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合集下载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用这些药物治疗效果好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用这些药物治疗效果好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用这些药物治疗效果好过敏性紫癜又被称为lgA血管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以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皮肤、关节、肠道和肾脏小血管的炎症和出血。

此病并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人群当中,2-6岁儿童较为常见,约75%的患者<8岁,约90%的患者<10岁。

因此对于此病人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发现异常情况积极就医选择正确、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即分析过敏性紫癜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效果,主要内容见下文:过敏性紫癜在进行西药治疗时一般常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过敏以及抗组胺药物、抗凝剂、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调节免疫的功能,主要适用于严重关节肿痛、腹痛和肾病综合征型紫癜肾炎患者。

使用此药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控制后,需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调整剂量,防止过多或者过少影响病情。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泼尼松等。

②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主要针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治疗依赖感较强的患者,可以选择改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能够改善胃肠道症状、关节炎症状和皮疹反复发作型。

在使用此药时,需要密切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测、观察,防止引起肝肾功能损坏。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等。

③抗过敏以及抗组胺药物:抗过敏以及抗组胺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皮疹和水肿症状,常用的抗过敏以及抗组胺药物有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孟鲁司特钠等。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药后身体变化,极容易引起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

④抗凝剂:常用的抗凝剂药物有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两种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或者血栓形成。

⑤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严重过敏性紫癜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果的患者,采用丙种蛋白球能够有效改善紫癜坏死、皮疹、脑血管炎、肠道出血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反应,对肾功能进行密切监测,防止发生肾衰竭。

治疗紫癜的最好方法

治疗紫癜的最好方法

治疗紫癜的最好方法
治疗紫癜的最好方法是结合中西医治疗方式,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 药物治疗: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紫癜的消退。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逍遥散等。

西药治疗主要包括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止痛药、抗过敏药和抗血小板药等。

2.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柠檬、橙子、豆制品等,有助于促进血小板凝聚和修复受损血管。

3.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到摩擦或损伤,及时清洁伤口,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涤剂。

4. 休息和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学会调解放松,减轻精神压力,避免过度紧张而引发紫癜。

5. 避免暴晒和寒冷刺激:紫癜患者皮肤较为敏感,容易被外界环境刺激,因此要避免过度暴晒和寒冷刺激。

6. 相关辅助治疗:如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加速病情的康复。

中医医案——过敏性紫癜

中医医案——过敏性紫癜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凉血清化、疏和散瘀法治愈过敏性紫癜病案:谈某,女,7岁。

初诊:1973年3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孩旬余来,先下肢出现紫斑,在乡卫生院诊治,紫斑反日益增多。

6天前又起发热,周身关节酸痛,眼胞虚肿,不思饮食,脐腹阵痛并下黑便,遂去本市某医院住院诊疗,经化验室血液、二便等检查,诊为过敏性紫癜。

用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抗生素、维生素及多种止血西药未见改善,转来中医诊治。

诊查:发热或起或伏已经旬余测温37.5℃(口)。

紫癜遍布颜面、四肢、臀部,颇为密集,或片状,或疹点,有的殷红,有的青紫,压之不退。

眼睑、四肢虚肿。

时有呕恶,腹痛阵作,痛势殊剧。

大便色黑,犹似稀浆,次数较多。

关节酸痛。

苔薄腻,舌偏红。

辨证:湿热壅盛,气滞不畅,肝脾不和,血络损伤。

治法:凉血清化,疏和散瘀。

处方:炙生地黄20g 炒丹皮10g 赤白芍各10g 砂仁3g(后下)金铃子10g 延胡索10g 炒川黄连3g 乌梅10g 炒地榆15g 炒1桑枝10g 怀牛膝10g 仙鹤草30g 紫珠草30g 5剂广角粉2g、参三七3g,共研末分3次化服。

二诊:3月21日。

发热和,呕吐止,关节酸痛减,紫斑稍退,证情渐有好转。

昨夜突又脐腹剧痛,接着便血,色殷有块,迄今十余次;精神萎疲,苔薄黄腻,舌质偏红。

湿热瘀滞,络脉损伤。

再拟清化湿热,调气散瘀,敛肠摄血。

处方:焦术炭10g 炒川黄连5g 广木香5g 生地炭15g 赤白芍各10g 乌梅10g 地榆炭15g 炒槐花10g 紫珠草30g 仙鹤草30g 3剂广角粉3g、参三七3g,共研末分3次化服。

三诊:3月25日。

腹痛已缓,或感隐隐未已;便血止,质稀转溏渐实,色为深黄,偶有夹黑甚少,日行一二次;上肢紫斑已消,臀及下肢紫斑渐退;面虚瘪,肢略肿,精神好转,食欲较启;苔薄腻,舌偏红。

原方再服5剂。

四诊:4月8日。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云南省临沧市公安边防支队轩莱边境检查站 677700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

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和粘膜出血,常有不同程度之关节肿痛及胃肠道、肾脏方面症状。

临床上一般分为单纯型紫癜、关节型紫癜、腹型紫癜、肾型紫癜【1】。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或因情志内伤,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外感风邪而引发;或因阴血亏虚,血虚生风而发。

其病机为邪热迫血妄行,气血搏结,灼伤脉络,以致出现发斑、便血等表现【2】。

本人在临床中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灵活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益气养阴、蔬散风邪、活血化瘀、补肾健脾摄血”等治疗原则和系列方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取得理想疗效,现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诊断1.1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有倦怠、乏力、低热等前驱症状。

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最常见,少数病例先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尿液异常、水肿等。

通常根据病变累及的部位所表现出的症状分型如下:1.1.1单纯皮肤型最常见,多在前驱症状2—3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瘀点、瘀斑。

紫癜成对称性分布,分批出现,反复发作于四肢与臀部,以下肢伸侧多见。

瘀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可相互融合,常伴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及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偶有瘙痒感。

紫癜多在数日内消退,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也可反复出现。

1.1.2关节型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可有轻微疼痛或明显的红、肿、痛及活动障碍,反复发作,关节腔可以积液,但不化脓,关节积液吸收后不留关节畸形,常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

1.1.3腹型约50%的病例有腹痛,以脐周及下腹部疼痛明显,亦可遍及全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但一般无腹肌紧张,压痛较轻,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

并发肠套叠时,触诊可扪及包块,多见于儿童,偶有肠穿孔发生。

若不伴有皮肤紫癜,易误诊为急腹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的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21例的体会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于机体免疫引起的血管炎性疾病,常常伴随出血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种疾病,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本文将分享我们治疗21例过敏性紫癜的体会。

中医治疗方案我们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将过敏性紫癜分为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1.湿热证型湿热证型的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热、口干、口苦、大便黏滞、尿黄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证型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稳、脾胃虚弱、肝胆不调等原因引起,因此治疗的重点是清热解毒、祛湿除湿、调理脾胃。

中药治疗方案:龙胆泻肝丸加味组成:龙胆草、黄柏、黄芪、柴胡、川贝母、厚朴、茵陈、泽泻、白芍、甘草、车前草、熟地黄、山茱萸、当归、地榆、地黄等。

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可清热祛湿,调理肝胆、脾胃,对湿热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2.气滞证型气滞证型的患者表现为紫癜、皮肤瘀斑、胸闷、乳房胀痛,女性患者常常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种证型往往由于情绪紧张、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因此治疗的重点是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和气血。

中药治疗方案:逍遥丸组成:川楝子、香附、柴胡、青皮、枳实、龙胆草、当归、赤芍、白芍、熟地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除了中医治疗方案外,我们还采用了西医的一些治疗手段,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1.激素治疗使用激素类药物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传统方法,可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结语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应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避免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伴有过敏反应和血管炎症状。

中医药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体内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一种病症,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主要以调理气血,清热解毒,舒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下面将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原则、常用中药治疗方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病因病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诱因包括药物、食物、感染、环境等多种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机为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或因脏腑腑气虚弱、气血失调导致肝阳上亢,燥热内生等所致。

中医药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针对个体特点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1. 调理气血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虚血瘀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病机之一。

治疗过敏性紫癜首先要调理气血,益气活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瘀血排出。

2.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病邪在体内大多伴有湿热之邪,导致气机不畅、瘀血内停,从而形成紫癜。

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重要环节。

3. 舒肝理气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因。

舒肝理气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重要方法之一。

舒肝理气可以缓解情绪紧张,促进气血流畅,改善内脏功能,从而有助于缓解过敏性紫癜。

常用中药治疗方剂1. 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的常见方剂,由柴胡、白芍、人参、甘草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舒肝理气的作用。

2. 逍遥散逍遥散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的常用方剂,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功效。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程、病情、患者体质等。

一般而言,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可逐渐观察到病情好转,如瘀点减少、皮肤瘀斑逐渐消退、过敏反应减轻等,需要持续用药并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介绍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介绍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介绍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童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不仅会使患者皮肤出现红斑等症状,而且还会对患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关节等造成一定干扰,诱发其他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出现该疾病之后,应及时予以治疗,将疾病的危害性将至最低。

那么具体该如何治疗呢?1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又称之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

引发该疾病的诱因有很多,只要属于人体的敏感物质,均可能诱发这一疾病,如食物、细菌、花粉、毛发、药物等。

出现这一疾病后,将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症状:(1)肾脏症状:发病2~4个星期时,将会出现蛋白尿等症状,在一定时间内,该症状可自动消失,严重情况下,会诱发多种重症肾脏疾病,如氮质血症等。

此外,对于少数患者来说,蛋白尿短时间内无法消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皮肤症状:下肢大关节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为主。

在紫癜区域处,略有瘙痒,并伴有血疱、水泡等症状。

在面部区域内,可能会出现弥漫性水肿。

一般情况下,在2星期左右,皮肤症状会自动消失。

(3)神经症状:部分人员患病后,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进而产生一定的神经症状,如记忆力下降,头部钝性疼痛,精神异常等。

(4)关节症状:在患病区域的关节处,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并伴有红肿,对正常活动造成一定干扰,可以使单发性,也可是多发性。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正常状况下无疼痛感,但轻轻按压后,则会出现明显疼痛感。

此外,关节症状与风湿病症状基本相同,因而在实际诊断时,经常将两者弄混。

2过敏性紫癜有哪些西医疗法现代医疗领域,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西医疗法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抗过敏治疗: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1片(10毫克)息斯敏,一日一次;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1片扑尔敏,一日3次;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1~4片葡萄糖酸钙片,每日3次。

(2)降低血管通透性治疗: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0.5~1(2.5~5.0毫克)的安络血,每日3次;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20~40毫克的芦丁片,每日3次;通过口服的方式,服用2粒维生素C片,每日2次。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瘀斑、关节痛、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气血失和所致,因此中医药治疗非常有效。

针对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一、中药内服治疗1. 调和气血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在于气血失和,因此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调和气血。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熟地黄、黄芪、川芎、红花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清热解毒过敏性紫癜通常伴有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这些都是热毒内郁所致。

中药内服中常常会选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如地黄、黄连、金银花、紫苏叶等。

3. 补益肝肾过敏性紫癜也常常会引起肝肾虚弱的情况,因此中医治疗中也会考虑到补益肝肾的问题。

常用的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黄精等,这些药物具有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的功效。

1. 中药贴敷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皮肤瘀斑、出血等症状,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采用中药贴敷的方法。

常用的贴敷药物包括蒲公英、黄蜡、地龙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消散瘀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2. 中药水疗三、针灸治疗1. 穴位选择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三阴交、合谷、委中、大敦等,这些穴位能够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2. 操作方法针灸治疗过敏性紫癜时,一般会选用温针、刺血、扎罐等方法。

这些操作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畅通,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是非常有效的,但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的中医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

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当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希望能够帮助到患者早日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1)热伤血络证:
证候:病程较短,紫癜色红或红紫,出没迅速,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喉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方药: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方中银花、连翘、地丁、川黄连清热解毒,犀角、丹皮、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再配茯苓淡渗利湿,夏枯草清泻肝火。

皮疹严重者加紫草、蝉蜕清热透疹;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白藓皮;咽痛加牛蒡子;腹痛加白芍、甘草;胃脘不适加甘草、大枣;鼻衄加藕节、侧柏叶;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蛋白尿加益母草。

(2)瘀血阻络证:
证候:病程校长,反复发作,出没迟缓,紫癜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白睛布紫或紫红色血丝,咽干,舌体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祛风。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滋阴凉血,此方可选加紫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透疹之品,以祛余邪。

关节痛乳香、没药;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蛋白尿加益母草。

(3)气虚血亏证:
证候:紫癜反复,迁延不愈。

紫癜隐约散在,色较淡,劳累后加重,神疲倦怠,心悸气短,蛋白尿,舌淡红,薄白苔或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凉血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味。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补血活血凉血,全方共奏具有气血双补之功。

可适当加紫草、白茅根、茜草等增强凉血解毒之功效。

蛋白尿明显者加黄芪、益母草;尿血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验方:
紫草根30g每日煎服。

红枣10~20个,煎汤服用或食用,每日3次。

中成药:
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一测血压眼部检查
(1)银黄口服液:每次10~20m1,每日3次。

主治热伤血络证兼咽红肿痛热盛者。

(2)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同上。

(3)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3次。

适用于热伤血络证伴发热恶寒、皮肤瘙痒、关节肿痛及大便燥结者。

(4)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适用于气虚血亏证。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针灸主穴:曲池、足三里;备穴:合谷、血海。

先用主穴,效果不理想时加备穴。

有腹痛者加刺三阴交、太冲、内关。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方法有哪些:一、气虚血亏证:
证候:紫癜反复,迁延不愈。

紫癜隐约散在,色较淡,劳累后加重,神疲倦怠,心悸气短,蛋白尿,舌淡红,薄白苔或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凉血解毒。

方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补血活血凉血。

蛋白尿明显者加黄芪、益母草;尿血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二、热伤血络证:
证候:病程较短,紫癜色红或红紫,出没迅速,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喉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方苭:银花、连翘、地丁、川黄连清热解毒,犀角、丹皮、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再配茯苓淡渗利湿,夏枯草清泻肝火。

皮疹严重者加紫草、蝉蜕清热透疹;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白藓皮;咽痛加牛蒡子;腹痛加白芍、甘草;胃脘不适加甘草、大枣;鼻衄加藕节、侧柏叶;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蛋白尿加益母草。

三、瘀血阻络证:
证候:病程校长,反复发作,出没迟缓,紫癜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白睛布紫或紫红色血丝,咽干,舌体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祛风。

方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滋阴凉血,此方可选加紫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透疹之品,以祛余邪。

关节痛乳香、没苭;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蛋白尿加益母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