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合集下载

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我们是否应该大力推广转基因食品,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1953 年沃森等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自此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为全新领域得以开创。

基于此理论,体外重组DNA 技术得以实现,新生物技术即转基因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转基因产物就是转基因作物,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优良基因导入作物细胞使得基因得以表达,从而获取新的特性。

我们经常提到的转基因食品,就是借助于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经过现代化的加工手段生产出来的食品。

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这一争论集中在导入外源基因是否会产生无法获知的恶劣特性,如毒性、营养缺失性等,是否对人体造成危害和损伤;其二,转基因食品的生态安全问题,这一争论聚焦在转基因作物的消耗是否会导致基因污染,是否会破坏原来生物群的平衡与多样性等。

通俗地讲普通大众最担心的就是三个问题:一是转基因食品会不会有毒,二是长期食用会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三是会不会影响人类的基因而对下一代产生影响,比如导致畸形儿之类的事情发生等。

而学者们更多的会关心转基因食品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那么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呢?如果从单一的技术原理上来说,转基因食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因为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只是从别的生物中移植过来的,而这种基因是大自然中原本就存在而并非人为造出来的,而我们知道特定基因控制着特定性状的表达,因而该基因所表达出来的性状也是大自然中的正常存在。

那么,转基因食品的产量、口味、蛋白质、营养成分等性状也应该是正常而安全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并没有本质区别。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3 年提出实质等同性原则,具体内容是:如果某个转基因食品或成分与传统的食品或成分大体等同,则认为它们同等安全,就没有必要做毒理学、过敏性和免疫学实验。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论文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 论文

课程名称:转基因食品与安全任课老师:任峰姓名:包天墅学号:2009211564初步分析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与危害摘要: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分析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产生的或潜在的危害,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风险;生物多样性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从而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1.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毒性的产生有以下2个原因:①提供基因的生物很可能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有毒生物,其基因转入作为食品的生物后,产生有毒物质;②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产生毒素的沉默基因开启,产生有毒物质 j。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存在与繁衍,都不是以作为人类食物为目的的,而是根据生存的需要和规律生长及代谢。

目前已知的植物毒素有1 000余种,如生物碱、酶类、过敏物质、天然致癌物等;微生物毒素主要有细菌毒素、霉菌毒素和真菌毒素等。

科学家对获准在西班牙和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针对性研究后认为,转基因作物可能引起脑膜炎及其他新病种。

也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生物体系统失调、诱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过程可能需要30 a 或更长的时间。

食物过敏是1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世界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产生过敏性反应。

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最终没有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将1个外来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

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转基因食品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

转基因食品论文食品生物技术结课作业转基因食品简述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03班姓名:黄涛学号:201243291.1 天然食品真的更安全吗瑞士医师Paracelsus指出:任何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

也就是说,零风险的安全食品是不存在的。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排斥主要就是因为认识的局限性,认为对物种的基因进行认为改变是一件极具威胁性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农作物新品种的诞生都是基因改变的结果,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

传统的杂交、基因诱变等,均是改变了生物DNA链上的基因,那我们能否也可以认为其不安全呢?对于转基因作物来说,基因改变的数量远远不及传统的杂交育种的方式,且在基因改变位点的选择和改变的方向上较突变育种更为准确。

人们现在对于转基因食品其实是存在偏见的,就像前些年很多人一味否定化学食品添加剂一样。

所谓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只是由生物体制造的“化学品”而已,错误的用法和剂量同样也会引起很多问题;同时,一些人造的食品添加剂若是在国家限定的范围内使用,对于人体也是无害的。

所以,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我们需要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食品的安全性。

1.2转基因食品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一些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用其饲喂小鼠等动物,结果发现动物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

但是,这些数据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并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因为人体和其他动物体的生理学构造的毒理学性质存在差异,并且转基因食品投入市场这么长时间,还尚未发现一例人体因为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转基因的研究、开发有一整套严格的监督管理程序,在生产方面,也有确定的生产规范和严格的管理要求,这和其他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一致的。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三篇)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三篇)

2024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我国已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面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如何合理地利用WTO规则,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在国际商贸中争得主动,是摆在我国科技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

在“973”、“863”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

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21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点的测定。

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要考虑非期望效应。

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

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发展

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发展

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其发展作者:李冰来源:《中国食品》2018年第20期摘要:转基因食品日益贴近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便是它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人们对于该类食品的忧虑。

本文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它未来发展会面临的挑战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发展;挑战;关系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所研发出来的转基因食品,近年来发展极快,部分商品已经被批准商业化并且进入普通家庭。

面对转基因食品,公众最关心的是其的安全问题。

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自转基因农作物开始大规模种植以来,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争论便始终没有间断。

不论是其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问题,还是其对于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问题,都让公众报以极大的怀疑。

从本质上讲,转基因就是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究竟能否安全食用,再加上不断有科学家曝出的有关于实验动物在食用了转基因植物后導致的或畸形或致死的新闻,使大众对转基因食品更加怀疑。

二、转基因食品所面临的挑战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了解甚少。

公众不了解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类健康和生物环境造成伤害,从而人们对于使用转基因食品抱着怀疑甚至否定的心态,自然无法通过消费者增强购买力来推动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

由于基因工程中所导入的外源基因可能来自完全不同的生物,它的导入使得毒素蛋白过量表达,使得转基因食品产生毒性。

或者是插入片段本身就是过敏源,使得易过敏人群在食用过后产生过敏反应。

诸如此类的危害极大地损害了转基因食品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降低了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由此可能会引发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信任危机。

对生物环境是否造成危害的未知性。

由于很大一部分植物都是异花传粉,人工培育出来的转基因植物可能由于通过昆虫或者随风传粉使得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使原本不该具有外源性状的植物拥有该性状。

并且,转基因作物可能会产生新的未知的病毒或者疾病,从而危害有关作物,造成作物的减产甚至死亡,造成经营者的经济损失。

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论文

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论文

浅析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摘要:转基因技术在当前社会被人们广泛应用。

其安全性也被人们所关注,转基因食品也被人们所认可,文章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其评价过程,以及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识等方面进行讨论,使人们正确的认识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科学性一、转基因技术的定义与应用1、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

[1]2、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上,使作物育种从杂交育种走向基因育种。

(1)抗性育种。

抗性育种包括抗病、抗虫和抗逆性作物的培育。

(2)抗病性。

1986年华盛顿大学Powell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将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CP)基因转入烟草,培育出了能稳定遗传的抗病毒植株。

(3)抗虫性。

目前,广泛应用的植物抗虫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毒蛋白基因——Bt基因。

至1 997年初,在80种已经批准或即将批准的商品化转基因作物中,有2 1种是转Bt基因作物,其中以玉米、马铃薯、棉花为主。

我国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在完全不喷杀虫剂情况下,单产仍高于喷撒2—3次杀虫剂的国产棉,显示出了控制棉铃虫的极好前景。

(4)抗逆性。

抗逆性包括抗除草剂、抗寒、抗旱、抗热等。

2000年全球抗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74%。

据日本《农业技术》报道:日本北海道生物研究所将小麦过氧化氢酶用电击法导入水稻(尤加拉、松马埃)中培育成耐低温水稻,与正常水稻相比,过氧化氢酶活性在25。

C时约提高4.5倍,在5。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生命科学导论论文题目: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12级中药学保健食品关钦一导言:转基因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转基因技术仍然迅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

与此同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转基因技术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拒绝它呢还是要接受它?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1、稍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

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

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早有认定。

2002 年10 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 个问题》。

但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消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可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倍受人们的质疑。

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态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 个等级。

即安全等级Ⅰ(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上市态度慎重。

2001 年6 月,国家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专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论文转基因食品 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论文转基因食品 论文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发展前景姜晔55安徽科技ANHUI SCIENCE &TECHNOLOGY2010年第10期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生物技术每向前迈出一步,都会给生命科学以及包括食品科学在内的相关学科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作为食品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生物技术也必将通过食品科学的终端产品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产生深远而广泛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作为现代化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迅猛发展,其产物──转基因产品已在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催化了这种影响。

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在基因克隆技术建立之前,育种学家通过常规育种杂交等方法把某一植物中的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到所选用的作物品种中去,培养出许多优质高产的作物品种。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科学家能够获得更多用于改良作物品质的基因,例如控制蛋白质含量、抗逆抗病基因,将其连接到一个载体上,然后用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将基因转到植物的细胞中去,再通过细胞的培养等培育出转基因植株。

那么含有转目的基因植株所生产出来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就功效来说,目前转基因技术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改善粮油食品的产量、食用品质和加工功能特性,延长果蔬的贮藏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成分比例和食用品质,改善发酵食品的风味和品质、提高产量等。

1.转基因植物性食品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植物食品是1993美国政府批准上市的Calgene 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

1999年,转基因作物已经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中国等12个国家种植,种植面积已达3990万公顷。

其中,美国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左右,其次是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

油菜、玉米和大豆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

目前美国近4000种食品包含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农业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转基因生物技术可以加快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增强抗病性、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耐储藏性能或抵抗除草剂和杀虫剂的能力,改良植物性食品的营养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

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

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

卫生部的《转
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则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

卫生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二、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

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

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

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

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

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第二类,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也有很多种类。

比如,牛体内转入了人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

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这样的猪肉已在澳大利亚被请上了餐桌。

第三类,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所以,转基因微生物比较容易培育,应用也最广泛。

例如,生产奶酪的凝乳酶,以往只能从杀死的小牛的胃中才能取出,现在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已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类,转基因特殊食品。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

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

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


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

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国内有些人忧虑地指出,“对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研究表明,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其抗癌成份也减少了,抗虫转基因玉米在提高害虫死亡率的同时也影响着益虫的成熟,小动物吃了转基因土豆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那人类会不会在食用转基因食品之后也产生身体危害呢?”。

欧洲一些国家正是因为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体有害而禁止在其在欧洲销售;在美国,经销商被规定转基因食物必须具有标识。

由于转基因食品中有些成分是传统食品中从来没有的。

现代生物技术将其他生物基因转入植物,将病毒、细菌和非食物品种的外源基因,以及标记基因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引入食用作物,都是传统育种技术无法实现的。

再者,现代遗传工程学还比较年青,谁也说不清这些遗传改变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

因此,各国对这类食品的安全检验要求比用传统方法培育生产的更加严格。

截至2013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四、结论
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个问题,我觉得凭借我个人的语言力度是无法完全定位的。

但是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得看待这个问题,并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

转基因手段是有一定的他存在的优势的,转基因食品也是具有不少优点的。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优点而忽视了它的缺点,更不能因为他的缺点而完全抹除它的优点。

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程中,应该继续发扬这项技术具有的优点,尽量去除它的缺点,让转基因技术变得更加完善,也让转基因食品变得更加让人信赖。

我们更应该明白,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着的,这项技术在未来也一定会发展的更好更值得相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