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和地球物理勘探(重磁勘探)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重磁电法勘探知识点及问答

重磁电法勘探知识点及问答

重力勘探: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石矿石之间的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用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物探方法。

大地水准面:人们将平均海水面顺势延伸到大陆下所构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重力异常:从地面某点实际观测重力值中减去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后所得的差。

表示由地下岩石、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引起的重力变化。

正常重力场:用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形状接近的大地椭球体代替实际地球,假定地球内部的质量是成均匀层状分布的,由此求出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重力固体潮:太阳、月球等天体相对于地球位置的变化,使他们间的引力不断变化,引起固体的地球周期性的起伏,这种变化所造成的地面重力变化就是重力变化,又称重力固体潮。

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应为地球的引力和惯性的矢量和。

在重力勘探中,将重力场强度简称为重力。

重力位:重力场的位函数等于引力位和离心力位之和。

正演问题:给定地下某种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剩余密度分布等,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他在地面产生的异常的大小特征和变化规律。

反演问题:根据已经获得的异常数值的大小、分布情况、变化规律等场的特性,综合已知的地质资料和地质体物性参数,求解地质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

角灵敏度:单位重力变化引起的平衡旋转角度的变化的大小。

内部矫正:为了消除本身结构的不完善所产生的干扰而进行的矫正。

包括:温度、欺压、地磁、零点漂移校正。

外部矫正:在得到准确的重力值之后为提取地下地质异常在测点引起的重力变化还应该消除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的必要的校正。

包括正常场、地形、中间层、高度校正。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只对观测提的高度校正而不做其他校正。

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正常旋转椭球体的偏差。

布格重力异常:对观测点重力值进行了正常场的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校正(中间层校正和高度校正)。

包含了由浅到深各个深度上剩余密度分布对测点的重力作用,既有局部矿体和构造的影响,也包含了大范围面积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于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

地震勘探习题及解答

地震勘探习题及解答

地震勘探习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

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

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 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

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2013复习题(重、磁、电)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2013复习题(重、磁、电)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2013复习题复习思考题11. 简述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及岩、矿石电阻值变化的一般规律。

2. 简述影响岩、矿石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及岩、矿石介电常数变化的一般规律。

3. 图示并说明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非均匀介质电阻率分布特点?各向异性系数是如何定义的?4. 说明电阻率法装置系数的物理意义,当供电或测量极距改变时,值如何变化?5. 何谓电阻率和视电阻率? 试说明其异同点,分析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6. 根据位势的叠加原理, 运用二极装置所测电位值, 求出三极剖面法、联合剖面法和对称四极剖面法的视电阻率值。

7. 试导出二极装置、三极装置和对称四极装置的值公式?当,时计算上述几种装置值的大小?8. 何谓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中各种电极装置形式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怎样?9. 根据电流密度在地下的分布规律, 用视电阻率微分表示式, 定性分析倾角不同的低阻和高阻脉状体上联合剖面法曲线的变化规律。

10. 何谓电测深法? 主要装置形式有哪些?11. 写出水平二层断面的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量的物理含义。

12. 导出视电阻率微分表达式,并举例说明式中各参数的意义?13. 何谓电剖面法? 电剖面法中各种电极装置形式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怎样?复习思考题21.什么是大地电磁场?大地电磁场有何场源特征?2.均匀介质中大地电阻率与电磁场有何关系?3.大地电磁测深的波阻抗定义是什么?波阻抗与电阻率、频率有什么关系?4.趋肤深度定义?大地电磁测深的探测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5.试导出各向同性层状介质中电磁场与波阻抗的关系?6.大地电磁测深的视电阻率与波阻抗的关系是什么?试分析二层介质的视电阻率曲线特征?7.大地电磁测深中有哪几类等值特征?如何表述?8.在电阻率为100Ω·m 的均匀介质中传播1000Hz 的平面电磁波, 试计算电磁系数m及趋肤深度δ。

9.比较f = 1000Hz 的电磁波在空气中和电阻率为10Ω·m 的导电介质中的波长。

重力勘探习题答案

重力勘探习题答案

重力勘探习题答案重力勘探习题答案重力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的物质分布和构造特征。

在进行重力勘探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我将为大家解答一些常见的重力勘探习题。

1. 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球的重力场来推断地下的物质分布。

地球的重力场是由地球的质量分布所引起的,而地下的物质分布会对地球的重力场产生影响。

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的物质分布和构造特征。

2. 如何测量地球的重力场?测量地球的重力场通常使用重力仪进行。

重力仪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的重力加速度。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将重力仪放置在地面上,并保持水平。

然后通过读取重力仪上的刻度,就可以得到该点的重力加速度。

3. 重力勘探中的重力异常是什么意思?重力异常是指实际测量得到的重力值与预期重力值之间的差异。

预期重力值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所计算出的理论值。

当实际测量得到的重力值与预期重力值有差异时,就会出现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可以用来推断地下的物质分布和构造特征。

4. 重力异常的正负代表什么意义?重力异常的正负代表着地下物质的密度变化。

当重力异常为正值时,表示地下物质的密度高于预期值;当重力异常为负值时,表示地下物质的密度低于预期值。

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正负,可以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5. 重力异常与地下物质的关系是什么?重力异常与地下物质的关系是通过物质的密度变化来体现的。

不同的地下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而密度的变化会对地球的重力场产生影响。

当地下存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时,就会引起地球重力场的变化,从而产生重力异常。

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特征,可以推断出地下物质的分布情况。

6. 如何解释重力异常的形状和大小?重力异常的形状和大小与地下物质的分布和形态有关。

当地下物质呈现出规则的形态时,重力异常通常呈现出对称的形状,如圆形或椭圆形。

而当地下物质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时,重力异常通常呈现出复杂的形状。

重磁作业参考答案

重磁作业参考答案

1、重磁测量资料整理所得的基本图件有哪些?异常平面图,异常剖面图,异常平剖图。

2、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是什么?重力异和磁力异常,或者密度差异和磁性差异..3、试写出选择法反演的基本步骤。

课本158页4、火成岩的密度和磁性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由酸性岩到超基性岩密度递增、磁性递增。

5、重磁特征点法反演方法有何应用条件?课本150页6、在北半球,从磁赤道随着纬度的增高到磁北极磁倾角会怎样变化?增大7、重磁二度体和三度体异常随场源深度(高度)增加哪个异常幅值衰减快?为什么?三度体衰减快,因为三度体是以距离的3次方衰减、而二度体是以距离的2次方衰减。

8、野外磁测工作为什么要做日变观测?消除地磁场周日变化9、重磁异常反演为什么会有多解性?场的等效性、实测数据包含一定误差、观测数据离散、有限。

10、什么是磁异常化极?化极有什么作用?将实测磁场转化为某一特定极化方向的磁场,作用是便于解释。

11、组成地磁场的地磁要素是什么?地磁场的短期变化场主要有哪些?X、Y、Z、I、D、H、T分别为磁场的北分量、东分量、垂直分量、磁倾角、磁偏角、水平分量和总场强度矢量。

平静变化和扰动变化。

12 、已知均匀密度分布无限走向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表达公式为:∆ gb= GMD/( x2 + D2) 试采用你所熟悉的编程语言电算模拟其重力异常。

13、P100-P101,第3 题关于布格校正问题14、ΔT、Za、Ha 和Ta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ΔT为总场强度与正常场强度的模量差,可看做是Ta在固定方向上的分量;Za是Ta的垂直分量;Ha是Ta的水平分量;Ta是总场矢量与正常场矢量差。

15、磁参数测定的磁化率为什么是视磁化率?什么是消磁作用?有限物体受外磁场磁化时,由于受物体退磁作用的影响,测量得到的磁化率往往比物体真正的磁化率要小。

设真磁化率为k',测量得到的磁化率为K,则有:K'=K/(1+Ns:),式中Ns为消磁系数,它随物体形状的不同以及磁化方向的不同而变化。

《地球物理勘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地球物理勘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地球物理勘探》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名词解释(共18分,每题3分)1. 费马原理:在几何地震学中,用波射线和波前来表示时间场,地震波射线垂直于一系列波前,费马原理就是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相比最小,亦是波旅行时最小的传播路径。

它从射线角度描述波传播的特点。

2. 地电断面:根据地下地质体电阻率差异(1分)而划分界线或界面的地下断面称为地电断面。

(2分)3. 波阻抗: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密度ρ与波速V的乘积称为波阻抗(2分),即Z = ρ·V。

(1分)4. 偏移距:是指激发点到最近的检波器组中心的距离(1分),常常分解为两个分量:垂直偏移距,即以直角到排列线的距离;(1分)纵偏移距,从激发点在排列线的投影到第一个检波器组中心的距离(1分)。

5. 激发极化现象:在地下岩石、矿石中供稳压直流电△U1,通过测电量电极M、N可观测到其间的电位差△U1(t) 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在几秒钟至几分钟后,△U1(t) 逐渐趋于稳定△U(t) 的饱和值△U。

(1分)当供电线路断开后,发现M、N间电极间的电位差△U(t) 并未马上消失,而是在断电后最初一瞬间快速衰减到某一数值△U2(t),然后随时间的延续,△U(t) 缓慢衰减,经过几秒甚至几分钟后衰减为零。

(1分)显然,△U(t) 的变化与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具有相似的特性,岩石、矿石的这一特性称为激发极化现象。

(1分)6. 动校正:叠加前将全部CDP集合的记录变换成零偏移距的记录(2分),这种处理叫做动校正,或叫做正常时差校正(NMO)。

(1分)二、选择题(共10分,每题2分)三、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四、作图与读图题(共22分)1、根据右图所给的地电模型绘出选用对称四级装置时的电剖面曲线(电流线)。

并绘出相应的装置形式。

(5′)2、温纳微分装置形式:温纳三极(W-A)装置形式:2、绘出四层介质QH型电测深曲线。

《地球物理测井》-2答案

《地球物理测井》-2答案

、填空题(1分×25=25分)1. 以泥岩为基线,渗透性地层的SP 曲线的偏转(异常)方向主要取决于_地层水 和_泥浆滤液_的相对矿化度。

2. 电阻率增大系数I 定义为__n h n w t S b S b R R )1(0-==,其大小主要取决于_地层含油饱和度。

3. 微电极系由两种电极系组成,其中微梯度电阻率_主要反映泥饼电阻率,_微电位电阻率主要反映冲洗带电阻率。

渗透层在微电极曲线上的基本特征是__微梯度与微电位两条电阻率曲线不重合__。

4. 在不含放射性物质时,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层的_泥质含量。

5. 利用中子孔隙度曲线计算地层孔隙度时,应考虑地层__岩性、_孔隙流体性质的影响。

6. 用Φ,Φxo ,Φw 三孔隙度曲线重叠对地层做流体体积分析时,Φ-Φw 表示_含油气孔隙度_,Φxo-Φw 表示_可动油气孔隙度__。

7. 在砂泥岩剖面中,SP 异常幅度很大,Ra 低,井径缩小的是__水__层。

8. 水淹层随其水淹程度的_提高,其剩余油饱和度_降低__,含水饱和度增大。

9. C/O 与地层__岩性_、_孔隙度__和油气饱和度有关。

10. 根据裂缝倾角大小,将裂缝分为_高角度裂缝 和_ _中等角度裂缝_、__低角度裂缝。

11. 描述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有_岩性_、__孔隙度_、__含油气饱和度_和___储层有效厚度。

二、名词解释(3分×4=12分)1. 孔隙度地层孔隙体积占地层体积的百分数。

2. 泥质含量地层泥质体积占地层体积的百分数。

3. 有效渗透率地层含有多相流体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测定的渗透率。

4. 泥浆低侵冲洗带电阻率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常见淡水泥浆的油气层,和盐水泥浆的油气层及水层。

三、判断改错(在括号中画“√”或“×”,请标出错误并改正。

2分×9=18分)1. 渗透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随地层泥质含量的减小而减小。

( 错误 )渗透层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随地层泥质含量的减小而增大。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集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集

习题全集第一章习题(重力)1.绘出下图中各点的引力、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

2. 假定地球是一个密度均匀的正球体,位于球心处单位质点所受的引力应是多大?有人说,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该处的引力应为无穷大(因为2lim r GM r ),对不对?为什么?3.“引起重力变化的因素就是引起重力异常变化的因素.”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将地球近似看成半径为6370km 的均匀球体,若极地处重力值为9.82/m s ,试估取地球的总质且J 为多少吨?5.重力等位面上重力值是否处处相等7为什么?如果处处相等,等位面的形状如何?如果重力有变化,等位面的形状又有何变化?6.从我国最南边的南沙群岛(约北纬5o )到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漠河(北纬约54o ),正常重力值变化有多大(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7.请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1)两极与赤道间的重力差是多大?2)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仅是由于地球形状引起的极地与赤道间重力差为多少?8.假定沿某一剖面上各点的正常重力值其大小和方向皆相同,试示意绘出当地下存在有剩余密度小于零的球形地质体时,沿剖面各点的重力分布图。

9.请考虑如图2所示的两种剖面情况,能否在地面上观测出有相对变化的重力异常来?这对重力勘探的应用条件提供了什么启示?10.请给出图3中各剖而内研究对象(划斜线的部分)的剩余密度值。

11.“同一质量的地质体在各处产生的重力异常胶应该都一样。

”你能指出这一说法的正误吗?12.若有一剩余质量为50万吨的球形矿体(可当作点质量看),当其中心埋深为100 m 时,请计算:1)在地面产生的异常极大值是多少?2)异常值为极大值的1/3的点距极大值距离为多少米?3)若该矿体与岩围密度分别为3.03/g cm 和2.53/g cm ,该矿体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吨?13.解释下列名词:地磁要紊、国际地磁参考场、地磁图、IGRF .14.试述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基本特征?15.磁偏角在全球有几处为不定值?为什么?16.绘图表示一个通过重心绕水平轴自由转动的磁针其水平轴分别平行于磁子午面、垂直于磁子午面由地磁南极向北极移动时,磁针的静止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一
1. 1.说明地核地幔地壳的特征和划分依据
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物质,组成物质成分主要为硅铝镁等。

上地壳为花岗岩层,主要有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地壳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全球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月39~41km 。

大洋地壳为8~10km
地幔: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地球物质,厚度约2865km ,体积最大,质量最大一层。

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地幔部分和地壳共同组成岩石圈。

下地满温度压力和密度君增大,物质成可塑性固态
地核:古登堡面至地心之间的地球物质,平均厚度约3400km 。

外地核厚约2080,物质大致呈液态,可流动,过渡层厚约140km ,内地核是半径约1250km 的球心,物质大概为固态,主要由铁镍构成。

划分依据:
莫霍面:地壳和地幔间,横纵波传播速度陡增
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纵波减速,横波消失。

4.假定地球是一个密度均匀的正球体,位于球心处单位质点所受的引力应是多大?有人说,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该处的引力应为无穷大(因为 ∞→→2
0lim r GM r ),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应为零,万有引力定律适应于两质点之间或两物体的大小相对于距离可以忽略的情况。

7.重力等位面上重力值是否处处相等?为什么?如果处处相等,等位面的形状如何?如果重力有变化,等位面的形状又有何变化?
答:等位面上重力位相等,重力值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若处处相等则为平面。

8.分析重力等位面,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区别与联系。

重力等位面:连结重力位相同点所构成的面,它处处与重力g 的方向垂直。

大地水准面: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

是水准面向大陆的延伸
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它是重力场的一个等位面。

9.利用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
1)从我国最南边的南沙群岛(约北纬5︒)到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漠河(约北纬54︒),正常重力值变化有多大? 请用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

答:1901-1909年赫尔默特公式
2229.78030(10.005302sin 0.000007sin 2)/g m s ϕϕϕ=+-
南沙群岛处有:1 1.000040059g =
漠河有:2 1.00346367g =
则:2210.003423611m/s g g -=
2)两极与赤道间的重力差是多大?
3)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仅是由于地球形状引起的极地与赤道间重力差为多少?
13.指出:“同一质量的地质体在各处产生的重力异常应该一样”说法正误和原因。

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规则造成的中各点的重力矢量g 和矢
量γ的数量之差。

说法错误,影响重力异常的因素是1、地质体表面光滑起伏程度;2、地质体地球内部介质密度分布均匀程度。

因此,同一质量地质体因为表面起伏程度和内部介质密度分布程度不同,会导致各处重力异常不同。

12、请考虑如图1-14所示的两种剖面情况,能否在地面上观测出有相对变化的重力异常来?这对重力勘探的应用条件提供了什么启示?
图1-14
答:横向密度变化导致地面上横向上的相对变化的重力异常,(b)能,(a)不能。

习题二
4.简述相对重力仪工作原理。

答:用外力平衡某个恒定质量为m在重力场内重量随g变化而产生重力矩的变化,通过观测平衡状态就能测出两点间重力差值。

平移(线位移)式重力仪即弹簧秤,平衡时mg=k(s-
s0),⊿g=g2-g1=k(s2-s1)/m=C·⊿s,比例系数C称为重力格值,测量位移量即可求出重力差。

7.通常在同一点上,不同重力仪的测量读数会有所不同,并且同一台重力仪在不同时刻的测量读数也会有所不同,试分析这时什么原因造
成的。

答:在同一点上,由于不同重力仪的灵敏度,读数分辨率和精度不同,所以测量读数不同,灵敏度即⊿a/⊿g,读数分辨率通常为一个读格的1/10,精度分为准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

同一台重力仪在不同时刻测量读数不同是由于温度、气压、电磁力、零点漂移和震动影响。

不同时刻温度变化使重力仪部件热胀冷缩,弹力系数变化,气压变化改变空气密度进而改变平衡体所受浮力,电磁力即随时间变化静电荷不断积累是读数变化,零点漂移即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产生微小形变,导致精度变化,震动即不同时刻仪器可能受震动导致精度和零点漂移加大影响读数。

习题三
1.根据地质任务及勘探对象的不同,重力测量可以分为哪些,分别能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重力测量或重力勘探所承担的地质任务及勘探对象的不
同。

大体上可分为: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
探;水文及工程重力勘探;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一)区域重力调查
1)研究地球深部构造
2)研究大地及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构造单元。

3)探测、圈定与围岩有明显密度差异的隐伏岩体或岩层。

4)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规律,为划分成矿远景区提供重
力场信息。

(二)能源重力勘探
重力测量可以在沉积覆盖区快速、经济地圈出对寻找石油、天
然气或煤有远景的盆地。

(三)矿产重力勘探
包括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的重力测量
(四)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
(五)天然地震重力测量
3.重力观测野外施工前为什么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试验?对使用的重力仪器都要进行哪些检查与标定?
答:因为为了确保取得合格的测量数据,所以在整个野外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重力仪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一.重力仪的检查与调节
重力仪在投产前,要进行测程、水泡、光线灵敏度、水准器等的检查与调节。

石英弹簧重力仪应根据测区重力值的变化情况,将测程调到合适的位置。

光线灵敏度、水准器、电子灵敏度等的测定与调节,要根据有关规范及仪器说明书去执行。

二.重力仪格值的标定
准确标定重力仪格值是消除系统误差的重要保证。

重力野外工作之前以及工作结束之后必须对仪器格值进行标定,在野外施工过程中,仪器受到强烈震动后或进行中修、大修后也要进行标定。

(包括已知点法和倾斜法)
7.试说明中间层改正、地形改正、高度改正、纬度改正和布格改正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些改正、这些改正都有什么作用?
1)地形改正在重力测量过程中,由于各个测点的地形起伏不同,地
形对各测点的重力测定结果的影响也不一样。

地形改正的目的,就是消除这种测点地形起伏不同给各个测点造成的影响。

2)中间层改正在经过地形改正的基础之上,测点平面以上多余物
质的影响得到了消除,测点平面以下缺少物质的影响也得到了补充,可认为测点周围平坦了。

但测点所在的平面与基点相比仍高h,即测点比基点多了一层厚度为h,密度为ρ的中间物质层的影响,消除这个中间物质层的影响就称为中间层改正。

3)高度改正在经过地形改正、中间层改正之后,测点处于基点之上
高度为h的空间,和基点相比,测点距地心的距离相应增大了h,因而测点的实测重力值要比基点平面上小,故对测点的实测值要进行改正,消除这个自由空间的影响,称为高度改正。

4)纬度改正由于正常重力场是纬度ψ的函数,因此,当重力测点和基
点不在同一纬度时,实测重力值的变化就包括了这一部分的影响,这种消除纬度的影响称为纬度改正。

5)布格改正高度改正和中间层改正都和测点相对总基点的高程差
有关,因此,在重力测量的改正中,常把这两项改正合并到一起进行,就称为布格改正。

这些改正都是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进行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
基础,这些改正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目的都是消除外部环境对重力测量的影响,来提高重力测量精度。

3、布格重力异常的定义及其地质--地球物理含义?
布格重力异常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也包括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的巨大亏损或盈余的影响。

从大范围来说,在陆地,特别在山区,是大面积的负值区,山越高,异常负得越大;而在海洋区,则属大面积的正值区。

9.请比较在求取绝对和相对布格重力异常的过程中的异同点。

答:绝对布格重力异常以大地水准面作为基准面,观测值为绝对重力值,布格校正用的高度为海拔高程,密度用统一的2.67 3
g/cm,正常场校正用正常重力公式算。

多用在中、小比例尺中,以便大面积的拼图和统一进行解释。

相对布格重力异常取总基点所在的水准面作为基准面,观测值是相对重力值,布格校正用的高程是测点相对总基点的相对高程,密度用当地地表实测的平均密度值,而正常场校正就用小面积纬度校正算。

多用在小面积大比例尺的测量中,以便对局部地区的异常作较深入的分析。

10、在有起伏的自然地表面进行重力测量,经各项校正后所获得的重力异常
是大地水准面(或总基点所在水准面)上的异常还是原测点处
的重力异
常,为什么?
地表实测重力值是地下密度均匀体(地球正常椭球体)和密度不均匀地质体(如地质构造,岩矿体)的综合影响,上述校正消除了起伏地形上各测点与大地水准面活基准面密度均匀体(地球正常椭球体)对实测重力值的影响,并没有消除密度不均匀体的影响及对空间坐标进行变换,因此,对于校正后仅由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异常而言,上述校正后,各测点人在起伏的自然表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