抢墒播种。
鄂北岗地麦区揭板后,立即趁墒耙地破垡炕田。
雨后注意耙地保墒。
晚秋作物(如红薯、大豆、棉花等)应及时腾茬、边耕、边耙、边播种。
2.1.2.2稻茬麦田整地方法一般情况下,收割前四天左右排水晾田,干田割谷,适墒翻耕,然后炕田晒垡,晒垡一段时间后抢墒耙地一次,播前抓住宜耕期再浅耕浅耙。
晚稻田多采取随耕、随耙、多耙,整后即播。
2.2施肥2.2.1施肥原则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基肥与追肥结合的原则,平衡配方施肥。
在氮肥和钾肥的运筹上,应注意前肥后移,巧施拔节肥。
2.2.2施肥数量高产条件: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以上,全氮0.09%,碱解氮70-8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2mg/kg及以上。
每亩生产小麦400-500kg的施肥量为:纯氮(N)12-14kg,磷(P2O5)7.5kg,钾(K2O)7.5kg,硫(S)3-4kg,提倡施用有机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团技师职业资格考评
农艺工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2)级
论文题目: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姓名:靳花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单位:农四师七十六团八连
优质小麦栽培技术
靳花
昭苏七十六团八连835609
摘要:本文介绍优质春小麦的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优质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优质、春小麦、栽培。
春小麦是指种的小麦,生长期不经过冬季,所有品种一般属于疆春小麦,种植面积每年约500到600万亩,约合小麦面积4成,春小麦是昭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结本地生太气候条件,根据多年种植经验基础上,实现收获优质的春小麦。
一般春小麦生育期短,生育进程快,新疆种植春小麦品种,生育期一般80到110天,仅为冬小麦生育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1.播前准备
1.1整地:选择来年播种的春小麦地不宜重茬,前茬以油菜或马铃薯为好。
1.2入冬前要进行土地耕晒,严整,贮水灌溉,秋翻前进秸秆还田,冬前土地深翻一般25厘米以上,翻后耕耱整地保墒,入冬前将麦田整成待播状态,打到地平,达到全苗匀苗壮苗的基础和前提,为来年春季早播创造条件。
1.3在第二年的开春,整地播前,在适墒期内耕地,将地块耕透耕细,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子标准,保证耕层上虚下实,墒是。
1.4合理施肥:施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有机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份全,肥效强,含有机质多,改良土壤效果好等优点。
播种前深施化肥基肥,春小麦发育期短,生长速度快,施足基肥,增加投入是丰收的重要基础,施基肥应有机肥为主,混入部分氨、氮、磷肥播种前施有机肥每亩10公斤,磷酸二铵每亩10公斤施肥深度10厘米左右,施尿素共施每亩20公斤应在小麦生育期分次追入,小麦茎肥的用量占总用量的百分之六十之百分之八十,掌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麦胎丰富,基肥是基础。
2.种子处理,因地制宜,因茬制宜,晚茬,薄茬,播茬地多施基肥,早茬,肥地少施肥。
2.1播前要精选麦种小麦种必须经过精选,除去瘦、秕和破损麦粒,麦种要求籽粒光洁、饱满、大小均匀一致。
2.2药剂拌种为了防治小麦苗期的条锈病,每100千克20%的三唑酮乳油150克拌种,可控制春小麦苗期条锈病的发生,同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黑穗病等病害。
2.3选择优质的包衣种子,保证种子质量和种子纯净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播种技术
3.1播种期:春小麦适宜在温凉地区生长,一般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0-2℃,表土化冻5-7厘米时顶凌播种;或在灌底墒水后,合墒时播种,昭苏一般在4月中旬到4月底,由于昭苏是高原地带,这里无霜期只有90天左右,有效积温75天左右,降水量年平均60-90ml,灌溉普遍,水资源利用偏低。
3.2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根据昭苏气候条件,开春晚,昼夜温差大,不能适时播种,麦种发芽最适宜温度15-20℃,温度过低,发芽缓慢,出苗时间推迟,容易感染病害,所以造成推迟播种。
适期播种提高产量,春小麦适期早播是增产的关键措施,有利于全苗、壮苗,为丰产打下基础,分蘖长好,成穗率高;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适期早播,成熟期提前,能减轻后期高温,干热风和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同时蚜虫和蓟马的危害也较轻,合理密植,增苗增穗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品种产量水平来确定基本苗数,密植应采取相应的播种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等相配才有利增产。
3.3播种量在最佳播种期播下能增产增收
3.4播种方式:主要播种方式为等行距条播,行距15厘米;其次为宽窄条播,宽行20厘米,窄行10厘米,播深4-5厘米。
3.5播种质量,播种要求下籽均匀,不重播,不漏播,播行端直,接茬准确,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确实,保
证全苗、壮苗、匀苗,壮苗的基础和前提。
4、田间管理根据春小麦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幼穗分化开始早等特点,田间管理应抓早、抓细。
前期要早管促早发,拔节期要肥水齐攻,连续促进,后期应防病虫和干热风危害。
4.1合理追肥春小麦追肥应掌握3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在施足基肥和种机肥基础上应合理追肥。
一般麦田追肥用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防止后期脱肥。
4.2基肥不足,或表现缺肥的地块,应趁下雨或灌水追施尿素,一般在3叶期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以利分蘖和幼穗分化。
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土壤肥沃,麦苗茂密,3叶期可暂不追肥,待拔节前期再集中施肥;如果麦苗点片发黄,可点片补施;如麦苗发育较弱,也可提前普遍追肥,看苗施尿素8-12公斤,深度3-4厘米,施肥后随即灌水。
昭苏早春气温低,过早灌水后麦苗易发黄,即使干旱年份,一般宜在播后50天左右灌水,降雨多的年份或生长过旺的麦苗,应推迟灌水,以水控肥,促下控上。
4.3拔节肥(5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如苗期已普遍施过化肥,用量可酌减。
施肥时间一般在生理拔节期,弱苗适当提前,旺苗适当推迟,防止第1、2节间生长过快,后期茎秆发生侄伏。
从播后两个月开始,每隔15-20
天每亩喷施三唑酮乳油50克预防小麦锈病,可与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直到小麦灌浆为止。
4.4春小麦孕穗期间酌情追肥,结合灌水每亩施尿素3-8千克。
抽穗期的管理抽穗后至开花前,每亩用20.5%速乐硼50克加甲基托布津50克混合喷施,以补充硼肥,防赤霉病等病害发生。
4.5适时灌水春小麦生育期灌水,一般应抓住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早灌头水,赶灌第2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量。
全生育期灌水6-7次。
①早灌苗水,能满足小麦“坐胎”对水分的需要。
春小麦3叶期灌头水宜早不宜迟,除底墒充足可延迟到分蘖初期灌水外,争取在3叶期灌足、灌透头水。
②春小麦拔节水在主茎5-6叶期灌。
春小麦灌头水后,第2水必须跟上,两水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天,否则会导致减产。
③拔节孕穗期,肥水齐攻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
由于拔节孕穗期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除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外,根据田间情况再增灌1次水。
④除降雨特别多的地区外,都应及时灌好灌浆水。
灌浆水应乳熟初期灌,以满足籽粒增重最快阶段对水分的需要。
保水能力差的麦田,在灌浆后期还应酌情补灌1次水。
⑤成熟前的麦黄水(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有增加粒重
的效果,但麦黄水应早灌,以防根系窒息死亡,麦株炸芒早死。
4.6病虫草害防治①化控、化除在拔节前对旺长麦田,此时化除省工、省力,效果好,一次防治可控制麦苗草害。
每亩用150克矮壮素或200毫克多效唑进行化控,促进壮苗,防止倒伏。
田间阔叶草,每亩用二甲四氯250克兑水喷雾防除;对野燕麦(3-5块叶)、狗尾草等杂草,每亩用骠马40-50克或36%禾草灵160-180克兑水喷雾防治。
适量叶面肥混合喷雾效果较理想,对野燕麦防控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轮作、合理耕作、化学防治。
②病虫害防治:昭苏地区常见的春小麦病害有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春小麦锈病的特点是危害叶片,埋伏于麦叶表皮下,成条状和叶锈状,叶锈病散生于麦皮下,有偏麦秆纵向排列或成行的趋向,由于种植面积大,流行也快。
防治措施:选用拌种霜或三唑酮等药剂拌种,用药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0.3%,当小麦病叶发病率在2%-4%时,立即防治,每亩15-2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
赤霉病的防治:深耕灭茬,消除病体,用50%多菌录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或用70%早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70-9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另外,白粉病、黑穗病等都应积极科学预防,保证小麦的优质。
4.7防御于热风春小麦适期早播,其抽穗期和成熟期相
应提前,有利于大穗形成,增加小穗数,穗粒数增加,生育期延长,产量增加,在昭苏地区可以减轻后期高温和干热风、冰雹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另外,在春小麦灌浆后期,干热风来临之前,可提前浇水,以降低地表温度,减轻干热风危害,也可减轻病虫害的危害。
5、精准收获:收获春小麦早晚对于粒重有直接影响,收割机车质量很重要,要做到及时检查,要勤对机械造成的损失应立即维修,小麦应在蜡熟后期进行,总损失率(包括掉穗、落粒、脱粒不净等)不超过3%,籽粒破率就控制在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