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与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全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全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全文)模板一:正文:一:引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建筑材料。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及其发展。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极高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抗渗透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其主要特点包括:抗压强度高、波动性小、耐久性好、抗渗透性强、抗冻性好等。

这些特点使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领域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1. 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其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渗透性能,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2. 建筑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重要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其高强度和耐久性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灾能力。

3. 水利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在水利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水坝、水管和水处理设备等建筑物的建造和维护中都需要使用到高性能混凝土。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1. 新材料的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发出更加优异的高性能混凝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2. 绿色环保: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利用废旧材料和再生材料制造高性能混凝土将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 技术应用的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和高效的制备工艺和设备。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抗压强度:混凝土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

2. 耐久性:指混凝土材料在长期使用和外界环境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和破坏的能力。

3. 抗渗透性:混凝土材料对水、气体和其他外界物质的渗透能力。

模板二: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高性能混凝土是指在常规混凝土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量的掺合料和特殊的调整剂等措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一种建筑材料。

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以满足各种特殊工程的需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始不断探索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以解决常规混凝土在一些特殊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力高性能混凝土出现后,为工程质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以下是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首先,高性能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

相比常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都具有较高的数值。

这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和重要设施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高性能混凝土在耐久性能方面有显著的提升。

通过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调整剂,并通过适当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在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和抗碱骨料反应等方面表现出色。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性能上也有所突破。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大大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速度,减少人工成本。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较好的自流性,可减少气孔和缺陷,提高工程质量。

最后,高性能混凝土还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

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

例如,一些研究机构正在探索使用纳米材料和高性能钢纤维等技术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

同时,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研究人员也在研究如何减少高性能混凝土的环境影响。

总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相信高性能混凝土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建筑行业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度、高耐久、高抗裂、高耐久性、高耐磨性、高耐化学侵蚀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本文将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指在传统混凝土基础上添加一定数量的高强度、高流动性、高活性的添加剂,使混凝土具有极高的强度、耐久性和耐久性,以满足各种工程所需的高性能材料。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1. 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常在60MPa以上,是普通混凝土的2-3倍。

2. 高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使用。

3. 高抗裂性:高性能混凝土在承受一定的荷载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裂缝。

4. 高流动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填充混凝土结构中的各种细小空隙。

5. 高耐磨性:高性能混凝土的表面硬度较高,能够抵抗磨损。

6. 高耐化学侵蚀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化学腐蚀性能,能够在酸碱环境下长期使用。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1. 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各种桥梁工程对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2. 隧道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3. 高层建筑: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于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4. 河堤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承受河流水压和水流冲击,具有较好的抗侵蚀性能。

5. 航空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满足航空港工程对于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能和耐久性。

五、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将越来越智能化,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监控。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现状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水等原料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在强度、耐久性、硬化特性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的混凝土。

其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高性能混凝土在强度方面具有突出表现。

通过对原材料的精细选择和精确控制生产过程,可以使HPC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普通混凝土。

一些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甚至可以达到100MPa以上,相比之下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为20-40MPa。

这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承载力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高性能混凝土在耐久性方面具备出色的性能。

由于其致密的内部结构以及优良的抗渗性能,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渗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HPC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能够抵抗一些化学腐蚀和循环荷载的破坏,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性能上也有所提升。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可以在较小的压力下使混凝土充分流动,从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振捣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较快,可以缩短结构的拆模时间,以及提高工程进度。

最后,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的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还广泛用于核电站、港口码头、风力发电场等特殊工程中。

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使得高性能混凝土能够承担更复杂、更严苛的工程要求,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高性能混凝土在强度、耐久性、施工性能等方面具备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并且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相信高性能混凝土将会继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已成功地推广应用到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等多个重点国家工程中,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

本文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和配制特点,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能,并分析了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水灰比引言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建工、铁路、公路、水利、港口等行业的重要工程和基础设施,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所承受的荷载越来越大,工程所处的环境越来越严酷,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由于耐久性不足、维修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等原因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而且传统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都要大量的消耗资源和能源,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因此,研究和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势在必行。

1.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及配制特点1.1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于1990年在美国马里兰州召开的混凝土讨论会上提出。

我国著名水泥混凝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

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1] 。

1.2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特点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在耐久性、工作型、体积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要求都要优于普通混凝土[2],因此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方法上也与普通混凝土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其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量活性矿物掺料的掺入。

常掺入的活性矿物细粉有粉煤灰,硅灰和磨细的矿渣。

这些超细矿物掺料,其平均粒径小于水泥粒子的平均粒径,能填充于水泥粒子之间的空隙中,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与未来发展现状 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与未来发展现状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课题名称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与未来发展现状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姓名学号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目录引言 (1)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2)(一)背景 (2)(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3)(一)高耐久性能 (3)(二)高工作性能 (3)(三)其它 (3)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4)(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4)(二)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 (4)(三)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8)四、关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9)(一)研发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必要性 (9)(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可行性 (10)(三)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10)五、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11)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未来研究与发展前景从1824年波特兰水泥发明开始,混凝土材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水泥为胶结材的混凝土也取得了具大的发展,由普通混凝土向高性能混凝土发展。

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

这种特殊的混凝土具有抗硫酸盐腐蚀、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在海洋、地下建筑、化工厂、污水处理设施、食品加工厂等行业应用广泛。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两方面介绍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现状与未来。

一、市场需求1. 海洋建筑领域需求海洋建筑的建设需要抵御海水腐蚀,而海水中的硫酸盐是混凝土的主要损害因素。

因此,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成为了海洋建筑领域的首选材料,如海洋码头、海底隧道、海岸堤防、海水淡化厂等。

2. 化工厂需求化工厂生产环境对建筑材料要求较高,因为化学药品常常对混凝土产生侵蚀和腐蚀作用。

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由于其卓越的酸碱环境适应性,能够很好地满足化工厂的需求,如酸碱罐、冷却塔、反应釜等。

3. 污水处理设施需求污水处理设施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环保设施,而硫酸盐是污水中的常见物质,污水处理时会产生硫酸盐的腐蚀作用。

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经过特殊的配比和工艺处理,能够在高浓度的污水环境下保持较好的性能和寿命,因此受到污水处理设施的青睐。

4. 食品加工厂需求食品加工厂对建筑材料要求高,因为食品加工液常常对混凝土产生侵蚀和腐蚀作用。

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很好地满足食品加工厂的需求,如酱油坊、果汁加工厂等。

二、发展前景1. 市场前景广阔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旺盛。

未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抗硫酸盐混凝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性能和寿命将逐渐提升,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宽。

3. 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目前,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未来,市场将逐渐规范,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将逐步形成。

总之,高性能抗硫酸盐混凝土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广阔,相关产业将会迎来大发展。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毕业论文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

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字: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混凝土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AbstractWith the speeding up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scale is increasing in our country,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make the project to the safe use of down for a long time, the increasingly wide attention by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nd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many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wide, use frequency is very rar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a relatively new concrete technology 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applied to many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which is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with High durability,High workability and High strength and High volume stability of many good properties, such as is thought to be the world most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has been adopted in many important projects, especially in high-rise building harbour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project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lists th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t home and abroad,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utloo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large-scal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o upwards, HPC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struction material of the new century.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Durability; V olume stability of concrete technology,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1章绪论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引言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研究现(一)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针对混凝土的过早劣化,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个以改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为主要目标的“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的高潮,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逐渐突出了耐久设计的考虑,从只重视强度设计向强度与耐久性并重。

进入20世纪90后代以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针对不同环境类别的侵蚀作用,提出材料性能劣化的理论或经验模式,并据此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发展和研究耐久性设计方法的主流。

目前,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1)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

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2)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con-crete,rpc),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3)智能混凝土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

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

欧洲混凝土学会和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协会将hpc定义为水胶比低于0.40的混凝土;在日本,将高流态的自密实混凝土(即免振混凝土)称为hp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将hpc定义为以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

虽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对hpc 的理解有所不同。

比如美国学者更强调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欧洲学者更注重耐久性,而日本学者偏重于高工作性。

但是他们的基本点都是高耐久性,这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1.耐久性。

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

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

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

(三)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方面,我国水泥质量不稳定,离散性大;在骨料方面,粗骨料质量低劣,含泥量大,级配较差,细骨料细度模数不合要求;在外加剂和外掺料的选择上,尚缺乏充分的适用性的研究。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1.细集料。

细集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河砂,其质量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标准中的规定。

砂的粗细程度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砂子越粗,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配制c50~c8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3的中砂,对于c80~c100的混凝土用砂宜选用细度模数大于2.6的中砂或粗砂。

2.粗集料。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强度高、吸水率低、级配良好的粗集料。

3.细掺合料。

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入活性细掺合料可以使水泥浆的流动性大为改善,空隙得到充分填充,使硬化后的水泥石强度有所提高。

4.减水剂及缓凝剂。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且一般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较大(15~20㎝左右),在低水胶比(一般<0.35)一般的情况下,要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坍落度,就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且其减水率宜在20﹪以上。

有时为减少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在减水剂内还宜掺有缓凝的成份。

5.矿物掺合料。

(二)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1.设计思路有很大区别在以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中,是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计算水灰比,而现在则是按耐久性的要求,首先根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电通量指标,由此来选择水胶比、控制胶凝材料最小用量以及掺和料的比例。

由于客专隧道的衬砌和仰拱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或c35,一般来说,为满足电通量要求和水胶比限值要求,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是超强的。

2.胶凝材料用量及粉煤灰所占比例在进行配合比参数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应处在一个适宜范围内,不仅有最低限要求,同时,对于c30及以下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不宜高于450kg/m3。

铁路客运专线大力提倡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一起作为胶凝材料。

3.含气量的要求含气量的要求也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重要区别之一。

以往工程仅在有抗冻要求时才考虑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这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律认识不足的表现。

4.电通量指标该指标是客运专线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最具体的指标。

目前我国尚无电通量试验的国家标准,铁路行业电通量试验方法是以美国astmc1202 快速电量测定方法为基础制定的,其所测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区分和评价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密实度正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为关键的因素。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1.搅拌。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

2.运输。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及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

3.浇筑。

4.振捣。

可采用插入式振动棒、附着式平板振捣器、表面平板振捣器等振捣设备振捣混凝土。

5.养护。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快,一般3天达到设计强度的60%,7天达到设计强度的80%,因而,混凝土早期养护特别重要。

6.质量检验控制。

除施工前严格进行原材料质量检查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的以下指标进行检查控制:混凝土拌合物:水胶比、坍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泌水率、匀质性。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一)高耐久性能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特点是具有高耐久性, 而耐久性则取决于抗渗性;抗渗性又与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密实度和界面结构有关。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其水胶比很低(≤0138),水泥全部水化后,混凝土没有多余的毛细水,孔隙细化,最可几孔径很小, 总孔隙率低;再者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矿物质超细粉后,混凝土中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孔隙能得到明显的降低,而且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还能改善水泥石的孔结构, 使其≥100μm的孔含量得到明显减少,矿物质超细粉的掺加也使得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在进行配合比参数设计时,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总量应处在一个适宜范围内,不仅有最低限要求,同时,对于c30及以下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00kg/m3,c35~c40不宜高于450kg/m3。

含气量的要求含气量的要求也是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重要区别之一。

以往工程仅在有抗冻要求时才考虑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含气量,这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规律认识不足的表现。

电通量指标该指标是客运专线对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最具体的指标。

目前我国尚无电通量试验的国家标准,铁路行业电通量试验方法是以美国astmc1202 快速电量测定方法为基础制定的,其所测指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区分和评价混凝土的密实度,而密实度正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最为关键的因素。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1.搅拌。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2.运输。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及各项工作性能指标不发生明显波动。

3.浇筑。

(1)混凝土入模前,应采用专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宜控制在5~30℃(2)混凝土浇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 当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4)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浇筑时的温差不得大于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