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汉服
汉服的制作方法

汉服的制作方法
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制作
一件精美的汉服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下面我们来介绍
一下汉服的制作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制作汉服的关键。
传统的汉服常常采
用丝绸、麻布等天然面料,而现代汉服也可以选择纯棉、化纤等面料。
无论选择何种面料,都需要考虑其质地、颜色和图案是否符合
汉服的风格特点。
接下来,根据个人的身材和喜好设计汉服的款式。
汉服的款式
多种多样,有长袍、褂、马褂等不同款式,可以根据个人的身材特
点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款式。
设计汉服的款式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线条
美感和舒适度,同时也要注重细节处理,如领口、袖口、腰带等的
设计。
然后,进行裁剪和缝制。
裁剪是制作汉服的重要环节,需要根
据设计好的款式和尺寸,将面料剪裁成相应的零部件。
在缝制过程中,需要注重线迹的平整和缝制的牢固度,以确保汉服的整体质量。
接着,进行装饰和配饰的制作。
汉服的装饰和配饰对于整体效
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选择绣花、刺绣、描金等工艺进行装饰,同时还可以选择发饰、鞋袜、饰品等配饰进行搭配,使汉服更
加丰富多彩。
最后,进行整体的修饰和定型。
制作完成的汉服需要进行整体
的修饰,如熨烫、收边、修剪等工序,以使汉服的线条更加流畅,
整体效果更加完美。
通过以上的制作方法,我们可以制作出一件精美的汉服。
汉服
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希望大家能够
通过制作汉服,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汉服文化。
汉服制作方法

汉服制作方法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汉服。
如果你也对汉服感兴趣,并且想要亲手制作一套汉服,那么接下来我将为你介绍汉服的制作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面料非常重要。
在制作汉服时,通常会选择丝绸、棉麻等传统的面料。
这些面料质地柔软,透气性好,非常适合制作汉服。
当然,如果你想要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创新,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代感的面料,比如纯棉、亚麻等。
无论选择哪种面料,都要确保其质量好,手感舒适,颜色和图案符合汉服的风格。
其次,测量身体尺寸是制作汉服的关键步骤。
在制作汉服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尺寸来裁剪面料,以确保制成的汉服服帖合身。
首先,需要测量身高、胸围、腰围、臀围等关键部位的尺寸,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裁剪面料的尺寸和形状。
在裁剪面料时,要留出一定的缝边,以便后续的缝制和修整。
接下来,进行缝制和装饰。
在缝制汉服时,需要使用专业的裁剪和缝纫工具,比如裁剪刀、裁缝尺、缝纫机等。
根据裁剪好的面料,按照汉服的款式和设计要求进行缝制,包括衣身、袖子、领口、下摆等部位。
在缝制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处理,比如平整的缝线、匀称的衣摆、精美的扣眼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进行装饰,比如加上流苏、刺绣、腰带等,以突出汉服的美感和个性。
最后,进行试穿和修整。
当汉服缝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试穿,以确保尺寸和版型都符合要求。
如果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进行修整,比如收缩衣摆、调整领口、修剪袖子等。
经过试穿和修整后,一套完美的汉服就制作完成了。
总的来说,制作汉服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一定可以制作出一套漂亮的汉服。
希望以上介绍的汉服制作方法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能够在制作汉服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汉服制作方法

汉服制作方法
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手工制作,下面将介绍汉服的制作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面料和图案。
汉服通常采用丝绸、棉布等面料,而且图案多为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或者是汉代的图案。
在选择面料和图案时,要根据所要制作的汉服的款式和用途进行选择,确保面料的质地和图案的美观。
接着,进行裁剪和缝制。
根据设计好的汉服款式和尺寸,将面料进行裁剪,然后进行缝制。
在缝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线迹的精细和缝纫的牢固,确保制作出来的汉服不易破损。
然后,进行绣花和装饰。
汉服上常常会进行绣花和装饰,这些细节的处理需要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来完成。
绣花和装饰的图案和颜色要与汉服整体的风格和色彩相协调,使汉服更加美观。
最后,进行整体的修饰和配饰。
制作好的汉服需要进行整体的修饰,如打褶、衬衫等,使汉服更加合身。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
的配饰,如发饰、鞋袜等,搭配汉服,使整体造型更加完美。
总之,汉服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手工艺人具备
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只有经过精心制作的汉服,才能展现出中国传
统服饰的魅力和韵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加深
入地了解汉服的制作方法,也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并传承汉服文化。
做汉服最简单的方法

做汉服最简单的方法引言汉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更是展示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汉服产生兴趣,并希望自己能够穿上汉服,感受古代风情。
本文将介绍做汉服最简单的方法,帮助那些初次接触汉服的人们入门。
材料准备做汉服的第一步是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主要材料包括布料、缝纫工具和装饰品。
布料选择适合做汉服的布料非常重要。
最常见的选材是绸缎和棉布,因为它们具有光滑、柔软的特点,既能够展现出汉服的华丽感,又能够保证穿着的舒适度。
此外,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还可以选择不同颜色、花纹和图案的布料来装饰汉服,增加个人特色。
缝纫工具制作汉服需要一些基本的缝纫工具,例如缝纫机、剪刀、针线等。
确保工具的质量良好,以便更好地完成汉服的制作工作。
装饰品汉服的装饰品是其独特之处,如发饰、簪子、玉佩等。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装饰品来搭配汉服,能够让整体造型更加完美。
制作步骤制作汉服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设计、裁剪、缝制和装饰。
设计在制作汉服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款式和设计。
可以通过参考一些汉服的图片或在线教程来寻找灵感,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裁剪根据设计好的图纸或尺寸,将布料剪裁成所需的形状。
在裁剪过程中,要确保每一块布料的尺寸准确无误,并且注意保留一定的裁剪余量,方便后续的缝制工作。
缝制使用缝纫工具将裁剪好的布料进行缝制,按照设计好的款式进行拼接和处理。
在缝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线迹的整齐和牢固度的保证,以确保所做的汉服质量可靠。
装饰在汉服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装饰品进行搭配。
通过添加发饰、簪子、玉佩等装饰品,能够让汉服更加华丽和精致。
注意事项在制作汉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学习基本的缝纫技巧如果之前没有缝纫经验,最好先学习一些基本的缝纫技巧,例如缝合线迹、打结等。
这样可以提升制作汉服的效率和质量。
注意布料的选择和使用在选择布料时,要注意其质地和色彩的搭配。
汉服的制作工艺流程

汉服的制作工艺流程汉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其制作工艺流程历史悠久,非常精细。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服的制作工艺流程,以便更好地了解汉服的制作过程。
1.材料准备:2.设计和样式选择:根据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制作的汉服样式和款式,需要进行设计和样式选择。
通常,设计师通过描绘素描或制作样板来确定样式和尺寸,并选择恰当的工艺和装饰元素。
3.剪裁:在剪裁过程中,根据设计师所确定的尺寸和样式划分,将面料剪裁成各个部分。
在剪裁之前,通常需要先将布料进行预烫和悬垂处理,以便剪裁出平整和适当的面料。
4.缝纫:剪裁完成后,开始进行缝纫。
首先是进行基本拼缝,如缝合腰部的裥和纽扣孔等。
然后将各个部分进行缝合,如拼接衣领、袖子和裙摆等。
在缝纫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线线和缝纫针,并注意细节处理和缝纫的平整度。
5.手工绣花:在一些高级的汉服上,通常会进行手工绣花工艺。
绣花一般分为刺绣和织造两种。
刺绣是将丝线绣入面料中,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织造则是通过机械或手工织绸缎等丝织品,将花纹和图案编织其中。
绣花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绣花工人进行操作,并且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6.身形调整和修饰:缝制完成后,进行身形调整和修饰,以确保汉服合身且美观。
这包括调整腰身、裤脚和袖口的宽度等,以及添加腰带、褶皱和襟花等饰品。
7.清洗和整烫:在制作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清洗和整烫处理。
清洗可以去除汉服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污渍,整烫可以使汉服保持平整和光滑。
在整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温度和蒸汽,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烫褶和变形。
8.试穿和调整:最后一步是试穿和调整。
将制作完成的汉服穿在模特身上,通过调整褶皱、松紧带和袖口等部位,以确保汉服的合身度和舒适度。
总结起来,汉服的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设计和样式选择、剪裁、缝纫、手工绣花、身形调整和修饰、清洗和整烫、试穿和调整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细致耐心的操作,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汉服。
儿童汉服制作方法

儿童汉服制作方法
儿童汉服制作方法如下:
1. 测量尺寸:首先,要测量孩子的身体尺寸,以便制作合适的汉服。
2. 选择布料:选择适合的布料,可以是棉布、丝绸等,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需要选择。
3. 画图:根据汉服的样式,画出相应的图纸。
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现成的汉服图纸。
4. 剪裁:根据图纸,使用剪刀将布料剪裁成相应的形状。
注意剪裁时要留出适当的缝份。
5. 缝制:使用缝纫机或手工将裁片缝制在一起。
注意缝制时要保持线条流畅,不要出现扭曲或皱褶。
6. 添加细节:可以在领口、袖口等位置添加细节,如花边、绣花等。
7. 清洗:制作完成后,进行清洗,去除污渍和缝纫线头。
8. 晾干:将汉服晾干,注意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颜色和质量。
以上是儿童汉服的基本制作方法,具体操作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进行调整。
汉服的简单做法

汉服的简单做法说实话汉服这个,我一开始做的很糟。
我就是自己瞎捉摸,觉得不就是几件衣服缝一块儿嘛,结果可大错特错了。
我试过很多次做汉服的上襦。
首先就是裁布这个事儿,我总是掌握不好尺寸。
一开始我想当然地就比着自己的身子来量,结果做出来那叫一个紧啊,穿都穿不上。
后来我就学聪明了,我先找一件自己合身的普通上衣平铺着,然后把布铺在旁边,照着裁。
不过这里面也有很麻烦的地方,比如说袖子的弯曲部分,这就像是要在一根弯弯的树枝上裹上刚刚好大小的布一样难。
然后就是缝线,天啊,我开始的时候缝得那叫一个歪歪扭扭。
我就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娃娃一样,针脚一会儿长一会儿短。
我总结的教训就是千万不能着急,得一针一线慢慢来。
我后来是怎么改进的呢?我就在布上先拿粉笔轻轻地画好要缝线的线路,就像给那些小针脚们画个跑道,这样就不容易缝歪啦。
裙子的话相对好做些。
我通常会先算出自己想要的裙子长度和围度。
这里我闹过一个笑话,我忘记留余量以便最后能穿上了,结果做出来的裙子就只能看不能穿。
至于裙摆,那种褶皱的裙摆很费功夫。
我感觉就像在给一群调皮的小孩排队一样,得一个个地把那些褶子弄好。
我是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把布折起来,用针先大概固定住褶子的形状,然后再小心地缝。
汉服的领口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做过那种交领的,我发现要让交领看起来整齐又服帖可不容易。
我的经验就是在裁布的时候就要仔细地算好角度,我以前就是随便一弄,看起来特别别扭。
我后来仔细研究发现,它就像是两个三角形状的布搭在一起,度数要刚刚好才能好看。
我还没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得特别完美,但是通过这些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我也慢慢摸索出来一些门道。
如果你们也想做汉服,一定要有耐心,别怕失败,说不定下一次就会做得很成功呢。
而且做的时候,时不时地往自己身上比比划划,看看合不合适也是有必要的。
超详细汉服制作工艺教程

超详细汉服制作工艺教程应朋友们的要求,今天服装云教育就为大家讲一讲汉服的制作工艺,喜欢的朋友们赶快get√起来吧。
一、布料的预处理现在很多面料特别是棉织物,随着原料的涨价,不少不良厂家会采用增加纱线张力的方式增加面料的匹长,从而获得暴利。
但是这会造成一个潜伏的严重后果,就是面料极易缩水,面料在被浸润的时候会慢慢恢复他原本的长度。
所以我们在制作成衣之前,就有必要对面料进行预缩处理,方法很简单,就是直接把面料浸没于清水,然后取出晾干。
这样成衣就基本不会发生缩水了。
在预缩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面料严重掉色。
其实这也是不良商家转移问题的方法,将这个问题留给消费者处理,以节约成本。
面料经过染色之后不可避免的会有浮色,严格来说是要彻底清洗掉的,但是很在部分厂家偷工减料,只经过简单的洗涤就包装上市了,实际上按通俗的说法就是根本没洗干净。
所以你就有必要再次清洗。
遇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仅用清水了,而要加入适量洗涤剂进行清洗。
如果这步没有操作好,对那种衬里,领、袖边缘与面料异色的汉服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并且还会给其他同时洗涤的衣物造成破坏。
进行预处理的面料最后还要晾干,晾晒的时候要注意,特别是天然纤维,化纤的还好一些。
天然纤维很容易被强光照射而发生褪色老旧现象。
这点丝织物最为明显,其次是棉麻。
所以在阳光下直接晾晒时,有必要在表面盖上一层较为轻薄的布料。
这个遮挡物用废布、报纸。
旧床单都可以。
目的在于避免阳光直射面料,而是利用热辐射产生的热量将面料慢慢烤干,这样确实会干燥的缓慢一些,但是却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面料在晾晒过程中发生损坏。
另外,成衣的晾晒原则也一样。
二、面料简易印花我这个印花布工艺是基于学生可能拥有的工具而自己简化出的一个版本,其他的地方没有。
这个方法相对于现在的工业印花机肯定落后了很多,但是却适合小规模的处理面料花面,操作也比较灵活,且低成本。
工艺原理和古代的印花程序基本相似,古代的印花布主要是用雕版印刷的,还有少数手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襦裙简易裁法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
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
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
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
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
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下面要介绍的是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
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
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
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
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
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
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
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
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 型38~40CM,XL型39CM。
衣长:可以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
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
袖缘宽:随个人喜好自定。
至于是否要袖缘,一般来说,窄袖可无缘,大袖须有缘,中袖则有无缘自定。
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
但注意其宽窄比例要与人的脸型与身材配合,不可太夸张。
如瘦小的人则不宜做太宽的领边。
袖口止口:止口(又叫缝份)是用于接合布料的量。
如果有袖缘,止口1CM即可,如果无袖缘,那么要留2~3CM。
下摆止口:2~3CM。
步骤二:开格,剪出一块方形的布料或纸样(图(2))。
如果是比较不容易变形的布料如棉、呢等,可以直接在布料上操作,如果是容易变形的布料如雪纺真丝之类,最好先做纸样。
开格的大小为:长=1/4胸围+肩袖长-袖缘宽+袖口止口;宽=(衣长+下摆止口)×2开格后在布料(纸样)上画出以下几条辅助线,辅助线的位置如图(2),说明如下:肩袖线:是襦前后部分的中分线(或者说对折线)1/4胸围线:这条线可确定后背正中的位置1/2胸围线:这条线确定衣服的宽度背长线:确定腰的位置胸围线:这条线通过胸部但并非通过乳峰点,可表示袖窿(袖子与衣身的交界线)深度的位置,距肩袖线的垂直距离为:净胸围/6+7CM步骤三:画出衣身与袖子下方的线、后中线、领口线、左前襟线(图(3))。
衣身与袖子下方的线:如图所示。
袖子下方的线与衣身的交界处宜在胸围线与背长线之间,如果在胸围线之上,则袖窿过窄,如在背长线之下,则袖窿过宽。
这条线决定袖子的形状,图中仅为示范,至于是窄袖还是大袖、琵琶袖、直袖之类的,由个人选取的款式决定这条线的画法。
须注意的是袖口下方最好是直角,以方便袖子前后片的拼接。
后中线:后背正中的线。
把图2中的辅助线变为实线即可。
领口线:画法如图。
AB长度=后领横+(领边宽-N)+M,其中后领横=1/4颈围=净胸围/20+2.9CM;M为领边离脖子的宽度,M越大领口越大;N的大小为0CM~领缘的宽度,在M为0的前提下,它决定着领边的角度,理论上,当N为0时,领边刚好到颈侧,当N等于领边的宽度时,领边则立起来包住颈部。
但是,AB长度<1/2大肩宽(大肩宽是左右肩峰点的长度,测量时要通过后颈点)。
后领深=1/3后领横。
领口线与后中线的交界处须为直角,然后画圆顺的弧线经B点到C点。
图中C点为胸围线到背长线间的左边线上的任一点,但最高不能超过袖子下方的线与衣身的交界点,最低不宜低于背长线。
B点到C点的弧线弧度不能太大,弧度最大处离BC的直线最好不要超过1~1.5CM。
注意一整条线都要圆顺流畅。
左前襟线:在BC弧线上作垂直线到下摆线上,垂直线离最左边线的距离约为2~6CM(如果距离太大,两侧的衣缝会被拉得变形,如果太小,就不能靠衣襟的系带来调节领口的大小与衣身的松紧)。
步骤四:把布料(纸样)沿肩袖线对折,画出袖子下方与衣身的止口(1CM)(如图(4)),然后把袖子下方线与衣身线剪出来(图中阴影部分的外侧线)步骤五:剪出衣片。
把对折的布料(纸样)打开,画出后中线、领口线与左前襟线的止口(1CM),然后沿止口线外侧剪开(如图(5)。
图中箭头表示与布料边沿平行的经纱方向。
步骤六:画出第二块衣片。
把图(5)中的布料(纸样)反过来,覆在另一块布料上,照这块衣片的形状剪出第二块衣片。
步骤七:剪出领边与袖缘(图略)。
领边的长=图(3)中领口线的长度×2,领边的宽=(做好后款式所需的宽度+止口1CM)×2。
袖缘的长=袖口长度+止口2CM,袖缘的宽=(做好后款式所需的宽度+止口1CM)×2襦的剪裁完成。
二、裙的裁法汉服传统的裙是围合式的裙子,裙由数幅裙片拼成,上接裙腰。
裙腰两侧有系带(如图(6)。
裙片的数目不固定,因为古代布幅窄,裙片的数目越多,裙围与裙摆的幅度才会越大。
汉代裙式仅四幅,唐代一般为六幅,宋代裙幅多在六幅以上,明末多用八幅、十幅。
现代的布幅宽,可以增大裙片的面积而减少裙片的数目,现代围合式裙子的裙片数一般为3~4片,但从传统的继承上来说,做汉式裙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裙片数,如6、8、10、12片等。
步骤一:开剪前先掌握以下数据:腰围(或上胸围/下胸围)、裙围、裙长。
腰围(或上胸围/下胸围):需要哪一个数据视基本款式而定。
裙的穿法有胸上束、胸下束、束腰。
应根据穿法的不同量出上胸围、下胸围、腰围的数据。
裙围:=腰围(或上胸围/下胸围)×1.5~2倍+褶量+裙左右侧增加的止口量(2~4CM)。
其中倍数根据个人的行走习惯和布料的重量决定,走路时步伐越大,裙围的倍数就要越大,布料的垂感越好,手感越重,裙围的倍数则可略小些,但不能小于1.5倍,否则有会有走光的危险。
褶量大小决定裙子褶裥的数量与大小,褶裥的方法有百褶、抽褶等,这里不详述。
但要注意褶的数量与大小要根据布料的厚薄与人的体型来决定,因为褶裥会增加裙上部的体积感,所以厚的布料不宜做太多太大的褶,体型比较丰满的人也要注意只做适量的褶裥(适量的褶裥可以起到掩饰体形的作用,不过若布料较硬并且裙下摆较大能形成较多的波浪,也可不要褶裥)。
裙长:由款式决定。
但裙长下方须到脚踝处,若裙长过短,露出袜口或小腿都是不雅观的。
步骤二:开格并剪好。
开格大小如图(7)。
开格后在纸样上画出垂直的辅助线,数量2、4条不限,最好以格子中线为准两边对称距离画辅助线(如图(8))。
步骤三: 放摆(如图(9))。
沿格中的辅助线剪开,最上方留一丝连着不要剪断,然后覆在另一张较大的纸上,用大头针之类定住中间的一片,把其余几片按相同的距离展开,展开的距离越大,裙片上方的弯曲度就越大,做成的裙子裙下摆也就越大,同时下摆起的波浪度也越大。
这里也要根据布料的厚度、硬度来决定摆量的大小,布料越厚越硬,放的摆量就要适量,否则做出来裙下部的体积会过于庞大。
步骤四: 沿上层放好的纸样外沿,在下层的纸上画出裙片的轮廓线(如图(10)。
注意裙片上方与下方的弧线都要画得圆顺,同时四个角要保持直角。
步骤五:画好裙片的止口,裙片上方、两边都是1CM ,下摆处为2~3CM ,打好经纱方向线(如图(11)),剪出来(图(12)),裙片纸样的做法完成。
一般来说裙片的经线方向是与地面垂直的,也有经纱方向与地面成斜角的做法,这种做法可以形成比较柔和的波浪,但不宜用于太容易变形的布料以及会破坏花纹的布料。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步骤六:用纸样在布料上裁出所需的裙片数。
裁完后注意再用纸样对照一下,因为裙片的边是斜线,容易拉长变形,所以需要再对照一下原样,把因拉伸而长出来的部份剪掉。
步骤七:裁出裙腰。
裙腰长度=裙围-褶量-裙左右侧增加的止口量(2~4CM)+止口量(2CM)。
裙腰的宽度自定。
注意当裙腰的宽度增加到一定量时,裙腰也可像宽腰带一样,起到修正腰形的作用(最好裙腰采用比襦和裙片颜色略浅的布料)。
但裙腰的宽度不宜大于腰与人体胸前肋骨最下方之间的距离(除非特别设计的款式)。
上衣是全棉贡缎的,单价是300。
裙子是优质仿真丝的,素色上衣:天丝棉(50%锦纶50%植物纤维)裙子:仿真丝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