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磁电法勘探知识点及问答

合集下载

重磁勘探考试要点

重磁勘探考试要点

重磁要点重力部分: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由平均海平面顺势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2、布格异常:对重力观测值进行地形校正、布格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4、正常场:用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接近的大地椭球体代替实际地球,假定地球内部是均匀层状分布的,由此求出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1.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对重力观测值只做高度校正和正常场校正而获得的异常。

6、重力勘探:以地壳中岩矿石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查明地质构造和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

7、二度体:几何上两个方向有限,表示物体密度仅在两个坐标方向变化,如水平无限长(圆或方)柱体,也称二维模型;8、重力异常:地下岩矿体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9、化极:把斜磁化异常化为垂直磁化异常,例如把ΔT换算到地磁极的地磁场状态称为化到地磁。

10、Za、∆T。

Za是垂直磁异常,是实测磁场垂直分量减去正常场垂直分量即:Za= Z –Zo。

∆T是总强度磁异常,是实测磁场强度模量减去正常场模量即:∆T = │T│-│To│。

11、消磁场:均匀有限磁介质,受外部磁场磁化,则其两端表面将有面磁荷分布,它在其内部产生与磁化场H0方向相反的磁场He,称为消磁场。

而这种作用叫做消磁作用。

12、磁异常:磁性体产生的磁场叠加在地球磁场之上而引起的地磁场畸变。

13、磁法勘探: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勘探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二、图倾斜台阶三、论述题1、重力异常校正过程a.纬度校正,消除维度变化引起的异常,如图:b.地形校正,消除测点周围地形的影响,无论测点周围的地形是高还是低,地形影响值将使测点重力值变小。

c.中间层校正,将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间物质层的影响去掉。

d.高程校正,将测点A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消除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高度h的影响。

重磁电法勘探知识点及问答

重磁电法勘探知识点及问答

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石矿石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

大地水准面:人们将平均海水面顺势延伸到大陆下所构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重力异常:从地面某点实际观测重力值中减去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后所得的差。

表示由地下岩石、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重力变化。

正常重力场:用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接近的大地椭球体代替实际地球,假定地球内部的质量是成均匀层状分布的,由此求出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重力固体潮:太阳、月球等天体相对于地球位置的变化,使他们间的引力不断变化,引起固体的地球周期性的起伏,这种变化所造成的地面重力变化就是重力变化,又称重力固体潮。

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应为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的矢量和。

在重力勘探中,将重力场强度简称为重力。

重力位:重力场的位函数等于引力位和离心力位之和。

正演问题:给定地下某种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剩余密度分布等,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他在地面产生的异常的大小特征和变化规律。

反演问题:根据已经获得的异常数值的大小、分布情况、变化规律等场的特性,综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和地质体物性参数,求解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角灵敏度:单位重力变化引起的平衡旋转角度的变化的大小。

内部矫正:为了消除本身结构的不完善所产生的干扰而进行的矫正。

包括:温度、欺压、地磁、零点漂移校正。

外部矫正:在得到准确的重力值之后为提取地下地质异常在测点引起的重力变化还应该消除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的必要的校正。

包括正常场、地形、中间层、高度校正。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只对观测提的高度校正而不做其他校正。

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正常旋转椭球体的偏差。

布格重力异常:对观测点重力值进行了正常场的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校正(中间层校正和高度校正)。

包含了由浅到深各个深度上剩余密度分布对测点的重力作用,既有局部矿体和构造的影响,也包含了大范围面积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于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

磁法勘探复习资料

磁法勘探复习资料

2011磁法勘探复习资料(主要为思考题)第一章1.解释下列名词:(1)地磁要素:以观测点为坐标原点,选取一个直角坐标系。

取X 轴指向地理北,Y 轴指向地理东,Z 轴铅直向下。

观测点处地磁场强度T 在X 、Y 、Z 轴上的分量分别称为北向分量X ,东向分量Y 和垂直分量Z 。

T 在XOY 平面上的分量H 称为水平分量。

H 指向磁北,其延长线即是磁子午线。

我们规定,各分量与相应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

磁子午线(磁北)与地理子午线(地理北)的夹角称为磁偏角,以D 表示。

H 偏东时D 为正,反之为负。

T 与XOY 平面的夹角称为磁倾角,以I 表示。

T 下倾时I 为正,反之为负。

(2)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968年国际地磁和高空物理协会(IAGA )首次提出并公认了1965.0年代高斯球谐分析模式,并在1970年正式批准了这种模式,称为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式,记为IGRF 。

它是由一组高斯球谐系数( 、 )和年变率系数( 、 )组成的,为地球基本磁场和长期变化场的数学模型,并规定国际上每五年发表一次球谐系数,及绘制一套世界地磁图(3)通化:地磁要素是随时空变化的,要了解其分布特征,必须把不同时刻所观测的数值都归算到某一特定的日期,国际上将此日期一般选在1月1日零点零分,这个步骤称之为通化(4)地磁图:将经通化后的某一地磁要素值按各个测点的经纬度坐标标在地图上,再把数值相等的各点用光滑的曲 线连结起来,编绘成某个地磁要素的等值线图,便称为地磁图。

(5)磁暴:磁暴是一种强烈的扰动。

从赤道到极区均可观察到磁暴现象,而且几乎是全球同时发生。

发生时对地磁场水平分量的强度影响特别显著,而对垂直分量影响相对小些。

因此,通常研究磁暴的形态和特征是通过水平分量变化来进行的。

2、试述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基本特征?答:(1)地磁场长期变化总的特征是随时间变化缓慢,周期长。

一般变化周期为几年,几十年,有的 更长。

地磁场的短期变化主要起因于固体地球外部的各种电流体系。

电法勘探参考答案

电法勘探参考答案

电法勘探参考答案电法勘探参考答案电法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物质性质和构造特征。

在地质勘探、矿产勘探、环境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电法勘探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电法勘探的原理电法勘探是利用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来推断地下物质性质和构造特征的方法。

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是指单位体积内的电阻与导电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之比。

不同的地质构造和物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因此电法勘探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构造和物质分布。

二、电法勘探的仪器设备电法勘探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电极、电源、电流电压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仪器等。

电极是将电流引入地下的装置,一般由两个电极组成,一个为电流电极,一个为电压电极。

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可以是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电流电压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数据采集仪器用于记录和存储测量数据。

三、电法勘探的数据处理电法勘探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解释和数据处理两个步骤。

数据解释是将测量得到的电阻率数据与地下物质性质和构造特征进行对比,从而推断地下的构造和物质分布。

数据处理是对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和反演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

四、电法勘探的应用电法勘探在地质勘探、矿产勘探和环境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地质勘探中,电法勘探可以用于寻找地下水资源、研究地下断层和岩性变化等。

在矿产勘探中,电法勘探可以用于寻找矿体的位置和规模,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

在环境调查中,电法勘探可以用于监测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电法勘探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电法勘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地下介质的电导率要求较高,对地下介质的非均质性敏感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电法勘探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物质性质和构造特征。

重磁勘探复习提纲

重磁勘探复习提纲

《重磁勘探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的重力场与磁场1、重力场强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何?2、重力场的变化包括哪些?变化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固体潮?3、地球重力位、引力位、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的定义。

4、地球重力场正常场的定义与特点?5、引力位的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及引力场高斯通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6、重力异常的定义与物理意义。

7、地磁要素的构成及地磁图的特点。

8、地球磁偶极子磁位的表达式?表达式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单位是什么?9、地球磁场的构成,地球磁场的正常场及磁异常的定义。

10、地磁场的垂直分量、水平分量、总场的梯度表达式。

11、地磁场的变化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地磁日变化,什么是地磁脉动,什么是磁暴?12、地磁坐标与地理坐标的定义。

第二章岩矿石密度与磁性1、三大岩石密度与磁性特点?2、影响岩矿石密度与磁性的因素分别是什么?3、物质的磁性可分为哪几类?温度对其影响如何?4、表征岩矿石磁性的物理量有哪些?其中关系如何?5、岩矿石的感应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的定义?6、岩矿石包括哪些剩磁,热剩磁有何特点?7、影响岩矿石磁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三章重磁测量仪器1、简述绝对重力仪的自由落体和上抛法测量原理?2、石英弹簧重力仪在水平零位置时灵敏度的表达式,根据公式如何调节仪器灵敏度?3、石英弹簧重力仪器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4、拉科斯特金属弹簧重力仪的灵敏度公式表达式是什么?5、简述质子磁力的测量原理。

6、简述光泵磁力仪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重磁野外测量1、简述重磁勘探的测量比例尺是如何确定的?2、磁测不同精度是如何定义的,衡量重磁测量质量的方差公式有哪些?3、重磁测量的方式有哪些?4、重力仪器的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目的是什么?5、重力仪器的格值标定方法有哪些,分别是如何进行标定的?6、重磁勘探基点的分类及作用?7、重磁勘探检查点的作用?检查点的布设与观测应注意什么?8、简述密度仪的工作原理。

9、简述用质子磁力仪器测量标本磁性参数的测量原理(可参照课件)。

重磁电考试复习要点

重磁电考试复习要点

重磁电勘探要点1.大地水准面: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封闭曲面。

它是重力等位面。

2.重力异常:地下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

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的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

3.电法勘探:在天然或人工电场或电磁场源的激发下,地下地质体(构造、地层状况或矿藏)产生电磁感应,形成异常电磁场并叠加在原有的电场或电磁场之上,通过探测叠加的或异常的电场或电磁场的时间域和/或空间域的分布,达到研究地下地质体(构造、地层界面、矿体等)的空间分布状况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总称。

4.视电阻率:实际介质并非各向同性,测得的电阻率并非某岩石的真实电阻率,而是多种介质的综合反映。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物理过程。

剩余质量: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和它体积的乘积。

6.正常重力场:假设地球是一个密度均匀、光滑的理想椭球体,或密度成层均匀分布的光滑椭球体,用它计算得到的重力值就称为正常重力值,这时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7.磁法勘探:它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的分布,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空间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8.感应磁化强度:位于岩石圈中的地质体处在 50000nT 的地磁场作用下,它仍受现代地磁场的磁化所产生的感应磁性大小的物理量,而具有的磁化强度,M=kT。

地电断面:按电阻率差异来划分的地质断面。

9.布格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时进行了正常场校正、高度校正、中间层校正、地形校正后的重力场。

10.剩余磁性:在地质时期中,地表附近的岩石(处在居里点温度之下)都被当时的古地磁场所永久磁化。

11.有效磁化强度:在磁性体均匀磁化及不考虑剩磁时,磁性体磁化强度 M 在观测平面投影 Ms12.布格校正:布格校正一般由中间层校正和局部地形校正两部分组成。

13.磁异常Ta:实践证明,在消除了各种短期磁场变化以后,实测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习题

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习题

17. 请导出上图中 (b) 图所示的两个水平圆柱体各自产生的异常恰好相等时那一点的坐标
x与
D 的关系式。
18. 当球体、水平圆柱体的铅垂台阶的中心埋深都是
D,剩余密度都是 ,且台阶的厚度正好
是球体与水平圆柱体的半径 R 的两倍 (R≤ D) 时,求
g球 max
:
g柱 max
:
g台 max
?: ?: ?
19 .请抓住异常的基本特征示意地绘出如下图所示的台阶地形剖面上的
g 曲线。其中黑点
代表无限长水平圆柱体的轴线且
0。
20. 已知计算铅垂物质线段的 g 正演公式为
gG
1 x2 h2 1/2
1 x2 H 2 1/2
式中 h、 H 为物质线段顶与底的深度, 为线密度。试导出当 H 时由 g 曲线反演求解 h 和
15 ,测点在总基点以南,距总基点的纬向距离
D=50km,求重力正常场校正值 g 正。
17. 有人说:“已经知道重力随高度的变化率是 3.086g.u./m ,要根据实测布格异常求不同高
度(或深度)的重力异常值,只须用这个变化率进行换算即可,没有必要采用解析延拓方法。

这话对吗?你的见解如何?
习题四
何种影响?
4)设沿东西向剖面 AB的自然地表进行重力测量, 如果经过仔细的各项校正后, 异常为 250 g.u.
的常数(见下图) ,请分别讨论并绘出不作布格校正、不作高度校正和不作中间层校正时,异常 曲线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 设地表岩层平均密度为 2.0g / cm3)?
( .u.)
25 0g. u.
gmax=2 G h( 1-cos )。式中 h 为锥体高
度, 是锥体的半顶角,并由此式再证明锥体顶点处的地形校正值为

重磁电勘探简介

重磁电勘探简介

150重磁电勘探简介 重力勘探一、重力勘探的基本概念 1.重力重力的实质是牛顿万有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

万有引力是牛顿总结前人伽里略研究行星运动规律提出来的,认为任何物体相互之间都有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其相互之间量的关系为122m m RF fR R=⋅ (6—1) 式中 m 1,m 2——分别为任意两物体的质量;R ——两物体相互间的距离;f ——引力常数,其值在CGS 制中为6.67×10—8cm 3/g ·s 2。

上式即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F 力的方向对m l 来说,是由m l 指向m 2,对m 2来说则相反。

地球是有质量的,对地球表面上任一物体来说,都有地球的吸引力。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面上任一物体的质量为m ,则它们之间相互的吸引力F 可根据式(6—1)来确定,其方向如图6—1(a)所示。

由于地球近似一个球体,对地面的m 物体来说,其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由于地球在不断地自转,地球表面上任何物体都具有一个离心力P ,其大小由下式来决定 2P mr ω= (6—2) 式中 r ——m 到地轴的垂向距离; ω——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力P 的方向如图6—1(a)所示,径向指向外。

离心力P 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随着r 向两极减小而减小,从赤道的最大值减小到两极为零。

为了描述重力的空间分布,通常采取直角坐标系,以数学解析式表示,如图6—1(b)所示。

设地心为坐标原点,z 轴与地球的自转轴重合,x ,y 轴在赤道面上。

设任意点A 的坐标为(x ,y ,z),地球内部某一质量单元dm 的坐标为(,,ξηζ),A 点到dm 的距离为r ,则dm 对A 点单位质量的引力为2dm rdF fr r= (6—3) ()()()12222r x y z ξηζ⎡⎤=-+-+-⎣⎦式中rr——A 到dm 方向的单位矢量,其方向是从A 到d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石矿石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

大地水准面:人们将平均海水面顺势延伸到大陆下所构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重力异常:从地面某点实际观测重力值中减去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后所得的差。

表示由地下岩石、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重力变化。

正常重力场:用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接近的大地椭球体代替实际地球,假定地球内部的质量是成均匀层状分布的,由此求出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重力固体潮:太阳、月球等天体相对于地球位置的变化,使他们间的引力不断变化,引起固体的地球周期性的起伏,这种变化所造成的地面重力变化就是重力变化,又称重力固体潮。

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应为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的矢量和。

在重力勘探中,将重力场强度简称为重力。

重力位:重力场的位函数等于引力位和离心力位之和。

正演问题:给定地下某种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剩余密度分布等,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他在地面产生的异常的大小特征和变化规律。

反演问题:根据已经获得的异常数值的大小、分布情况、变化规律等场的特性,综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和地质体物性参数,求解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角灵敏度:单位重力变化引起的平衡旋转角度的变化的大小。

内部矫正:为了消除本身结构的不完善所产生的干扰而进行的矫正。

包括:温度、欺压、地磁、零点漂移校正。

外部矫正:在得到准确的重力值之后为提取地下地质异常在测点引起的重力变化还应该消除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的必要的校正。

包括正常场、地形、中间层、高度校正。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只对观测提的高度校正而不做其他校正。

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正常旋转椭球体的偏差。

布格重力异常:对观测点重力值进行了正常场的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校正(中间层校正和高度校正)。

包含了由浅到深各个深度上剩余密度分布对测点的重力作用,既有局部矿体和构造的影响,也包含了大范围面积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于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

均衡重力异常:根据均衡理论,计算地形起伏在大地水准面与均衡补偿面之间引起的密度变化及其对测点重力值得影响将其从布格重力异常中消除。

g均=g布+g均,他反应的是经过平衡调整后地球密度分布与正常椭球体之间的偏差。

磁法勘探:是以不同岩石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及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

地磁要素:地面上任意一点的磁场都是三维空间中的适量。

地磁场强度T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分别为: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垂直分量Z。

T在xoy面内的投影为水平分量H,其方向为磁子午线方向。

H与x的夹角称为磁偏角,符号为D。

T与xoy内的夹角称为磁倾角,符号为I。

X,Y,Z,H,D,T统称为地磁要素。

地磁场的构成:地面上任一点的地磁场是各种不同成分的磁场叠加。

分为两部分:来源于固体地球内部的稳定磁场;来源于固体地球外部的变化磁场。

正常场:所要研究的磁场的背景场或基准场。

磁异常:地壳内的岩石矿物及地质体在基本磁场的磁化作用下所产生的磁场。

磁偶极子的磁场:由于正负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不可分割,因而可将其视为整体,称为磁偶极子。

其产生的磁场成为磁偶极子磁场。

变化磁场:地球磁场除基本磁场外还有叠加在其上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按特征和成因分为两类:有地球内部场源缓慢变换引起的长期变化场;地球外部场源的短期变化场。

磁化率:描述介质被磁化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磁化强度:单位体积内的磁矩。

剩余磁化强度: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处于一定条件下,受当时地磁场磁化所保留下来的磁性。

由于形成岩石剩余磁性的历史不同,剩余磁场类型特点不同。

可分为热剩余磁性,碎屑剩余磁性,化学剩余磁性,粘滞剩余磁性,等温剩余磁性。

有效磁化强度:磁化强度矢量在xoz面内的投影称为有效磁化强度。

面磁荷密度:均匀磁化介质内部因正负极抵消而不显示磁荷,只在表面显示磁荷。

磁力异常:从地面上某点实际观测磁场之中减去该点的正常磁场值后得到的差。

二度异常:延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异常。

磁异常反演:依据磁力异常的特征、数值大小、分布特征等来确定磁性地质体的几何参数、物性分布和磁性界面的起伏等过程称为磁力异常的反演。

感应磁化强度:岩石矿石被现代地磁场磁化而具有的磁化强度,称为感应磁化强度。

地心偶极子:现代磁场与一个磁心位于地心、磁轴与地理磁轴夹角为11.5度,磁矩约等于7.9x10^22Am^2的磁偶极子的磁场拟合。

称此磁偶极子为地心偶极子。

异常极值:重磁异常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异常极值。

正常地磁场:地心偶极子场、非偶极子场和地球外部稳定磁场之和。

电法勘探:以不同岩石矿石之间的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性质差异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电磁场或人工电磁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进行地质勘查和实现找矿目的的物探方法。

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截面积、单位长度的介质所表现出的电阻。

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视电阻率:在实际介质并非均匀的半空间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方法和计算公式,此时求得的电阻率是各种介质电阻率的综合反映,称为视电阻率。

电阻率测深法:是保持测点位置不变,供电极距逐渐变大,逐次测量并计算视电阻率,得到视电阻率与供电极距关系曲线的电阻率法分支。

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差异而划分界限的断面叫地电断面,这些界限与地质体、地质层位可能一致,或不一致。

各向异性系数:对于由许多电阻率不同的岩石组成的岩层,垂直于层面测得的电阻率与平行于层面测得的电阻率要大,此现象称为岩石的各向异性。

垂直层面测得的电阻率比上平行于层面测得电阻率称为岩石的各向异性。

均匀密度球体、水平圆柱面、台阶的重力异常特征?均匀密度球体:异常的水平面等值线的一序列的同心圆,圆心位于球心在地面的投影点。

主剖面异常相对于原点左右对称,在原点处取得极大值。

无限长水平面圆柱:平面异常等值呈条带状分布,与圆柱体轴线平行,剖面异常曲线相对于原点左右对称,在原点取得最大值。

台阶:在正无穷负无穷两点出重力异常值分别为0和2πf△6△h,与倾斜角度无关。

其余点的重力场值是倾斜角的函数,角度越大异常值越小。

密度界面剩余密度的确定方法:确定剩余密度的大小和分布范围剩余密度的选择方式有多种①以t2正常密度地面与s之间的上层戒指空间存在剩余密度△6=61-62②在s面一下选却一个水平面H,H以上正常密度为t那么s与h之间纯在剩余密度△=62-61③选择一个与s面相交的水平界面h在h以上的正常密度选取th一下的正常密度为t2那么在h2一下的密度为61的区域有剩余密度△61-62,h2以上密度在62的区域有剩余密度△62=61-62解复杂密度体正演问题的基本思想:先将地下半无限空间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划分成许多形状的相似,但大小不等的二度和三度体使其中的每个二度体单元在某一确定点上所引起的重力或重力位二阶三阶导数值相等,因此在计算二度体或三度提引起的异常时只要将他们的横截面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尺描画出来,然后放在量板上,数出他们在量板上占据的格数,乘上格值。

将各点的异常值连接起来就得到了完整的异常线。

重力异常划分的基本方法:1布格异常g布=g布校+g纬校+g地校+g观。

布格异常主要反映地壳内部各种密度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要研究主要内容2剩余异常g剩=g布+g区校。

剩余重力异常用于研究局部地质构造3法伊异常:g法=g观+g0+g自校。

其只是对重力观测结果过道同一纬度大地水准面上3均衡异常:对法伊异常再进行中间层校正、地形校正和均匀校正,便得到均衡异常g均=g 观+g自校+g中校+g地校+g均校重力观测结果的外部校正:1中间层校正2地形校正3自由空间校正4唯独校正5区域校正区域校正和局部重力异常的基本特征:区域异常:由深部或区域性地质因素引起的成分往往具有范围大、幅度大、变化平稳的特性,这样的异常成为区域异。

局部异常:研究对象引起的异常一般具有范围小、幅度小、变化叫明显特征,这样的异常为局部异常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向上向下、延拓的方法原理和作用:1向上严拓:换算平面在观测平面上。

原理:一个未知体在观测平面上引起的重力异常已知,将这个观测平面展一个无限大的等效物质面,该物质面在外部空间的重力异常及其各阶异数都与原来场源等效,通过该物质面可求出观测以上空间重力异常表达式。

实际中将积分形式的上延公式改为离散求和形式的作用:使异常曲面变的平滑、平稳,相对突出了深部和区域地质因素的重力效应,压制了浅部和局部重力异常,相当于低通滤波的效果。

2向下延拓:换算平面在观测面以下原理:采用拉格朗日差值法,便可通过外推求出观测面一下某一高度的延拓结果作用:相对突出浅部和局部异常,压制深部和区域异常,相当于高通滤波。

重力异常导数换算的方法和原理及作用:原理:1异常的导数在不同形状地质体有不同的特征,有助于异常的解释和分类2异常的导数可以压制深部和浅部区域性异常,突出浅部地质因素提高分辨能力作用:突出浅部地质因素的作用,或是为了区分相互靠近的异常体断裂构造的重力异常图上的主要标志:1沿一定方向延伸的梯汲带2异常梯汲带发生的同形扭曲或方向变化3串珠状正或服异常4封闭异常突然变宽变窄或轴线明显呈功能部位5不同特性异常区域的分界线决定重力异常的因素有哪些?剩余密度的大小;剩余密度体的形状、产状、埋深。

决定磁异常特征的因素有哪些?磁性体的磁化强度大小及方向;磁性体的形状;磁性体的几何产状;磁性体的埋深。

何为区域磁力异常和局部磁力异常?各自的基本特征?区域磁力异常是由分布较广的中、深部地质因素所引起的异常。

其基本特点是:幅值较大,范围较大,梯度较小。

局部磁力异常时相对区域因素而言,由范围有限的研究对象引起的异常。

其基本特征是:范围和幅度较小,梯度较大。

向上延拓与向下延拓的作用?导数换算的作用?向上延拓:将实测异常换算到上半空间的某一高度上,其目的在于消弱局部异常,突出深部物质引起的区域异常。

向下延拓:将实测异常换算到下半空间场源以外的某个深度,其目的是压制深部物质引起的区域异常,突出浅部物质引起的局部异常。

导数换算:为了突出浅部物质因素作用,或区分相互靠近的异常体。

切线法的方法原理和应用条件?①在Za或三角T曲线极大值点作一条与横轴平行的切线,在两侧的极小值点分别作横轴平行线。

②在拐点处个作一条切线与水平切线相交。

③曲线左支切线与极大值和极小值切线的两个交点的水平距离就约等于柱面体到顶面埋深的两倍。

④两侧不对称时取平均。

应用条件:对顺轴磁化且走向和延伸大的地质体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其他情况需乘以矫正系数。

断裂在磁异常图上的主要特征:线性异常带;珠串状异常带;异常轴线发生水平错动;异常强度与宽度发生变化;雁形排列异常带;不同特征磁场的截然分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