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探讨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探讨

上个 世纪 8 O 年代 , 我国农村经 济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 , 农村 青壮年 劳动力不再像祖 辈那样扎根 于土地 上 , 而 是开始 转向第 二、 第三产业发展 。因水 稻旱育秧 具有 省工省力 、 秧苗抗旱能力 强 等优势 , 非常符 合现阶段 农业发 展的需要 , 特别是水源不方便 的地 区, 得到了有效推广应 用。
四、 结 束 语
水稻旱育技术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要 的改革 。 在我国 , 水稻旱育技 术历经半个世纪, 经过农业科研人员的科研攻关 、 农 民实 际生产 的摸 索 , 不断 改进 、 完善 与提高 , 形成了适 合我国现 阶段农业生产的简化水稻栽培技术 。 减少了农民的劳动 量, 增加 了农 民出外 务工 的几率 , 提高农 民生化质 量 ,有效 保证农业产 量, 促 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提 高农民收入 , 认真贯彻执 行社会主 义农村现代化建设。
科 研 ◎ 技 术 推 广
2 0 1 4 年第4 期( 下半月)
水稻旱育秧死苗的原 因及防治技术研究探讨
向裕琼
( 贵 州省 罗甸 县 沫 阳镇 农 业服 务 中心 , 贵 州 罗甸 5 5 0 1 0 6)
【 摘 要1 水稻 旱育秧技术减 少了农民的劳作 量, 简化 了水稻育秧技术环节。该项育秧技 术适合在水 源水不方便的地方推 广, 特 别 在我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但在 实际操作 中, 因操 作技 术不到位往往会 出现死苗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 了水稻旱育死苗 的原 因 , 并 积 极提 出相 应 的 防 治技 术 。 【 关键 词】 水稻 旱育秧 死苗原 因 防治技术
【 中图分类 号】 ¥ 4 3 5
[ 文 献标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1 0 0 3 - 1 6 5 0 ( 2 0 1 4 ) 0 4 — 0 1 6 8 — 0 1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预防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预防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预防水稻旱育秧田由于和水育秧管理方式不同,若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死苗。

其死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肥害死苗。

主要由于人畜粪未充分腐熟,施肥不深,肥料与土壤没有混匀所致。

另外,床土与盖籽土含草木灰或家畜尿,造成烧根死苗。

齐苗后一次追肥量过大,或施得不匀,或施用速效碳铵,或施后未及时浇水而烧苗,导致秧苗成片或呈带状死亡,受害轻时形成僵苗或病苗。

2、干枯死苗。

一叶一心至三叶期,叶片自下而上逐步干枯而死。

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⑴苗床板结,耕作层浅,土壤蓄水力差,根系不能下扎,利用土壤深层养分,遇到高温天气株苗枯死;⑵播种过密,单株根系范围小,削弱秧苗抗旱力。

在密播条件下水肥供求矛盾突出,死苗更宜发生;⑶砂性强的土壤在三叶期,表土易形成1厘米的板结层,在水分补给时水分无法透过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不展直至干枯死亡。

3、青枯死苗。

一般播种后5-7天现青后揭膜,过迟时嫩弱苗一遇异常天气易造成死苗。

晴天中午揭膜,苗宜枯死。

4、高温烧苗。

盖膜期内,当日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膜内温度可达50-60℃,从而导致高温烧苗。

5、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提高苗床质量,适时适量追肥;适时揭膜,播后5-7天可全揭;有两侧盖膜(应保持畅通状态);遮阴降温,防止烧苗;膜内温度在35℃以上,则用遮阳网等遮荫。

1。

解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育秧技术

解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育秧技术

解析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育秧技术作者:罗春霞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稻培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中的水稻旱育秧技术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旱育秧的育苗过程中,由于农户的操作方法不尽相同,出现许多死苗的问题。

针对旱育秧苗期死苗发生的情况,本文重点探讨了旱育秧育秧技术,旨在为农民朋友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育秧技术一、引言水稻旱育秧技术,具有省种、省工、省田、省力的优势。

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及试验范围推广,其被应用于旱地、山区及高海拔地区,且速度较快,实现了水稻高产。

水稻旱育秧是指将育秧方式由传统的水育改为旱育,可有效解决播秧种植中的众多问题,但由于该技术应用时间较短,有部分农户缺乏旱育经验,在推广过程中旱育失败的例子也不少。

二、苗期病害防治意义1.早播、早栽、早熟旱地的温度通常比水田温度高大概1~2℃,在四月中旬的时候就能够栽植冬水田中的小苗秧,栽插期相比水田膜秧大概提前半个月。

常年的成熟期大约在八月下旬,比水田播种大约早十天。

播种时间通常在三月上旬,可以防止高温伏旱对于水稻的不良影响,这种早播种、早栽植、早收获的栽培模式,将会比水田地膜秧提早大约一个周。

2.省工、省时、省肥、省秧田旱育秧技术在持续发展、不断被推广,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插秧的时间,使得育种、播种与管理等工作更加规范与简化,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彻底改善了必须插秧种水稻的问题,并且在灌溉条件好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不需要整田的状况下直接免耕种植。

3.育苗质量提升水稻旱育秧技术包括消毒除草、温湿度控制、薄膜覆盖、灌溉施肥以及酸碱度控制等方面,在众多技术的配合之下,有效的提高了育苗的生命力与抵抗力,限制了苗株徒长,有效的提升了旱育苗的全株绿叶数目以及白根数、单株分蘖力,提高了稻田的肥力,使其水分保持、温度适宜、病害降低,推动了根系发育以及秧苗的质量。

4.高产增收旱育秧苗能够早播早发,可以增加水稻的分蘖力和抵抗力,使得育苗的有效穗与质量提高,且能够合理密植,这样就可以增加产量,让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应提升。

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及预防对策

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文章对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不适的土壤、气候、人为因子是影响旱育烂秧死苗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如何预防烂秧死苗,以保证育出好苗、壮苗,从而达到满栽满播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烂秧死苗;预防对策1 烂秧的原因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死苗的总称。

常见的烂秧类型有出苗困难、立枯、青枯、黄化等,其中以立枯最为普遍,其次是高温烧苗和冷害。

因为烂秧常影响栽插面积,延迟生育期。

降低单产,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1)苗床选地不当,土壤潮湿板结,土质过砂过粘,土层薄、肥力差。

(2)秋冬季苗床培肥未跟上,苗床质量差,土块过大,苗床高低不平。

(3)施肥不当,苗床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施用过量,施肥时间与播种时间相隔太近,造成烂根中毒。

(4)播种期偏早,春季低温冷害,增温保温措施未跟上。

(5)底水不足,贻误了出芽时机,或出芽不整齐。

(6)盖土不严,或单一的平铺盖膜,或单一的拱架盖膜,或出苗后早晚膜的盖、揭不及时,造成高温烧苗。

(7)病害的危害,主要发生在一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本地四月上中旬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时冷时热,揭膜后的幼苗遇低温,抗逆性降低,而诱发立枯病;持续的低温后暴晴,很易出现急性青枯死苗,这种病害死苗率相当高,少数农户秧苗全部死亡,而无秧移栽。

(8)苗床期鼠、虫害的危害,播种后,盖膜未封严,老鼠钻进苗床内损坏种子、秧苗;蝼蛄、蛴螬、蚯蚓等地下害虫是旱育秧苗床地的主要害虫,主要咬断土表茎基部,形成无根苗而枯死,或形成隧道,使根系松动,失水死苗。

(9)药物使用不当,过量、浓度过高,施药不匀,均易造成药害,重者胚芽死亡,不出苗,轻者芽鞘灼伤、叶片变黄、幼苗瘦弱,遇不利气候条件而枯死。

2 防治措施2.1 选好苗床地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离水源较近,土层较厚,肥沃疏松的蔬菜地或老秧田作苗床地,切忌用死黄泥、涨水田、页岩地作苗床,且苗床地应相对固定,便于培肥和改良。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对策

棚 的两头揭 | ) E , 以便突然天晴时两 、 在 4¨ 四川的气候特 点 1 5日丘什 , 最 一 寒 潮过 , 发 … t 有效防 止寒潮低温 …现 此蚓 占 发
同时 , 揭 膜 前 要 采 取 棚 膜 丽 道 晚
1 . 春季降水不足
是春季降水 不足 , 几乎每年都有 不同程 住 苗情缓解 后 , 约佳 3 - I 揭慎 , i 可 度 的春旱 。 十壤墒 睛荤, 空气干燥 , 苗床 土壤含水量 不足 ,给 出苗带 来影响 , 出
差, 出苗率仅 6 0 %左 右 , 与浸透水 的秧
措施 , 仃 生 : 中起 到 r较¨
管理没跟 上, 几乎每年都有较 多的秧 田
出现 秧苗感 染青枯 病 、 立枯病 , 出现烂 秧死苗 , 造成 大 田缺秧苗 , 基 本苗 不足 ,
最 终 影 响 产 量 。根 据 几年 来 的观 察 , 有
1 . 播种 时间提前
农技部门推广的
广抛 秧 , 秧苗 需要带 士抛裁 , 搬运 秧苗
播 种日 1 『 间 ,是在 有小拱棚 保护 的情 况
比较困难 ,许 多农 户采取 就近新 果秧
H j 、 大 田边 育 秧 , 新秧 田调酸 不足或根
下, 于 3月 2 8日后播种 。 而一些农户提
前播 种 , ND I : I 了遇到寒潮 的几 率( 成都 地 区几乎 每年 4月上 中旬都会 有一定 程度 的寒潮 , 提早播种难免遇到寒潮 ) 。
如 下 几个 原 因 :

的 效 , 这 措 施 :
( I ) 适, L t 、 f 播f Ⅱ ] 掌握 好播科 m j ,
做 到 适 时播 利,7 K 不足 的 情况在许多村社都较普遍 。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旱育秧死苗原因及防治对策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推广前景广阔。

旱育秧田的环境条件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而许多农民未能适应这种变化,仍沿用湿润育秧田传统的耕翻培肥方式和操作管理程序,导致旱育秧从播种后到移栽前的整个育秧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尤其四叶期前死苗普遍而严重,影响栽插面积和质量死苗类型及原因分析一、肥害死苗1)死芽。

秧床过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如尿素、复合肥等,覆盖地膜后,膜内温度较高,肥料迅速分解,氨浓度过高,灼烧胚芽、胚根,造成氨中毒,揭膜时即成片无苗。

2)死苗。

秧床临时培肥,使用未充分论坛熟的有机肥、颗粒化肥或施肥不匀,耕耖次数少,肥土未充分搅匀,使胚根烧焦,根系不下扎,不发新根,根呈黄褐色,无根毛,易拔起,不带土,幼苗成团或成片枯黄,于四叶期前陆续死亡。

3)烧苗。

于秧苗五叶期前过量补施化肥,引起肥害烧苗。

二、干枯死苗1)床土未熟化,干枯死苗。

床土板结,有机质含量少,活土层浅,团粒结构差,表土易形成板结层,透气蓄水保墒性差,根系不发达、浅,遇烈日高温天气,秧苗即干枯死亡或秧苗逐渐失水,叶片卷曲不展而枯死。

2)播种质量差,引起干枯死苗。

播种密度高,单株根系分布范围小,底水不足,营养土覆盖较薄(厚度小于0.5厘米),形成露种翘脚苗,当土表水分低于维持秧苗生长的极限水分时,遇高温,空气湿度小,造成种芽、幼苗蒸失水,干枯死亡。

三、高温烧苗齐苗前后,当日平均气温达20℃时,未进行覆盖遮阳的秧床,地膜内温度可达40℃以上,告成幼苗灼烧死亡。

四、青枯死苗齐苗后,晴天中午突然揭膜,秧苗周围空气湿度剧降,叶片蒸腾过度,失水,使叶片由浅绿变变深绿,纵卷,急性青枯死亡。

五、病害死苗立枯病。

育秧期间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时冷时热,揭膜后的幼苗遇低温,抗逆性降低,而诱发立枯病。

病株叶片褪绿发黄,根系暗黄色,根毛少,易拔起,茎基部褐色软化,一般于三叶期前后全株呈黄褐色枯死。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及应对措施一、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原因1.土壤干旱:土壤缺水是水稻黄苗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水稻幼苗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

2.高温:高温是水稻黄苗死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温不仅会加速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干旱程度加剧,而且直接影响水稻幼苗的生理活动,导致黄苗死亡。

3.土壤质地过于重硬:土壤质地重硬导致水分渗透能力差,水稻幼苗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导致黄苗死苗。

4.栽培技术不当:不合理的播种和管理技术也是引起水稻黄苗死苗的原因之一、如播种深度过浅或过深、过量施肥、缺乏灌溉等都会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

5.病虫害侵袭:水稻在幼苗期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损害也会导致水稻黄苗死苗。

二、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的应对措施1.提前浸泡种子:在播种前,可以提前将水稻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以增加种子的吸水能力和出苗率。

2.调整播种时间:根据气象条件,合理调整播种时间,避开高温和旱季。

选择在雨季来临前的适当时期进行播种,利用雨水来增加土壤湿度。

3.施用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改良土壤: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有机质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有助于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氮肥过多和盐分累积,影响水稻吸收水分。

5.加强灌溉管理:在幼苗期适当增加灌溉次数,保持土壤湿度,注意避免积水和过量灌溉。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水稻幼苗的危害,提高苗的生存率。

7.科学管理栽培密度:合理控制栽培密度,避免过密造成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减少水分和养分的供应。

8.精细管理: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提供充足的光照、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以促进幼苗生长。

总之,应对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问题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调整播种时间,加强灌溉和施肥管理,提高苗的抗病虫能力等。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秧苗死苗的原因

水稻旱育秧过程中能造成死苗的原因造成水稻秧苗死苗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一、种子原因:1、种子不饱满。

2、催芽时种子丧失活力。

解决方法: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严格晒种、浸种、漂种、催芽,保证种子饱满,不伤热。

二、施肥原因:1、壮秧肥使用原因:不按说明书使用缩小使用面积或拌土量过少以及混拌不均匀。

2、壮秧肥表施:图省事将壮秧肥直接扬在床面上之后下籽,根系下扎时受害。

3、壮秧肥施在覆盖土上面,幼苗在拱土过程中遇害,造成烧苗。

4、苗床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菌肥,造成肥害死苗。

5、用壮秧肥同时人为掺入酸,药造成浓度过大烧苗。

6、苗后扬肥、调酸没拌土或扬的不均匀,扬完之后没洗苗造成烧苗严重死苗。

解决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使用。

三、苗床原因:1、苗床不平,苗床下面有马蹄坑,导致秧盘和地土接不上墒,秧苗干枯致死。

2、苗床盐碱,酸度超过7的苗床会发红成片死苗。

3、盘下虫害,秧苗幼根芽遭受蝼蛄、蚯蚓等地下害虫危害咬伤、咬断或害虫翻动土壤造成根系受伤死亡。

解决方法:严格做床标准,床面平实,做好杀虫,控制盐碱。

四、育苗土原因:1、药害原因:苗床土中有残留药害或者喷施苗床封闭药都会造成死苗。

2、覆土过厚:秧苗生长过程中耗费过多的养分死苗。

3、覆土过薄:不能起到遮光,保水作用,种芽干枯致死。

4、壮秧肥拌土量过少,浓度大造成烧苗。

5、秧盘里营养土过少,根系吸收不到养分死苗。

解决方法:保证营养土按壮秧肥说明混拌;覆土厚度0.5-0.7公分;改为苗后除草。

五、水分原因:1、播种前浇水量少,浇水次数少。

2、出苗后苗床干旱,使秧苗生理缺水青枯死亡。

3、浇水量过大,造成养分流失,引起黄枯死苗。

4、大棚滴水:秧苗一个坑一个坑的被大棚滴水烫死或把营养土冲跑,缺营养死苗。

5、低洼积水、深水灌溉且长期低温阴雨膜内通气不良,绵腐病菌丝蔓延,严重的会死苗。

解决方法:播前浇透底水,出苗后早晨看叶尖吐水小于高粱米粒,及时浇水,保证秧苗水分供应;推荐使用无滴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粳稻区旱育秧生理性死苗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北方粳稻区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工、省水、省成本及返青快、增产显著的特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苗床有时会发生生理性死苗现象,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正确分析和判断苗床死苗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保证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旱育秧;生理性死苗;防治措施1.死苗症状1.1烂种死苗未萌发的稻种播种后尚未发芽就变质腐烂。

谷壳颜色常呈深褐色或暗褐色,未看到萌动的痕迹,称为“哑谷”。

1.2烂芽死苗一般幼芽和幼根卷曲,颜色为黄褐色,受害轻的,天气转暖后,幼芽基部转绿色,重新长出新叶,逐渐恢复生长,严重的幼根变黑或腐烂并有强烈臭味,幼芽变褐枯死或向下弯曲成“钓鱼钩”状。

1.3青枯死苗多发生在2~3叶期,由于秧苗周围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面蒸腾过速,根部水分供不应求,导致秧苗叶片萎蔫内卷,呈典型的失水症状,叶片青灰色或淡绿色,根系正常,秧苗不易拔起。

1.4肥害死苗苗床施肥过多或施肥不均,往往整床或一部分苗床苗不出或长的高矮不齐。

受肥害的苗根系短、黑,不扎根,严重时出苗后立针期或长到2叶后停止生长并从第1叶开始向上变黄。

1.5药害死苗1.5.1丁扑合剂药害超量使用丁扑合剂的情况下,从第1叶的叶尖开始变白,重者第2叶也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但丁扑合剂药害稻苗不出现畸形。

发生丁扑合剂药害的苗床水分大时,促进根系吸收药的能力,加重药害的发生。

1.5.2苗床调制剂的药害苗床调制剂使用量过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农药的含量大,或者气候异常情况下,则会出现一块块秧苗长势缓慢,严重时还出现秧苗叶短、叶与叶的间距密、稻叶深绿、株高矮等畸形苗。

1.5.3旱田药药害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封闭水田苗床,就会出现秧苗的叶对生、叶色浅绿或黄、没有新根等畸形苗。

如果稻苗已长出叶后,误用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打其他药时,上部稻叶上就有褐色小斑点或中间白色边缘褐色的大斑点。

打药时喷壶中残留的药已干,出现药害的苗床往往表现出先打的苗药害轻,后打的就重,再后又轻的现象,而且药害比较均匀。

1.6碱害死苗选用盐碱土作苗床或苗床掺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过多,未进行土壤调酸处理,导致苗床土壤ph过高。

揭膜后苗床含水量下降,特别是北方早春土壤易返盐碱,造成烂根枯萎死苗。

1.7高温死苗育苗期间,室外日平均温度达到20℃以上,膜内温度达到50-60℃时,若未及时揭膜进行通风降温或遮阳降温或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双层塑料膜育苗方法,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发生高温导致的茎叶发黄的现象。

1.8虫害死苗(1)旱育苗床土壤肥沃,播后盖膜后,膜内土壤温度高,蝼蛄、蚯蚓、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活跃,咬断、咬伤或松动水稻幼苗根系,造成秧苗死亡。

(2)在秧苗4-5叶期,由于秧苗根系周围有大量白色、细长的寄生害虫,导致秧苗自下而上逐渐枯萎死亡。

1.9冻害死苗水稻刚出苗后立针期,稻苗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的保护,外温达到-4℃的情况下,也不一定发生冻害。

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对温度的感应越敏感,受冻害的程度也越重。

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

1.10渍害死苗苗床地势低洼,长期积水,土壤湿度大,或浇水过勤过多,使秧苗新叶出生缓慢,苗弱苗黄新根少,叶片自基部向上部逐渐黄化,根部渐渐变为黑褐色,直至腐烂死亡。

2.死苗原因2.1苗床选择不当土壤板结,土质过粘,通透性差;或地势低洼,土壤阴湿,肥力低下;或ph过高又未进行有效调节;或前茬为施用过残效期超过12个月的除草剂的土壤。

2.2作床质量差苗床高低不平,土块过大,土壤悬空度大。

2.3低温或寒潮春季气温低且寒潮频繁,播种过早或播后管理不善就会造成低温冷害。

2.4极端高温极端爆冷暴热后极易出现烂秧死苗。

2.5种子和栽培因素烂芽是在种子贮藏期其受潮,或在浸种过程中,温度掌握不好,使种子受热或过冷造成的,或播种落粒太深,或深水淹灌,幼芽缺氧窒息。

2.6苗床湿度大苗期长时间淹水或苗床湿度过大,水稻根系活力差,吸水能力下降,遇天晴和干热风影响,叶片蒸腾量加大,水分供求失调,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

2.7施肥不合理2.7.1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苗床扣膜后,施入苗床底层的未腐熟的有机肥在高温的作用下,发酵分解速度加快,产生的乙醇、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毒害种子的幼根、幼芽,同时有机肥分解需要吸收土壤孔隙中的氧气,使苗床土壤含氧量下降,秧苗呼吸困难,引起烂根死苗。

2.7.2化学肥料或壮秧调制剂施用过量化肥或壮秧调制剂施用过量,造成苗床土壤养分浓度过高,秧苗体内水分倒流而失水死苗。

2.7.3化学肥料或壮秧调制剂与床土混拌不均匀苗床局部秧苗由于局部土壤养分浓度过高水分倒流而失水死苗。

2.7.4施用对种子幼苗萌发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肥料如采用尿素做底肥,尿素中的缩二脲对水稻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秧苗根系有毒害作用。

2.7.5叶面施肥不科学苗期膜内温度高时叶面喷肥或喷施浓度过高,也会烧伤叶片。

2.8苗床管理不科学(1)低温寒潮来临前不采用临时增温手段,导致冻(冷)害发生。

(2)高温时不及时揭膜放风,或晴天膜内温度高时揭膜,导致膜内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叶片蒸腾加速,即使补给大量水分,也很快从土表蒸发到空气中,而不能加速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使叶片失水过多,青枯死亡。

(3)先通风后揭膜。

旱育秧保湿齐苗期间,揭膜通风后因无水层调节空气湿度,导致青枯死苗。

(4)不注意补水或浇水过多过频。

2.9用药不规范用药量过多,用药不当或用药时混杂其他药物引起苗田产生药害。

但因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有时出现药害的苗往往是几种药的混合表现。

3.防治措施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幼苗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病因素为原则。

3.1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3.2提高秧田质量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整高燥、土质松软、通透性强、肥力中等、排灌便捷的地块做秧田。

3.3把住晒种、浸种、催芽关(1)浸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可以促进种子内部酶的活力,加速胚乳养分的转化和利用,能使种皮的水膜变薄,增强透性,提高吸水力,排除种子贮藏期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2)采取温水浸种(55℃10分钟)或药剂浸种(咪酰胺、使百克、901等)。

浸种水必须没过种子15cm,浸种时间看浸种水温来确定,把每天浸种的水温加起来达到100℃时,基本完成浸种。

(3)催芽方法是“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

就是在30-32℃的高温下,经1-2天内破胸露白。

破胸露白后,将温度降至25-28℃,即所谓适温催芽。

12-15小时后,芽长达到0.1cm左右,可以把芽种薄薄地摊开,放置于自然温度下,散热降温。

待种子温度与自然温度相同时即可播种。

3.4适时播种选择外界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抢寒流尾暖头播种,播种要均不要过密,注意覆膜保温保湿。

3.5合理施肥3.5.1配制营养土选择土壤结构好,养分全,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害,无盐碱,无残留有害农药的园田土、菜田土、旱田土与腐熟农家肥按7:3的比例配制营养土。

有草炭资源的地方,以40%田土、40%草炭再加20%腐熟农家肥,混拌均匀,也是很好的营养土。

营养土配好后再按每500kg营养土加入硫酸铵或磷酸二铵0.6g、过磷酸钙1.2g、硫酸钾0.6g及适量的硫酸锌。

3.5.2使用专用育秧调制剂这种调制剂是肥药合剂,含有硫酸、腐植酸、氮、磷、钾、锌等营养元素以及杀菌剂、矮壮素、生根剂等,具有调酸、抗病、补充养分等功效。

使用时要与床土或营养土混拌均匀,用量要准确,一般不得超过推荐使用剂量。

3.5.3正确使用叶面肥秧苗缺素需要撒施速效性肥料或叶面喷施氮肥浓度不宜过高。

尿素作叶面肥,浓度不应超过0.3%,喷洒湿润即可。

移栽前施用“送嫁肥”后要用清水洗苗一遍,以免引起肥害。

3.6防治地下虫害(1)将浸种催芽后的种子用35%丁硫克百威拌种,每kg种子使用2g,或用3%莫比朗拌种,每kg种子使用2ml。

(2)在苗床喷施5%锐劲特悬浮剂,每100使用10ml,对水均匀喷雾。

(3)每100用2.5%氰戊菊酯(敌杀死)4ml加40%乐斯本(毒死蜱)15ml,对水喷雾或拌剩饭诱杀。

3.7加强管理。

3.7.1温度管理出苗前尽量保温,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虽未出苗,如上午床内温度达到36℃以上,也应通风降温或遮光降温,防止高温灼芽。

床内温度超过40℃,1~2个小时,就会哑种不出苗。

出苗、齐苗前后,温度控制在30~32℃。

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30℃。

床外温度达到15℃以上时就应通风练苗。

夜间要盖好盖严,防寒潮和霜冻造成危害。

2叶1心期,床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之间,根据苗情和天气决定通风炼苗时间,根据风力和风向调整通风口大小、多少、位置和方向,以控制床内温度。

3叶期后,只要无霜,昼夜都要揭膜通风,适应自然气候,进行大炼苗。

如果秧苗已经徒长,稻苗打卷时,千万不能在气温高时突然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出太阳前开始小通风,运用晚盖膜等方法控制床内温度,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以后慢慢扩大通风量。

3.7.2水分管理浇透底墒水,以水控温护苗。

大中棚旱育苗3叶期前一般不补水,3叶期后随通风量的加大,看苗补水,缺水时(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要补水,补水原则是床土表面变白,就要补水。

补水时间要避开一天高温时间,应在上午7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

每次补水一定要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促进根系生长。

简塑盘育苗播后至出苗前,钵体内营养土要保持湿润状态,秧苗出齐后,揭出平铺地膜普遍浇一次透水,秧苗1.5-3.0叶后,随着通风量的增加,只要是晴天,每天上午7时前浇一次水,浇水要细水慢浇,防止将钵体内土壤冲出钵外,3叶期后,晴天每天早晨和下午各浇一次透水。

对于地势较高的苗床地,要保持床面稍干,床土湿润即可,可两天浇一次水;对于地势低洼的苗床地,要降低水位,可采取苗床周围挖排水沟的方式来降低苗床湿度,并多通风。

3.7.3防止青枯死苗主要是灵活掌握揭膜时间。

在空气湿度大时,温度较低的阴雨天,可在上午揭膜;晴朗天气必须在傍晚前揭膜,揭膜后要及时浇一次透水,可有效地防止青枯死苗的发生3.8冻害补救遇有霜冻预报,有条件的可往步道沟灌水保苗,好天将水排出。

可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碧护”,能迅速平衡营养,激活酶的代谢,促进水稻抗低温冷害,快速恢复生长。

苗床每100用碧护1g喷雾或浇苗床。

与甲壳素类(禾生素、禾甲安),微生态制剂(益护)混合喷雾有增效作用。

育苗期如果预计气温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可以有效减轻冻害发生,苗床越干冻害越重。

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时,每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适当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等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