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水分析化学[第三章配位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11
2.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滴定曲线,重点是化学计量点和±0.1% 时 pM 的 计 算 ; 可 以 准 确 滴 定 的 条 件 (lgcK≥6);
12
3、理解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并掌握有 关计算
lg k 'MY lg k MY lg M lg Y lg MY
k 'MY 意义:表示有副反应时 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
25
解:(1) Zn2+ + Y = ZnY
Zn( NH 3 ) 1 1[ NH 3 ] 2 [ NH 3 ]2 3 [ NH 3 ]3 4 [ NH 3 ]4
=1+102.27×0.10+104.61×(0.10)2+107.01×(0.10)3+ 109.06×(0.10)4 =1+101.27+102.61+104.01+105.06 ≈105.10
18
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19
四种滴定方式的适用条件和相应特点
20
四种滴定方式的应用示例
21
练习题
1.用2×10-2mol.L-1EDTA滴定2×10-2mol.L1Fe3+溶液,若要求△pM’=±0.2,Et=0.1%, 计算适宜的酸度范围。
解:(1)最高酸度
lg Y(H) lg k FeY 8 25.1 8 17.1
' ' '
K
' MY
K MY
MY K MY ' lg K MY lg K MY lg M lg Y M Y M Y
10
2.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分析化学-第3章 滴定分析-3.1

分析化学-第3章 滴定分析-3.1

分析化学第3章滴定分析王冬梅1第3章滴定分析3.1 滴定分析法概述3.2 物质组成的标度方法3.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3.4 滴定分析的计算阅读材料2第3章滴定分析•本章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掌握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理解分析化学中的基准物质及其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以及标准溶液浓度的几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熟练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表示方法。

•本章重要知识点:滴定分析概述;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33.1 滴定分析法概述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滴定分析法又称容量分析法,主要用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的高、中含量组分(称常量组分)的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准确度高,其分析误差可小至±0.1%,能够满足一般工作的要求,同时所需的仪器设备简单、价廉、操作简便、快速,并且可应用多种化学反应类型进行测定,方法成熟可靠,因此,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43.1.1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滴定分析法(titrimetric analysis):将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或者是将待测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按照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从而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目前在滴定分析法中经常用到的术语及相关定义如下:(1) 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 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又称滴定剂(titrant)。

(2) 待测溶液含有待测组分的试样(sample)溶液。

(3) 滴定(titration)和标定(standardization) 将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待测溶液的过程称滴定。

若滴定是为了确定标准溶液的浓度,则此过程称为标定。

(4) 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的那一点。

(完整)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分析化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方法属于滴定分析法?A. 质谱法B. 紫外-可见光谱法C. 电位滴定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C分析:滴定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来确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电位滴定法属于滴定分析法,通过测量溶液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填空题2. 常见的滴定方式有________滴定、________滴定、________滴定和________滴定。

答案: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法根据滴定剂的性质和滴定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四种类型。

三、判断题3.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光谱原理的分析方法。

()答案:正确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当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时,光中的特定波长的光被原子吸收,形成吸收光谱。

四、计算题4. 取10.00 mL某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液,用0.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过程中消耗了20.0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

求该硫酸溶液的浓度。

答案:0.2000 mol/L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text{H}_2\text{SO}_4 + 2\text{NaOH}\rightarrow \text{Na}_2\text{SO}_4 +2\text{H}_2\text{O} \]可知,1摩尔的硫酸需要2摩尔的氢氧化钠反应。

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得:\[ n(\text{NaOH}) = C(\text{NaOH}) \timesV(\text{NaOH}) = 0.1000 \text{ mol/L} \times 20.00 \text{ mL} = 0.002 \text{ mol} \]由于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比为1:2,因此:\[ n(\text{H}_2\text{SO}_4) =\frac{n(\text{NaOH})}{2} = \frac{0.002\text{ mol}}{2} = 0.001 \text{ mol} \]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C(\text{H}_2\text{SO}_4) =\frac{n(\text{H}_2\text{SO}_4)}{V(\text{H}_2\tex t{SO}_4)} = \frac{0.001 \text{ mol}}{10.00\text{ mL}} = 0.1000 \text{ mol/L} \]五、论述题5. 简述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期末考-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期末考-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分析化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 分析化学简介一、分析化学的定义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按分析对象: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按测定原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第二章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根据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分为有:方法误差: 溶解损失、滴定误差仪器误差: 刻度不准、砝码磨损试剂误差: 不纯操作误差: 滴定管读数误差、颜色观察二、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 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衡量。

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 用δ表示 误差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用RE %表示x δμ=-%100%100%x RE δμμμ-=⨯=⨯三、精密度和偏差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练习: 用甲醛法测定某铵盐试样中氮的含量,五次测定的结果如下:20.43%,20.61%,20.33%,20.78%,20.50%。

计算平均值、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1. 有效数字位数包括所有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2. 在0~9中,只有0既是有效数字,又是无效数字3.单位变换不影响有效数字位数4.pH ,pM ,pK ,lgC ,lgK 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尾数)数字的位数,整数部分只代表该数的方次例:pH = 11.20 → [H+]= 6.3×10-12[mol/L] 两位(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1、“四舍六入五成双,五后有数就进一,五后没数要留双”0.32554 → 0.3255 0.36236 → 0.3624 10.2150 → 10.22150.65 → 150.6 75.5 → 76 16.0851 →16.092有效数字计算规则(1)加减法:当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它们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依据。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C)及答案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C)及答案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C)一、选择题1. 今欲用Na3PO4与HCl来配制pH = 7.20的缓冲溶液,则Na3PO4与HCl 物质的量之比n(Na3PO4)∶n(HCl)应当是----------------------------------------------------------------------( ) (H3PO4的p K a1~p K a3分别是2.12,7.20,12.36)(A) 1:1 (B) 1:2 (C) 2:3 (D) 3:22. 微溶化合物A2B3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是:A2B3==2A + 3B。

今已测得B的浓度为3.0×10-3mol/L,则该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 sp是----------------------------------------------( )(A) 1.1×10-13(B) 2.4×10-13(C) 1.0×10-14(D) 2.6×10-113. 下面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1)绝对误差大,相对误差就一定大(2)绝对误差是正的,相对误差一定为正(3)校正值与绝对误差相等(4)绝对误差为正,校正值一定为负(A)1,2 (B)1,3 (C)2,3 (D)2,44. 欲配制pH =5.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择---------------------------------------------------( )(A) 一氯乙酸(p K a = 2.86) (B) 氨水(p K b = 4.74) (C) 六次甲基四胺(p K b = 8.85) (D) 甲酸(p K a =3.74)5. 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A) 对仪器进行校准(B) 做空白试验(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D) 做对照试验6. 含0.10mol/L HCl和0.20mol/L H2SO4的混合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 )(A) [H+] = [OH-]+[Cl-]+[SO42-] (B) [H+]+0.3 =[OH-]+[SO42-](C) [H+]-0.3 = [OH-]+[SO42-] (D) [H+]-0.3 =[OH-]+[SO42-]+[HSO4-]7. 测定某有机物,称取0.2000 g, 溶解后加入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10.00 mL,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 19.20 mL,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 )(A) 千分之几(B) 百分之几(C) 百分之几十(D) 百分之百8. 分析测定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A) 数值有一定范围(B) 数值无规律可循(C)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D)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9.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 加入下述何种溶液, 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A) 稀H2SO4(B) HCl (C) NH4F (D) 邻二氮菲10.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二位的是----------------------------------------------------------( )(A)[H+]=10-3.4(B) pH=2.0 (C) lg K=16.5 (D)lg K=16.46二、填空题( 共14题30分)1. 某酸碱指示剂HIn在其有1/5转变成离子形式时发生颜色变化,若颜色变化时的pH = 6.40,试计算指示剂的解离常数K a(H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03络合滴定法

山东大学分析化学练习题及答案03络合滴定法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一.选择题1. EDTA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A) αY(H)-pH 曲线(B) pM-pH 曲线(C) lg K'(MY)-pH 曲线(D) lgαY(H)-pH 曲线2. 已知Ag+-S2O32-络合物的lgβ1~lgβ3分别是9.0,13.0,14.0。

以下答案不正确的是---( )(A) K1=109.0(B) K3=101.0(C) K不(1)=10-9.0(D) K不(1)=10-1.03. 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 已计算出αZn(NH3)=104.7, αZn(OH)=102.4,αY(H)=100.5。

则在此条件下lg K'(ZnY)为----------------------------------------------------------------------------------------- ( )[已知lg K(ZnY)=16.5](A) 8.9 (B) 11.8 (C) 14.3 (D) 11.34. αM(L)=1表示---------------------------------------------------------------------------------------( )(A) M与L没有副反应(C) 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C) M的副反应较小(D) [M]=[L]5.若用0.02 mol/L EDTA滴定0.02mol/L Zn2+溶液,(要求∆pM=0.2,E t=0.1%)滴定时最高允许酸度是--------------------------------------------------------------------------------------------------( )(A) pH≈4 (B) pH≈5 (C) pH≈6 (D) pH≈76. 当pH=10.0, 以0.010 mol/L EDTA溶液滴定0.010 mol/L Zn2+的溶液两份, 其中一份溶液中含有0.5 mol/L游离NH3; 另一份溶液中含有0.2 mol/L游离NH3。

水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水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1、请设计某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方案。

主要包括取样、监测方法的原理、简要的操作步骤、结果的计算等内容(10分)。

2、气象色谱分离原理。

P338
3、基准物质以及必须满足的要求。

P53
4、简述准确度和精密度之间关系.
P38
四、计算题(共 35 分)
,以酚酞为指示剂,用13.00mL 0.1000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指示剂褪色,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用23.00mL 0。

1000mol/L 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出现,请问水样中有何碱度?其含量如何(分别以mg/L 计)?(10分)解:
2、用20.00 mL 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KHC2O4量,可以恰好被40.00 mL KMnO4溶液氧化,求KMnO4的物质的量浓度(1/5KMnO4)mol/L。

(7 分) 解:
3、某水样用莫尔法测氯离子时,100ml水样消耗0.1016mol·L-1 AgNO34.04ml,空白试验消耗0。

20ml,求该水样中氯离子浓度(以Cl mg·L-1表示)(已知Cl 的原子量为35.45)。

( 8 分)
解:
4、取水样50.00mL,用H2SO4酸化后,加入25。

00mL0.02000 mol/L K2Cr2O7溶液,以Ag2SO4为催化剂煮沸,待水样中还原性物质完全的氧化后,以是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0。

1000 mol/LFeSO4溶液滴定剩余的K2Cr2O7,消耗15.00mL,计算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10分)
解:。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四章沉淀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 水分析化学[第四章沉淀滴定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沉淀滴定法一、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通常应用最多的是银量法,银量法主要用于测定水中C1一、Br一、I一、Ag+及SCN一等。

因所用指示剂不同可分为莫尔法(Mohr)、佛尔哈德法(Volhard)、法扬司法(Fajans)三种。

莫尔法:以铬酸钾作为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

本法适用于测定Cl一、Br一和Ag+。

一般控制溶液为中性或弱碱性。

佛尔哈德法:是用铁铵钒即硫酸高铁铵作为指示剂的银量法。

有直接滴定法和返滴定法。

以NH4SCN或KSCN为滴定剂。

佛尔哈德法可用于测定C1一、Br、I 一、Ag+及SCN一。

佛尔哈德法最大的优点是可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且方法选择性高。

但测定卤素离子时需使用AgNO3和NH4SCN两种标准溶液。

在测定Cl一时,需加入有机溶剂以防止沉淀发生转化反应。

法扬司法:是用吸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的银量法。

吸附指示剂是一类有机染料(如荧光黄),在溶液中可离解为具有一定颜色的阴离子,此阴离子容易被带正电荷的胶体沉淀所吸附,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指示终点到达。

法扬司法可测定Cl、Br一、I一、Ag+及SCN一,一般控制溶液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法扬司法方法简便,终点明显,但反应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应注意溶液的酸度、浓度及胶体的保护等。

二、重量分析法概述1.重量分析法,一般将被测组分与试样中的其他组分分离,转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称量后,计算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根据被测组分与其他试样分离方法的不同,重量法可分为:沉淀法、气化法、电解法和萃取法。

本章主要介绍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以沉淀形式析出,通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称量并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

2.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利用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以适当的“沉淀形式”析出,过滤、洗涤后再将沉淀烘干或灼烧成为“称量形式”称量。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的要求:①沉淀的溶解度要足够小;②沉淀的纯度高;③沉淀易于洗涤和过滤;④沉淀易于转化为具有固定组成的称量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配位滴定法一、配位滴定法概述配位滴定是以配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它以配位剂作标准溶液直接或间接地滴定被测溶液,形成配位化合物,并选用适当的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

用于配位滴定的配位剂:无机配位剂如CN-、F-等和有机配位剂如氨羧配位剂使用较广泛:氨基三乙酸(NTA) 乙二胺四丙酸(EDTD) 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EDTA的性质及配合物1.EDTA的离解平衡在强酸溶液中,H4Y的两个羧酸根可再接受质子,形成H6Y2+,这样ED—TA相当于一个六元酸,有6级离解平衡可见,EDTA具有中强二元酸的性质-- H4Y+2NaOH====Na2H2Y+2H2OEDTA在水溶液中有七种存在型体(表3—1):C(H4Y)=[H6Y2+]+[H5Y+]+[H4Y]+[H3Y-]+[H2Y2-]+[HY3-]+[Y4-]EDTA在不同pH值下的主要存在型体表3—1pH≥12时,只有Y4- 型体,此时Y4- 的分布分数δy4-≈1。

EDTA微溶于水,其溶解度为0.02g/100mL水(22℃),难溶于酸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故常用它的二钠盐,也简称EDTA(Na2H2 Y·2H2O,M=372.24),其溶解度为11.2g/100mL水(22℃),浓度为0.3mol/L;0.01mol/L EDTA溶液的pH值为4.8。

2.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配位性广泛;配位比简单的为1:1;配合物稳定;配合物易溶于水;EDTA 与无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无色配合物,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更深的配合物。

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金属离子(M)与配合剂(L)形成1:1型配合物时:对于相同配位数的配离子,Kf θ值越大,该配离子在水中越稳定,Kdθ越大,表示配离子越易离解。

金属离子(M)与配合剂(L)形成1:n型配合物时:βn ——总稳定常数以K f θ表示。

3.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溶液中金属离子M 的总浓度为C M ,配位体L 的浓度为C L ,根据物料平衡: C M =[M]+[ML]+[ML 2]+…+[ML n ]=[M](1 +β1 [L]+β1 [L] 2+…+βn [L] n )根据分布分数定义,则各级配合物的分布分数:可见,配合物的分布分数δ1仅是[L]的函数,由δ和CM可求各级配合物的平衡浓度。

4.平均配位数四、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在EDTA配合滴定中,被测金属离子M与EDTA进行反应,生成配合物MY,称为主反应;反应物M和Y,产物MY都可能与溶液中的OH- 、其他配合剂L、H+或其他金属离子N等发生副反应,使配合物。

MY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M和Y的各种副反应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而MY的副反应有利于主反应的进行。

以上副反应对主反应——配合反应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副反应系数的大小。

1.配合剂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1)EDTA的酸效应与酸效应系数αY(H)酸效应:由于H+的存在,使配位体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酸效应系数a Y(H):H+引起的副反应的系数。

式中[Y]总——表示未参加配合反应的EDTA的总浓度;[Y4-]——能与金属离子配合的Y4-离子的浓度称为有效浓度。

δY——EDTA的分布分数。

溶液的pH值增大,酸效应系数αY(H)数值减小,EDTA的分布分数δY越大,即[Y4-]增大,表示Y受H+引起的副反应的程度越小。

(2)共存离子的配合效应共存离子效应:当M与Y发生配位反应时,共存离子N也与配合剂Y发生副反应生成NY,其副反应系数用αY(H)表示。

αY(H)=1+KNY[N]=1+β[N](3)配合剂Y的总副反应系数αY =αY(H)+αY(H)>-12.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1)配合效应及配合效应系数配合效应:其他的配合剂如L,OH- 等的存在,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配合效应系数αM(L):配合剂L引起的副反应的系数。

(2)金属离子的总的副反应的系数αMαM =αM(L)+αM(CH)-13.配合物MY的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αMY较高酸度下,MY可能形成酸式配合物MHY,其副反应系数αMY(H)表示为αMY(H)=1+KMHYH [H+]较低酸度下,MY可能形成碱式配合物MOHY,其副反应系数αMY(OH)表示为αMY(OH)=1+KMOHYOH [OH-]这些配合物称为混合配合物,这些副反应称为混合配合效应,其对主反应有利。

4.条件稳定常数KMY'在一定条件下,校正了各种副反应以后,生成配合物的实际稳定常数称条件稳定常数。

因为酸式或碱式配合物不太稳定,所以在多数计算中忽略不计。

一般情况只考虑酸效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所以五、配位滴定原理1.配位滴定曲线配位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M的浓度随滴定剂EDTA的加入量而改变,绘制pM —EDTA曲线称为配位滴定曲线。

2.计量点pM的计算式中 [M]sp——计量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M的平衡浓度;CMsp——计量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M的分析浓度,即各种型体的总浓度。

计量点时[M]sp很小[MY]sp——计量点时形成配合物的浓度;CM——原始水样中金属离子M的浓度;K’MY——条件稳定常数。

3.影响滴定突跃的主要因素(1)K’MY越大,滴定突跃越大;(2)CM越大,pM突跃越大,滴定突跃越大;(3)pH越大,酸性越小,αy(H)越小,KMy越大,突跃范围越大。

4.金属指示剂式中 Kino'——考虑了指示剂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配合效应的MIn的条件稳定常数;KMIn——显色配合物MIn的稳定常数;αln(H)——指示剂的酸效应系数;αM——金属离子M的副反应系数。

当[MIn]=[In],pM值——该溶液被滴定时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用pMt 表示。

pMt =lgK’MIn一αln(H)一1gαM应该指出,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随滴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酸碱指示剂只有一个确定的理论变色点。

5.终点误差的计算式中△pM=pMep 一pMsp为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时pM值之差。

6.直接准确滴定判据7.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直接准确滴定的最小pH值的计算(公式法)最高酸度:1gαY(H)对应的酸度,即最小pH值。

最低酸度: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酸度,其计算如下:最适宜酸度范围: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范围,在此范围滴定,终点误差TE≤|±0.1%|。

最佳酸度:使用指示剂指示终点时,在最适宜酸度范围内,当pMsp =pMt时所对应的酸度。

(2)利用酸效应曲线估计最小pH值(查图法或曲线法)1)查出金属离子M单独滴定所允许的最小pH值;2)查出在一定pH范围内哪些离子可以滴定,哪些离子干扰滴定;3)控制溶液pH值,实现连续滴定或分别滴定。

六、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溶液中有多种金属离子,必须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常用的方法有: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的方法。

1.控制酸度分别滴定(1)分别准确滴定的判据若溶液中有M、N两种金属离子,当△pM=±0.2,TE=±0.1%时,若则可准确滴定M离子,N离子不干扰。

滴定M离子后,若1gCN,sp KNY'≥6则可准确滴定N离子。

(2)分别滴定酸度控制M离子的最高酸度:与单一离子滴定最高酸度的求法一样。

M离子的“酸度下限”:在M离子的水解酸度中,N离子常常可以被准确滴定,因此只有滴定M离子的“酸度下限”,考虑到金属指示剂指示M离子终点时消除N离子显色的干扰,利用指示剂的酸效应进行处理得1gαY(H)=1gCN,spKNy-1αy(H)对应的酸度作为选择滴定M离子的酸度下限。

在适宜酸度范围滴定M离子时1gKMY '=lgKMY—lgα(N)N离子的酸度:滴定完M离子后,滴定N离子的最高酸度,最低酸度及适宜酸度范围,与单一离子的求法相同。

2.掩蔽和解蔽方法进行分别滴定离子。

只能采用掩蔽的方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掩蔽作用:加人一种试剂,它只与共存的干扰离子作用,降低干扰离子的平衡浓度以消除干扰,这样的作用称掩蔽作用。

这种试剂叫掩蔽剂。

(1)掩蔽方法1)配位掩蔽法配位掩蔽法在M,N混合体系中,加入配合掩蔽剂L后,使N与L形成稳定配合物,降低体系中N的游离浓度。

此时即KNY CN,sp降低了αN(L)倍,使△lgCK≥6,达到选择性滴定M的目的。

掩蔽剂应满足以下条件:A.KNL >KNY,即干扰离子N与掩蔽剂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与EDTA形成配合物的稳定性,且NL无色或浅色,不影响终点判断。

B.KML <KMY,即待测金属离子M与掩蔽剂L不形成配合物或者即使形成配合物ML,其稳定性也小于MY,这样在滴定中,ML中的待测金属离子M可被EDTA置换出来。

C.掩蔽剂所需的pH值与测定所需pH范围一致。

2)沉淀掩蔽法该法是在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使干扰离子浓度降低,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直接滴定。

它不是一种理想的掩蔽方法。

该法要求生成的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完全且是无色的晶形沉淀。

若沉淀有颜色,又吸附待测金属离子,影响观察终点和测定结果。

3)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而新价态离子不干扰测定,以此消除干扰的方法。

(2)解蔽方法用一种试剂从某些离子与掩蔽剂形成的配合物中重新释放出来的过程叫解蔽。

这种试剂叫解蔽剂。

七、金属指示剂金属指示剂:配位滴定中,滴定剂EDTA滴定至计量点前后pM发生“突跃”,能指示出这一“突跃”范围内发生颜色变化和滴定终点的试剂叫金属指示剂。

该指示剂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又叫显色剂。

1.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金属指示剂理论变色点pMt的计算。

当金属指示剂In与金属离子M形成显色配合物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其条件稳定常数式中 KMln'——考虑了指示剂的酸效应和金属离子的配合效应的:MIn的条件稳定常数;KMln——显色配色物MIn的稳定常数;αM——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αln(H)——指示剂的酸效应系数。

理论变色点pMT:当[MIn]=[In]时,pM值为该溶液被滴定时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pMT =lgKMln一lgαM-1gαln(H)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随滴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酸碱指示剂只有一个确定的理论变色点。

2.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1)金属指示剂In的颜色与显色配合物MIn的颜色应有显著差异;(2)MIn的稳定性适当,KMlb >104,KMY/KMln>102;(3)显色反应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4)In有一定的选择性;(5)Mln应有水溶性。

3.金属指示剂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1)封闭现象:滴人过量的:EDTA不能夺取MIn中的M,使In游离出来指示终点。

解决办法:加入适当的配合剂掩蔽封闭指示剂的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