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营养需要研究概述

母猪的营养需要研究概述
母猪的营养需要研究概述

 FEATURE

主题策划

2007年 第7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 23

母猪的营养需要研究概述

李清宏,韩俊文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本文总结了用析因法确定母猪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的一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应用于母猪生产的一些营养物质的养分建议值,并就母猪矿物质与维生素的需要量提出了使用建议。

关键词:母猪;蛋白质;能量

体重的剧烈变化与母猪的极端体况对繁殖性能有不利的影响。适宜的饲养策略是确保母猪的最大稳定(如泌乳期间最小的体重损失和妊娠期间稳定的连续妊娠增重),以确保母猪生长到成熟大小和优越的繁殖性能。鉴于母猪繁殖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至今为止,繁殖母猪的最佳饲养策略仍未取得一致。与5~10年前的母猪相比,现代品系的母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配种年龄小、体型瘦、采食量少、繁殖力高、泌乳量大的特点(Whittemore,1996),已有的母猪饲养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当前高产母猪的生产需求。

营养对繁殖机能的作用的早期认识主要是基于经验研究,重点将母猪的营养状况与某些繁殖指标(窝产活仔数等)建立联系,并且以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动物营养学目前正处于传统动物营养学后期,正在由描述为主的科学向控制科学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由描述性科学向“分析时代”、“系统时代”的转变(卢德勋,2006)。析因法是利用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通过各种参数系统研究动物营养需要的一项技术,是营养分析科学的杰出代表,可以根据动物性能的变化确定动物的营养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为此,本文就析因法确定母猪营养的一些进展作一归纳,期望对当前恢复养猪生产中的存栏母猪饲养有所帮助。

1 饲料消化能的确定

猪饲料能量的确定是制定猪营养需要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猪的能量需要仍以消化能为主,代谢能的表达还处于发展阶段。美国NRC(1998)较系统地给出了确定猪饲料消化能、代谢能的计算方法,公式为:

饲料消化能(DE,Kcal/kg)可由下列公式推导(NRC,1998):

DE=-174+(0.848×GE)+(2×SCHO)-(16×ADF)

(R2=0.87;Ewan,1989);

DE=949+(0.789×GE)-(43×Ash)-(41×NDF)(R2=0.91;Noblet and Perez,1993);

DE=4.151-(122×Ash)+(23×CP)+(38×EE)-(64×CF)(R2=0.91;Noblet and Perez,1993);

式中:CP(粗蛋白)、SCHO(可溶性碳水化合物)、ADF(酸性洗涤纤维)、Ash(灰分)、NDF(中性洗涤纤维)、EE(醚浸出物,粗脂肪)、CF(粗纤维)的浓度;SCHO=100-(CP+EE+Ash+NDF);GE为总能,由该公式推导:GE=4143+

56EE+15CP-44Ash,(R2=0.98)。

ME=DE×[96-(1.012-0.0019 CP)](R2=0.91;May andBell,1971),对于常用饲料,通常认为ME占DE的96%(Farrell,1979;ARC,1981)。

2 母猪的生理参数

妊娠增重、泌乳量与采食量是母猪的三个基本性能参数,是析因法确定母猪营养需要的基本参数。

2.1 妊娠增重

妊娠增重(PG)由母体增重(maternal weight gain)与繁殖增重(uterine weight gain)构成。通常妊娠增重为45 kg,其中母体增重25 kg,繁殖增重20 kg。Speer(1990)认为繁殖增重的20 kg由胚胎11.0 kg、胎衣2.0 kg、胎水1.5 kg、子宫3.5 kg和乳房组织2.0 kg组成。

2.2 泌乳量的确定

准确确定母猪泌乳量可以有效地制定泌乳需要的营养物质需求量。ARC(1981)归纳有关文献后认为:除遗传差异与个体差异外,母猪泌乳量受产仔数、胎次与泌乳期影响显著。母猪日均泌乳量(y,kg)与窝产仔数(x,个)的关系为:y=0.5767x+3.5389(R2=0.9959);与泌乳周次的关系为:y=0.2359x2+1.875x

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07年 第7期

 FEATURE

主题策划

表1 母猪初乳与常乳的营养组成(g/100g乳)(Darragh和Moughan,1998)+3.557(R2=0.9808)。ARC(1981)总结日泌乳量(y,kg)与产仔数的关系为:y=1.81+0.58x。母乳的营养组成见表1。

2.3 母猪采食量

妊娠母猪通常采用限制饲喂,泌乳母猪采食量(FI)可用下列公式推导:

FI=[13+(0.596×d)-(0.0172×d2)]/饲料能量浓度(kcal/kg)(d 指分娩后的天数)

背膘厚影响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分娩时母猪背膘厚在18~20 mm之间时对泌乳期母猪平均日采食量没有多大影响(Miller,1994);当背膘厚达25或25 mm以上时会产生显著影响(Mullan,1989)。P2(y,mm)与母猪泌乳期日采食量(x,kg)的关系有:y=-0.41+0.056x(Danielson 等,1984);y=-0.42+0.057x(Harker,1986);y=-0.40+0.049x(Eastham,1988)。

3 妊娠与泌乳母猪的能量营养

3.1 母猪能量需要量的建立

根据能量在母猪体内的用途与分配,利用析因法确定母猪

的能量需要是母猪营养研究的重点,也是发展精确畜牧业的需要。母猪的能量需要应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母猪与胚胎的维持需要量;母体蛋白质变动的能量变化;母体脂肪变化引起的能量变动;胚胎发育与乳腺组织的能量需要;泌乳能量需要;

低于临界温度时维持体温的能量需要;散养时的运动能量消耗;

由于背膘厚与体脂含量有直接的关系,近年来,人们用P2值(最后1条肋骨的前端水平与背脊中线6.5 cm处)来确定母猪的适宜能量需要。

3.2 妊娠母猪能量需要量

妊娠母猪能量需要量是维持、妊娠增重(PG)对能量需要要的和。维持需要量占总能需要量的75%~85%,并且受环境温度与运动量的显著影响。Close等(1996)推荐普通母猪的维持能量需要量(ERm)约为每千克代谢体重438.9 kJ代谢能,妊娠期间维持不变(按105W0.75,Kcal/kg)。妊娠母猪的消化能维持需要量

(ERm)

常见的有5个推导公式(单位:kJ/kg):718.96W0.63(ARC,1981)、376.2W0.75

(许振英,)、

459.8W0.75(NRC,1988)、451.44 W0.75

(AFRC,1990)和Whittemore等1990提出的10.49Pt0.55(Pt按体重的15%计算)。显然前两个公式偏低,后三个公式相似,目前人们多用459.8W0.75来确定妊娠母猪在适宜温度(一般指20 ℃~23 ℃)下的维持消化能需要量。

妊娠增重的能量需要量约为母猪总

能量需要量的15%~20%。

因此,妊娠母猪总的能量需要量(ER)为:ER=ER×20%+ERm;ER=ERm/(1-20%)=1.25ERm

ERm=459.8×(W+PG/2)0.75(kJ/d)

3.3 哺乳母猪的能量需要量

经产哺乳母猪的能量需要量为维持需要与泌乳需要的和。哺乳母猪能量维持需要量NRC(1998)与ARC(1981)均按

459.8W0.75(KJ/kg)推算,但Noblet(1990)主张480.7 W0.75(KJ/kg)。

猪乳能值报道不一。每克猪乳的消化能NRC(1998)为5.434KJ、ARC(1981)为5.183KJ。消化能转化为乳能的效率NRC(1998)为65%、ARC(1981)为61.75%、Noblet(1990)72%。NRC(1998)与ARC(1981)均折合每千克猪乳需消化能

 FEATURE

主题策划

2007年 第7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

25

图1 三胎后母猪体矿物质损失图 (与未孕母猪的比较)

8.36MJ,该值明显高于Darragh和Moughan(1998)报道的4.8MJ/kg。

妊娠母猪总的能量需要量(ER)为:ER=459.8W0.75+8.36×G(泌乳量,kg)。

泌乳母猪的奶能需要量(ME0)也可根据泌乳期间的哺乳仔猪数(NL)及哺乳期间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g/day)确定,公式为:ME0=(4.92×ADG×NL)-(90×NL)(ME0指每天产奶的总能需要量,单位为:kcal)(四)低温增加的维持能量需要

温度每降低1℃,群饲猪能量代谢能维持增加7.5W0.75(KJ?d),单养猪增加23.3W0.75(KJ?d),平均为15 W0.75(KJ?d)。维持能量的净利用效率为0.8 (NRC,1981),所以,温度低于临界温度1℃,需要增加消化能19.6 W0.75(KJ?d)(15÷0.8÷0.94)。根据上述参数计算所得为母猪能量需要量的客观需要量,尚未考虑初产母猪需要的自身营养物质沉积量与母猪泌乳期间的失重。由于泌乳母猪的泌乳期失重量与失重内容难于掌握,因此,准确把握泌乳母猪的能量供给仍相当困难。

4 母猪的蛋白质营养

母猪对蛋白质营养的实质是平衡氨基酸的营养需要,随着多种晶体氨基酸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使用,加之环境保护的需要,母猪饲料中粗蛋白的需要量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NRC1973、NRC1979、NRC1988三个版本的变动所得)。解决饲料粗蛋白降低与体蛋白增加、采食量下降的矛盾的唯一方法是确定母猪饲料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及其添加量。然而母猪饲料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

4.1 妊娠母猪

妊娠期间瘦肉增长对泌乳期产奶具有积极作用。妊娠期瘦肉增加主要依靠饲料中的蛋白质而不是能量。妊娠母猪的蛋白质需要包括维持身体需要、母体增重需要与妊娠增重尤其是胚胎增重的需要三部分组成。妊娠母猪的蛋白维持需要量(Pm)为0.9 g/kg?BW,则体重150 kg的母猪每天维持蛋白需要量为135g。按照母体增重25 kg中瘦肉75%、妊娠期满孕体含瘦肉10 kg计算,妊娠期总增重肌肉28.75 kg,平均每天增重250 g,每天净沉积蛋白55 g(以瘦肉中蛋白含量22%计算)。以母猪对常规饲料粗蛋白的利用率为56%计算,妊娠母猪平均每天需要粗蛋白233 g(135+55÷56%)。

体重150 kg母猪每天维持赖氨酸需要量为2 g,生长25 kg的需要量为55×7%÷56%=10.5 g/d。有关妊娠母猪的养分摄入建议值(见表2)。

4.2 哺乳母猪

当蛋白质摄入不足,哺乳母猪将动用体储来保证产奶的质量与数量,导致哺乳期失重,使断奶后配种间隔延长。King(1987)总结得出配种间隔(Y,d)与失重(x,kg)的关系为:Y=7.3

+0.39x。粗蛋白为17%~18%的普通饲料一般能满足泌乳母猪的最适需要。

泌乳母猪的蛋白需要量包括维持与泌乳两部分。确定泌乳蛋白需要前,必须先了解仔猪生长所需的产奶水平,而母猪的泌乳量又受窝产仔数、窝重及哺乳时间的影响。因此,不同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相当复杂。一般认为,仔猪增重1 kg需要母乳4kg,以1头母猪哺乳10头仔猪,28日龄断奶体重6 kg(出生重按1.5kg计)计算,平均每天要产奶6.43 kg。母乳的粗蛋白含量5.5%,日粮粗蛋白转化为母乳的效率在30%~40%之间,泌乳平均每天需要粗蛋白1.179kg,需要采食含粗蛋白18%的饲料6.55kg。

生产中,母猪的实际采食量远达不到以上的理论水平,因此,哺乳母猪的失重是绝对的、难以避免的。实践中需要我们尽可能减少哺乳母猪哺乳期的失重,为此,需要克服传统的母猪

饲养观念,采用优质、高蛋白饲料饲养哺乳母猪。妊娠母猪的养分摄入建议值见表3。

5 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

矿物微量元素与维生素主要参与动物体内的生理调节(钙、磷除外)。母猪对矿物质与维生素的需要十分重要,因为母

猪承担妊娠期仔猪的胚胎发育与卵子的成熟。然而有关母猪在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需要方面近年来资料仍然较少。Mahan andNewton(1995)总结了母猪的几种必须矿物质体内变化(图1)。

巴斯夫公司张若寒(1995)比较了猪商品饲料中维生素的实际添加量与NRC推荐的需要量,发现猪饲料中维生素的变化幅度很大,美国五类商品猪饲料中维生素的用量平均为NRC需要量的307%。因此,本文不再就母猪的维生素与矿物质需要量给出建议值。生产者可根据生产实际与新成果,探索母猪的矿物质与维生素的经济用量。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07-06-19)

后备母猪管理

2.1 后备种猪替代原则 农场决定是否替换种猪或向种猪公司购买父母代由许多因素决定。其中就有后 备母猪同淘汰母猪的价格差异,现代的母猪体重可达320公斤,平均重也为200 公斤,尽管其每公斤的单价比肉猪低,但一头淘汰母猪的价格也会相当高,然 而,对购买父母代后备母猪的费用/利润的考虑就取决于超出淘汰猪价格后所额 外支付的费用。在许多国家,淘汰母猪的价格都按低于肉猪的价格计算,当育 种公司所生产的后备母猪按双倍于肉猪的价格销售时,购买后备母猪所带来的 利润就表明了这是一桩好买卖。 对100~500头母猪的小猪场来说,购买父母代母猪的其他好处也是明显的。首 先是方便,后备母猪可按所需要的数量和条件及时提供,大型猪场也常常将其 猪群的一部分作为扩繁群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后备母猪。对有些生产者来说, 健康控制是另外的考虑,因此,他们自繁自养后备母猪,以便尽可能少的引入 后备母猪。 所以,繁育后备母猪的决策取决于猪场的规模、管理经验和健康考虑,然而, 所有的后备母猪都应是质量最好的产品。 选择种猪要以遗传品质和健康状况为基础。 购买时,来源应单一,只有在征求兽医意见后方可改变。 现代的父母代母猪应该是母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并适合于特定的使用环境,父 系公猪应该是父系专门品系间的杂交,以确保其后代的屠体适合于当地的肉猪 市场。品系间的杂交确保了母猪的最大生产力及其后代的快速生长。进入这些 专门品系后就只有通过从有声望的育种公司购买来获得后备种猪,同母猪的额 外生产价值,以及所改良的育肥性能和屠体品质相比较,支付给育种公司的费 用是很少的。 2.2 更新率 猪场最佳的利润要通过保持生产母猪对猪场设施的满负荷运转来实现。 更新率=淘汰率+死亡率 一般地,商品猪场的更新率为45%,然而,母猪的死亡率高或青年母猪的浪费 会使更新率更高。 表2.1中的分析表明:淘汰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青年母猪的返情,另外,猪 群中有高达30%的母猪在第二胎前就被淘汰。当后备母猪占猪群20%时,十分 重要的管理措施就是要安全地引进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性能理想并确保多数 后备母猪达到高生产水平的3~5胎。

母猪分娩期间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分娩期间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日粮要合理 在母猪分娩前1周,要根据母猪的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来增减饲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将日粮减少到原日粮量的70%~80%,主要减少青绿多汁饲料和部分精饲料,以防产后头几天乳汁过多,仔猪吃不了而引起乳房炎,或因乳汁过浓引起仔猪下痢。瘦弱的母猪不必减料,如果产前几天乳房膨大不好,应加喂一些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或喂些催乳药物,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分娩后的1~2天,母猪很疲倦,食欲差,为了尽快让母猪恢复体力、子宫恢复原状,这时不能喂容积大、难于消化的饲料,应当喂些小米粥、麸皮粥等流质饲料,适当喂些青料。3天以后逐渐加料,到7天时达到哺乳母猪的正常给料量。 二、运动要适度 母猪分娩前3~5天要减少运动,只在圈内自由活动,不能追赶、惊吓、并圈等。产后3天内,由于母猪体弱,仔猪吮乳频繁,最好让母猪在圈内休息。3天以后,如果天气良好,可让母猪到舍外活动。 三、接产要及时 要注意观察母猪临产特征,当母猪乳头左右外张,外阴

部红肿异常,尾根两侧下陷,起卧行动缓慢,说明3天左右就要分娩;待到衔草做窝,时起时卧,频频排尿的动作开始以后,隔6~12小时即要分娩,要做好接产准备工作,做到及时接产。当仔猪产出后,用双手托起仔猪,立即清除仔猪口中及鼻周围的粘液,以免窒息,然后先用干草,后用毛巾或麻袋擦干猪体粘液,以免仔猪受冻。而后断脐带,断时先将脐带血挤向腹部3~5厘米处,用两手扯断脐带,手术前后应以碘酒消毒脐部。如在产后脐带已断,应及时在脐带断端涂以5%碘酒,然后放入有干草的产箱内保温。对于假死仔猪可采取酒精刺激鼻部、针刺人中穴、向鼻端猛吹气等法进行抢救。 四、护理要仔细 母猪产前7~10天,应彻底清扫并消毒产房,干燥后垫上切短的垫草。出现分娩动作的当天,宜停止喂食。分娩当中不给食,如果分娩时间过长,母猪口渴,可以喂给清洁的饮水。分娩后应随时注意母猪的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状况,保持产房安静,用干净毛巾或稻草擦净后躯血水,用温水洗净乳房,同时进行按摩。胎衣完全排出后,接产人员应迅速将胎衣、死胎、污染的垫草等清理出去,防止母猪吞食而引起产后消化不良或养成吞食仔猪的恶癖。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殖场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多产仔、产好仔,降低产仔成本是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关键。它的饲养管理包括后备母猪、和产仔后的哺乳母猪、必须根据不同阶段区别对待精心喂养。 (一)空怀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1、刚刚断奶的母猪,要强弱分栏,防止的强欺弱,以大欺小,必须现场监护防止咬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及时发现发情母猪,并配合配种员做好配种工作。 3、空怀母猪以及妊后1个月期间,由于需要恢复和改补、产仔期身体的损耗,迅速复壮,多排卵为配准多产仔打好基础。最好喂饲哺乳母猪料,日喂2~3次平均3千克。对刚刚断奶的母猪,为防止乳房炎要适当减料,当乳房收缩出现皱折时再开始加料。要求猪群达到膘情一致,肥的少喂瘦的多喂,保证八成膘。 (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要按预产期顺序,安排圈栏,每圈4~6头,并照顾到强弱分开,保证妊母体况均匀。 2、要注意监护防止猪之间,互相咬斗,造成撕伤和肢体损伤。 3、妊娠母猪的饲养要实行高、低、高的模式。即妊娠第一个月母猪需要继续复壮,改补产仔哺乳过程中的

体能消耗。两者卵子在母猪输孵管上1/3处,等到精子受精后成为结合子、边发育边向子宫角处移动,最后安胎在子宫角上,并在它的周围形成胎盘与母体相连。这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此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喂给营养不全的饲料,维生素缺乏或喂给发霉及有毒等刺激性大的饲料,都容易发生流产,或胚胎停止发育而死亡。所以加强母猪怀20孕天左右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头一个关键时期,可酌情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应略高可3千克左右。怀孕第二个月胎儿发育长量依然很小,需要的营养也少,并需控制母猪膘情。此期喂妊娠料,控制料量大约日喂2.25~2.5千克。 4、妊娠母猪饲料配方为:玉米63.5%,豆粕14.5%,渔粉2.0%,麦麸9.0%,稻糠7.0%,预混料4.0%,可消化蛋白14.5%,能量2.95兆卡/千克。怀孕第三个月胎儿增重550克,占生重的39%,长变为15厘米左右,怀孕最后20多天,胎儿生长很快,大约生60%是在此期生长的,因而加强孕母分娩前1个月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因此此期应喂给哺乳母猪料,料量在3千克左右。 (三)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仔母猪的饲养管理最大的目标,一是保证母猪健

母猪的饲料营养及饲养

第三讲母猪的饲料、营养及饲养 赵克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一.母猪饲养的指导原则 1.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母猪的饲养是一个猪场的基础。母猪饲养环节一旦出现大的问题,整个猪场的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每一个规模化猪场必须重视母猪的饲养和营养。 每头能繁母猪每年消耗配合饲料1吨以上,加上饲料以外的费用(猪舍,人工,水电,疫苗,药费等),每年的饲养成本在2000元以上。也就是说,饲养一头母猪,不论一年能断奶多少头仔猪,都要耗费2000多元。因此,降低母猪饲养成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如果每头母猪没能断每年奶20头以上仔猪,每头断奶仔猪分摊的母猪成本就只有100元,如果每头母猪每年仅仅断奶仔猪15头,每头断奶仔猪就得分摊母猪成本133元。所以,要降低母猪饲养的成本,增加母猪的利润,最关键是增加每头母猪的年断奶仔猪数! 增加母猪年断奶仔猪数需要科学的技术和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和营养水平,科学的饲养技术,保持母猪高的健康水平,科学合理的管理。任何环节的重大失误均可造成:产仔数降低,断奶前成活率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增加。这3个指标基本决定了母猪年断奶仔猪数。增加产仔数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保证母猪高健康水平,科学、合理、认真的发情检查和配种技术;提高仔猪断奶前的成活率,要求母猪的营养科学合理,保证母猪高的健康水平,提供仔猪适宜的环境和营养,科学合理的产房管理等;第3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非生产天数。降低母猪的非生产天数能大幅提高母猪的年断奶仔猪头数。非生产天数是指:母猪既没有怀孕,又没有哺乳的天数。假设仔猪平均30天断奶,非生产天数与每头母猪年产窝数关系如下: 非生产天数:34 48 63 77 91 106 母猪年产窝数:2.3 2.2 2.1 2.0 1.9 1.8 中国的母猪实际非生产天数相当高,超过70天的猪场很多。要降低非生产天数,非得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非生产天数的增加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断奶后再发情间隔天数延长;情期受胎率降低(返情,屡配不孕),分娩率降低(流产,返情后没有及时发现,怀孕期母猪死亡、淘汰)。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非生产天数对降低母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非常重要。

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和管理

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的营养和管理 10th June 2003. [author: beisoya ] Sow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Nutrition And Management Bob Thaler 博士(美国南达科达州立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 研究所秦崇德译SW1-00 猪场经营的成败取决于繁殖猪群的效率。这个道理相当简单,如果母猪不繁殖,那么猪场就无猪可售。此外,如果母猪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来喂养仔猪,上市猪的数量就会减少,母猪将来的生产率也就会降低。如果没有仔猪可供断奶或饲喂,那么同期断奶、阶段饲喂和分性别饲喂等等措施也就都没有意义了。因此,本文将集中讨论能提高母猪妊娠期和泌乳期 生产率的营养方案和管理方案。 妊娠期 妊娠期实际上并不只是一个单一的阶段,它是由分娩前5-6个不同的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管理都会影响母猪的效率,养猪者必须能根据不同的阶段对管理作出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率。 妊娠期的管理并非始自配种之时,有时始自此前的小母猪发育时期。小母猪配种前良好的饲喂可相当大地延长其繁殖寿限并提高其繁殖效率。体重105千克到配种期间的后备母猪通常实施限饲(每天2.7千克)一种小母猪发育期日粮。实行限饲是为了限制能量摄入量以防母猪长得过肥。然而,发育期日粮中应含有较高水平的赖氨酸、钙和磷。在这一阶段,骨中的钙、磷储备会增加以备将来泌乳之需,会需要较高水平的赖氨酸和氨基酸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生长和维持所需。在这一阶段,我们对赖氨酸、钙和有效磷的推荐摄入量分别为每天19.1克、20.4克和11.2克。 如果新母猪在第二发情期配种,并且在配种前二周对其进行催情补饲,则每窝产仔数可增加二头以上。所谓催情补饲只不过就是在配种前11-14 天的时间内使采食量增加40-50%(每天3.8-4.0千克)。催情补饲会导致排卵数增加,从而会使窝产仔数增加。然而,在第二情期进行催情补饲和配种,只是对新母猪才会产生效益,对经产母猪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配种时间的确定,取决于对母猪进行发情鉴定的频度。如果发情鉴定只是每天进行一次,那么母猪应该在刚见到表现站立反应时以及此后12小时进行配种。如果母猪发情鉴定每天进行二次,那么第一次配种应在观察到站立反应后12小时的时候进行,而第二次配种则应在此后12小时的时候。对每头母猪最好不要配种二次以上。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站立反应期的后期进行配种,会因造成胚胎死亡增加而实际上导致窝产仔数减少。如果这二次配种的时间掌握得较好,那么增加配种次数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在妊娠期间保持母猪适当的能量摄入量,对于母猪的生产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况、环境温度和妊娠所处的阶段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母猪机体对能量的需要量。如果母猪在妊娠期间饲喂不足,就可观察到仔猪初生重减轻、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下降。如果母猪在妊娠期内饲喂过量,那么妊娠期的饲料成本就会增高,胚胎死亡率也会增高,母猪容易发生分娩障碍并且容易压死仔猪、泌乳期采食量降低、乳腺发育不良以及繁殖性能下降。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母猪妊娠期间的采食水平以便优化母猪的性能。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养猪分娩舍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 分娩舍是生产过程中呈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分娩舍母猪如断奶后体况较差、子宫炎较多等现象出现,会直接影响到母猪群的配种分娩率,从而打乱正常生产循环,对生产的延续性有较大影响;同时,分娩舍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后仔猪的质量又进一步影响到猪只生产能力,产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养猪成本的高、低。所以,做好分娩舍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是保障和提高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分娩舍的饲养管理---三个关键(一)猪只饲喂 1、母猪的饲喂是产房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首先要做的是母猪每天饲喂量的掌控:母猪临产前2-3天开始减料,分娩当天不喂料或少喂料,分娩后第一天喂1.0kg,第二天喂2.0-2.5kg,第三天喂3-3.5kg,5—7天后增加至哺乳量(2公斤0.5×带仔数)。在生产实践中如果把握不好母猪饲喂量,如临产前喂太多料易造成母猪产后便秘,产后1-3天饲喂过多易造成母猪出现消化不良等现象,5-7天后喂料太少,又会影响到母猪泌乳量和断奶后体况,而断奶后母猪的体况好坏又直接影响到母猪发情。其次,饲喂母猪的料一定要新鲜,每天保证饲喂的母猪料没有发霉变质,同时每天必须清理料槽1-2次,以防止在料槽边角的饲料发霉变质而影响到母猪的采食量,不让母猪吃上发霉料,是控制产房母猪疾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2、仔猪的补料仔猪出生后5日龄左右开始补料,料槽要保持清洁,少喂勤添,保持饲料新

鲜,每天补料4-5次,晚间补添一次。此项工作主要是刺激仔猪的肠道发育,同时提前准备好断奶时仔猪由母乳过渡到饲料采食,此工作控制不好,如补料不新鲜,易造成仔猪腹泻,补料不及时,易造成断奶后仔猪不吃料等现象增多,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生产速度和饲料报酬,对生产影响较大。(二)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1、在每年的10月份和第二年的四月份期间,南方气温相对较低而且温差大,经常会有冷空气来袭,此阶段产房的温湿度的控制重点应该放在仔猪上面,仔猪根据天龄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仔猪生后1-3天为30-32℃,4-7天为28-30℃,15-30天为22-25℃。所以,仔猪的保暖工作要做细,特别要注意防止贼风的入侵,而母猪在此阶段,采食物量较大,奶水充足,仔猪一般生长较快,断奶重大,易养,但如果在仔猪的保温工作做不足不细的情况下,则仔猪容易出现被母猪压死及腹泻严重等情况,从而造成仔猪死亡率升高而使生产受损。 2、南方四月份到六月份的梅雨季节,产房要做好的关键是在湿度的控制,此时气温又相对回暖,天气湿热,细菌容易大量繁殖,所以,此阶段要想尽办法,利用好现有的通风设备和干燥剂等手段尽量降低产房湿度,同时少冲洗产床栏底,尽量保持产房干燥,清洁。 3、南方七月到九月份夏季,此时温度一般在25—35℃之间,天气炎热,对产房母猪的采食量影响非常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断奶重和成活率,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夏季尤为重要,可运用滴水降温、水帘降温、抽风机、风扇等设备或在产房屋顶喷水降温等措施,同时还可根据产房情况,经常冲洗地板,以达到降温效果,通过降温,多餐饲喂,

(完整版)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doc

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母猪妊娠指母猪怀孕期,是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 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 时还要使母猪保持最佳体况。 适宜的营养水平 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至80 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 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 1.7kg ,体重 120-150kg ,日采食为 1.9kg , 150kg 体重以上日采食为2kg。妊娠后期(产前 1 个月)体重在90-120kg 、 120-150kg 、 150kg 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 2.2kg 、 2.4kg 、 2.5kg 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2.8- 3.0Mcal/kg ,赖氨酸为0.4%-0.5% ,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 妊娠母猪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 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 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 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 10d,共计约 1 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 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 粗饲料主,至妊娠 80d,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初产母猪和配种母猪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 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 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 1 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 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5d ,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怀孕母猪的饲料质量 大宗饲料原料在卫生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不要追求原料最高的营养质量,有机营养物质平均消化率在60%以上的饲料都可以利用,而且原料种类越多越好,同时配合饲料粗纤维含量最好能达到8-10%。但制定母猪的日饲喂量时必须根据饲料养分浓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母猪的养分摄入。预混料质量要高,必须充分保证母猪妊娠所需要的所有矿物元素、维生素需要,保证母猪妊娠过程抵抗应激环境的需要,增强自身健康保护能力的需要。 饲料卫生质量,要求要高。尽量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贮存时间较长的饲料,添加了防霉剂和抗氧化剂的配合饲料贮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周。一般情况下,市面上销售的预混料没有添加防霉剂。 二、饲养目标 不能让母猪长得太胖,也不能长得太瘦。妊娠期母猪总增重控制在30-50千克左右,其中妊娠增重(即胎儿、胎盘、子宫、羊水等)20千克,体增重10-30千克。 产仔三胎以上的经产母猪,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0千克左右。体增重一般控制在10千克左右,相当于泌乳期失去的体重。当母猪的妊娠总增重超过40千克以上时,母猪可能过肥或太胖。 初产母猪因离生理成熟的时间尚早,还处于生长阶段,为使机体得到充分的发育,妊娠期母猪日增重最好控制在250-300克的范围

内,体增重不超过35千克。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55千克左右。 第二、三胎次的母猪,除了需要恢复泌乳期失重外,还应该让母猪有适当的额外增重(即生长)。第二胎次的母猪体增重控制在不超过2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45千克以内。第三胎次的母猪体增重应控制在不超过15公斤的范围。妊娠期总增重控制在35千克以内。 三、怀孕前期(配种后一个月) 1、配种后管理和护理:尤其要避免母猪发生打斗及伤害,造成配种成功率降低,产仔数减少,甚至发生流产。注意观察母表现,配种后21天左右,如有发情现象,表明未受孕而返情,应重新再交配。 2、配种后的饲养:不管是初产或经产母猪,配种后必须立即减料,换成饲喂怀孕母猪饲料。根据怀孕母猪得营养需求严格控制喂料量,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提高产仔猪。如果给料过多,母猪采食过量,容易引起胚胎着床困难、胚胎死亡或发育不良,引起死胎,减少产仔数,或最终造成弱仔增多,母猪繁殖性能降低。用闽农或优饲怀孕母猪预混料,根据推荐配方生产得配合饲料,一般每头母猪每天饲喂量约1、9—2、1千克。 四、怀孕中期(怀孕后一个月至第84天) 饲养原则:这一阶段得饲养,原则上仍然是限量饲喂,若饲喂过量,母猪过肥将导致母猪泌乳期奶量下降,奶水不足,母猪得采饲量偏低,从而影响哺乳仔猪得生长。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求饲养人员在饲喂过程中不断摸索饲喂经验,确定饲喂量时应该根据每头母猪的膘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

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公斤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每天约2、2公斤,日粮每公斤含消化能 12、1兆焦,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公斤含消化能 12、5-13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25-3、5公斤。分娩前2-3天,日饲喂量降到1、8公斤左右,以免引起难产。后备母猪的管理上还应当增加其的活动面积。需要注意,尽量给母猪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这样会增加受孕的机会。同时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驱虫。

后备母猪配种前营养调理方案

后备母猪配种前营养调理方案 后备母猪是繁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殖力的提高将改善全群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配种前发情周期中的不同时期营养限饲都不利于胚胎成活。 Ashworth 等( 1999)将后备母猪配种前一个情期分别饲喂高( 3.5kg )、低( 1.15kg )营养水平,配种后饲粮相同,妊娠 12 天高水平组胚胎成活和黄体数显著高于低水平组,而且胚胎具有更多的细胞数量,胚胎表面积差异小。进一步研究发现(Almeida 等,2000),在配种前一个情期,3 组的营养水平为高水平组(1-7 天2.8倍维持需要,2.8M, 8-15天2.8M),先高后低组(2.8M, 2.1M)和先低后高组(2.1M, 2.8M),从16天到发情全部为2.8M。妊娠28天先高后低组胚胎成活率( 68.3%)显著低于其它组(高水平组 83.6%,先低后高组 81.7%)。先高后低组发情配种后 48和 72小时血浆孕酮浓度显著低于其它组。因此推测,胚胎成活率与妊娠早期孕酮浓度有关。皿&0等()研究引起孕酮浓度的差 异的原因,营养水平与之相同,在排卵后取出卵巢分离黄体细胞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先高后低组在LH刺激下,产生和分泌的孕酮显著低于先低后高组。猪排卵前有腔卵泡募集发生在黄体溶解之后,发情周期的第 14-16 天。在此研究中低营养水平不利于黄体期卵泡的发育,这种影响可以持续到妊娠早期,黄体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胚胎成活降低。营养水平不但对妊娠早期黄体功能产生影响,还可以直接影响卵母细胞质量。Hazeleger 等()给发情周期中后备母猪注射孕酮 3周,前 2周饲喂相同饲粮 (2.0M),第3周饲喂高(2.8M)、低(1.5M)营养水平的试验饲粮,停止注射孕酮后全部饲喂2.8M至排卵,然后降低到1.5M。1周试验期后,高营养水平组卵泡大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这种作用持续到孕酮处理结束后第2、 3 天, 然而排卵时高营养水平组卵泡大小显著低于低营养组。孕酮处理的第3周低营 养水平减少了大卵泡的数量,并影响随后3天的卵泡发育。但是停止孕酮处理后的卵泡期相同营养水平抵消了之前低营养水平的影响,使低水平组排卵时卵泡大小高于高水平组,最终导致妊娠第 10天胚胎成活差异不显著。在配种前不但黄体期营养水平影响卵泡发育及随后的胚胎成活,卵泡期营养水平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在研究中每个营养水平下有两种能量来源(淀粉和脂肪),结果差异不显著。卵泡发育决定卵母细胞质量( Ferguson 等,),后备母猪 (105kg, 180日龄)每天饲喂 2.3kg 直到第三个情期,然后从第 1 天(发情为第0 天)到 18 天分别饲喂 1.35 和 3.5kg ,在第 19天屠宰,高水平组卵巢重量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反映了卵巢上直径大于4mm勺卵泡数量(高、低水平分别 为 17.8 和 14.8)。从卵泡中取出卵母细胞和卵泡液在体外培养 46小时,高水平组卵母细胞达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metaphaseII )的比例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卵泡液中雌激素浓度、血液中IGF-I和LH浓度显著高于低水平组。高营养水平增加IGF-I 和LH分泌促进卵泡发育,卵泡形成的内环境(雌激素)提高了卵母细胞质量。除了配种前不同营养水平影响胚胎成活,配种前不同的饲粮组成也对胚胎成活有影响。Ferguson 等()将后备母猪饲喂相同饲粮至第三次发情,发情后饲喂相同能量(1.8M)、蛋白,但是组成不同的饲粮,对照组为玉米 -豆粕型 (2.39kg ),高纤维组含有50%勺甜菜(2.68kg )。发情第4-8天测定血中繁殖激素的浓度,孕酮和雌激素差异不显著。第四次发情后配种,饲喂相同饲粮 (2.5kg ),妊娠27-28天屠宰,高纤维组胚胎成活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胎 儿发育迟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黄体重和表面积无差异。此研究中除胚胎成活之外

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表(NRC)

NRC(1998)第十版猪营养需要量表(美国,摘编) 编者按:众所期待的 NRC<<猪的营养需要量>>(第十版)已于1998年初正式出版 ,为使其更快地被我国同行利用、参考,本刊摘译刊出其精髓参数部分,以读者。 NRC (1998)猪营养需要量表涉及仔猪、生长-肥育猪、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以及种公猪日粮中和每天对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亚油酸的需要量。其中氨基酸的需要量以回肠真可消化氨基酸、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三种形式表述,其中前两者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日粮,后者仅适用于玉米-豆粕型日粮。表中所列各种类型猪对氨基酸的需要量仅是一个例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猪的瘦肉生长速度、采食量、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和饲养密度等),用各种模型(生长、妊娠、泌乳)确定适合当地条件的需要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包括饲料原料中的含量,而不是指需要额外添加的量。它们是在一般的条件下,中等生产性能的猪的最适量,用模型进行推算所得结果可能会与表中所列情况略有出入。 表中所给的数值均是在适宜下的最低需要量,不包括安全系数。实际生产中应结合饲料原料中养分的变异、养分的生物学效价、饲料毒素和抗营养因子、饲料配制和加工、储存中的养分损失等情况确定养分的供给量。 索 引 1、表1.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2、表2.生长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3、表3.瘦肉生长速度不同的阉公猪和母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4、表4.瘦肉生长速度不同的阉公猪和母猪每日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含粮含90%干物质)a 5、表5 生长猪日粮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6、表6 生长猪每天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7、表7 妊娠母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8、表 8. 妊娠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9、表 9. 妊娠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 10、表 10. 泌乳母猪每天氨基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11、表 11 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的干物质)a 12、表 12 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每天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的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13、表13.种公猪配种期日粮和每天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亚油酸需要量(日粮含90%干物质)a 表1.生长猪日粮氨基酸需要量(自由采食、日粮含90%干物质)a ────────────────────────────────────── 体重(kg) 指 标 单 位 ────────────────────────── 3-5 5-10 10-20 20-50 50-80 80-120 ────────────────────────────────────── 平均体重 kg 4 7.5 15 35 65 100 消化能 kcal/kg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3400 代谢能 kcal/kgb 3265 3265 3265 3265 3265 3265 消化能进食量 kcal/day 855 1690 3400 6305 8760 10450 代谢能进食量 kcal/day 820 1620 3265 6050 8410 1003 采食量 g/d(%) 250 500 1000 1855 2575 3075 粗蛋白 (%)c 26.0 23.7 20.9 18.0 15.5 13.2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 哺乳母猪营养和饲养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总营养摄入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母猪的泌乳能力,提高泌乳量,促进仔猪的生长和成活,而且可以使母猪维持良好的体况,促进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尽早到来和提高繁殖性能。 1. 能量营养需要 由于对高产母猪选育技术的提高,现代高产母猪的采食量降低,其营养输出远远超过输入,从而导致哺乳期间体重损失(蛋白质和脂肪)过多,其结果是再配种间隔延长,10d内发情母猪的比例下降,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降低。 提高能量水平,应该确保日粮消化能在14MJ/kg以上,代谢能在13MJ/kg 以上。选择水分在14%以下的优质玉米及粗纤维含量降低的原料,添加3%~5%的脂肪或者4%~6%的优质大豆磷脂,以提高能量水平。添加高能量浓度的脂肪可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和母猪的能量采食量,在高温应激的时候,脂肪的使用还可以减少体内体外增热的影响,降低高温应激对母猪生产的副作用。使用脂肪,可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减少母猪失重,提高乳汁脂肪含量,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但是脂肪添加量高于5%会降低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并且饲料含脂肪太多成本高,不易储存,因此脂肪的添加以2%~3%为宜。 2. 蛋白质营养需要 增加粗蛋白含量,夏季哺乳母猪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可以配到18%,并且必需选择优质蛋白原料,建议不使用杂粕,而选用优质豆粕(粗蛋白含量44%)、膨化大豆、进口鱼粉等蛋白原料。 赖氨酸是限制哺乳母猪泌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现代高产母猪为了保证窝仔猪生长速度达2.5kg/d,赖氨酸需要量为50~55g/d。对于高产母猪,随着赖氨酸摄入量的增加,母猪的产奶量增加,仔猪增重提高,而母猪自身体重损失减少。目前哺乳母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比以前大大提高,是由于已经培育出高产的品系,母猪的产奶量明显提高。我国瘦肉型母猪推荐饲粮赖氨酸的水平为0.88%~0.94%,基本满足了每天50g左右的赖氨酸需要量。 缬氨酸是近些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氨基酸,缬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达115%~120%,而另一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与赖氨酸的最佳比值则为94%,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命根子,是猪场生产的后备力量,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猪的发情配种,还会影响到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还会影响到种猪的利用年限,最终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益。所以说管理好后备母猪在猪场的生产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和饲喂 后备母猪由于采用限制饲养,所能吸收的营养低于自由采食,但对繁殖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满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等,如仍喂育肥猪料,则不能满足后备的营养需要,所以后备母猪必须饲喂专用的后备猪料,50-60千克的后备母猪其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在16%以上,否则会推迟性成熟。现代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是:粗蛋白16%,消化能2.975大卡,赖氨酸0.7%,钙0.95%,总磷≥0.6%。配种后的营养水平同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过肥、生长过快往往会延迟发情时间,甚至体重达150kg仍未出现初情期,所以限制饲养已成为后备母猪饲养的一致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出现过分限制,同样也出现发情延迟。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7月龄时达到100kg体重并出现初情(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可采用以下方式:一、5月龄前自由采食,体重达70kg左右。二、5-6个半月限制饲养,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猪饲料,日给料 2kg,日增重500g左右。三、6个半月到7个半月加大喂量(以3kg 左右为准),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四、7个半月以上,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保持母猪8-9成膘。

(二)后备母猪的选留及选购 1、猪场引种前应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①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包括品种、种猪级别、数量。并做好引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在种猪到达前应将隔离舍彻底冲洗、消毒,并且至少空舍7天以上,隔离舍要远离已有猪群。 ② 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 1、选择适度规模、信誉度高、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的供种能力且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种猪场。 2、选择场家,应把种猪的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在购种前进行采血化验,合格后再进行引种。 3、种猪的系谱要清楚。 4、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场家。 5、尽量从同一猪场选购,多场采购会增加带病的可能性。 6、选择场家,应在间接进行了解或咨询后,再到场家与销售人员了解情况。切忌盲目考察,导致最后所引种猪不理想或带回疫病。 。 (三)后备母猪引入后的管理 1、种猪进场及并群五注意 ① 注意先隔离新引进的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避免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毒)株引发相同的疾病。 ②注意消毒和分群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方法 目前后备母猪饲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按肥育猪方法饲养,未能形成种用体况,导致发情延长或不发情,配种妊娠率低,哺乳期泌乳不足,仔猪发育不良,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繁殖力低,使用寿命短。 (一)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群的培育是为了获得健康体况的繁殖群体,饲养管理上应着重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保证其优良繁殖性能的充分发挥,延长繁殖寿命。 1.选拔符合品种特性和经济要求的后备母猪; (1)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筛选,头胎至少有九头以上,仔猪初生重1.2-1.5公斤; (2)足够有效的乳头数,后备母猪至少有六对充分发育良好、分布匀称的乳头,其中至少三对应在脐部以前。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保留; (3)体型良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臀部削尖或站立艰难的小母猪寿命短,不要利用; (4)身体健康,本身及同胎无遗传缺陷(如疝、锁肛等); (5)外生殖器发育良好,180日龄左右能准时第一次发情; (6)母性好,抗逆性、抗应激能力强; (7)无特定病原病,如萎缩性鼻炎、气喘病、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 2.外购后备母猪,要在无疫区的种猪场选购,猪调回后,先隔离饲养45-60天,5-7日内不能过量采食,待猪只完全适应环境后,转入正常饲喂,并做好防疫注射和寄生虫的驱除工作;3.小群饲养,每圈3-5头(最多不超过10头),每头占圈面积至少0.66平方米,以保证其肢体正常发育; 4.必须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而不能喂生长肥育猪料。90公斤或180日龄前实行自由采食,90公斤或180天后至配种实行限饲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公斤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让骨骼、性器官充分发育,目的是达到不肥不瘦(八成膘)的种用体况; 5.配种前2周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3.0-3.5公斤;配种后恢复每天饲喂2.5公斤左右,这样既可以增加排卵,也可避免影响受精卵着床; 6.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从而增强体质,促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保证肢蹄健壮; 7.按驱虫和免疫程序,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8.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栏舍内清洁、干燥,冬暖夏凉; 9.配种前一段时期按摩乳房,刷拭体躯,建立人猪感情,使母猪性情温顺,好配种,生猪后好带仔; 10.为保证后备母猪适时发情,可采用调圈、合圈、成年公猪刺激的方法刺激后备母猪发情;对于接近或接触公猪3-4周后,仍未发情的后备猪,要采取强刺激,如将3-5头难配母猪集中到一个留有明显气味的公猪栏内,饥饿24小时、互相打架或每天赶进一头公猪与之追逐爬跨(有人看护)刺激母猪发情,必要时可用中药或激素刺激;若连续3个情期都不发情则淘汰; 11.在配种前后一段时间喂给优质青绿饲料或青贮料,可促进发情和排卵。一般按风干物质算,可喂给其日粮构成的20%-25%。 (二)发情与配种 1.后备母猪初配条件:年龄7.5个月以上,体重100公斤以上,背膘厚(P2)18-20毫米,第二或第三情期;

妊娠母猪的营养和应采取的措施(精)

妊娠母猪的营养和应采取的措施 核心提示:母猪妊娠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时还要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妊娠母猪控制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 母猪妊娠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时还要使母猪保持中上等体况。妊娠母猪控制适宜的营养水平。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后前80天)的母猪体重为90千克~120千克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1.7千克,体重120千克~150千克,日采食为1.9千克,150千克体重以上日采食为2千克。妊娠后期(产前1个月)体重在90千克~120千克、120千克~150千克、150千克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2.2千克、2.4千克、2.5千克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每千克2.8兆卡~3.0兆卡,赖氨酸为0.4%~0.5%,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10天,共计约1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粗饲料为主,至妊娠80天,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1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天~5天,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对于配料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计划。妊娠初期,胎儿小,母猪膘情好,按照配种前的营养供给就基本可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要多,因而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 母猪饲料要注意讲究卫生,保证质量,不可用发霉、变质、冰冻、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饲料,否则易引起流产、死胎和弱胎。饲料不宜频繁变换,否则对妊娠母猪也是不利的。此外,妊娠母猪代谢强、食欲好,可以多用营养全面的青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但青粗饲料水分高,体积大,而妊娠母猪的胃肠容积又有限,同时,青粗饲料的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又与妊娠母猪的

母猪怀孕后期与产后的饲养管理

母猪怀孕后期与产后的饲养管理 1怀孕母猪后期应适时增加营养 母猪在妊娠期,从饲料中取得的营养物质首先满足胎儿生 长发育,然后再供给本身需要,并为将来母乳贮备部分营养物质,对于青年母猪来说,还需用部分营养物质供本身生长发育。如果妊娠期营养不足,不但胎儿得不到良好发育,而且会使青年母猪发育不良,体躯矮小,即使以后加强饲养,也难以补救。在妊娠80天以后,胎儿生长加速,应当适当增加饲喂量,每 天饲喂 2.5~3千克精料比较合理。后期增加饲料,仔猪的出 生重大,同时饲料量应当与饲料的营养浓度、猪舍温度相适应。饲料营养浓度低,饲料量要增加。在冬天,母猪需要较多的能量维持,饲料量可适当增加。 2母猪在分娩前一周应调整日粮,增加保健药物 体质发育及乳房发育良好的母猪,从分娩前一周开始减 料,逐渐减少到怀孕后期水平的~,并停止饲喂多汁 和发酵饲料,以防产乳过多,而出现母猪乳房炎,进而带来因过食引起仔猪下痢。与此同时,饲料中可加入药物阿莫西林、痢呼速治等,按每50千克饲料加入上述药物各50克,预防母猪xx、仔猪痢疾等疾病。 3分娩当天不喂食

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较长,体质消耗较大,精神疲乏,胃肠 功能活动能力较差。一般不提倡喂食,可供给足量的饮水,冬季饮温水,适当加盐、电解多维等,必要时可饮麸皮水。 4分娩后2~3天喂稀食,并逐渐增加供食量 母猪分娩后2~3天,对哺乳母猪更要注意饲喂方式,由 于分娩带来的胃肠功能下降,这时饲喂过度,最易诱发母猪产后不食病的发生,前2~3天要少喂勤添,喂流汁食物。而后逐渐增加饲料供给量,5~7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5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 母猪生产后,由于体质较弱,再加之仔猪频繁的哺乳,这 时应当增加母猪的运动,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减少疾病,增加泌乳。可采取母猪出圈活动,而后入圈再行哺乳。 6注射适量药物,预防母猪xx内膜炎 大部分母猪的分娩时间都比较长,特别是胎衣很长时间暴 露外部,甚至胎衣不下,生产后易感染继发子宫内膜炎。一般主张在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复原,减少出血。产后1~3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药物,预防xx内膜炎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