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舰用燃气轮机的失败经历

中国引进舰用燃气轮机的失败经历
中国引进舰用燃气轮机的失败经历

中國引進艦用燃氣輪機的失敗經歷

2007年,中國艦船燃氣輪機研製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聞雪友教授接受了採訪,在訪問中說了這麼一段話:“(WP-8改燃氣輪機)樣機研製成功,準備轉入裝備生產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向來受限不能向中國出口艦船燃氣輪機的某海軍大國著名公司主動表示,可賣給中國某型船用燃氣輪機。”其實,這裏面的某海軍大國,就是一度成為全球海上霸主的老牌海軍強國——英國;某著名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而某型船用燃氣輪機,就是當時英國海軍最主要的艦船動力之一——著名的“奧林普斯”艦船燃氣輪機。

中西方蜜月期的收穫

人民海軍草創之初,裝備多為起義或繳獲之國民黨海軍艦艇,後通過香港等管道陸續購進部分英、美作為二戰剩餘物資出售的老舊艦艇。這些艦艇裏,除其中部分美制登陸艦艇尚屬較為先進、堪用之外,其餘以老、舊、殘、小居多,甚至有用民船加裝火炮充數者。建國以後,由於中國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聯合封鎖,急需壯大海軍力量。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不但通過購入部分急用艦艇(例如驅逐艦)初步充實了海軍規模,而且通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技術引進,在國內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艦艇研製體系,中、小型艦艇的裝備基本上保證了立足於國內生產。但由於本身基礎薄弱,再加上“大躍進”等活動的不良影響,在兩國關係惡化、無法再從蘇聯獲得進一步的技術交流之後,中國的艦船科研水準便流於停滯了。

1972年,尼克森閃電訪華、確定了北約“聯華抗蘇”的行動基調。隨後,中國跟美、英、法、德等北約主要科技大國開始了頻繁的接觸、交流,意圖引進部分國內暫時無法解決的先進技術、裝備,加速追趕先進發達國家的步伐。而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中國的國防和科技實力,從而增加與蘇聯對抗的籌碼,這些國家也在不威脅北約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推動此類交流活動,同時期望能夠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分一杯羹。這一點對於英、法、德等與中國沒有直接的地緣政治聯繫的國家來說,可能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僅在動力裝置現代化方面,到了1980年代初,中國就已經從英國引進了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從法國引進了艦船柴油機技術,從西德引進了艦船、車用柴油機技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通過這些技術的引進、吸收,中國的動力裝置技術得到了長足進步,從仿造蘇聯的四五十年代水準一舉躍進到了西歐先進工業國家的六七十年代水準。

西方艦船燃氣輪機的發展

西歐國家是燃氣輪機動力裝置實用化的先行者,最早的實用案例可以追溯到1940年,當時瑞士試製了燃氣輪機動力的鐵道機車。在二戰中的大西洋戰區,德軍潛艇一度嚴重威脅盟軍的海上生命線,盟軍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太平洋戰區,美軍潛艇掐斷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覆滅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由此,潛艇被當時各國海軍視為最嚴重的海上威脅之一。而戰後蘇聯海軍在獲得了德國先進潛艇技術的基礎上,也開始大量建造遠洋潛艇。固然紅海軍有填補主力艦戰力真空的無奈,但是對北約諸國海軍施加的反潛壓力也是顯而易見的。

早期反潛戰常常勞師動眾,卻往往勞而無功,除了探潛、反潛裝備不盡人意之外,反潛艦艇的動力裝置不能滿足要求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二戰時的主要艦艇動力不外乎柴油機和蒸汽輪機兩種。柴油機動力裝置省油、加速性能好,但是自身噪音較大,特別是在水中能夠遠距離傳播的低頻噪音比較大,往往反潛艦艇還沒有發現潛艇,就已經先被潛艇發現了。而且當年的艦艇柴油機功率普遍不高,導致柴油機動力艦艇的最大航速也偏低,追擊潛艇時往往力有不逮。蒸汽輪機動力裝置剛好相反,自身噪音較低、單機功率大,但是加速性能比較差,也比較耗油。因此,使用蒸汽輪機推進的艦艇不太適合擔任低速運輸船隊的護航任務。在戰後各國海軍已經普遍縮小規模的情況下,必須採用一種能夠綜合柴油機和蒸汽輪機優點的新型動力裝置,才能滿足新一代反潛艦艇的需求。

燃氣輪機正是能夠滿足這些苛刻要求的新型動力裝置。作為一種持續回轉式工作的熱機,其雜訊、振動遠遠小於柴油機,在加裝了防振、隔音設施後,甚至優於同為持續回轉式工作的蒸汽輪機。油門變化時,其燃氣量的變化能夠接近即時地作用在輸出軸上,加速性不僅遠優於蒸汽輪機,也優於最好的艦船柴油機。燃氣輪機動力裝置還有體積小、重量輕、比功率大、單機功率較大、啟動迅速等等優點。這使得燃氣輪機在經過各工業大國海軍的試驗後,迅速獲得了推廣。

當然,燃氣輪機也不是沒有缺點,其首要缺點就是設計、材料、製造的要求都比較高,缺乏科研實力的國家基本無力自行研發。第二個缺點對於海軍來說不算大缺點,但總是令負責預算審定的官員們不滿,就是在部分負荷時燃氣輪機的耗油率比較高。因為燃氣輪機需要消耗滿負荷約60%的燃油來維持壓氣機工作,降低輸出功率時,壓氣機的轉速一般下降得不多,

耗油量也沒有明顯下降。通過採用現代化的設計和材料,或者採用回熱器等輔助設備,最新型的燃氣輪機不但耗油率有了明顯下降,部分負荷的油耗也降低了,從而基本上解決了低負荷油耗偏高的問題。

憑藉老牌帝國的強大科技實力,英國成為第一個將燃氣輪機作為艦艇動力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將航空噴氣發動機改為艦艇燃氣輪機的國家。1947年,英國將由航空噴氣發動機改型而來的G1型燃氣輪機裝到了100噸級的摩托炮艇MGB-2009上進行試驗,該機功率為1839千瓦,發動機重1830公斤,耗油率較高,達到了639克/千瓦時。隨後出現的同為航空改型的“海神”艦艇燃氣輪機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功率3310千瓦,發動機重1400公斤,耗油率大幅度下降到了347 克/千瓦時,已經達到了與蒸汽輪機相當的水準。在經歷了多年試用,並通過專門設計和航空改型兩種途徑發展的機型進行對比後,1968年,英國海軍做出了一個令世界主要國家海軍大為震動的決定:此後皇家海軍設計、建造的大、中型水面艦艇,將全部採用燃氣輪機作為推進裝置,同時把由兩臺“太因”RM1A(單機功率3000千瓦)和兩臺“奧林普斯”TM3B(單機功率20880千瓦)組合而成的燃-燃交替動力裝置,確定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型艦艇的“標準動力單元”。第一型採用這套新標準動力裝置組合的新型軍艦,是1973年開始服役的21型護衛艦(此時已經把巡航機換成了功率更大的“太因”RM1C)。皇家海軍隨後建造的42型驅逐艦、22型護衛艦也繼續沿用了這套標準動力裝置組合。日本海上自衛隊在1970年代末開始服役的“初雪”級新型通用驅逐艦,也引進裝備了這套動力裝置組合。

“奧林普斯”燃氣輪機的燃氣發生器剖視圖。

“奧林普斯”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是“火神”戰略轟炸機的動力,也是“奧林普斯”燃氣輪機的改裝原型機。

“奧林普斯”的由來

從1947年開始,著名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就已經啟動了“奧林普斯”型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研製計畫。到1950年5月,“奧林普斯”渦輪噴氣發動機的第一臺原型機開始進行臺架試驗。按照研製計畫,該型發動機將作為新型高速、遠程轟炸機的動力裝置,要求發動機推力大、工作穩定、耗油率低。原有的單級離心式或軸流式壓氣機的第一代噴氣發動機已經不能滿足性能要求,為此採用了結構比較複雜的雙轉子結構,其低壓壓氣機及低壓渦輪、高壓壓氣機及高壓渦輪共軸分置,沒有直接的機械聯繫,可以分別在各自的最佳轉速下運行,效率高、壓比大,是英國第一種採用雙轉子結構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因為研製中遇到的技術困難比較多,該型發動機直到1956年7月才正式定型交付使用。開始交付使用的定名為“奧林普斯”100系列渦輪噴氣發動機,各具體型號間的區別主要是空氣流量和渦輪前溫度的不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際應用之後,在100系列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空氣流量以及推力進一步增加,發展出了新的200系列和300系列,成為了當時英國“3V”轟炸機計畫中“火神”戰略轟炸機的動力。其中,“奧林普斯”301最大推力9072公斤,屬於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大推力噴氣發動機之一。1962年,在“奧林普斯”320的基礎上,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與法國斯奈克瑪公司共同開始研發“協和”式超音速客機的發動機,1973年定型為“奧林普斯”593型渦輪噴氣發動機,並於1976年1月推動白天鵝般優雅的“協和”式客機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超音速民航飛行。

燃气轮机简介

我国工业燃气轮机的现状与前景 一、世界工业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 1、世界工业燃气轮机的发展途径与现状 自1939年瑞士BBC公司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燃气轮机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燃气轮机已在发电、管线动力、舰船动力、坦克和机车动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由于结构上的分野,工业燃气轮机分为重型燃气轮机和轻型燃气轮机(包括航机改型燃气轮机)。 80年代以后,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技术日臻成熟。由于其热效率高、污染低、工程总投资低、建设周期短、占地和用水量少、启停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逐步成为继汽轮机后的主要动力装置。为此,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政府制定了扶持燃气轮机产业的政策和发展计划,投入大量研究资金,使燃气轮机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重型燃气轮机普遍采用了航空发动机的先进技术,发展了一批大功率高效率的燃气轮机,既具有重型燃气轮机的单轴结构、寿命长等特点,又具有航机的高燃气初温、高压比、高效率的特点,透平进口温度达1300℃以上,简单循环发电效率达36%~38%,单机功率达200MW以上。 90年代后期,大型燃气轮机开始应用蒸汽冷却技术,使燃气初温和循环效率进一步提高,单机功率进一步增大。透平进口温度达1400℃以上,简单循环发电效率达37%~39.5%,单机功率达300MW以上。 这些大功率高效率的燃气轮机,主要用来组成高效率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由一台燃气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最大功率等级接近500MW,供电效率已达55%~58%,最高60%,远高于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效率(约40%~45%)。而且,其初始投资、占地面积和耗水量等都比同功率等级的汽轮机电厂少得多,已经成为烧天然气和石油制品的电厂的主要选择方案。由于世界天然气供应充足,价格低廉,所以,最近几年世界上新增加的发电机组中,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机组在美国和西欧已占大多数,亚洲平均也已达36%,世界市场上已出现了燃气轮机供不应求的局面。 目前,美、英、俄等国的水面舰艇已基本上实现了燃气轮机化,现代化的坦克应用燃气轮机为动力,输气输油管线增压和海上采油平台动力也普遍应用了轻型燃气轮机。先进的轻型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热效率达41.6%。采用间冷—回热循环的燃气轮机在110%~30%工况下,热效率下降很少,可保持在41%。现正在开发功率大于40MW,涡轮前温度为1427℃~1480℃,简单循环热效率达45℃~50℃的轻型燃气轮机。微型燃气轮机作为分布式电源也取得显着进展。 近20余年来,洁净燃煤发电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最有希望的两种解决途径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和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燃气轮机均是其中的关键设备。至今,全世界已投过了10余座各种功率等级的IGCC电厂,还有一批IGCC电厂正在筹建之中,IGCC电厂已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PFBC电站已投运5座,成功地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趋势及未来关键技术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趋势及未来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7-11-01T11:36:42.4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王锋 [导读] 摘要:重型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它对于能源系统的高效、清洁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调试运营公司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重型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它对于能源系统的高效、清洁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前言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发电、机械驱动、船舶动力等领域。作为热功转换的动力装置,具有比功率大、起动及负荷变化快、可燃用多种燃料等优点,是实现能源高效洁净转换的核心装备。 2.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的早期(1950~1970s)是以前苏联技术为基础而开展自主研发的阶段。当时自主设计、试验和制造了一系列200~25000kW燃气轮机。这其中包括了200kW车载燃气轮机、1500kW重型燃气轮机和4000HP机车燃气轮机。当时清华大学、哈尔滨汽轮机厂(哈汽)、上海汽轮机厂(上汽)、南京汽轮机厂(南汽)、中国北车集团长春机车厂(长春机车)、青岛汽轮机厂(青汽)、杭州汽轮机厂(杭汽)等单位都投入到了我国燃气轮机早期研制阶段。到了1980s~2000年,我国的燃气轮机产业走上了仿制与合作生产的道路,不再自行研究、设计和试验燃气轮机产品。当时以南汽为主测绘、仿制了GE公司MS5001(23MW)燃气轮机,与GE合作生产了PG6581(6B/36MW)燃气轮机。 自2002年打捆招标以来,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产业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引进了当代先进的F/E级技术,希望以此推动消化吸收、再创新。在2001~2007年的6年间,我国以3次“打捆招标、市场换技术”方式,引进了GE、MHI、Siemens公司的F/E级重型燃气轮机50余套共2000万千瓦,由哈汽-GE、东汽-MHI、上汽-Siemens、南汽-GE等4个联合体实行国产化制造,目前国产化率接近70%。同时,以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标志,保证了燃气轮机的燃料供应。 3.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 3.1自适应控制技术 由于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的变化,重型燃气轮机的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叶片结垢、间隙增大、侵蚀和腐蚀等问题,这将导致部件较设计点出现性能退化,而控制系统通常都是基于理想的额度工况性能进行设计的。这种不匹配性会随着燃气轮机运行时间的累积而加速燃气轮机寿命的消耗。一种可行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自适应控制技术,即通过在线自适应模型和观测器技术使得燃气轮机在部件出现性能衰竭或低强度的异常时,能够自动调节相应的控制参数,保证控制系统与性能衰减后模型的匹配性,从而消除使用期退化造成的性能差异对燃气轮机运行的消极影响。与航空燃气轮机自适应控制机理相似,自适应控制系统通常会采用燃气轮机中的传感器测量数据,利用观测器技术对不可测的性能退化参数进行实时估计,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卡尔曼滤波器、未知输入观测器,或者复杂的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非线性智能技术。 此种控制方案的自适应鲁棒性很大部分取决于装载的在线实时模型,在线实时模型应能够对燃气轮机气路故障、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故障等进行诊断、隔离和重构,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是在燃气轮机出现物体打伤等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控制策略判定受损燃气轮机的运行状况,并能采用自适应重构控制回路,确保燃气轮机的安全停机等。由于燃气轮机的受损的判断十分复杂,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决策技术是一种可行方案。 3.2主动间隙控制技术 主动间隙控制技术是现代燃气轮机技术的代表之一,是一项通过控制透平叶尖间隙的变化来降低燃气轮机燃料消耗率、提高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有较大的贡献。目前该技术已在航空发动机特别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上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如著名的CFM56系列发动机就基本采用这种技术。美国NASA的研究结果表明,透平叶尖间隙每减少0.25mm,燃料消耗量可减少0.8%~1%。从重型燃气轮机的运行过程来看,启动过程中,当燃气轮机由静止启动到全速空载状态时,此时由于转速突然上升,轮盘和叶片的离心变形瞬间增大;而透平内缸由于热容的效应而尚未达到最高温度,热变形的响应非常小。这种变形的不一致导致在启动过程中透平叶尖间隙突然变小。而随着燃气轮机进入全速空载状态后,透平内缸逐渐受热膨胀,叶尖间隙逐渐变大。在加/减负荷阶段,间隙略有变化,但由于转速变化不剧烈,叶尖间隙变化较少。 这使得透平叶尖与透平内缸之间的间隙设计非常困难,如果叶尖间隙设计过大,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存在的压差作用下,燃气会产生泄漏,从而降低燃气轮机的工作效率,增加燃料消耗量。而叶尖间隙过小又会导致叶片和透平内缸之间产生摩擦,降低燃气轮机的工作寿命。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控制方式是采用主动热控制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利用从压气机中抽取的冷气对透平内缸及透平外环支撑件进行冲击冷却,通过控制冷却空气的流量和温度,改变透平内缸热膨胀量,进而控制其径向位移,使转子叶片与透平内缸之间的间隙达到预期值。 4.对我国发展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开展系统的燃气轮机基础研究,发展燃气轮机技术,进行关键技术的验证,建立部件的设计、试验、制造平台,是发展燃气轮机产业的基础。从我国60年发展燃气轮机技术的历程,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为了推动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必须接受经验教训,开展机制体制创新。这十年来,尽管以重型燃气轮机型号为引领,开展了相关的燃气轮机高技术研发;但是这些高新技术的原创性不高、系统性不足,所建立的设计体系不够成熟、完备,没有完全建立起发展关键技术的能力。而且对于引进的技术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消化吸收。 另外从行业角度来看,机械航空部门壁垒分明,没有各取所长,充分融会贯通。技术开发过程中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的联合不够紧密,科研与技术研发有一定的脱节。要推动我国燃气轮机技术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全面开展燃气轮机各项先进技术的研究,包括:先进的燃气轮机总体设计技术,高性能压气机的设计制造技术,高性能透平设计制造技术,先进的热端部件冷却技术,燃料适应性强、高效、低污

燃气轮机在船舶动力方面的应用

燃气轮机在船用动力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邵高鹏 (清华大学汽车系,北京 100084) 摘要:介绍船用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比燃气轮机和内燃机性能的优缺点,总结燃气轮机应用于船用动力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船用燃气轮机;原理;应用;发展方向; 1.引言 燃气轮机动力装置在50年代开始用于船舶,在此之前,水面舰艇都已蒸汽轮机和内燃机作为其动力装置,大型舰船以蒸汽轮机为其主要的动力装置,蒸汽轮机的优势在于技术相对简单,制造相对容易,但是其同样存在油耗大,占用空间大等等劣势,而柴油机的单机功率有限,必须采用多机并用。并且由于燃气轮机汽固有的一些优点,使得它逐渐向柴油机动力在船舶动力上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最初的燃气轮机还只能应用与军用舰艇,但是随着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燃气轮机在商船上也逐步得到了推广。 2.船用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船用内燃机的循环模式可以分为简单开式循环,其工作过程同内燃机类似,也可以分为吸气、压缩、做功及排气四个工作行程,但是与内燃机又有很大的不同,下图中是一种燃气轮机的结构示意图。 轴流压气机的转子高速回转,在压气机的进口处产生吸力,将新鲜空气吸入压气机,对应着吸气的过程。空气在轴流压气机中增压,压力和温度都有升高,空气继续流动经过扩压器,减速增压进入燃烧室中,此时的空气温度和压力都较高,比容很小,这就实现了空气的压缩过程。在空气进入燃烧室的同时,燃油同时喷入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点燃后迅速燃烧,温度继续升高,而压力变化不大(由于流动损失的存在);高温高压的燃气,经过涡轮的静叶的导向之后冲击涡轮的动叶叶片,推动叶片使涡轮转子高速转动而产生转矩。涡轮常分为两级,第一级涡轮(高压涡轮)上产生的转矩用于驱动与之联动的压气机,第二级涡轮(动力涡轮)上产生的转矩经过传动轴和减速箱输出,这就是燃气轮机的燃烧和做工过

大型天然气燃气轮机机型选择

大型天然气燃气轮机机型选择 1.E级燃机与F级燃机的比较 由于E级燃气轮机的燃气初温(1105℃)较低,自身效率要比F级燃气轮机低4个百分点。E级燃气轮机的排气温度仅540℃,蒸汽循环不能再热,只能采用双压循环;而F 级燃气轮机排烟温度高达576℃,蒸汽循环可采用高参数的三压再热循环。因而E级联合循环的效率要比F级低6个百分点。 SIEMENS公司E级和F级机组技术性能比较表 燃机型号V94.2 V94.3A 燃气初温(℃)一级动叶进口1105 一级动叶进口1320 燃机效率(%)34.4 38.7 排气温度(℃)540 576 蒸汽系统双压无再热三压有再热 联合循环效率(%)51.7 57.4 另外由于E级机组容量较小,需要2+1(两台燃机带一台汽机)组成的联合循环,容量才能达到1台F级机组的容量。因而设备增多(2台燃机、1台汽机、3台发电机、3台主变压器、3条电气出线、3套润滑油系统、3套辅机)、系统复杂(汽水系统需要母管制)、厂房和占地较大。E级联合循环机组单位容量的投资比F级联合循环机组的大。 经过多方面的技术和经济比较,我们得出结论:在天然气价格逐年增高的趋势下,建设大型联合循环电厂,不宜选用E级燃气轮机作为基本机型,而大功率、高效率的F级燃气轮机才是联合循环电厂的首选机型。 在中国,2005年以来,与西气东输及LNG(液化天然气)输入工程相配套,我们共

建设了48套F级联合循环机组。 2.F级燃机及联合循环的性能 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中国已形成了哈尔滨动力集团-GE公司(美国通用电器)、上海电气集团-SIEMENS公司(西门子)、和东方电气集团-三菱公司(MITSUBISHI)三家大型燃气轮机制造集团。每个厂家栏目下左侧的产品是在中国已生产投运的产品,每个厂家栏目下右侧的产品为改进型产品。 表1 F级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 公司哈动力-GE 上海电气-SIEMENS 东方电气-三菱 燃机型号9FA 9FB V94.3A SGT5-40 00F(2) V94.3A SGT5-40 00F(4) M701F3 M701F4 净功率(MW)256 282.3 271 287 270 312 净热耗 (Kj/Kwh) 9757 9620 9302 9424 净效率(%)36.9 37.4 38.9 39.5 38.2 39.3 压气机级数18 18 15 15 17 17 压比15.4 18.5 16.9 16.9 17 18 燃烧室型式环管型环管型环形环形分管环状分管环状 燃烧器型式/数量DLN2.0+ /18 DLN2.6+ 混合型 DLN/24 混合型 DLN/24 干式低 NOx 干式低 NOx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导读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前言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已经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一(欧美国家已超过三分之一),最先进的H/J级燃气轮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效率已经达到40%—41%和60%—61%,为所有发电方式之冠。燃用天然气的燃机电站污染排放极低,二氧化碳比排放量是超临界燃煤电站的约一半,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和落实《巴黎协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产业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从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已经列为“十三五”发展计划中我国要实施的100项重点任务之首。 从1939年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并垄断了全球市场。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很高、研发投资巨大、实施周期很长,一旦决策失误,轻则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市场份额损失,重则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机甚至导致公司破产(被兼并)。这三家公司技术上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有什么启示?什么是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应当遵循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燃气轮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世界重型燃气轮机发展历程综述 1939年在瑞士BBC公司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标志着发电行业由汽轮机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七十多年来世界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诞生阶段(1939—1950年代末期):重型燃气轮机刚刚诞生,仅BBC公司进行研发,产品功率小(不超过4MW)、燃气温度低(不超过800℃)、热效率低于20%。二战期间发展停滞。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末期):二战结束后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原始创新的技术路线。三菱公司从1960年代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三家公司在1970年代后期都完成了原型燃机(功率25MW以下)的研制,燃气温度达到1000℃,效率约26%。研制原型燃机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选定燃机主机基本结构特别是转子结构、建立试验设备和培养人才。 全球市场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E 级技术发展和成熟期。1980年代初推出的E级基本型号单机功率为31—105MW(50Hz,下同)、燃气温度

军舰动力装置概况——燃气轮机

军舰动力装置概况——燃气轮机美国FT-8舰用燃气轮机 (一)研制背景和研制打算 FT-8燃气轮机由普拉特?惠特尼(P&W)公司的JT8D-219航空涡扇发动机派生。JT8D-219是JT8D系列中的最新型号,1985年开始投入使用。研制时充分利用了FT-4燃气轮机的成功体会,并移植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W2037和PW4000航空发动机的先进技术。在设计上突出了机组的高效率、高寿命和高可靠性。JT8D系列是一型成熟的航空发动机,20余年来已生产14000余台,并装在3000多架民航飞机上,如波音727、737、DC-9、MD-82等。累计运行了两亿八千五百万飞行小时,平均单台寿命超过1 8000h。 FT-8是1986年开始设计的。派生时将低压压气机改为8级,前两级用JTSD的风扇改成,第3级至第8级除对第3级压气机叶型作修改外,其他5级不变。进口导流叶片与前2级静子叶片可调。高压压气机共7级,7级高压压气机不变,重新设计了燃烧室和燃料系统。高、低压涡轮叶片加大了冷却,并设计了涡轮间隙操纵结构。动力涡轮4级,涡轮效率93.6%,燃气轮机总效率38.7%,是当代同等功率燃气轮机中最高的。 (二)系统组成和要紧性能 FT-8燃气轮机由进气道、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动力涡轮、排气装置和操纵系统等部套组成。 高压涡轮。单级轴流式。涡轮叶片和导向叶片为气冷,涡轮叶片材料为MAR-M-247,导向叶片为MAR-M-509,轮盘为In718。叶片涂层为N iCoCrAly。 低压涡轮。2级轴流式,第1级气冷。所有叶片材料皆为MAR-M-247,轮盘皆为Was-paloy。除第2级导向叶片涂层为PtAl外,其余叶片涂层皆为NiCoCrAly。 动力涡轮。4级轴流式,叶片材料除第3和第4级导向叶片为In7 18外,皆为In738。轮盘为Ing01。第1和第2级涡轮叶片及导向叶片涂层为PW A73铝硅,轴采纳PW All0铝涂层。

燃气轮机产品及技术发展介绍 88分

燃气轮机产品及技术发展介绍 1.以下不属于燃烧技术领域的是: (3.0分) A.低排放 B.燃料适应性 C.热声分析 D.喘振分析 我的答案:D√答对 2.不属于燃气轮机长期服务的工作是:( 3.0分) A.无损检测 B.叶片修换 C.寿命延长 D.性能试验 我的答案:D√答对 3.以下不属于透平叶片冷却方式的是:(3.0分) A.气膜冷却 B.蒸发冷却 C.冲击冷却 D.对流冷却 我的答案:B√答对

4.以下不属于中心拉杆转子的结构是:(3.0分) A.轮盘 B.中心拉杆 C.周向拉杆 D.赫兹齿 我的答案:C√答对 5.将空气进行压缩的燃气轮机部件是:(3.0分) A.燃烧室 B.透平 C.压气机 D.支撑 我的答案:C√答对 6.AE94.3A燃气轮机的单机功率是:(3.0分) A.943MW B.368MW C.325MW D.78MW 我的答案:C√答对 7.上海电气燃机总装车间投产年份是:(3.0分) A.1983年

B.2003年 C.2015年 D.2005年 我的答案:D√答对 8.用于对燃气轮机入口空气进行过滤的辅助系统是:(3.0分) A.气动模块 B.进气系统 C.排气系统 D.燃料系统 我的答案:B√答对 9.目前上海电气的主要燃气轮机合作伙伴是:(3.0分) A.安萨尔多 B.西门子 C.通用电气 D.西屋 我的答案:A√答对 10.属于二次空气冷却系统的主要功能的是:(3.0分) A.冷却透平叶片 B.冷却压气机叶片 C.提高压气机流量

D.提高燃烧温度 我的答案:A√答对 1.以下属于透平叶片的材料的是:(4.0分)) A.镍基合金 B.球墨铸铁 C.钴基合金 D.不锈钢 我的答案:ABD×答错 2.属于轴系动力学分析的内容有:(4.0分)) A.横振分析 B.扭振分析 C.燃烧调整 D.熔模铸造 我的答案:AB√答对 3.属于联合循环热力优化手段的有:( 4.0分)) A.进气冷却 B.抽汽配置 C.控制保护 D.余热利用 我的答案:ABCD×答错

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进展与前景

国内外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进展与前景 1前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增长,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目前,世界火电站汽轮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已开始动摇,“大型电站以联合机组为主,中、小型机组以热电并供居多”已是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电站发展的主要格局。燃气轮机具有极强的适配性,能够作为多种发电模式,以成为当今世界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该装置,特别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具有效率高、机动性好,不仅可以作为电网的调峰机组,且更多地用于电网的基本负荷发电,又能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其地位将得到巩固和加强。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电网峰谷差的日趋增大,燃气轮机发电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几年已相继兴建了一批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机组,在缓解电力紧缺的同时,有效地发挥了其增强电网调峰能力的作用。跨入21世纪,随着科技发展、能源政策的调整,如何高效、洁净利用化石能源已成为电力领 域的突出问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越来越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2 国际燃气轮机发电技术

燃气轮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登上发电工业舞台的,由于当时机组的单机容量小、热效率低而在电力系统中只能作为紧急备用电源和调峰机组。60年代加深了对电网中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燃气轮发电机组的认识,从安全和调峰的目的出发,燃气轮发电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达到8%~12%。从80年代以后由于燃气轮机的功率和热效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型成熟,再加上世界范围内天然气资源进一步开发,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在世界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它们不仅仅可以用作紧急备用电源和调峰负荷机组,还能带基本负荷和中间负荷。美国在1990~2000年期间新增长的发电容量为1.13亿kW,其中燃气轮机电站和蒸汽轮机电站的容量分别为44%,第一次出现了朗肯循环和布莱顿循环平分秋色的局面,在德国前者则占2/3左右,由此可见在世界范围内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已成为火电发展的主要方向。 近几年来,世界燃气轮机工业取得相当的成就和飞速的发展,几家著名的公司GE、ABB、Siemens、西屋等均与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制造厂彼此联营,保证及时地把航空发动机领域内的先进技术用来武装重型燃气轮机,以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如压气机已采用“可控扩压”的概念进行设计,把单轴压气机的压缩比提高到了24~30的水平,透平叶片采用了航空机组的先进冷却结构和定向结晶制造工艺,使透平前的燃气温度提高到了1300℃的水平,由此明显地提高了机组的输出功率和热效率。如GE公司的9FA、Siemens的V94.3A等典型机组的燃机单循环功率为266MW,燃气初温为1270~1300℃,压缩比为16,

GE公司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解析

GE公司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 . 简介 作为一家拥有130年能源创新历史,并在160多个国家拥有机组运行经验的公司,在发电设备,能源服务及能源管理系统领域中,GE业已成为世界最大、产品最多样化的供应商之一。事实上, 在今天,GE产品承担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发电量。作为世界燃气轮机技术的领跑者,GE推出的F级燃气轮机实现了多项业界第一,其中包括:第一家机组交运过1000台,第一家机组在世界范围内运行服役超过3500万小时,同时也是第一家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设计并制造F级燃气轮机的厂商。 融汇大量成熟产品技术,紧跟全球不断变化的电力生产需求,GE 9F燃气轮机持续革新改进,在保持原有F级机组运行灵活性的同时,不断改善发电出力,效率,排放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如今,F级燃气轮机产品线下的9FA和9FB两款机型,拥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性能。 II. 产品的演化 9F级50Hz重型燃气轮机家族已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GE推出简单循环出力达212MW,效率达35.0%的9F型燃气轮机。随后,很快又推出了增加了14.5MW出力和更高效率的9FA燃机(01版)。如图1所示,9FA燃机持续改进,接着推出了9FA燃机(02版)以及现在的03版设计。目前,9FA燃机(03版)做了多种针对客户需求的改进,包括了机组性能的提高,运行灵活性的增强和机组可用率的提升。这些技术中包括了增强型压气机,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 热通道部件冷却技术升级及叶片状态监测等。 图1: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发展,9F燃机家族推出了更高出力和效率的9FB燃机。作为GE最先进的50Hz空冷燃机,9FB燃机应用了与9FA燃机相同的压气机设计并提高压比,使用了新型的可适应更高燃烧温度的热通道部件。从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到更高性能的新型部件,再到可减少安装时间的模块化辅助系统,9FB燃气轮机正用不断的技术革新来满足客户日益发展的需求。 2011年,为满足客户一直以来对机组运行灵活性的需求,GE推出了FlexEfficiency* 50联合循环电厂,该电厂以全面革新的9FB燃机为基础,结合压气机和透平升级技术, 继续采用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 单轴配置下额定出力可达510MW,满负荷下效率大于60%。FlexEfficiency* 50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和燃机设计平行进行,整体优化,确保了机组高水平的运行灵活性。9FB 燃机(05版),9FA燃机,9FB燃机(03版)性能对比,请参见表1。 9FA和9FB燃机系列运行效率高且兼顾运行灵活性。在考虑燃料成本时,9FB燃机的高效率缓解了燃料成本高企给电厂带来的压力,而在考虑机组成本时,9FA 燃机为简单循环调峰运行和联合循环电厂提供了经济的解决方案。9FA和9FB燃机的运行灵活性可满足当今电网调峰及平衡可再生能源供电波动的快速响应的需求。拥有灵活起停及更低的部分负荷运行能力的9FA和9FB燃机为电厂操作人员提供了适应电力需求波动的最佳选择。此外,9FA和9FB燃气轮机还可满足部分区域电网对于频率波动和欠频运行的要求(具体的偏频运行水平需要根据具体现场和地方法规要求而定。) 机群数据统计 目前,9F燃机累计装机240台,总计运行超过9百万小时和9万次启动。9F机组于20年前推出,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在像西欧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上运行(如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9FA和9FB燃机市场亦扩展到了新兴市场,例如东欧(拉脱维亚,立陶宛),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中东,南美(智利,阿根廷)和中国。图2,图3是一些机组的现场安装照片。

中国引进舰用燃气轮机的失败经历

中國引進艦用燃氣輪機的失敗經歷 2007年,中國艦船燃氣輪機研製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聞雪友教授接受了採訪,在訪問中說了這麼一段話:“(WP-8改燃氣輪機)樣機研製成功,準備轉入裝備生產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向來受限不能向中國出口艦船燃氣輪機的某海軍大國著名公司主動表示,可賣給中國某型船用燃氣輪機。”其實,這裏面的某海軍大國,就是一度成為全球海上霸主的老牌海軍強國——英國;某著名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而某型船用燃氣輪機,就是當時英國海軍最主要的艦船動力之一——著名的“奧林普斯”艦船燃氣輪機。 中西方蜜月期的收穫 人民海軍草創之初,裝備多為起義或繳獲之國民黨海軍艦艇,後通過香港等管道陸續購進部分英、美作為二戰剩餘物資出售的老舊艦艇。這些艦艇裏,除其中部分美制登陸艦艇尚屬較為先進、堪用之外,其餘以老、舊、殘、小居多,甚至有用民船加裝火炮充數者。建國以後,由於中國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聯合封鎖,急需壯大海軍力量。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國不但通過購入部分急用艦艇(例如驅逐艦)初步充實了海軍規模,而且通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技術引進,在國內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艦艇研製體系,中、小型艦艇的裝備基本上保證了立足於國內生產。但由於本身基礎薄弱,再加上“大躍進”等活動的不良影響,在兩國關係惡化、無法再從蘇聯獲得進一步的技術交流之後,中國的艦船科研水準便流於停滯了。 1972年,尼克森閃電訪華、確定了北約“聯華抗蘇”的行動基調。隨後,中國跟美、英、法、德等北約主要科技大國開始了頻繁的接觸、交流,意圖引進部分國內暫時無法解決的先進技術、裝備,加速追趕先進發達國家的步伐。而為了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中國的國防和科技實力,從而增加與蘇聯對抗的籌碼,這些國家也在不威脅北約利益的前提下,大力推動此類交流活動,同時期望能夠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分一杯羹。這一點對於英、法、德等與中國沒有直接的地緣政治聯繫的國家來說,可能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僅在動力裝置現代化方面,到了1980年代初,中國就已經從英國引進了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技術,從法國引進了艦船柴油機技術,從西德引進了艦船、車用柴油機技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通過這些技術的引進、吸收,中國的動力裝置技術得到了長足進步,從仿造蘇聯的四五十年代水準一舉躍進到了西歐先進工業國家的六七十年代水準。 西方艦船燃氣輪機的發展 西歐國家是燃氣輪機動力裝置實用化的先行者,最早的實用案例可以追溯到1940年,當時瑞士試製了燃氣輪機動力的鐵道機車。在二戰中的大西洋戰區,德軍潛艇一度嚴重威脅盟軍的海上生命線,盟軍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太平洋戰區,美軍潛艇掐斷了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覆滅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由此,潛艇被當時各國海軍視為最嚴重的海上威脅之一。而戰後蘇聯海軍在獲得了德國先進潛艇技術的基礎上,也開始大量建造

燃气轮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燃气轮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燃气轮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燃气轮机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性能日益完善,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的功率等级已与汽轮机电厂相当,发电效率普遍超过了50%,最高已达58%,远远超过汽轮机电厂的效率,加之还有初始投资省、占地面积少、耗水少、环境污染少、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使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迅速的推广应用,因而,各主要燃气轮机制造厂都已成套供应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安装和使用都很方便。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新增发电设备中,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约占40%,已与汽轮发电机组平分秋色,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燃气轮机已经超过了汽轮机。据美国电力研究所的专题报告预测,美国1993一2001年内新增发电设备的2/3将是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到2015年,世界新增发电设备中燃气轮发电机组约占63%。美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刺激了燃气轮机的研究和发展,下面将对近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由于工业化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促使燃气轮机制造厂将较多的精力放在努力减少排气污染方面,其经费已占燃气轮机研究经费的最大份朽。燃气轮机一般燃用天然气或蒸馏油等清洁燃料,其含硫和含尘量极低,因而,排气中烟尘和502含量极低。所以燃气轮机考虑的排气污染物主要有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U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3种,由于燃烧技术的成熟和燃烧室结构的完善,目前先进燃气轮机的燃烧效率几近100%,排气中的UHC和CO极其微少,可以满足工业化国家严格的环保要求。但是,由于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的火焰温度比较高,在高温下产生了一定数量的NO、,一般可达200又10一6左右,超过了许多工业化国家的环保规定。因此,减少燃气轮机排气污染的努力,近年来主要是集中在减少NO二产生方面。向燃烧室的燃烧区按照一定比例注入水或蒸汽,可以降低最高燃烧温度,有效地抑制Ox的产生量,这是目前一种比较成熟而能有效减少燃气轮机NO、排放的方法,已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一般注水与燃料之比约为0.95左右。在燃气轮机的排气通道应用选择催化还原S(CR)技术,即布置催化床并注入氨气,使NOx还原成NZ和水蒸气,这也可有效地减少NOx的排放。但上述两种方法成本比较高,而且对环境又会造成另外的有害影响,如氨气泄漏等,所以,目前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干式低NO、(DLN)燃烧室的研制,即不向燃烧室中注入水或蒸汽,而通过优化燃烧室结构和合理组织燃烧来减少NOx的产生。目前,GE、西屋、ABB、西门子、索拉等主要燃气轮机制造厂都已研制成各自的DLN燃烧室,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1预混稀相燃烧(或称预混贫燃料燃烧) 该方法通过燃料与空气预先混合成稀相,再组织燃烧,使燃烧更为完全,而且可降低燃烧室内的最高燃烧温度。例如,在大多数范围内,可使火焰温度低于1400’C。因而有效地抑制了NO二的产生量。该方法的缺点是运行范围比较窄,低工况时容易熄火。目前,大多数DLN燃烧室都是应用这种方法,但都采取了一些稳定燃烧的措施,如应用值班喷嘴、控制燃料的分配等。例如,爱利松公司的501型燃气轮机采用预混锥使燃料与空气产生稀相预混,再配合旋流器、值班喷嘴和空气掺混系统来控制燃料/空气比和火焰分布,实现了低NOx排放,同时在低负荷时无熄火和不稳定现象。索拉公司1993年以后应用该方法,使其燃气轮机在50%一100%负荷范围内NOx产生量少于42x10一6。西门子公司应用该技术,使其燃气轮机的NOx排放量低达9火10一6CO排放量少于5火106,而成本仅增加不到10%。GE公司应用该技术,计划要使NOx排放量降低至9又10一6。EGT公司在其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情况概述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情况概述 燃气轮机热效率高、污染低、可靠性和维护性好、可用多种燃料、不用或少用冷却水等优点,是多学科和多工程领域综合发展的高科技产品。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燃气轮机技术及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始应用蒸汽冷却技术,透平温度达到1400℃,功率和效率更高,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单机联合循环功率已接近50万千瓦,效率已达55%~58%。然而燃气轮机制造涉及多学科一系列高技术的组合,一些发达国家对其部件出口和技术交流均有限制,虽然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在燃气轮机技术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攻克核心技术,取得燃气轮机关键技术、设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一、大力发展燃气轮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燃气轮机是调整能源结构和推动工业发展的广泛需求 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达到28.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电力装机翻倍增长,总装机规模达到9.65亿千瓦,居世界第二;自2005年起,我国装机每年跨越一亿千瓦的平台,陆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五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相当于建国至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也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发达国家电力装机的总和,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世界银行估计空气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2%。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世界新增的发

电容量中有35%左右是由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提供的。多数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亚洲将越来越依靠天然气发电,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将占15%,发展燃气轮机技术对于提高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应用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燃气轮机的用途广泛,在电力领域和其他工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除用于基本负荷发电外,燃气轮机启停方便、功率较大,还可用于备用电站、热电联产、尖峰负荷发电等,是电网调峰、提供清洁可靠、高质量发电及热电联供的最佳方式。 燃气轮机除可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高热值燃料外,还可以利用高炉煤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合成气、焦炉煤气等中低热值燃料,对调节能源结构起到促进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西欧就相继建成了数座20~30万千瓦的大型IGCC示范电站,并投入商业化运行,许多国家都加快了IGC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步伐。 除发电外,燃气轮机还广泛用于驱动压缩机和泵等机械的动力源。目前,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和大型输油管线增压泵的驱动只能采用燃气轮机或 电动机,如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加气站用的燃气轮机基本由英国“罗罗”公司和GE公司中标,其产品价格昂贵且不转让技术;化工工业以及舰船、机车驱动等也都广泛用到燃气轮机。 此外,分布式发电系统采用的微型燃气轮机是一类新型发动机,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与动力需求结构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变化,微型燃

英国燃气轮机

英国“斯贝”舰用燃气轮机 20世纪60年代,英国海军发现有必要研制一型15000hp级的燃气轮机,填补“太因”(5340hp)巡航机与“奥林普斯”(28000hp)加速机之间的功率缺挡。 “斯贝”舰用燃气轮机有几种变型,SMlA是基本型号,SMlC是提高功率的型号,“斯贝”舰用燃气轮机每台价格为325万-350万美元(1994年)。 舰用SMlA和SMlC是三轴轴流式燃气轮机,由英国航空“斯贝”燃气轮机改装而成。箱装体模块包括燃气发生器、隔声箱体、进气叶栅弯管、辅助系统、电源接头和防火系统。 SMlA $MIC SMICR 最大额定功率hp 17340 24480 29920 油耗g/hp.h 176 167 143 热效率%34.8 36.8 43.2 动力涡轮转速r/min 5220 5500 5200 低压压气机转速r/min 7550 8093 进气空气流量kg/s 57.5 65 排气流量kg/s 58.3 66.2 燃烧室燃气出口温度℃1043 1220 1227 动力涡轮进口温度℃610 710 排气温度℃405 457 322 压比19 22 15 尺寸长x宽x高mm 7502X2286X 3077 7502X2286X 3077 8450x4000x6700 干重kg 250 693 全重kg 25690 36000 “斯贝”SMICR是中间冷却回热型,性能如下: 功率hp 2720 19040 21760 27200 29920 油耗g/hp.h 210 144 145 147 143 还有一型称为1220-B2的“斯贝”舰用中间冷却回热燃气轮机,后演变为WR-21舰用中冷回热燃气轮机。“斯贝”1220-B2中间冷却回热燃气轮机的性能:功率26400hp,热效率%41.5。

燃气轮机原理与结构解析

图说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原理与结构 曹连芃 摘要:文章介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燃气轮机的主要部件轴流式压气机、环管形燃烧室、轴流式涡轮分别进行了原理与结构介绍;对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整体结构也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燃气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轴流式压气机,燃烧室,轴流式涡轮 1.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燃气涡轮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原理与中国的走马灯相同,据传走马灯在唐宋时期甚是流行。走马灯的上方有一个叶轮,就像风车一样,当灯点燃时,灯内空气被加热,热气流上升推动灯上面的叶轮旋转,带动下面的小马一同旋转。燃气轮机是靠燃烧室产生的高压高速气体推动燃气叶轮旋转,见图1。 图1-走马灯与燃气涡轮 燃气轮机属热机,空气是工作介质,空气中的氧气是助燃剂,燃料燃烧使空气膨胀做功,也就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图2是一台燃气轮机原理模型剖面,通过它来了解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 从外观看燃气轮机模型:整个外壳是个大气缸,在前端是空气进入口;在中部有燃料入口,在后端是排气口(燃气出口)。 燃气轮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三大部分组成,左边部分是压气机,有进气口,左边四排叶片构成压气机的四个叶轮,把进入的空气压缩为高压空气;中间部分是燃烧器段(燃烧室),内有燃烧器,把燃料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右边是涡轮(透平),是空气膨胀做功的部件;右侧是燃气排出口。

图2-模型燃气轮机结构 在图3中表示了燃气轮机的简单工作过程:空气从空气入口进入燃气轮机,高速旋转的压气机把空气压缩为高压空气,其流向见浅蓝色箭头线;燃料在燃烧室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空气;高温高压空气膨胀推动涡轮旋转做功;做功后的气体从排气口排出,其流向见红色箭头线。 图3-燃气轮机工作过程 在燃气轮机中压气机是由涡轮带动旋转,压气机的叶轮与涡轮安装在同一根主轴上组成燃气轮机转子,如图4所示。

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选择探讨

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选择探讨 发表时间:2018-01-10T10:17:36.6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7期作者:黄杨[导读] 摘要:电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能源,目前我国发电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虽然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已逐步应用到发电中,但这些能源极不稳定,产出的电能质量差,因此尚未得到普及。(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公司湖北武汉 430081)摘要:电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能源,目前我国发电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虽然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已逐步应用到发电中,但这些能源极不稳定,产出的电能质量差,因此尚未得到普及。而天然气发电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打算建造一批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以缓解西电东输的压力,本文就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的选择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天然气;燃气机轮;机组选择燃气轮机直接影响电厂的热效率,决定电厂建成后的效益,因此,选择合适的燃气轮机至关重要。为降低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成本,本文调查了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和日本三菱公司的燃气轮机组,将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及结构特性做了对比,以供电厂选择参考。 一、四大燃气机轮公司 1.1 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是最早的几家燃气轮机制造商之一,目前已发展为行业之首,亚洲百分之五十的燃气轮机都来自通用电气公司。该公司的首批燃气轮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研发成功,该机组是七十五兆瓦、六十赫兹的7E型燃气机组。仅两年后,该公司又研发出了一百零五兆瓦、五十赫兹的9E型机组,为世界燃气轮机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石。八十年代末,通用电气成功将E型机组发展成为F机组,也是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燃气轮机组。 1.2 西门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是世界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一九九零年西门子公司开发了旗下首批燃气轮机组。四年后,启动了一百七十兆瓦、六十赫兹的V84.3A机组,并在随后的几年内以该机组为基础研发了二百六十五兆瓦、五十赫兹的V94.3A机组和同样为五十赫兹的六十七兆瓦V64.3A小型燃气轮机组。西门子公司虽不像通用电气公司专注于燃汽轮机,但该公司的燃汽轮机的热效率相对更高,是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汽轮机的不错选择。 1.3 阿尔斯通公司阿尔斯通公司于一八八五年收购了ABB公司的汽轮机部门,次年研发出了一百六十兆瓦的GT13E燃气轮机组,这是当时世界上热效率最高的燃汽轮机组,热效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五。随后在一九九六年推出的GT24和GT26燃汽轮机组,分别为六十赫兹、一百八十三兆瓦和五十赫兹、二百六十五兆瓦,热效率分别高达百分之三十八点五和三十八点三,依然为当时世界之最,阿尔斯通公司的燃气轮机组一直以热效率著称。 1.4 日本三菱公司日本三菱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合作生产燃气轮机,并于一九九六年结束合作独自进行燃气轮机的开发。三菱公司发展最完善的燃气机组是701F机组,该机组是一款五十赫兹的大型燃气机组,由于其性能好、热效率高等特点得到世界广泛认可,至今仍被沿用。二、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技术性能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的选择可以在这四家公司所产的燃气轮机中进行选择,经过从经济、热效率、性能、结构等角度的筛选后,以下四个型号的机组比较出众。他们分别是:PG8248FA、V96.3A、GT26以及701F,这四台机组无论从经济型还是实用性上都能满足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需求。下面我们从技术性能角度阐述一下选择这四台机组的原因,首先这四台机组均为五十赫兹三百九十兆瓦以上,在容量上满足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的需要。其次,它们的水循环系统相对完善,一个电厂的效率除了热效率以外还要结合蒸汽循环的效率,这四台机组的排气温度都可达到五百八十四摄氏度,有效提高了蒸汽循环的效率,从而使整个联合循环的效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八点三。综上所述,我国大型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燃气轮机应从上述四种机组中选择,除了良好的性能外,这四种机组都已发展超过十年,经过多年运行的检测,这四台机组的安全性都能得到良好保证。 三、四家公司F型燃气轮机的结构特性 3.1 压气机的级数和压比经调查得知,PG8248FA、V96.3A、GT26以及701F的空压机级数分别为:18、15、22、17;压比分别为:15.4、16.9、30、17。从数据上看,阿尔斯通公司的GT26具有最高的空压机级数和压比,稳定性最高。 3.2 透平的级数和效率这四家燃气机组的透平级数分别为:3、4、5、4;燃气轮机效率分别为:百分之三十六点九、百分之三十八点七、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百分之三十八点二;燃气轮机结构分别是:简单、介于简单复杂之间、复杂、介于简单复杂之间。从数据上看,这四台机组的燃气轮机效率除通用电气公司只有百分之三十六点九之外其他三家公司都在百分之三十八左右,相差不大。但通用电气公司的机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经济性比较好。 3.3压气机和透平转子整体结构的链接方式通用电气燃气轮机的转子链接方式为外围拉杆螺栓压紧,盘鼓间的摩擦力传扭,这种传扭方式的优点是拉杆可以承受精确的压缩预警力,但是对加工水平和装配能力要求很高。四门子的传扭方式为中心拉杆和端面齿传扭,这种传扭方式可靠性高,热对中性好。缺点是结构轻,加工成本高。阿尔斯通的GT26采用焊接转子,传扭可靠,不易出故障,但是比较笨重。三菱燃气机组压气机和透平转子整体结构的链接方式为除了外围拉杆螺栓,压气机增加径向销钉,透平层增加端面齿。优点是可靠性高,热对中性好。缺点是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 四、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