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施工技术总结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施工技术总结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施工技术总结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编制:苏杰

审核:李东红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郑西线四项目部

2007-7-30

目录

1引言 (3)

2隧道区工程地质特征 (3)

3施工方法的选择 (4)

4弧形导坑法开挖 (5)

4.1工法简介 (5)

4.2实例分析 (5)

4.3施工机具及劳力组织 (7)

4.4施工要点 (8)

5CRD法 (9)

5.1工法简介 (9)

5.2实例分析 (10)

6监控量测 (13)

6.1量测的项目及主要方法 (14)

6.2量测的施做要点 (14)

6.3实际量测结论 (15)

7隧道地基湿陷性的处理 (18)

7.1地质情况 (18)

7.2施工参数 (18)

7.3施工方法及结论 (18)

8主要结论 (18)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是在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凤凰岭隧道进口和高桥隧道出口1120m的施工基础上,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开挖技术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弧形导坑法和CRD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及具体施工要点,同时通过监控量测分析了黄土隧道的部分变形规律,指出该法较好地解决了黄土隧道施工中的诸多技术难题,是目前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值得推广。

1引言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是我国第一条穿越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隧道,(2)按照设计时速350km的要求隧道轨面以上有效内净空面积100m2,开挖面积高达164m2。

黄土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特殊土,是第四纪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其基本色调是黄色。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一般无明显层理。具柱状节理,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新黄土多具湿陷性。由于受对黄土认识的局限及缺少大断面隧道施工的经验,研究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2隧道区工程地质特征

凤凰岭隧道进口段和高桥隧道出口段通过区范围地层岩性简单,为I级黄土台塬区,洞口及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

(Q3eol3),下伏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Q2eol3),中间夹有数层古土壤层。具体描述如下:

(1)砂质黄土(Q3eol3)属新黄土,:淡黄色,厚度30~40m,土质均一,粉土质,下部含有少量白色钙丝及蜗牛壳,其中0~3m 结构疏松,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坚硬,○Ⅱ级普通土,为松软土,σ。=120kPa;3m以下,结构较紧密,局部含有少量针状孔隙,坚硬,○Ⅱ级普通土,σ。=150kPa。具湿陷性,湿陷土层厚30m。土体总体上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地表以下至5米范围内)属高压缩性土。

(2)砂质黄土(Q2eol3):浅棕黄-浅黄色,厚度大于25 m,中间夹有1~2层1.0~2.0m厚的棕红色古土壤层,该层厚薄不一,呈层状分布于砂质黄土中。砂质黄土,粉土质,土质均一,含零星蜗牛壳和白色钙质菌丝,结构较致密,古土壤层为砂质黄土,内含较多的白

Ⅲ级硬土,σ。=220kPa。属中压缩色钙质网膜和钙质结核,坚硬,○

性土。

3施工方法的选择

除下穿等影响地表建筑物地段需考虑地表沉降外,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开挖施工控制重点主要是要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因此围岩的情况决定了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

大断面隧道开挖控制变形保证围岩稳定的方法原则上就是化大

为小,采用分步开挖。断面开挖时,如果掌子面稳定,无较大掉块、垮塌,无推移和挤出现象,初期支护刚度足够,则可以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开挖的方法。如果掌子面开挖后不稳定则应缩小断面,加设中隔壁即CD法,在CD法的基础上再加设横撑就变为CRD法。

对于埋深较大的IV级老黄土围岩,由于黄土具有直立性好、宜

成型的特点,在适用短进尺的条件下,有一定的围岩稳定时间,保证在围岩未有大的变形掉块的情况下有足够的立架和喷锚作业时间,从而保证施工安全,可采用弧形导坑法;

洞口浅埋段及V级围岩主要是新黄土,竖向节理发育,土质松软,土颗粒间黏性差,围岩自稳能力差,土体受扰动后产生应力重分布,上部土体宜沿破裂面形成楔形漏斗,造成拱顶失稳,为了保证安全开挖断面应尽量缩小宜采用CRD法。

4弧形导坑法开挖

4.1工法简介

洞身开挖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是指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分上中下和仰拱四部分,以前后六个不同的开挖面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同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短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作业方法。其实质为台阶法的一种,拱部采用环形导坑开挖,利用核心土施压掌子面,下部开挖也是先开挖两侧保持中部土体不动,其核心是保证掌子面稳定。

4.2实例分析

高桥隧道和凤凰岭隧道IV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上导坑核心土距拱顶1.5~2.0m,核心土两侧距开挖面约2m,上导坑开挖高度4.2m,开挖跨度13.86m,矢跨比为0.34,开挖面积为47.96m2;中部开挖高度4.31m,开挖面积为62.76m2;下部开挖高度2.05m。上导坑型钢拱架由3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长度为5.975m,各单元钢架之间采用δ16的钢板通过四套M24高强螺栓连接。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4.2.1上导坑开挖

首先在拱部120°范围打设φ42超前小导管,相关施工参数:壁厚3.5mm,L=3.5m,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5~10°,搭接长度≥1.5m。之后采用弧形开挖法预留核心土开挖上导坑,每循环开挖长度控制在0.8m即一榀钢拱架的间距,开挖后及时喷射4cm厚砼,封闭作业面。第二,初喷后架设I20a钢架,上弧导分3节安装,环向为钢板螺栓连接,纵向采用φ42钢管连接,环向间距为1.0m。安装钢架完毕后立即施作锁脚锚管和系统锚杆,锁脚锚杆采用φ42钢管,长度为4.0m,每处设置两根,系统锚杆采用φ22药包锚杆,长度为2.5m,间距为1×1m梅花形布置。之后挂设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采用φ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第三,在钢架、锚杆和钢筋网施作完成后及时复喷C25砼至26cm,从而完成上导坑的施工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

4.2.2左侧中部和右侧下部开挖

在承载拱的支护下,交错开挖左侧中部和右侧下部马口,先后按同样方法进行支护,使同一断面处暴露开挖面仅限于单侧,且不同时处于悬空状态。

4.2.3右侧中部和左侧下部开挖(方法同上)

4.2.4开挖中部上中下台三部分预留土。

4.2.5分段开挖仰拱,施做仰拱支护、仰拱二衬和仰拱填充。

4.3施工机具及劳力组织

开挖支护完成一个循环即上导坑开挖一榀、中部及下部单侧各两榀,所需时间为8小时,共分三段施工,其中机械开挖1小时,人工修整挂网立架3.5小时(其中出碴平行作业用时0.5小时),喷锚3.5小时。

开挖机械人员配置:现代320型挖掘机1台,司机2人;柳工50侧翻装载机1台,司机2人;重庆16吨铁马自卸汽车4辆,司机4人;G8风镐8台。开挖用人工共14人(不包括司机),其中上部9人,中部3人,下部2人。

喷锚机械人员配置:湿喷机两台,3立方罐车两台。人员共设两班每班设置9人,其中湿喷机司机2人,喷锚操作手4人(共设喷头2个,每个设2人),其它辅助人员3人。罐车司机2人。

根据以上的施工组织,单口每天可完成三个循环,按80cm间距,每天可掘进2.4m,月进尺80m左右,实际最高记录月进尺达100m。

4.4施工要点

4.4.1浅埋段和含水量较大地段设置超前小导管,根据开挖情况可减小环向设置间距直到消除拱部开挖掉块现象为止。深埋和地质情况较好地段开挖无掉块现象可不设。

锁脚锚管是保证初期支护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和量测表明断面拱脚和墙脚位置受到较大的侧压力,此处的锚杆就充当了拉杆作用,以保证工字钢在受到侧向力时不发生向洞内的位移变形,同时可以起到抑制拱架整体下沉的作用,从而保证初支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稳定。根据实际变形情况除认真施做锁脚锚杆保证质量外,在每分节处可增设2根,即由原设计的2根增为4根,根据监控量测资料该措施对控制初支变形效果显著。

4.4.2扩大拱墙脚是较少拱顶下沉量的有效措施,扩大拱墙脚增大承压面积,既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竖向压力的传递,也有利于该节点横向受力的稳定。实际施工中拱脚宽度由设计的80cm扩大为100cm,墙脚由设计的50cm扩大为80cm。

4.4.3采用在拱墙脚下垫设槽钢或砼垫块,以增大地基承载力,减小初期支护闭合前的整体下沉量。

4.4.4加密初期支护钢架的纵向连接钢管,提高钢架间的整体受力能力,一般可在可从设计的环向间距1.0m调整为0.8m即可。

4.4.5开挖时严格控制超前挖,若钢架背后与围岩不密贴可采用同级砼垫块添塞密实或采用注浆保证初期支护钢架背后无空洞以利

于钢架和围岩形成联合支护体共同受力。

4.4.6严格控制钢架的加工和安装质量,使其线性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另外钢架间连接牢固必要时可加焊钢筋。

4.4.7仰拱紧跟是确保初期支护安全的根本措施,仰拱及回填砼要紧跟掌子面施做,一般距离控制在30m以内,以利于尽早形成完整的筒形封闭环。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跟进二衬的施工以利于尽早形成完整的隧道受力结构,一般距离控制在距掌子面60m以内,特殊地段单独考虑。

4.4.8机械开挖时预留30cm由人工开挖,较少对围岩的扰动,并保证岩面圆顺,及时初喷4cm砼以封闭暴露围岩,增强岩体的整体性,为初期支护的后续工作争取安全时间。施工时初喷是在开挖的渣堆上进行的,待把未被渣堆覆盖的开挖面初喷完成后再出渣。

4.4.9适当给支护预留变形量,施工前期可采用15cm的预留量,根据工艺及措施的优化,通过监控量测及时进行调整。

4.4.10合理控制步长,上中下三部分的步长控制在3~5m,上导坑每次开挖一榀钢架的距离,中下部根据地质情况可一次开挖1~2榀钢架的间距,仰拱开挖控制在3~5m。

5CRD法

5.1工法简介

CRD法是大断面隧道施工的有效手段,它将大跨度隧道分为若干块进行分布施工,由于将大跨度隧道采用网格状支护在横竖向均进行了支撑,各自形成封闭的筒形结构,支护体系稳定。

5.2实例分析

凤凰岭隧道进口120mV级围岩施工采用了CRD法施工,该法是用中隔壁将整个开挖断面分隔为左右两侧,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上下台阶并及时施做相应的中隔壁和临时横撑形成各自单独的封闭环,再开挖另一侧的上下台阶施做相应中隔壁和横撑,最后开挖仰拱拆除临时支护体系形成完整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进而施做二衬结构。

5.2.1CRD法初支施工参数

拱部设φ108超前长管棚(L=20m,外插角1~3°);洞身拱部120°范围设φ42超前小导管(壁厚3.5mm,L=4.5m,@=40cm,外插角5~10°,搭接长度≥1.5m);系统锚杆拱部120°范围设φ22药包锚杆(L=2.5m,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边墙设置20MnSiφ22砂浆锚杆(L=4.0,间距1.0×1.0m,梅花型布置);拱墙脚处每分部开挖隧道两侧钢架分节处各设2根φ42锁脚锚管(L=4m);钢架采用I25a型钢,钢架间距榀/0.6m,每榀钢架分8节,钢架间采用φ42钢管连接,环向间距1m;初期支护厚度为35cm,中隔壁喷层厚度为25cm;钢筋网采用Q235φ8钢筋,网格间距20×20cm。

5.2.2施工步骤简述如下:

上台阶开挖采用弧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法,类似于弧形导坑法的上导坑施工,核心土高度距离拱顶1.5~2.0m,距边墙和中隔壁约2m,核心土顶部留有1.5m的工作平台便于人工操作,核心尾部为1:1的斜坡,根据地质情况一次进尺控制在1~2榀钢架间距的距离。上部开挖高度在6.6m左右。

下台阶应左右交错开挖,错开间距不小于2m,先开挖边墙一侧,再开挖中隔壁一侧,避免上台阶的初支在同一断面处于悬空状态。单侧每次进尺控制在2~3榀钢架间距的距离。下部开挖高度在4.2m左右。

上下台阶长度控制在3~5m,中隔壁左右两侧开挖的间距控制在10~15m左右。

拆除下部横撑开挖仰拱,开挖可以分左右侧两次施工,也可根据地质情况一次开挖成型,每次开挖长度控制在3m以内。底部开挖高

度在2.5m左右。

5.2.3施工要点

弧形导坑法的施工要点在本法中仍然适用,这里重点介绍CRD 法临时支护系统的拆除。

CRD法在拆除临时支撑前各部室面积小且封闭成环受力结构稳定,有关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作用在中壁的轴力一般较大,这说明中隔壁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施工中中隔壁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将原设计带曲率的变更为竖直的中隔壁。随着施工的推进,作为临时支护的中隔壁将逐步被拆除,支护结构竖向承载能力部分丧失,围岩压力完全作用在四周的初期支护上,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大跨度支护结构的内力将有着明显的增加,拆除中间临时支撑时,初期支护会因突然卸载而出现较大的变形,应力需重新分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拆除临时支护系统首先要考虑拆前整个支护系统是否已稳定,由于隧道围岩受力的蠕变特性,自隧道开挖至支护受力和围岩变形趋于稳定需要有一段时间,隧道支护中隔壁拆除必须待隧道变形稳定后方可进行,否则会诱发围岩应力重分布的突变乃至围岩失稳、支护结构破坏。在非稳定状态严禁拆除反而应采取加强措施,如在中隔壁两侧采用φ159钢管设置竖向支撑,纵向间距50cm;横撑接头处设置45°夹角的斜撑。中隔壁的拆除时机可通过围岩变形的量测来判断。其次,在加强监控量测的基础上确保下道工序的及时跟进。

凤凰岭隧道进口临时支撑的拆除实际上是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施

工方法,即在施做仰拱填充完毕后再拆除中隔壁,使部分中隔壁埋置于填充砼之中造成浪费,但保险系数较大,在拆除之前整个初期支护已经形成较稳定的受力结构。施工时根据衬砌的施工进度确定拆除的长度和进度,拆除时要注意对成品的保护。

施工时先破除中隔壁上部喷射砼,将水平横撑及竖撑钢架和环向钢架连接处露出,中隔壁钢架采用简易支撑,错开拆除左侧上部和下部间的横撑、再拆除右侧上中部之间的横撑,若拆除所有水平支撑后,隧道仍处于稳定状态,则开始进行竖撑的拆除,拆除时应按顺序错开进行拆除。

同时加强变形观测,一旦发生变形异常应立即停止拆除并采用加设临时竖撑进行加强处理,避免变形过大产生坍塌。

5.2.4施工机具及劳力组织

主要施工机械:挖掘机1台,装载机2台,出渣车4台,湿喷机4台,风枪4台,风镐10把,空压机2台。

施工人员:开挖24人,喷锚18人,司机10人,电工1人。

按照以上机械人员配置凤凰岭隧道进口每月开挖进尺为

25~30m。

6监控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须根据监控量测情况实行动态控制,通过分析量测数据判定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预测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支护体系的稳定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6.1量测的项目及主要方法

6.1.1洞内外观测

洞内观察分为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做段观察两部分。洞外观察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等情况。

6.1.2水平净空收敛量测

CRD法分布多、断面小,且各部分断面形式多,且有临时支撑的影响,适用全站仪视线受阻。故选用JSS30A型收敛计进行量测;IV 级弧形导坑法考虑断面较大、尤其上部高度较高,后期挂设收敛计等仪器困难大,还有使用其它辅助工具,另外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要分开量测,花费时间多;容易和其它施工工序发生冲突,抗施工干扰能力差,效率低,因此采用徕卡TCR702全站仪进行无尺量测。

6.1.3拱顶下沉量测

为了便于数据的采集两种开挖方法均采用无尺量测。

6.1.4地表下沉量测

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在同一横断面内。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及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至二衬结构封闭、下沉基本结束为止,观测频率与洞内形同。现场实际由第一勘察设计院完成。

6.2量测的施做要点

6.2.1及时设置各种观测标志。

6.2.2及时收集各观测的初始数据。

6.2.3及时将各项量测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位移与时

间的关系曲线及位移与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

6.3实际量测结论

6.3.1时间性

在与时间相关的规律表现上,隧道较明显的变形主要发生在掌子面开挖后的3~5天,此后一周内逐渐趋于稳定,一周后只有微小的变形。如下列图1~图4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6.3.2工序相关性

6.3.2.1隧道变形情况,尤其是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这两项与施工工序有很强的相关性,大于75%的沉降量发生在隧道上部导坑和中部开挖的过程中,隧道封闭成环基本可以停止隧道变形。具体数据参看表1。

说明:

1)表中的数值“a/b/c”具体含义为:a代表地表沉降值、b代表拱顶沉降值、c代表净空收敛值

2)“总值”一项并非对表中上面对应的数据的汇总,而是相应值(地表沉降、拱顶沉降、净空收敛)的总量的最大、最小、平均值3)V级围岩的变形值的总值包括了中隔壁拆除后的沉降值和支护完成到隧道二次衬砌(变形停止)之前的变形值

6.3.3隧道水平净空收敛值相对拱顶沉降要小的多。

6.3.4隧道埋深超过40m时,洞内外的变形没有太大的联系。

6.3.5质量关键点影响性

扩大拱脚,钢拱架安装,锁脚锚管,钢拱架底部砼垫块、槽钢垫块,掌子面、仰拱、二衬的安全距离等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实际质量对隧道拱顶沉降变形影响明显。从2006年11月开始,逐步完善相关的技术变更手续后,凤凰岭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加强了以上所列各

个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控制,使隧道拱顶沉降总量有了明显的变小的改善。

7隧道地基湿陷性的处理

7.1地质情况

进口端50m范围为Q3eol3砂质黄土,呈浅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空隙、垂直节理发育、属○II级普通土、δ0=150Kpa、具中度自重湿陷性。基底采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处理,以消除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

7.2施工参数

隧道地基加固施工参数设置:挤密桩直径25~35cm,桩间距80×80c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底深至老黄土地层约2m,有效桩长2~9.9m。本次施工的50m共设水泥土挤密桩1178根,有效桩长共7136延米。

7.3施工方法及结论

施工采用非排土法即借助于机械提升冲锤,靠重锤自由落体的冲击能量对拟加固的地基冲击挤密成孔,并分层分次填料后以重锤自由落体的冲击能量冲击挤密成桩达到加固地基。

经试桩及施工后检测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在洞内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施工机具消除隧底湿陷性这一技术难题,具有实用性及推广价值。

8主要结论

经过凤凰岭隧道进口和高桥隧道出口1000多米的施工,洞口浅

埋V级围岩采用CRD法,深埋和IV级围岩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工法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诸多技术难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施工变得有序可控,实现了大断面黄土隧道快速掘进的施工目标,工期进度得到了保证。

施工过程中,针对黄土隧道的具体特点,进一步采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保证措施经监控量测,对抑制隧道变形是切实有效的。

水泥土挤密桩借助合理的施工机具采用非排土法施工成功解决了黄土的湿陷性,提高了隧道基底的承载力。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新奥法施工,隧道开挖,附示意图)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新奥法施工,隧道开挖,附示意图)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 工法编号:TLEJGF-03·04-35、GZSJGF 07-03-08中铁隧道集团三处唐果良刘建国邓青平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城市功能的需要,向地下拓展空间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城区隧道与山岭隧道差别很大:一是位于市区,周边建筑较多,开挖爆破需要严格控制;二是城市地铁车站,商场的断面大,远大于铁路三线隧道。 《城市浅埋硬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工法》是依据新奥法原理,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岩柱的方法开挖,通过综合减震措施减小爆破开挖时的地震动,保护周边环境,使用全断面整体式钢模台车进行二次衬砌,同时采用综合监测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和实时处理的一个工程工法,它在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临江门车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 二、工法特点 1、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岩柱的方法开挖,二次衬砌紧跟核心岩柱上部开挖,控制二次衬砌面与

核心开挖面的距离,从而减小变形,控制地表沉降,保证工程安全。 2、紧临建、构筑物的开挖爆破通过超前导洞先行、预留光爆层光面爆破、周边密排空眼减震、开挖面增打减震孔、非电不对称起爆网络等综合减震技术减小爆破震动效应,保护周边环境。 3、采用全断面整体式钢模台车进行二次衬砌,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水效果,加快施工进度,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4、采用综合监测技术,实时反馈信息,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三、适用范围 1、适用于新奥法指导施工的大断面、特大断面隧道及地下工程(即开挖宽度18m及以上,开挖高度12m以上)。 2、紧临既有建筑物需要采用控制爆破开挖,Ⅱ~Ⅲ级围岩的浅埋暗挖特大断面地下工程。 3、围岩较完整较厚层的软岩,中硬岩——硬岩。 四、工艺原理 1、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岩柱的方法,将大跨减小,大断面隧道分割成几个小洞室分部施工,利

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四章隧道工程建设标准及施工技术 第一节隧道工程设计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的隧道设计是由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和缓解及消减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研究表明,以上两方面要求中,后者起控制作用,但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以隧道横断面的限界、构造尺寸、使用空间为控制要点。 一、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的选择 在确定隧道横断面有效净空尺寸之前,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隧道设计参数。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与人的生理反应和乘客的舒适度相联系。这就要制定压力波动程度的评估办法及确定相应的阈值,目前较通用的评估参数是相应于某一指定短时间内的压力变化值,如3s或4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我国拟采用压力波动的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0Kpa/3s。 根据ORE提出的压力波动与隧道阻塞比关系可以推算出满足舒适度要求时,阻塞比β宜取为:当V=250km/h时,β=0.14;当V=350 km/h时,β=0.11。 隧道横断面形式一般为园形(部分或全部)、具有或没有仰拱的马蹄形断面。而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1)建筑限界; (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3)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4)线间距; (5)线路轨道横断面; (6)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7)空气动力学影响; (8)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 二、客运专线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的不同点 1.当高速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要遇到空气动力学问题,为了降低及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除了采用密封车辆及减小车辆横断面积外,必须采取有力的结构工程措施,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及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另外还有其它辅助措施,如在复线上双孔单线隧道设置一系列横通道;以及在隧道内适当位置修建通风竖井、斜井或横洞。 2.客运专线隧道的横断面较大,受力比较复杂,且列车运行速度较高,隧道维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复合衬砌和整体式衬砌比喷锚衬砌安全,且永久性好,故一般不采用喷锚衬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

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 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案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xx高速xx标项目经理部

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方案 (1) 四、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10) 五、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11) 六、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1) 七、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4) 八、施工平面布置图 (16) 附图 (16)

一、编制依据 1.1、xx高速公路二期工程xx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总监办下发的文件和要求。 1.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5、《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1.6、现场踏勘及调查了解的施工环境、条件等。 1.7、xx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 二、工程概况 xx隧道位于xx境内,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洞身位于平曲线上,左洞位于R=1120米曲线上,右洞位于R=1110米曲线上。左右洞均部分洞身位于超高段,左洞横坡为4%~2%,右洞横坡为-4%~2%。左洞进口桩号为ZKxx+xxx,左洞出口桩号为ZKxx+xxx,长x米,纵坡采用-1.563%、+0.563%;右洞进口桩号为YKxx+xxx,右洞出口桩号为YKxx+xxx,长x米,纵坡采用-1.555%、+0.577%。 隧道建筑界限:行车道宽度为3×3.75m,左侧向宽度为0.5m,右测向宽度为1.0m,左侧设检修道宽0.75m,右侧设检修道宽1.0m,净高5m。 本隧道的Ⅰ级、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光面爆破的方法掘进;围岩为微风化花岗岩,坚硬岩,完整或较完整,围岩稳定。本隧道区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多呈潮湿或点滴状出水,无溶岩、涌水等不良地质。 三、施工方案 开挖支护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设计及现场施工实际条件,本隧道的

隧道全断面开挖技术交底V

技术交底书 主控部门公司技术部编号项目工程部 项目名称XX项目 工程名称XXX隧道 设计文件图号XX施工图、XX施隧 施工部位隧道全断面开挖 交底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技术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XX隧道Ⅱ、Ⅲ级围岩全断面人工开挖施工工序,适用于施工里程XX+XX~XX+XX,共XX m。 二、设计情况 隧道工程概况、地形地貌、工序施工地质水文条件及周边影响因素、结构类型、设计参数、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阐述,必要时附图示或者参数表。 三、施工条件及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风钻等各种设备在操作前应检修保养完好,保证能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要求规定。 2)施工前做好各种水、风、电的接长准备工作。 3)在开挖前提前加工各种机具等。 4)提前做好各种材料计划,并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5)对本段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技术准备 1)施工前,认真熟悉并核对图纸、充分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 2)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开挖许可证等施工手续办理齐全。 3)根据设计图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审批完成,下发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主要施工机具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表3-3-1。 表3-3-1 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或型号数量 备注 1 全断面开挖台架自制 1 2 挖机XX 1

1 走开挖台架 2 清邦找顶 3 测量放线 4 打钻单眼 5 装药爆破 6 通风 7 爆破效果检查 合计循环进尺,断面65m3 五、施工工艺 1.施工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排烟→清危排险→进入下道工序。 2.测量放线 开挖前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指导现场施工,开挖台架到位后,进行人工排险,排险完毕后,由测量组按照钻爆设计图用全站仪在掌子面精确的画出隧道中线、开挖轮廓线及钻孔位置点。 3.钻孔 测量完毕后,首先用风钻施作超前钻孔:钻深5米,掌子面布置,设置数量5个,相邻两个循环搭接1m,用以探明前方围岩和释放岩层间积聚不良气体和涌水,严禁在前一轮残眼中继续钻眼,防止发生残留炸药引爆事故。然后按照已经定位的钻眼位置和设计的钻眼角度及深度施作炮眼。掏槽眼采用水平锲形掏槽方式,掏槽眼的深度比其他孔的深度长20cm。 图5-1全断面开挖施工实例图 4.装药 炮眼检查无误后,即可装药。装药前,用高压风吹出炮眼内残渣和泥浆。装药按自上而下顺序

隧道作业指导书—断面尺寸 1

隧道工程作业指导书 武汉港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5年7月

断面尺寸检测指导书 1、概述 隧道工程检测作业主要分为开挖质量检测、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运营隧道健康检测以及通风和照明检测。 2、检测项目 断面尺寸,隧道开挖质量主要是通过两方面内容进行评定:一是检测开挖断面的规整度;二是超欠挖控制。通过对断面尺寸的检测,可以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3、检测方法 3.1 断面尺寸检测 3.1.1 检测仪器 隧道激光断面仪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检测主机、掌上电脑、数据处理软件。 主要技术参数: (1)检测半径:1~45m。 (2)测距精度:优于±1mm。 (3)测角精度:优于0.01°。 (4)方位角范围:30°~330°(仪器侧头垂直向下为0°),连续测量60°~300°。 (5)手动侧头转动方位角范围:0°~350°。 (6)定位测量方式:具有垂直向下激光定心标志、测距功能。 检测点数:测量点数可控化,断面特征点检测时可以手动控制选择特定的测点,常规断面检测一般采用等角自动测量,但是检测前可根据任务要求手动设置测量点数,一般为35个点/断面。 3.1.2检测断面点位和数量要求 检测频率:一般情况下初期支护为10m一个检测断面,二次衬砌为20m一个检测断面。 检测点数:一般设置35个点/断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检测要求而定。 3.1.3检测方法 检测前准备 ①根据检测任务要求确定检测频率和单个断面检测点数。

②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对隧道断面检测前,应先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按一定间距放出测量点和对应方向点并记录该点的桩号、实际高程和与中线偏位值。 ③放点要求:隧道激光断面进行断面检测具有任意点检测的优势,检测时虽然无固定检测位置的要求,但为了便于后期数据处理,一般要求:a.条件允许情况下,检测点应放在隧道中点中线上:b.现场条件受限,不能在中点放点时,可以在非中线点处放点,但是应记录下其实际高程和与重点偏位值,并适当加密测点:c.直线隧道且检测距离较短情况下,可以用相邻测量点来确定检测方向无需事先放设法向点,但是曲线隧道和非中点放点情况下,必须事先放法向点。 隧道断面检测步骤 ①.将隧道激光断面仪置于所需检测断面的测量点上,安装并调整好仪器,使仪器水平且垂直归零后光点在测量点上。 ②.利用该测点的法向点或者利用相邻测点,确实断面主机方向,保证所检测的断面在垂直隧道轴线的断面内,且统一按特定旋转顺序检测。 ③.退出仪器手动调试界面进入主界面,选择“测量断面”。 ④.再选“测量断面中”选择等角自动测量,并输入所测量断面的桩号并设置好所量测断面的起始和终止测量角度及所需测量的点数等参数,最后点“测量”,仪器自动开始检测,检测时候注意观察掌上电脑上所显示检测断面曲线,如发现常测点,及时现场观察,以便确定是否为障碍物遮挡引起。 ⑤.测量结束,在提示栏中显示检测完的信息时即可退出,数据自动保存在掌上电脑中,然后进行下一个断面检测。检测断面数据带回室内进行处理,以减少在隧道内的时间,减少对施工影响。 本仪器需全站仪配合,其测量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手动检测方法。由操作者控制移动检测指示光斑随意进行测量和记录。 ②定点检测法。可设置起止角度及测量点数等参数,仪器将按照所定参数自动测量并记录。 ③自动量测法。仪器依照内部设定的间隔,自动检测并记录数据。 3.1.4检测数据处理 3.1.5检测缺陷处理方法

超大断面过江盾构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断面过江盾构隧道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张焕城 陈健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指挥部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况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连接南京市浦口区与河西新城区的市内快速通道,是南京市 “井字加一环”快速路系统跨江成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中的重要项目。该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三桥之间,线路总长5.813km ,道路等级为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车道宽为3.5m ×2+3.75m ,设计时速80 km/h ,总工期48个月,总投资约30个亿。 工程组成主要包括680m 江北接线道路、300m 收费广场、3822m 左汊盾构隧道(盾构掘进2992m )、401m 梅子洲接线道路和610m 右汊夹江独塔悬索桥(主桥67+70+248)。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总平面图 2、右汊盾构隧道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隧道

盾构隧道工程区段属长江河床及高河漫滩,地形开阔平坦。地表主要为农田、水塘、苗圃等。盾构穿越江面宽度约2500m,高水位多年平均值8.37m,最大水深约28.8m 。 隧道通过部位为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为第四系冲积、沉积粉细砂、砾砂、圆砾层和强风化砂岩。下穿地层除穿越一级长江防洪大堤外,地面建(构)筑物、管线较少,仅有少量2~3层民房和一条水厂管道。左汊盾构隧道全长3822m,其中盾构段长度为2992m,使用两台ф14.93m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满足车道净空限界的盾构隧道内径为13.30m,隧道管片外径14.50m。管片拼装设计为7块标准块、2块相邻块和1块封顶块,设计强度为C60,防水等级为S12。长江隧道纵断面及结构横断面图如下 二、长江盾构隧道的工程特点、难点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第一次在长江下修建江底隧道,且盾构直径之大、地质条件之差、水压之高世界罕见,这些世界级技术难点极具挑战性。因此无论是在隧道设计、盾构机选型,还是盾构施工和管理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其工程的特点与技术难点主要表现如下: 1.盾构直径超大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盾构直径最大是荷兰的格林哈特隧道,盾构机直径14.87m。南京长江隧道盾构直径为14.93m,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 2. 水压力高 目前世界上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超大直径盾构项目,水压在6kg/cm2以上的实例尚属空白。而南京长江隧道盾构设计最大水压近6.5kg/cm2,在同等或更大直径的盾构项目中,水压是最高的。 3.地层透水性强 隧道长距离穿越粉细砂层(穿越长度2542m,占隧道总长度的85%),以及部分

隧道全断面开挖工艺

3.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3.1全断面开挖方法 按设计将整个开挖断面采用一次性开挖成形(主要是爆破或机械开挖)、初期支护一次到位,再施作衬砌的施工方法叫全断面开挖法。 3.1.1 适用范围 全断面法主要适用于Ⅰ~Ⅲ级围岩;当断面在50m2以下,隧道又处于Ⅳ级围岩地层时,为了减少对地层的扰动次数,在进行局部注浆等辅助施工加固地层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但在第四纪地层中时,断面面积一般在20m2以下,施工中仍需特别注意。山岭隧道及小断面城市地下电力、热力、电信等管道多用此法。 图3.1.1 隧道全断面开挖图 (1)优点 ①可以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有利于围岩天然承载拱的形成; ②全断面开挖法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防水处理简单,且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 (2)缺点 ①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围岩必须有足够的自稳能力; ②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工作量相对较大; ③当采用钻爆法开挖时,每次深孔爆破震动较大,因此要求进行精心的钻爆设计和严格的控制爆破作业。

3.1.2 施工工艺流程 图3.1.2:全断面施工工艺流程图 3.1.3 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①施工供风 施工供风应按照工程特点、工区划分、工区承担施工长度及同时作业面个数,

根据每个工区洞内用风量的大小,独立设置供风系统。同时在计算各供风参数时,应考虑供风过程中风量、风压的损失,计算配置空压机型号和数量。根据计算采用管径适合的钢管,钢管节间法兰盘接头采用石棉衬垫,保证接头严密,不漏风,管路前端至工作面保持30m的距离,钢管与分风器采用φ50mm的高压软管连接,分风器与凿岩机采用φ25mm的软管进行连接,保证工作面风动凿岩机风压在 0.5MPa以上。 ②施工供水 施工用水尽量在工程位置附近选择水源,以缩短供水线路,并取水样进行水质鉴定,使用符合标准的工程用水,从水源处利用供水主管接至各施工工区,主管钢管接头之间采用法兰盘进行连接,进入工作面以后,采用φ50mm的高压胶管接至各分水器,并保证工作面凿岩机需用水压。 ③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应进行专项施工用电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长大隧道采用利用10KV高压电缆进洞,变压以后引至各施工工区,变压器的容量采用500KVA,同时应考虑设置了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以确保洞内的正常施工。高压电缆一般采用50mm2,线路按三相五线制进行布置,以满足动力设备及照明的需要,隧道动力设备供电为380V,隧道照明成洞地段采用220V,作业地段照明采用36V。 图3.1.3-01隧道风水电管路布置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全断面法)

XXXXXX高速公路 一期土建工程XX合同段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XXXXXX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0年12月

隧道爆破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 本合同段有四座隧道。隧道设计为左右幅分离式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净跨11.2m,净高7.0m的三心圆拱曲墙断面。隧道区域处于构造剥蚀丘陵—低山地貌区,主要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中元古武当山群片岩和上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组片岩。本段内短隧道为Ⅳ、Ⅴ级围岩,中长隧道为Ⅲ、Ⅳ、Ⅴ级围岩,其中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爆破开挖(Ⅴ级围岩主要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不需要爆破)、锚、喷、格栅、网、初期支护,全断面复合式衬砌。爆破方法采用光面爆破。 二、光面爆破的特点 光面爆破施工,可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增强围岩的自承能力,特别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可以减少危石和支护的工程量,而且保证了施工的安全;由于光面爆破使开挖面平整,岩石无破碎,减少了裂隙,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超欠挖量。据有关资料统计,光面爆破与普通爆破相比,超挖量由原来的15%~20%降低到4%~7%,不但减少出碴量,而且还很大程度的减少了支护的工作量,从而降低的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根据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需要和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我标段的四座隧道中的Ⅲ、Ⅳ级围岩决定采用光面爆破施工。 三、光面爆破方案的确定 目前,大断面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有2种方法:一是预留光爆层法;二是全断面一次性开挖法。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及围岩情况,本段隧道采用全断面一次性开挖法。 四、全断面(Ⅲ级围岩)爆破方案设计 1、爆破参数的选择 光面爆破参数选择主要与地质条件有关,其次是炸药的品种与性能;隧道开挖断面的形状与尺寸,装药结构与起爆方法。隧道主要为Ⅲ、Ⅳ、Ⅴ级围岩,Ⅲ级围岩全断面爆破断面面积为83.1m2,Ⅳ级围岩上导坑爆破断面面积为58.45m2,采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Ⅴ级围岩主要采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不需要爆破。周边眼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其他炮眼采用连续柱状装药,采用导爆索和毫秒延期导爆雷管起爆。 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采用合理的装药结构,尽可能的使药沿药眼长均匀的分布,这是实现光面爆破的重要条件。 在光面爆破中,炮眼间距E、最小抵抗线V、炮眼密集系数K、装药密度q是相互制约的。 (1)炮眼深度

lA大跨度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

大跨度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 (YJGF15-92) 铁道部隧道工程局 隧道施工如仍采用60——70年代以轻型机具为主的小型机械进行分部开挖、斗车运输、木支撑替换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法,已不能适应隧道全断面施工的高速、优质和安全的要求, 80年代建设的衡广复线,在铁道部的领导和支持下,针对评乐段长14.295km的大瑶山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的修建,开发了大跨度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法,解决了隧道长、断面大、工期短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在施工中打破常规应用十项科研关键技术成果,做出了许多新的尝试和突破,发展、改变了近百年来修建隧道的传统方法。全面应用新奥法原理指导施工;成功地进行了硬岩深孔爆破和软岩全断一次成型爆破;首次运用了光电测距导线和光电三角高程控制测量新技术进行隧道控制和竖井投点;成功的进行了27.6km独头巷道的施工通风;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带塑料板的复合衬砌技术,发挥了围岩的承载能力,创造了大的施工空间,解决了隧道漏水问题;全面采用大型机械化进行全断面施工,形成了破岩装运、支护、衬砌三条卓有成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创造了较高的施工速度,最高单口月成洞217双线米,全隧道平均单口月成洞99.2双线米,通过地质恶劣的长465m的F 平均开挖19.75双线米;施工中采用各种超前地质预报;多种注浆加固围岩及堵水;全面进行施工监控量测,信息反馈技术。从而,大大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为安全快速施工,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使该隧道施工技术成为我国隧道建设史上一个新旧方法的转折,开创了隧道施工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成功模式,并制定了各种施工工艺 本工法的单项科研技术成果前后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其综合配套技术获1989年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参加了首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果展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图片展览、国际第16届隧道年会展览和1992年国际铁路现代化展览等。本工法的多项科技成果已纳入铁道部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并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如大秦线西段二十多座铁路隧道,梧桐山、板樟山等公路隧道和大广坝、太平驿、铜头水电工程的地下工程均应用了本工法施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法特点 (1) (2)采用五米深孔光面爆破,解决了深孔掏槽、克服管道效应、非电起爆、爆破振动监控量测、周边预裂光爆等系列技术问题;通过优选爆破器材和选择合理爆破参数等,使炮眼利用率平均95%以上,炮眼痕迹保存率达70%左右(见隧道硬岩深孔爆破工法) (3)监控量测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和信息反馈的判断准则技术用于施工,使一切施工管 (4)初始应力场及二次应力场的量测技术,超前15m声波探测光谱显微构造分析,结合洞内素描,赤平极射投影技术,进行了准确的地质预报,其准确率达80% (5)采用喷锚支护复合衬砌结构,其外层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内层模注混凝土作二次衬砌,两层间设置塑料防水层(见隧道复合式衬砌施工工法) (6)大型机械化快速配套施工,成功地建立了凿岩装碴运输、混凝土锚喷支护和二次衬砌三条机械化作业线,使单口开挖月进尺最高达到203m,平均月进尺187m,混凝土衬砌施工最高达300m/月进尺(见隧道大断面快速施工工法) (7)隧道长距离(2763m)独头无轨运输施工通风的成功,可减少一条平行导坑的工程。

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超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施工技术 ) 摘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大断面隧道将成为高速铁路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施工技术方面对哈大客运专线笔架山隧道CRD法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对以后同类型的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速铁路大断面隧道 CRD法施工技术 一、扩大断面隧道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由于铁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量的剧增,包括大断面在内的各类铁路隧道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客运专线铁路基本上都是一次建成双线,同时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以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所需,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内净空面积达到100m2以上。哈大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达350Km/h,隧道最大开挖面积205m2,隧道断面内轮廓净面积134.66m2,开挖工序比较繁琐,施工难度较高。目前在国内,如此大断面的双线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外也很少有类似的经验可作参考(各国高速铁路隧道净空面积见下表所示)。 本文对客运专线大断面浅埋隧道开挖技术做系统研究,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和探讨。 二、工程概况

笔架山隧道位于普兰店湾北一公里处,隧道进口里程DK67+255,出口里程DK67+600,隧道全长345m;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67+450为16‰的上坡,DK67+450至出口为3‰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31m。 笔架山隧道地层岩性:隧道分布古界蓟县系泥岩、砂岩,局部表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细角砾土。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笔架山隧道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钓鱼台-邓屯-李店构造带上,根据物探资料分析隧道区中部为一褶皱,其北翼岩芯极其破碎。 三、笔架山隧道开挖-CRD法施工 笔架山隧道开挖采用CRD法施工,CRD法源于日本,是中壁法和台阶法的综合,一般用于Ⅳ级围岩,为了更好的控制围岩变形时采用;同时由于本隧道为满足运梁车通过且为浅埋偏压隧道,故采用此方法施工。 施工初期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但是施工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该隧道属于山岭隧道,开挖需要爆破作业,使得整个施工环节属于单工序作业。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按照全断面进行计算平均每月最多进尺30m,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实际施工过程对开挖、支护体系转换等工序进行了优化。 1.原设计施工情况 隧道围岩级别为Ⅲ、Ⅳ级,全部采用Ⅳ级支护方式。全隧道为浅埋隧道,暗挖段全部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 CRD主要施工方法是将隧道分成四个小断面洞室施工,同侧上下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8m,同一层左右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15m,每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和初期支护,使分部支护成环,开挖采用弱爆破设计,隧道洞身二次衬砌均在初期支护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施作 ( 2.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讲解

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讲解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条件: (1)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l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其经济性较差。隧道机械化施工,有三条主要作业线,见表 施工特点: (1)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 (2)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 (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施工工序流程图:隧道全断面开挖施工工序流程见图1-1

施工要点: (1)配备钻爆台车或多功能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由于开挖断面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循环相对工作量较大,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碴和相应的支护能力。 各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务求配套。以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合理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工序,提高施工进度。 (2)利用深孔爆破增加循环进尺,控制周边眼间距及角度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减少超欠挖。 (3)及时施做初期支护,摸清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及时准备好应急措施,围岩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 (4)有条件时采用导洞超前的开挖方法,合理组织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5)二次衬砌及时施作,Ⅰ~Ⅱ级围岩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200m,Ⅲ级围岩≤80m。 (6)在软弱破碎围岩中使用全断面开挖时,应加强辅助施工方法设计与检查,加强动态量测与监控。 施工图片: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工法(附示意图)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工法(附示意图)

隧道全断面开挖光面爆破工法 光面爆破是通过正确选择爆破参数和合理的施工方法,达到爆后壁面平整规则、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隧道全断开挖光面爆破工法,是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对隧道实施全断面一次开挖的一种施工方法。它与传统的爆破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能有效地控制周边眼炸药的爆破作用,从而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持围岩的稳定,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又能减少超、欠挖,提高工程质量和进度。 一、光面爆破作用原理 光面爆破的破岩机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尽管在理论上还不甚成熟,但在定性分析方面已有共识。一般认为,炸药起爆时,对岩体产生两种效应:一是药包爆炸瞬时高温高压气体形成的冲击波效应;二是爆炸气体膨胀做功所起的作用。光面爆破是周边眼同时起爆,各炮眼的冲击波向其四周作径向传播,相邻炮眼的冲击相遇,则产生应力波的叠加,并产生切向拉力,拉力的最大值发生在相邻炮眼中心连线的中点,当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小于此拉力

时,岩体便被拉裂,在炮眼中心连线上形成裂缝,随后,爆炸气的膨胀使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平整的爆裂面 二、光面爆破的技术要点 要使光面爆破取得良好效果,一般需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定周边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尽最大努力提高钻眼质量。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将药量沿眼长均匀分布。 3.周边眼宜使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猛度、低爆速的炸药。为满足装结构要求,可借助导爆索(传爆线)来实现空气间隔装药。 4.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要安排好开挖程序,使光面爆破具有良好的临空面。 (一)周边眼常用参数的选择 1.周边眼间距E 它是直接控制开挖轮廓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E=(12~15)d,其中炮眼直径d=35~45mm。对于节理较发育、层理明显以及开挖轮廓要求较高的地下工程,周边眼间距可适当减小,也可在两炮眼之间增加一个不装药的导向

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分析

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隧道开挖方法分析 摘要隧道建设已开始跨入“大断面化”时代,在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中,要求采用快速、安全的施工方式,以保证围堰、掌子面稳定性。对此,本文首先对大断面隧道工程常用开挖施工方式进行介绍,然后以某铁路客运专线为研究对象,对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铁路;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 1 引言 随着交通量的提升,铁路隧道必须拓宽,大断面隧道工程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大运输量铁路工程运输发展趋势。大断面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七步法等等,只有合理选用开挖方式,并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大断面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1]。 2 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 2.1 双侧壁导坑法 ①开挖左导洞上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②开挖左导洞下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③开挖右导洞上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右导洞下台阶,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⑤开挖核心土上部,再施工其初衬; ⑥开挖核心土中部,再施工其临时支护;⑦开挖核心土下部,再施工其初衬;⑧拆除临时支护,再施工全环二衬。 2.2 三台阶施工 ①先施工超前支护,然后开挖上弧型导航,再施工初衬;②开挖中导洞左上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③开挖中导洞右上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④开挖中导洞左下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⑤开挖中导洞右下边墙,再施工其初衬;⑥依次开挖中导洞核心土上、中、下台阶;⑦开挖仰拱,再施工其初衬,最后施工全环二衬。 2.3 CRD法 ①开挖左导坑上部,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②开挖左导坑下部,再施工其初衬和临时支护;③开挖右导坑上部,再施工其初襯和临时支护;④开挖右导坑下部,再施工其初衬;⑤拆除临时支护,再施工全环二衬[2]。 3 工程背景 某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里程7238m,隧道最大埋深处约为225m,其最小

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技术(获奖版)

超大断面隧道分部开挖施工技术 一、扩大断面隧道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由于铁路等级的提高和交通量的剧增,包括大断面在内的各类铁路隧道数量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国内大力发展的客运专线铁路基本上都是一次建成双线,同时考虑工程技术作业空间、内部配件空间、安全空间、救援通道以及考虑空气动力学的影响所需,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设计内净空面积达到100m2以上。哈大客运专线设计时速达350Km/h,隧道最大开挖面积205m2,隧道断面内轮廓净面积134.66m2,开挖工序比较繁琐,施工难度较高。目前在国内,如此大断面的双线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外也很少有类似的经验可作参考(各国高速铁路隧道净空面积见下表所示)。 本文对客运专线大断面浅埋隧道开挖技术做系统研究,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和探讨。 二、工程概况 笔架山隧道位于普兰店湾北一公里处,隧道进口里程DK67+255,出口里程DK67+600,隧道全长345m;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进口至DK67+450为16‰的 上坡,DK67+450至出口为3‰的上坡,隧道最大埋深约31m。 笔架山隧道地层岩性:隧道分布古界蓟县系泥岩、砂岩,局部表覆第四系

全新统坡洪积层细角砾土。地质构造:依据区域地质资料,笔架山隧道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钓鱼台-邓屯-李店构造带上,根据物探资料分析隧道区中部为一褶皱,其北翼岩芯极其破碎。 三、笔架山隧道开挖-CRD法施工 笔架山隧道开挖采用CRD法施工,CRD法源于日本,是中壁法和台阶法的综合,一般用于Ⅳ级围岩,为了更好的控制围岩变形时采用;同时由于本隧道为满足运梁车通过且为浅埋偏压隧道,故采用此方法施工。 施工初期按照原设计进行施工,但是施工进度较慢,主要原因是该隧道属于山岭隧道,开挖需要爆破作业,使得整个施工环节属于单工序作业。由此造成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按照全断面进行计算平均每月最多进尺30m,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因此实际施工过程对开挖、支护体系转换等工序进行了优化。 1.原设计施工情况 隧道围岩级别为Ⅲ、Ⅳ级,全部采用Ⅳ级支护方式。全隧道为浅埋隧道,暗挖段全部采用交叉中隔壁(CRD)法施工, CRD主要施工方法是将隧道分成四个小断面洞室施工,同侧上下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8m,同一层左右部施工间距不宜大于15m,每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和初期支护,使分部支护成环,开挖采用弱爆破设计,隧道洞身二次衬砌均在初期支护收敛变形趋于稳定后施作 ( 2.实际开挖施工情况 实际施工过程经过组织三次相关方对优化方案进行论证,初步将笔架山隧道CRD施工工法进行部分优化,最终确立CRD施工优化方案如下:

JTJ041-201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隧道开挖技术标准15页word文档

隧道开挖技术标准 1 洞口开挖 1.1 隧道洞口边坡、仰坡的开挖范围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前要进行放线,严禁随意开挖。 1.2 隧道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及地表恢复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1.3 边坡、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施工,山坡危石应清除干净,不留后患。天沟和吊沟等排水系统应及早施作,以免冲刷洞门,影响洞门施工。 1.4路基及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1.5 洞口段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开挖方法和支护方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不良地质地段应在进洞前对地表、仰坡进行防护,并施作超前支护。 ( 2)洞口邻近建筑物时,应采取微震动控制爆破,并对建筑物下沉、倾斜、裂缝以及振动等情况作必要的监测,确保隧道施工和建筑物的安全; (3)洞口段开挖应加强支护,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等,并尽早施作衬砌; (4)加强对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的监控量测,适当增加量测频率。 2 明洞开挖 2.1 明洞地段的土石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开挖方式以及边坡和仰坡的坡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仰坡稳定程度和采用的施工方法确定; (2)石质地段开挖时,应防止爆破影响边坡和仰坡的稳定; (3)松软地层开挖时,宜边支护边开挖; (4)开挖的土石方应弃置在不影响边坡及其他建筑物稳定的地点; (5)不宜在雨季施工,当必须在雨季施工时,应加强防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 3 洞身开挖 3.1 隧道施工方法应根据地质、覆盖层厚度、结构断面及地面环境条件等,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 3.2隧道开挖应根据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选择开挖方式和步骤,确定和理循环进尺及施工速度,保持各工序相互协调,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3.3 隧道开挖断面应以衬砌设计轮廓线为基准,考虑预留变形量、测量贯通误差和施工误差等因素作适当加大。 3.3.1其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一开挖循环必须检查一次,所用的仪器可以是激光断面仪、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 3.3.2 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当无法类比时,可按表3-1采用。 表3-1预留变形量

隧道开挖的几种方法

隧道开挖方法的选择 初次接触隧道工程,感触颇深,在从事隧道试验检测工作的同时,我更多的时间是向优秀的工程师们学习具体的现场施工经验,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是大概的讲解了一下,而更多的东西还要靠自己去领悟,去学习。自己总结了隧道工程的一些开挖方法,加上具体的现场施工逐渐的了解了隧道的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 在当前的施工实践中,从施工造价及施工速度考虑,施工方法的选择顺序为: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CD法)→交叉中壁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从施工安全角度考虑,其选择顺序应反过来。如何正确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但必须符合安全、快速、质量和环保的要求,达到规避风险、加快进度和节约投资的目的。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就是按照设计轮廓一次爆破成形,然后修建衬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条件: (1)I~IV级围岩,在用于Ⅳ级围岩时,围岩应具备从全断面开挖到初期支护前这段时间内,保持其自身稳定的条件。 (2)有钻孔台车或自制作业台架及高效率装运机械设备。 (3)隧道长度或施工区段长度不宜太短,根据经验一般不应小于lkm,否则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其经济性较差。 隧道机械化施工,有三条主要作业线,见表

全断面法施工特点 (1)开挖断面与作业空间大、干扰小; (2)有条件充分使用机械,减少人力; (3)工序少,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改善劳动条件; (4)开挖一次成形,对围岩扰动少,有利于围岩稳定。

2、台阶法施工 台阶法是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长度后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 的施工方法;按台阶长短有长台阶、短台阶和超短台阶三种。近年由于大断面隧道的设计,又有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甚至多台阶法。至于施工中究竟应采用何种台阶法,要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来决定: ⑴初期支护形成闭合断面的时间要求,围岩越差,闭合时间要求越短; ⑵上断面施工所用的开挖、支护、出碴等机械设备施工场地大小的要求。 在软弱围岩中应以前一条为主,兼顾后者,确保施工安全。在围岩条件较好时,主要是考虑如何更好的发挥机械效率,保证施工的经济性,故只要考虑后一条件。 台阶开挖法的优缺点:台阶开挖法可以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相当的施工速度。但上、下部作业有干扰;台阶开挖虽增加对围岩的扰动次数,但台阶有利于开挖面的稳定。尤其是上部开挖支护后,下部作业就较为安全,但应注意下部作业时对上部稳定性的影响。 台阶开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解决好上、下半断面作业的相互干扰问题。微台阶基本上是合为—个工作面进行同步掘进;长台阶基本上拉开,干扰较小;而短台阶干扰就较大,要注意作业组织。对于长度较短的隧道,可将上半断面贯通后,再进行下半断面施工。 (2)下部开挖时,应注意上部的稳定。若围岩稳定性较好,则可以分

全断面法开挖方案

新建杭长客运专线HCZJ-2标 隧道工程 全断面法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监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 二○一○年六月

全断面法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 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3.《杭长客专施图HYZQ-2隧道设计图及参考图》 三、适用范围 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客运专线双线全断面法隧道Ⅰ、Ⅱ级围岩和斜井Ⅱ、Ⅲ级围岩的施工,循环进尺宜控制在3~4.0m。对于Ⅳ级硬岩地层,在采取超前锚杆、超前小管棚、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加固后,也可采用全断面法施工,但应根据具体围岩情况适当缩短开挖进尺。 四、全断面开挖方法简介 全断面开挖法是指将整个隧道开挖断面一次钻孔、一次爆破成型、一次初期支护到位的隧道开挖方法。 全断面开挖法有较大的作业空间,有利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化作业,提高施工速度,且工序少,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便于施工组织和管理,较分部开挖法减少了爆破震动次数。但由于开挖面较大,围岩相对稳定性降低,且每个循环工作量较大,每次深孔爆破引起的震动较大,因此要求具有较强的开挖、出渣能力和相应的支护能力。 五、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工序

全断面掘进配合光面爆破,根据钻孔设备及技术条件、隧道围岩状况,确定Ⅱ级围岩每循环进尺为3.0m。 施工工艺流程:超前地质预报→测量放线→钻孔→装药起爆→通风排烟→清危排险→出碴→初喷→锚喷支护→进入下一循环。 六、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注意事项 1、隧道施工应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2、开挖方式均采用光面爆破,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 3、复合式衬砌段在施工时,须按有关规范及标准图的要求,进行监控量测,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浇筑二次衬砌的时机及调整支护参数。 七、隧道开挖和钻爆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掘进是隧道安全控制的最重要环节,由于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案,严格控制循环进尺,选择最佳的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浅埋段、破碎带地段隧道开挖要采用机械开挖或浅孔控制爆破方法。爆破后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 不良地质隧道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稳步前进。 隧道通过可溶岩地段,施工中可能揭示溶槽、溶洞等,应查明溶洞、溶槽的影响范围,与隧道的关系及其性质,再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回填。同时,应加强溶洞段施工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配备足够的抽水设施,确保排水顺畅。 钻孔台车或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在残眼中继

大断面隧洞开挖及支护

技术总结(一) 大断面隧洞的开挖及初期支护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近年来在我国西南部大断面隧洞工程层出不穷。隧洞开挖和初期支护是隧洞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隧洞的开挖方法和初期支护形式及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隧洞工程的施工进度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人曾参加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导流洞的开挖及初期支护工作,不计进出口明洞,仅山内隧洞就长达1214.359 m,隧洞衬砌后断面尺寸为15.0m×19.0m(宽×高)城门洞型,Ⅰ类、Ⅱ类围岩开挖尺寸为17.0m×21.0m(宽×高),Ⅲ类围岩开挖尺寸为17.4 m×21.4m(宽×高),Ⅳ类围岩开挖尺寸为18.0 m×22.0m(宽×高),Ⅴ、Ⅵ类围岩开挖尺寸为19.0 m×23.0m(宽×高),是当时世界最大断面的引水隧洞之一。此工程地处我国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岩石裂隙发育,岩石裂隙水丰富,有着世界级的施工难度。为了降低隧洞开挖风险提高施工速度并保证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隧洞开挖施工采用分层爆破开挖法即开挖断面由上到下分四层爆破开挖。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初期支护形式按照设计要求在隧洞的边墙和顶拱处采用20号工字钢加工成的钢拱架,Ⅳ类以下围岩段按每榀间距0.75m布置,Ⅴ、Ⅵ类围岩段按每榀间距0. 5m布置。索脚锚杆长6m间距1m,工字钢与的索脚锚杆通过L型钢筋焊接固定。隧洞边顶拱锚杆长6m按2m×2m的间距成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直径8的光圆钢筋按20cm ×20 cm间距现场编织,初期支护所用混凝土为C25喷射混凝土。在隧洞的破碎带处增设了预应力锚索,在隧洞上方的过坝洞底部增设了锚筋桩,以保障隧洞工程施工安全。 交通洞上支洞进入主导流洞上半洞后,用全断面开挖法开挖上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