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殖站基础设计方案探究
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站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

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站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本工程主要是产卵、孵化车间,育苗车间梁、柱的混凝土浇筑;科研池、鱼种池、亲鱼池、后备亲鱼池、暂养池、越冬池底板及侧墙的混凝土浇筑。
1.1原材料控制1.1.1水泥(1)水泥品种:按各建筑物部位施工图纸的要求,配置砼所需的水泥品种,各种水泥均符合本技术条款指定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标准。
(2)每批水泥出厂前均对制造厂水泥的品质进行检查复验,每批水泥发货时均附有出厂合格证和复检资料。
每批水泥运至工地后,监理人有权对水泥进行查库和抽样检测,当发现库存或到货水泥不符合本技术条款的要求时,监理人有权通知承包人停止使用。
(3)水泥运输过程中注意其品种和标号不混杂,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泥受潮。
(4)到货的水泥按不同品种、标号、出厂批号、袋装贮放在专用的仓库中,防止因贮存不当引起水泥变质。
袋装水泥的出厂日期不超过3个月,快硬水泥不超过1个月,袋装水泥的堆放高度不超过15袋。
1.1.2钢筋材质(1)钢筋砼结构用的钢筋符合热轧钢筋主要性能的要求。
(2)每批钢筋均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单,使用前,分批进行以下钢筋机械性能试验:1)钢筋分批试验,以同一炉(批)号、同一截面尺寸的钢筋为一批, 60kg;2)根据厂家提供的钢筋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表质量,并测量每批钢筋的代表直径;3)在每批钢筋中,选取经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的两根钢筋中各取一个拉力试件(含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和一个冷弯试验,如一组试验项目的一个试件不符合监理人规定数值时,则另取两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的项目作第二次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
4)水工结构非预应力砼中,不使用冷拉钢筋。
1.1.3骨料(1)砼骨料在指定的砂石料场筛分后供应各施工区,对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进行专门试验论证,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2)不同粒径的骨料分别堆存,严禁相互混杂和混入泥土;装卸时,粒径大于40mm的粗骨料的净自由落差不大于3m,避免造成骨料的严重破碎。
江河鱼类增值站方案设计报告

江河鱼类增值站方案设计报告一、方案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江河中的鱼类资源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江河中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江河鱼类资源,提高其价值,本文提出了江河鱼类增值站方案设计报告。
二、方案设计1. 建立江河鱼类增值站在鱼类资源集中的江河附近区域建立鱼类增值站,该站点应具备现代化鱼类加工设备以及水产品加工车间,方便对江河中的鱼类进行初步加工。
2. 优化加工工艺针对不同种类的鱼类资源,设计专业的加工流程,包括鱼类去鳞、去腮、开膛、去内脏等工序,确保加工出的水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3. 推广绿色加工建立绿色加工生产线,采用绿色食品加工技术,避免使用化学添加剂和防腐剂,确保江河鱼类产品的绿色安全。
4. 设计包装与销售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包装,包括独特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标识。
同时,建立与超市、餐饮企业等销售渠道的合作,将加工好的江河鱼类产品推向市场。
5. 智能化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江河鱼类资源的全程跟踪溯源,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效益分析1. 提升江河鱼类资源价值通过初步加工和优化加工工艺,将江河中的鱼类资源进行提炼和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利润空间。
2. 增加就业机会建立鱼类增值站将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江河鱼类增值站的建立将带动当地农村产业的升级,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4.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将能够通过参与江河鱼类增值站的生产和销售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四、总结和展望江河鱼类增值站方案设计报告将有助于促进江河鱼类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高其附加值,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推广该方案,促进江河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长江鱼类增殖活动方案策划

长江鱼类增殖活动方案策划一、建立鱼类保护区和禁渔区为了保护长江的鱼类资源,应当建立一系列的鱼类保护区和禁渔区,划定明确的边界,并加强巡逻和监管。
在鱼类保护区内,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捞活动,以保护鱼类的繁殖和生长。
二、加大鱼类放流力度鱼类放流是增殖鱼类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应当根据长江流域各段河流的鱼类资源情况,确定合适的放流时间和放流种类,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放流数量。
同时,要加强放流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放流策略。
三、推广科学养殖技术鱼类科学养殖技术能够提高鱼类的繁殖效率和存活率,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
各级政府应当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养殖技术,提供科技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和养殖户改善现有的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益。
四、治理水污染和水生态恢复长江流域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质恶化对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应当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对污染源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同时,应当加大水生态恢复的力度,修复和改善河流的水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资源。
五、加强鱼类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的鱼类资源,应当加强鱼类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六、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为了增强公众对长江鱼类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应当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可以利用宣传广告、电视节目和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普及关于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和危机,提高公众对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视和支持。
七、加强国际合作长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河流之一,应当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保护和管理长江的鱼类资源。
可以开展科研合作、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共同研究鱼类资源保护的技术和策略,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形成合力,共同保护长江的鱼类资源。
以上是关于长江鱼类增殖活动方案的一些筹划,通过划定鱼类保护区和禁渔区、加大鱼类放流力度、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治理水污染和水生态恢复、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地增殖长江的鱼类资源,保护沿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浅析

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浅析摘要: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是鱼类增殖放流站工程建设的前提,是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场地面积、地质、水源、交通及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仔细研究工程选址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比选方法,最终实现科学合理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
关键词:鱼类增殖放流;选址;比选方法引言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在带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影响。
目前对鱼类可实施的保护措施有很多,鱼类增殖放流在补充其资源数量上是个快速而有效的保护措施[1,2]。
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是根据流域规划等要求,结合鱼类增殖放流的目的及要求等,对工程建设地点进行选择。
1选址的重要性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是工程项目决策的重要内容,如果选址不当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及后期的运行管理,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特点和工艺要求,对场址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多点、多方案比较后再择优选择场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一般山高坡陡,施工场地狭窄,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场址选择较困难。
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一般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已初步确定,而在设计阶段,宜根据水文、地质等深入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的复核比选,从而尽量避免场地平整、地基处理以及供水等投资过大[3]。
合理的选址,可以保证鱼类增殖放流站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控制建设成本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2 影响因素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首先应满足环评文件或环评批复等相关文件要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影响选址的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行管理场址宜位于工程影响河段,便于从河流中收集对象鱼类作为亲鱼的来源,同时可将培育出来的鱼苗或鱼种就近放流到区域河段,减小运输距离。
场址宜布置在工程业主营地内或营地周围,以加强对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管理和控制。
2.2 用地规划鱼类增殖放流站用地应与主体工程施工或其他建设用地相协调。
超出主体工程征地范围的需重新征地,用地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视节约用地和合理用地,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占基本农田或少占基本农田。
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浅析

依据地形条件和工艺设计要求,将场地由北到南、由高至低划分为五个主要台地,依次布置办公生活区、生产区以及养殖废水处理区。
第一、二两平台之间保留约现状芭蕉林绿化带,美化基地环境的同时也成生态化养殖的重要一环。
办公生活区由综合楼和户外休闲绿地组成,综合楼的主要功能为办公、监控、展示、食堂及住宿;生产区由流水养殖蓄水池、循环水养殖主蓄水池、鱼卵孵化及开口苗培育车间、一级鱼种培育车间、二级鱼种培育车间、野生亲本循环水养殖池、野生亲本流水养殖池、室外流水鱼种池、室外微流水鱼种培育池、野生亲鱼培育池、仓库、检疫间和生物饵料池组成;养殖废水处理区主要为40m3/h地下污水处理站组成。
开口鱼苗培育缸采用循环水养殖,直径1m,养殖水体体积约为200L,2组共20个,每个鱼缸可养殖开口鱼苗8000~10000尾。
水深可调节,开口鱼苗培育缸除用于养殖开口鱼苗外,还可通过在水位控制管上沿加PVC直通的办法提高水位,用于养殖小规格鱼种。
以利于分筛鱼种时,满足养殖多规格和多品种的需要。
孵化设施和鱼苗培养缸均采用分组循环水处理系统供水,水体加热按每升水1瓦配置电加热棒,各组配置独立的紫外线杀菌灯。
(3)检疫隔离间及仓库检疫隔离用房均为一层坡屋面式建筑,建筑风格与环境协调。
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检疫隔离间内布置两个检疫水池(钢筋混凝土结构,面涂无毒树脂),可交替使用。
检疫隔离间层高3.6m。
仓库布置在生产区的中心位置,方便又养殖车间使用。
仓库层高3.6m。
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图4 C户型改造示意图 (上接第23页)地平衡,减小运距,节约投资。
(4)保证台地的稳定,标高不同的台地、道路之间采用挡土墙、梯道或边坡等形式支护衔接。
(5)场地排水坡度小于3%且大于3‰,坡向一般垂直于原地面等高线。
场平高程在876.0m~906.0m之间,共布置10个台地,相邻台地间高差为4.0m。
台地间采用挡土墙或梯道等形式支护。
江河鱼类增值站方案设计报告()江河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项目

1概述1.1 项目基本情况1.1.1项目名称江河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项目1.1.2建设地点省县镇江河水流溪1.1.3建设性质新建1.1.4建设单位电力有限公司1.1.5 建设规模和投资场址占地面积1公顷,该项目建设总投资906.21万元1.1.6 建设时间2010年3月—2010年10月1.1.7建设目标通过江河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设和运营,对水上游数量较少以及重要经济鱼类:河鲶、白甲鱼、斑鳜、齐口裂腹鱼、大眼鳜、湘华鲮以及草鱼、鳙、鳊等鱼类进行人工繁育。
实现对放流水域:江河库区库尾上游、南渡江、盖子河、南渡江上游及淋溪河水电站大坝下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补偿,保证水流域内鱼类资源的持续性、多样性和稳定性。
1.1.8 增殖放流任务每年繁育4~12cm河鲶、白甲鱼、斑鳜、齐口裂腹鱼、大眼鳜、湘华鲮苗种共20万尾;12~15cm草鱼、鳙、鳊等鱼种16万尾。
年人工增殖放流鱼苗数量合计36万尾。
1.2项目背景1.2.1水电站工程概况江河水电站和淋溪河水电站两大水利枢纽工程业主都是华清电力有限公司。
江河水电站和淋溪河水电站是水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两大水利枢纽工程,江河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470.00m,最大坝高219.0m,总库容13.66亿m3,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9.64亿KWh; 淋溪河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293.00m,最大坝高88.0m,总库容0.86 m3亿,总装机容量17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9.64亿KWh。
两电站均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其它综合利用效益。
1.2.2水电站工程对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和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的必要性江河水电站和淋溪河水电站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水水系鱼类的影响较大,两电站的建设将流域内22.6km+58.45km(淋溪河段22.6km,江河段58.45km)的河流生态改变为水库生态,彻底破坏了该段河流的鱼类生长和繁殖场所。
表现在因导流和初期的蓄水和建成后的运行而造成鱼类通道受阻,改变了鱼类生境,而且这样的影响会变成永久性的。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

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建设和运行模式分析摘要:鱼种增殖放流是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和修复水体资源的有效措施,曾先后运用于国家大中型水力发电项目的环境保护中,但在具体实施与操作上仍出现若干困难。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鱼类增殖站建立目的和工作总体要求,之后结合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建设及运行模式分析引言:我国水资源丰富,水电工程在使用清洁能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水电对鱼类的影响尤其严重。
为了防止水力发电对鱼类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减轻水电工程对鱼类种群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渔业资源变得更加繁荣,但在具体的管理及实践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水电工程鱼类增殖站建设和运行模式开展进一步研究。
一、鱼类增殖站建设目的和运行总体要求(一)人工增殖放流的目的和意义人工增殖放流主要保障鱼类种群的生物多样性,保障水生生态的良性循环。
(二)鱼类增殖站的主要任务与流程鱼类增殖站的主要任务为人工繁殖、培育、饲养和最终放生鱼种,也可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鱼类保护工作。
在工程建设与经营管理阶段,还可建立相应规格的生态园区建设。
(三)站址选择一般选用地势平缓、地理条件稳定、交通运输方便、自然资源充足、通讯电力条件良好、生产作业简单的区域。
(四)总体布置主要设施包括孵化、育苗、鱼类养殖、动物养殖等,辅助设施主要包括水、电、道路和其他辅助设施。
(五)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水循环系统、电动水循环控制系统、氧气逆变器控制系统、食品级玻璃培养储罐、培育箱、测试设备、运输设备、常规水产养殖设备等。
(六)运行机制鱼种增殖放流的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分别是苗种生产和有关技术开发。
苗种生产由鱼种养殖与增殖工作站进行;而有关的技术开发攻坚则由电站业主所委派的专门技术机构负责。
技术开发后,由专门训练鱼种繁殖站人员的技术机构,完成对鱼类养殖场的管理工作。
在鱼类增殖站建成后,还需要确保其长时间工作,以有效控制鱼类的生长过程。
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202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渔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渔业活动的增多,我国渔业资源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和增殖我国的渔业资源,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增殖放流工作方案。
二、目标设定1. 保持和改善渔业资源的数量和品质。
2. 提高增殖放流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3. 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监控,实现可持续利用。
三、工作内容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1)加大对渔业资源的科学研究力度,建立全面的资源调查和评估体系。
(2)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放流技术和设备。
2. 加强放流基地建设(1)完善放流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机制,确保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鱼苗。
(2)推动农渔结合,开展水产养殖和放流基地的联合经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放流策略和规划(1)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渔业资源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放流策略和规划。
(2)加强跨省和跨区域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放流工作的协调进行。
4. 加强放流监测和评估(1)建立放流效果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放流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2)加强对放流种群的追踪和研究,了解其生长和繁殖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放流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2)加强渔业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的效果和水平。
四、工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增殖放流的力度和效果。
2. 组织专家和学者对资源调查、放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和研讨。
3. 加强与渔民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增殖放流工作。
4.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渔业资源保护意识。
五、预期效果1. 渔业资源数量和品质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渔业产值得到提高。
2. 增殖放流效果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3. 放流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利用能力得到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汉济渭黄金峡枢纽鱼类增殖站基础设计方案探讨1、概况:为了节约用地,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鱼类增殖站位于汉江支流良心河渣场,站内建筑物位于黄金峡枢纽工程规划的良心沟弃渣场上游段,距离下游河口1.4~1.8km。
场地设计高程457.5m~460.4m,用地面积67.3亩。
站内建(构)筑物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为:室外仿生态池、综合楼、生活消防水池及泵房、1#厂房(鱼种、鱼苗培育车间和鱼菜共生区)、2#厂房(亲鱼培养车间、催产孵化和开口苗培育车间)、饲料仓库、室外鱼池(亲鱼池、防疫隔离池、野化训练池、饵料培育池)、室外水循环处理系统、蓄水池、废(污)水处理站和人工湿地。
主要建筑物有综合楼为拟建场地内最高建筑物,高18.565m,4层;1、2号厂房高7.95m;污水处理站高11.400m;泵房高8.100m.2.地质勘察成果:为了能作为建筑物地基,回填时进行了分层碾压。
地勘成果显示,渣场回填物主要为风化或机械破碎而成的碎石、角砾和砂构成。
碎石土的碎石含量35-5.%,角砾含量25-35%,其余为砂土,碎石粒径3.0-10.0cm不等,个别粒径30cm。
岩芯采取率80%左右,平均厚度13m,顶层标高457-460.0m,层底标高437-450.0m。
回填时间小于两年,均匀性及密实度差,未完成自重固结。
这一层的修正后的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为6.4~11.6,平均值8.4,工程性能差。
地勘报告给出的这一层的承载力为起初为80-110kpa,复核后调整为120-140 kpa,提高了30-40 kpa。
所以,地勘报告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以强风化闪长岩、中风化闪长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桩长15-30m。
3.初次的设计方案:设计认为, EL456以下这层碎石土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而是将原始的河床砾石作为持力层,承载力选240kpa,选用地质推荐的了钻孔灌注桩方案,共320根桩基,单桩直径80c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总费用约1885万元,较这三栋建筑物的土建费用还多200万元。
另外,设计院也提出了对EL456以下碎石土进行强夯的备选方案,希望强夯后承载力达到120kpa。
为此,业主对这两套基础设计方案提出了质疑,要求设计院进一步复核地基承载力,对基础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业主也建议设计单位研究筏板基础的可行性。
4.业主的几点质疑:4.1.对密实度差的质疑: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鉴于碎石土难以取样,规范采用以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为主来划分碎石土的密实度,见表1。
地勘结果是N63.5=6.4-11.6之间,平均值为N63.5=8.4,在5< N63.5≤10区间,也属于稍密范畴。
也可以用干容重指标进一步验证密实度的分类,但这不是规范推荐的方法,碎石土最大干容重一般在21-22KN/m3之间(级配良好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压实系数λc≥0.97,当干容重介于20-21 KN/m3区间时,即为中密状态。
地勘的结果是碎石土的干容重平均值已经达到21.1KN/m3,按碎石土的极限干容重22 KN/m3计算,密实度都大于0.96,据此判断绝对属于中密状态以上。
因此。
从两个指标评价,碎石土的密实度是在稍密-中密区间比较合理,保守起见,将密实度定义为稍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初设计要求的碎石土压实系数大于0.97,干容重>21.4 KN/m3的指标偏高,是不合理的。
碎石土的密实度分类表14.2不均匀性问题质疑:碎石土为坝肩开挖回填料,没有级配要求,碎石的骨架颗粒不连续,这也反映在重型动力触探的试验成果里, 应该是正常的。
关于干容重的不均匀问题,再次强调设计干容重指标21.4是偏高的,实测最大22.25KN/m 3,最小19.21 KN/m 3,平均21.1 KN/m 3,看是不均匀,这一指标主要看平均值,不要拘泥最小值19.21 KN/m 3。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2012》规定,碎石土的干密度不得小于20 KN/m 3,压实系数不低于0.97.参考一下水工混凝土质量评定指标。
SL677-2014通过附录求得最小值和保证率P 两个指标按下表来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标准。
设计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标准项目质量标准 优良 合格 最小值不低于设计值的 f cu.k ≤20MPa 85%f cu.k >20MPa 90%少筋无筋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低于 85% 80%钢筋混凝土强度保证率不低于95% 90%水工混凝土DL/T5144-2015、碾压混凝土DL/T5112-2009要求检验批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平均值、最小值、强度保证率三个指标同时符合规范规定。
项目 常态混凝土(坝体)碾压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平均值 m fcu ≥f cu.k +0.2t σm fcu ≥f cu.k +Kt σ 最小值 f cu.k ≤20MPa f cu.min ≥0.85f cu.k f cu.min ≥0.75f cu.k f cu.k >20MPa f cu.min ≥0.90f cu.kf cu.min ≥0.80f cu.k 保证率 ≥80%(设计要求)至于部分钻孔之间的界面坡度大于10°,规范认为, 条形基础受力层为3B,独立基础受力层为2B,也已超出了持力层厚度的范围,不必要担心.在勘探过程中均未发现有地下洞穴、临空面或软弱夹层。
碎石土经过了分层碾压,以上的2个指标也同时验证了均匀性没有问题。
4.3.对回填时间不足2年,未完成固结的质疑:探讨一下固结情况,众所周知,固结理论的研究主要针对粘性土,而碎石土及砂土压缩性小,渗透性大,变形经历时间很短,在外荷载施加完毕时地基沉降已全部或基本完成(规范认为,对碎石土而言,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可达最终沉降量的80%以上),回填时间加上施工时间将在3年以上,最终沉降量将会趋于稳定,不存在未完成固结的问题(此前有过灌水一月的方案,都是因为固结概念不清的缘故)。
4.4.对力学性能低,工程性能差的质疑:良心河渣场主要为黄金峡左岸边坡开挖料回填而成,主要为砂砾土或碎石土,不是一般的粘性土。
依据规范,重型动力触探N63.5与承载力的关系见表2,也可按f k=36N63.5+32估算。
如前所述,这一层的修正后的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平均值8.4,地基的承载力应该在336kpa。
按照规范,也可根据碎石土密实度来确定其承载力f k和变形模量E0,见表3,稍密的碎石土承载力应在300-500kpa,当充填物为黏土时承载力取用表值下限,以砂土为主时取用表值上限,这时含水量对其强度影响不大,且粒径越大,含量越多,承载力越高。
按此原则,取个平均值应该是400 kpa。
另外。
变形模量可通过静载荷试验,由p-s曲线直接求得。
压缩模量Es一般需通过实验室取得,对碎石土而言,Es=1.05-1.11 E0。
对地基承载力还应按照规范6.3.9要求,进行静载荷试验,研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作为设计的依据.碎石土170 200 232 240 280 320 336 360 400密实度与承载力的关系(kpa)表3碎石土状态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承载力f k(kpa)200-300 300-500 500-800 800-100 变形模量E0 (Mp a) 10-20 20-30 30-75 75-1204.5对桩端持力层的质疑:拟建场地垂直分布7个地质层,对砾石、砾砂也定性为力学强度一般,工程性能一般,但都可以选作桩端持力层,但在基础方案建议却是以强风化、中风化的闪长岩作为持力层,增加了桩长,值得商榷。
4.6基础换填的意义不大.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满足要求),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填层与下部土层的压缩模量一般相差较大(2-3倍)。
换填可以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
现在看来,碎石土地基的承载力是足够的,把承载力180 kpa以上的碎石土地基换填层一定级配的碎石地基,(垫层材料模量远大于下卧层模量)意义不大。
4.7设计参数建议值前后变化较大。
(承载力、压缩模量的指标)4.8几个例子请设计研究。
我国的苏、浙、沪等沿江沿海地区有许多建筑在软基上,《建筑基础设计手册》的几个例题的地基承载力也在80-100kpa。
郑芳的《不埋或浅埋墙下筏板基础的设计》一文,杂填土厚5-7m,承载力60-80kpa,刚够GBJ-89规范的下限。
还有西安汉高速皇冠度假村的实例。
综上所述,碎石土作为基础的持力层平均厚度13m是足够,承载力也是足够的,属于中等压缩地基,所以,我们认为,综合楼为4层框架,每米荷载大约在180KN以内,不算较大,这一层的碎石土完全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没有必要采用桩基方案,也无需再进行强夯处理,。
地勘结论有关地基的均匀性及密实度差,未完成自重固结,力学性能差,工程性能差的结论是不对的。
5.规范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沉降的规定:5.1.地基承载力的修正:鱼类增殖站的基础埋设为2.0m。
依据规范,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 a= f ak+ηbγ(b-3)+ηdγm(d-0.5)式中: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 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碎石土的ηb=3.0,ηd=4.4,考虑就算fak =140kpa,修正后的承载力fa=100+3×20(4-1)+4.4×(4-0.5)=215.4kpa也足够啦。
5.2.地基变形沉降:鱼类增殖站的主要建筑物为4层框架结构,为丙级的建筑物, 对照表4属于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的范围。
业主理解设计对地基变形的担心, 我们建议现场选5-7个点进行静荷载试验,进一步对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的关系进行验证,取得数据后也可以作为设计修正的参数。
不做静载验,在那里空担心有个卵用啊。
综合以上分析,业主认为,EL456作为建基面承载力没有问题,持力层厚度也是满足要求的(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2b,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
没有必要选择钻孔灌注桩或强夯方案。
6.基础设计建议:6.1地基处理方案1:由于厂房、综合楼、污水站等的基础埋深为2.0m,建议开挖至设计高程后进行碾压,纵、横各碾压5遍(振动碾压3遍+无振2遍),可以压实深度约0.8m左右,考虑30°的扩散角,将有效减低地基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