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专业 :29.出血性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临床药学专业使用)

广东药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内科学适用专业(方向)临床药学专业适用年级2009、2010级二级学院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制(修)定时间2012年2月20日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临床药学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
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内科学教学总课时为9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63/27。
本课程大体分为十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
第二部分:从第二到十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部分:从第十一到十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四部分:从第十八到二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五部分:从第二十五到三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六部分:从第三十二到三十六章,血液系统疾病。
内科相关专业知识

内科相关专业知识
内科是一个医学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分支,每个分支都有其专门的研究和治疗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科相关专业知识:
1. 呼吸内科:主要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2. 心血管内科:专注于心脏和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3. 消化内科:涉及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肝炎、肝硬化等。
4. 内分泌科:专注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5. 肾脏内科:主要治疗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
6. 神经内科:关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帕金森病等。
7. 肿瘤内科:专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恶性肿瘤。
8. 感染内科:涉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化的内科领域,如老年科、儿科等。
每个内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才能掌握。
因此,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选择专业化的内科医生进行诊疗是至关重要的。
徐建民-出血性疾病概述教案

6.丁训杰主编实用血液病学
7.实用内科学第10版(1997)
8.中华血液杂志
9.外医学输血与血液分册
10.Blood
内科学系制
(三)凝血功能障碍。
(四)抗凝或纤溶过程的异常。
【诊断】
(一)病史过去出血史、家族史、药物和化学品接触史、外伤、原发疾病等。
(二)体征出血的特点、部位等。
(三)辅助检查
(1)筛选试验:束臂试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退缩试验、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白淘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试验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三、参考书及文献目录
1.西氏内科学有关血液病章节(1998)
2.Beutler et al主编Williams Hematology (1997)
3.Richard et al主编Wintrobes Clinical Hematology(1999)
4.Fauci et al主编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8)
(2)特殊试验:血小板异常的检查方法。凝血功能障碍常用的检查方法。
【治疗原则】
(一)消除病因,预防出血。
(二)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指征和适应症。
(三)止血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计数的应用指征。
(四)局部处理。
(二)重点和难点
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或纤溶过程的异常
(三)中文和英文关键词
凝血酶Thrombin
抗凝剂Anticoagulant agents
纤微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四)复习和思维题
主治医师(内科学)专业代码303基础知识B型题真题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主治医师(内科学)[专业代码:303]基础知识(B型题)真题(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B1题型1.Kussmaul呼吸常见于SSS_SINGLE_SELA急性传染病B巴比妥类药物中毒C尿毒症D癔症E重度贫血分值: 2.35答案:C2.急性肾盂肾炎SSS_SINGLE_SELA发热伴寒战B发热伴口角疱疹C发热伴肝脾大D发热伴出血E发热伴昏迷分值: 2.17答案:A3.出血性疾病SSS_SINGLE_SELA咯血颜色鲜红B铁锈色血痰C砖红色胶冻样粘痰D粉红色乳样痰E粉红色浆液性泡沫样痰分值: 2.17答案:A出血性疾病咯血颜色鲜红,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
本题选择A 4.二尖瓣脱垂SSS_SINGLE_SELAGraham-Steel杂音BAustin-Flint杂音C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D心尖区收缩中期喀喇音E胸骨左缘第2肋间Gibson杂音分值: 2.17答案:D5.二尖瓣后叶关闭不全SSS_SINGLE_SELA颈部和锁骨上窝B左腋下和肩胛下区C胸骨左缘和心底部D胸骨左缘和心尖部E心尖部分值: 2.17答案:C6.Doroziez征是指SSS_SINGLE_SELA明显颈动脉搏动B毛细血管搏动征C枪击音D动脉双重杂音E点头运动分值: 2.17答案:D7.按发生机制,双吸气见于哪类呼吸困难SSS_SINGLE_SELA肺源性B心源性C中毒性D呼吸中枢性E精神性分值: 2.17答案:D8.流行性出血热SSS_SINGLE_SELA发热伴寒战B发热伴口角疱疹C发热伴肝脾大D发热伴出血E发热伴昏迷分值: 2.17答案:D9.左心衰竭肺水肿SSS_SINGLE_SELA咯血颜色鲜红B铁锈色血痰C砖红色胶冻样粘痰D粉红色乳样痰E粉红色浆液性泡沫样痰分值: 2.17答案:E左心衰竭肺水肿特征性表现是咯粉红色浆液性泡沫样痰。
本题选择E 10.动脉导管未闭SSS_SINGLE_SELAGraham-Steel杂音BAustin-Flint杂音C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D心尖区收缩中期喀喇音E胸骨左缘第2肋间Gibson杂音分值: 2.17答案:E11.二尖瓣关闭不全SSS_SINGLE_SELA第一心音增强B心率小于脉率C心室律绝对不规则D心尖部3/6级收缩期杂音E开瓣音分值: 2.17答案:D12.Quincke征是指SSS_SINGLE_SELA明显颈动脉搏动B毛细血管搏动征C枪击音D动脉双重杂音E点头运动分值: 2.17答案:B13.按发生机制,呼吸遏制见于哪类呼吸困难SSS_SINGLE_SELA肺源性B心源性C中毒性D呼吸中枢性E精神性分值: 2.17答案:D14.流行性感冒SSS_SINGLE_SELA发热伴寒战B发热伴口角疱疹C发热伴肝脾大D发热伴出血E发热伴昏迷分值: 2.17答案:B15.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SSS_SINGLE_SELA咯血颜色鲜红B铁锈色血痰C砖红色胶冻样粘痰D粉红色乳样痰E粉红色浆液性泡沫样痰分值: 2.17答案:C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咳砖红色胶冻样粘痰。
内科学(医学高级):血液系统疾病考试答案五

内科学(医学高级):血液系统疾病考试答案五1、单选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高热首先考虑()A.继发感染B.高核酸代谢C.深部组织出血D.细胞溶解E.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正确答案:A2、单选?患者,女,45岁(江南博哥),头晕、乏力、低热、鼻衄半月。
查体:贫血貌,肝、脾大,胸骨压痛,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3.10×109/L,血小板10×109/L。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88、中晚幼粒细胞0.09,红系受抑,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
此型白血病化疗首选方案为()A.DA(DNR+Ara-C.B.VDP(VCR+DNR+PreD.C.小剂量Ara-CD.亚砷酸E.维甲酸+小剂量Ara-C正确答案:A3、多选可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血型有()A.B型B.A型C.O型D.AB型E.Rh阳性正确答案:A, D4、单选下列关于红细胞血型哪项是错误()A.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B.B型血清中有抗AC.AB型血清中没有抗A、抗BD.O型红细胞上无任何血型抗原E.B型红细胞含B抗原正确答案:A5、单选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指供一受者之间()A.红细胞ABO血型相合的同种两个个体间的移值B.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相合的同种个体间的移植C.必须父母及亲缘相关间的移植D.必须兄弟姐妹间的移植E.性别相同者间的移植正确答案:B6、单选与组织铁缺乏有关的主要表现为()A.面色苍白B.心悸气短C.疲乏无力D.食欲不振E.小儿神经及智力发育障碍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组织缺铁可导致酶活性降低,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尤其在小儿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
7、单选脑膜白血病发病机制是()A.进入脑组织的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耐受B.化疗方案不彻底,不能杀死白血病细胞C.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D.化疗不够早,白血病细胞大量繁殖E.患者个体差异正确答案:C8、单选红细胞上的ABH抗原主要是何物质构成()A.糖蛋白B.脂蛋白C.糖脂D.磷脂E.纤维蛋白正确答案:C9、多选血浆置换术适应证有()A.中毒症B.高粘滞综合征C.格林-巴利综合征D.系统性红斑狼疮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A, B, C, D, E10、多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并发()A.低γ球蛋白血症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Evan综合症D.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E.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答案:A, B, C, D, E11、单选抗凝血液采集后离心可见血液分为几层()A.两层B.三层C.四层D.五层E.六层正确答案:B12、单选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DICB.血小板减少C.纤维蛋白溶解D.AT—Ⅲ减少E.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正确答案:B13、多选输血可加重病情的疾病包括()A.地中海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C.再生障碍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G-6-PD缺乏正确答案:B, D14、单选过敏性紫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不超过()A.1个月B.2周C.6~8周D.4个月E.半年正确答案:A15、单选人类首先发现的红细胞血型是()A.Rh血型系统B.Kell血型系统C.ABO血型系统D.Lewis血型系统E.Daffy血型系统正确答案:C16、单选不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A.出血时间正常B.凝血酶原时间延长C.血块退缩不佳D.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E.凝血酶原消耗时间延长正确答案:C17、单选慢性ITP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A.血循环中B.肝脏C.脾脏D.肺脏E.骨髓正确答案:C18、多选下列哪几种疾病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A.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Evans综合症D.冷凝集素综合症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正确答案:A, B19、单选?患者,男,29岁,高热、咳嗽、咳黄痰一周,查白细胞40×109/L,哪项与慢粒白血病不符()A.外周血有幼稚细胞出现B.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略增多C.骨髓中可见大量幼稚细胞及嗜酸嗜碱粒细胞D.NAP活性增高E.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正确答案:D20、多选下列哪些不支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延长C.血小板减少D.骨髓巨核细胞减少E.脾不大正确答案:B, D21、单选患者,男性,26岁,乏力,酱油色尿,贫血,尿液联苯胺实验阳性。
内科护理学 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容概 述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 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正常止血、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凝血机制• 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正常止血机制• 血小板因素血小板的粘附:血小板粘附于血管破损处vW因子(von willebrandfactor, vWF)的作用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正常凝血机制• 凝血因素凝血因子Ⅰ、Ⅱ、Ⅲ、Ⅳ(Ca 2+ )、Ⅴ、Ⅶ、 Ⅷ、Ⅸ、Ⅹ、Ⅺ 、Ⅻ、XIII、PK、HMWK凝血活酶 凝血酶 纤维蛋白生成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的作用• 凝血因子的作用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共同途径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抗凝血酶(AT) 灭活因子Ⅹa、Ⅸa、Ⅺa、Ⅻa蛋白C系统灭活因子Ⅴ、Ⅷ PC APC APC-PSPS 激活PLG凝血酶: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抗因子Ⅹa、TF/Ⅶa (Ca 2+ ) 单核-吞噬系统与肝细胞•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组成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u-PA)纤溶酶相关抑制物纤溶系统激活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病因和发病机制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将出血性疾病分为以下类型 • 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异常• 凝血异常•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先天性 结缔组织病• 获得性感染:如败血症;过敏:如过敏性紫癜;化学物质及药 物:如药物性紫癜;营养不良:如VitC及PP缺乏症;代 谢及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Cushing病;其他:如结缔 组织病,动脉硬化,机械性紫癜,体位性紫癜等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化疗及放疗后的骨髓抑制;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发病多 与免疫反应有关,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③血小板消耗过度: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④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等•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如脾切除术后等血小板质量异常• 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 病• 获得性:可由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异常球 蛋白血症等引起。
内科学课件出血性疾病ppt

是否为出血性疾病 初步鉴别是血管性、血小板性或凝血障碍性 判断是质或量异常 判断是先天性、遗传性或获得性 进行基因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确定病因及机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治疗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管性 血小板性 凝血障碍性
性别
女性多见
家族史
较少见
紫癜
常见
大片瘀斑
罕见
血肿
罕见
关节腔出血 罕见
内脏
偶见
眼底
罕见
月经
少见
手术外伤
少见
女性多见 罕见 多见 多见 可见 罕见 常见 常见 多见 可见
多为男性 多见 罕见 可见 常见 多见 常见 少见 少见 多见
凝血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 遗传性凝血酶原、 FⅤ、Ⅶ、Ⅹ缺乏症,遗传性纤维
蛋白原缺乏及减少症,遗传性FⅩIII缺乏及减少症
获得性 肝病性凝血障碍 VitK缺乏症 尿毒症性凝血障碍等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蜘蛛痣,腹水 等;皮肤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等。 一般体征
心率、呼吸、血压、末梢循环状态等。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临床表现
皮肤下出血(subcutaneous hemorrhage) 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小于2mm称为瘀点(petechia) 3-5mm称为紫癜(purpura) 大于5mm称为瘀斑(ecchymosis) 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hematoma)
内科主治医师-310专业知识-出血性疾病三

内科主治医师-310专业知识-出血性疾病三[单选题]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应首选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B.脾切除C.免疫抑制剂D.输血小板E.静脉滴注大剂(江南博哥)量丙种球蛋白正确答案:A[单选题]2.过敏性紫瘢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程不超过A1个月B.2周C.6~8周D.4个月E.半年正确答案:A[单选题]3.DIC在发病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A.高凝期B.消耗性低凝期C.继发性纤溶亢进期D.微循环障碍期E.溶血期正确答案:A[单选题]4.患者,男,15岁,自幼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因右膝关节肿胀5天入院,检查:皮肤黏膜无出血,出血时间1分钟,凝血时间30分钟,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疾病分类属于A.血管壁功能异常B.血小板异常C.凝血活酶生成障碍D.凝血酶生成障碍E.纤维蛋白生成障碍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患者自幼有出血的表现,而且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
考虑是凝血功能异常性疾病,凝血方面的检查提示,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因此考虑为内源途径障碍。
结合题意,该患者考虑诊断为血友病。
[单选题]5.下述各项中正确的是A.VWF是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合成的B.VWF是由肝细胞合成的C.VWF是由巨核细胞合成的D.VWF是由白细胞合成的E.VWF抑制血小板在内皮下黏附正确答案:A[单选题]6.男,52岁,畏寒发热14天,查:体温39.5C,血压75/5OnmIHg,右上肢可见瘀斑,双肺呼吸音粗,呼吸30次/min,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恰扪及;Hb112g∕1,WBC18×107UP1T56×109∕1O PT17秒(对照12秒),纤维蛋白原定量1390mg∕1o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白血病B.肺炎C.DICD.脓毒血症E.感染合并DIC正确答案:E[单选题]7.一败血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神志恍惚,血压下降,皮肤淤血斑,注射部位渗血不止,查血小板42X1071,血浆纤维蛋白原18g∕1,PT25秒,INR值2.0,APTT60秒,此病人出血的原因应考虑A.感染性休克B.药物副作用C.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D.并发DICE.合并维生素K缺乏症正确答案:D[单选题]8.下述各项中不属于凝血疾病典型症状的是A.点状出血B.关节出血C.束臂试验阴性D.轻度损伤时出血增多E.深部血肿正确答案:A[单选题]9.有关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正确的是A.主要见于男性B.发病年龄多大于60岁C.青年女性易发病D.多有淋巴细胞增多E.常于发病后4周自行缓解正确答案:C[单选题]10.女性,3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
(1)血管因素:当血管受损时,最早通过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2)血小板因素: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黏附,形成血小板血栓,从而暂时止血。
(3)凝血因素:纤维蛋白血栓,达到永久止血。
发病机制分类
1.血管壁功能异常
(1)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2)获得性:感染、化学物质、药物、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
2.血小板异常
(1)血小板减少
①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②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消耗过多:DIC;
④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等。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②继发性:某些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急性失血或溶血)、脾切除术后、感染、肿瘤、创伤等。
(3)血小板质量异常
①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颗粒性疾病。
②获得性:由于药物、尿毒症、感染、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3.凝血异常:血友病、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DIC
4.抗凝物质增多或纤溶亢进:肝素样抗凝物质、抗凝药物(肝素、香豆素类)治疗
5.复合型止血机制异常:血友病、DIC
血小板、血管性疾病与凝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