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种类及其分布
水稻详细知识

水稻概述一.起源、演化与传播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禾本科稻属Oryza L.,一年生草本植物。
人类食用部分为颖果,俗称大米。
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
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
起源、演化与传播栽培稻起源于野生稻。
世界上栽培稻有两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又称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 Steud.。
前者普遍分布于全球各稻区,后者现仅在西非有少量栽培。
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是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多年生宿根性的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W.Grlffith.,二者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同属AA染色体组,可以杂交结实。
国内外文献关于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有种种说法。
主张起源于印度的,有H.И.瓦维洛夫、K.雷米(Ramiah)及R.L.M.戈斯(Ghose)、松尾孝岭等。
主张起源于中国的有德堪多(de Condo11e)、R.J.罗舍维兹(Rosche vjez)、T.K.沃尔夫(Wblf)等。
主张起源于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萨姆邦,尼泊尔,缅甸北部,老挝和中国西南部的学者日益增多,有I.H.伯基尔(Burkill)、张德慈、渡部忠世等人。
中川原捷洋还采用酯酶同功酶电泳分析法,研究各地区水稻品种同功酶的基因型,支持了上述观点。
丁颖认为中国的普通栽培稻,是由中国的普通野生稻演化而来。
从喜马拉雅山麓的栽培稻发源地向南传播,经马来半岛、加里曼丹、菲律宾等岛屿,演化为籼稻;北路进入中国黄河流域,演化为梗稻,约在公元前300年传到日本。
中国是普通栽培稻种的起源地之一的依据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中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在东起台湾省,西至云南省南部;南起海南省南端,北至北回归线以北的湖南、江西等省,均有普通野生稻的分布。
水稻的分类标准

水稻的分类标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如根据生长环境、形态、用途等。
下面将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包括粳稻和籼稻,这是按照水稻的生育期长短来分类的。
粳稻主要在中国北方和日本种植,由于生长期长、产量高,米的颗粒也比较丰满,质地紧密,入口略带黏性。
这种稻谷比较耐寒、耐旱、耐贫瘠,所以分布广、面积大、种类多。
相比之下,籼稻则主要在中国南方种植,它属于高温生长敏感型早稻类型。
生育期短,生长期一般在3-8个月内,但一年中只有一次成熟期。
这些稻谷的特点是不耐寒,所以夏季会遭遇寒潮时会停滞发育进入休眠状态,经过风雨、阳光的作用就容易变得空壳或者坏米。
从用途上来看,水稻可以分为食用稻谷、观赏稻、药用稻等。
食用稻谷是人们日常食用的主要粮食之一,经过加工可以制作成大米。
观赏稻则主要用于观赏,其外观与食用稻不同,具有特殊的形状和颜色,如三色稻就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水稻。
药用稻则主要用于提取米糠油,米糠油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抗癌药物,其主要原料就是从药用稻的米糠中提取的。
水稻的分类标准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考虑,如根据形态特征、遗传特点等。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比如按照生长阶段可以分为育秧阶段和插秧阶段;而插秧阶段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方式。
在育秧阶段也有保温防雨的要求,一般在温室内进行育秧操作。
此外,水稻的种植方法也分为传统人工种植和现代机械化种植。
传统人工种植效率较低,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而现代机械化种植则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技术也逐渐应用于水稻种植中,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摄像头对水稻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总的来说,水稻的分类标准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反映出水稻的不同特点和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种类、特点、用途以及种植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水稻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
水稻的种类与种植知识简介

水稻的种类与种植知识简介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学名:Oryza sativa L.)。
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
\一、形态特征一年生禾本。
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
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10-25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0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10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
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
染色体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1.构造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
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
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稻成为稻穗后,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
稻花没有花瓣,也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都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着。
稻在自体授粉时,雄蕊上的花药会破裂,花粉相当细小,会随风力飘走,稻的摇摆,落到隔壁雌粉上头。
与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
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纤
维
作
物
棉花
主要纤维作物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棉花品质最好
剑麻
剑麻纤维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别强,因此适宜于制造舰艇和渔船的绳索、缆绳、绳网等
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玉米
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雌雄同柱。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
豆类作物
大豆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
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薯
芋
类
作
物
马铃薯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
天麻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
天麻在中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
经济作物 Nhomakorabea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
纤维型亚麻
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
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
嗜
好
作
物
烟草
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钾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如云南、海南、山东、广西等
茶
水稻的简单介绍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人类食物来源,是禾本科稻属植物。
本文将从水稻的定义、起源、分类、特点、应用、产量、分布和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定义水稻是指一种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其颖果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之一。
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2.起源水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南方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7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水稻栽培证据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的先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良,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水稻品种。
后来,水稻的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3.分类水稻可以根据品种、地区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品种,水稻可以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根据地区,水稻可以分为南方稻、北方稻和中部稻;根据生长环境,水稻可以分为水田稻和旱稻。
4.特点水稻的特点包括株型紧凑、穗粒数多、结实率高、抗性强等。
水稻的产量高,营养丰富,是人类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
水稻的种植需要充足的水肥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因此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5.应用水稻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粮食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造酒精、饲料和其他工业产品。
水稻的颖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之一。
6.产量水稻的产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技术和管理等。
据统计,全球水稻总产量约为2.95亿吨,其中亚洲是水稻的主要产区,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其次是印度和孟加拉国。
7.分布水稻在世界各地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肥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因此在这些地区得到了最好的生长和发展。
此外,水稻在欧洲和北美洲的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但由于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的限制,规模相对较小。
8.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的种植和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水稻品种

中国水稻品种
中国水稻品种众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籼稻:是中国主要的水稻品种之一,籼粳兼优,产量高,米
质软硬适中,口感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2.粳稻:中国水稻中的重要品种,产量高,米粒饱满,质地细腻,有一定的黏性,适合制作糯米饭和寿司等食品,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
3.糯稻:又称糯米稻,米粒富有黏性,适合制作糯米饭、年糕
等食品,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4.蜀香稻:源自四川的特色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香味而闻名,米粒饱满,具有松散的口感和特殊的香气,属于粳稻的变种。
5.酒稻:适合酿造酒类的水稻品种,具有特殊的酒香和酒精质感,主要分布于江浙地区。
6.早稻和晚稻:按照生长期的长短划分的水稻品种,早稻生长
期较短,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晚稻生长期较长,一般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
以上是中国常见的水稻品种,各个品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特色。
水稻资料

水稻百科名片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水稻种植∙病虫害及防治∙大米种类∙食用方法∙稻的副产品∙衍生文化∙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拉丁语学名: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英文名字:rice;paddy别名:未脱皮地--稻,稻谷,谷子;脱皮地--大米,米脱去稻壳,但保留胚的:糙米[编辑本段]科属分类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e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目:禾本目Poales科:禾本科Poaceae属:稻属Oryza[编辑本段]植物简述栽培稻(Oryza sativa)的外形、稻穗及稻谷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是一年生栽培谷物。
秆直立,高30~100厘米。
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
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于中国。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广东水稻种植品种和分布

广东水稻种植品种和分布1. 引言水稻是广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广东省水稻种植的品种和分布情况。
2. 水稻种植品种广东省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了多个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种植品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稻品种:2.1 粳稻粳稻是广东省最主要的水稻类型之一,具有颗粒饱满、口感好、煮熟不粘连等特点。
其中比较知名的品种有:•红壳香:红壳香是广东省最受欢迎的粳稻品种之一,外观呈红色,米粒晶莹剔透,口感香甜。
•高产17号:高产17号是广东省推广较多的高产粳稻品种之一,产量高,适应性强。
2.2 糯稻糯稻是广东省的传统特色水稻品种,具有黏性大、口感糯软等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糯稻品种:•珠芽糯:珠芽糯是广东省最常见的糯稻品种之一,米粒颗粒饱满、黏性好。
•香糯6号:香糯6号是广东省推广较多的高产糯稻品种之一,产量高,口感香甜。
2.3 普通稻普通稻也被称为籼稻,具有颗粒饱满、口感松软等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普通稻品种:•南优63号:南优63号是广东省主推的普通稻品种之一,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
•文冠珍:文冠珍是广东省传统的优质普通稻品种之一,米粒饱满、口感好。
3. 水稻种植分布广东省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潮汕地区。
这两个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
3.1 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城市,也是广东省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低洼湿地和河流两岸。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普遍采用高效、节水的种植技术,如稻田精细管理和节水灌溉等。
在这个地区,粳稻种植面积较大,糯稻和普通稻种植面积相对较小。
3.2 潮汕地区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带,包括汕头、汕尾、揭阳等城市。
这里的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的种类及其分布
水稻分类
籼稻和粳稻
籼稻(Indica rice):
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
属中黏性。
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
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
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Japonicarice):
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
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
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
用途为一般食米。
早、中、晚稻
早、中、晚稻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光照反应的不同。
早、中稻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晚稻和野生稻很相似,是由野生稻直接演变形成的基本型,早、中稻是由晚稻在不同温光条件下分化形成的变异型。
北方稻区的水稻属早稻或中稻。
水稻与陆稻
水稻种在水田,陆稻种在旱地。
水陆稻形态上差异较小,生理上差异较大。
水、陆稻均有通气组织,但陆稻种子发芽时需水较少,吸水力强,发芽较快;陆稻的茎叶保护组织发达,抗热性强;根系发达,根毛多,对水分减少的适应性强。
陆稻可以旱种,也可水种,有些品种既可作陆稻也可作水稻栽培,但陆稻产量一般较低,陆稻逐渐为水稻所代替,北方稻区只仑有少量陆稻栽培
非糯稻和糯稻
中国做主食的为非糯米,做糕点或酿酒用为糯米,两者主要区别在米粒粘性的强弱,糯稻粘性强,非糯稻粘性弱。
粘性强弱主要决定于淀粉结构,糯米的淀粉结构以支链淀粉为主,非糯稻则含直链淀粉多。
当淀粉溶解在碘酒溶液中,出于非糯稻吸碘性大,淀粉变成蓝色,而糯稻吸碘性小,淀粉呈棕红色。
一般糯稻的耐冷和耐旱性都比非糯稻强。
人工水稻
1973年,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
我国的六个稻作区:
东北半湿润早熟单季稻作区黑龙江流域以南、长城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主栽品种以早粳和特早熟早粳为主。
西北干旱单季稻作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的北方大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西部、新疆、宁夏、甘肃大部。
品种主要是早熟早粳、中粳。
华北半湿润单季稻作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南部、山东、山西、河南大部、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地区、陕西中北部、甘肃兰州以东地区。
种植品种以粳稻为主。
西南湿润单季稻作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及高原地区,包括四川、湖南西部、贵州大部、云南中北部、青藏高原河谷地区。
水稻垂直分布明显,低海拔以籼稻为主,高海拔以粳稻为主,中间地带籼粳混栽。
长江流域湿润单双季稻作区地处南岭以北、秦岭以南、包括江苏及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盆地、陕西和河南的南部。
早稻品种多是籼稻,中稻品种多为籼型杂交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以粳稻为主。
华南湿润双季稻作区南岭以南,包括云南西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省(区)。
种植品种以籼稻为主,山区也种粳稻。
小麦的种类及其分布
小麦的种类
按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
1、冬小麦指当年秋季播种,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
一般按产区将其分为北方冬小麦和南方冬小麦两大类。
北方冬小麦白麦较多,多系半硬质,皮薄,含杂少,面筋质含量高,品质较好,因而出粉率较高,粉色好,其主要产区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以及苏北、皖北等地,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65%以上;南方冬小麦一般为红麦,质软,皮厚,面筋质的质量和数量都比北方冬小麦差,含杂也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因此,出粉率比北方冬小麦低,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20%-25%。
2、春小麦指当年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小麦,主要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气候严寒的省区,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5%左右。
此类小麦含有机杂质较多,一般为红麦,皮较厚,籽粒大,多系硬质,面筋质含量高,但品质不如北方冬小麦。
根据冬小麦、春小麦的皮色和粒质的不同小麦又可分为以下6种:
白色硬质小麦。
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0%以上,硬质率达50%以上。
白色软质小麦。
种皮为白色、乳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达79%以上,软质率达50%以上。
红色硬质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70%以上,硬质率达50%以上。
红色软质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达70%以上,软质率达50%以上。
混合硬质小麦。
种皮为红、白色小麦互混,硬质率达50%以上。
混合软质小麦。
种皮为红、白色小麦互混,软质率达50%以上。
小麦的分布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
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
2.7%和
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3.西北春麦区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
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
小麦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
4.1%和
4.4%,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首。
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可达250-300公斤左右。
4.新疆冬春麦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分别为全国的
4.5%和
3.8%左右。
北疆以春麦为主,南疆以冬麦为主,麦田面积北疆为大。
5.青藏春麦冬麦区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
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占全国的
0.5%,其中以春麦为主。
70年代中期起,藏南开始发展冬麦。
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全区小麦主产区。
6.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
麦田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以上及
5.7%。
小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左右。
7.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
通常麦田面积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5%以上。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阳地区。
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2%及14%以上,亩产在全国最高,江苏中部亩产达250余公斤。
但亩产极不平衡,江西以及湖南南部亩产仅50余公斤,为我国小麦最不适宜种植区。
9.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以及湖北、湖南两省西部。
麦田面积和总产均为全国的12%左右,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积最大,亩产和总产最高。
10.华南冬麦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5省(区)及云南南部。
xx面积和总产只及全国的
1.6%和
0.8%(不包括台湾省),小麦不是本区主要作物,历年面积极不稳定,且近年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