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柳永的爱情诗词——《蝶恋花》,希望大家喜欢!《蝶恋花》原文与翻译篇1朝代:宋代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注释】(1)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6)会:理解。

(7)阑:同“栏”。

(8)拟把:打算。

(9)疏狂:狂放不羁。

(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篇2蝶恋花·出塞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译文:古往今来,山河之上不会存在永久的界限。

角声中,牧民频繁的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去去。

而这其间触目的荒凉,谁能说的清?唯有西风肆意吹着那苍老的丹枫。

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那些幽怨之情应是无法计数的。

金戈铁马之地,却是当年昭君舍身求和的路。

昭君的情有多深,就像深山的夕照,深秋的雨。

注释①无定据:无定、无准。

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

一作“无定数”。

②从前幽怨应无数:一作“幽怨从前何处诉”。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蝶恋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译文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

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满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

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

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

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家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

注释画舫:彩船。

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看看:转眼之间,即将之意。

江国:水乡。

寒:指水冷。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合皆,读了令人心醉。

词的上片向读者讲述了一幅早春水乡的五彩画面。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一篙”,是指水的深度,“池涨一篙深。

”“添水面”,有两重意思,一是水面上涨二是水满后面积也大了。

“鹅儿”,小鹅,黄中透绿,与嫩草色相似。

“绿”,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那样的色调。

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画舫”,彩船。

“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

“横塘”,在苏州西南,是个大塘。

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

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

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

这就象俗语所说“望山走倒马”,那水面上的小鹅,其实,作者并不急于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欣悦的倒是一路好景致。

《蝶恋花》翻译与赏析

《蝶恋花》翻译与赏析

《蝶恋花》翻译与赏析《蝶恋花》翻译与赏析《蝶恋花》翻译与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与"对"意同。

⑻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⑼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⑽消得:值得。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

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上片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

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写词人情深志坚。

“拟把”、“强乐”三句辞意顿折,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

最后揭明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

“为伊”,方始画龙点晴地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无悔的隐秘:为了她——那“盈盈仙子”(《曲玉管》)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挟带着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荡气回肠。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通用6篇)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通用6篇)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通用6篇)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通用6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篇1一、原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宋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

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

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三、赏析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

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

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

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

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

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

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

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

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

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

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能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

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蝶恋花晏殊原文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译文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

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晏殊《蝶恋花》赏析写闺中女子的情思在宋词中并不少见,晏殊这首词在内容上也无新颖之处,但是作者在艺术的表现上却颇具匠心。

他借闺中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临秋怀人那种执着而真挚的感情。

秋晨本来黄花亭亭,兰草青青,但在她眼里却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秋菊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仿佛在忧愁;兰草上沾满了露水,好象在哭泣。

这些秋菊和兰草都还在栅栏之中,显然,闺中这位女子是用拟人手法在自比,她为什么会有这种触景之情呢?“罗幕轻寒”是说秋天轻微的寒意已透过丝绸的帘幕传入闺房之中,她睡不着了,我们仿佛看到了她孤独地站在房间里看着庭院中栅栏里的秋菊和兰草在愁苦哭泣,可偏在这时,连平时朝夕相伴的燕子也成双作对地翩然飞去了,这就更显得闺房的凄清和姑娘的孤寂愁苦。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姑娘望着西天的明月,不禁迁怪于它:明月呀,你太不懂得离恨之苦了,竟然将清冷的月光彻夜地斜照在我朱红的窗户上,是那样的无情,致使不能成眠。

读到这里,我们方才明白,原来姑娘在思念着远方的情人。

内心世界表露得那么深婉而含蓄。

姑娘孤寂难耐,她要看一看心上的人,哪怕是一眼,哪怕是身影。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一」窗外绿阴添几许。

剩有朱樱,尚系残红住。

老尽莺雏无一语。

飞来衔得樱桃去。

坐看画梁双燕乳。

燕语呢喃,似惜人迟暮。

自是思量渠不与。

人间总被思量误。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怎样的景象?(3分)(2)词的下阕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感慨?试作分析。

(3分)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幕(暮春)初夏即景:窗外绿荫浓郁,只剩樱桃那一点点残红,尚留春意;而一只长大的黄莺不声不响地将它衔去吃了。

(2)词的下阕词人想象画梁双燕呢喃,仿佛在“惜人迟暮”,流露出韶华易逝的迟暮之感;而又想到燕子是不会做此思量的,于是感慨人常陷入思量太多的`痛苦(因思考而生的痛苦)。

注释:①朱樱,深红色的樱桃。

古代视为珍果。

左思《蜀都赋》:“朱樱春熟。

”②双燕乳,双燕在哺育幼燕。

③渠,它。

指燕子。

赏析夏承焘、张璋《金元明清词选》论云:“此词写春感与离情。

暮春天气,绿肥红瘦,正是恼人季节。

加上‘所思在远道’,更难乎为情。

”全词关键在“迟暮”一语,如义山所云“刻意伤春复伤别”,借惜春以寄慨。

1907年春作于海宁。

伤春迟暮之感。

虽比不得周邦彦《满庭芳》词:“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写的清丽要眇,然亦是词人心中“第一义”。

整阙词满怀《离骚》之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本词中亦有此慨。

“人间总被思量误”又是在思量什么呢?也许真意只有静安先生知。

词的大意:当日的雏莺已经长成,它悄悄地飞来,衔了颗樱桃又飞去了。

看那窗外的绿树,又添了多少浓阴,只剩下红艳艳的樱桃,似乎要把残春留住。

独自坐着,静看那画梁上双燕在乳雏。

燕语呢喃,像在惋惜我已年华迟暮。

我自个儿在想念着他,燕子自然是不懂得的。

唉,人间总被相思所误。

《蝶恋花》柳永阅读答案附赏析「篇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是作者从青州赴莱州探夫途中晚上宿昌乐县(今属山东)驿馆时怀念其家乡姊妹而作的。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宋柳永蝶恋花原文及赏析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⑴,望极春愁⑵,黯黯生天际⑶。

草色烟光残照里⑷,无言谁会凭阑意⑸。

拟把疏狂图一醉⑹,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⑺。

衣带渐宽终不悔⑻,为伊消得人憔悴⑼。

词句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

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思思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有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我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倒觉得毫无意味。

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赏析“伫倚危楼风细细”。

说登楼引起了“春愁”。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

“春愁”,又点明了时令。

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

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

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李清照《蝶恋花》全词翻译及赏析1[译文]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出自]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柳眼梅腮:初生柳叶如人眼,盛开的红梅如人腮,这里又写物,又拟人。

花钿(diàn),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

山枕: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称山枕,指枕头。

欹qī,倾斜,歪向一边;通"倚",斜倚,斜靠。

译文1: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

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

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

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逢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

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

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译文2:但见初春时节,春风化雨,和暖怡人,大地复苏,嫩柳初长,如媚眼微开,艳梅盛开,似香腮红透,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

柳叶欲开还闭,春天已经到来。

借着酒意抒发的深情谁来和我共鸣?泪水流淌,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

春暖天晴,春装初试,然而我却足不出户,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却斜倚在山枕上,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

现实很寂寞无聊,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直至夜阑人静之时,仍剪弄灯花,以排遣愁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翻译赏析
《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作者为清朝文学家朱彝尊。

其古诗全文如下:十里浮岚山近远。

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

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

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

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前言】《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是清代学者朱彝尊的词作。

此词写出了春雨后晋祠的景象,以芳草、汾水、雁、青松、凉月、溪桥刻画出景色之壮阔、清凉、盛美。

表达了作者对晋祠美景的喜爱、年华易逝的感伤以及孤独一人的感情。

【注释】1、晋祠(cí):在山西太原西南的悬瓮山下,原为纪念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北魏时就有记载。

内有圣母殿、水母楼、难老泉等名胜。

2、浮岚(án):山上飘动的云烟。

岚,山林中的雾气。

3、近远:这里活用作动词,时近时远。

4、汾(fén)水:河名,在今山西。

5、系马:拴马。

6、犹在眼:仍在眼前。

7、韶(há)华:春光,代指青春年华。

8、变:指衰老。

9、人:这里是作者自指。

【翻译】远近一代的山间都飘浮着雾气。

小雨刚刚停歇以后,我最喜欢就是春天里那种踏上去软软的泥沙。

又到了芳草遍天涯的时节,而自己身滞塞北,年夏一年,只能目送汾水上空的雁群南去。

去年拴马的松树依然在眼前。

如今又一次来到了这片名胜之地,让我暗自记住了美好时光的消逝。

清凉的月光依然和去年一样遍洒在地上,照着孤独的离人在溪桥上徘徊。

【赏析】上片描写渐近晋祠时所见的景象,笔
触粗疏,境界阔大,字里行间流露出旧地重游、美景如初的弥情。

词从远望悬瓮山起笔,描绘山间雾气弥漫,飘浮十里,看来很近,其实还远的画面。

这里面既有“十里浮岚”云烟氤氲的实景写照,又有“山近远”这种看在眼前、走却很远的具体感受。

接以“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进而层抒写雨后踏沙而行的惬意心境。

上句补明“十里浮岚”的原因,又为下句铺垫,渲染出雨后乍睛、轻柔温暖的气氛;下句直道踏沙而行无比松软的愉快感觉,“春”字正面点明季节,“最喜”则强调喜悦隋绪。

词人“重游”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和兴奋心情,至此已全部得到简洁而又生动的表现。

“又是天涯芳草遍”紧承“春沙软”而来,在描写芳草连天的实景同时,开始唤起对初游景象的回忆。

此句虽是化用苏轼“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句意,写出通向晋祠的路上春草连绵不断的实景,但用“又是”二字领起,就自然融入词人曾经有过的美好印象。

这时,那环绕太原的汾水正穿过绵绵草地向南流去,那列阵成行的大雁正掠过绵绵草地向北飞回,词人沿着汾水行,望着雁群飞,又不禁发出“年年汾水看归雁”的赞叹。

“年年”二字与“又是”二字紧密相扣,前后照应,撩起词人远如芳草、长如汾河的思绪,水到渠成地开启下片。

下片描写重游晋祠时所见的景象,笔触细密,境界清幽,字里行间流露出旧地得游、韶华已变的感慨。

“系马青松犹在眼”,是刚到晋祠的特写。

“青松”之所以成为词人瞩目的对象,不仅由于初游晋祠时曾经拴马于树上,而且暗示这次重游仍然乘马而来,将寻青松而拴马。

这既不着痕迹地表露人已到晋祠,又补写上片乘马踏沙之未写。

“犹在眼”,突出描写词人看到“系马青
松”的情景,其中“犹”字着重刻画了词人看到青松如见故人的心态。

但是在惊喜青松如旧的同时,却又不禁撩起时光流逝的感慨。

“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就是这一瞬间心理活动的写照。

“胜地重来”,正面点题,写明“重游晋祠”这个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似乎一切都像初游晋祠时那样美好。

“暗记韶华变”,则轻轻一转;抒发出风景不殊、年华流逝的清愁。

“韶华”,本指春光,又可引申为美好的年华。

词人在此,既以“韶华变”表明这次重游的春光已与上次初游的秋光有了明显的不同,又深人_层地透露初游时美好的青春如今已在悄悄地变化。

这种极其微妙的心理动态,与上句的“犹”字脉连意反,在表示从内心深处想起的“暗记”二字中,得到了细腻的表达。

词人带着这种由“最喜”暗暗演变为清愁的心境,重新游览晋祠的胜景,可想而知该有多少景观触动词人的情怀。

但他全部舍弃不写,只用“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作结,让人从他独赏的晋祠景色中,体味他此时此地清凉孤寂的心境。

词人以初游时所见的凉月满照晋祠之景作陪衬,突出描绘他踏着月色独上溪桥的画面,使得幽人独有怀抱的寓意尽在不言中。

“凉月”之“照人独上”,不仅表明由白昼而至黄昏的时间变化,而且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淡淡哀愁,这正体现出词人重游晋祠的特有心境和清空醇雅的独特词风。

五代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曾用“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个结句来写“新愁”,显得风神萧散,意味悠悠;作者的这两句词,似乎受到冯词的潜移默化,但就其描写重游晋祠勾起的愁绪来看,却是情寓于景,不可移易的佳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