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癌概述(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

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李佩文七、肺癌治疗肺癌的方法,手术切除迄今是治疗肺癌疗效较好的手段.近年来与其他的治疗方法综合应用,扩大了手术范围,治疗效果逐渐提高。
肺癌手术前后的中医药治疗也是重要一环。
(一)中药防治肺癌复发转移的基本方1号方:绞股蓝30〜60g,天冬15〜20g,白术10〜15g,茯苓15〜20g,炙甘草10g,白花蛇舌草30〜100g,白英30〜40g,七叶一枝花20〜30g,了哥王10〜15g (先煎1小时,短期使用)薏苡仁30〜60g,石见穿30〜60g,丹参20〜30g. 水煎服。
2号方:黄芪30〜60g,玉竹15〜20g,生晒参10〜15g(或党参15〜30g),猪苓20〜30g,甘草10g,半枝莲20〜80g,蛇莓30g,龙葵20〜30g,鱼腥草30〜40g,牡蛎粉30〜60g,蜂房10〜15g,赤芍15〜20g,水煎服。
(二)肺癌远处转移的治疗1.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或纵隔淋巴结转移。
1号方或2号方加夏枯草、猫爪草各20〜30g,山慈菇、土贝母各10〜15g,昆布、海藻各10〜20g,水煎服。
2。
骨转移1号方或2号方选加补骨脂、骨碎补各15〜20g。
疼痛加徐长卿、汉防己各15〜20g,或选用放化疗,或选用放射性核素钐等治疗,并用中药减轻其毒副反应。
3。
胸膜转移引发的胸水,1号方或2号方选加半边莲30〜40g,龙葵20〜30g,葶苈子15〜20g,薏苡仁30〜60g,或海藻15〜20g’去甘草,水煎服。
4。
脑转移1号方或2号方中的七叶一枝花用至30g,并用鸦胆子乳剂静脉注射.中药降低颅内压可试用猪苓、茯苓、泽泻各20〜30g。
西药可结合化疗,或手术切除、伽马刀治疗、放疗等。
降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
(三)并发症1。
上腔静脉综合征1号方或2号方重用丹参、赤芍、选加半枝莲、椒目等,或结合放、化疗.2.臂丛神经痛1号方或2号方选加延胡索、姜黄各15〜20g,并用外敷止痛药松香、乳香、没药各15g,血竭5g,冰片3g,共为细末,白酒浸泡后涂于痛处皮肤.每日4〜6次, 可有短期缓解之效。
癌症中晚期患者适合中医治疗吗

癌症起病隐匿,早期很难被发现,很多患者一经确诊已属中晚期,此时病情较重,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也很大,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中医作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不过也有患者对中医并不了解,那癌症中晚期患者适合中医治疗吗?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仍以西医为主,很多患者都是西医治疗无效,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想起中医,其实中医作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当癌症到了中晚期时,手术切除的几率很小,风险也很大,有不少患者会选择放化疗,放化疗确实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可以在短期内控制病情,缩小肿块,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但放化疗无法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过程中会将它们一块杀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甚至有患者因过度的放化疗而加重了病情,加速了死亡的速度。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癌症患者放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放化疗的疗效,达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中晚期患者,也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
中医治疗癌症以患者为主,把补充患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调动患者的自主抗癌能力,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用药,从整体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祛邪与扶正并重,着眼于调整全身阴阳平衡。
主要优势表现在有助于控制癌前病变,预防肿瘤复发;配合手术、放化疗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中晚期肿瘤患者有助于恢复元气,延长生命。
公开四十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斗士经验

公开四⼗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经验癌之为癌,古少今多。
患上此病,徒叹奈何。
先⽣治病,善于斟酌。
⽬之所见,⽿之所闻。
先⽣出⼿,救活多⼈。
对于癌症,我是内⾏。
处⽅布阵,战略万全。
扶正逐邪,不伤正⽓。
软坚散结,活⾎通瘀。
只杀癌瘤,卓有见地。
先⽣⼀⽣,爱众亲⼈。
襟怀博⼤,医理精深。
分秒必争。
救命⽽前。
⾼贵医德,尽⼈皆知。
⼝碑载道,⼤公⽆私。
济世苍⽣,造福⼈类。
公开四⼗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最精华的那⽀中医队伍⾥⾯的精英纸上⼀句话,纸下⼗年功,他们的这些经验,⼀句话,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其实,都是这四⼗四位的中医⼤师们的经验之谈,⼀句话的经验,也许是他们⼏⼗年摸索出来、摔了⽆数跟头换来的肺腑的经验!今将他们伟岸的名字记录于下,吃⽔不忘打井⼈!(排名不分先后)1 孙秉严,1920年⽣,民间优秀抗癌中医,2 刘炳凡,191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3 钱伯⽂,1917年⽣,上海中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4 何任,1920年⽣,浙江中医学院院长,5 胡安邦,1911年⽣,秦伯未弟⼦,6 吴圣农,1914年⽣,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7 王⽟润,1919年⽣,徐⼩圃先⽣传⼈,上海中医学院院长,8 李岩,1931年⽣,中国抗癌学会传统医学分会副秘书长,9 吴翰⾹,1918年⽣,上海曙光医院⾎液病研究室主任,10 周霭祥,192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液病研究室主任,11 颜德馨,1920年⽣,中华中医学会理事,12 郑荪谋,1913年⽣,福建四代中医世家,13 陈树森,1918年⽣,中国⼈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14 王羲明,1930年⽣,上海市中医院中医科主任,15 张泽⽣,1895年⽣,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6 李修伍,1923年⽣,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17 谢远明,193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18 顾丕荣,1912年⽣,上海第四⼈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 万⽂谟,1923年⽣,武汉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20 关幼波,1913年⽣,中医肝病第⼀⼈,北京中医院副院长,21 薛盟,1917年⽣,浙江省中医研究院,22 贾堃,1919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23 华良才,1938年⽣,海南省中医院院长,24 沈炎南,1920年⽣,⼴州中医学院,25 范中林,1895年⽣,四川名医,26 杜⾬茂,1934年⽣,陕西名医,27 王乐善,1912年⽣,辽宁省中医院副院长,28 潘国贤,1905年⽣,浙江中医学院肿瘤研究室主任,29 刘嘉湘,1934年⽣,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30 陈茂梧,1926年⽣,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31 ⾕铭三,1904年⽣,⼤连市肿瘤学会主任,32 哈荔⽥,1921年⽣,中华中医学会常务理事,33 庞泮池,1918年⽣,上海名医,34 刘绍武,1906年⽣,太原市中医院内科主任,35 李济舫,1918年⽣,上海名医,36 沈仲理,1912年⽣,上海中医学院教授,37 施今墨,1881年⽣,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四⼤名医,38 马龙伯,1904年⽣,北京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39 秦秀兰,1934年⽣,内蒙古中医院妇科主任,40 王季儒,1910年⽣,天津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41 朱仁康,190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42 夏少农,1918年⽣,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主任,43 肖梓荣,1908年⽣,湖南中医学院外科主任,44 俞岳真,1911年⽣,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患癌九⼤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
中医名家郁仁存的抗癌养生故事

医诊通启迪郁仁存是我国中医肿瘤学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奠基人和创始人之一,他行医60余年,救治无数患者,被评为中国杰出卫生人才、首都国医名师。
1934年8月,郁仁存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小体弱,3岁时感染了伤寒,病情很严重,家里为他请来一名当地的老中医,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医治,最终把郁仁存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他说:“我的命是中医救的。
”也因此,郁仁存从小就立志学医。
1949年,南昌刚解放,他就报考了江西医学院。
1955年8月,郁仁存毕业后被分配到电力工业部下属基建部门医疗单位任内科医师。
郁仁存原本学的是西医,但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一直对中医很感兴趣。
1959年年初,北京市举办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由北京地区各单位抽调选派西医医师参加学习。
当时,毛主席对中医药事业很重视,曾作出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郁仁存备受鼓舞,申请参加,于是,他从一名西医医师转变为中医学生。
从1959年3月到1961年12月,郁仁存用近3年时间专心学习中医系统理论、经典医著,进行临床实践。
在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中,中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
“我觉得西医是一条腿,中医也是一条腿。
中西医结合,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要好。
”从此,他投身中西医结合事业,一干就是一生。
1961年底,郁仁存从“西学中”班毕业,并被分配到了北京中医医院,后担任大内科副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研究工作。
1968年,原卫生部召开全国肿瘤工作会议,要求各省市医院建立肿瘤科,开展肿瘤防治工作。
郁仁存作为北京代表之一参会。
会后,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开始牵头创建肿瘤科。
郁仁存在问诊时发现,很多肿瘤患者都在接受西医治疗。
虽然现代医学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对消除癌灶、抑制肿瘤均有肯定疗效,但毒副作用很大。
郁仁存认为,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用武之地。
他带领中医肿瘤团队针对当时放疗、化疗中常见的血象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表现,研制了“升血汤”,并开展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肺癌)中医治疗方略

恶性肿瘤(肺癌)中医治疗方略摘要:目前,肺癌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及优势,包括:1)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进行个体化施治。
通过辨病与辩证相结合,调节病患机体功能,提高疗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2)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起到减毒增效,降低耐药发生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的作用;3)中医药对于一线治疗结束后或无法接受一线治疗方案的患者,可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延缓复发,稳定瘤灶,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保持较好的生存状态。
本文总结笔者进修肿瘤所得,分析肺癌用药特色、配伍要素,总结相关作用规律,为优化肺癌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中医普遍认为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二者并存,互为因果[1]。
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恶性肿瘤发病的基本“内环境”,或者说正气亏虚、内部失调(如气血紊乱、情志抑郁、气机不畅等)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内部条件,亦即通常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张海波,罗海英,李勇,周珂和白建平主任医师从医多年,勤求古训,博采中西现代肿瘤研究精华,并继承刘伟胜教授的治癌经验,在治疗癌症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笔者于2019-2020年间有幸在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进修并跟随各位导师侍诊多时、聆听教诲,颇多心得,现将各位导师临症治癌处方特色简介如下。
一、既要扶正,又需祛邪,辨证施治恶性肿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由于各种内外病因相互作用,导致正气内虚,癌毒聚结,本虚标实的疾病。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扶正为祛邪创造条件,祛邪可以更好的保护正气。
治疗上,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2]。
1. 扶正重益气,健脾,补肾。
2. 祛邪以理气,化瘀,化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
3. 辨证分清病位(脏腑)和病性(气血阴阳)二、具体用药[3](肺癌为例)扶正用药1. 辨证病位在肺,病性方面,临床常见气虚或气阴两虚。
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杨宏丽,冯利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1摘要:中药肉桂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因其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肉桂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三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机元素。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为挥发油)是中药肉桂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挥发油中肉桂醛的含量最高。
有研究报道,肉桂醛和肉桂提取液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扰肿瘤细胞周期以及抑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分子调控机制涉及多条细胞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以及自噬相关信号通路。
但目前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后续还需研发肉桂醛或肉桂提取液的新型抗癌药物进行临床验证。
关键词:肉桂醛;肉桂提取液;抗肿瘤作用;分子调控机制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3.026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3-0104-04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 93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1 000万例,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
目前,手术、化疗、放疗仍然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普遍面临术后复发和转移以及放化疗毒副作用等难题。
因此,寻找更加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是目前恶性肿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历史悠久,不仅能防治恶性肿瘤,还能减少其复发和转移[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医药研究重点转向从中草药中发现新的抗肿瘤有效成分。
中药肉桂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因其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肺癌中医药 ppt课件

a: 腋下淋巴结;b: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血行转移
❖ (是肺癌的晚期表现)病人预后差。 ❖ 腺癌,小细胞癌血行转移较鳞癌更为常见。 ❖ 癌细胞—肺V—左心大循环—全身(肝、骨骼、脑、
4)气短
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 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 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 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膈 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 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急,如果原有慢性 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 急更为严重。
临床分期(小细胞肺癌分期)
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系统也可用于小细胞肺癌,但 SCLC临床上通常仍按美国退伍军人医院肺癌研究组提出的, 经AJCC/UICC承认的分期系统,将SCLC简化为局限期(LD) 和广泛期(ED)两期。 局限期(LD):肿瘤局限于同侧胸腔、纵隔、前斜角肌、锁 骨上淋巴结,但不能有明显的上腔静脉综合症、声带麻痹 和胸腔积液。 广泛在香烟中分离到20种致癌物质,如二甲基 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苯丙芘等。
吸烟系数:>400年支是高危因素。
❖ 工业接触:石棉、砷、铀、镍、铬等。 云南个旧:锡矿
❖ 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苯并芘) 装饰材料(甲醛、氡气)
❖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p53、ras、EGFR等
正虚亏损 情志失调 外邪伤肺 饮食所伤
较多
较少
痰细胞学阳性率
较高
较低
手术难度
较高
较低
中央型
周围型
肿瘤中医常用外治方法概述

基金项 目: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 ( S F一2 0 0 9一 I — O 1 ) 作者简介 : 王兵( 1 9 8 7一) , 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 0 1 1级中医 内科学专业 硕士研究 生 , 主要研究方 向: 肿瘤中西医结合 防治研究 。 通讯作者 : 侯炜( 1 9 6 4一) , 男, 主任医师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研
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在直接杀灭瘤体 , 治疗癌性疼痛、 恶 性腹 水 、 放 化疗 后毒 副 反 应 以及 防治 术 后并 发 症 等
方 面都 有 良好 的效 果 。本文 就近 年来 中 医外 治肿 瘤 的 常用方 法作 一梳 理 。
1 贴 敷法
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方面 , 显效病例 占5 6 . 6 6 %, 有效 病例占 2 1 . 6 6 %, 总有效率为 7 8 . 3 3 %, 且实验结果证 实该制 剂无任 何 不 良反 应 。朱学 明等 对 1 6 0例 癌性 疼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 , 单盲给药 , 治疗组 1 0 0 例用化
法 以其 独特 的优势 , 在 肿 瘤 的治 疗 与 调 护过 程 中发 挥
要包括软膏剂和硬膏剂。临床根据病情辨证选药 , 制 成膏剂 后外 敷于 肌表 特定部 位 , 如 肿瘤 对应 的体 表 、 疼 痛部位 、 穴 位或 者脏腑 体表 投影 区域应 用范 围较 广 , 在
肿瘤 治疗 的全过 程 皆可 配合 使 用 。徐 薪 等 用 “ 川 红 拔瘤 膏 ” 在颅外 ( 剃 除头发 后 MR I 靶 向定 位 ) 距 离病 灶 最 近部位 外敷 给 药 , 治疗 脑 胶 质 瘤 6 0例 。结 果 , 患 者
中
・
医
药
信
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治疗
• • • • 以辩证为前提的汤剂 以辨病为基础的有效单验方 药物外用 中药现代抗肿瘤制剂 • 中药注射液 • 中成药
饮食调理
• 中医认为“ 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 补”,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既重 视药物的治疗又强调饮食的调理。癌症 治疗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病人受手术、 放疗、化疗等攻击性治疗的影响,均出 现脾胃功能受损、消化吸收异常的相关 症状,此时,饮食调理便显得十分重要。
化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由于化学药物缺乏选择性杀伤肿瘤的作用, 导致该疗法对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 消化系统等正常组织的损伤,引起一系列 毒副作用,中药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主要目 的是减轻副作用、提高抗肿瘤的疗效。
中药减轻毒副作用
• 全身反应的中医药治疗 • 消化道反应 • 骨髓抑制
中药对化疗的增效作用
传统医学
• 痰、瘀、浊(湿)、毒(火) • 风、寒、暑、燥、滞(气、腑)
癌症对正气的影响
癌症
争 夺 营 养 , 正 气 更 虚 阻 滞 经 脉 , 经 气 不 利 始 于 不 足 , 终 于 更 虚
癌症的病位概念
• 现代的肺癌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其病位并 不局限于肺脏,不同的病变阶段分别是中医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近40多年来,我国传统医学工作者 一直从事着针灸疗法治疗肿瘤的探索,取 得一定的成果。现有的资料表明,针灸疗 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
针灸疗法的作用
• • • • • • 针灸疗法抑制肿瘤的发展 针灸疗法控制癌症疼痛 针灸治疗癌症发热 针灸防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针灸治疗消化道反应 针灸调节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
警惕治疗误区
• 画蛇添足 • 同归于尽
术后虚汗
• 玉屏风散加太子参、五味子、杭白芍、浮 小麦、白术以及煅龙牡等。
术后长期中医药调理
• 对于早期癌症术后病人,一般不做放、化 疗,仅以中医药长期观察,按辨病与辩证 相结合的原则,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加用 解毒抗癌的中药,长期应用有助于患者正 气的恢复,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从而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中医治癌概述
•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 • 王笑民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癌的古代名词
• 翻花疮—— 皮肤恶性肿 瘤 • 乳岩——乳 腺癌 • 舌菌——舌 癌等
致病原因
内因
• 心理不平衡 导致阴阳不 平衡 一辈子未解 决的所有问 题的最终暴 发 目标与能力 的差距-- 由瘤子来填 补
外因
•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
• 化疗增敏 • 在化疗的同时应用中药治疗,可以使 化疗见效快、效力增强。 • 提高远期疗效
放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放疗增敏剂 • 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 •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粘膜溃疡 • 放射性肺炎 • 全身放疗反应 • 消化道反应 • 血象下降 • 放疗结束后长期的中医药治疗
免疫治疗与中药相结合
土壤与种子学说
• 如果将肿瘤及其赖以生存的机体比作 “ 种子”及“ 土壤”的话,那么中 药作用的宏观靶点为“ 土壤”而非 “ 种子”。
扶 正 与 祛 邪
• 肿瘤病人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综合治疗有希 望获得治愈的病人,另一 类则是目前的医疗水平所 难以治愈的病人,对前者 我们可能采取更加积极的 治疗手段力求在短期内获 得满意的清除体内肿瘤细 胞的临床疗效;而对于后 者则在减轻症状的基础上 尽量延长生命。但是,无 论治疗目的如何,我们均 面临着对病人正邪力量对 比的分析以及对扶正与祛 邪侧重面的取舍问题。
中医治癌的 立足点
• 许多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化痰散结中药均被证明有一定的抗肿 瘤药理作用,但完全寄希望于中药口服杀灭癌细胞的可能性较小, 临床上也证明完全以攻伐药物组成的中药方剂往往很难获得满意 的抗肿瘤疗效。相反,以扶正、调理为原则的中药方剂却常有令 人满意的疗效,说明合理应用中药对失衡的内环境进行调节,使 机体内环境朝不利于肿瘤发展的方向发展,应该成为中医治疗癌 症的立足点。
适宜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 攻击性疗法只能间歇、 短期应用,而防御性疗 法适宜于连续、长期的 应用。中药通过对不断 变化的机体内环境进行 长期、有效的调节,最 终达到弱化癌细胞、抑 制肿瘤复发及转移的目 的。但是,到目前为止, 尚无中药抗肿瘤的适宜 剂量强度以及疗程的研 究报告。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定位
辩证施食
• 与中药的药性相似的是,食物、瓜果也有 寒、热、温、凉之分,不同体质状况的病 人饮食的选择应该区别对待,要做到“ 辩 证施食”。
中西方法结合的目的
• 目前,现代医学起主导作用的治疗肿瘤的 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的着眼点主要 是对局部的癌细胞的杀灭,在取得疗效的 同时对正常的机体组织也带来一定的损伤, 也即在客观上引起内环境的失调,对于这 种由于治疗所引起的内环境失衡,应用中 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来取长补短,发挥中医 整体调节的优势与西医局部抗癌的特长, 在尽可能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抗肿瘤治疗,可以获得好的疗效。
癌的物质基础
• • • • • 气虚导致血瘀 气虚生痰浊 气结 痰瘀互结 毒邪内蕴
正与邪
正气的评判
现代医学
• • • • 重要脏器功能 免疫功能 一般状况 骨髓造血
传统医学
• 气血阴阳 • 五脏系统功能 • 正气要素:二便、食欲、睡眠
邪气的评判
现代医学
• • • • 肿瘤大小 肿瘤范围 肿瘤性质 肿瘤发展趋势:肿瘤标志物、肿瘤进展速 度
• 传统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被国外以及许多 国内西医同行界定为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范畴,即认为中医药是对所谓 的肿瘤常规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 的一种补充,也就是说,即使缺少了中医 药治疗方法,也不会对抗肿瘤的疗效起根 本的、决定性的改变。
中医治癌策略
辩证与辨病相结合
• 不同癌症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共性也 有个性
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 扶正疗法:生物反应调节剂、支持治疗、 中药补益剂 • 祛邪疗法:手术、放疗、化疗、解毒、活 血、化痰、散结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中医治癌的主要法则
• • • • • • 扶正 祛瘀 化痰 理气 解毒 散结
中医治癌的具体手段
特定病期的证型特征
• 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 重视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的 宏观调节,在辩证的基础 上因人而异制定中医治疗 法则,运用中医药的目的 是改善机体的内环境,使 之朝着不利于肿瘤复发、 转移的方向转化。肿瘤在 某一特定的发展时期的中 医证型可能有一定的特点, 这些证型反映了机体内部 阴阳气血失调的状态及程 度。
• 应用于现代攻击治疗方法之后;白细胞介 素2与可以诱生干扰素、刺激IL-2分泌的黄 芪、槐耳等合用有可能提高疗效;中药治 疗可减轻由免疫治疗带来的肝功能损伤、 感冒样症状、局部水肿等副作用。
支持治疗与中医药相结合
• 晚期病人,西医支持疗法缺什么补什么, 加强营养治疗;中医药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最大程度地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中医治癌目的
• 抑制病灶的发展 • 提高生存质量 • 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药抗癌的根本特征?
辩证论治
• 中医的辩证事实上是一 个对机体失衡的内部环 境的辨别过程,辩证的 结论是对内环境失衡的 部位、性质、程度等参 数的描述。应用中药治 疗肿瘤的根本目的便是 恢复机体内部环境的平 衡,即通过调节体内环 境、增强抗邪能力以达 到控制肿瘤生长、抑制 肿瘤转移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主要手段
手术与中医药相结合
• 术前中医药调理 • 术后中医药调理
调理脾胃
• 对脾胃不和及脾虚患者,用六君子汤;术 后腹胀明显者予理气化滞、通腑懈热之剂, 如枳壳、川朴、川军、木香等;术后体虚 明显者,予补气养血、开胃腥脾之药物, 如人参、黄芪、党参、甘草、当归、丹参、 杭白芍、焦三鲜、山楂、鸡内金、陈皮、 茯苓等。 • 术后胃阴大伤口干少津者可用沙参、麦冬、 石槲、天花粉、生地、元参、玉竹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