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肝脏疾病常用检查PPT课件

(七)肝功能实验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检验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损害、查明原因、 判断预后以及鉴别黄疸等。因此,肝功能试验的临床 应用对于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肝 功能试验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但是一种试验只能 探查肝脏的某一种功能,没有一种试验能全面反映肝 脏的一切功能。因此,为了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应 做若干种试验,必要时要反复复查。同时对肝功能试 验的评价,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全面考虑,避免片面性 及主观性。此外,也要注意节约人为物力及财力,有 的放矢地选择性做必要的肝功能试验是重要的。
尿中胆素原
增多
不定或升高
减少或消失
粪中胆素原
增多
减少
减少或消失
血清 蛋白
电泳谱 脂蛋白X
正常 阴性
Alb减少,γ-球蛋白
升高 一般阴性
球蛋白明显升高 明显增高

谷丙转氨酶
正常,稍高
清 酶
碱性磷酸酶
正常

γ-谷氨酰转肽酶
正常
肝炎急性期增高 正常或轻度增高 可增高
正常或增高 明显增高 明显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成人
40-110u/L(金-阿氏法)。
儿童
<250u/L
(五)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临床意义: A)ALP分布 肝、骨、肠等,主要在肝 B)ALP分布在肝细胞血窦侧和毛细胆管侧的微 绒毛上,经胆汁排入小肠,当胆汁排出不畅, 毛细胆管压力增加时,可诱发产生大量ALP, 故胆汁淤滞时,ALP升高。 C)骨骼疾病时,骨瘤、骨折恢复期ALP也可升高
肝病预后。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4、血氨测定

肝功能PPT医学课件

肝功能PPT医学课件
26
27
【临床应用】 判断黄疸程度: ☆TB 19.0~34.2μmol/L为隐性黄疸。 ☆ TB34.2~170μmol/L为轻度黄疸。 ☆ TB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 ☆ TB>340μmol/L为重度黄疸。 判断黄疸的类型: ☆溶血性黄疸:一般<85μmol/L。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20% ☆肝细胞性黄疸:一般<200μmol/L。直接胆红 素/总胆红素>35% ☆阻塞性黄疸:一般>340μmol/L。直接胆红素 /总胆红素>60%
10
【异常结果分析】 白蛋白降低: ☆肝细胞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 肝癌,肝功能严重受损等。 ☆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 浆膜渗出性损害等。 ☆蛋白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慢性腹泻, 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结核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慢性发热等。
16
血清蛋白电泳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静脉采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正常参考值最好应根 据各实验室自己条件作出。国内常用参考值 如下: 白蛋白 0.60~0.71 或(60%-71%) α1球蛋白 0.03~0.04 或(3%~4%) α2球蛋白 0.06~0.10 或(6%~10%) β球蛋白 0.07~0.11 或(7%~11%) γ球蛋白 0.09~0.18 或(9%~18%)
28
29
【正常参考值】
总胆红素 5.1~19.0 μmol/L
直接胆红素 1.7~6.8 μmol/L
血清间接胆红素 3.4~12 μmol/L
30
【异常结果分析】 ☆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 红素、间接胆红素也增高, 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急性 黄疸型肝炎、重症肝炎、慢 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如 胆道结石、胆道梗阻、肝癌、 胰头癌等。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升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如 血型不合的输血、溶血性贫 血、恶性疟疾等。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测-ppt课件
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生理性增高见于进食高蛋白食物及剧烈运动之后 ②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门脉系统分流 2、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31
凝血功能检测
32
血浆凝血因子测定
①除组织因子及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凝血抑制因子大部分都在肝脏合成 ②纤维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代谢 ③凝血因子半衰期远远短于清蛋白,肝脏疾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做过筛实验 ④酒精和肝炎病毒均可移植骨髓的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⑤肝硬化和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导致DIC,多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 增加 ⑥胆汁淤积时胆盐缺乏,维生素K吸收减少,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不能被 激活,凝血障碍 ⑦因子Ⅶ部分在肝外生成,肝病时多数正常或偶有升高 ⑧纤维蛋白原大部分在肝脏合成,合成潜力大,改变不明显;和因子Ⅶ皆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升高还与组织坏死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18
二、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
肝脏合成,是蛋白酶抑制物(Pi),占血清中抑制蛋白酶活力的90%左右 分子较小,可同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 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主要依赖于M型蛋白的浓度 有多种遗传表型,各种遗传表型对蛋白酶的抑制能力不同 PiMM 100% PiMZ 80% PiSS 60% PiSZ 35% PiZZ 15%
参考值 0.2~0.6g/L
21
测定铜蓝蛋白(Cp)的临床意义
Wilson病(常染色体隐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因血浆Cp减少,游离铜增加,铜可沉积在肝引起肝硬化,沉积在脑基底核的 豆状核引起豆状核变性,又称肝豆状核变性 但病因不全是Cp减少 患者其他相关指标变化: 血清总铜↓,游离铜↑,尿铜排出↑
22
四、血清前蛋白(PAB)测定
前清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又称甲状腺素结合前清蛋白, 并能运输维生素A 半衰期较短,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的损害 血清浓度明显受营养状况及肝功能改变的影响

肝功能指标意义ppt课件

肝功能指标意义ppt课件

球蛋白(GLB)
总结词
反映机体免疫状态
详细描述
球蛋白是血浆中除了白蛋白之外的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 、补体等。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球 蛋白升高或降低可提示免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
03 肝功能指标与疾病关联
肝炎
谷丙转氨酶(ALT)
肝炎时ALT水平通常会升高,反映肝脏受损 程度。
肝癌时GGT可能升高,但缺乏特异性,需 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异常凝血酶原(APT)
α-L-岩藻糖苷酶(AFU)
APT阳性对肝癌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在 AFP阴性时。
AFU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发生,但临床 意义尚不明确。
04 肝功能指标异常原因分析
药物性肝损伤
总结词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结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过度 沉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能导 致肝功能指标异常。
详细描述
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与肥胖、高血脂 、糖尿病等代谢紊乱有关。症状包括 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长期发 展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05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与解 读
检测方法简介
肝功能指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和尿液检测,其中血 液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血液检测可以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 本,检测血液中各种肝功能指标的含量,从而评估肝脏的功 能状况。
尿液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间接反映肝脏功能 状况。
检测结果解读
01
02
03
04
05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白蛋白(ALB)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ppt课件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ppt课件
肝功能实验室评价
肝脏的基本功能
物质代谢功能 – 蛋白质、氨基酸、糖、脂类、维生素、激素、胆红素、铁、铜、
锌及其他金属等物质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 –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代谢终末产物及由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
毒物或从肠道吸收来的非营养物质 分泌与排泄功能 – 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药物、解毒产物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降低 –低蛋白饮食、营养不良性贫血。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背景
– 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也主要来源于肝脏内源性胆固醇 (cholesterol)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LCAT全部由肝脏合成,在 L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 酯。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LCAT合成减少,由于LCAT的减少或 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 肝脏利用食物中脂类及由脂肪组织而来的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 酯及磷脂等,并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以 及酰基转移酶等。
– 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改变,是 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
– 在胆道阻塞时,患者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 蛋白x(Lipoprotein X,LP-X).同时血液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
➢参考值
白蛋白
a1球蛋白 a2球蛋白 b球蛋白
r球蛋白
0.62-0.71(62%-71%) 0.03-0.04(3%-4%) 0.6-0.10(6%-10%) 0.07-0.11(7%-11%) 0.09—0.18(9%-18%及电泳图谱
自动化电泳仪及电泳图谱
临床检查
血浆蛋白含量 蛋白组分的分析(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血氨浓 度检验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临床生化常见指标肝功能ppt课件

43
5.脂蛋白(a)
LP(a)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作用 参考值 • <300 mg/L
临床意义 • 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44
6.载脂蛋白A1
Apo-A1有清除组织内脂质和抗粥样动脉样硬化作 用
参考值 • 1.420.17 g/L(男) 1.45 0.14 g/L(女) 临床意义 • Apo-A1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负相关
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4.A 5.G
少见,脱水致血液浓缩
1)感染、免疫反应
2)多发性骨髓瘤
3)自身免疫性疾病
6.G 合成降低,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 免疫缺陷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升高 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和感染 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降低 – 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肝炎、肝硬化、肝癌 – 摄入不足:营养不良 – 丢失过多:肾病、烧伤、大出血 – 消耗增加:结核、甲亢、恶性肿瘤
成人 250-400mg/L 临床意义
降低:营养不良、慢性感染、肿瘤、 肝炎、肝硬化、肝癌,对早期肝炎、 急性重肝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13
特殊蛋白诊断
AAG(α 1-酸性糖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 AAT( α 1-抗胰蛋白酶)——缺陷见于肝细胞损伤肝细胞损
伤后致肝硬化 AFP(甲胎蛋白)——升高见于原发性肝癌 HP(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病 CER( 铜兰蛋白)——降低见于严重肝损害、严重肝病 TRF(转铁蛋白)——降低见于肝病(慢性肝炎) β 2-MG(β 2-微球蛋白)——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RP(C-反应蛋白)——升高见于肝脏恶性肿瘤浸润 纤维蛋白原——减少见于严重肝病;升高见于肝脏肿瘤 CEA(癌胚抗原)——升高见于肝脏肿瘤(辅助诊断)

肝功能指标解读-ppt课件

肝功能指标解读-ppt课件

ppt课件
2
胆红素来源
衰老红细胞:红细胞寿命为120天,占80-85%. 未成熟红细胞:占10-15%. 其它:占1-5%,如肝内游离血红素和含血红素
的蛋白质.
ppt课件
3
胆红素的运输
游离胆红素特点:
1) 未与葡萄糖醛 酸相结合.
2)不溶于水.
3)对磷脂生物膜有毒性.
运输形式: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白蛋白-胆
正常血清以ASTs 为主,ASTm在10%以下 ASTm升高者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ppt课件
36
血浆凝血因子(Clotting Factors)测定
✓ 特点:肝脏合成、半衰期短 ✓ II、VII、IX、X 在肝病时均下降 ✓V、XI、XII、XIII 严重肝损时下降 ✓ 纤维蛋白原合成潜力大,一般慢性肝病
ppt课件
32
血清同工酶测定
✓ 同工酶(isoenzyme) , 酶特性相同,其他 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反应不同
✓ ALP 同工酶:6种 ✓ AST 同工酶:2种
ppt课件
33
ALP 同工酶
» 6种:ALP 1-ALP6 »ALP 1 :细胞膜组分 + ALP 2 »ALP 2 :肝性ALP »ALP 3 :来自骨骼,骨性ALP »ALP 4 :胎盘性ALP »ALP 5 :小肠性ALP »ALP 6 :Ig G + ALP2
Dubin-Johnson Gilbert
15
血清总蛋白和白、球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1)总蛋白含量对肝病诊断意义不大
2)肝病时白蛋白下降:反映肝细胞受 损严 重,有效肝细胞数量下降 。
常见:肝衰竭(Hepatic Failure), 重症慢性肝炎(Severe Hepatitis) ,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功能评估PPT课件

肝功能评估PPT课件

肝脏清除试验或负荷试验
▪ 肝脏清除试验或负荷试验是反映肝脏代谢能力的 检查
▪ ICG(indocyanine green ICG)应用颇广
ICG
▪ 吲哚青绿在注入人体后迅速与血浆白蛋白、 α1脂蛋白结合,由肝细胞选择性摄取,以 游离形式排泄到胆管,汇入胆汁排入肠道, 不存在肝肠循环。
▪ 静脉注射ICG后,单位时间内测定其滞留 率或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时间曲线, 可以定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 3肝ASGPR的SPECT显像通过各像素内的放 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较真实的反映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脏不均匀受损的情况.
总结
三维立体肝功能评估方法将成为对肝脏 术后剩余肝功能评估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方 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套成熟的术 前三维化,数字化,程式化的剩余肝功能 的评价系统,并在肝外科临床推广.
Amino acid
ASGP显像剂的发展
▪ 20世纪80年代,Vera等将半乳糖连接人血 清白蛋白,并将其命名为新半乳糖白蛋白 (NGA)。为方便99mTc的标记,Torizuka将 NGA连接乙二烯三胺五醋酸并制成试剂盒, 命名为99mTc-GSA.
▪ 99mTc-GSA 可以称为真正的肝功能显像 剂.
肝功能评估
决定肝切除手术预后的因素
▪ 术前肝功能的评估
▪ 肿瘤的位置
▪ 手术操作技巧 ▪ 术中出血量
很难在术前作出充分的估计
▪ 患者的整体状态
术前肝功能评估的主要指标
▪ 转氨酶 ▪ 胆红素 ▪ 白蛋白 ▪ 凝血酶原时间 ▪ 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 吲哚青绿试验(ICG)
肝硬化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的主要内容
▪ 原理:通过模拟肝脏切除,计算剩余肝脏 的功能容积,剩余肝功能占整个肝脏功能 的比例并与代表整体肝脏的指标相结合, 可以用来预测手术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 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M开头的疾病,故称为“M蛋 白”。
),如肝硬化
12
14
前白蛋白(PAB)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



1岁 100mg/L 1-3岁 168-281mg/L 成人 280-360mg/L
T1/2=2天 早期肝损
15

减低: 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晚期 肝胆系统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及阻 塞性黄疸),尤其早期肝炎和急性重症肝 炎
判断黄疸的类型:
☆溶血性黄疸:一般TB <85.5μmol/L DB/TB <20% ☆肝细胞性黄疸:一般TB <171μmol/L DB/TB >35%
25
血清
STB (umol /L) CB (umol /L) UCB (umol /L) CB/STB 尿胆原 (定性)
尿液
尿胆红素 (umol/L)
艾迪生(Addison)病(又称慢性肾上腺皮质功 能减退症,是一种内分泌病,由英国医生 Addison首先描述,故名。系指原发性肾上腺皮 质功能减退症,由于自身免疫、结核等严重感染 或肿瘤等引起的严重破坏双侧肾上腺的绝大部分, 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临床表现 全身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尤以暴露、压迫、摩 擦部位最为明显。)
标本: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防止溶血)
22

总胆红素STB
3.4~17.1 μ mol/L
直接胆红素CB
间接胆红素UCB
0~6.8
μ mol/L
1.7~10.2 μ mol/L
23
1. 2. 3.
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分析黄疸原因 判断黄疸类型
24
判断黄疸程度:
☆ ☆ ☆ ☆ TB TB TB TB 17.1~34.2μmol/L 34.2~171 171~342 >342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粪便 颜色
正常 溶血性 梗阻性 肝细胞性
1.717.1 ↑
0-6.8 -或↑
1.710.2
0.2-0.4
-或弱 + ++ +
正常值
总蛋白(TP) 白蛋白(A) 球蛋白(G) A/G=1.5-2.5:1 高蛋白血症:TP>80, G>35 低蛋白血症:TP<60, A<25 60-80 g/L 40-55 g/L 20-30g/L
总蛋白60-80g/L
功能 (1)维持胶体参透压,稳定血容量 (2)体内物质的运载工具 2. 每天合成: 成人120mg/kg/日 3. 半衰期: 19-21天,非急性
送检

正常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90%在肝脏通过 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从尿中排出。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脏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氨升高, 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肝性脑病,因此肝昏迷时测定血
18
解毒途径 肝
转变为氨基 酸上的氨基
肾脏
鸟氨酸循环 (尿素)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氨不能被解毒,血 氨增高
与H+形成NH4+
1.蛋白质代谢检测
2.胆红素代谢检测 3.胆汁酸代谢检测
4.血清酶检测
3
1、肝功能检查正常不能否认肝病的存在 2、某项肝功能只能反映该项肝功能的情况 3、肝功能障碍与病理形态学改变可不平行
4、缺乏特异性
4
5
蛋白质的合成
合 成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清蛋白 Albumin 水肿
各种酶
酶缺乏
凝血障碍
6
(一)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1
肝脏的基本功能
1.代谢
90%蛋白、糖、脂、脂溶性维生素、胆汁酸、 胆红素、激素灭活及部分金属(铁、铜等)
2.生物转化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对体内代谢产物及有毒物质进行生物转化, 增加其水溶性以利排出体外。
3.分泌和排泄
分泌胆汁, 排泄代谢产物(如胆固醇、胆色 素)以及药物、解毒产物。
2
肝脏疾病的生化检查
10
增高: ① 慢性肝病(自免肝、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② M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巨球 蛋白血症) ③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RA、风湿热) ④ 慢性炎症和慢性感染(TB、麻风病、黑热病) 降低: ① 生理性:3岁以下婴幼儿 ② 先天性低r球蛋白血症
11
A/G比值降低或倒转
白蛋白减低或球蛋白增加,见于严重肝功能 损伤及M蛋白血症(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
药物对血清蛋白质检测的影响
某些药物可以促进或抑制蛋白质合成或通过 干扰血清蛋白检测试验产生干扰,如胰岛 素、孕酮、氯丙嗪等使白蛋白检测结果增 高,异烟肼、甲氨蝶呤、口服避孕药、阿
司匹林等可使其降低。
13

原理:碱性环境中,血 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 场中向阳极泳动。
参考值(醋酸纤维素膜 法): 白蛋白 : 0.62~0.71 α1 球蛋白 : 0.03~0.04 α2 球蛋白: 0.06~0.10 β 球蛋白: 0.07~0.11
1.
8
1.
摄入不足: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2.
合成不足:
慢性肝损(肝炎)、肝硬化、肝癌:A↓G↑,比例倒 置 急性肝炎:无改变;暴发型:不变或略低
3. 4.
5.
消耗增多:甲亢、慢性消耗性疾病 丢失增多:失蛋白性胃肠疾病 肾病综合征 血液稀释:水钠潴留
9
1.
2.
血液浓缩:严重脱水、休克、饮水量不足
增高: Hodgkin病(霍奇金病,淋巴瘤一种)
16

凝血因子是蛋白质,几乎全部在肝脏合成
凝血因子水平的升降可敏锐反映肝脏的蛋白 合成功能,可作为肝脏疾病早期过筛试验
17

血氨(Blood ammonia;BA)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采静脉血2ml,肝素抗凝,隔绝空气,置于冰水,立即
19
【参考值】 35μl/L

谷氨酸脱氢酶法11-

增高: 生理性:高蛋白饮食,运动后 病理性:严重肝损害(肝性脑病、肝硬 化、肝癌、重症肝炎)、尿毒症、上消 化道大出血、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降低: 低蛋白饮食
20
21
总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 1.直接胆红素:结合 经肝脏处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水溶性 胆红素 2.间接胆红素:非结合 未被肝脏处理,非水溶性的胆红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