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课后作业

机器学习课后作业
机器学习课后作业

机器学习课后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姓名:叶旭庆

学号:1302121315

2.3 继续考虑EnjoySport学习任务和2.2节中描述的假设空间H。如果定义一个新

的假设空间H′,它包含H中所有假设的成对析取。如H′中一假设为:

试跟踪运行使用该假设空间H′的候选消除算法,给定的训练样例如表2-1所示(需要分步列出S和G集合)。

答:

S0= (φ,φ,φ,φ,φ,φ) v (φ,φ,φ,φ,φ,φ)

G0 = (?, ?, ?, ?, ?, ?) v (?, ?, ?, ?, ?, ?)

Example 1:

S1=(Sunny, Warm, Normal, Strong, Warm, Same) v (φ,φ,φ,φ,φ,φ)

G1 = (?, ?, ?, ?, ?, ?) v (?, ?, ?, ?, ?, ?)

Example 2:

S2= {(Sunny, Warm, Normal, Strong, Warm, Same) v (Sunny, Warm, High, Strong, Warm, Same),

(Sunny, Warm, ?, Strong, Warm, Same) v (φ,φ,φ,φ,φ,φ)}

G2 = (?, ?, ?, ?, ?, ?) v (?, ?, ?, ?, ?, ?)

Example 3:

S3={(Sunny, Warm, Normal, Strong, Warm, Same) v (Sunny, Warm, High, Strong, Warm, Same),

(Sunny, Warm, ?, Strong, Warm, Same) v (φ,φ,φ,φ,φ,φ)}

G3 = {(Sunny, ?, ?, ?, ?, ?) v (?, Warm, ?, ?, ?, ?),

(Sunny, ?, ?, ?, ?, ?) v (?, ?, ?, ?, ?, Same),

(?, Warm, ?, ?, ?, ?) v (?, ?, ?, ?, ?, Same)}

2

Example 4:

S4= {(Sunny, Warm, ?, Strong, ?, ?) v (Sunny, Warm, High, Strong, Warm, Same),

(Sunny, Warm, Normal, Strong, Warm, Same) v (Sunny, Warm, High,

Strong, ?, ?),

(Sunny, Warm, ?, Strong, ?, ?) v (φ,φ,φ,φ,φ,φ),

(Sunny, Warm, ?, Strong, Warm, Same) v (Sunny, Warm, High, Strong, Cool, Change)}

G4 = {(Sunny, ?, ?, ?, ?, ?) v (?, Warm, ?, ?, ?, ?),

(Sunny, ?, ?, ?, ?, ?) v (?, ?, ?, ?, ?, Same),

(?, Warm, ?, ?, ?, ?) v (?, ?, ?, ?, ?, Same)}

2.5 请看以下的正例和反例序例,它们描述的概念是“两个住在同一房间中的人”。每个训练样例描述了一个有序对,每个人由其性别、头发颜色(black, brown 或blonde)、身高(tall, medium或short)以及国籍(US, French, German, Irish,

Indian, Chinese或Portuguese)。

+ < , >

+ < , >

- < , >

+ < , >

考虑在这些实例上定义的假设空间为:其中所有假设以一对4元组表示,其中每个值约束与EnjoySport 中的假设表示相似,可以为:特定值、“?”或者“?”。例

如,下面的假设:

< >

它表示了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第一个人为高个男性(国籍和发色任意),第二

个人为法国女性(发色和身高任意)。

(a)根据上述提供的训练样例和假设表示,手动执行候选消除算法。特别是要写出处理了每一个训练样例后变型空间的特殊和一般边界。

(b)计算给定的假设空间中有多少假设与下面的正例一致:

+ < >

(c)如果学习器只有一个训练样例如(b)中所示,现在由学习器提出查询,并由施教者给出其分类。求出一个特定的查询序列,以保证学习器收敛到单个正确的假设,而不论该假设是哪一个(假定目标概念可以使用给定的假设表示语言来描述)。求出最短的查询序列。这一序列的长度与问题(b)的答案有什

么关联?

(d)注意到这里的假设表示语言不能够表示这些实例上的所有概念(如我们可定义出一系列的正例和反例,它们并没有相应的可描述假设)。如果要扩展这一语言,使其能够表达该实例语言上的所有概念,那么(c)的答案应该如何更改。

答:(a). 第一步:S0 {<(Q Q Q Q ), (Q Q Q Q)>}

G0 {<(? ? ? ?), (? ? ? ?)>}

第二步:S1 {<(male brown tall US), (female black short US)>

G1 {<(? ? ? ?), (? ? ? ?)>}

第三步:S2 {<(male brown ? ?), (female black short US)>

G2 {<(? ? ? ?), (? ? ? ?)>}

第四步:S3 {<(male brown ? ?), (female black short US)>

G3 {<(male ? ? ?), (? ? ? ?)>,,}

第五步:S4 {<(male brown ? ?), (female ? short ?)>

G4 {<(male ? ? ?), (? ? ? ?)>}

(b).假设中的每个属性可以取两个值,所以与题目例题一致的假设数目为:

(2*2*2*2)*(2*2*2*2)= 256

28=

(c). 这个最短序列应该为8,256

28=个假设,我们针对每一个属性来如果只有一个训练样例,则假设空间有256

设置训练样例,使每次的假设空间减半。则经过8次训练后,可收敛到单个正确的假设。

,

,

,

,

,

,

,

,

(d). 若要表达该实例语言上的所有概念,那么我们需要扩大假设空间,使得每个可能的假设都包括在内,这样假设空间就远远大于256,而且这样没法得到最终的没法收敛,因为对每一个未见过的训练样例,投票没有任何效果,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对未见样例分类。所以不存在一个最优的查询序列。

3.2 考虑下面的训练样例集合:

(a ) 请计算这个训练样例集合对于目标函数分类的熵。

(b ) 请计算属性a2相对这些训练样例的信息增益。

答:

1

5.0log 5.05.0log 5.0log )(2212=--=-=∑=c i i i p p S Entropy

01*6

21*641)(6

2)(641)(|

|||)()()(=--=--=-=<∑∈F T v A Values v v S Entropy S Entropy S Entropy s S S Entropy A S Gain

3.4 ID3仅寻找一个一致的假设,而候选消除算法寻找所有一致的假设。

考虑这两种学习算法间的对应关系。

(a)假定给定EnjoySport的四个训练样例,画出ID3学习的决策树。其

中EnjoySport目标概念列在第2章的表2-1中。

(b)学习到的决策树和从同样的样例使用变型空间算法得到的变型空

间(见第2章图2-3)间有什么关系?树等价于变型空间的一个成员吗?

(c)增加下面的训练样例,计算新的决策树。这一次,显示出增长树的每一步中每个候选属性的信息增益。

(d)假定我们希望设计一个学习器,它搜索决策树假设空间(类似ID3)并寻找与数据一致的所有假设(类似候选消除)。简单地说,我们希望应用候选消除算法搜索决策树假设空间。写出经过表2-1的第一个训练样例后的S和G 集合。注意S必须包含与数据一致的最特殊的决策树,而G必须包含最一般的。说明遇到第二个训练样例时S和G集合是如何被改进的(可以去掉描述同一个概念的语法不同的树)。在把候选消除算法应用到决策树假设空间时,预计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

答:

(a)解:要画决策树,需要计算每个候选属性相对于整个样例集合S的信息增益,然后选择信息增益最高的一个属性作为树节点上第一个被测试的属性。Gain(S, Sky)= 0.8113

Gain(S, AirTemp)= 0.8113

Gain(S, Humidity)= 0.1226

Gain(S, Wind)=0

Gain(S, Water)= 0.1226

Gain(S, Forecast)= 0.3113

(b) (1)学习到的决策树只包含一个与训练样例一致的假设,使用变型空间算法得到的变型空间包含了所有与训练样例一致的假设,但变型空间只含各属性合取式的集合,如果目标函数不在假设空间中,即合取连接词不能表示最小的子式时,变型空间将会是空的。

在本例中,学习到的决策树“Sky = Sunny”与变型空间中的G集合中的假设 等价,“Air-Temp= Warm”与G中的等价。

学习到的决策树是用变型空间算法得到的变型空间是一种包含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子集或者说是后者的一个元素,

(2)在此例子中决策树等价于变型空间的一个成员,但是一般情况的决策树并不一定等价于变型空间中的一个成员,因为决策树的判别有顺序,而假设空间中的元素的各个性质没有顺序

(c)

Gain(S, Sky)= 0.3219

Gain(S, AirTemp)= 0.3219

Gain(S, Humidity)= 0.0200

Gain(S, Wind)= 0.3219

Gain(S, Water)= 0.1710

Gain(S, Forecast)= 0.0200

显然第一个属性应该选择 Sky AirTemp Wind

若第一个属性为 Sky 则:

Gain(Ssunny, AirTemp)= 0

Gain(Ssunny, Humidity)= 0.3113

Gain(Ssunny, Wind)= 0.8113 (最大)

Gain(Ssunny, Water)= 0.1226

Gain(Ssunny, Forecast)= 0.1226

若第一个属性为 AirTemp 则:

Gain(Swarm, Sky)= 0

Gain(Swarm, Humidity)= 0.3113

Gain(Swarm, Wind)= 0.8113 (最大)

Gain(Swarm, Water)= 0.1226

Gain(Swarm, Forecast)= 0.1226

若第一个属性为 Wind 则:

Gain(Sstrony, Sky)= 0.8113 (最大)

Gain(Sstrony, AirTemp)= 0.8113 (最大)

Gain(Sstrony, Humidity)= 0.1226

Gain(Sstrony, Water)= 0.1226

Gain(Sstrony, Forecast)= 0.3113

Entropy (S) =-(3/5)log(3/5)(2/5)log(2/5)=0.9710

所有六个属性的信息增益为:

Gain (S, Sky) = Entropy (S)-4/5*((1/4)log(1/4)(3/4)log(3/4))1/5*log1

=0.9710—0.6490=0.3220

Gain (S, Air-Temp) = Entropy (S)-4/5*((1/4)log(1/4)(3/4)log(3/4))1/5*log1

=0.9710—0.6490=0.3220

Gain(S, Humidity) = Entropy (S)-2/5*(1/2*log(1/2)*2)3/5*(2/3*log(2/3)13*log(1/3))

=0.9710—0.9510=0.0200

Gain (S, Wind) = Entropy (S)-4/5*(1/4*log(1/4)3/4*log(3/4))1/5*log1

=0.9710—0.6490=0.3220

Gain (S, Warm) = Entropy (S)-4/5*(2/4*log(2/4)2/4*log(2/4))1/5*log1

=0.9710—0.8000=0.1710

Gain (S, Forecast) = Entropy (S)-2/5*(1/2*log(1/2)*2)3/5*(2/3*log(2/3)1/3*log(1/3))

=0.9710—0.9510=0.0200

选择Sky,Air-Temp,Wind 中的任何一个作为根节点的决策属性即可,这里选择Sky作为根节点的决策属性,建立决策树如下:

计算下一步的信息增益如下:

Entropy (Sunny) =-(1/4)log(1/4)(3/4)log(3/4) =0.8113

Gain (Sunny, Air-Temp) = Entropy (Sunny)-(1/4*log(1/4)3/4*log(3/4))=0

Gain (Sunny, Humidity) = Entropy (S)-2/4*(1/2*log(1/2)*2)2/4*log1

=0.8113—0.5000=0.3113

Gain (Sunny, Wind) = Entropy (S)-3/4*log1-1/4*log1 =0.8113

Gain (Sunny, Water) = Entropy (S)-3/4*(1/3*log(1/3)2/3*log(3))1/4*log1

=0.8113—0.6887=0.1226

Gain (Sunny, Forecast) = Entropy (S)-3/4*(1/3*log(1/3)2/3*log(3))1/4*log1

=0.8113—0.6887=0.1226

由于Gain (Sunny, Wind)最大,选择Wind做为新的叶子节点,建立决策树如下:

至此,已用完所有的训练样例,决策树建立完毕。

(d)经过表2-1的第一个训练样例后的S和G 如下:

S1:

G1: ? 表示对所有例子都接受为正例

当遇到第二个训练样例:< Sunny,Warm ,High,Strong,Warm,Same>,EnjoySport=Yes

S2:

G2: ? 表示对所有例子都接受为正例

在把候选消除算法应用到决策树假设空间时,预计会遇到如下四种困难:(1)在把候选消除算法应用到决策树假设空间时,如果目标函数不在假设空间时,侯选消除算法得到的变型空间是空的,或者当遇到含有噪声的数据时,候选消除算法也可能出现空集合,而如果用ID3 建立决策树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2)如果一个属性的值比较多,一棵决策树将会很宽,

(3)如何精化S 中的树而不比G中的树更加一般化是一个困难,反之,如何精化G中的树而不比S中的树更加特殊化也是一个困难,另外,要由S和G 求出中间的合理决策树是十分困难的。其原因都是因为不同形状的决策树可以等价。如果在修改时不进行标准化,那么在构造时就会出现麻烦。

(4)可能要建立候选决策树的重复信息很多,在选择一棵好的决策树时,计算量会很大,

《机械制造基础》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平时作业( 1 )参考答案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 σs,σb,HRC,180HBS10/1000/30。 解:略 2.一根标准试样的直径为10 mm、标距长度为50 mm。拉伸试验时测出试样在26 kN时屈服,出现的最大载荷为45 k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58 mm,断口处直径为7.75 mm。试计算试样的σs、σb。 解: 3.何为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1. 钢的热处理,就是将钢件置于一定介质中,加热到预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2.钢的热处理方法有四个基本类型:退火、正火、淬火、回火。4.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机械零件经常受到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载荷作用(交变载荷),零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虽远小于其屈服强度,但经过多次循环后,零件在无显著的外观变形情况下却会发生断裂,称为金属的疲劳断裂。 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即使所加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也会逐渐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 5.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选择退火和正火? 答:退火和正火的工艺目的基本相同,工艺也基本一样,只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一些,正火的组织比较细,硬度、强度比退火高。 生产中从三个方面考虑选择退火或者正火: (1)从切削加工性考虑;(2)从使用性能考虑;(3)从经济上考虑。 6.一批45钢(含碳量0.45%)试样(尺寸15 mm×10 mm),因其组织晶粒大小不均匀,需采用退火处理。应采用以下哪种退火工艺? (1)缓慢加热至700℃,保温足够时问,随炉冷却至室温;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DOC)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结业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5年 5 月 15 日

卧式和面机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 一、前言 1.课程背景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研究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及制造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和一些非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包含工程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三部分,主要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和选用原则;各种毛坯的成型方法及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常用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及现代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文以卧式和面机为例,通过初步分析卧式和面机典型零件的材料选择、毛坯生产方法、热处理工艺、零件制造工艺流程和结构工艺性,以加深对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解。 2.卧式和面机简介 和面机是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在食品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及材料等方面都要考虑到食品的特殊要求,要有切实可行的密封,简单方便的洗涤,以及彻底干净的杀菌的机构。通常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上,接触食品的各个部件要能简单迅速的分解组合,分解的零件能便于洗涤; 2)材料上,对接触食品的零部件尽可能地采用不锈钢或其他防锈无污染材料; 3)环境保护上,必须有可靠的密封措施,严防杂物混入食品和物料散失; 4)在温度上,要有可靠的控温措施; 5)在工作环境上,机器应放置在空气流通、光线、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地方。 和面机作用是进行面团的调制,既将各种原、辅料加水搅拌,调制成即符合质量要求,又适合机械加工成形的面团,主要用于面包、饼干、糕点、膨松食品、夹馅饼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面团调制。和面机可分为卧式和面机和立式和面机。 卧式和面机主要是指搅拌容器轴线与搅拌器回转轴线都处于水平位置,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卸料清洗方便,所以在食品加工中,如面包、饼干、糕点及一些饮食行业的面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食品生产的种类和特点不同,面团的各种性质各不相同,可分为韧性面团、水面团及酥性面团,一般来讲,对面团拉伸作用较强时,易于形成韧性面团,而对面团拉捏作用较强时,易于形成酥性面团。卧式和面机一般是在一根轴上安装几片浆叶,它对面团的拉伸作用较弱。适用于调制酥性面团。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 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1-1,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析:切削加工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 主运动是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削,从而形成工件新包表面。 进给运动是不断的把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渐切除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 1-2,何为切削用量?简述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析:切削用量是切削时各运动参数的总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与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的刀具寿命,一般分为该工序单件成本最低的经济寿命和最大生产率寿命两类。 原则:一般是提高刀具耐用度的原则,并且保证加工质量。 粗加工时,大的切削深度、进给,低的切削速度;精加工时,高的切削速度,小的切削深度、进给。 1-3,常见的切削类型有几种?其形成条件及加工的影响是什么? 析:切削加工就是指 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楼主想要了解的是不是切削加工的分类 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有许多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以下3种。 按工艺特征区分 切削加工的工艺特征决定于切削工具的结构以及切削工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形式。按工艺特征,切削加工一般可分为:车削、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刨削、插削、拉削、锯切、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抛光、齿轮加工、蜗轮加工、螺纹加工、超精密加工、钳工和刮削等。 按切除率和精度分可分为:

①粗加工:用大的切削深度,经一次或少数几次走刀从工件上切去大部分或全部加工余量,如粗车、粗刨、粗铣、钻削和锯切等,粗加工加工效率高而加工精度较低,一般用作预先加工,有时也可作最终加工。 ②半精加工:一般作为粗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的中间工序,但对工件上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的部位,也可以作为最终加工。 ③精加工:用精细切削的方式使加工表面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如精车、精刨、精铰、精磨等。精加工一般是最终加工。 ④精整加工:在精加工后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并稍微提高精度。精整加工的加工余量小,如珩磨、研磨、超精磨削和超精加工等。 ⑤修饰加工:目的是为了减小表面粗糙度,以提高防蚀、防尘性能和改善外观,而并不要求提高精度,如抛光、砂光等。 ⑥超精密加工:航天、激光、电子、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中需要某些特别精密的零件,其精度高达IT4以上,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 0.01微米。这就需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超精密加工,如镜面车削、镜面磨削、软磨粒机械化学抛光等。 按表面形成方法区分 切削加工时,工件的已加工表面是依靠切削工具和工件作相对运动来获得的。 按表面形成方法,切削加工可分为3类。 ①刀尖轨迹法:依靠刀尖相对于工件表面的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所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如车削外圆、刨削平面、磨削外圆、用靠模车削成形面等。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机床所提供的切削工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 ②成形刀具法:简称成形法,用与工件的最终表面轮廓相匹配的成形刀具或成形砂轮等加工出成形面。此时机床的部分成形运动被刀刃的几何形状所代替,如成形车削、成形铣削和成形磨削等。由于成形刀具的制造比较困难,机床-夹具-工件-刀具所形成的工艺系统所能承受的切削力有限,成形法一般只用于加工短的成形面。 ③展成法:又称滚切法,加工时切削工具与工件作相对展成运动,刀具(或砂轮)和工件的瞬心线相互作纯滚动,两者之间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所获得加工表面就是刀刃在这种运动中的包络面。齿轮加工中的滚齿、插齿、剃齿、珩齿和磨齿(不包括成形磨齿)等均属展成法加工。 其形成条件及加工的影响是.: 1-4:用示意图表示三个车削分力,讨论切削力的来源和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 析: 1-5: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一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 3-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耗功,这是切削热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切屑与前刀面、工件与后刀面之间的摩擦也要

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案

第2章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①同一台机床②同一套夹具③同一把刀具④同一个加工表面 1-2 目前机械零件的主要制造方法是()。 ①材料成形法②材料去除法③材料累加法④材料复合法 1-3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 ①仿形②浇注③分层制造④晶粒生长 1-4 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球面型腔,属于()。 ①轨迹法②成型法③相切法④范成法 1-5 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①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②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 ③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④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 1-6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 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 1-7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①均由工件来完成②均由刀具来完成 ③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④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 1-8 背吃刀量p a是指主刀刃与工件切削表面接触长度()。 ①在切削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②正交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量的值 ③在基面上的投影值④在主运动及进给运动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的法线方向上测 量的值 1-9 在背吃刀量p a和进给量f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 ①刀具前角②刀具后角③刀具主偏角④刀具副偏角 1-10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①切削深度②切削长度③切削厚度④切削宽度 1-11 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1-12 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1-13 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 (习图2-1-13),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4 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用习图2-1-14所示方法定位,则实际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5 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1-16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 ① 车床最大轮廓尺寸 ② 主轴与尾座之间最大距离 ③ 中心高 ④ 床身上工件最大回转直径 1-17 大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 )。 ① 通用夹具 ② 专用夹具 ③ 成组夹具 ④ 组合夹具 1-18 通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称为( )。 ① 切削平面 ② 进给平面 ③ 基面 ④ 主剖面 1-19 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 ① 前角 ② 后角 ③ 主偏角 ④ 刃倾角 1-20 刃倾角是主切削刃与( )之间的夹角。 ① 切削平面 ② 基面 ③ 主运动方向 ④ 进给方向 1-21 车削加工时,车刀的工作前角( )车刀标注前角。——(对应知识点2.6.4) ① 大于 ② 等于 ③ 小于 ④ 有时大于、有时小于 1-22 用硬质合金刀具对碳素钢工件进行精加工时,应选择刀具材料的牌号为( )。 ① YT30 ② YT5 ③ YG3 ④ YG8 H 习图2-1-13 习图 2-1-14

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基础作业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题目 第一篇铸造 1、铸造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一些?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有哪一些?答:主要包括: 1、流动性;化学成分,浇注条件,铸型结构,铸型条件。 2、凝固特性;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铸件的温度梯度。 3、收缩性;合金种类,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造工艺。 4、吸气性;温度,合金的种类和气体的成份。 5、偏析;合金的凝固速度,合金组元的比重或熔点的不同。 2、顺序凝固原则与同时凝固原则有何不同?分别可以防止何种铸造缺陷?同时又会产生何种铸造缺陷? 答:1、顺序凝固原则通过设置适当的补缩冒口或冷铁,使铸件上远离浇冒口的部位先凝固,浇冒口处最后凝固; 同时凝固原则通过将内浇口开在铸件薄壁处,以及在铸件厚壁处安放冷铁来加快该处的冷却速度,使铸件各处同时凝固。 2、顺序凝固原则:防止缩孔、缩松。 同时凝固原则:减少热应力,防止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 3、顺序凝固原则:同时易产生铸造应力、变形和裂纹等缺陷。 同时凝固原则:同时铸件心部容易出现缩孔或缩松。 3、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手工造型或机器造型?能否用机器造型代替所有手工造型?为什么?

答:1、生产重型铸件和形状复杂铸件的单件、铸件的小批量生产选择手工造型。 生产形状不太复杂但生产批量较大的铸件选择机器造型。 2、不能,机器造型不适于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并且因造型机无法造出中箱,故只适于两箱造型,不能进行三箱造型,因而不能用机器造型代替所有手工造型。 4、特种铸造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有何共同特点?各适用什么场合?答:主要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 共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普通砂型铸造的不足,在提高铸件精度和表面质量、改善合金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和降低铸造成本等方面都各有优点。 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形状复杂和难以切削加工的高熔点合金精密铸件的成批大量生产,还适用于将整个零件装配而成的组件改为整铸件一次铸出(如车床手柄、拖拉机拨杆等)。 金属型铸造:适宜于大批大量生产有色金属精密铸件,如汽车、拖拉机的铝活塞、缸体、铜合金轴瓦、轴套等,也可用于生产一些有特殊性能要求的、形状比较简单的小型铸铁件或碳素铸钢件。 压力铸造:压力铸造主要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有色金属精密铸件,如汽缸体、化油器、喇叭外壳等。

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

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金属的强韧化

一.金属的强韧化:提高金属的强度和韧度。 二.1.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弹性变形时就产生塑性变形。它是当外力除去后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 2.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机制: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 有两种:滑移和孪生。其中滑移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变形方式。 (1)滑移:当金属晶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论外力的方向、大小与作用方式如何,均可将总的应力G分解成垂直于某一滑移面的正应力X和平行于滑移面的切应力Y。在正应力X 的作用下,发生弹性伸长,并在X足够大的时候发生断裂。 切应力Y能使试样发生弹性歪扭,当切应力Y增大到一定值时则一定晶面两侧的两部分晶体产生相对滑动,滑动的距离超过一个原子间距事晶格的弹性歪扭随之消失,而原子滑移到新位置重新处于平衡状态,于是晶体就产生微量的塑性变形。当许多晶体面滑移总和就产生了宏观的塑性变形。 滑移: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增值新的位错,大量的位错移出晶体表面就产生了宏观的塑性变形。(通过滑移面上的位错逐步实现的。) 位错:所谓位错,是晶体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有规律的错排现象。刃型位

错是金属晶体中最常见最简单的位错。 (2)孪生:孪生是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剪切变形的现象。在这部分晶体中每个相邻的原子间相对位移只有一个原子间距的几分之一。但是许多层晶面积累起来的位移便可形成比原子间距大许多的位的切变。 3.单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特点:滑移总是沿晶体中原子排 列最紧密的晶面和晶向进行;滑移是晶体的相对滑动,不应期晶格的类型变化。 4.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机制: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除了 滑移和孪生外,还有晶界滑动和迁移,以及点缺陷的定向扩散。 (1)晶界的滑动和迁移:是高温下的塑形变形方式,此时外应力往往低于该温度下的屈服极限。列如:高温合金经常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1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可分为3个变形区: ①第一变形区(基本变形区):是切削层的塑性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 削过程的变形情况; ②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是切屑与前面摩擦的区域; ③第三变形区(表面变形区):是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 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此处的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就在此处与工件基体发生分离,大部分变成切屑,很小的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 答:(1)车削时的切削运动为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为了实际应用和方便计算,在实际切削时将切削合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分力。 (2)各分力作用:切削力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所必须的;进给力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需的;背向力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与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有关。 2-1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定律知道生产实践? 答:不一样。切削速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从他们的指数可以看出,指数越大影响越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切削温度以提高刀具寿命,在机床允许的条件下选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比选用打的切削速度更为有利。 2-18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为什么? 答:(1)指定切削用量时,要综合考虑生产率、加工质量和加工成本,选用原则为: ①考虑因素:切削加工生产率;刀具寿命;加工表面粗糙度;生产节拍。 ②粗加工时,应从提高生产率为主,同时保证刀具寿命,使用最高生产率耐用度。 ③精加工时,应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然后才是考虑高的生产率和刀具寿命,一般使用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较高的切削速度。 (2)从刀具寿命出发,优先选用大的a p,其次大的f,最后大的V,因为由V→f→a p 对T的影响程度是递减的。 (3)从机床动力出发时,优先选用大的f,其次大的a p,最后大的V,因为由V→a p→f 对F2的影响程度递减。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和断裂的能力。 2、依据凝固区的宽窄,铸件的凝固方式分为、和。 3、按照产生原因,铸件内应力可分 为:和。 4、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和 三大类。 5、拉深中常见的废品有:和。 6、焊接热影响区可分为:、、 和。 7、普通手工电弧焊的焊条由和两部分组 成。 8、刀具的磨损过程可分 为、、三个阶段。 9、对于钢铁零件,外圆面切削加工的主要方法 是:和。 10、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 素和。 11、工程上常用硬度指标有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种。 12、合金的收缩经历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三个阶段。 13、造型方法可分为造型和造型两大类。 14、影响铸铁石墨化的主要因素是和。 15、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和。 16、模锻中,模膛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和__________。 1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两大类。 18、焊接电弧包括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三个区域。 19、埋弧自动焊中,和的作用相当于电焊条的焊芯和药 皮。 二、判断对错

1、影响合金流动性最显著的因素是化学成分。() 2、铸件凝固过程中,糊状凝固的合金缩孔倾向大,缩松倾向小。() 3、铸件内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收缩受阻。() 4、铸造模样表面上设计起模斜度是为了便于模样在砂型中固定() 5、铸件分型面应该尽可能的多。() 6、设计落料模时,应先按照落料件确定凸模刃口尺寸。() 7、塑性金属变形后的纤维组织可以采用热处理的办法消除。() 8、锻造为了提高金属的锻造性能,锻件的锻造温度越高越好。() 9、设计模锻模膛时,只有终锻模膛有飞边槽。() 10、随钢中含碳量增加,其可焊性变差。() 11、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在焊接前后没有变化。() 12、弯曲时应尽可能使弯曲线与板料纤维垂直。() 13、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应尽量采用异种材料进行焊接。() 14、只有在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才会产生积屑瘤。() 15、顺铣时,会造成工件在进给方向的窜动。() 16、磨削可以用来加工钢铁以及铝、铜等有色金属。() 17、粗加工时,刀具后角应取较小值。() 18、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与工艺方法有关。() 19、冲裁变形时板料首先进行弹性变形。() 20、锻造加工只是适合塑性金属材料加工。() 21、碳钢通常在油中淬火,而合金钢在水中淬火。() 22、合金结晶温度范围越小,合金的流动性越好。() 23、灰铸铁一般都要安置冒口和冷铁,使之实现同时凝固。() 24、冷却速度越快越易得到灰口铸铁。() 25、浇注时铸件的重要平面应朝下。() 26、砂型铸造时,木模尺寸应与铸件尺寸完全相同。() 27、铸件壁厚小于“最小壁厚”,容易产生浇不足、冷隔现象。() 28、设计制造零件时,应使零件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垂直。() 29、常言道“趁热打铁”,就是说铸铁是可以锻打的。() 30、只要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对工件加热,就属于热变形。() 31、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32、拉深系数越小,表明拉深件直径越小,变形程度越小。() 33、直流正接就是工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负极。()

机械制造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1、举例说明生产纲领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说明划分生产类型的规律。 答:产品的年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在计算出零件的生产纲领以后,即可根据生产纲领的大小,确定相应的生产类型。 2、何谓机床夹具?夹具有哪些作用? 答: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加工精度,使之占有确定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统称为机床夹具,简称夹具。 作用:1)保证产品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3)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4)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3、机床夹具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各起何作用? 答:机床夹具大致可以分为6部分。 1)定位部分:用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 2)夹紧元件:用以夹紧工件,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作用而破坏其定位精 度。 3)导向、对刀元件:用以引导刀具或确定刀具与被加工工件加工表面间正确位置。 4)连接元件:用以确定并固定夹具本身在机床的工作台或主轴上的位置。 5)夹具体:用以连接或固定夹具上各元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6)其他装置和元件。 4、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夹紧既不应破坏工件的定位,又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同时又不应产生过大的夹紧变形,不允许产生振动和损伤工件表面。 2)夹紧动作迅速,操作方便、安全省力。 3)手动夹紧机构要有可靠的自锁性;机动夹紧装置要统筹考虑其自锁性和稳定的原动力。 4)结构应尽量简单紧凑,工艺性要好。 5、什么叫“六点定位原则”?什么是欠定位?过定位? 答:夹具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即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的方法,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 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同一个自由度被几个支承点重复限制的情况,称为过定位(也称为重复定位、超定位) 6、什么是粗基准?如何选择粗基准? 答:采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来定位,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哈工大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大作业

一、零件加工图样

在CA6140机床中,拨叉在变速箱中起到控制齿轮组的移动,改变啮合齿轮对,从而改变传动比实现变速功能。 零件材料采用200HT 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可铸性高,但材料脆性大不易磨削。需要加工的部分及加工要求如下: 1、0.0210Φ22+孔,还有与其相连的8M 螺纹孔与Φ8锥销孔; 2、小孔的上端面,大孔的上下两端面; 3、 大头的半圆孔0.40Φ55+; 4、 Φ40上端面,表面粗 5、 糙度为 3.2Ra ,该面与Φ20孔中心线垂直度误差为0.05mm ; 5、0.50Φ73+半圆形上下端面与Φ22孔中心线垂直度误差为0.07mm 。 二、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零件在机床运行时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故选择铸件毛坯。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级。 (二)工艺初步安排 零件的加工批量以大批量为主,用通用机床加工,工序适当集中,减少工件装夹次数以缩短生产周期、保证其位置精度。 (三)选择基准 基准的选择就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选择得正确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1)粗基准的选择:以零件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两个小头孔外圆表面为辅助粗基准。这样就能限制工件的五个自由度,再加上垂直的一个机械加紧,就可达到完全定位。 (2)精基准的选择:考虑到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与“基准统一”原则,以粗加工后的底面为主要定位基准,以两个小孔头内圆柱表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四)制定工艺路线

1、工艺方案分析 此零件加工工艺大致可分为两个:方案一就是先加工完与Φ22mm的孔有垂直度要求的面再加工孔。而方案二恰恰相反,先加工Φ22mm的孔,再以孔的中心线来定位加工完与之有垂直度要求的三个面。方案一装夹次数较少,但在加工Φ22mm的时候最多只能保证一个面与定位面之间的垂直度要求。其她的两个面很难保证。因此,此方案有很大弊端。方案二在加工三个面时都就是用Φ22mm孔的中心线来定位,这样很容易就可以保证其与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度要求。 2、总体工艺路线: 详细工艺安排: 工序1:以Φ22孔的外表面为基准,扩、精铰Φ22孔; 工序2:以Φ22孔的底面为基准,钻、扩、精铰Φ8锥销孔,攻Φ8螺纹; 工序3:以Φ22孔为基准,粗铣Φ40上端面; 工序4:以Φ22孔为基准,粗铣Φ73上下端面; 工序5:以Φ22孔为基准,镗、精镗Φ55孔; 工序6:铣断Φ73半圆; 工序7:半精铣Φ40上端面; 工序8:半精铣Φ73上、下端面; 工序9:检查,去毛刺。 加工工艺卡片 拨叉加工工艺过程 序号工序内容定位基准机床设备 1 扩、精铰Φ22孔Φ22孔的外表面立式钻床 2 钻Φ8锥销孔Φ22孔的底面立式钻床 3 精铰Φ8锥销孔Φ22孔的底面立式钻床

机械制造基础思考题与练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练习题外圆车削加工时,工件上出现了哪些表面?试绘图说明,并对这些表面下定义。 何谓切削用量三要素?怎样定义?如何计算?刀具切削部分有哪些结构要素?试给这引起要素下定义。 为什么要建立刀具角度参考系?有哪两类刀具角度参考系?它们有什么差别?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 有哪几种?它们是由哪些参考平面构成?试给这些参考平面下定义。 绘图表示切断车刀和端车面刀的Kr, Kr' , 丫o,a 0,入s, a o’和h D,b D和A。 确定一把单刃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哪几个基本角度?切断车削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纵车时进给运动怎样影响工作角度?为什么要对主剖面,切深,进给剖面之间的角度进行换算,有何实用意义? 试判定车刀前角丫0,后角a 0和刃倾角入s正负号的规则。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应具备哪些性能?为什么?普通高速钢有哪些牌号,它们主要的物理,机械性能如何,适合于作什么刀具?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些牌号,它们的用途如何,如何选用?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应如何匹配?怎 样根据工件材料的性质和切削条件正确选择刀具材料?涂层刀具,陶瓷刀具,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 化硼各有什么特点?适用场合如何? 第二章思考题与练习题阐明金属切削形成过程的实质?哪些指标用来衡量切削层金属的变形程度?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它们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切削形成过程的物理本质?为什么? 切屑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有什么特征?各种类型切屑在什么情况下形成?试论述影响切削变形的各种因素。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特点是什么?试描述积屑瘤现象及成因。积屑瘤对切削过程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说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比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切削合力为什么要分解成三个分力? 试分析各分力的作用。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的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刀具磨损的原因有多少种?刀具的磨损过程分多少阶段?何谓刀具磨钝标准?试述制订刀具磨钝标准的原则。 刀具磨钝标准与刀具耐用度之间有何关系?确定刀具耐用度有哪几种方法?说明高速钢刀具在低速,中速产生磨损的原因,硬质合金刀具在中速, 高速时产生磨损的原因?什么叫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评定材料切削加工性有些指标?如何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液有什么作用? 有哪些种类?如何选用?试述切削液的作用机理。 什么叫刀具的合理几何参数?它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前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后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主偏角与副偏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 刃倾角有什么功用?如何进行合理选择?

机械制造基础形成性考核第四次作业答案

1、举例说明生产纲领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说明划分生产类型的规律。 答:产品的年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在计算出零件的生产纲领以后,即可根据生产纲领的大小,确定相应的生产类型。 2、何谓机床夹具?夹具有哪些作用? 答: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加工精度,使之占有确定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统称为机床夹具,简称夹具。 作用:1)保证产品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 2)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3)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4)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3、机床夹具有哪几个组成部分?各起何作用? 答:机床夹具大致可以分为6部分。 1)定位部分:用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 2)夹紧元件:用以夹紧工件,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外力作用而破 坏其定位精度。 3)导向、对刀元件:用以引导刀具或确定刀具与被加工工件加工表面间 正确位置。 4)连接元件:用以确定并固定夹具本身在机床的工作台或主轴上的位置。 5)夹具体:用以连接或固定夹具上各元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6)其他装置和元件。 4、工件夹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夹紧既不应破坏工件的定位,又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同时又不应产生过大的夹紧变形,不允许产生振动和损伤工件表面。 2)夹紧动作迅速,操作方便、安全省力。 3)手动夹紧机构要有可靠的自锁性;机动夹紧装置要统筹考虑其自锁性和稳定的原动力。 4)结构应尽量简单紧凑,工艺性要好。 5、什么叫“六点定位原则”?什么是欠定位?过定位? 答:夹具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即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的方法,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这就是六点定位原理。 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车床本科答案)

机械制造工程学作业金属切削机床答案(2)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如图所示为C616型车床主运动的传动系统图,请 1、写出主运动传动路线的表达式; 2、计算主轴转速级数Z ; 3、列出主运动的运动平衡式; 4、计算出主轴最高转速n max 和最低转速n min ; (1)传动路线(5分) 主电动机→φ90/φ150→Ⅰ 36/22 22/45 27/63→V →17/58 → 17/42 →II → 38/30 →Ⅲ→φ178/φ200→Ⅳ→ →ⅤI (主轴) 26/38 42/26 —— M 合—— (2)主轴转速级数:Z=3×3×2=18级(8分) (3)主运动的运动平衡式为: n 主轴=n 电动机×φ90/φ150×u I-II ×u II-III ×φ178/φ200×u Ⅳ-ⅤI (11分) (4)主轴最大、最小转速为: n min =n 1=1430×φ90/φ150×17/42×22/45×φ178/φ200×27/37×17/58=10rpm n max =n 12=1430×φ90/φ150×36/22×42/26×φ178/φ200×1=2000rpm (15分) 二、简答题: 1、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些?其定义? 1)轨迹法:(刀刃为一点)它是利用刀具作一定规律的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2)成型法:(仿形法)它是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加工钥匙; 3)相切法:(旋切法)它是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它需要二个成形运动,即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中心按一定规律运动来完成; 4)范成法:(滚切法)切削刃沿着由它生成的发生线2滚动或者切削刃和发生线共同完成复合的纯滚动而形成的方法。 2、为了实现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为了实现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运动。机床必须具备以下 元件: 1、执行件:执行机床运动的部件;主轴、刀架、工作台。 作用:是带动工件或刀具完成一定形式的运动和保持准确运动轨迹。 2、动力源:(运动源)提供运动和动力的装置,是执行件的运动来源,通常用电动机(三相异步电机(普),直、交流电机、伺服电机(数控))。 3、传动装置: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通过它把运动源的运动和动力传给执行件(如齿轮、链轮、丝杠等);它把执行件和运动源或者把有关的执行件之间联系起来。

机械制造基础习题答案

1.冲击韧性就是试样断口处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 2.一般来说,金属材料的强度越高,则其冲击韧性越低。(√) 3.一般来说,材料的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 4.HBW是洛氏硬度的硬度代号。(×) 5.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铸造性能。(×) 6.硬度试验中,布氏硬度测量压痕的深度。(×) 7.硬度试验中,洛氏硬度测量试样表面压痕直径大小。(×) 8.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9.布氏硬度用于测量淬火后零件的硬度。(×) 10.洛氏硬度用于测量退火后零件的硬度。(×) 11.晶体缺陷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引起晶格畸变。(√) 12.理想晶体的内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各种晶体缺陷。(×) 13.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14.纯金属结晶时形核率随过冷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加。(×) 15.金属型浇注比砂型浇注得到的铸件晶粒粗大。(×) 16.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晶粒粗大。(×) 17.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晶粒粗大。(×) 18.α-Fe属于面心立方晶格晶格类型。(×) 19.金属Cu、Al都是面心立方晶格。(√) 20.金属实际结晶温度小于理论结晶温度。(√) 21.在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只有成分为0.77%C的合金才能发生共析反应。(×)22.一般来说,金属中的固溶体塑性较好,而金属间化合物的硬度较高。(√) 23.铁素体和奥氏体都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24.奥氏体是硬度较低、塑性较高的组织,适用于压力加工成形。(√) 25.渗碳体是硬而脆的相。(√) 26.铁和碳以化合物形式组成的组织称为莱氏体。(×) 27.铁素体是固溶体,有固溶强化现象,所以性能为硬而脆。(×) 28.钢铆钉一般用高碳钢制作。(×) 29.金属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晶格类型转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30.纯铁在770℃时发生同素异构转变。(×) 31.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与性能。(×) 32.共析钢加热奥氏体后,冷却时所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温度。(×) 33.低碳钢或高碳钢件为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可预先进行球化退火。(×) 34.在退火状态,45钢比20钢的强度和硬度都高。(√) 35.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组织细、强度、硬度高。(√) 36.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 37.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c1点以上某一温度,保温、空冷称为回火。(×) 38.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都能改变钢的表面成分和组织。(×) 39.渗碳钢渗碳后不需要进行淬火处理。(×) 40.淬火+低温回火称调质。(×) 41.Q275与Q295均是碳素结构钢。(×) 42. c<0.45%为中碳钢。(×) 43.45Mn钢是合金结构钢。(×) 44.钢中合金元素越多,则淬火后硬度越高。(×) 45.08F是优质碳素结构钢。(√) 46.所有合金元素都能提高钢的淬透性。(×) 47.制造手用锯条应选用T12钢淬火+低温回火。(√)

2015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综述

2015年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 一、填空题 1. 铸造合金流动性是指__熔融_ 金属本身流动的能力。 2. 铸件在固态收缩阶段若收缩受阻,产生的内应力是铸件产生__变形和___裂纹_的主要原因。 3. 控制铸件凝固的原则有两个,即_顺序__凝固和_同时_凝固。 4. 设计和制造时,应使零件工作时所受__最大正应力___力与流线方向一致, ___最大切应力__力与流线方向垂直。 5. 绘制自由锻锻件图的目的之一是计算坯料的___质量__和__尺寸。 6. 锤上模锻___不能__直接锻出有通孔的锻件; 锻模内壁模锻斜度要__大于__外壁的模锻斜度。 7. 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中的___焊缝__区和焊接接头的_熔合区性能最差。 8. 电焊条的选择主要根据被焊金属的___化学成分类型_____和___母材_来选择相应的焊条类别。 9. 切削平面是通过主刀刃上任一点,与切削表面_相切_,并垂直于_基面__的平面。 10. 当外圆车刀刀尖高于工件中心线时,使工作时实际前角_变大__,后角_变小_。 11. 切屑的种类通常分为节状切屑、__带状__切屑和__崩碎__切屑。 12. 切削时,切削热的主要来源是_切屑塑性变形所消耗的功_ 、切屑

与前刀面的磨擦和__工件与后刀面的摩擦功__ 。 13. 刀具磨损过程可分为___磨合_磨损、_稳定__磨损和__剧烈_磨损三个阶段。 14. 同是加工平面,由于采用的铣刀和铣床的不同可分为__端铣_和_周铣。 15. 钻孔时的径向力主要由麻花钻的_两端切削刃长短不一_产生,为减少它的影响,在生产中通常要_使两端的切削刃磨损一致。 16. 拉削加工时,工件必须_夹紧,其进给量由_齿升量_来决定。 17. 铰孔分为机铰和手铰,__手铰_的加工质量较高于__机铰_。 18. 砂轮的硬度是指磨粒_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_ ,组织是指__模料占模具的容积比率__ 。 19. 按加工原理的不同,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可分为__成形法_和_展成法_。 20. W18Cr4V的含碳量是0.7~0.8%,含Cr量是4.0 %,含V量1.0~1.4%。 21.X6132的含义是 x指铣床 6 代表卧式铣床 1代表万能升降系统 32指最大铣削直径为320毫米。22.积屑瘤的存在可代替切削刃进行切削,对切削刃有一定的保护性,还可增大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对粗加工的切削过程有利。 23.切削层参数主要有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AD 、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切削层公称厚度hD 。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参考复习资料部分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首先,组成机器的每一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工艺过程由毛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一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3-1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什么?试述前角、切削速度改变对切削变形的影响规律。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在机床上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利用刀具从工件上切下多余的金属层,形成切屑和已加工表面的过程。 γ增大,剪切角?也增大,变形减小;前角前角直接影响剪切角?。前角 还通过摩擦角β影响剪切角; 切削速度的影响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层金属变形不充分,第I变形区后移,剪切角?增大,切削变形减小;在积屑瘤的增长阶段,随切削速度的提高, γ增大,切削变形减小。而在积屑瘤减小阶段,随切积屑瘤增大,刀具实际前角 γ变小,切削变形又增大。 削速度的提高,积屑瘤高度减小,实际前角 3-3什么是切削层?切削层的参数是如何定义的? 切削加工时,刀具的切削刃从加工表面的一个位置移动到相邻的加工表面的另一个位置,两表面之间由刀具切削刃切下的一层金属层称为切削层。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垂直于加工表面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层公称厚度;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平行于加工表面的切削层尺寸,称为切削层公称宽度; 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切削层横截面面积,称为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3-4分别说明切削速度、进给量及背吃刀量改变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在切削用量中,切削速度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影响最小。因为,背吃刀量增大后,切削宽度也增大,切屑与刀具接触面积以相同比例增大,散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