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保安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发展
甘肃民间民俗美术保护与发展现状分析

寸 音离竹 拒
V17 o( 1) o1N.2 2 . 2 0
甘 肃 民 间 民俗 美 术保 护 与 发 展 现 状 分 析
张 启 亮
( 兰州 工业 学 院 艺术 设计 系 , 甘肃 兰州 7 05 ) 3 0 0
摘 要 : 肃 有 着丰 富 的 民 间 民俗 文 化 遗 产 资 源 。 一 个 异 彩 纷 呈 的 民 间 艺 术 博 物 馆 . 民 间 民俗 美 术 种 类 甘 是 其
坏 严 重
术 、 腔脸 谱 、 秦 太平 鼓 、 山旋鼓 、 武 凉州 贤孝 、胃 夜 社火 、 源 天 水雕 漆 、 皮影 、 西秦 腔脸谱 、 社火 脸谱 、 葫芦脸 谱 、 白马 藏 族 面具 、 卜 寺法舞 面具 、 拉 楞 木偶 、 敦煌 古乐 器 、 版 画 、 木 山
丹 烙 画 、 绘砖 壁 画 、 峪砚 、 雕 、 毯 、 草 编织 、 彩 嘉 根 地 藤 纸织 画 、 尾荷 包 、 马 白马 藏 族服 饰 、 楞藏 族服 饰 、 峪藏 族 服 八 博 饰 、 尼 藏族服 饰 、 卓 保安 族服 饰 、 乡族 服饰 、 固族服饰 、 东 裕 舟 曲藏族 木楼 等等 . 切 , 以证实 陇原 大地 的文化遗产 这一 足 是 非常 丰富 的.它们 不仅 鲜 明地 记载着 黄河 文明 的发展进 程, 真实地 反 映 了陇原 大地 民俗 、 民风 和民情 , 而且 对于传 承 陇原 文 明 、 建设 先进 文化 、 强 民族情 感 、 系 民族 团结 增 维
有 着十分 重要 的意义. 但 由于 市 场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来 文 化 的 冲 击 影 响 以 及 外
旧城改 造的推 土机 把大量 的老城 民居 中附着 的文化精
保安族宴席曲的表演样态及社会功能

保安族宴席曲的表演样态及社会功能保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我国西北部,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保安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间歌舞丰富多样,主要有保安花儿、宴席曲、财宝神①、咪咪②等民族艺术,表现了保安族生活、习俗、审美等方面的状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保安族宴席曲。
一、保安族宴席曲的表演样态考察宴席曲是临夏州一带保安、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在婚礼上所表演的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节奏强劲,曲调优美,给热闹的婚宴增加了喜庆色彩。
临夏地区把演唱宴席曲的地方称之为“宴席场”,演唱宴席曲的艺人称之为“唱把式”或“唱家”。
保安族宴席曲融汇和吸收了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宴席曲的特点,演唱内容和形式多样,称谓一致。
宴席曲与花儿截然不同,由于受到宗教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保安族宴席曲是在家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又称为“家曲”,平时不允许在家中演唱,只是在结婚当晚闹洞房时表演。
(一)宴席曲的表演形式保安族宴席曲的表演顺序可分为《宴席进门曲》、《宴席歌舞曲》、《宴席出门曲》三部分。
其中,《宴席进门曲》属于整个表演的前奏;《宴席歌舞曲》是主体部分,这一部分中唱把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演,也是整个宴席曲中占据时间最长、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共分为两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固定程度的《叙事曲》,第二部分是《说唱曲》;《宴席出门曲》属于表演的尾声。
一家唱把式有四五个成员组成,一个是主唱,因此人们称之为“唱家”,其他人员多以助威和伴唱为主。
男方家在结婚前一两天拿上礼品去邀请当地有名的唱把式,少则邀请一两家,多则邀请四五家,为自己家中的婚礼助兴添彩。
宴席曲开始时间一般为夜幕降临以后,到时男方家院子里燃起篝火。
夜色下,当地同村的男女老少陆续来到主人院子中间。
当唱把式演唱着《宴席进门曲》走进主人家时,凑热闹的人们和参加婚礼的客人都站在庭院的台阶上进行呐喊迎接,所有到访的客人都激动不已,场面非常热闹,掀起了宴席曲的第一段小高潮:《宴席进门曲》③恭喜呀,恭喜地大恭喜呀,没拿上一包茯茶④着空讨喜;……当所有的唱把式到齐以后,首先东家长辈互说“色俩目”,⑤并“道喜”,⑥宴席曲在一派祥和热闹的氛围中开始了。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5.24•【字号】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20号•【施行日期】2016.06.01•【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20号)《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由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6年3月2日审议通过,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5月21日审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6年5月24日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6年3月2日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5月21日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自治县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保安族口头文学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具有代表性的积石山花儿、积石山麻布戏、积石山秧歌、保安族宴席曲、民族舞蹈、绘画等表演艺术;(三)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四)民间文化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制作技艺和代表作品;(五)民族特色传统饮食制作技艺及文化;(六)民间传统医药医学和保健知识、技能;(七)有民族民间特色和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民族婚礼、礼仪、习俗及其他有研究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八)民族传统体育和游艺;(九)集中反映县境内各民族生产、生活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刺绣、器皿、用具等;(十)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形式相关的手稿、经卷、典籍等文献和谱牒、碑碣、楹联等;(十一)积石雄关大禹治水的传说文化;(十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肃民间美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兰州文理学院

第一章测试1.民间美术的服务对象是()。
A:文人士大夫B:现代艺术家C:上层阶级D:人民大众答案:D2.“阴阳五行”的色彩观中提到的五种色彩是哪五种?()A:紫、青、白、赤、黑B:赤、橙、黑、黄、白C:青、赤、黄、白、黑D:绿、紫、青、白、赤答案:C3.甘肃民间美术往往是以表意性为特点,不写实。
这说的是甘肃民间美术的哪个造型特点?A:象征性B:意念性C:实用性D:符号答案:B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美术形成的高峰时期。
A:伊斯兰教B:佛教C:藏传佛教D:道教答案:B5.()时期是丝绸之路中西贸易繁荣的顶峰时期,也是甘肃历史上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所谓的“甘肃画廊”就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
A:隋唐B:秦汉C:商周D:魏晋南北朝答案:A6.民间美术是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作的艺术。
A:错B:对答案:B7.嘉峪关魏晋彩绘砖壁画,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这700多幅砖壁画,形象地刻画了古代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对答案:A8.商周至秦汉时期,中西经贸往来畅通,同时这一期被专家学者喻为“文化运河”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A:错B:对答案:B9.明清时期,中原同边疆的交流日益频繁。
由于文化的闭塞,甘肃少受外界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遗存保存相对完好,现存的甘肃民间美术品种多样,有民间刺绣、竹草编织、剪纸、皮影,木偶、民间玩具以及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A:错B:对答案:B10.发现于甘肃()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岩画表现了甘肃原始先民的生活。
A:敦煌B:瓜州C:张掖D:嘉峪关答案:D第二章测试1.年画题材内容丰富,下列木版画有祈愿早生贵子、生息繁衍等含义的是()。
A:门神B:麒麟送子C:龙凤呈祥D:天仙配答案:B2.甘肃木版画品种繁多,主要有门神、财神、等民间吉祥诸神像和吉祥纳福版画。
A:天神B:释迦牟尼C:灶神D:观音答案:C3.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堪称中国木版画史上的稀世珍品《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班姬、绿珠、赵飞燕四大美人,现存俄罗斯东方博物馆,是在甘肃省发现的。
民族文化发展的地域性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智库时代·144·智库观察民族文化发展的地域性研究——以甘肃省为例李 健(甘肃省民委民族研究所,甘肃兰州)摘要: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并且民族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体现出了各个民族的发展史以及其独特而神秘的魅力,对其他不同文化属性的民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合理有效的开发民族文化能够实现当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以甘肃省的民族文化的特征和魅力为例,探讨当地人民如何利用其地域性在旅游发展中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地域性;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4-0144-002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独有的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和娱乐等物质文化,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公共道德标准、礼仪等传统精神文化。
每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其文化特征能够反映出该民族的起源和发展进程,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人文风俗打上了烙印,并且民族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民族传说以及迁移历史都会在民族文化中体现出来。
所以,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甘肃省少数民族概述甘肃省自古以来就属于多民族混合聚居地,当下整个甘肃省已经有46个不同民族。
其中,长期生活的少数民族有16个,人数过千的民族有10个,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是在回、藏、东乡、保安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省三个较为独特的民族。
甘肃省现辖有2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和接近40个自治乡。
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位于省交界处的边缘地带或者一些人口稀薄的严寒地带。
回族人民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还有一些散人口分布在兰州市、平凉市等地区。
藏族人民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裕固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东部地段。
保安族和东乡族主要聚集在临夏回族自治州。
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远扬的就有丝绸之路,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存在,让原本的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有了交融,使甘肃成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
甘肃民间美术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民间美术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兰州文理学院第一章测试1.民间美术的服务对象是()。
参考答案:人民大众2.“阴阳五行”的色彩观中提到的五种色彩是哪五种?()参考答案:青、赤、黄、白、黑3.甘肃民间美术往往是以表意性为特点,不写实。
这说的是甘肃民间美术的哪个造型特点?参考答案:意念性4.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美术形成的高峰时期。
参考答案:佛教5.()时期是丝绸之路中西贸易繁荣的顶峰时期,也是甘肃历史上文化的鼎盛时期,当时所谓的“甘肃画廊”就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
参考答案:隋唐6.民间美术是劳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作的艺术。
参考答案:对7.嘉峪关魏晋彩绘砖壁画,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这700多幅砖壁画,形象地刻画了古代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答案:对8.商周至秦汉时期,中西经贸往来畅通,同时这一期被专家学者喻为“文化运河”的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参考答案:对9.明清时期,中原同边疆的交流日益频繁。
由于文化的闭塞,甘肃少受外界文化的冲击,民间美术遗存保存相对完好,现存的甘肃民间美术品种多样,有民间刺绣、竹草编织、剪纸、皮影,木偶、民间玩具以及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参考答案:对10.发现于甘肃()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黑山岩画表现了甘肃原始先民的生活。
参考答案:嘉峪关第二章测试1.年画题材内容丰富,下列木版画有祈愿早生贵子、生息繁衍等含义的是()。
参考答案:麒麟送子2.甘肃木版画品种繁多,主要有门神、财神、等民间吉祥诸神像和吉祥纳福版画。
参考答案:灶神3.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堪称中国木版画史上的稀世珍品《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四美图》,画的是王昭君、班姬、绿珠、赵飞燕四大美人,现存俄罗斯东方博物馆,是在甘肃省发现的。
参考答案:张掖4.目前国内水陆画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甘肃三省,仅有的900多幅,甘肃河西就有多幅,是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发现地。
参考答案:5005.按质地和制作工艺一般将唐卡分为三类,即:绘画唐卡、织物唐卡(包括刺绣、织锦、纟革丝和贴花等)和印刷唐卡。
保安族服饰及工艺美术的社会文化内涵

保安族服饰及工艺美术的社会文化内涵作者:张英福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9年第05期摘要:保安族主要生活在甘肃境内,是国内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
在其地域环境、经济生活、宗教信仰与生活氛围的影响下,保安族逐渐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服饰与工艺,并各自拥有了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关键词:保安族服饰工艺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16-011 引言一个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不仅是其民族精神的外化体现,更表现了其社会及历史的发展轨迹,在民族生活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保安族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内涵与工艺美术文化内涵,而其究竟为何,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本文将就此作一个大致的叙述。
2 服饰里的社会文化内涵2.1 早期服饰保安族早期居住在青海同仁一带,由于当地气候较为寒冷,且又受周边民族(如藏族、土族)的影响,服饰注重保暖且款式接近周边民族。
早期的保安族男子常戴呢料或皮料制成的礼帽和一种黑布制成、蓝布镶边的圆形帽。
上着衬衫,下套大裆裤,外罩藏式长袍,腰系艳色腰带,并挂一把什样锦腰刀,走起路来显得英武精干、气势不凡。
冬季时,男子们则会穿上翻领大襟皮袄及长筒皮靴,以此来抵御严寒。
女子服饰通常按未婚和已婚来进行分类。
未婚少女们多戴以淡蓝或粉红色布料制成的圆形“绌绌帽”,且会围戴一种以红、绿色布料制成,上绣花卉蝴蝶图案的被称为“咪哪”的长带子。
而已婚妇女则多以黑布包头,上戴黑色或绿色的绸纱盖头。
除此之外,保安族女子若头上戴花也有讲究,未婚女子的花朵朝上,已婚女子的花朵朝下,以此作为区分[1]。
女子通常长着花缎斜襟衬衫,下着大裆长裤,外罩长袍或坎肩,鞋则多穿绣花鞋。
饰品以银饰居多,也会有金饰和玉饰。
2.2 后期服饰咸丰年间,保安族迁至如今的大河家地区居住,受当地自然环境以及周边民族(回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服饰渐渐展现出回族服饰的特征,但依旧保留了一些传统服饰的特色。
保安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民族日报/2010年/3月/25日/第P06版临夏文化保安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马沛霆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该民族成员世代传承相沿的共识符号,是该民族共同体内聚和团结的象征。
也是体现民族特点不可缺的要素,结构着民族的深层心理,联系着民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正如民俗学专家郝苏民先生所言:“文化像一条通向古今的长河,沿着一定的生态环境从远古流到了现在,又要从现在流向未来。
”一、濒危中的保安族文化遗产保安族人民在其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保安族的文化遗产包括居住饮食、口头文学、手工技艺以及人生礼仪等诸多方面。
多少年来,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陶冶保安族群众的情操,丰富保安族群众的生活都发挥着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保安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从保安腰刀、保安族服饰和保安族婚礼的濒危状况中就可见一斑。
在整个保安族经济、文化生活中,保安腰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保安族文化的象征。
它是无数工匠经过长期的观察、摸索、实践、不懈的追求与探讨而形成的,是保安族人民抽象思维和艺术创造的产物,也是植根于保安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的产物。
一方面,它始终贯穿着保安人的经济生活,成为保安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各类“保安腰刀”的式样、煅造技艺、方法以及修饰手段无不反映着保安人所经历的历史背景、思维观念以及文化价值。
虽然我们的政府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在保护保安族传统腰刀工艺的态度一向是积极的,但由于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以及其他现实因素的影响,刀具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劣质的保安腰刀,而传统腰刀手工艺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
保安族的服饰文化无不折射出保安族当地独有的历史渊源、文化风俗、艺术传统以及宗教礼仪,更是外界认识和了解保安族的重要窗口。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保安族与众多民族杂居,加上当今社会服饰市场日渐活跃,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服饰产品丰富多样,品种繁多,使保安族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在服装上出现异像,而且生活风俗也在逐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