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总体结构介绍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引言锅炉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加热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家庭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锅炉结构1. 炉膛:炉膛是锅炉的燃烧室,用于燃烧燃料产生热能。
炉膛通常由炉壁、炉膛门和炉膛内部的燃烧装置组成。
2. 烟管:烟管是将烟气从炉膛传递到锅筒的管道。
烟管通常由钢管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以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3. 锅筒:锅筒是锅炉的主体部分,用于容纳水和蒸汽。
锅筒通常由钢板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
4. 水位计:水位计用于测量锅炉内的水位,以确保锅炉正常运行。
常见的水位计有玻璃管水位计和电极水位计等。
5. 过热器:过热器用于将饱和蒸汽加热至高温蒸汽,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过热器通常位于锅筒之后,烟气通过过热器时被加热。
6. 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用于将进入锅炉的空气预先加热,以提高燃烧效率。
空气预热器通常位于烟气通道中,烟气通过时将热量传递给空气。
7. 烟囱:烟囱用于排放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
烟囱通常位于锅炉的顶部,具有足够的高度和直径,以确保烟气顺利排出。
三、锅炉工作原理1. 燃料燃烧:燃料在炉膛中燃烧产生热能。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常见的燃料有煤、油和天然气等。
2. 烟气传递: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管传递到锅筒。
烟气在烟管中与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温升高。
3. 蒸汽生成:当水温升至饱和温度时,水开始沸腾并转化为蒸汽。
蒸汽在锅筒中积聚,同时水位计监测水位,确保锅炉内水位稳定。
4. 蒸汽过热:部分蒸汽通过过热器,被加热至高温蒸汽。
过热的蒸汽具有更高的热能,可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5. 烟气排放:烟气通过空气预热器和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在排放前,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预先加热,以提高燃烧效率。
6. 控制与保护:锅炉配备了各种控制和保护装置,以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常见的控制装置有压力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和水位控制器等。
四、结论锅炉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加热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锅炉是一种常见的热能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供暖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锅炉结构1.1 炉膛部分:炉膛是锅炉的燃烧室,主要包括炉膛壁、炉膛门、炉膛排渣设备等。
炉膛壁通常由耐火砖或耐火材料构成,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环境。
炉膛门用于装载燃料和清理炉膛。
1.2 烟道部分:烟道是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的通道,主要包括烟道壁、烟道门、烟囱等。
烟道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烟道门用于清理烟道和调节烟气流量。
烟囱则用于排放烟气。
1.3 水循环部分:水循环部分是锅炉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壁、水管、蒸汽分离器、循环泵等。
水壁是锅炉的加热面,通常由钢管或钢板制成,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
水管用于传递热能和循环水。
蒸汽分离器用于分离蒸汽和水。
循环泵则用于推动水循环。
二、锅炉工作原理2.1 燃烧过程:燃烧是锅炉产生热能的基本过程,通常采用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燃烧。
燃料经过燃烧室中的燃烧反应,释放出热能。
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烟道进入烟囱排出。
2.2 传热过程:传热是锅炉将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水或蒸汽)的过程。
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炉膛壁和水壁,使水壁加热,使水变为蒸汽。
烟气在烟道中与水壁进行对流传热,同时通过辐射传热。
2.3 蒸汽生成过程:蒸汽生成是锅炉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的过程。
水在水壁中受热,温度升高,逐渐转化为蒸汽。
蒸汽与水分离器分离,进入蒸汽管道,供应给需要蒸汽的设备使用。
三、锅炉的工作原理3.1 自然循环锅炉:自然循环锅炉是利用自然对流现象进行水循环的锅炉,不需要循环泵。
炉膛内的烟气通过烟道上升,形成烟气上升通道,同时水在水壁中加热变为蒸汽,蒸汽密度变小,上升到蒸汽分离器,分离出水滴,蒸汽进入蒸汽管道,水滴回流到水壁,实现自然循环。
3.2 强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通过循环泵推动水循环,加快传热速度。
循环泵将水从蒸汽分离器中抽出,通过水管送入水壁,水在水壁中受热变为蒸汽,再经过蒸汽分离器分离,进入蒸汽管道,供给设备使用。
典型锅炉的结构介绍

典型锅炉的结构介绍1.炉膛:炉膛一般由炉壳、炉膛门、燃烧器和燃烧器辅助设备组成。
炉壳是承受蒸汽压力的主要结构部分,一般由钢板制成。
炉膛门用于放煤和清灰,且必须能密封,在关闭时能保证炉膛内部的正负压稳定。
燃烧器是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并燃烧的设备,既可使用油燃烧器,也可以使用煤粉喷射燃烧器。
2.水壁:水壁是锅炉的传热部分,通常由多个水冷壁管组成。
水壁管通过炉膛内的壁面布置,在锅炉内部形成水冷壁。
水冷壁既能冷却燃烧室中的高温烟气,也能加热水蒸气,以保证锅炉工作的稳定和高效。
3.过热器:过热器是产生高温蒸汽的一种传热设备,其结构一般由水冷管和分水臂组成。
高温烟气从炉膛经过水壁后进入过热器,在过热器内部通过与蒸汽管道相通的水冷管,将水转化为高温蒸汽。
4.叠加器:叠加器位于过热器与蒸汽分离器之间,是将高温高压蒸汽进一步加热的设备。
通常由串联布置的U型管组成,蒸汽在U型管内传热,使蒸汽温度提高。
5.蒸汽分离器:蒸汽分离器位于叠加器的上部,用于将蒸汽和水分离,以避免蒸汽中含有过多的水滴。
蒸汽分离器一般采用旋风分离原理,将带有液滴的蒸汽旋转,使液滴通过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分离出来,从而得到干燥的蒸汽。
6.烟囱:烟囱是用于排出燃烧产生的烟气,降低锅炉内部的压力的设备。
烟气在过热器和蒸汽分离器后进入烟囱,然后通过烟囱排出。
烟囱一般使用耐高温的材料构建,以承受高温烟气和外界环境的冷却。
7.附件:锅炉的附件包括给水装置、燃料处理设备、除渣器和排污装置等。
给水装置用于供给锅炉水和处理水质,以维持锅炉的正常工作。
燃料处理设备用于处理燃料以提高燃烧效率,并减少燃气中的杂质。
除渣器用于清除炉膛内的灰渣和未燃烧的燃料,以保持锅炉内部清洁。
排污装置用于排放锅炉产生的废水和废气。
以上是典型锅炉的结构介绍。
锅炉的结构设计旨在提高传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率,同时确保锅炉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不同类型的锅炉在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和功能相似。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引言锅炉是一种将液体(通常为水)加热转化为蒸汽或者热水的设备。
它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锅炉结构1. 炉膛:炉膛是燃烧燃料的区域,通常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燃料在炉膛中燃烧产生热能。
2. 炉排:炉排用于支撑燃料并保证燃料的充分燃烧。
常见的炉排有链条炉排和活动炉排。
3. 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将烟气中的热量转移到水中,使水蒸气冷凝成水。
这样既可以提高热效率,又可以回收热能。
4. 烟囱:烟囱用于排出燃烧产生的废气。
它通常是一个竖直的管道,具有良好的排烟效果。
5. 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包括给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和排污系统。
给水系统负责供应水,循环水系统负责循环水,排污系统负责排除污水。
三、锅炉工作原理锅炉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燃料燃烧:燃料在炉膛中燃烧产生热能。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燃料燃烧需要适当的氧气供应。
2. 热能传递: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炉膛的壁面传递给水。
水被加热后转化为蒸汽或者热水。
3. 蒸汽或者热水产生:加热后的水转化为蒸汽或者热水。
蒸汽可以用于发电或者提供动力,热水可以用于供暖或者工业生产。
4. 烟气排放: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
在排放前,烟气中的热量可以通过冷凝器回收。
四、锅炉的应用锅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建造和日常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发电厂:锅炉用于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2. 供暖系统:锅炉用于供暖,将热水或者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建造物内部。
3. 工业生产:锅炉用于加热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液体或者气体。
4. 温室种植:锅炉用于提供温室内的热量,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5. 温泉浴场:锅炉用于加热温泉水,提供给浴场用户享受。
五、锅炉的效率和安全性锅炉的效率是指锅炉将燃料的热能转化为实用热能的能力。
提高锅炉的效率可以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
常见的提高锅炉效率的方法包括使用高效燃烧器、增加热交换面积和改进燃烧控制系统等。
锅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锅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锅炉是一种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气的设备,用于产生热能或驱动机械。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发电以及供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锅炉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不同类型的锅炉。
一、锅炉的构造1.炉膛:炉膛是燃烧燃料的区域,位于锅炉的下部。
炉膛包括炉壳、炉膛砌体和炉膛内衬。
炉壳是锅炉的主要结构部件,它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
2.燃烧室:燃烧室是炉膛的一部分,用于将燃料和空气进行燃烧。
燃烧室的结构设计决定了燃料和空气的混合程度和燃烧效率。
3.冷却壁:冷却壁是锅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炉膛热量传递到水中。
它由钢板和管道组成,形成大量接触面积以提高热传递效率。
4.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位于锅炉的上部,与炉膛通过管道相连接。
它是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的主要部件。
5.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用于排除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
它通常包括烟囱、风扇和净化设备。
二、锅炉的工作原理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
具体流程如下:1.燃料供给:燃料经过处理和输送系统进入燃烧室,与空气进行混合。
2.燃烧反应: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内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热能。
燃料的种类包括煤、油、天然气等。
3.热量传递: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冷却壁传导给水。
水在冷却壁内部形成蒸汽。
4.蒸汽发生:水被加热后转化为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进入蒸汽发生器。
5.动力输出:蒸汽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使用蒸汽的设备,如发动机、涡轮机等。
6.蒸汽冷凝:蒸汽在设备工作后会冷却下来,转化为水再次循环使用。
三、不同类型的锅炉1.水管锅炉:水管锅炉是最常见的锅炉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炉膛被水包围,通过管道将烟气传导给水。
水管锅炉具有快速启动、响应快、结构紧凑等优点。
2.热油锅炉:热油锅炉利用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加热高温热油,然后将热油传导给工业设备。
热油锅炉具有高温、安全稳定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高温的工艺过程。
3.蒸汽锅炉:蒸汽锅炉是最常用的供热设备之一、它通过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加热设备或蒸汽涡轮机驱动。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引言锅炉是一种常见的热能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建造、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锅炉的运行机制。
二、锅炉结构1. 锅炉外部结构锅炉通常由炉膛、燃烧室、烟道、水壶、烟囱等部份组成。
炉膛是燃烧燃料的空间,燃烧室用于燃烧过程的控制和调节,烟道用于排放燃烧产生的废气,水壶则是用于加热水的部份。
2. 锅炉内部结构锅炉内部主要包括炉膛、燃烧器、热交换器和控制系统等部份。
炉膛是燃烧燃料的空间,燃烧器用于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并点燃,热交换器则是将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调节锅炉的运行状态。
三、锅炉工作原理1. 燃烧过程锅炉的燃烧过程主要包括燃料的供给、燃料的燃烧和燃烧产物的排放。
首先,燃料通过供给系统进入燃烧室,然后与空气混合,在燃烧器的作用下点燃。
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能会传递给热交换器,最终转化为蒸汽或者热水。
2. 热交换过程在锅炉的热交换器中,燃烧产生的热能会被传递给工作介质(水或者蒸汽)。
当工作介质通过热交换器时,热能会由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使工作介质的温度升高。
这样,锅炉就能够提供热水或者蒸汽给其他设备或者建造物使用。
3. 控制系统锅炉的控制系统起着监测和调节锅炉运行状态的作用。
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组件。
传感器用于监测锅炉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整燃料和空气的供给,控制器则是控制系统的核心,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和设定值进行计算和决策。
四、锅炉的应用领域锅炉广泛应用于工业、建造和能源等领域。
在工业领域,锅炉可用于发电、供热、蒸馏和干燥等工艺过程。
在建造领域,锅炉可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
在能源领域,锅炉可用于燃煤、燃气和生物质等能源的转化。
五、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锅炉的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其中炉膛、燃烧室、烟道和水壶等部份起着重要的作用。
锅炉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热交换过程和控制系统的作用。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引言锅炉是一种将水加热转化为蒸汽或者热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锅炉。
二、锅炉结构1. 锅炉壳体锅炉壳体是锅炉的主体部份,通常由钢板焊接而成。
它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锅炉内部的高温和高压。
壳体内部份为炉膛、燃烧室、过热器、再热器和空气预热器等区域。
2. 炉膛炉膛是燃烧燃料的区域,通常由耐火材料构成。
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燃烧气体,通过炉膛的上升通道进入过热器。
3. 过热器过热器是将高温燃烧气体的温度提高到设计要求的设备。
它由一系列管子组成,燃烧气体在管子内部流动,通过与管壁的热交换,使燃烧气体的温度升高。
4. 再热器再热器是将高温燃烧气体的温度再次提高的设备。
它与过热器类似,也由一系列管子组成。
燃烧气体在再热器内部流动,通过与管壁的热交换,使燃烧气体的温度再次升高。
5. 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是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预先加热的设备,以提高燃烧效率。
它通常由一系列管子组成,燃烧气体在管子外部流动,空气在管子内部流动,通过管壁的热交换,使空气的温度升高。
6. 锅炉附件锅炉附件包括给水系统、排烟系统、燃料供应系统、燃烧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等。
它们与锅炉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起着辅助作用。
三、锅炉工作原理1. 燃料燃烧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燃烧气体。
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常见的有煤、油和天然气等。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空气混合并点燃,释放出热能。
2. 热能传递高温燃烧气体经过炉膛、过热器、再热器和空气预热器等部份,与水或者热媒进行热交换。
燃烧气体的热能被传递给水或者热媒,使其温度升高。
3. 蒸汽或者热水生成通过热能传递,水或者热媒的温度升高,最终转化为蒸汽或者热水。
蒸汽或者热水可以用于工业生产或者民用供暖等领域。
4. 蒸汽或者热水的利用蒸汽或者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用于驱动机械设备、加热或者供暖等用途。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

锅炉结构及工作原理锅炉是一种用于产生蒸汽或加热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供暖和发电等领域。
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保证安全运行和高效能利用燃料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锅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锅炉结构1. 炉膛:炉膛是燃烧室,用于燃烧燃料。
常见的炉膛结构包括水管式、火管式和燃烧室式等。
炉膛内的燃料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通过烟管或水管传热。
2. 烟管:烟管是连接炉膛和烟囱的管道,用于传递烟气。
烟管内壁通常覆盖有传热面,增加传热效果。
3. 水管:水管是连接炉膛和汽水容器的管道,用于传递热量。
水管内壁通常覆盖有传热面,将热量传递给水。
4. 汽水容器:汽水容器是用于分离蒸汽和水的装置,保证锅炉工作时的正常运行。
它通常分为汽包和水位计两部分。
5. 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用于预热燃烧所需的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它通常位于烟气通道上方,通过与烟气交换热量,将进入炉膛的空气预热至一定温度。
6. 烟囱:烟囱是排放烟气的管道,通常位于锅炉顶部。
它通过自然排烟或辅助设备(如引风机)排烟,保证燃烧产生的烟气能够顺利排出。
二、锅炉工作原理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传热将水加热为蒸汽或热水。
1. 燃烧过程: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燃烧需要氧气,因此需要通过空气预热器预热进入炉膛的空气,提高燃烧效率。
2. 传热过程:传热是锅炉的核心过程,将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使其加热为蒸汽或热水。
传热方式主要包括辐射传热、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
- 辐射传热:炉膛内的高温烟气通过辐射作用,将热量传递给炉膛内的水管或烟管。
- 对流传热:烟气在烟管或水管内流动,通过对流作用,将热量传递给管壁和水。
- 传导传热:烟气通过烟管或水管的管壁,将热量传递给管壁内的水。
3. 蒸汽或热水产生:当水被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就会产生蒸汽或热水。
蒸汽通常用于驱动涡轮发电机或提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热水则用于供暖或其他热水需求。
4. 安全保护装置: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通常会配备一系列安全保护装置,如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计、燃烧器控制装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锅炉总体简介本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控制循环炉,单炉膛∏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向燃烧,全钢架悬吊结构,固态排渣。
锅炉总体布置见图2.1-1。
炉膛宽19558mm,深17448.5mm,炉顶标高736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74600mm,炉顶大板梁底标高82100mm。
锅炉炉顶采用金属全密封结构。
并设有大罩壳。
炉膛由Φ51×6膜式水冷壁组成,炉底冷灰斗角度55o,炉底密封采用水封结构,炉膛上部布置了分隔屏、后屏及屏式再热器,前墙及两侧墙前部均设有墙式辐射再热器,炉室下水包标高为7970mm。
水平烟道深度为8548mm,由水冷壁延伸部分和后烟井延伸部分组成,内部布置有末级再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后烟井深度12768mm,后烟井内设有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炉前布置三台低压头炉水循环泵,炉后布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预热器转子直轻13.492m,转子反转,一次风分隔角度为50o。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六台HP983型中速磨煤机,布置在炉前,五台磨煤机可带MCR负荷,一台备用。
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一层煤粉喷咀。
最上排燃烧器喷口中心线标高35470mm,距分隔屏屏底距离20130mm,最下排燃烧器喷口中心标高26170mm,至冷灰斗转角距离为5969mm,每角燃烧器风箱中设有三层启动及助燃油枪。
锅炉钢架为全钢架,高强度螺栓连接,整台锅炉共设置18层平台,其中7层刚性平台,为便于操作,个别地方还设置了局部平台。
除渣斗装置及预热器外,锅炉所有重量都悬吊在炉顶钢架上。
过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喷水调节,再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燃烧器摆动及过量空气系数调节,在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装有事故喷水装置。
本锅炉设有容量为5%MCR的启动旁路系统。
锅炉设置了膨胀中心,运行时整台锅炉以膨胀中心为原点进行膨胀,锅炉垂直方向上的膨胀零点设在炉顶大罩壳顶部,锅炉深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膨胀零点设在炉膛中心,在炉膛高度方向设有三层导向装置,以控制锅炉受热面的膨胀方向和传递锅炉水平载荷。
炉膛及后烟井四周设有绕带式刚性梁,以承受正、负两个方向的压力,炉膛部分布置了25层刚性梁,后烟井布置13层刚性梁。
炉膛灰斗底部出渣采用机械出渣,渣斗及刮板捞渣机等除渣设备不属我公司供货。
炉膛部分布置有90只墙式吹灰器,炉膛上部及对流烟道区域内布置66只长行程伸缩式吹灰器,每台预热器烟气进、出口端各布置一只伸缩式吹灰器,运行时所有吹灰器均实现程序控制。
预热器换热元件采用二层,冷段热元件镀搪瓷,以满足锅炉脱硝时烟气畅通。
锅炉本体部分共配有16只弹簧安全阀,分别布置在锅筒上6只安全阀,过热器出口2只安全阀,再热器进口管道6只安全阀及再热器出口管道布置2只安全阀。
为减少安全阀起跳次数,在过热器出口还装有2只动力泄放阀。
此外,锅炉还配有炉膛火焰电视摄像装置、锅筒水位计及水位电视摄像装置、炉膛出口烟温探针及锅炉寿命监测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
本锅炉受压件工地焊口数量约27000只。
图2.1-11.2.汽水系统1.2.1.给水和水循环系统给水由锅炉左侧单路经过止回阀和电动闸阀后进入省煤器进口集箱,流经省煤器管组、中间连接集箱和悬吊管,然后汇合在省煤器出口集箱,再由3根Φ324×35的锅筒给水管道从省煤器出口集箱引入锅筒,并与锅筒内炉水混合,混合后的水沿锅筒底部长度方向布置的6根大直径下降管流至汇合集箱,随后由连接管分别引入循环泵,每台循环泵出口有二只出口阀,循环泵将来自汇合集箱的水增压后输出,经过出口阀及出口管道进入下水包。
下水包为四周相连通的环形集箱,外径为914毫米,水在下水包内经过滤网及节流孔板进入炉膛四周水冷壁,水冷壁由1126根Φ51的管子组成。
按管子的几何形状和受热情况划分成55个循环回路。
水在水冷壁内吸热形成汽水混合物,汇集至水冷壁上部集箱,通过汽水引出管进入锅筒,在锅筒内进行汽水分离。
分离后的饱和蒸汽引至过热器,饱和水则与省煤器来的给水混合后继续循环。
其流程见图2.2-1给水和水循环流程图。
本锅炉采用CC+循环系统即“低压头循环泵+内螺纹管”,称为改良型控制循环。
下降管系统中布置了低压头循环泵,以保证水冷壁内介质循环安全可靠。
水冷壁四周采用了内螺纹管,可以使水冷壁中的质量流速降低,流量减少,使循环倍率从过去的4降低到2。
系统内布置了三台循环泵,其中二台投运就可以带MCR负荷,另一台为备用,为了避免二泵运行时,一台泵突然故障,而备用泵一时又难以启动,会影响到锅炉满负荷运行,根据已投入运行300MW及600MW 控制循环锅炉的运行经验,通常推荐三台循环泵同时运行。
在下水包内的每根水冷壁管的入口处装有不同孔径的节流孔板,以控制每根水冷壁管的流量,使在炉膛运行工况变化时循环仍然均匀可靠。
节流孔板装在节流座上,再由玛蒙夹圈将其夹紧,每只节流座与下水包内壁相点焊。
不同孔径的节流孔板以定位销不同的角度为标记,以便安装区别。
炉膛后下水包与省煤器进口管道之间设有一根省煤器再循环管,其管径为Φ114×14。
管道上配省煤器再循环阀(电动截止阀4”)。
在锅炉启动时,再循环阀打开,下水包提供一部分水,约4%MCR流量,经过省煤器再循环管,送至省煤器,以防止省煤器汽化。
直至建立一定的给水量该阀才关闭。
1.2.2.过热蒸汽系统从锅筒顶部引出的饱和蒸汽进入炉顶进口集箱,经炉顶管至炉顶出口集箱,为减少蒸汽阻力损失,约39%BMCR的蒸汽经旁通管直接进入后烟井包覆上集箱后部。
从炉顶出口集箱引出的蒸汽经过后烟井包覆,后烟井延伸侧墙,再汇总至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流经低温过热器至低温过热器出口集箱,经三通分二路引入分隔屏进口集箱,流经分隔屏和后屏,从后屏出口集箱分二路进入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通过末级过热器到末过出口集箱,再由两只末过出口集箱引出至两根主蒸汽管道,进入汽机高压缸。
其流程见图2.2-2。
各级过热器之间均采用大直径管道及三通连接,这使介质能充分混合,并简化布置。
包覆过热器布置成几个回路,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系统的阻力。
蒸汽冷却定位管由分隔屏进口集箱引出,将分隔屏定位夹持后引入后屏出口集箱,防止分隔屏运行中晃动。
1.2.3.再热蒸汽系统自汽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分成二路引入墙式辐射再热器进口集箱,经过墙式辐射再热器,再由炉顶上部的出口集箱引出,通过4根连接管引至屏式再热器进口集箱,依次经过屏式再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然后由末级再热器出口集箱上方引出至再热器蒸汽管道,分二路进入汽机中压缸。
在墙式再热器进口管道上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器,其流程见图2.2-3。
各级再热器间都采用大直径管道及三通连接,以便增加充分混合的条件。
并在屏再和末再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左右交叉,以减少因炉膛左右侧烟温偏差而引起的再热蒸汽温度偏差。
1.2.4.启动旁路系统本锅炉采用5%MCR启动旁动系统,作为锅炉启动时控制过热蒸汽压力和温度的手段,以缩短启动时间。
在锅炉尾部后烟井下部环形集箱上布置4根疏水管,前后集箱各2根。
每根疏水管上串联布置二只2.5”电动截止阀。
4根管道汇总后由一根总管(买方自理)接至冷凝器或疏水扩容器。
锅炉启动旁路系统中电动截止阀后的管道由买方自理,其管道流量按汽机冲转参数下锅炉最大连续负荷的5%设计,而其强度设计按锅炉强度设计参数。
产品说明书907-2-86016 E1 省煤器进口管道E2 省煤器进口管道E3 省煤器进口集箱E4 省煤器管组E5 省煤器中间集箱E6 省煤器悬吊管E7 省煤器出口集箱E8 锅筒,给水管F1 锅筒F3 下降管F5 汇合集箱F8 循环泵F9 循环泵出口阀F10 循环泵出口管道F12 下水包F13 前水冷壁F17 后水冷壁F26 侧墙水冷壁F27 延伸侧墙F14F19F23F28F29 汽水引出管F33 省煤器再循环阀F34 省煤器再循环管图2.2-1给水和水循环流程图水冷壁出口集箱E.6产品说明书907-2-8601S.1 蒸汽引出管S.21 包覆延伸侧墙S.40 屏过出口集箱S.2 炉顶进口集箱S.25~S.28 低温过热器S.42 Ⅱ级减温器产品说明书 907-2-86018R1 事故喷水减温器R10 屏式再热器R3 前墙辐射再热器R12 连接管R6 侧墙辐射再热器R14 末级再热器图2.2-3 再热蒸汽流程图图2.2-3.2再热蒸汽流程图产品说明书907-2-8601 锅炉冷态启动时,该系统内介质温度为4.14MPa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疏水阀全开,通过增加炉膛燃烧率来提高过热汽温,以加快启动速度。
热态启动时,为排除过热器系统中的冷凝水,疏水阀也需打开,故电动阀门后的管道设计压力和温度与包覆过热器相同,启动过程中过热汽温由炉膛燃烧率控制,过热蒸汽压力由疏水阀控制,当汽机并网后关阀该疏水阀。
1.3.燃烧系统本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置六台HP983型碗式中速磨,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园燃烧方式。
1.3.1.煤粉管道煤粉管道从磨煤机出口供至燃烧器进口,燃烧器进口处弯头为耐磨弯头。
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同一层四角布置的煤粉燃烧器。
1.3.2.煤粉燃烧设备煤粉燃烧器呈四角布置,每角燃烧器风箱分成十四层如图2.3-1燃烧器喷口布置图,其中A、B、C、D、E、F六层为一次风喷咀,其余八层为二次风喷咀。
一、二次风呈间隔排列,一次风采用我公司成熟的浓淡分离宽调节比(WR)煤粉喷咀,这不仅能提高低负荷燃烧的稳定性,并能提高燃烧效率。
在一次风喷口周围布置有周界风,不仅能有效地冷却一次风喷口,还能改善煤种适应性,在AB、CD、EF三层二次风风室内设有启动及助燃用油枪,共12支轻油点火油枪。
为降低四角切向燃烧引起的炉膛出口及水平烟道中烟气的残余旋转造成的烟气侧的屏间热偏差,采用(SBWL-CFS)同心正反切燃烧系统,燃烬风(OFA)和部分消旋二次风,使炉内气流的旋转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调性。
下部的启转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咀偏转15o,上部消旋二次风与一次风喷咀向另一方向偏转20°、25°,采用不同的二次风偏转结构使炉内空气动力场有利于稳定燃烧,降低NOx 排放和减少结渣,燃烧器布置见图2.3-2。
燃烧器一次风喷咀采用等间距布置,间距为1860mm,总距离为9300mm。
燃烧器喷咀摆动采用电动执行机构,通过连杆和内外摆动机构装置来实现。
以喷嘴水平位置为零度,一次风可上下摆动各20o,二次风可上下摆动各30o。
二次风挡板开度的调节也采用电动机构。
有关燃烧设备的详细说明见《680117-产品说明书907-2-8601101-8661“燃烧设备说明书”》。
1.3.3.点火设备本燃烧系统的点火方式为二级点火,即高能点火器点燃轻油,轻油点燃煤粉。
系统配12支机械雾化的轻油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