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合集下载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典故】:哀感顽艳【成语拼音】:āi ɡǎn wán yàn【英文翻译】:to touch the wise and move the dull as well.【成语解释】: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

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成语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近义词】:哀恸顽艳【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作品哀怨、感伤。

【成语造句】: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这个人写文章既哀婉,又古朴,真是哀感顽艳啊!【成语典故】:哀告宾服【成语拼音】:āi ɡào bīn fú【成语解释】: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

后泛指归顺、服从。

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近义词】:跪地求饶【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服从。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典故】:阿谀谄媚【成语拼音】:ē yú chǎn mèi【成语解释】: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诌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_5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_5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_5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历史成语故事五篇,供⼤家参考。

历史成语故事1【成语】:别⽆长物【拼⾳】: bié wú cháng wù【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成语故事】:别⽆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

表⽰除此外别⽆他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恭传》,恭⽈:吾平⽣⽆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名叫王恭。

他⽣活俭朴,不图享受,⼈们都说他将来定能做⼀个有⽤的⼈。

有⼀年,王恭随⽗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两⼈在⼀张⽵席上促膝谈⼼。

谈着谈着,王忱忽然觉得⾝下的席⼦⾮常光滑,感到很舒服。

他⼼想王恭从盛产⽵⼦的会稽来,⼀定带了不少这样的⽵席,就称赞了⼀番这张⽵席,并希望王恭能送他⼀张⽵席。

王恭听了,毫不犹豫地将⾝下这张⽵席赠送给王忱。

王忱千恩万谢地⾛了。

其实,王恭只有这张⽵席。

送掉后,他就改⽤了草席。

王忱知道这情况后,⼗分惊讶,觉得过意不去,就去找王忝表⽰歉意。

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历史成语故事2【成语】:别有天地【拼⾳】: bié yǒu tiān dì【解释】:天地:境界。

⽐喻另有⼀番境界。

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胜。

【成语故事】:“别有天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另有⼀种境界。

也形容风景引⼈⼊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全集.⼭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笑⽽不答⼼⾃闲。

桃花流⽔杳然去,别有天地⾮⼈间。

李⽩,字太⽩,⾃号背莲居⼠,是我国唐代最伟⼤的诗⼈之⼀。

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肃天⽔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典故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典故】:哀兵必胜【成语拼音】:āi bīnɡ bì shènɡ【成语解释】: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成语出处】:《老子》:“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反义词】:骄兵必败【成语英译】:an army burning with righteous indignation is bound to win.【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用作褒义。

【成语造句】:不,~!不要乐,要哀,何小姐能弹《易水吟》的谱子吗?(《啼笑因缘续集》一0回)【近义词】:师直为壮【成语典故】:哀感天地【成语拼音】:āiɡǎntiāndì【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哀感:1.谓悲伤感动他人。

2.悲伤的感情。

天地:1.天和地。

指自然界或社会。

2.犹天下。

3.指天地神灵。

4.犹境界﹐境地。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一卷:“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极度悲伤。

【成语造句】:小名心爱的狗死了,哀感天地。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典故】:阿猫阿狗【成语拼音】:ā māo ā ɡǒu【成语解释】:指任何不值得重视的人。

【成语出处】: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

”【近义词】:阿狗阿猫【成语英译】:the cat and the dog【成语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这个职位~都可以担任。

【成语典故】:哀哀父母【成语拼音】:āi āi fù mǔ【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历史就是⼴义的故事。

其实在⼈类早期,缺乏⽂字的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多以史诗的形式⽤⼝头代代相传,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炙⼿可热】故事的主⼈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律,为唐代宫廷⾳乐家、舞蹈家。

其⾳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美⼥之⼀。

杨钊,唐中期权⾂,奸⾂。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可热】是什么意思?⼿摸上去感到热得烫⼈。

⽐喻权势⼤,⽓焰盛,使⼈不敢接近。

【炙⼿可热】出⾃哪⾥?唐·杜甫《丽⼈⾏》:“炙⼿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可热】词语辨析:【炙⼿可热读⾳】:zhì shǒu kě rè【炙⼿可热的近义词】:烜赫⼀时、望⽽⽣畏、敬⽽远之【炙⼿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和蔼可亲【炙⼿可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本也已成为⼀个炙⼿可热的⾏当,这与近年来⽇本不婚族⼤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可热的⼈物,攀附他的⼈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候问题炙⼿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可热的⼈才!6.在⾯对炙⼿可热的⾦州勇⼠时,湖⼈集体发威,轻松拿下⽐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门专业。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字成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精辟的四个字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内涵,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良多。

而其中,许多四字成语都来源于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这不仅让这些成语更加具有生动性,也让人们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历史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其中的奥妙吧。

第一个四字成语是“焚琴煮鹤”。

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文学家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楚怀王的宠臣,但是他的忠贞与刚直却引起了其他大臣的忌恨,最终被栽赃陷害,被怀王贬谪。

在离开楚国之际,屈原焚毁了自己的琴,煮了一只鹤以为己食,以表达自己的忠贞之心。

这个故事后来就被人们总结成了“焚琴煮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表明自己态度或忠诚不做作。

另一个四字成语是“闭月羞花”。

这个成语又源自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

相传西汉时期,有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名为貂蝉。

貂蝉容貌秀美,举止高雅,被誉为“闭月羞花”。

她的美貌让无数英雄俊杰神魂颠倒,甚至导致了著名的“貂蝉传”故事。

后人便以“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来形容女子容貌美丽绝伦,超凡脱俗。

第三个四字成语是“草船借箭”。

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兵法计谋。

当时,曹操派遣军队攻打蜀汉,而蜀汉用箭较少,诸葛亮便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派遣士兵划着草船,前去曹军阵地借箭,借箭之名实则是为了增加蜀军的弓箭数量。

诸葛亮借箭成功后,大大加强了蜀汉的军事实力。

因此,“草船借箭”成语就用来形容智取他人之物以己之用的手段。

最后一个四字成语是“华而不实”。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形容那些外表光鲜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东西或人。

在历史故事中,有很多人物因为华而不实最终走上了败坏的道路。

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要注重内在的实质和功夫。

以上介绍的四个历史故事四字成语,都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故事或者典故。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的传奇故事,更能够领悟其中的哲理和道理。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

“晋景公问政于管仲,管仲对曰:‘臣之所以能者,以吾狂也。

狂者,天下之达道者也;故凡达人之所为,皆是一狂字。

’景公曰:‘何谓狂也?’管仲曰:‘手不释卷,口不能言,形容枯槁,几至于死者,谓之狂。

夫至人之达道也,犹且如是,而况其不达者邪?’”据此,可知“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为完整的作品点缀上某样精彩,让整个作品更为完美。

2. 马到成功“马到成功”的典故出自股市术语。

其出处为古代传说中,刘备闻曹操攻荆州,甚为担忧,赵云乘马千里来投奔,救下熙熙攘攘的人民。

赵云文武全才,空前绝后,以至被称为“赵子龙”。

历史上,赵云曾于战争中指挥士兵、打败强敌,成为一个战斗天才。

因此,“马到成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能够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境地。

3.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蒙恬率领大军攻打匈奴,行军时遭遇暴雨,天空浓云密布,营帐内外水深齐膝。

蒙恬唯有下令修筑大坝、并改变治水方向。

水流被引到坝前,随着水位的下降,暴露在外的石头和石块与“淤泥一体”的沙石渐渐分离出来。

自此,这个成语便被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随着情况的展开一切变得清晰明了,轮廓清晰。

4. 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的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汤问曰:‘巫医、栾涂、佗躬,使民以术数服气,鲍叔牙、太公望、乐毅、夫差,以武力服民’。

列子曰:‘然。

有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谁为之先?夫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只是画之者称为有而已。

画牛而不成,以笔杀人,于国利,徒为虚说。

’”从这个典故中可知,“画饼充饥”是指用虚假的承诺安慰疲惫的人。

5.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其中描述了一位聪明的盗贼,决定偷一只大铃铛。

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到一个村庄,找到了一家人家的大门,由于大铃铛很大,他无法取下。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他的外衣包住大铃铛,然后用夹在耳朵里的双手来捂住耳朵,把自己耳朵瞎掉,然后大声地喊叫,想骗人们以为是警察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炙手可热)故事的主人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杨钊,唐中期权臣,奸臣。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手可热)是什么意思?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炙手可热)出自哪里?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手可热)词语辨析:(炙手可热读音):zhì shǒu kě rè(炙手可热的近义词):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炙手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炙手可热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手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日本也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行当,这与近年来日本不婚族大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攀附他的人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手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气候问题炙手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足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人才!6.在面对炙手可热的金州勇士时,湖人集体发威,轻松拿下比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手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手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一门专业。

9.范斯克是国际间炙手可热的指挥家,经常出任世界各个最顶尖乐团的客席指挥。

10.我将会成为百老汇炙手可热的新星,在大卫的新戏里。

(炙手可热)典故: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钊。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钊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给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人到曲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杜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

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大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无出其右)故事的主人公:孟舒,高祖拜为云中守。

因匈奴犯边,士卒战死数百,坐罪免官。

文帝立,官。

田叔,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

(无出其右)是什么意思?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没有能超过他的。

(无出其右)出自哪里?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无出其右)词语辨析:(无出其右读音):wú chū qí yòu(无出其右的近义词):天下第一(无出其右用法):复句式;作定语、谓语(无出其右)如何造句:1、看此片会发觉周星驰在香港喜剧界的影响力真的无出其右。

2、他的棋艺高超,这一带无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说他的小说好,是无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民国以来,张大千执画坛牛耳,成就之大,无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准确,全校师生无出其右。

6、两年前就已经达到筑基境六层,不仅天资卓越,也十分勤奋,风头一时无出其右。

7、楚国从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对凤凰的热爱与崇敬,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

8、黄言说的话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隐藏的如此完美的组织,势力之大,确实无出其右。

9、纪春身上立时寒热两极,骤寒骤热之间煎熬万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无出其右。

10、杨锦英自诩天赋才情,整个清风城无出其右,年轻一辈领军人物,别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无出其右)典故: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

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

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

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

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

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衅,羞辱赵王,气愤异常。

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

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

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

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押解到都城长安。

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王去长安。

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奴,一起去了长安。

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

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

刘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教育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

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

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

”心里一高兴,有意重用他们。

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长官,有的做了诸侯的相国,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汉中守。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鸥鸟忘机)是什么意思?沤鸟,即海鸥;机:巧诈或权变之心;忘机: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

像鸥鸟一样,日与白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心计。

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鸥鸟忘机)出自哪里?战国.列子《列子.黄帝.好鸥鸟者》: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鸟忘机)词语辨析:(鸥鸟忘机读音):ōu niǎo wàng jī。

(鸥鸟忘机的反义词):鸥鸟不下、鸥鹭忘机。

(鸥鸟忘机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中性成语;用于书面语。

(鸥鸟忘机)如何造句:1、交朋友应该实心诚意,经常想要算计人家只能让人家远离你,要知道即便是鸥鸟忘机的时侯也会有警觉。

2、都说事不过三,再善良的人也经不住三番五次的使心机,鸥鸟忘机的故事相信大家人都会记得。

(鸥鸟忘机)典故:在遥远的海岸边上,有一个人非常喜欢海鸥,每一天的早上他很早就要到海边来,在海边跟海鸥一起玩耍。

海鸥总是会组成队伍飞来飞去,多的时侯数量甚至有上百只之多。

他的父亲知道他的这个爱好以后便跟他说道:你每天都要跟海鸥一起玩,它们也很喜欢跟你玩,不如你找个机会捉几只海鸥来我也想跟它们玩玩。

当他第二天像平时一样到海边的时侯,他心里只想着捉上几只海鸥,但是这时侯海鸥们都只是在高高空中飞旋,没有一只会肯落下来跟他一起玩了。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这首琴曲规劝人们要心地善良,不要存有害人之心。

它也说明作者不满于社会的黑暗现象,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灌夫骂座)故事的主人公:灌夫,西汉著名将领。

(灌夫骂座)是什么意思?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灌夫骂座)出自哪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灌夫骂座)词语辨析:(灌夫骂座读音):guàn fū mà zuò。

(灌夫骂座的近义词):灌夫骂坐。

(灌夫骂座的反义词):见多识广。

(灌夫骂座用法):作宾语、定语。

(灌夫骂座)典故:公元前131年,安武侯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失势的魏其侯窦婴与将军灌夫奉王太后的命令前去祝贺。

灌夫给他们敬酒,田蚡及他的手下不理不睬,灌夫大骂他们,田蚡抓了灌夫全家。

王太后出面杀了灌夫,窦婴也被流言蜚语所杀。

(灌夫骂座)文言文: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列侯宗室皆往贺。

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

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

”魏其曰:“事已解。

”疆与俱。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

已而,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余半膝席。

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

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

”属之时,武安不肯行酒。

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面乎?”灌夫曰:“今日斩头陷胸,何知程李乎?”乃起更衣。

稍稍去,魏其侯去麾。

灌夫出,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灌夫。

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

夫愈怒,不肯谢。

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抛砖引玉)故事的主人公:赵嘏,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

代表作品有《江楼感旧》、《长安秋望》。

(抛砖引玉)是什么意思?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抛砖引玉)出自哪里?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抛砖引玉)词语辨析:(抛砖引玉读音):pāo zhuān yǐn yù(抛砖引玉的近义词):举一反三、引玉之砖(抛砖引玉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抛砖引玉)如何造句:1、我的这些话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发言的兴趣,请各位把自己的高论都谈谈吧。

2、我的提议只是抛砖引玉,更周详的办法还请大家一起来深入讨论。

3、这个排名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并非终结定论。

4、本文就民事公益诉讼作了初步探讨,望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5、本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6、我的见解只是一孔之见,希望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7、座谈会引言人抛砖引玉的说辞很巧妙,使得在座各位纷纷发表高见。

8、如此抛砖引玉,能激发与鼓励更多人加入写作队伍。

9、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抛砖引玉)典故: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gǔ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

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