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汉服必看的量度尺寸基本体位

合集下载

图解定制旗袍18个常用尺寸的量体方法

图解定制旗袍18个常用尺寸的量体方法

图解定制旗袍18个常用尺寸的量体方法导读:旗袍可以极尽展示女性的身材曲线。

因此定制旗袍对量体的要求很高,下面的教程帮助喜欢旗袍的朋友学会自己测量精准的18项常用尺寸。

…被测量者保持自然站立,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不可低头、弯腰、扭动身体、吸气呼气保持自然,保证量体准确。

1.身长——赤足站立,测量从头顶到脚跟的距离。

2.领围——测量脖子的圆周长度(从两侧锁骨的中心点开始,绕颈部一圈,再回到锁骨中心点)。

当布尺绕颈部一圈后,须留一根食指尖可伸进去的宽度。

从侧面看,布尺会从颈部後方往前方些微向下倾斜,并非呈现水平。

3.夹圈(袖圈)——测量手臂和肩膀接合处的圆周长度。

(测量方法:从肩膀上方绕过腋下后,再回到肩膀上方,围成一圈。

)4.上手臂——测量手臂上半部二头肌的圆周长度,也就是上手臂最宽的地方。

5.手臂长——手臂自然伸直垂下,测量肩膀到手腕关节的长度。

6.正面胸宽——从左边腋下与前身结合点水平量至右侧腋窝与前身结合点的距离为前胸宽。

7.胸围——穿着内衣,然後把布尺置于胸部最饱满的地方,绕过腋下,然後围成一圈。

请注意这不是您的内衣尺寸。

8.胸距——穿着内衣,测量两侧胸部最高点(BP点) 间的距离。

9.后肩宽——测量从一边的肩关节,通过脖子后面骨头,到另一边肩关节的距离。

布尺不会成直线,而会有一点微弯。

10.后背宽——测量两侧腋下间的距离。

(布尺置于后背测量)。

11.腰围——腹部成自然放松状态,将布尺沿着肚脐上方的腰围线围成一圈。

12.腹围——腹部成自然放松状态,用布尺从最宽的地方开始绕一圈,布尺通常位于臀骨的上方处。

13.臀围——用布尺从臀部最宽的地方开始,通过臀骨,围绕一圈。

这时布尺处于臀部最宽的地方。

14.正面胸高——测量从肩膀最高点处到胸部最高点(BP点) 的距离。

15.正面腰节——测量从肩膀最高点处,通过胸部最高点(BP点),然后到腰部最细处的长度。

16.后肩到后腰长度——测量从肩膀最高点处到后腰部最细处长度。

汉服裁剪工艺教程详解

汉服裁剪工艺教程详解

汉服裁剪工艺教程详解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在制作汉服的过程中,裁剪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汉服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服裁剪工艺的步骤和技巧。

一、测量尺寸在开始裁剪之前,首先要对身体进行详细的测量。

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臂长、衣长等各个部位的尺寸。

测量时一定要保持准确,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曲线、肌肉线条等特征,以确保裁剪出的汉服能够很好地贴合身体,展现出优美的线条美。

二、绘制图纸根据测量尺寸,绘制出汉服的图纸。

图纸要包括前、后片、领子、袖子等部分的形状和尺寸。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参考已有的汉服样式和图纸,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绘制图纸时要准确、细致,保证每个部位的尺寸和曲线的平滑度。

三、裁剪面料选择合适的面料进行裁剪。

在选择面料时,要根据汉服的款式和季节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夏季适宜使用柔软、透气的丝绸面料,而冬季则可以选择厚实、保暖的棉质面料。

在裁剪面料时,要根据图纸尺寸进行合理的布料规划,避免浪费。

四、裁剪片根据图纸上的尺寸,将面料裁剪成相应的片。

在裁剪之前,可以先将图纸固定在面料上,再用裁剪刀对面料进行裁剪。

裁剪时要注意保持刀口的垂直,尽可能保持平整和一致的线条。

五、缝制将裁剪好的片进行缝制。

在缝制之前,可以将各个部位的片进行试穿,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

缝制时可以选择手工缝或机器缝,根据个人的技术水平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注意保持缝线的平直和均匀,使得缝线和面料相协调。

六、细节处理在缝制好主体部位后,还需要进行一些细节的处理。

比如衣领、袖口、下摆等部位的修整,可以使用绣花或织花进行装饰。

在进行细节处理时要注意保持统一和协调,以展现出汉服的精美和独特之处。

七、整理熨烫在完成全部缝制和细节处理后,对汉服进行整理和熨烫,以保持汉服的整洁和光滑。

在整理时要注意保持烫台的干净和平整,熨烫时要适度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对面料造成损伤。

汉服深衣标准_深衣的一般尺寸_深衣的裁剪尺寸——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汉服深衣标准_深衣的一般尺寸_深衣的裁剪尺寸——汉服制作资料文档

深衣标准一个雅正而宽泛的标准:1、袖寬:45cm到75cm按照士的等級,周制規定為二尺二寸,當今50cm,剛好齊腰。

所以後世(如朱子制度)一般是採用齊腰的,也就是50cm以内。

但如果按照明尺,二尺二寸大約75cm,已經相當於周尺的三尺三寸,也就是大夫級別了。

按照明制,朝祭服用周尺三尺,所以現出土的朝服就是75cm,這是最高等級了,所以漢服袖寬沒有超過這個尺寸的理由。

明黃梨洲深衣用指尺,二尺二寸可能非常大,但我們建議不要超過75cm。

2、袖展(兩袖展開的長度):200cm到240cm明朝實物一般220cm到250cm,也就是規定的出手六寸、回肘減三寸,回肘。

不宜過短。

3、袼:24cm到50cm明朝袖根一般一尺,也就是34cm,最短七寸,24cm.。

深衣規定袼之高下可以運肘。

一般人的上臂長45cm,所以袼最好如此,以符合制度。

但如果超過50c m,將不好繫腰帶。

4、緣邊:領緣5cm到13.5cm,其他3.5cm到13.5cm周制領子兩寸,其他側緣、袖口、底邊都緣一寸半。

明朝則上寬領,達四寸。

我們推薦領緣7cm,其他5cm。

5、腰圍:周制七尺二,約166cm。

明朝服飾有遵守這個寬度的。

今天做也應當比腰圍寬出許多。

6、大帶:5cm到14cm,長不少于300cm周制士大帶寬二寸,應打結後垂下三尺。

朱子制度打結後垂到與下擺齊。

如果用大夫等級,帶四寸,我們還是推薦士級別,7cm爲宜。

另,嚴格說,應當緣邊,且只有下垂的紳緣邊。

但考慮到工業生産,這個無法統一,所以改為全緣也是唯一的辦法。

按明朝風格,大都是全緣的。

但朝服制度中的大帶是嚴格遵照禮記的。

當然明朝出現了大帶有扣的改良,這個也無法批量生産。

大帶應該用五彩絛加固,這個大家可自行置辦。

7、衣長:應到腳面。

最長去地一寸,最短去地七寸。

8、下裳:應為十二片全等的梯形,且下寬是上寬的兩倍。

9、顔色:作爲平常,這個無所謂。

但禮儀中,既然要根據深衣制度,那就應當參考朱子的規定,白衣黑緣,或參照明中單用白衣藍緣。

汉服制作【全】【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汉服制作【全】【汉服知识.系列文档】

襦裙制作计算用料1、上襦:对襟上襦注:A=胸围/4 B=通袖长/2 - 接袖长领:领长×(领宽×2)未加缝头=(领长+ 4cm)×(领宽×2+ 4cm)衣身:2片(衣长×2)×B ×2 未加缝头=(衣长+ 4cm)×2×(B + 4cm)×2接袖:2片接袖长×(接袖深×2)×2 未加缝头=(接袖长+ 4cm)×(接袖深+ 4cm)×4系带:1组系带长×(系带宽×2)×2 未加缝头=(系带长+ 4cm)×(系带宽×2+ 4cm)×2衣身:2片(交领)(衣长×2)×(B +(下缘宽- 后缘宽/2))×2 未加缝头=(衣长+ 4cm)×2×(B +(下缘宽- 后缘宽/2)+ 4cm)×22、齐胸裙:一片合围式裙腰:1片= 裙腰长×(裙腰宽×2)=(上胸围×1.5)×(裙腰宽×2)未加缝头=(上胸围×1.5+4cm)×(裙腰宽×2+4cm)裙身:2片~3片(需要先拼接成一片,这里计算拼接好的尺寸)= 裙片宽×裙长=(上胸围×1.5×3)×裙长未加缝头=(上胸围×4.5 + 4cm)×(裙长+ 4cm)裙带:2根(系带一般可以做成2cm宽,长度约为:腰围+半个裙长,也可以按照自己喜好设定长度和宽度)=(裙带宽×2)×裙带长×2 未加缝头=(裙带宽×2+4cm)×(腰围+裙长/2+4cm)×2两片前后合围式裙腰:2片= 裙腰长×(裙腰宽×2)×2=(上胸围/2)×(裙腰宽×2)×2 未加缝头=(上胸围/2 + 4cm)×(裙腰宽×2+4cm)×2裙身:2片(前后各一片)前片:= 裙片宽×裙长=(上胸围/2×1.5×3)×裙长未加缝头=(上胸围/2×4.5 + 4cm)×(裙长+ 4cm)后片:= 裙片宽×裙长=(上胸围/2×1.5×3)×(裙长- 裙腰宽)未加缝头=(上胸围/2×4.5 + 4cm)×(裙长- 裙腰宽+ 4cm)裙带:2组前片裙带:=(裙带宽×2)×裙带长×2 未加缝头=(裙带宽×2+4cm)×(腰围+裙长/2+4cm)×2后片裙带:=(裙带宽×2)×裙带长×2 未加缝头=(裙带宽×2+4cm)×(腰围+4cm)×2首先一块大于130厘米以上的布料长度2米裁去袖子需要的宽度50.。

汉服科普知识

汉服科普知识

汉服科普知识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服,汉服和旗袍比起来历史更为悠久,穿上旗袍或沉静或妩媚妖娆风情万种,而穿上汉服的女子则是端庄优雅尽显中华礼仪之邦的韵味。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汉服科普知识,希望有所帮助!一、汉服的结构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1、交领右衽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

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

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

衽,本义衣襟。

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

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

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

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

汉服形制科普

汉服形制科普

汉服形制科普汉服基本结构汉服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

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

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

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

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衣裳】汉服款式之—古人把上半身的衣服叫衣,下半身的衣裙叫裳。

衣裳是汉服的最初形制。

即上衣下裳,上半身穿着上装,下半身穿着下装中的裳。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交领襦裙】汉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领右衽。

襦裙作为汉服的主要形式,细节一直有变化,有的为深交领至腋下,袖緣很宽,袖根宽于袖口,有腰线,多认为是中衣款式。

也有的为浅交领,袖根和袖口宽度一样,为直袖,袖緣窄,有腰线,多认为是外穿的襦裙。

【对襟襦裙】汉服款式之一。

襦是一种短衣,最长到膝部,搭配间色裙或素裙。

对襟襦裙特征是直领,对襟,衣袖有宽窄两式。

两晋时期襦裙腰间可以配束带,带下有围腰,是比蔽膝短的一种腰饰。

【袄裙,或者叫衫裙】—上袄下裙,汉服款式之一。

长袖袄衫,交领右衽,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

下裙多配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

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两侧裙幅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上多装饰膝襕纹样,故也称襕裙。

袄裙的款式影响了朝鲜宫样及中国其他民族。

【齐胸襦裙】:是襦裙根据系结位置分出的一种款式。

她是将裙头和系带束在胸上方,顾名思义曰“齐胸”。

起于隋,兴于唐。

裙摆垂坠,飘逸,分对襟和交领,对襟居多。

齐胸襦裙上襦多束于裙内。

很多人容易把齐胸襦裙和韩服弄混,两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韩服上衣交领的系带多在胸前,上襦多在裙子外,韩服是由明制衣服发展而来的。

汉服基本礼仪 (2)

汉服基本礼仪 (2)

汉服基本礼仪。

一基本礼仪中的站与坐:1.站——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

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即,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双脚稍稍分开,身体不可随意摇动,以肃立的方式,恭敬的站立。

因汉服的衣袖比较宽大,所以经立时可两手相合,掩于袖中,并自胸口自然的下垂至下腹丹田处。

注意,站立时身体切忌过分笔挺,手臂切忌僵直,让汉服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从而展现出华夏文明之美。

2.坐——汉服礼仪中的“坐”并不同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坐”,我们现在的坐因为坐的是胡凳,所以被称为“胡坐”。

坐容:贾子曰:坐以经坐之容,胻(音横)不差而足不跌。

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这是说让我们以跪坐的方式席地而坐'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自然垂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这种坐法也被称为雅坐。

但现在雅坐的方式已经非常少见了,穿汉服也可以胡坐且胡坐的道理与雅座相同,要身姿端正,两腿不能叉开,双手垂放在膝盖上。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性别不同双手的摆放是有差别的:男士可以双手握拳,放在膝盖上或桌子上;女士可以将双手互握,放在膝盖或桌子上,也可以将双手收拢着抱在腹部。

二基本礼仪之行礼1.正规揖礼——根据《道德经》中的说法,左手为阳,右手为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此为极礼。

所以在正规揖礼中,男士为左手压右手,女士相反为右手压左手。

并且要将手藏于袖中,以手加额,鞠躬九十度。

然后起身,起身同时手随着起身的动作再次齐眉,然后将手放下。

(手随着起身而齐眉的动作叫做“兴”)正规揖礼的鞠躬度数为九十度,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一般用表示于对长辈,老师及有尊贵地位的人的尊敬。

正规揖礼是一种大礼。

2.一般揖礼——一般揖礼除鞠躬度数为四十五度外,与正规揖礼相同,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一般揖礼是用于平辈之间的礼节。

传统旗袍量体及绘图

传统旗袍量体及绘图

1衣长:从NP起点通过BP顺着往下量2胸高:从NP点量到BP点下1cm3胸距:量BP点外1cm的距离4胸围:透过BP点,放一手指的宽份,水平测量,再加1.5~2cm的松量5小腰围:再腰最细的地方贴身量一圈,放一手指的宽份,再加松量(依个人喜好而定,紧身加1~1.5cm;稍宽加1.5~2cm;)6前腰长:从NP点通过BP点量到小腰线,并于乳下轻压皮尺,才能量的准确7后腰长:从NP点量后身,垂直到小腰线的长度8后左右肩腰:从SP在后身垂直到小腰线的长度,左右都要测量9前左右肩腰:从SP起避过乳部,量到小腰线的距离,左右都要量10中腰长:从NP点通过BP点,量到小腰线下11cm处,既腹部凸出11中腰围:中腰线位置水平量一圈再加1~2cm的松份12下腰长:从NP通过BP量到下腰的长度,下腰位置由侧面观察后面臀部最翘的地方,水平移到前面来决定其距离,大腿粗的人,下腰线下移5cm左右13下腰围(臀围):下腰长的位置水平绕一圈,加1~2cm的宽份,腹部突出的人可加至3~5cm(视腹部大小加减),大腿粗的宽份2~2.5cm14叉高:从NP量到膝上10~15cm15肩宽:在背部上方量两肩SP的距离16后平:在肩至腋下三分之二处水平量背部宽度,接袖时+1cm17前平:肩至腋下三分之二处量前面两手臂根部的间隔18领长:脖子根部量一圈,再加1cm松份,可加减1.5~219领高:通常4~6cm,视个人喜好袖子长袖:从肩点SP到手腕的长度,同时量肘长(SP到弯曲时的肘点距离),和肘围(肘部弯曲90°量肘围一圈的尺码加2~3cm的宽份)。

※袖口在手腕量袖长的位置,绕一圈加加3~4cm的松度,袖口开叉。

中袖:从SP量到所要的长度。

※在袖口的位置量一圈加2~3cm的松度。

无袖:肩宽作为基准,决定袖长位置。

※从袖长位置量手臂根部一圈加2cm的松度即为无袖的袖口尺寸乳高;如图A在前平位置作水平记号线,通过BP到小腰的长度,如图B从前平与袖笼交叉点量到小腰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汉服量度尺寸基本体位
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
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

但注意其宽窄比例要与人的脸型与身材配合,不可太夸张。

如瘦小的人则不宜做太宽的领边。

女性6-8cm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

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

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

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男衣与女衣在量衣的尺寸上主要区别在腰节线,即男士的腰节线在腰下靠近胯关节的位置,女士的腰节线按正常位置即可。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

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

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

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

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型39CM。

衣长:可以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

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

图例是做中衣的体位,如果是做深衣时,则量度体位至腰部为止。

直裾深衣,大袖衫,衣长(身长)从颈后锁骨处开始至脚面止。

袖缘宽:随个人喜好自定。

至于是否要袖缘,一般来说,窄袖可无缘,大袖须有缘,中袖则有无缘自定。

袖口止口:止口(又叫缝份)是用于接合布料的量。

如果有袖缘,止口1CM即可,如果无袖缘,那么要留2~3CM。

下摆止口:2~3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