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木酚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胡麻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胡麻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胡麻家产发展剖析胡麻属于油用型亚麻,是一种耐寒、耐旱的作物,是世界十大油料作物之一,产量居世界油料产量的第七位,居我国油料产量的第四位,宽泛散布于56 个国家,此中,亚洲栽种面积最大,达501.8 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39.19%。

胡麻在世界上是仅次于大豆、向日葵、花生同芝麻并列的第四大油料作物,在全球散布宽泛。

据结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种植遍布非洲、北美、拉美、亚洲、欧洲、大洋洲的 46 个国家。

一、我国胡麻生产现状胡麻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优良油料作物,固然在我国油料作物中所占比率很小,但在世界胡麻生产中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世界胡麻主产国之一。

主要散布在西北和华北北部的干旱、半干旱高严寒凉地区,此中以甘肃、内蒙古、山西、宁夏、河北、新疆、陕西等地栽种许多。

2011 年,我国胡麻栽种面积35 万 hm2,占世界的 17.11%,居世界第一位;总产量35 万 t,占世界总产量的21.85%,位于加拿大以后,居世界第二位。

据结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00—2011 年,我国胡麻年均种植面积 41.51 万 hm2,占同期世界胡麻均匀总面积的17.42%,低于加拿大和印度,居世界第三位;总产量年均37.47 万 t,占同期世界平均总产量的 18.41%,约为加拿大的一半(35.02%),居世界第二位;年均单产 906kg/hm2,高于世界均匀水平 5.99%,但低于加拿大和美国,是其年均单产的74.48%和 76.73%(表 1)。

1、我国胡麻栽种地区相对集中我国胡麻栽种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六省(区),2001—2011 年,全国胡麻年均栽种面积40.62 万hm2,年均总产量 37.87 万 t,而上述六省区年均栽种面积合计36.43万 hm2,总产量合计34.8 万 t,分别占全国栽种面积和总产量的89.68%和 91.89%,栽种地区相对集中,拥有显然的地区优势。

胡麻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

胡麻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

胡麻种质资源、育种及遗传研究进展伊六喜;斯钦巴特尔;贾霄云;高凤云;周宇;王雪娇;赵小庆;侯建华;张辉【摘要】Linen,or oil-used flax,has very hig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alu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lax production,the demand for excellent linen germplasm resources is higher which promotes flax industry development that makes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linen germplasm more pared to staple crops,flax germpla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is much lower,and its variety improvement is still confined to the conventional breeding methods.Little progress made in linen genetic research,especially at modern molecular levels,which led to the slow development in flax varieties improvement;meanwhile,inefficient flax breeding limit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lax industry.In this paper,flax plant biology characteristics,germplasm resources collection and utilization,variety breeding profile,genetics,and molecular assisted breeding have been reviewed,which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omestic linen researchers,and may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genetic research,breeding and utilization of flax resources in china.%胡麻是油用亚麻,其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随着胡麻生产的发展,对优异胡麻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胡麻种质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推动胡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大宗作物相比,胡麻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胡麻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胡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胡麻植物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传统遗传学、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我国胡麻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胡麻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期刊名称】《中国麻业科学》【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7页(P81-87)【关键词】胡麻;种质资源;育种;遗传;研究进展【作者】伊六喜;斯钦巴特尔;贾霄云;高凤云;周宇;王雪娇;赵小庆;侯建华;张辉【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呼和浩特0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3.2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L.)是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草本经济作物。

芝麻木脂素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芝麻木脂素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y r x m ti s o r
A l h d o y aarsn l l y r x m ti io o e
L r i sn l ai r io se
图 2 芝麻 中脂 溶 性 木 脂 素 的 结构
溶 剂 结 晶 处 理 后 一 般 为 白 色 针 状 晶体 ,分 子 量 为 3 43 , 熔 点 10 1 1℃ , 紫 外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为 5. 6 2~2 27n 和 26n ,具有旋光 眭,[ =一 6 C 1 。 8 m 3 6 5。(HC, ) 芝麻 素 为脂溶性 物质 ,不溶 于水 、酸和碱 ,溶 于 甲醇 和各 种油脂 。芝 麻素在 酸 『条 件下容 易水 解 ,转 化 为 生 松脂 酚 (ioeio) Pnrs 1,松脂 酚具 有较强 的抗氧化 性【。 n 1 1 在不 焙炒 压榨 的芝麻油 用酸 陛白土脱 色过 程 中 ,部分 芝 麻素 由于异 构 化而 形 成表 芝 麻素 (pssmi) , ei a n e 以大 鼠肝 细胞 脂 肪 酸 氧 化 实验 ,它 具 有 比芝麻 素更
atie. hs ae v w et eo smeln n, hmi su tr,sli dte io cl cv i re cvts T ip pr ei s h p f ea g as ce c t c e i ao a hibo g a atie i odr o ii r e t y s i  ̄ r u o tnn r l i it s n t
2 芝麻 木脂 素 的类 型及化 学 结构 芝 麻木 脂素类 有 多种类 型 ,种 子 中主要 有芝麻 素 (ea i ,也 称芝 麻 明) 和 芝麻 酚 林 (ea o n Ssm n S sm l ,也 i 称 芝麻 林 素) ;在 制 油过 程 中形 成芝 麻 酚 (ea 1 、 S smo )

木素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木素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木素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进展近年来,木素的化学合成方法在有机合成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木素,化学名称为4-甲氧基-1,3-二羟基苯,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木本植物中的化合物。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症和抗肿瘤等。

因此,开发有效的木素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种常用的合成木素的方法是通过对苯环进行选择性的羟甲氧化反应。

这种反应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来催化苯环上的甲基和氢原子被羟基和甲氧基所取代。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氧化铝、氧化铜、钴盐等。

这些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了氧化和选择性催化的作用,使得反应能够高效地进行。

此外,有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等氧化剂也可以用于该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苯环的选择性氧化反应需要克服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选择性问题,因此在反应条件的选择和反应机理的研究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除了苯环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用于木素的合成。

例如,酚的羟甲基化反应是一种直接合成木素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反应通过酚和甲醛在强酸或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木素。

这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原料和催化剂的使用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另外,酚的硝化反应也被用于木素的合成。

该反应通过酚和硝酸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硝基酚,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得到木素。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反应选择性,能够合成高纯度的木素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转化合成方法在木素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利用酶催化反应来实现木素的合成,可以有效地避免在传统有机合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和废物产生。

例如,利用酚甲醛脱氢酶和酚聚合酶两个酶催化反应,可以实现酚的聚合反应生成木素。

这种生物转化合成方法不仅效率高且对环境友好,因此在木素的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在木素的化学合成方法研究中,还有一些新颖的方法得到了发展。

一种例子是基于金属有机化学反应的合成方法。

通过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反应中间体,可以实现对苯环进行特定位点的官能团转化,从而合成具有特定取代基的木素衍生物。

亚麻籽油的活性成分及功能研究

亚麻籽油的活性成分及功能研究

亚麻籽油的活性成分及功能研究摘要:我国是亚麻生产大国之一亚麻资源丰富,但在我国亚麻籽现主要用作榨油用,经济价值有限,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亚麻籽含有α-亚麻酸、木酚素、必需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使得亚麻籽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糖、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

对亚麻籽油的营养成分、亚麻籽油的功效、亚麻籽油的国内外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综述。

关键词:亚麻籽;亚麻籽油;营养成分;功效;发展前景1前言亚麻籽油又称胡麻籽油,是我国西北和晋西北等地区主要的食用油。

亚麻籽中富含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如α-亚麻酸、木酚素等,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含量在52%左右,是迄今为止生物圈中生产成本最低、富含α-亚麻酸植物。

亚麻籽也是高质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可溶性纤维素的基本来源。

亚麻籽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功效显著,其作为食品的成分之一及药物的使用已有五千多年的记载。

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亚麻籽具有润燥、祛风、治皮肤瘙痒、麻风、眩晕和便秘等功效。

古时亚麻籽主要作药用,直到16世纪才用其种子榨油。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年宣布将α-亚麻酸作为人类食物中的必要成分。

德国和日本等国已申请专利,将亚麻油或α-亚麻酸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或食品添加剂,用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高血脂症、高血压、心肌梗塞、气喘、过敏性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已将亚麻籽油列为抗癌食品。

目前,亚麻籽的营养价值及其功效已被世界各地广泛重视。

2麻籽油的活性成分2.1 亚麻籽中的亚麻籽胶亚麻籽中含有较丰富的亚麻籽胶,约占亚麻籽总重量的2%~10%,随品种和栽培区域不同而不同。

亚麻籽胶作为膳食纤维,具有很好的营养作用,平衡血液葡萄糖浓度,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能够预防结肠和直肠癌的产生,防治肥胖症。

2.2 亚麻籽中的木酚素亚麻木酚素又称木脂素是二酚类复合物,亚麻籽中木酚素以二糖苷的形式存在的。

Charlet等(2002)测定亚麻籽中木酚素含量为17.13μmol/g干物质。

木酚素和亚麻多糖提取技术研发

木酚素和亚麻多糖提取技术研发

木酚素和亚麻多糖提取技术研发目的:对木酚素和亚麻多糖的相关提取技术行分讨论。

方法:对木酚素和亚麻进行提取。

结果:①亚麻籽含有39%左右的脂肪、19%左右的蛋白质和28%左右的膳食纤维,还有丰富的钾、磷、镁、钙以及维生素E。

结论:标签:木酚素;亚麻多糖;提取技术;乳腺癌Keywords:lignan;flax polysaccharide;extraction technology;breast cancer木酚素也叫做开环异落叶松酚二葡萄糖苷,属于植物雌激素,与人体的雌激素十分相近,木酚素主要存在于亚麻籽中,木酚素的提取含量与亚麻的品种、气候和生态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1-2]。

此次研究針对木酚素和亚麻多糖的提取技术进行分讨论,现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与提取方法1.1研究资料对木酚素和亚麻进行提取1.2提取方法1.2.1亚麻籽脱皮的技术方法采用原料分级、电磁加热、搓擦式粉碎、仁皮分离等方法实现脱皮。

1.2.2木酚素和亚麻多糖提取技术方法采用微波加热提取亚麻多糖,超声提取木酚素,高速剪切醇沉和离心法初步分离亚麻多糖和木酚素,依据产品开发的要求进行木酚素粗品的纯化。

2结果2.1亚麻籽的基本营养成分及含量亚麻籽含有39%左右的脂肪、19%左右的蛋白质和28%左右的膳食纤维,还有丰富的钾、磷、镁、钙以及维生素E,见下表。

2.2亚麻籽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主要以1吨亚麻籽深加工产品的产量对其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

3讨论研究发现,木酚素能通过对3种雌二醇合成酶(3 -羟类固醇脱氢酶、芳香酶和17 -羟类固醇I型氧化还原酶)的综合作用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

患乳腺癌妇女的木酚素排泄值较低,尿肠内酯排泄值低于1.5μ mol/24h时,具有较高的乳腺癌危险。

摄食较少含有高木酚素量的食品的人群具有较高的乳腺癌风险2-5倍。

木酚素的主要成分是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SDG)(分子式为C30H46O16,分子量为662),还含有许多其它的木酚素,如马台树脂醇、异落叶松树脂醇和松树脂醇等。

100份胡麻种质资源引种观察初报

100份胡麻种质资源引种观察初报
4 6 2.0
6 . 86 6 . 59
74. 2 884 . 67 1 . 727 . 707 . 629 . 618 . 52 1 . 70. 7
11 0 11 0 11 0
1 03
57 .0
6. 02 5. 62 6.6 2 6. 09 3. 9O 4. 08 5.4 3 7- 31 4. 76
14 0
1 04
14 0 l4 o 14 0 11 0 9 9
9 9 9 9 1 0 o
439 .0 41 1 .8
1 08 2. 1 89 0. 6.6 3 8O9 . 5. 68 803 . 1 6l 0. 836 . 9. 51 666 . 7. 83 846 .
● ●
20 年参加 甘肃省 中晚熟组 玉米 预备试 验 , 02 平均折合产量 1 2 g m ,比对 照中单2 2 0 . k/ 2 5 h 号增 产96 .%,居 参试 品种第 2 。20 - 20 年参 加 甘 位 0 3 04 肃省 中晚熟组 区域试验 ,平均 折合产量 1 0 . 211 5 k/m ,较对照中单2 g 2 h 号增产1. 7 %,居参试品种第 4 1 。20 年参加省中晚熟组玉米生产试验 ,平均 位 04 产量 1 7 .k/ 232 g m ,比对照 中单2 0 h 号增产2 . 0 %, 3 居参试 品种第 1 。目前在全省累计推广种植2 2 位 . 3
6 . 96 6 _ 33
5 2 4. 615 . 5 1 4. 684 . 587 . 710 . 5 6 9. 57 1 . 6 7 2. 5 8 0. 58 3
7. 91
I APR EVI 1 Z 0N
RO I VI 1 4 . I 8 1 6 R.6 7 P 2 9 3 P I 81 6 .2 7 . 4 YI NI S AN A r PI 5 3 6 .2 0 8 . PI 5 5 2 .2 0 6 . PI 5 5 4 .2 0 6 . L III U S Z A N. 2 B一 1 8 E D.一 5 2 8 L FP3 8 . .0 P. 2 5 I 81 7 . 4 P I 81 6 .2 4 6 . 2 22 555 2 22 657 B 9 1 R3 9 0 77 3×ARGB ×ARXC 9 rI 0 C I PI 5 2 2 .2 0 2 . P REDI S L CHT CHI S K S REK EI A EP T N0I Z ARS KI S E O CH W T I . S CHI S S S AI KI U NGARS S KAT KI E K RUMP S N0 EMENN I I N — C5 2

亚麻木酚素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

亚麻木酚素提取与纯化的研究进展

亚麻 (Linum ustitatissimum),亦称胡麻 ,属双子 叶 植物纲蔷薇亚纲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世界十大 油料作物之一。亚麻籽 中除 了富含人类必需的 仅一亚麻 酸和蛋 白质 等多种物质外 ,还发现亚麻 籽中含有 丰富 的木酚素 ,其含量约为 1%一4%,比其他含有木酚素 的
. 饲料工业,2006,27(13):5—6 【5] 陈洪章,徐建.现代固态发酵原 理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
社 .2004:17
【6】 裘 晖 ,吴振强 ,梁世 中.通用发 酵罐结构 的改进们.食 品与机械 , 2003,10(5):29-31
【7】 陈野 ,邢 鸿雁 .固态 物料 动态发 酵装 置[P].中国专利 :ZL 20062
食R品 叩研究 九与 司开 丌发 ,叉
专题论述
活性 、抑制 DNA和 RNA合成等作用 ,尤其 在抑制人体 乳 癌 细胞 生长 、减轻妇 女绝 经期症 状 、预 防结 肠癌 和 前 列腺癌等方面有 良好 的效果 ,同时在 治疗糖尿病 上 也 能发挥 重要作 用 ,还 对狼疮 性 。肾炎起 到辅 助治疗 作 用 删。近年来 ,亚麻木酚素被开发制成药 品和保健 品 ,也作为食品的添加剂 ,所 以亚麻木酚素对人类 的健 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现在人们都迫切希望 服用 天然 的亚麻木 酚素 ,因此研究从 亚麻籽 中提取 分离 的 亚麻木 酚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 的热点问题 ,本 文对从 亚麻籽 中提取分 离亚麻木酚素 的各种 工艺 、亚 麻木酚 素分析方法及亚麻木酚素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作者简介 :崔宝玉 (1962一 ),男 (汉 ),高级 工程师 ,硕 士,主要 从事精 细化工合成 、天然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麻粕中木酚素利用进展许光映(食品学院,Z20144135)(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太原,030031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推广2014在职研究生,太谷,030800)摘要:综述了亚麻粕中木酚素的利用进展。

亚麻木酚素具有抗肿瘤生成作用、雌激素及抗雌激素效应、抗动脉硬化、预防糖尿病、抑制芳香酶活性、抑制DNA和RNA合成、抗病毒、抗真茵等多种功效,在食品、临床医学和化妆品领域应用广泛。

木酚素在亚麻粕中含量非常丰富.开发利用亚麻粕中木酚素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广阔。

关键词:亚麻粕;木酚素;利用亚麻属亚麻科(Linaceae)亚麻属(Linum), 俗称胡麻。

亚麻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宜于高寒冷凉、干旱、长日照地区种植,在我国亚麻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是区域性特色鲜明的油料作物[1-2]。

亚麻粕是亚麻榨油后的副产物,含有亚麻蛋白、亚麻胶、木酚素、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3-5]。

亚麻木酚素叫开环异落叶松酚二葡萄糖苷,是与人体雌激素十分相似的植物雌激素。

亚麻木酚素含量高低取决于亚麻品种、气候和生态条件。

在亚麻籽中开环异落叶松树脂素二葡萄糖甙SDG( secois 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通过酯连接以低聚体的形式存在[6-9]。

木酸素是一种温和的植物雌激素,同时也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较好的平衡人体的雌激素水平,并对依赖激素繁殖的癌细胞的生成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治疗作用,同时有助于减轻妇女绝经期的症状[10]。

研究表明,许多谷物中都含有木酚素,但亚麻籽中含量最高。

亚麻籽中的木酚素含量比其它食品高出75~800倍,亚麻粕中的木酚素因富集而更加丰富。

因此,如何较大程度的利用亚麻粕的价值,加大亚麻粕中木酚素的开发力度,了解其利用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作以综述。

1.木酚素的功能木酚素不仅对内原性激素的新陈代谢起作用,而且还能影响细胞内的酶、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胞的增生和分化[11]。

木酚素具有强的抗氧化特性,能有效遏制促使癌生成的有害化学物质,是强的抑癌素。

研究表明,亚麻食品能够降低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12]。

另外,当木酚素结合到雌激素受体上时,会显示弱的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的效应[13]。

1.1雌激素效应木酚素能双向调节人体内雌激素水平,显示弱的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的效应。

当人体缺乏雌激素时,木酚素可以与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起作用,增加绝经妇女阴道细胞成熟,减轻妇女更年期综合症;但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存在引发乳腺癌的危险时,它能占据雌激素受体,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并刺激肝脏合成雌激素结合蛋白而加速雌激素的消除,从而预防和阻延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14]。

1.2抗肿瘤木酚素具有抑制肿瘤形成的作用。

研究表明,木酚素能在肝脏中促进形成雌激素结合球蛋白,这种球蛋白与雌激素结合时会使之失去活性,而加速雌激素的消除,雌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上升会降低自由类甾醇性激素的浓度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从而抑制了雌激素依赖的肿瘤的生长(如乳腺癌等) [15]。

1.3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胸腺癌研究表明木酚素能抑制内源雌激素的生物合成和新陈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两种酶,从而能参与促进生长的甾醇雌激素的生物合成,木酚素还能抑制促进初级胆酸形成的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胆酸以及胆固醇的新陈代谢,预防结肠癌。

哺乳动物木酚素及其前体具有抑制癌细胞活性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雌激素或抗雌激素效应,减少内源雌激素的形成和循环,限制了刺激雌激素依赖的肿瘤的生长[16]。

2.亚麻粕中木酚素利用进展长期以来,亚麻籽榨油后的饼粕用作饲料,未作深加工,利用率不高。

与此同时,由于榨油后的亚麻粕中存在一定量的抗营养因子,如亚麻籽胶、植酸、生氰糖甙等,往往被直接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传统的利用方式大大制约了亚麻籽的利用,亚麻粕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亚麻木酚素为无色晶体, 能溶于水、甲醇、含水乙醇和丙醇, 并易被酶或酸水解。

由于亚麻粕是公认的最丰富的木酚素来源, 所以近年来许多学者相继开发出各种不同提取亚麻粕中木酚素的方法。

Westcott 等人[17]采用脂肪族醇( 如甲醇、乙醇和丙醇等) 溶剂, 先从亚麻粕中提取木脂素, 经过滤、浓缩、碱催化水解, 使木脂素释放出来, 将得到的浓缩物再通过液/液分离、离子交换树脂富集和层析法分离, 最后得到纯度大于90% 的木脂素。

Sheng 等人[18]将脱脂亚麻粕用二氧杂环乙烷和乙醇按1∶1 配成的溶液提取24h, 蒸发溶剂, 在含有甲醇钠的无水甲醇中振荡48h后, 混合物在真空下浓缩成浆状物, 再用体积分数为5%的硫酸(pH值为3.0)酸化, 并用CHCl3和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3次, 正丁醇层在真空浓缩, 用硅胶柱层析, 先用CHCl3—CH3OH—H2O 洗脱, 再CHCl3/CH3OH 进行梯度洗脱, 最后可得到SDG。

刘大川等人[19]确定了用含水乙醇为溶剂提取SDG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乙醇体积分数为70%, 浸提时间为4h, 液固比为16∶1, 温度为45℃。

再将亚麻粕的乙醇提取物用旋转蒸发器浓缩成浆状, 然后真空冷冻成固体, 再用一定量的无水甲醇溶解, 在溶液中加入1%的三乙胺, 旋转碱解8h, 经过适当浓缩后用冰醋酸调节pH值为4.0, 过滤后, 对滤液进行分离和柱层析, SDG的提取率为90.24%。

张文斌等人[20]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亚麻粕中提取木酚素,确定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乙醇体积分数为40.9%, 液固比为21.9∶1( mL/g), 超声处理5min 并预浸, 辐照时间为90.5s, 微波功率为130 W。

与常规溶剂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相比, 微波辅助提取法显著提高了亚麻木酚素的得率, 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 并节省了能耗。

杨宏志[21]研究了溶剂法提取亚麻粕中木酚素的工艺, 确定了最佳溶剂系统为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温度为室温, 时间为24h,并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超滤木酚素提取液, 建立平均渗透通量的数学模型。

许时婴等人[22]提出用低极性有机溶剂低温浸提脱脂,然后用乙醇溶液提取,提取液加入碱水解,中和、抽滤、减压浓缩,以无水乙醇复溶并微滤得到清液,上凝胶柱分离纯化。

Andreas 等人[23]提出用亚麻粕初提,碱解后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亚麻粕中分离纯化SDG。

3.小结综上所述, 目前亚麻粕中木酚素的提取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方法。

不同的研究者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多数是从亚麻粕粉开始,利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碱解、中和后、再上凝胶柱分离纯化。

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 表现在: ①有机溶剂消耗量大, 不仅增加提取成本, 而且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 ②提取周期较长,通常最佳周期为24 h, 生产效率低; ③提取成本较高,特别是后期的分离纯化过程。

参考文献:[1] 胡晓军.山西农业科学,2010,7:8[2] 梅莺.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3] 何生虎等.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2):76[4] 魏长庆等.粮食与油脂,2012,4:6[5] 陈海华.中国油脂,2004,29(6):72[6] 李欣等.食品科学,2015,36(17):99[7] 张文斌.江南大学博士论文集,无锡:江南大学,2007 5[8]金鑫.浙江大学硕士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2013 1[9] 付亚琦.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集,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3 1[10]孙伟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硕士论文集,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 4[11] 周治海.谷物食品抗癌保健作用.粮食与油脂,2000,(6):40[12] Jenab M,Thompson L U.The influence of tlaxseed and liguans on coloncarcinogenesis and D-glucuronidase activity,Carcinogenesis,1996。

17:1343 [13] Adlercreutz H,Mazur W.Phytoesla'ogens and western disease,Ann. Med.,1997,(29):95[14] 陈见南.国外亚麻籽保健作用综合研究和应用近况.中国医药情报,200l,7(3):54[15] Thompson L U,Seidl M M,Rickard S E,et a1.Antitumorgenic effect of a mammalian lignanprocursorfrom flaxseed。

Nutrition and Cancer,1996.26:159[16]Thompson L U,Chen Jim,Knh Poh Tan,et a1.flaxseed,lignans and breast cancer:all update Proc.59th Flax Institute of the United States Fargo,ND,Flax Instituteofthe United States:47[17]Westcott. Process for extracting lignans from flaxseed [P].UnitedState Patent, 1995.[18] Sheng X Q, Lu Z Z, Lumonadio L,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of flaxseed constituents [J].Pharmaceutical Biology,1999,37(1):1 [19] 刘大川, 庞美霞, 吴波. 亚麻籽木脂素—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2,27(5):83[20] 张文斌,许时婴.亚麻木酚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286[21] 杨宏志.亚麻籽中木脂素提取工艺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 2005(4):18[22] 许时婴,王璋,张文斌等.一种从亚麻籽中提取纯化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二葡萄糖苷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38634.1[23] Andreas Degenhardt, Saskia Habben, Peter Winterhalter.Isolation ofthe lignin secoisolariciresinol diglucoside from flaxseed by high - speed counter - current chromatography[J]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2,943:2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