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企业为什么要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IT)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运用计算机来计算工资,到数据库、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一不是IT技术的功劳。

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国外有关专家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培训班上曾经做了这样的游戏:主讲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也可能是别的惩罚。你有三种选择:(1)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开信封,(3)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究竟作何选择?

不打开信封,就意味着一切在停滞不前。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好比那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对现状的突破。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什么是创新

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

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总结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

创新的特点

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1、新颖性。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1)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

大卫.史密斯发明了"邮包炸弹"梅利莎病毒,到案发时已使100万台电脑瘫痪,造成80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这不是创造价值,而是价值大破坏。

创新的分类

提起创新,人们往往联想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其实创新的种类远不止这些。创新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下面逐一介绍。

思维创新

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西方有人召开头脑风暴会,就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注意),定的目标是1小时内想出100个。原来以为至多能想出50个,结果却是103个。

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创新。有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97年麦肯锡帮助平安进行改革时震动很大。当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思维方面的。下面的案例对我们颇有启发。

谁接董事长的班?

董事长年事已高,想找人接班,可又拿不定是让位给大儿子还是二儿子。

董事长突然有了主意,他告诉两个儿子:前边有两匹马,黑的是大儿子的,白的是二儿子的,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就由谁来接班。大儿子听后在考虑如何比慢,而二儿子却飞身跨上黑马,迅速赶往终点。结果是二儿子最终接了班。

产品(服务)创新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是产品创新。对于金融服务而言,主要服务创新。手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已从模拟机→数字机→可视数字机→可以上网的手机。手机的更新演变生动地告诉我们产品的创新是多么迅速而高级。英国70年代首创传统型分红保单。平安保险在大陆率先

推出"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产品"(unit-link)。现在平安正在着手筹建call center,这在大陆也是创新。麦考密克(Cyrus McCormick)的收割机和Intel的微处理器是创新的典范。

技术创新

就一个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仅指商业性地应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还可以是创新地应用合法取得的他方开发的新技术或已进入公有领域的技术创造市场优势。人们把军事上核技术转移到核电站建造上;平安保险总精算师Stephen Meldrum制定的标准被采纳为英国行业标准等等皆是创新,举不胜举。不过,我们在此很想介绍一下世界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Wal-mart )的技术创新。沃尔玛1985年启用Hughes Network Systems 六频道人造卫星。老板Sam Walton通过录像带可以同时对所有员工讲话作培训,每一家分店都与阿肯色Bentonville总部相连,分店的温度、销售业绩、顾客的停留时间、购买行为模式等信息统统汇集到总部。沃尔玛还是世界上第一家试用条形码即通用产品码(UPC)技术的折扣零售商。1980年试用,结果收银员效率提高50%,故所有Wal-mart分店改用条形码系统。

组织与制度创新

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系统理论--组织是一个开放、有机和动态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技术系统、管理和行政系统、文化系统。其特点是相互联系,一处改变,其他会跟着改变。典型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是通过员工态度、价值观和信息交流,使他们认识和实现组织的变革与创新。情景理论--在企业中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方法。行为理论--企业中人的行为是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企业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

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三种:

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

2.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GE总裁韦尔奇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革GE这部老机器。有一个部门主管工作很得力,所在部门连续几年盈利,但韦尔奇认为可以干的更好。这位主管不理解,韦尔奇建议其休假一个月:放下一切,等你再回来时,变得就像刚接下这个职位,而不是已经做了4年。休假之后,这位主管果然调整了心态,象换了个人似的。

3.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管理创新

前面提到,世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环境情境作为自变量,管

理作为因变量。Intel总裁葛洛夫(Andrew Grove )的管理创新:(1)产出导向管理--产出不限于工程师和工厂工人,也适用于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2)在Intel,工作人员不只对上司负责,也对同事负责:打破障碍,培养主管与员工的亲密关系。有人把管理创新划入组织与制度创新之中。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营销策略、渠道、方法、广告促销策划等方面的创新。马总的报告《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完善平安企业文化》中提到的彼得·沃首创保险电话直销。上海寿险提出"营销文化"的概念。重庆产、寿、证联袂进行交叉销售,并创办客户学校,为客户和准客户提供综合服务。通过文化促销,重庆产险获承保一家美资电厂。Avon的直销和Amway的传销皆是营销创新。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平安新价值管理文化就是创新。平安厦门分公司(寿险)传经送宝,帮助厦门地税部门创建税务文化。

什么是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是什么?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1、管理的创新,2、对创新活动的管理,3、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它把创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而且要求整个组织和成员是创新型的。

当今的趋势是由单项创新到综合创新(全方位创新),个人创新转向群体创新。

如何创新

首先,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前面介绍的七种创新,缺一不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不可偏废。创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创新,也存在创新的可能,不管该岗位是多么平凡。请看下面的案例:

德国农民卖土豆时把土豆分成大中小三类,这样卖比混着卖能赚更多的钱,但分土豆工作量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斯家卖土豆时从不分捡,但也能卖好价钱。奥秘何在?原来他们先把土豆装进麻袋,然后再选颠簸不平的山路走,等到城里时,小的落在下面,大的在麻袋的上面。道理就这么简单。

平安将创新作为企业价值观之一,平安团队价值观--"团结、学习、活力、创新";平安经营理念--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新、人新我恒。

其次,企业具备鼓励创新的开放系统,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营造集思广益的

氛围,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鼓励并善于采纳下属意见,员工普遍习惯于采纳同事的意见。许多跨国公司都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

第三,公司在资源配置上要倾斜。创造本身需要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更需要大投入,国外公司的产品研发费用每年动辄数亿,数十亿美金。为了开发unit-link,平安专门成立了项目小组,先后花巨资聘请国外精算师和咨询公司参与。巨人集团的脑黄金生物制品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投入不足。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也需要投入。比如为训练员工创造力所花的费用。

最后,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提升创新技能

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若干重要创新工具和方法

1、头脑风暴会系列(A·奥斯本所创)

规则:5-10人,其中一人为主持人,1-2名记录员(最好不是正式参加会议的人员),人人参与;会议时间为1小时之间,地点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奔放,严禁批判(延迟评价原则),求数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路。试验:在1000多公里外的电话线被雾淞所损害,无法进行远距离通讯联络,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参与者为飞行员,他们想到第36个主意才是使用直升机。

2、头脑风暴会的几种变异形式:

A、默写式头脑风暴法(西德人鲁尔巴赫所创)6(人)3(个主意)5(分钟)法(用卡片)

B、卡片式头脑风暴法

(1)CBS法(日本人创)--最初10分钟,各人在卡片上写设想,接下去30分钟,轮流发表设想,余下20分钟,与会者相互交流探讨,以诱发新设想。(2)NBD法--5-8人参加,每人提5个以上设想,一张卡片上写着一个设想。会议开始后,各人出示自己卡片,并说明。若有新设想立即写下来。将所有卡片集中分类,并加标题,然后再讨论。分项检查法3、多路思维方法,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想问题,Why→Where→Who→Whom→What→How,二战中,美军使用这种方法改善了许多兵工厂的工作。有无其他用途,加减,综合(组合)。例如,改变光线波长,发明了紫外线灯、红外线加热灯、灭菌灯。

4、类比、联想创新法(略)

5、信息交合法

我们通过案例来说明信息交合法。

曲别针有300000种用途。

1993年夏,世界创造学会研讨会上,日本专家村上幸雄说,请诸位动动脑筋,说出曲别针的各种用途,看谁说得多而奇特!与会者大约说了20来种。有位先生递条子说有3万种。其他人不信。第二天这位先生写上"曲别针用途求解",讲四字概括:勾、挂、别、联。要突破这种格局,创造性地讲出曲别针的千万种用途,可用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曲别--总体信息分解成材质、重量、体积、长、截面、颜色、弹性、硬度、直边、弧10要素,把这些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X轴、再把有关人类实践活动进行分解,连成信息标Y轴。两者垂直相交,构成信息反应场。

每轴各点上的信息依次与别轴各点上的信息相交合。奇迹产生:Y轴的数标与X轴上的"弧"的要素交合,曲虽针可弯成1、2、3、4、……、9等数字,也可变成+、-、×、÷等。

Y轴"电"标与X轴"直边"或"弧"相交合,曲别线价导线或线圈。

信息交合法的三条原则:

(1)整体分解按序列得出要素;

(2)信息交合,各轴每素逐一与别轴的相交合;

(3)结晶筛选原则,找出更好的方案。

结束语

不封闭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训练,学会创造方法与工具,赠送一句话:"一学、二用、三改、四创"。

案例十一 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案例十一通用的组织结构创新 1916年,随着联合汽车公司并入“通用”,艾尔弗雷德·斯隆出任通用副总裁。作为通用副总裁的斯隆,发觉到通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他先后写了3份分析通用内部管理弱点的报告。但是,总裁杜兰特只是赞赏,不予采纳。到了1920下半年,快速扩张的“通用”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公司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时杜兰特引咎辞职,皮埃尔·S·杜邦兼任总经理。 以杜邦为总裁的通用汽车公司新的行政班子,由于与杜兰特所信奉的管理理念截然不同,迫切需要一种高度理性而客观的运营模式。斯隆先前进行的《组织研究》正好符合这样的要求。斯隆认为,大公司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应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二者之间的协调为基础。只有在这两种显然相互冲突的原则之间取得平衡,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由此他认为,通用公司应采取“分散经营、协调控制”的组织体制。根据这一思想,斯隆提出了改组通用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计划,并第一次提出了事业部制的概念。 1920年 12月30日,斯隆的计划得到公司董事会的一致同意。次年1月3比这个计划开始在通用公司推行。 斯隆以后的10年中,改组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将管理部门分成参谋部和前线工作部(前者是在总部进行工作,后者负责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的做法很为大家熟悉,这种分组在19世纪较大的铁路公司里已经成形。现代军队,特别是普鲁士军队也率先使用了这种组织形式,许多概念同时在工业公司里获得发展。斯隆也确实用过军事方面的例子来说明他正要在通用汽车公司里干什么。 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多部门的结构。他废除了杜兰特的许多附属机构,将力量最强的汽车制造单位集中成几个部门。这种战略现在人们已经熟悉,但在当时是第一流的主意并且出色地执行了。多年后斯隆这样说明:我们的产品品种是有缺陷的。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一系列不同的汽车,聪明的办法是造出价格尽可能各有不同的汽车,就好比一个指挥一次战役的将军希望在可能遭到进攻的每个地方都要有一支军队一样。“我们的车在一些地方太多,而在另一些地方却没有。”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开发系列产品,在竞争出现的各个阵地上对付挑战。 斯隆认为,通用汽车公司出产的车应从凯迪拉克牌往下安排到别克牌、奥克兰德牌最后到雪佛兰牌。这时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产品阵容。以后有了改变,即:1925年增加了庞蒂亚克牌,以填补雪佛兰和奥尔兹莫比尔中间缺口;奥克兰被淘汰了,增加了拉萨利,后来它也被淘汰了。 每个不同牌子的汽车都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人员,每个单位的总经理相互之间不得不进行合作和竞争。这意味着生产别克牌的部门与生产奥尔兹莫比尔牌的部门都要生产零件,但价格和式样有重叠之处。这样,许多买别克牌的主顾可能对奥尔兹莫比尔牌也感兴趣,反之亦然。这样,斯隆希望在保证竞争的有利之处的同时,也享有规模经济的成果。零件、卡车、金融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其它单位差不多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其领导人成功获奖赏,失败则让位。通用汽车公司后来成为一架巨大的机器,但斯隆力图使它确实保有较小公司所具有的激情和活力。 斯隆的战略及其实施产生了效果。1921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了21.5万辆汽车占国内销售的 7%;到1926年底,斯隆将小汽车和卡车的产量增加到120万辆。1940年通用汽车公司产车180万辆,已达该年全国总销量的一半。相反,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1921年是56%,而1940年是19%,不仅远远落后于通用汽车公司,而且次于克莱斯勒公司而成第三位。 今天,由理查德·瓦格纳领导的通用汽车公司一年生产汽车接近1000万辆,产品销往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仅在中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有5家合资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3000

企业管理 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成为大型集团以后,在经营上面临的战略性选择都是一些高度复杂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判断和抉择,需要更多地依靠专业的分析和科学的组织评审程序。所以大企业需要有专门的班子负责这种决策活动。这种决策活动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无论从性质上还是数量上,都已远远超出了少数领导个人能力所能驾驭的范围。大企业的高级决策者只有依靠一个完备的专家群才能胜任其职责,这就决定了大企业的高层决策机构必须是一个职能健全的专门组织。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在组织上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由集团内二级经营机构负责人组成的议事机构充当集团总部的战略决策班子。在春兰、红塔、华远、横店等企业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种组织安排似乎是减少了组织层次,实际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的高层决策班子实际上是一个二级机构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在需要总部就集团所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做决策时,"联席会议"的成员容易从自己所管单位、部门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结果,集团的战略决策活动变成了各下属机构和部门领导人之间争夺资源或权力的过程。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很难有真正的战略决策。因为这种协商更容易成为一种平衡各方利益的政治性过程,它所关注的往往是局部利益间的调和和妥协,而不是整体的战略优化。"如果少数几个最高领导人要同时

承担长期性的、企业家性的决策职能和短期性的、运营管理性的指挥职能,就会使高层经理的工作变得过分复杂纷繁"。 M型结构(事业部制)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因为它使得对企业整体命运负有责任的领导人摆脱了常规的经营活动。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时间、信息、心理能量用于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因此,用M型结构取代U型结构的关键不在于将一个采用职能部制结构的企业分解为几个半独立的事业部。要使M型组织充分发挥效力,必须建立一个由若干大权在握的高级主管和大批参谋和助手构成的公司总部。这种总部的基本职责是监督各事业部的经营业绩,在企业内部分配资源,制定集团的战略计划。这种组织创新的本质内涵是实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而高层决策个人化恰恰是当前许多中国大企业的共同现象。民主化的决策在企业决策体制中没有地位。真正的问题是:大企业的决策不能单纯依赖少数人的天才和经验,而需要以科学系统的调研分析为基础,它必须由有关的专家来承担。而没有这种专业化战略决策系统的企业,无论其资产规模有多大,本质上只是一个传统企业。 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与企业的实际发展阶段相适应。将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战略决策系统,要由这些企业中的企业家们来判断。企业家们应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组织形态及其一般演变趋势。成功的企业家们需要对企业的组织创新有所准备。因为

2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_杨百寅

0引言 随着全球创新变革的日益升温,打造创新的环境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关注的焦点,创新氛围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1-10]。创新氛围的概念最早由Payne 和Pugh 在1976年提出[11],本文认为,组织创新氛围指“组织成员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支持创造力和创新程度的知觉描述,这种知觉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进 而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12-13] 。学 者们对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炼了一些共同的价值要素,如组织支持、挑战性和信仰、鼓励自由和冒险、信任和开放等,并开发了SS-SI 、WEI 、TCI 、CCQ 、SOQ 、KEYS 等组织创新氛围测量量表[14-17]。但许多研究文献却未明确交代其样本数量与样本背景,因此,目前多被视为测量教育环境的工具。 另外,不同学者在不同环境下提出的观点不尽相同,尤其缺乏系统理论模型的支持[13]。台湾地区的 研究基本上延续西方的研究范式,大陆关于组织创新氛围的定性挖掘还不充分,仅有郑建君(2009)开发的量表考虑了中国文化的影响[9],目前仍缺乏全面考虑中国文化和发展情况的测量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0]。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环境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开发适合大陆地区的测量工具,必需扎根于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结构,并开发测量量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辅以开放式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资料,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在中国背景下组织创新氛围的内涵和结构。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加以验证,形成《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量表》。 1文献综述 1.1组织创新氛围的内涵研究 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支 持创造力和创新程度的知觉描述,会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进而影响到 收稿日期:2013-01-10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0725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90081,71172009) 第一作者简介:杨百寅(1962—),男,江苏常熟人,博士,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开发、权力与影响的策略、学习型组织和知识整体理论等。 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和测量 杨百寅1,连 欣1,马月婷2 (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中国盘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100162) 摘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企业组织创新氛围的维度及测量进行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了555条描述,归类分析表明,中国情境下企业的组织创新氛围包括8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开放式问卷。283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组织创新氛围是一个8因素的结构,包括:理念倡导、市场引导、评价激励、学习培训、沟通合作、典型示范、资源保障和授权支持。8因素又从属于更高阶的潜变量:价值导向、制度激励和人际互动。来自24家企业493份有效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组织创新氛围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组织创新氛围;测量;信度;效度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13)08-0043-1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Vol.34,No.08Aug.2013 第34卷第08期2013年08月

周三多 管理学 企业组织创新

周三多管理学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概论 1、企业对组织成员不同时空的努力引导与整合的途径: ⑴制度结构:规范了作为类群的企业不同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 ⑵层级结构:规范了作为个体的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关系 ⑶文化结构:规范了作为类群或个体的参与者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非正式关系 2、知识经济的特点: ⑴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⑵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⑶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企业制度及其功能 1、企业循环的条件: ⑴企业能够投入到经营活动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企业来说,这种有限性是双重的 ⑵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取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其价

值 ⑶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经营有赖于不同参与者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提供不同的贡献 2、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⑴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内容和规模,使企业产品符合社会需要,以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 ⑵充分利用能够筹集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产出 ⑶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形成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合力 3、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 ⑴导向功能:指企业制度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⑵激励功能: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⑶协调功能:指通过制度安排,使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经营的不同时空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使他们提供的不同贡献形成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合力的功能 4、企业制度的定义:

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三、企业制度分类的线索 1、企业制度分类的参与者因子 ⑴元要素: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⑵元要素的特征: 它是企业经营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要素,离开了这种要素或这种要素供应者的服务,企业活动便无法进行。 利用这种要素,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组织企业经营所需的其他要素,或者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能够换回其他要素的手段 ⑶企业存在的元要素组成: 2、企业制度分类的关系因子 企业经营过程是不同参与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参与者结成各种关系,权力与利益关系是这些关系的主要方面,它们是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 权力关系:反映了不同参与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对地位

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组织内部创新的影响(1)

精心整理企业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组织内部创新的影响 摘要: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选择。本文初步解释了为什么主总是成为企业文化的选择者,并且深入了企业文化的形成的内在机制。企业文化的选择通常会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努力程度,对企业文化的选择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组织内部的创新。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核心竞争力 ?? 这些融入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或特定的解 业基层或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但是在企业文化力量雄厚的公司企业中,这些价值观念出自公司发起人或企业初创时期的其他领导人士(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1997,第8页)。” 为什么企业文化不是来自一名基层的员工而是通常来自出资者为代表的企业主呢?在此,我们构建一个简单的模型加以。

假设:1、在企业建立之初,企业中尚未形成广泛接受的诚信原则、保护设备、遵守劳动纪律等价值观念。在企业中存在着两类人,一类是人数较少的企业主或出资者E,他们拥有企业中绝大部分的设备和资金;另一类是人数众多的员工W,他们主要提供人力而不拥有企业的物质财富。每一个企业的成员都试图将自己关于企业目标、行为方式和分配方式的价值观念让对方接受,或者说“灌输”到对方的偏好中。 2 的程度正相关。 3 车的行为。 E W “搭便车”的行为,同时他在企业中投入资产数量多,自己保护资产的努力程度也较高。而员工W则因人数较多且保护资产的努力程度较低。因此,根据“智猪博弈”的分析结果,企业主E更有动力和条件将自己的价值观确定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而企业中的员工则更愿意采取“搭便车”的策略,成为企业文化特定价值观的接受者。从而可以推导出:企业主

群体能够采取有效的合作行为,建立起保护财产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价值取向。这一结论可以说是双方实现博弈均衡的一种最优选择。 二、企业文化形成的模型分析 下面将分析企业主群体是如何将自己偏好的有利于其利益的价值观取向反复灌输到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偏好中去。 这一过程被描述为:“ ·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1997,第8-9页)。” ????对于上述现象和行为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 假设企业主E提倡的价值观念会员工W的偏好,员工W的效用函数可以用下式所示: U=U(X,V,Y)??????????????(1.1)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23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二十三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教学要点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3、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4、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层级结构创新的逻辑。 5、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创新的逻辑。 7、关键名词:工业社会、知识经济、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_________,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根据人们在企业中的活动,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与_________。 3、工业社会是以_________的发展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着操作知识的进步。 4、如杜拉克所指出的,知识,特别是有关_________的知识,正变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甚至是“今天唯一重要的资源”。 5、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__。 6、在资本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__,利益由_________所控制。 7、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利用_________与__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8、组织所倚重的是角色间的_________,而非个人间的非正式关系。 9、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__。 10、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组织。 1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12. 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__,利益由_________所控制。 (二)选择题 1、企业制度的作用有_________。 A. 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 B. 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 C. 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 D. 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2、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B. 加剧了普通劳动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C. 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增加 D. 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 3、关于层级结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直线指挥,分层授权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 B. 分工细致,权责明确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C. 标准统一,正式的角色关系则保证了企业活动的有序性 D. 层级结构发挥作用并得成功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假设作为前提条件的 4、网络组织中的核心机构_________。 A. 与组织的各工作单元一起完成组织的各项工作 B. 创造促成向心力的企业文化

组织行为学-创新玩具公司案例分析

创新玩具公司案例分析 案例简述 交通玩具生产部门(以下简称:交通部门)是创新玩具公司的高生产效率部门,曾经在12个月中的产量都超过了其他部门。为了提高其他部门的有效运输,交通部门的工作区间被调整了。新工作区间布局实施后,交通部门的生产力下降了。 而咨询人员在其报告中称他们认为交通部门的生产极具潜力,可以有很大的提高。是工作区间布局调整本身似乎也没有问题,同样的调整在其他不太稳定的部门实施后提高了生产力。是什么导致交通部门不仅没有发挥预期潜力,绩效反而下降了呢? 案例分析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分析交通部门的群体特征。交通部门由八名员工构成,所有员工均在此部门工作了2年以上。过去交通部门能自行决定其生产程序和方法,它按照环行方式安排八个员工的工作区域。这种结构使得员工们能相互交谈,他们每人都知道别人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之外相处也非常融洽。交通部门在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中处于执行阶段。 布局调整前所有员工面对面的工作,每个人可以随时看到其他所有人,可以随意的与其他所有人进行交流。布局调整后所有员工背对背的工作,每个人在其工作区间内只能看到墙,想和其他人沟通必须要离开工位走到同事的工位上交谈。 工位调整使员工的两种需要受到了影响: 一是安全需要。调整后每个人视野里只有自己的工作,使个体独处的不安全感增加。 二是归属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满足。调整后由于空间上的不便性使员工的互动必然减少。相比调整前员工的归属感下降。

交通部门负责生产所有的玩具卡车和轿车。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全套的工具和设备,可以独立生产完整的玩具。为避免单调,他们通常上午四个人生产轿车而另外四个人生产卡车,下午再换过来。在长期的工作,交通部门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绩效规范,例如工作的节奏、工作内容定义、工作流程等,具有较强的内聚力。 工位的调整打破了已经形成的既定规范,并且影响了沟通的效率。调整后员工需要离开工位进行沟通,而且从一对多的沟通变为一对一的沟通。在沟通例如哪些人什么时间生产轿车还是卡车的问题时,调整前这种沟通可以边工作边进行。而调整后,必须要占用特点的时间开会共同讨论或者以其他方式沟通来确定。 综上,交通部门生产力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群体心理变化影响而导致的个人生产力下降引起的群体绩效下降,另一方面在打破旧规范建立新规范过程中沟通效率的下降导致有效工时下降而引起的群体绩效下降。 然而,同样地调整在其他不太稳定的部门实施后生产力提高了。根据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可知,不太稳定的部门处在群体的形成阶段或震荡阶段,还没有形成既定规范,从而可以快速的适应变化并逐步形成其规范。调整后的工位布局使员工能不受其他人的影响,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员工之间还没有建立情感依赖,因此沟通的需求不强烈,不会像交通部门一样因沟通而减少有效工时。 咨询人员认为交通部门的生产极具潜力是可能的吗?霍桑试验告诉我们员工不会独自最大化个人产出。群体的力量显著地影响个人的行为,群体的标准决定单个工人的产出。试验还通过面谈发现群体形成自己的公平产出规则,既不太高也不太低。交通部门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全套的工具和设备,可以独立生产完整的玩具,但是他们有很大的可能并没有最大化自己的产出。另外,环形的结构使得每个人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任何一个话题都可能变成群体的话题,从而减少有效工作时间。再有,受到从众心里的影响,员工倾向于完成大家普遍能达到和能接受的生产力。所以,交通部门的生产力必然存在提高的潜力。 提案及说明 基于上述分析,以下提出四种可提高交通部门生产力的方案,并对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具体评述。

最新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23章--企业组织创新

精品文档 第二十三章企业组织创新 一、教学要点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2、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的逻辑。 3、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4、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层级结构创新的逻辑。 5、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创新的逻辑。 7、关键名词:工业社会、知识经济、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结构、企业层级结构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创新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_________,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根据人们在企业中的活动,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与_________。 3、工业社会是以_________的发展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着操作知识的进步。 4、如杜拉克所指出的,知识,特别是有关_________的知识,正变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甚至是“今天唯一重要的资源”。 5、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__。 6、在资本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__,利益由_________所控制。 7、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利用_________与__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8、组织所倚重的是角色间的_________,而非个人间的非正式关系。 9、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__。 10、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必须是有利于企业成员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组织。 11、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12. 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__,利益由_________所控制。 (二)选择题 1、企业制度的作用有_________。 A. 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 B. 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 C. 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 D. 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2、分工劳动在工业社会的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 A. 加剧了普通劳动知识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B. 加剧了普通劳动技能的专门化与狭窄化 C. 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增加 D. 决定了协调分工劳动所需的专门知识的供应的相对稀缺性

企业组织创新重点知识点解析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 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根据以上特点,我们从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三个层面分析知识经济对企业组织创新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极其原因 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的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相对权力地位。决定了企业活动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原因: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加工和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形成一定产品。在这种背景的企业中,“知识”特别是“管理知识”虽已开始居一席之地,但主要是作为资本的附属而存在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的逻辑、知识正变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知识逻辑”。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层级结构——曾是人类组织结构的伟大创新,19世纪下半叶以后,在工业

社会中开始广泛运用,目前仍是企业的主要特征。 作为工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层级结构曾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2、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3、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层级结构赖于成功的上述背景正在或已经发生变化。企业的结构变得“弹性化、分权化”网络组织成为了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得新组织结构类型。 特征: 1、它的构成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2、企业成员在网络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3、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网络化的层级组织应该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 1、集权和分权的统一 2、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3、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 一、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1、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出现的。 2、企业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 3、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发挥作用的。 4、企业文化是一元的。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附件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申报书 团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队带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工作办公室制 2017年度

填写须知 一、本申报书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之用。由团队带头人签署承诺、企业填写申报意见、市州科技部门填写初审意见、市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方生效。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内容及其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材料。 三、“团队名称”要体现企业名称、创新领域等(如湖南格林新材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格林”是指企业名称,“新材料”是指创新领域)。 四、为便于组织评审,申报书封面“专业领域”请从“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中选择填写。 五、表中栏目没有内容一律填“无” 。 六、本申报书所附的相关证明材料由申报单位对原件进行审核,签署“原件已审核”意见并盖章确认。证明材料的项目证明、获奖证书、论文着作、专利证书等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着作、论文、译文将刊物封面、目录及发表论着的首页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 七、本申报书采用WORD 文档格式按A4 纸规格双面打印,并按顺序用胶固定装订成册,并盖骑缝章。 八、本申报书上报时一式3 份,所有材料不作退还处理

组织结构创新

中小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组织创新 刘景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 课程前言 我主要讲的是组织创新。组织创新为全面创新管理中的一部分,组织的角度是非技术性的,在中小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 大家有没看过一本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你看过之后有什么体会?(学生:这本书是好多年前的,那时比较热嘛。很多人都说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其实它的核心就是这一块,在外贸环境中,你是不是能够迅速感知这个变化并快速适应这个变化,去寻求你的新的转变、新的支点。)她讲得很对,这个变化环境对整个创新管理的影响,外部环境总是在变化,要怎样跟从变化,同时还要超前感知变化。现在很多文章都在讲感知感受这种变化。实际上就是,有时候你尽管已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或者资源,但是有时候就放弃掉已有的相关的能力跟资源,要构建新的能力。因为什么呢?谁是你的奶酪,奶酪相当于你的竞争优势、绩效、创新能力,随时都会流失,或者折旧,所以你总是要变化,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就是说一个企业可能现在有革新产品,就要不断把最不能创造价值的,附加值最低的产品放弃掉,去开发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奶酪。总之要变,变就跟全面创新管理很有关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能在不同阶段,就会有不同的目标。目标,识别是什么程度的目标,讲到目标跟创新的关系就很多了。我这里就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父亲就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去沙漠里猎杀骆驼。他到了沙漠里就去问他的大儿子,你来到了沙漠里看到了什么。大儿子就说,看到了猎枪,骆驼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说,不对。父亲又问第二个儿子看到了什么,二儿子就说,看到了父亲,哥哥,弟弟,猎枪,骆驼和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又说,不对。第三个儿子是对的,第三个儿子是这样说的,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说对的。目标明确,前面说,到沙漠里去就是去猎杀骆驼的。如果目标不明确怎么去实现目标。目标要明确,首先定义目标,然后找到目标,最后实现目标。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可能是技术上的,要技术创新;可能是组织上的,要组织创新;可能是战略上的,要战略创新,但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要不一样。假如你的企业是在组织上有问题,可以用我的方法,可能对你有帮助。 组织创新应该怎么创呢?分四个方面,结构,流程,制度和文化。这四个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文化和制度会有交叉。简要地为大家介绍下这四个创新应该怎么做,为大家提供一个理念,方法和工具。 一﹑组织结构创新 (一)组织结构创新的含义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结构,企业也一样。研发有研发组织结构,整个企业有整个企业组织结构,某一个部门有某个部门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整个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的,甚至更小的团队,这是表现组织结构的一些组织元素,可能是整个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可能是直线职能式的变成矩阵制的,事业制,或是网络化的结构。 另外是针对每个岗位的变化,每个岗位都有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也应该有所变化,变化的是岗位的职权责例,这个很重要。很多企业就是它的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组织的战略创新

企业组织的战略创新 建议:学习第十章后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必须实行必要的创新。创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组织软化的趋势。 新的竞争组织是“具有垂直的解集作用、内部和外部经纪人(代理人)制、敞开的信息系统,以及市场机制取代行政机制的组织。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电脑化信息系统技术,在企业内外建立广泛的联系,同时应用市场机制来糅和一些主要职能,以求实现更为广泛的战略目标。组织软化还要求组织结构小型化、简单化、甚至认为“小即是美”。奉行此原则的人认为:(1)如果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庞大,则不符合人的本性。组织的小型化,更能使人感到工作与本人关系的密切,是个人的作用与贡献发挥得更完备。 (2)组织小型化,便于领导下放权力,且不容易引起混乱局面,既有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又便于控制。 组织软化可以使组织成员的活动方式由刻板正规化向灵活多变转变。在过去的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等级分明,人的活动受到严格的控制;而在新组织中,组织成员的人物不做严格的规定与说明,工作程序不做明文规定,而是通过开放机制及社会心理机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也较少,权力有集中走向分散,沟通显得更为重要。 (二)建立混合新组织结构。 现代组织结构的明显趋势是一方面下放权力,另一方面将战略计划和决策机制集中于公司总部,从而形成了高度集权与高度分权相结合的混合型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常常以模拟分散制和超事业部制结合的形式为代表。要实现集权与分权的良好结合,组织结构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1)组织稳定,富有效率; (2)不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3)有适当的方式来对付重大的威胁,以增强企业对外在环境的灵活应变性。 (三)网络型组织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向着网络型组织转化,它包括两层组织:①管理控制中心,它集中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功能。②柔性的立体网络,

周三多 管理学习题集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习题 一、填充题 1.行为的_______是行为引导和整合的基本前提。 2.企业是通过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来使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3.整个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的构造都是以_______与其_______的分离为基本假设的。 4.企业的经营过程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不断循环。 5.企业制度在为经营活动的组织提供基本规则和框架时,表现出三种基本的功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6.足够的_______是启动、维持企业运营并在不断扩展的规模上运营的基本条件。 7.企业活动中所需知识可以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 8.企业制度调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和_______关系。 9.产生于职位的权力称作_______,把来自知识、经验以及品质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力称为_______。 10.现代企业的_______为作为企业集合体构成基础的各类参与者平等地行使经营权力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11.知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关_______的知识与有关_______的知识。 1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这种反比关系决定了组织的层级结构可能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相对比较集权的_______与相对比较分权的_______。 13.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便是利用_______与_______来规范成员问的关系,影响他们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14.层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职务或岗位所规定的_______,而非_______。 15.企业文化用来调节不同成员在企业活动中的_______。 16.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行为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等三个方面。 17.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_______的。 18.在工业社会蜕变而来的知识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着知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我们所称的_______。 19.在知识逻辑的社会里,权力派生于_______,利益由_______所控制。 20.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要求企业生产组织更具_______;活动内容与方式的适应性调整则要求相关的权力从管理中枢_______。 21.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_______的影响。 22.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绩效,从而其生存与发展能力首先取决于其_______。 23.企业制度是通过_______和_______的分配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 24.根据企业制度的_______以及_______,我们可以把企业制度定义为“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25.我们把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称为“_______”。 26.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利益关系首先表现为_______。 27.既相互区别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各参与者利益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 28.不同企业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不同参与者类型在企业经营中相互间权、利关系特点的差异。在权力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表现为各类参与者在企业生活经营活动中的_______的不同;在利益关系上,这种区别主要与各类参与者的_______有关。

分析小米公司组织管理活动及其创新

管理学课程 课程论文 题目: 分析小米公司组织管理活动及其创新指导教师:王昌林 班级:营销2班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2014年 1月3日 摘要 由于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间由单纯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竞争已转向包括人力、交货期、团队等多方面的竞争,而管理活动作为影响整个公司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来自企业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以及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人员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强,要求企业以尽可能少的人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的反应。 小米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利用互联网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手机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并利用自建的电商平台,逐步发展成了网络直销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但是随着公司的扩大,却感到了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这己经或将要影响到公司业务扩展、公司资金的运营,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对此,本文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小米公司的管理环节做了相关研究。 本文希望通过对小米管理活动的研究,能够提出解决小米公司在业务发展中的管理活动问题的改进建议,也希望能给类似企业一个借鉴。 引言及研究意义 纵观目前国内手机产品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趋势,中国的手机厂商,不但没有被国际的洋品牌吞噬,反而隐隐有反超之势。那国产手机需要如何利用本土优势在营销策略上寻求突破,壮大自己并和国外的企业相抗衡呢?在国内几家比较大的手机厂商华为、魅族、联想、步步高、小米等等,而其中最令人感到惊讶的和佩服的就是有雷军一手创立的小米科技公司,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营销手段,完全采取的是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从默默无闻到红遍半边天,没有实体渠道,没有门面店,销售采取的完全是电子商务B2C的商城销售模式。本人出于对小米手机的兴趣,以及所了解的相关运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了管理方面的内容,并以小米科技公司为例来完成我的论文。本文首先分析讨论了管理的一般概念,然后对以第一人称口吻对小米公司的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