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定属于半流体状还是固态和液态

奥美定属于半流体状还是固态和液态

奥美定属于半流体状还是固态和液态

玻尿酸的存在的确方便了很多人,让变美变得更加简单了,但与此同时,假玻尿酸的存在让变美并非百分百安全,甚至是十面埋伏。人们对假玻尿酸的认识其实还不够深,那么关于假玻尿酸,又有哪些知识需要了解的呢?

常见的假玻尿酸有奥美定、骨粉、硅油和生长因子等,而最常见的就是奥美定了,因为它的形态跟玻尿酸实在是太像了,很容易就让人分不清。而在形态上面,奥美定呈半流体状,看起来不是很硬,但是注射进体内之后,它的硬度就会上升。

在取出难度方面,不要看胸部的面积比面部大,其实取胸部奥美定的难度是比面部小的,因为面部虽然面积小,但是组织多,且神经分布密集,对医生的要去也是更高的;假如注射层次比较混乱的话,那么无论是哪个部位,取出难度都会大大增加。在面部这么多的部位里,太阳穴是相对比较好取的,因为组织少且黏连度低,而下巴跟鼻子则比较难取。

其实现在的奥美定数量已经比之前的少了,但依然还是会有的。在触感上,奥美定的界线是不清楚的,因为它很容易就跟组织肌肉混合。注射奥美定之后,注射部位就会出现炎症反应、硬结和破溃流脓等,对患者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注射奥美定是需要找有经验的医生取出的,假如医生技术不过关和经验不足的话,很容易就损伤神经血管,甚至会出现大出血。取奥美定留下的后遗症有肌肉功能受损甚至是面瘫。

广州荔湾清奥提醒大家,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取奥美定之前一定要多加了解,查明哪家是正规的医院,然后上相关网站进一步了解医院信息,做到取奥美定万无一失。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要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符号℃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在 0℃和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等份,每一份表示 1℃。 2、温度计 (1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2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种类:按用途分为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按里面的测温物质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侧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如果超过它所能侧的最高温度会损坏温度计;如果低于它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读不出温度值。②认清它的分度值,即温度计每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值,否则就不能迅速而准确的读数。 使用时:手持温度计的上部,不能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同时不能靠在容器底或者容器壁上。

读数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这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并不能马上与被测液体的温度相同。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如果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示数会发生改变,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③把观测到的温度记录下来,不要忘记写单位。 (5体温计 ①用途 :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玻璃管内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 35-42℃,分度值为 0.1℃ . ②特点 :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 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读数。 ③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温度计的液柱是否在 35℃以上,若在 35℃以上,一定要用手抓住温度计的上部,用力甩几下,使毛细管内的水银先退回到玻璃泡内。 (6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的方法:温度计的细管越细,玻璃泡越大就越精确。玻璃泡越大,玻璃泡内的液体越多,温度变化时液体的体积变化越大,而液体的体积变化 V 一定时,玻璃管的横截面积 S 越小,玻璃管内液柱长度的变化就越大,这样温度计的 精确程度就越高。 (7摄氏温度规定的应用:给出刻度均匀但示数不标准的温度计,或给出只有刻度而没有标出温度值的温度计,让学生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确定实际温度。方法是根据实际 0℃和 100℃的位置找出每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再求出对应刻度的实际温度。 (8例:有一支刻度均匀 , 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 , 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 示数是 4℃把它放在 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 示数是 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 , 示数为 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 40℃的温水 中 , 温度计的示数是(

物质物态变化

熔化与凝固现象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 态变化。 (2)凝固和熔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可逆的。熔化过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和松香的熔化 (1)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在熔化的过程中温 度保持不变。 (2)松香的熔化是一个逐渐软化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晶体与非晶体 (1)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①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要从外界 吸热;②晶体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的,熔化时虽从外界吸热,但温 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始终在升高;③晶体在熔化 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过 程中的温度叫做晶体管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熔 点是晶体管的特性之一。 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汽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它有蒸发和沸腾两 种方式,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①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 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蒸发能吸收周围物体 的热量,可以导致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②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 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沸腾时 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 面空气流动的快慢;(4)液体的种类。 沸点:沸点是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一般来说,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 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凝结),液化的过程 要放热。 (2)气体液化的方式:①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只要温度 降到足够低)。②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如:气体打火机以及 液化石油气罐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气体体积的方式在常温下使气体 液化的,同样的还有火箭中的燃料(液态氢)和助燃剂(液态氧)。 气体液化的好处: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 电冰箱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制冷剂在冷冻室里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散热里把吸收的热放出。(注意:生活中 很多现象包含几种物态变化,如烧开水时冒“白气”,春、秋季节早晨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固体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矶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还有: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2. 3. 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比较 4. 晶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5.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6. 液体的微观结构 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7. 液体的表面张力 (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 (3)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张力

八年级物理必修知识点: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必修知识点:物态变化 聪明出于勤劳,天赋在于积聚。尽快地掌握迷信知识,迅速提高学习才干,由编辑教员为您提供的八年级物理必修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示!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水平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假定两个物体冷热水平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反;我们凭觉得判别物体的冷热水平普通不牢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则: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则为0℃;把一个规范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则 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红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应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平均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过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运用:(1)运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

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越温度 计的量程(否那么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沛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分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读数,且视野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外表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分开人体;人的正常体温是37℃;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形状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形状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结。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结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结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进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降低,继续吸

八年级物理(01)物态变化单元练习(含答案)Word版

11~12初二物理(01)物态变化2011.9 二、知识要点 1.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 温标: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温度的数值表示法〕。温标规定了测温物质及测温属性、参考点(零点)和温度的基本单位(测温属性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常见的温标有: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华氏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摄氏温标(百分温标)、摄氏温度t、摄氏度℃:把大气压为1.01×105Pa时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用℃表示。 * 大气压(强)及其单位、标准大气压p0 热力学温标(开氏温标、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 * 华氏温标、华氏温度t F、华氏度℉ (2)温度计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温度通常是利用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 ①常用的温度计——液体温度计。 1)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利用了物体随温度变化的哪一特性?〕2)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工作物质。〔各部分构造上的特点及原因?〕 3)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体温计(医用温度计): 1)构造(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及原因: 2)用法:使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他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辐射温度计) 2.物质、物态和物态变化 * 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物质的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和_________。 * 物质结构:物体 * 物态(“分子聚集态”):按属性划分的实物存在的基本形态。 常见的三种物态及其特点: 物态一定形状一定体积备注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由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 ②熔化过程要________热量,凝固的过程要________热量。 ③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2)汽化和液化 ①物质由____态变为____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 ②汽化过程要________热量,液化的过程要________热量。 ③汽化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和沸腾。 蒸发是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________进行的________汽化。蒸发有________作用。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__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___,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____________。 沸腾是在________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汽化。 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但温度________。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沸点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________,压强________沸点降低。 ④所有气体在温度____________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3)升华和凝华 ①物质由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叫升华,物质由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叫凝华。 ②升华要________热量,凝华要________热量。 (4)物质三态之间互相转化情况(图1)

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远离。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就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也就是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就是暂时形成的,边界与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与扩散的特点。 3、液体表面张力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就是引力,它的作用就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瞧到的液滴都就是球面形的。液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与不浸润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就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 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 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 解释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 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 体浸润固体。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 内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 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 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 势,这样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 体。 说明一种液体就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例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蜂蜡;水银可以浸润铅与锌,但 不能浸润玻璃。 四、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2、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体温计 1、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玻璃液体温度计,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温度计使用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第二章 固体 液体 气体综合练习题

第二章《固体、液体、气体》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固体的微观结构是:固体分子间距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______,绝大多数分子都束缚在各自的________附近,只能在其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2、固体的宏观特性表现为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很难压缩,不易流动。 3、一般固体物质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4、晶体的特性表现为:外形上具有___________,熔化时具有________,物理性质上具有_________;而非晶体的特性表现为:外形上_________,熔化时________,物理性质上具有_________。 5、晶体又可以分为________体和_______体。 6、单晶体和多晶体最显著的区别是:单晶体具有___________,而多晶体具有__________。 7、晶体和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从微观角度上说就是晶体具有______________,而非晶体则没有此结构。 8、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其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9、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_______发生变化的。 10、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_,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_______。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 11、晶体熔化时________确定的熔点,且温度_________,固态、液态共存,两种状态的转变______明显的界线;而非晶体在熔化时______确定的熔点,且温度________,固、液两态的转变________明显的界线。 12、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3、液体的汽化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蒸发是仅在液体_________进行的汽化现象,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沸腾是在液体_____和_____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其沸点的高低与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有关。 15、物质熔化或汽化时要_____热量,而物质在凝固或液化时要______热量。 16、使气体液化必须将气体的温度______,压强_________才能实现。 17、描述气体状态的参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m3=________L=_______mL;1atm=_________Pa=______cmHg 19、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最显著的区别是__________不同,其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换算关系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范畴的是哪一组() A、食盐、云母、蜂蜡B、松香、沥青、橡胶 C、石英、明矾、味精D、硫酸铜、玻璃、石墨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结构排列 B、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 C、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 D、同一种物质可以形成晶体,也可以形成非晶体 3、可以利用晶体的空间点阵结构来解释的是() A、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的导电性比非晶体好 D、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4、有关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有是() A、固体熔化时都有一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时都会放出热量 C、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因而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可以从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来判断它是否为晶体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一)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注:水蒸气是气态的,是肉眼看不见的。 “白气”和“雾”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能看见。 3、其它物质也有三态 如:液态铁水、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等。 4、物质的状态与什么有关 物质的三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三态与温度有关。 5、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温度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标(C):单位:摄氏度℃(瑞典摄尔西斯) 3、摄氏度的规定: (1)0℃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2)100℃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1℃的规定: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注:①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就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是不可靠的。 ②任何物体都有温度,不能说0℃的物体没有温度。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测量的工具: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2、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 (1)原理: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测温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 (3)温标:C 表示摄氏温标,单位为:摄氏度(℃) (4)使用: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一小格表示的温度值)(5)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 “-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注:①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液体有酒精、煤油和水银等,根据比较被测液体温度和玻璃泡中测温液体的沸点或凝固点,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原则:不能让测温液体汽化或凝固。 ②温度计读数要看清是零度以上还是零度以下,因为温度计上的数字是不标正负的,液面与 0刻度间有液柱,则温度为零上;若液面和0刻度间没有液柱,则温度为零下。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一估、二选(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三放、四等、五读、六取 ①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专题13物态变化解析版

、选择题 物态变化 A .初春,晨雾弥漫 B ?盛夏,河床干枯 C .晚秋,朝露晶莹 D .严冬,霜打枝头 【答案】B 【解析】A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 A 错误; B 、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 B 正确; C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 C 错误; 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 D 错误。 2 . (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 T 随加热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 210C C ?乙物质在BC 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 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A 、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 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 A 错误; B 、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 210 C,甲没有熔点,故 B 错误; C 、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 BC 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 C 正确; D 、乙物质在BC 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 D 错误。 3. ( 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判断 1. (2019抚顺)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 A C D

D 、水的沸点高于60 C,因此不能选用量程为一 80 C ~60C 的酒精温度计。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 5min C .海波的熔点是50 C 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C 【解析】解: (1)由图象可知,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 50C 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50C,约到第8min 时熔化完成,则熔化过程持续了约 8min — 5min = 3min ,故AB 错误,C 正确; (2)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 4. (2019常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 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 的是 A .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 B. 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 .沸腾时不断地冒出 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D .他可以选用量程为一80 C ~60 C 的酒精温度计 【答案】C 【解析】A 、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 B 、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 D 错误。 A 错误; B 错误;

《物态变化》笔记整理(A4版)

第四章《物态变化》笔记整理必背部分:

理解部分: 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沸腾图像 分析: 图1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AB 阶段该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处于固态;当温度升到t 0时,开始熔化,t 0为该晶体的熔点,整个BC 阶段为熔化过程,虽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CD 阶段该物质已熔化为液态,继续加热,温度再次逐渐上升。 图2为某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整个过程一直吸热,温度持续上升,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熔点。可以比较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图3为某晶体的凝固图像,初始DE 阶段该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逐渐下降,整个阶段该物质处于液态;当温度下降到t 0时,开始凝固,t 0为该晶体的凝固点,EF 阶段为凝固过程,虽继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整个凝固过程为固液混合态;FG 阶段该物质已凝固为固态,继续放热,温度再次下降。对于同一晶体而言,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图4为某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整个过程一直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即没有凝固点。 图5为某液体的沸腾图像,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达到t 0时开始沸腾,温度t 0为该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后虽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二、沸点的知识: 1、液态氧的沸点-183℃,固态氧的熔点时-218℃.-182℃时,氧为气态。-184℃时,氧为液态。-183℃ 时,氧可以是液态、气态或气夜共存状态。以水为例:固态 0℃ 液态 100℃ 气态 2、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三、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2、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的温度低于40℃.(蒸发要从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3、在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 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四、液化放热: 图1 晶体熔化图像 图2 非晶体熔化图像 图3 晶体凝固图像 图4 非晶体凝固图像 图5 液体的沸腾图像

最新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1 2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和非晶体 3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4 5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6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互作用而7 远离。 8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9 10 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1 12 1、液体的微观结构 13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也是表现为14 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

15 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和扩散的特点。 16 3、液体表面张力 17 18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19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 20 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 21 22 像一层绷紧的膜。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23 力是引力,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24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25 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看到的液滴都是球面形的。液滴26 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和不浸润 27 28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变化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

变化-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 的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叫做物态变化。 中文名,物态变化。简介,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类型,物理现象。物态,大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介绍。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

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2。物态变化的过程:由于物态有三种。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3。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 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汽化::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 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就会熔化。 熔化时温度一直等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

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 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 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 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填空训练版) 知识点一、固体 1、固体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固体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金属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还有: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单晶体是指样品中所含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周期排列的一种固体状态。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单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排列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说明:各向异性是指这种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即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5. 晶体的微观结构 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6.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 (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知识点二、液体 1、液体 液体没有确定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叫自由面;液体具有显著的流动性。 2. 液体的微观结构 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3. 液体的表面张力 (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又叫自由面。 (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 (3)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张力。 (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 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5)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6)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 (7)毛细现象: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 〖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原因可以用分子力作用解释。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这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附着层内部的分子同时受到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的吸引。如果固体分子对液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提供少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以下是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物态变化?温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平。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则:在一个规范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红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结构: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平均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平均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应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停止任务。 ③ 分类及比拟: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运用方法运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运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 ④ 常用温度计的运用方法: 运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别能否适宜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运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动摇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气 固 液 凝结放热 熔化吸热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反时,体积变化大,下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反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称号及吸热放热状况: 1、熔化和凝结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时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到达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结: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结。 凝结图象: 凝结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结特点:放热,逐突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相变材料由固态熔化为液态

1、蓄热节能:利用相变调温机理,通过蓄能介质的相态变化实现对热能储存,改善室内热循环质量。当环境温度低于一定值时,相变材料由液态凝结为固态,释放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一定值时,相变材料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吸收热量,使室温相对平衡。 相变材料可收集多余热量,适时平稳释放,梯度变化小,有效降低损耗量,室温可趋于稳定。FTC自调温相变蓄能保温防火材料当量导热系数为0.03W/(m.K),3.8cm厚JNX-FTC自调温相变蓄能保温防火材料优于5cm厚挤塑板保温性能,达到国家建设部门节能65%的要求。 利用相变调温机理,可使电负荷“削峰平谷”,充分利用低谷电价,降低住户用能成本,减少能源浪费,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安全可靠:施工后材料中有机物与主墙基底存在的游离酸反应,形成化合物,渗入主墙微孔隙中,形成共同体,确保干态粘结性,并改善湿态粘结保值率,具有极好粘结性。另外,保温层与基底整体粘结,随意性好,无空腔,避免负风压撕裂和脱落。有效克服板材拼接后边肋、阳角外翘变形和面砖脱落等问题。 选用漂珠、水镁石纤维、膨胀玻化微珠颗粒等原材料,其结构中形成数个封闭的憎水性微孔隙空腔结构,作为相变材料载体,可确保相变材料长期实用性。 本材料的硅氧四面体组织结构,干燥成型后在水中浸泡不松散、不回性、不粉化、不变形,可确保其长久的使用寿命。 3、抗裂防潮:料体呈纤维网状结构,拉力强,整体性牢固,有效防止裂缝产生。它还具有湿呼吸性,可有效防止外墙基底因冷热温差产生的结凝水夏季向外释放,并防止外饰层表面裂缝产生;冬季防止外饰层冰胀产生裂缝。同时克服因基底潮湿而产生的空鼓、脱落现象。 4、吸声降噪:料体中存在的众多层次的不相贯穿的中空结构,有效减缓小震动源、撞击声波传递,降低噪声分贝数。在分户隔墙、顶棚、地板等部位使用,具有隔声效果,减少城市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5、灭菌防毒:相变材料中含有纯天然香萜和香醇物质,具有驱虫、灭菌、除臭作用,同时具有防析碱功能,可提高居住环境卫生要求。 6、绿色环保:相变节能材料经严格检测,系无腐蚀、无污染、无放射、无异味、无任何毒害的环保型产品。 7、防火不燃:相变材料经专项测试为A类不燃级材料,使用范围不受限制,符合各类建筑防火要求。 8、施工简捷:手工抹置,方便快捷,是基底抹灰理想的替代品。 9、经济实用:本公司在生产配方方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深入了研究,从多个角度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是市面上性价比最优良的产品之一。

[高二物理《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高二物理《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一、固体 1、晶体: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 2、非晶体:外观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无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①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固定的熔点 ②晶体与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石英→玻璃) 3、单晶体??多晶体 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如食盐小颗粒,这样的晶体就是单晶体(单晶硅、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的小晶体排列而成,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 二、液体 1、表面张力:当表面层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比内部大,表面层的分子表现为引力。如露珠 2、液晶 分子排列有序,各向异性,可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具有流动性 各向异性:分子的排列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是整齐的,从另一方向看去则是杂乱无章的 三: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①汽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②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叫做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叫做未饱和汽。 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叫做饱和汽压。未饱和汽的压强小于饱和汽压。 1、饱和汽压只是指空气中这种液体蒸汽的分气压,与其它气体的压强无关。 2、饱和汽压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四: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①熔化热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而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注意: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2、熔化热: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Q)与其质量(m)之比叫做这种晶体的熔化热。 I、用λ表示晶体的熔化热,则λ=Q/m,在国际单位中熔化热的单位是焦尔/千克(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