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 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教学大纲三维建模教学大纲引言:三维建模是一种用于创建虚拟三维物体的技术,它在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电影制作、游戏开发、建筑设计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建模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这个领域的技能和知识,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三维建模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目标和背景:1.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三维建模项目,并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
2. 背景:三维建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量大。
因此,学生通过学习三维建模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三维建模的基础知识:a. 三维建模的定义和应用领域;b. 三维建模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方法;c. 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包括模型、材质、光照等;d. 三维建模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2. 三维建模的实践操作:a. 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学习使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b. 学生将完成一系列的小项目,如建模一个简单的房屋、汽车等;c.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材质和光照的调整,以及如何渲染和导出三维模型。
3. 三维建模的进阶应用:a.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高级的三维建模操作,如曲线建模、细节雕刻等;b.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动画制作,包括骨骼动画、布料模拟等;c.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场景布置和渲染,以及如何进行后期处理和特效添加。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三维建模的基础知识和原理。
2. 实践操作: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和项目完成。
3. 项目实战:学生将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小项目,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
4. 作业和练习:教师将布置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互动讨论:教师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结语: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维建模教学大纲,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arcgis教学大纲

arcgis教学大纲ArcGIS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ArcGI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且广泛应用的GIS软件,对于学习和了解GIS技术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进行ArcGIS教学时,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ArcGIS概述在教学的开始,首先应该对ArcGIS进行一个概述,介绍其背景、功能和应用范围。
可以从GIS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入手,引导学生了解GIS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以及ArcGIS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ArcGIS基础知识在学习任何软件之前,了解其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在ArcGIS教学中,应该介绍软件的安装和配置,以及软件界面的基本组成部分。
同时,还应该介绍ArcGIS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应用实例的讲解。
三、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处理ArcGIS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在教学中,应该详细介绍ArcGIS中的数据管理工具和数据编辑工具,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和转换,以及数据的查询、选择和编辑等操作。
同时,还应该讲解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和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利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建模。
四、地图制作和设计地图制作是GIS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ArcGIS的核心功能之一。
在教学中,应该介绍ArcGIS中的地图制作工具和地图设计原则,包括地图的符号化、标注、图层管理和布局设计等。
同时,还应该讲解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投影和坐标系统进行地图制作。
五、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ArcGIS作为一款强大的GIS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分析工具和决策支持功能。
在教学中,应该介绍Arc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和空间插值等。
同时,还应该讲解如何利用ArcGIS进行决策支持,包括基于空间数据的决策分析和多标准决策等。
《GIS三维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GIS三维建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GIS三维建模(GIS Three Dimension Model Method)课程编码:1202401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1.5 先修课程: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课外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 夏丽华执笔者:陈颖彪一、实验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空间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问题,而地理数据模型则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就是以空间数据的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重点讲述基于空间数据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与实际应用,讲述重点包括通过点、栅格表面、矢量数据集创建三维表面模型、三维数据管理、显示表面、对三维表面的坡度、坡向、可视域分析、三维可视化表达、三维定制等功能。
在教学软件上以基于Geodatabase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ArcGIS 9.0为例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GIS三维空间数据结构、表达、分析、建模、可视化分析方法,以及三维建模技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阐述了三维地理数据建模的理论、技术与实现方法,涉及三维数据结构、数据获取、空间建模、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多个方面,并以geodatabase为例介绍地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要课程主要集中表达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进行三维数据管理、三维空间数据的制作、三维空间表面表面的显示、对三维表面的坡度、坡向、可视域分析、三维可视化表达。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课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相结合。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应用与空间分析方法。
后续课程主要有:GIS的开发与设计、GIS项目组织与工程实践。
《三维分析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三维分析与可视化》教学大纲一、说明《三维分析与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三维分析与可视化的用途,学习ArcGIS 三维分析的技巧,掌握ArcGIS创建表面模型进行可视化的方法,掌握ArcGIS三维分析中常用的表面模型插值方法,了解ArcGIS创建三维动画的方法,掌握ArcGIS三维图形的绘制和文本标注方法,为学生考研或就业打好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实验上机,培养同学的实践技能,使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算法的相关理论,使学生能够利用ArcGIS创建表面模型并进行三维空间分析,为实际应用及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掌握ArcGIS三维分析与可视化的操作方法,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工作当中。
(-)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ArcGIS三维分析教材中,教材中含有部分ArcGlobe的内容,此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略作要求,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案例及其操作和实现。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后绝大部分需要就业,同时还要考研升学,因此与考研相关和就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要重点介绍。
要求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操作和相关方法,为将来就业和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手段,辅之以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外作业等手段。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等。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形式以书面作业、课程论文为主,结合出勤考核。
第一章ArcGIS三维分析简介1、三维分析用途2、学习三维分析的技巧说明和要求:(1)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算法设计的原则、算法复杂性的度量方法、最优算法的原理、算法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本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算法复杂性的度量方法、算法复评价的相关理念和方法。
第二章快速入门教程1、复制教程数据2、在地形表面上叠加影像3、污染物在蓄水层中的可视化4、土壤污染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可视化5、创建TIN表示地形6、在ArcScene中操作动画说明和要求:(1)本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获取教程数据、创建TIN表面模型、在地形表面叠加影像和在ArcScene中创建动画的方法。
三维建模教学大纲

三维建模教学大纲三维建模教学大纲引言:三维建模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影视制作、工业设计等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用于三维建模教学的大纲框架,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一、基础知识与理论1. 三维建模的概述- 介绍三维建模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探讨三维建模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 解释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如顶点、多边形、纹理等- 强调模型的几何学和视觉效果的重要性3. 三维建模软件的介绍- 介绍市场上常见的三维建模软件,如Blender、Maya等- 比较各种软件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二、建模技术与实践1. 建模工具与操作- 介绍三维建模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演示基本的建模工具,如选择、移动、旋转等2. 建模技巧与方法- 探讨不同类型的建模技巧,如盒子建模、多边形建模等 - 演示各种建模方法的实际操作步骤3. 纹理与材质- 讲解纹理和材质的概念和作用- 演示如何在建模过程中添加纹理和材质三、高级建模与优化1. 高级建模技术- 探讨高级建模技术,如曲面建模、细分曲面等- 演示高级建模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2. 拓扑与流线型建模- 介绍拓扑和流线型建模的概念和原理- 演示如何使用拓扑和流线型建模来优化模型的效果和性能3. 优化与渲染- 讲解如何优化模型的几何和纹理,以提高渲染效果- 演示如何使用渲染器来增强模型的真实感和细节四、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1. 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成功的三维建模案例,如电影特效、游戏角色等 - 探讨这些案例背后的技术和创作思路2. 实践项目- 提供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并提供反馈和指导结语:三维建模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通过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建模技术与实践的实践,以及高级建模与优化的深入探讨,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gis 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gis 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主要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GIS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GIS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关键技能,为将来在地理信息领域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一、引言1. GIS 概述2.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GIS 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2. 栅格数据模型3. 图层和要素类的概念与关系4.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GIS设计中的应用三、GIS 数据采集与处理1.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2. 数据预处理3. 数据和属性的关联与整合四、GIS 空间分析1. 空间关系的建模与分析2. 缓冲区分析3. 叠置分析4. 网络分析5. 邻域分析6. 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五、GIS 地图绘制与可视化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 地图符号学3. 地图渲染与图层叠加4.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六、GIS 开发技术1. GIS 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2. GIS 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3. 前端和后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4. 常见的GIS开发框架和库七、GIS 应用案例1.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2. 基于GIS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3. 基于GIS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4. 基于GIS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控八、GIS 设计与开发实践1.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案例3.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绘制的实践案例4. GIS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九、总结与展望1.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挑战2. 未来GIS发展的趋势与前景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基础,了解GIS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核心概念和技术,并能够进行GIS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GIS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01ArcGIS三维可视化PPT课件

ArcGlobe
• 高性能,连续平移和缩放 • 实时的,多分辨率的数据访问 • 直接利用Geodatabase & GIS数据 • Terrain, 栅格,和矢量 • 包括全球基础数据
3D GIS元素
旅馆模型
从MultiGen, 3D Studio, VRML, SketchUp等导入.
带纹理的 Multipatch
• 3维矢量数据,已存储有高程值可以直 接显示为三维形式
• 影像数据,从表面数据中获取高程信息
DEM数据三维显示
二维数据的三维显示
–任意的二维数据可以覆盖在3维表面上显示为 三维的形式
•以根据DEM数据实现真 实三维效果
平面数据
二维数据可以从属性中获取一个高度 • 统计数据、建筑物高度
• 以三维方式查看属性数据
• 数据转换:2D数据转换为 3D
• 根据表面生成等值线
可视性分析\剖面图
最陡坡降路径
• 生成最陡坡降路径
• Steepest descent tool
• creates a graphic on the view
• 以三维形式显示最陡坡降路径
• graphic can be viewed in 3D
可视域及可视性分析
计算坡度、坡向
属性数据三维可视化
• Feature extrusion
single attribute display
multiple attribute display
数据源
• 表面数据:
• Grid (DEM) 数据 • TIN 数据源
• 2维矢量数据,从表面数据或属性表中 获取高程信息
TGeer3orDd贴a3ai符导nDt影要as号入分b像素(a3栅析&s或拉De工格样对的要伸具式象,3素DT库i要ns素)
三维建模基础教学大纲范例

三维建模基础教学大纲范例三维建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之一。
它涉及到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创建虚拟三维模型,用于各种应用,如游戏开发、影视特效、工业设计等。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三维建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个三维建模基础教学大纲范例,以供参考。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学生将学会使用主流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的创建、编辑和渲染。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主流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3.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三维模型的创建、编辑和渲染;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三维建模基础知识- 三维建模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及其特点;- 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 三维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 软件界面和工具介绍;- 基本操作技巧和快捷键;- 模型的创建、编辑和变形技术。
3. 建模技巧和实践案例- 基本几何体的建模方法;- 复杂物体的建模技巧;- 实践案例分析和模型制作。
4. 材质和纹理的应用- 材质和纹理的概念和分类;- 材质和纹理的创建和编辑;- 材质和纹理的渲染和贴图技术。
5. 渲染和动画效果- 渲染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设置;- 光照和阴影效果的应用;- 动画效果的创建和渲染技术。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 实践操作:提供计算机实验室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主流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的创建和编辑。
3. 课堂演示:教师进行实时操作演示,展示建模技巧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项目作业,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三维建模基础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Q1320280
(二)课程英文名称:GIS 3D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三)开课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地位:
《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空间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问题,而地理数据模型则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就是以空间数据的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重点讲述基于空间数据结构的三维建模方法与实际应用。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阐述了三维地理数据建模的理论、技术与实现方法,涉及三维数据结构、数据获取、空间建模、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等多个方面,并以geodatabase为例介绍地理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要课程主要集中表达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进行三维数据管理、三维空间数据的制作、三维空间表面表面的显示、对三维表面的坡度、坡向、可视域分析、三维可视化表达。
(六)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2学分
(七)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式、上机软件操作、案例演示与讨论。
(八)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理论讲授式、软件操作并部分案例讨论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1.考核要求:考试课
2.考核方式:卷面考试+软件操作相结合
3.考试成绩: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15%,期中成绩占15%,期末成绩占7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教学要点: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对GIS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陌生感,并增加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要求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对前沿问题进行探讨和领会。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1.1 概述
1.2 三维GIS平台技术现状
1.2.1 平台体系架构
1.2.2 功能层次结构
1.3 三维GIS平台应用及发展趋势
1.3.1 应用现状
1.3.2 发展趋势
1.4 小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三维GIS平台技术现状
2.三维GIS平台应用及发展趋势
第2章三维GIS数据管理
教学要点:对三维空间及三维空间模型进行了解,并重点掌握三维空间数据的管理,进行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方式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了解。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2章三维GIS数据管理
2.1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1.1 典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1.2 基于规则库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2.2 三维空间数据组织
2.2.1 三维空间索引结构及分类
2.2.2 三维金字塔式数据组织
2.3 三维空间数据管理
2.3.1 多源数据融合
2.3.2 三维空间数据管理方式
2.3.3 一体化无缝集成管理
2.4 小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三维空间数据组织知
2.三维空间数据管理
第3章三维GIS模型构建
教学要点:三维GIS建模的基本方式、手段、实现途径和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重点突出使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的能力培养和实际软件操作应用能力。
教学时数:18学时
教学内容:
第3章三维GIS模型构建
3.1 三维建模技术现状
3.2 空中物质建模
3.3 地上景观建模
3.3.1 基于二维GIS数据的三维建模
3.3.2 基于遥感影像的三维建模
3.3.3 基于激光扫描系统的三维建模
3.3.4 基于CAD模型的三维建模
3.4 数字地形建模
3.4.1 基于真实数据的地形生成技术
3.4.2 基于分形算法的地形建模技术
3.4.3 基于数据拟合的地形仿真技术
3.5 三维地质建模
3.5.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技术
3.5.2 层状地质体建模
3.5.3 复杂地质体建模
3.5.4 三维地质属性建模
3.6 小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上景观建模;
2.数字地形建模
第4章三维GIS可视化
教学要点:学习三维GIS可视化的一般过程及流程,重点掌握几种常用可视化方法和模式,并能数量掌握制作实际案例作品。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4章三维GIS可视化
4.1 三维可视化的发展
4.2 空中物质可视化
4.3 地上景观可视化
4.4 数字地形可视化
4.4.1 三维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流程
4.4.2 基于体素地理数据的可视化
4.5 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
4.5.1 三维地质数据体视化概念
4.5.2 三维地质数据体视化技术
4.6 一体化集成显示
4.6.1 三维场景管理与可视化策略
4.6.2 大规模体数据可视化
4.6.3 虚拟现实展示技术
4.7 小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字地形可视化
考核要求:
1.绪论(识记)
2.三维GIS数据管理(识记)
3.三维GIS模型构建(应用)
4. 三维GIS可视化(领会)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实验指导书:
《大型三维GIS平台技术及实践》,吴信才,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
参考文献:
《GIS工程师训练营:SuperMap GIS二三维一体化开发实战》,SuperMap图书编委会,2013年出版。
《道路交通网络三维GIS数据组织与可视化》,测绘出版社,左小清著,2011年出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邬伦等著,2010年出版。
《计算机地图制图》,艾自兴,龙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编写负责人:冯安峰教研室主任:分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