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的应用与发展
高考圈解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高考圈解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逐渐成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应用进行全面深入地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热门话题。
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历程1.1 地下空间工程的起源地下空间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地下宫殿和地下军事工程,但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地铁建设和地下管网的铺设。
1.2 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简单地下管道到后来的地下商业空间和地下停车场,再到如今的地下城市综合体和地下交通枢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现状2.1 全球范围内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一些典型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案例,可以看出地下空间工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并可以从中汲取借鉴和启示。
2.2 技术设施与运营管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设施和运营管理,如地下空调系统、排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以及城市规划中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未来应用3.1 地下交通系统的发展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地下交通系统,包括地下高铁、地下轨道交通以及地下立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3.2 地下综合利用空间的拓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化,未来地下商业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综合利用空间将得到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未来,地下空间工程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城市规划及建设中,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向。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地下空间工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逐渐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地面的压力,还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资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然而,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来探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同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在地下隧道施工方面,我国已经掌握了多种施工技术,如盾构法、钻孔法、爆破法等。
在地下管线施工方面,我国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技术,如顶管法、隧道法、开挖法等。
此外,我国还在城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管廊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其次,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对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一些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成果仍未得到充分应用和推广。
二、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扩大,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将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管理,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方面,未来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整体性。
例如,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施工和管理。
同时,未来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还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管理,例如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等。
在管理方面,未来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将更加注重整体性和规范化。
例如,未来城市地下工程施工管理将更加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和管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 2021年,全国共有44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超过公里。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地下工程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地下工程 的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其次,地下工程的规划和管理难度较大, 需要协调好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关系。此外,地下工程的施工还涉及到地质条 件、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五、总结
本次演示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分类和发展进行了详细探讨,并 介绍了其在地铁、高铁、城市地下管网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环保化,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然而,面对未来挑战,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
2、市场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来,为地下工程建设带来更多的 发展机遇。
3、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地下工程 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参考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 显。本次演示将介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分类和发展,以期为相关领 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技术方法
本次演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渗技术的研 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1、渗漏通道破坏机理分析: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 渗漏通道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形成和扩散机制,为防渗技术的设计和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
2、混凝土防渗层设计:依据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防水等级要求, 设计具有适宜厚度、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防渗层,并优化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 艺。
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摘要: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出现的拥挤的情况,这时,地下工程的建设就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历史,阐述了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地下工程建设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希望可以为我国地下工程的应用和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发展趋势作者简介:the Appl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Chinachou-xua n1(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31000, Zhejiang ,China)Abstract: 21 century China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unprecedented bri 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progress, people's material life l evel increases, appear crowded city, 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ity underground pr oject c 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key technology, 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which caus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ope for our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lays a reference.Key words: Urb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0引言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目前位居世界之首。
地下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word版

地下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摘要:地下工程现状与优越性,地下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地下铁道,铁路和公路隧道,生态环境优越性,城市地下快速路,隧道,发展前景 19 世纪是桥的世纪,20 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而 21 世纪应该是地下洞室开发利用的世纪。
在当今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
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发展世纪,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资源的过渡开发,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能源紧张、交通拥挤和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因此人们不得不向地下要生存空间,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而带来的压力。
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这决非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它如晨钟暮鼓,告诫人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对策“可持续发展”被作为国策提出来了,摆在每个学科、每个产业的面前,土木工程界也应顺潮流而检讨自己。
大量的土建工程拔地而起,每天都看到大片良田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并且无法再生,居住、交通、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把地面活土多留点给农业和环境,使地下空间成为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舒适的第二个空间,是土木建筑工作者的紧迫课题。
国际上已提出把“廿一世纪作为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年代”,日本提出要利用地下空间,把国土扩大数倍。
中国也开始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的立法工作,各地区已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
但由于技术立法不够,在这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花费了许多不该花的工程费。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致命的瓶颈,人们在拥堵中等待、愤怒、绝望,也开始因为渴望速度而寻找方向。
当一个名字叫地铁的尤物可以让交通烦恼消却、速度诱惑满足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爱上了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地铁建设之旅。
地铁的另类空间激发着人们的国际化大都会想象力和商业想象力,地铁天文数字般的投资令城市人痛并快乐着,地铁承载着所有都市人内心的柔软和抒情,令那些对城市失望的人可能重新爱上城市。
1.地下工程发展现状1.1 地下铁道随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并随之扩大的趋势,市内的地面运输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内交通的需求量,而修建地下铁道则是改变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地下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地下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项目被建设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地下商城等。
地下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环保等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对地下工程展开讨论。
一、地下工程现状1.建设需求增加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加速,城市交通、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更加完善和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项目被建设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建设技术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与日俱增。
在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不断升级和改进,同时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来提高地下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3.地下工程安全问题成为新的瓶颈虽然在建设过程中,相关技术和设备有着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地下工程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例如:工程质量、地下水文环境问题等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监测和调整,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也是必须加强的一个问题。
4.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程度有待提高在目前建设的地下工程中,绝大多数还是以交通和供给基础设施为主,当然也不乏一些地下停车场、地下超市等服务设施。
但是在地下空间利用的多样化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地下文化设施、地下生态环境等,这都需要我们变相思考和探索。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多样性将继续增强相信未来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化,不仅限于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而是转向更多服务设施和功能。
例如:自助洗车店、全球最大的地下自行车停车场、地下文化艺术中心、地下儿童游乐空间、地下自然水泥设施等等。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多样的地下空间利用方式亦将居住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地下空间转型已逐渐加速,但是其汇集的问题也逐渐加强。
在开发利用方面,一些技术瓶颈和安全风险仍待加强研究和探索;在多样化利用方面,政策法规的统一和完善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工程师土木工程中的地下工程

工程师土木工程中的地下工程地下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涉及在地下进行建设、开挖和维护的工程项目。
地下工程覆盖了各个领域,包括道路、桥梁、建筑物、隧道、地铁、水利、能源等等。
本文将对地下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应用领域、技术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地下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地下工程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特别是在城市地区。
其次,地下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城市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此外,地下工程还能够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对于工程师来说,熟练掌握地下工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下工程的应用领域地下工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道路和桥梁方面,地下通道和隧道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在建筑物方面,地下室可以用于储存、停车场、商业等功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在水利方面,地下水库和地下水管网可以提供水资源储备和供水系统。
在能源方面,地下储气库、石油储存库和核废料存储库等都是地下工程的应用。
三、地下工程的技术要求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
首先,地下工程需要进行合理的勘察和设计,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地下工程需要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此外,地下工程还需要进行合理的防水和防腐处理,防止地下水和土壤对结构的侵蚀。
同时,地下工程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四、地下工程的未来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地下工程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地下铁路和隧道建设将进一步扩大。
其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地下商业和储存空间将日益重要。
此外,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地下能源储存和利用将成为重要的方向。
因此,地下工程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结:地下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作用。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斜井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斜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地下工程施工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包括隧道、地铁、水利、矿山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强,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斜井1. 斜井概述斜井是一种在较小的空间内垂直向下或倾斜向下钻探的方法,主要用于获取地下水位、土层结构等信息。
它与传统的竖井相比,具有占用土地面积小、钻孔深度大等优点。
2. 斜井施工技术(1)钻机选择:根据不同的岩土条件和钻孔深度选择合适的钻机。
(2)支护方式:可采用套管法或者岩钢套筒法进行支护。
(3)注浆加固:在岩层松散或者含水量较高时需要进行注浆加固。
(4)安全保障: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3. 斜井发展趋势随着斜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斜井将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同时也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安全。
二、隧道1. 隧道概述隧道是一种在地下开挖的通道工程,主要用于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强,隧道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隧道施工技术(1)掘进方式:可采用盾构法、钻爆法等方式进行掘进。
(2)支护方式:可采用钢拱架、混凝土衬砌等方式进行支护。
(3)排水处理: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4)安全保障: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3. 隧道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强,隧道建设将会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并且注重环保和节能。
三、水利工程1. 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是指在地下进行的各种水利建设活动,包括输水隧洞、排水隧洞等。
随着人们对于水利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强,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1)掘进方式:可采用盾构法、钻爆法等方式进行掘进。
(2)支护方式:可采用钢拱架、混凝土衬砌等方式进行支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郑学雄30903278摘要:21世纪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被人们所重视。
本文讲述地下工程在我国的各类地下工程的开发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地下工程地下空间城市隧道前言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地下建筑用途很广,如交通运输方面的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地下停车场、过街和穿越障碍的地下通道;工业与民用的各种地下车间、电站、矿井、储藏库、商店、人防与市政(城市下水道、电缆隧道)地下工程;文化、体育、娱乐与生活等方面的联合建筑体,还有军事等方面的地下设施。
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和人口的高度城市集中化,为缓解或从根本上解决人口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压力和威胁,修建各种城市隧道和地下构筑物在世界各国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
在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离开地下设施几乎不能够维持或者根本无法发展。
一般规模的城市,其煤气供应管道、供水、排污、电、通讯、远距离的供热等是必须的地下设施,在超过50多万人口的大中城市,除以上外,还有市区轨道交通、郊区火车、汽车及电车和人行走道等的运输隧道,在人口超过数百万的大或特大城市,还有地下购物商店,地下文化设施(博物馆等〕、地下住宅、地下办公室、地下停车场、地下行人通道、储蔽室及废物处里地等集生活、储存、运艳及废物处置的地下设施。
国际上提出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发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
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气密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
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始于60年代。
1965年北京建设地下铁道。
70年代,我国修建了大量地下人防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目前已得到开发利用,改建为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工厂和储藏库。
一.公路、铁路隧道虽然比起欧美和日本,我们起步比较完。
然而近几年铁路与公路隧道的大力建设,在全球的隧道发展速度都是最快的。
1874年我国开始修建第一条上海至吴淞的窄轨铁路。
1898~1904年修建了长度为3078米的兴安岭隧道,这是当时亚洲最长的宽轨铁路隧道。
于1908年建成的还有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越岭铁路隧道,著名的八达岭隧道。
还有我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长20.05千米。
我国最长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等等著名的隧道。
二.城市地铁隧道据全世界的统计,在过去的30到40年间,人口超过50万的100多个城市修建或正要修建在地下运行的地铁、城市轨道或快速运输系统。
截止1999年,世界上约有70个城市建有地铁运输系统。
目前日本有运营地铁的城市达11个,共37条线长度约601km,其中282km在东京。
东京的地铁发展异常迅速,这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交通的拥挤是直接有关的,例如东京乘坐地铁的人数从1955年的3.7%到今天的25%,1955年每天平均乘座人数大约在30万人左右,而1995年增长到每天约760万人。
在德国,自1990年来,平均每年修建的运输隧道大约有25km,其中10到12km 为地铁、城市和快速运输系统隧道,约5km为长距离铁路隧道,10km为公路隧道,城市隧道占到40%左右。
从这两个国家的城市修建隧道来看,一是在大城市,隧道的修建日益增长,二是在整个国家运输系统中城市输送的作用愈来愈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铁路建于地底,不但节省地面空间,还大大减少地面的噪音;。
而且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
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石油作为能源,而地铁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正因为地铁有如此多的好处,所以中国近些年大力开发地铁交通。
中国目前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大国。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位居世界首位,史无前例。
据建设部统计,15个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了61条路线,共长1700公里。
目前已经开工建设1000KM线路,已建成运营581公里线路。
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30个左右的城市发展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
北京是作为首都是中国第一座拥有地铁线路的城市。
北京地铁系统拥有14条线路,拥有车站191座,线路总长339.5公里。
北京地铁日平均客流量510万人次,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五繁忙的地铁系统。
另外还有3条路线正在建设中,4条线路还在规划中。
北京常住人口就近2000万,正是因为有这庞大的地铁网才使得北京的交通没有瘫痪。
上海轨道交通,又称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截止2010年4月2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66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另有全线位于世博园区内,仅供世博园游客和工作人员搭乘的世博专线,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
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天津地铁是中国继北京后第2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
始建于1970年4月7日。
1976年1月,天津地铁既有线先期建设了3.6公里,1984年12月28日,西北角站和西站开通,天津地铁总里程达到了7.4公里。
2010年地铁客运量4181.15万人次;轻轨客运量2251万人次。
广州地铁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97年6月28日开通。
广州地铁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负责营运管理,现有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8号线、广佛线及APM线,广州地铁总里程236KM(包括广佛线广州段),是中国第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而广州地铁的远期规划长度是600公里。
深圳地铁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始建于1999年,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
随着深圳地铁的开通,深圳已成为大中华地区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台北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截止到2011年6月,深圳地铁2期工程已全线开通,5条线路,全长共计178公里。
近些年南京、大连、重庆等一些大城市也相继开通了城市地铁。
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三.城市地下市政建设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建设向地下发展,如地下商场、地下冷藏室、地下仓库、地下游泳池、地下车库等等。
修建地下民用建筑,可以更充分利用城市面积;修建地下冷藏库有明显的优点,可以将十几、二十几米厚的地层冷冻起来,即使停电半个月,温度仍可保持在零度一下。
地下体育馆、游泳池等都是因此而保温性好,受人们的青睐。
近十几年来,我过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走向城市改造和建设相结合的轨道。
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开始或完成了城市地铁、商业街为主体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并且已经拥有大型的地下设施。
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点:在人防工程建设方面,采用平战结合的形式,其主要方向是与城市建设结合,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室友效率。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规模和总量激将据世界首位。
以北京,沈阳为例子,北京地下空间建成面积已达到3000万m2,近些年北京全市的地下空间平均每年增加的建筑面积约300万m2,占总建筑面积的约10%。
地下空间中建设地下停车空间约占30%,地下交通集散空间约占30%,其余为商业设施、设备用房等。
到2020年,北京地下空间讲达到9000万m2。
沈阳市地下空间总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至2020年,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总规模约为2700万平方米。
四.水利、水电地下工程调水工程在我国已有若干工程实例,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将会出现很多输水隧道。
调水工程翻山越岭,必须打通隧道,如引大入秦修建的盘道岭隧道长10多公里、引黄入晋工程修建的21公里长隧道等。
地下水电站厂房设置在地下。
它一般是由立体交叉的硐室群组成。
其主要优点是厂房不占地面位置,与地面水工建筑物施工干扰较少,工期较短。
采用这种厂房形式的首要条件是地质上能满足硐室对稳定性的要求,厂房位置要避开地质上大断裂;对地应力大的地方要考虑厂房硐室处于最有利的地应力方向,并比较各种硐室的断面形式(一般为城门洞形、椭圆形等),改善硐室的周边应力条件。
硐室的跨度大小反映出开挖技术上的难度。
中国鲁布革水电站地下式厂房采用水轮机平面扭转一角度的布置方式,使硐室跨度大为减小;同时对硐室采用喷锚技术,并用岩石力学和弹塑性理论、有限元法、模型试验方法等进行设计,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有400多座地下电站,而我国只有40余座。
可以想象,对于我们这样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迅速的国家,在今后几十年内必然要建造大量的地下水电站。
结语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作为国策摆在每个学科和产业面前,人类应顺应这一潮流,开拓新的空间资源。
地下空间是迄今尚未被充分利用的一种自然空间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因此,有理由认为,地下工程与地下建筑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