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真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哲学共产主义2.异化的含义3.两种生产4.市民社会二、分析命题(每题5分,共10分)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存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2. 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3.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4. 马克思的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发展五项式2.客观真理3.辩证逻辑四要素4.实践的两大品格二、分析命题(每题5分,共10分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真理是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2.如何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3.什么是实践?列宁对实践内涵的界定有什么样的深刻意蕴?4.列宁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列宁对真理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物化2.希望3.额外压抑4. 交往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物化的表现形式2.东方国家没有形成市民社会阶层,东西方国家形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阐释希望哲学对于人的理解。
4.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5.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矛盾论》2.《实践论》3.源与流4.实事求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毛泽东是如何揭示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3.毛泽东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体现了哪些军事辩证法思想?4.概括《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理论探索。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8份真题

报考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科目:622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2.现象与本质3.主体与客体4.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二、析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简述感性、知性、理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2.辨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决定论”。
3.简述必然与自由的关系。
三、理解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斯宾诺莎曾提出“一切规定都是否定”的论断,黑格尔也指出:“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或说,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消解为抽象的无;或者,这样一个否定并非全部否定,而是自行消解的被规定的事物的否定,因而是规定了的否定。
”(黑格尔:《逻辑学》,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36页)请根据以上两位哲学家的观点谈谈肯定与否定的关系。
2.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列宁曾经说过:“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更确切地说,彻底发挥唯物主义,即把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现象,就消除了以往的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的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们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列宁选集》第2卷,第586页)请你谈谈对列宁这段话的理解。
报考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科目:835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十部著作,并写明作者和大致的写作年代(答对一部著作3分,共30分)二、简要概括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20分)三、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15分)四、试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特征。
(20分)五、试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社会条件。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真题

华南理工大学《近代史》考试真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统考试题(A卷)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注意:答案要求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C、一切自然现象D、客观实在性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4、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B、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明显的印记C、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D、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5、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缺点是()。
A、肯定人的价值B、重视人的自由C、主张发展人的个性D、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矛盾的观点B、物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10、《国语·郑语》写道:“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属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D.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7.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8.社会形态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1l、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D.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练习题

知识点:第十七讲
难度:4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答案:B
知识点:第十七讲
难度:3
解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知识点:第十七讲
难度:3
解析:马克思指出:如果说以手工磨为代表的技术手段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封建社会,那么以蒸汽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产生的就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2.在当代社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
A.人的劳动B.科学技术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
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答案:ACD
知识点:第十七讲
难度:5
解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七讲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单项选择题
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题1.市民社会[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市民社会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
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
具体体现在:(1)在古代西方,市民社会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即政治社会。
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②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
(2)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2.《反杜林论》[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它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3.青年黑格尔派[南开大学2015年研]答:青年黑格尔派是指于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又称“黑格尔左派”。
其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B.鲍威尔、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A.鲁滕堡、E.梅因、M.赫斯、M.施蒂纳等。
(1)兴起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75分)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每小题5分,共15分。
)简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每小题10分,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真理和谬误的矛盾同一性关系3、结合你所熟悉的某一领域,谈谈你对哲学的功能的看法三、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30分。
) _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量变转化为质变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75分)四、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每小题5分,共15分。
)1、异化劳动2、自然辩证法3、新经济政策五、简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和区别怎样?2、“社会主义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只要把它发现出来,它就能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世界;因为绝对真理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
——判断这段话的思想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的理解?六、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30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l条中讲了两种理解现实事物的方式:一种是—一“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另一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对象。
请举出实例并说明这两种理解方式的合理性及差异性。
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科目:410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各占50分)第一部分:西方哲学史(50分)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每小题5分,共10分。
)1、康德的“哥自尼革命”2、德性就是知识二、简答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筒述斯宾诺莎对“实体”的规定2、筒述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三、论述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并写清题号。
马哲与西哲历年真题(北大,北师大等)

马哲与西哲历年真题(北大,北师大等)1998 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1998 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填空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1999 现代西方哲学六选五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5、关于罗亍澳W创省崩砺奂昂笕硕运呐 ?BR>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1999 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名词解释5分1、四根说2、波菲利问题3、单子4、先验幻想简答8分1、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2、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3、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砂)4、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论述24分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1、巴门尼德的存在2、原子和虚空3、四因说4、流溢说5、唯实论6、我思故我在7、物是观念的集合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分析题4选3 15分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2000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1、助产术2、四线段比喻3、太一4、前定和谐5、绝对同一性6、真理是过程指出下列各段话出自何人,并解释其含义1、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2、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共 1 页 一、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90 分) 1、简述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哲学的基 本问题。 2、简述恩格斯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 。 3、简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的唯物论思想。 4、简述五四时期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及其意义。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新特点。 6、简述卢卡奇关于物化概念的含义。 二、论述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论述毛泽东的《实践论》 、 《矛盾论》的意义。 2、马克思在 1859 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 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 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 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 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 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 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 快地发生变革。 ” 根据马克思的这段论述,谈谈你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容的理解。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