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微党课讲稿:用信仰之剑守护公平正义

法院微党课讲稿:用信仰之剑守护公平正义

我是xx,来自xx县人民法院,我微型党课的题目是:《用信仰之剑守护公平正义》,分三个部分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一种精神,一面旗帜

大家都知道,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指引我们团结奋进的一面光辉旗帜。红旗渠精神的精髓是什么?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半个世纪前,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期间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将共产党人的信仰,形象地比喻为“总开关”。的确,正是坚定的信仰,让血肉之躯拥有了超越艰难险阻的力量;也正是忠诚的信仰,让境界因之提升、人格因之升华、事业因之兴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我们接过红旗渠精神的旗帜,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二、一片忠诚、一心尽责

有一种感动叫做丹心映法魂。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两年前受害人吕某上班途中被货车撞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劳动仲裁,由白莲坡煤矿赔偿受害人家属58万元。由于被执行人所在的煤矿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无

人可找,无财产可查,使执行一度搁浅。面对受害人母亲的哭诉,黄兰照承诺一定给其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是,黄兰照历时八个月,先后到我市各家银行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苦心人天不负,终于从郑州某银行发现有被执行人的流水账在运作,黄兰照立即和一名干警赶赴郑州某涉案公司。当时已是深夜,恰逢突降暴雨,雨水打湿了衣服,水深没过膝盖,他们就蜷缩在公司门栏下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直到当天下午三点,终于查到被执行人的隐匿财产,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划拨全部执行款。

当黄兰照将赔偿款送到受害人母亲手里时,老人家颤抖地接过钱,激动地说:“天天想、夜夜盼啊,真没想到把钱给俺送到家了,感谢人民法官!”“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老百姓打官司的难处。不管大案、小案,用心了,尽力了,都能结案,都能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黄兰照掷地有声的话语,诠释了一位人民法官情系人民的高尚情怀。

责任重于泰山,公正胜过生命。黄兰照的故事只是xx众多法官的一个缩影。虽然平凡,但传递给我们的却是不平凡的力量,让人钦佩,令人感动。每一次法槌的敲响,都代表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然而,每天的开庭、审理、执行、送达等等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但为了守护法律生命的火种,我们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三、一份担当,一项使命

有一份担当,我们记在心中扛在肩上,它叫“公正司法”。有一项使命,我们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它叫“司法为民”。

新时代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当年,林县人民能征服太行山,建成红旗渠,今天,我们也一定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落实到工作中,守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我们高举伟大旗帜、牢记使命担当、强化忠诚尽责,奋斗新时代,护航新征程,紧跟司法改革的步伐,让法之所向,成为民之所盼,将“公平正义”的信念雕刻进时光的年轮,雕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我们要把名字写在信仰的旗帜上,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谢谢大家。

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

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 坚持理想信念信仰,通过党课学习,时刻牢记党对我们的要求,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一定要进一步发展,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不端为我们当增添新的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理想信念信仰党课心得篇1 通过对教师教育学院党校活动课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拒绝平庸,以青春的激情点燃理想;告别脆弱,以坚硬的脊梁担当责任;超越空想,以实际的行动书写忠诚。这是第一节课老师告诉我们的,这几句话一直被我铭记在心,成为推进我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下面我就以上几点谈谈我的理解与认识: 一、拒绝平庸,以青春的激情点燃理想。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每个人都从幼年一步步走向成熟,就像沿着一条河流逆勇而上。而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 有了理想,人生就变的充满意义,—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摆在你的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么明显而清晰。于是生活便会添加更多的活力与激情。使我们自身隐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迸发,为实现高素质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用理想点亮人生并不是一句宣传的空口号,我们应该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来。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化理想为现实。理想之花灿烂,理想之果甘美,要想使理想开花结果,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动很重要,空有理想有什么用。去奋斗,去努力,去实现,才有价值。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

法律信仰与中国法治——由西方宗教信仰引起的思考

内容摘要: 摘要:通过中国法治的内在因素和西方法治的内在因素的研究,找出中国法治症结所在——法律信仰的缺失。 摘要:通过中国法治的内在因素和西方法治的内在因素的研究,找出中国法治症结所在——法律信仰的缺失。 关键词:法治法律信仰儒家思想中国法治西方法治 内容: 法治是当代中国重新焕发的一个法律理想。法治为中国的制度注入锻骨强魄的理性,为学术提供激浊扬清的活力,然而又承载了过多的政治意愿和社会情感而臃杂不纯,以致时常被曲解。当今天我们又一次高扬法治之旗时,我们应该追本溯源的看一下西方的法治史,用对比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发展的轨迹。 二:西方法治的发展 应该说,法治思想的提出与阐述来源于两千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不能实现法治。”并明确提出前文所述的法治的两种含义。此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被各个时代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们所普遍接受。法治内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法治的形成要由生活在具体社会场合和背景下的人们通过他们的信念、制度和活动来赋予其含义。从古罗马的西塞罗、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格老秀斯,再到美国独立战争的杰斐逊等,都沿着亚里士多德这一法治公式在构建法治国。 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可以看出,西方法治从源头起,至少注意到了从人性论和认识论两个角度论述法治问题。④西方法治此时就在人性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直接提出了法治与人治的尖锐对立问题。其中蕴涵的核心价值为:高扬法的神圣性。其实,纵观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西塞罗、托马斯·阿奎那等人,他们无不是神学派代表。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律的统治乃是上帝的道德秩序和为确保这个道德秩序,能够通过理性而为人类所理解的神灵启示的一个自然映现。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中世纪的欧洲统治是王权和教权共同进行的。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194年盖拉西发表“双剑论”表明教皇和王权之间的平等。之后的欧洲,就开始了教会与世俗王权之间漫长的争斗。教会在这期间经历了盛行——衰落——继续盛行的过程,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当时用来约束教徒的规则)。其中教令法的渊源有《圣经》、公教会会议、地区性宗教会议的决议和教皇的命令等。教会颁布的这些法律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那种背景下教会基督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教令法和一种或多种世俗法律体系的多重管辖之下。在教会与世俗王权争斗的同时,法律的至上观已在悄悄的树立。当两者相争时,必然要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尺度来解决问题,这个合适的尺度就是法律,可谓渔翁得利啊!按照当时的政治法律实践,倘若教会应该享有一些不可侵犯的权利,那么,世俗王权就必须把这些权力作为对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信仰是力量之源——《信仰的力量:龚全珍》观后感犹记得今年参加党课培训的时候,讲台上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许多革命老前辈坚定自身信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身的事迹,那时候台下的我激动万分,为先人事迹感慨万千。近日,我院同学观看了教育电视片《信仰的力量:龚全珍》,该片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龚全珍同志既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又是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的一名年逾90、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位平凡朴素而有着坚定信念,充满活力的长者,淡泊俭朴了一辈子、情注教育了一辈子、无私奉献了一辈子,发扬着甘将军“联系群众,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然而,已九十高龄的她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这些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她的习惯和本能。 她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不可企及的榜样人物,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和蔼可亲的热心老奶奶,她从不以将军夫人自居,只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完龚全珍先进事件后,我深有感慨,她的一生峥嵘岁月真值得我们大家去好好学习: 第一,要学习龚全珍坚守信念、执着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龚全珍老人总是记得甘祖昌将军说过的话,“活着就是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怀着这样的信念,龚全珍老人不怕工作环境的艰苦,一心一意扑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上,她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做,即便是退休之后也依然如此。我们要学习龚全珍老人这种对工作的认真和对事业的执着,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心存对事业的敬畏感和责任感,努力工作。 第二,要学习龚全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 龚全珍老人对自己很节俭,但对于有困难的群众,总是倾囊相助。家乡人说,“…龚全珍?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我们都服龚全珍,都认龚全珍。”我们学习她的勤俭节约不仅要体现在生活中,更可以体现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上。学习她的艰苦朴素,就应该不怕吃苦,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不空谈、不虚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她从不以将军身份自居,她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直平平淡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埋头苦干,随丈夫甘祖昌将军回江西真正做农民,耕田养猪种树,捐出七成工资给乡亲修桥补路,建水库电站,却自奉甚薄,自已的生活必须品基本上是自己种的。 第三,要学习龚全珍不断学习、传递正能量的激情。 龚全珍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她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储备一桶水”。生活中听到悲观言论,龚全珍就会把亲身体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摆事实、讲道理,消除一些党员的悲观情绪,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看到这些,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经常以社团活动紧张为借口放松了学习?龚全珍老人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太多了,我会继续学习龚全珍的先进事迹,对照自身查找不足,改进提高,向榜样看齐。 第四,学习她那种崇高品格、人格魅力、高尚情怀。 龚全珍老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坚定信仰的典范,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精神,是将军夫人永恒的坚守。沧海桑田,春风化雨。龚全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入党誓言。无论是在农村学校教书,还是离休之后的社区生活,龚全珍总是能用她身上的正能量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 五十年前,甘祖昌将军自愿放弃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的高位,解甲归田恢复普通农民的本色,在共军中空前绝后。作为他的妻子龚全珍也就毅然随着将军回到了莲花县坊楼公社沿背大队,在崇尚等级制、终身制和世袭制的华人社会中,只有历史文学作品中的花木兰可以相比。 现在,龚全珍老人至今还依然活跃在老百姓中间,关心社区的和谐发展,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体,关爱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倡导新风文明。她的白发,源自丈夫生前嘱托与爱的信任,源自革命老区的血脉情谊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感谢市局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谈谈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最近,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了六集的专题片《法治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我也蹭蹭热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法治”的话题——“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源于大学时期的同学之间的一次闲聊,聊天的内容是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首先求助什么,是求助法律,还是找熟人。答案令人沮丧,大家都认为会先找熟人。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答案呢?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其实很直观地反映了我们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也正是这道选择题,让我感受到法治信仰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什么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崇、信服的态度,是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依赖的姿态,是法律执行的社会心理基石。只有树立了法治信仰,人们才可能对法律忠诚,才会自觉地投入到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斗争中。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是信仰法治呢? 有人曾经总结,一个信仰法治的人大致有五个方面的表

现:一是不论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场合,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没有被迫之心;二是不论别人是否遵守法律,自己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攀比之心;三是不论遵守法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投机之心;四是当权利受到非法侵犯时,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怨悔之心;五是能够长期持续地信仰和遵守法律,没有放弃之心。如果一个人具有了上述五方面的表现,那么,不论他是否懂法,我们都得恭喜他,因为他已经成为信仰法治的“法治人”了。 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对信仰法治的理解。 首先,信仰法治在于内化于心的规则意识。法治其实就是规则之治,信仰法治实际上就是对规则的信赖。只有当人们自发地承认和依赖规则,规则才能被遵守,讲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成为现实,法治才有可能融入到每个人的社会活动,并成为一种信仰。关于规则意识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比如里约奥运会的女子接力赛,美国女子接力队因申诉成功被允许单独重赛,导致中国队被淘汰出局,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代表团找到并利用了《田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有利于自己的条款。申诉结果出来后,中国队提出了抗议,列举了多条理由,咋一听都有道理,但遗憾的是没有援引任何规则支持自己的诉求。这一事件虽是个案,但恰恰反映了我们规则意识的欠缺,这种欠缺导致的结果是我们不知道依靠规则,

2016年法治信仰和法制建设满分答案

【山东临沂】法治信仰与法制建设试卷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20 题 1、通过无数次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效果的正向循环互动,达到稳定和巩固法律意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地在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矗立起崇法和信法的()(本题分数:2 分)存疑 A、法治思想 B、法律信仰 C、信仰思想 D、法治信仰 2、法治信仰同时也是构成人们法治思维的恒久动力源泉,通过()而使人们自觉地进行利益调整活动。 (本题分数:2 分)存疑 A、客观能动 B、主观能动 C、意识能动性 D、自觉能动性 3、“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无常行,法无常弛,君敬法则法行,君慢 法则法弛。”出自()(本题分数:2 分)存疑 A、《焚书.答耿中丞》 B、《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C、《说苑.立节》 D、《潜夫论.述赦》 4、()要求人们在精神上对法律应当怀有敬畏和戒惧,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 的观念。(本题分数:2 分)存疑

A、遵守道德 B、道德信仰 C、信仰法律 D、法律权益 5、谈及法制建设的落实,一个关键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必须要落到实处,那就是全民的()的建设 问题。(本题分数:2 分)存疑 A、宗教信仰 B、民族信仰 C、尊法信仰 D、尊法意识 6、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本题分数:2 分)存疑 A、人心向背 B、社会风气 C、思想道德 D、文化理念 7、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后,便有了(),就生出力量。(本 题分数:2 分)存疑 A、信仰 B、灵魂 C、思维 D、追求 8、随笔《谈习惯与教育》是()在1612年写的。(本题分数:2 分)存疑

坚定信仰,增强政治意识党课讲稿

“坚定信仰,增强政治意识”党课讲稿近日,习总书记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强调,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今天我就“增强政治意识”与大家学习共勉。 信仰是什么?是梦想,是追求,是精神支柱,还是心灵慰藉?其实,信仰是心灵的产物,是灵魂的标注,是虔诚的梦想者朝着他们认准的方向而奋斗的终点的风景。“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人无信仰,思想就没有框架,灵魂就没有归宿,精神就没有支柱,行动更无动力。党员、干部更是如此。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信仰,是应该慎思的。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然而,改革30多年来,我们最大的危机就是信仰危机,我们最大的危险是信仰破灭。不要说普通群众,我们共产党人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仰和信念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思想问题。他们有的信仰缺失导致了政治道德的沦丧,他们有的共产主义信仰异化成个人主义信仰。如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能从“虔诚”上解决问题,如果不升华理想,激活信仰,那么党员、干部的“软骨病”永远不得根治。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的潜能是无限的。坚定的信仰不仅既能为“两学一做”助力,更能为“两学一做”铸魂。“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信念。”从上甘岭

法治信仰的象征

学而思论坛--法眼看世界浏览:法治信仰的象征[转帖]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新手上路 登陆注册排行搜索论坛状态帮助退出 >> 欢迎您 , 请您先登陆或注册 学而思论坛→法眼看世界→浏览:法治信仰的象征[转帖] 您是本帖的第 19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法治信仰的象征[转帖] hhgg76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190 积分:461 注册:2002-10-4 法治信仰的象征[转帖] 法治信仰的象征 ——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历史、风格和理念 孔祥俊 眼下,各地法院在建造审判大楼上日渐注意司法文化品味,且建树颇多,这或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令人欣喜。在到美国之前,我曾在多种媒体上见识过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形象,但仅有雾里看花之感。今年七八月间,我利用在美参加“中美WTO圆桌会议”并做WTO访问学者之机,忙里偷闲地阅读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点滴资料,并亲临其境进行感受,竟生出许多感慨来。 在现代法治国家,法院大楼往往都是建筑之林中的一道特殊景观。法院大楼并不仅仅是满足普通办公之用的场所,而往往都是在匠心独运的设计之下,成为一种寓意深刻的符号和象征,以此承载悠远深长的人类法治文明,凝聚现代法治精神,弘扬浓厚的法治文化,展现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和理想。一座经典的法院大楼,无不是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的荟萃,是一部韵味悠长和令人充满遐思的宏篇巨制。法院大楼已成为司法文化乃至整个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林林总总的法院大楼中,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独树一帜,堪称充分体现法治文明和司法文化的杰作,也当之无愧地属于世界上最著名的法院大楼之一。

法治土壤的产物 美国最高法院大楼无疑是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深厚的法治土壤的产物,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法律文化既与欧陆法治一脉相承,又有自身的脱胎换骨之处,可谓风光独具。林肯曾有一句名言,美国是“一个由法律家组成的国度、为法律家所控制的国度和为法律家而存在的国度”,法律与法律家根深蒂固地根植于美国社会。例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实际上是 法律家对英王违反其与殖民地之间的契约的一种控诉 如此不朽的政治文献恰恰是按照追究违约责任的法律思路写就的 ,其宪法也是始作俑者的法律家所构想的一种“法律的而不是 人的”政府的蓝图。在美国,从总统到警官,无论什么样的政府官员,在作出决定时都要遵循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以可接受的方式公布其命令,并在不偏不倚的法官面前为自己的行为申辩。最高法院大楼无疑是诸如此类的社会背景和法律文化的司法文化写照。无怪乎,在1 “合众国长存,932年10月13日举行的奠基仪式上,首席大法官胡戈斯信誓旦旦地说道: 这是其信仰的象征。”这足见最高法院对其大楼寄予期望之殷切,也说明其自始即具有超越办公场所的深刻寓意。 众所周知,美国宪法虽确立分权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但对最高法院地位的规定却语焉不详,才华横溢的美国立国之父们(如汉密尔顿等)对司法机关的天才般设想也多是只言片语,以至于今日美国最高法院之显赫地位和至高权力(如现任总统都是最高法院判决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后相继的杰出法官们通过一系列名案奠定的。但在波澜壮阔的辉煌创业历程中,最高法院竟“居无定所”达146年之久。这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显赫的最高法院的一段奇特创业史。今天最高法院的宣传册在介绍这段历史时,也禁不住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最高法院是政府架构中的平等分支,但在1935年以前的146年间,竟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大楼”。这里的一个“竟”字颇耐人寻味。 曾经是“流浪汉” 在立国之初,最高法院蜗居于纽约城商业交易大厦。1790年美国迁都费城,最高法院随之迁往,先定居于州政厅 独立厅 ,后又迁至市政厅。现在这些地方都辟为国家纪念建筑,最高法院法庭按原样摆设,在游览时有讲解员作生动形象的讲解。我曾经身临其境地感受过。1800年联邦政府迁至永久首都华盛顿,最高法院又随之迁移。在这个恪守法律规定的年轻国家,却因当时没有为最高法院提供办公大楼的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只好在国会大厦借住下来,过起“寄人篱下”的漫长日子。不过,最高法院绝未因“寄人篱下”而仰人鼻息,像对奠定最高法院宪法地位有里程碑意义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就是不卑不亢的马歇尔大法官,在“寄人篱下”时创造的充满智慧的杰作。他在该案的著名判决中历史性地确立了司法审查 特别是违宪审查 制度,宣示了法院对宪法和法律拥有最终解释权,可以宣布违宪的联邦和州立法无效,更不用说可以审查任何行政行为了。该案被认为将最高法院确立为名副其实的政府的平等分支。至今美国的宪法教科书莫不把这一妇孺皆知的判例奉为宪法性经典判例,置于显著位置并给予详述,在美国大学法学院的讲堂上,教授们也总会以生动语言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一经典判例(如美国天普大学兼任法学院院长的一位副校长在给我们开设的专题讲座中讲授该判例时的自豪神情,至今仍令我历历在目),而马歇尔从此成为美国法院史上的骄傲,他的名字也总是与最高法院和美国法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学习中增强能力素质党课讲稿

在学习中增强能力素质党课讲稿 同志们: 根据市委“讲学习、严干部、强组织”活动安排,让我谈一谈学习这个问题。这个方面大家谈得都比较多,说来也话长。从古到今,人们围绕学习问题,研究探索了许多途径方法,也归纳总结了许多经验,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也都有各自独到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主要结合平常学习和工作谈点自己的体会。 学习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因学习而壮大文明,个人因学习而成长发展,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之间,形成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学习。其重要性大家都能认识到,也能谈出很多道道,在此就不去赘述,我重点围绕当前市委机关学习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学什么、怎么学,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当前市委机关在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讲,市委机关在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下,能够抓住学习这一根本途径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努力适应岗位需求,学习意识是强的,也涌现出了很多业务能手。但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我个人感到市委机关人员在学习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够”: (一)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信仰追求缺失。学习到底为了什么?可能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但要真正搞清楚自己的学习动力源自哪里?是物质的享受,还是精神的追求,

抑或别的什么需要?恐怕很少有人悟到学习的真谛。有的谈到学习都说很重要,但学起来见行较差,动力不足。什么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对学习正确的信仰和追求,只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认为是调职位、长工资、找工作所需,眼睛只盯着一纸“文凭”,把学习仅看成是“积累个人资本”。抱着这种信仰去搞学习,一旦衣足饭饱,便志满松懈,意志衰退,再不思书香味,不愿尝寒窗苦。面对当前社会的“信仰多元”,如果没有一种信仰来引领我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学习动力就是短暂的,乃至枯竭。 (二)学习内容不够系统,素质结构偏单。在市委机关工作中,我相信不少同志都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同感,自身的素质基础有时难以驾轻就熟地支撑工作运转,要么知之不深,或是所学知识对不上工作的路子,有的甚至基础知识缺乏,政策法规不熟,业务技能不精,相关理论不通,思想观念滞后,遇到问题难有自己的想法,为党委首长提不出好的建议。根本的我认为主要是有的同志学习上比较盲目,也是我们机关同志常犯的毛病和经常困惑的问题,想起什么学什么,抓到什么看什么,缺乏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以致我们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学习方法不够得法,收效见果较慢。在我们身边不乏见到一些同志学习上功夫没少下,可就是收获不大甚至学无所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对路,爱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有的读书不灵活,死记硬背,照抄照搬,不会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有的忽视观察思考,不善于从实践中

【活动方案】“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主题宪法宣传实践活动方案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主题宪法宣传实践活动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和省委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见》《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为切实抓好宪法在全省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根据党中央和省委部署,以及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等部门要求,省法治XX建设领导小组决定今年在全省深入开展“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主题宪法宣传实践活动,并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以及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件精神,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以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全体人民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动宪法实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XX建设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二、活动主题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治信仰。 三、目标要求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主题宪法宣传实践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掌握宪法知识,具有较强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意识;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熟练掌握宪法知识,自觉遵守、维护和运用宪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普遍掌握基本的宪法知识,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宪法精神较好地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省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学懂原文、悟透原理;同时,在遵循系统性、连贯性基础上,注重全面准确领会和把握这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了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修改了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信仰的解释。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盲目的信仰是迷信。科学的信仰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无产阶级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也有人这样解释: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不同的人对信仰的解释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意思都十分的相近。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信仰可以说信仰是一种意识,既然是意识就要决定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同样信仰也有科学理智的信仰和愚昧迷信的信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对物质起阻碍作用。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同样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不同性质的信仰对物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所谓“信仰的力量”就是信仰这种意识对物质作用的程度。 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具有巨大的力量,不管是崇高的科学的理智的还是愚昧的迷信的信仰都能对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积极地科学的理性的信仰能够激发人的灵魂的高贵,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在面对巨大的困难挫折是能够有在信仰的支持下挺过去,相反错误的愚昧的信仰则可以把人引向歧途,使人在背离正确道路的方向走的

越来越远。正因为信仰的力量如此之大所以拥有一个高尚的理智的正确的信仰对人生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崛起都是非常重要的。纵观古往今来,国内国际的历史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信仰对于人生、国家、民族历史的巨大作用信仰的巨大力量。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当你幼小熏陶于伊斯兰教的教化中,那么你的信仰就是真主了;当你幼小受教于基督教的感化里,那么,但你的信仰不一定就是上帝。只有向神认罪悔改让神赦免你的罪这样的经历才能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相信基督为你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宝血可以洗尽罪人我一切的罪;如果你幼小污染于金钱铜臭之环境,那么,金钱就是你的上帝了。不同的环境会让我们有不同的信仰,但是不同的信仰也会让我们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会让一个民族走上不同的道路。在佛教传入我国时正处于我国的盛唐时期所以传播的并不是那么快,但是当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走入了衰落时期战争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时人们开始相信佛祖,把佛教作为自己的信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他们们只有把自己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寄托与佛祖,人们相信佛教教义“因果报应”。在这个信仰下人们熬过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在西方世界里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使西班牙葡萄牙走上了为传播基督教的殖民道路,广大的基督徒们为了使其他的民族皈依基督教走上了远洋探险寻找新大陆的“伟大征程”。宗教是一种信仰,信仰宗教是一种信仰,但是不是不信教就没有信仰。信仰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假定。人,就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党课讲稿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党课讲稿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党课讲稿 守纪律讲廉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讲廉政党课的形式进行党纪廉政教育,这既是省委部署开展“三严三实”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局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法纪意识和底线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下面,我围绕“讲规矩、守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这个主题,和大家一起共勉。 一、讲规矩、守纪律是立身之本,要心无旁骛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国无法不安,党无纪不治。严明的纪律,是我党的本质特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生存、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纪律内涵丰富,涵盖了政治、组织、宣传、群众、经济、外事、保密、生活等各个方面,这在党章和党的一系列法规、文件中都规定得很清楚。这里,我重点谈一谈4个方面纪律要求: (一)严守政治纪律。党的政治纪律是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任务的要求,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行为确定的基本规范,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严明政治纪律,我们党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当前,在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方面,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还做得不够。有的政治敏感性不强,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有的信谣传谣,跟在一股自由主义思潮后面人云亦云,诋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歪曲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的口无遮拦、毫无顾忌,甚至专门挑那些中央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来说事;有的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上级决策部署上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党组织的重大工作部署,还存在听不进、推不动、做不好的情况,对会议决定、领导交办的工作,既不入耳,更不入心,既不落实,也无回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警觉。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关于现在很多党员干部在上微信、上微博、聊qq,一定要高度重视,在发表或转载、分享某些内容时,一定要认真负责地看看所转载、分享的内容,有没有违反党的纪律的内容;在“朋友”、“好友”聚会聊天时,注意把好“语言关”,不应该说的不说,口中要有一把锁。大家都知道“毕老爷”事件,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党课演讲—榜样的力量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我们是谢地、杨阳、邢霄,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在美丽的威海,就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普通却不平凡,他们乐于奉献却默默无闻,他们是某些人眼中的“傻子”却是我们心中的模范。今天我们小组将分享亲身接触过的的四位榜样。 一、党员的坚守 这里是威海铁人三项国际锦标赛的赛场,我是文化西路自行车赛段的志愿者。经过前面赛段高强度的比赛,参赛选手的体能已经严重透支。自发组成骑行车队以节省体力是所有来到这一赛段选手的共同选择。而他,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其他选手的组队邀请,理由只有一句话“我是中国共产党员,我不可以这样做”。这句话是我“铁三”志愿经历中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话,也许仅仅从比赛的角度来看,这位无名党员的做法不是最明智的,但是从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以及价值追求来说,他的行为无疑给我们学生党员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二、萤火虫的微光 也许大家早已习惯了春运的一票难求,也许大家早已习惯了农民工春节购票的茫然与无措,但他却在那个平凡的春节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主动到威海火车站做志愿服务。如果说张平同学数十天内帮助困难群众购票400余张只是他的个人行为的话,那么每年寒假出现的“订票哥”们帮助数以万计的同学、老师以及农民工朋友顺利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则是在榜样的激励下订票哥精神的延续。三、默默地奉献 2005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汤英带着一家三口来到威海,本想在海滨小城做点生意,却因为“聋人”这个特殊群体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轨迹。我问起他的帮助聋哑人的初衷时他说,“那天是2008年12月24日,我还在威胜开店,有一群聋人朋友来到我的小店买东西,简单的交谈中,我觉得我应该帮助他们。”有了这个想法,汤英就开始了每天的各种忙碌。医院、工厂、派出所等单位成了他经常去的地方,来回为聋人朋友争取权益。后来索性把开了不到三年的小店关了,集中精力帮助聋人。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汤英先后组织成立了“橄榄叶”爱心协会、威海市聋人团契等聋人组织。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市区穿梭,为聋人的各种事务奔走忙碌几乎就是汤英的全部生活,他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告诉我们只要自信、自立、自强,聋人的生活也同样精彩,用自己的亲身躬为唤起了大家对聋人团体的关注。四、伟大的师魂 他为人谦逊,授课的时候总是说:“咱们大家一起学,一起攻克这座大山。”;他淡泊名利,课题组所有论文的第一作者全部都是学生本人;他为师严谨,虽然从来没有佩戴手机,但邮件的回复非常及时,;他心系学生,初来威海时,没为自己争取什么,却为自己所带的硕士研究生特意要了个办公室来学习。“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这句诗是王克老师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王克老师的师魂精神必将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哈工大学子,激励我们不断开拓进取,勇攀高峰。 在我们身边,我们知道的,或不知道的,随处都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平凡行为创造出了不平凡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不平凡的榜样的力量,把每一位共产党员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学习身边榜样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就又变成人群中新的榜样,薪火相传精神永驻,当8600万的榜样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里绽放光彩、传播政正能量的时候,如果你要问我叫什么,我会告诉你,请叫我中国共产党党员!如果你还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信仰的力量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信仰的力量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这次党课的学习集中在了一周左右时间,是一次比较短暂的学习,但每次课上认真听讲,跟随授课老师的讲课思路,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还是有了很大的收获的,下面依据每次讲座的不同,分别说说我 的心得体会。 第一次讲座的内容是“中国*的群众观”。首先是对党的群众观 的内容的了解: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 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在讲座过程中,讲座老师提 问到,我们为甚么要改革开放?因为以前的政策已经不太适应当时的中 国国情,我们的目标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 而当时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解决不了温饱医疗问题,所以我们要调 整政策,我们要改革开放。这也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 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路线也有其重要的意义:群众路线是中国*的生命线;群 众路线是引领人民各项工作的基本路线;群众路线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 兴衰成败;完成历史使命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从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来看:中国*的长期革命斗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法制建设,道德建设等等,都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准确性, 所以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也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 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 最后说到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准确的群众观。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一、要树立准确的价值观。我们要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 的价值追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价 值追求、一种人生信仰、一种学习理念,牢固树立起符合自己的人生

要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要让法治成为信仰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这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改革的领导主体,更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领导主体。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政治与法律的关系。作为一个执政党,法律很自然地体现其意志,表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助于司法实践的开展。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靠法治。作为执政党,既要领导人民立法,更要带头遵守法律;既要依宪执政,更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让法治成为信仰,成为自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每一个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不能动摇,为了这个信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了辉煌,换来了崭新的中国,换来了幸福的今天。80年前方志敏烈士临刑时写下的“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段文字,今天读来仍令人热血澎湃,感谢信仰的伟大力量。在改革不断深化,中国

日益富强的进程中,作为治国之重器,法治一旦成为信仰,必将成为社会繁荣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和保障。依法治国的根本,首先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横下一条心,采取“零容忍”,实行“全覆盖”,“老虎苍蝇一起打”,见一个违纪违法的腐败分子处置一个,惩罚一个,有多少处理多少,把“从严治党”列入依法治国的最前沿,让人民群众从活生生的现实案例中增强对党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仰。法治如果不能有效严格适用于“关键少数”,那么必然会产生“法不责众”的社会现象。领导干部要依法行政,法律部门要执法公平,人民群众要守法自觉,法治在人民心中才能逐步成为信仰。 说到法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律、是约束。事实上,人们认同法治,遵守法律,既可以是一种他律,也可以是一种自律;既可以是一种约束,也可以是一种自由。两相比较,更加理想、更为给力的状态是:将守法从他律转化为自律,从约束转化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一句话,就是让法治成为信仰、成为自觉。 一个公民、一个集体只有信仰法治,才能自觉遵从法律,依法行事,自觉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和问题,法治的力量才能最大程度地彰显。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信奉“潜规则”,遇到纠纷时喜欢“找关系”或是“私了”;有的人信奉丛林法则,发生利益矛盾时喜欢用暴力、靠“拳头”;有的人信奉“变通哲学”,有利可图时喜欢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等等;这些观念和做法往往弄巧成拙,偷鸡不成

律师演讲稿(坚持法治信仰 恪守职业道德)

坚持法治信仰恪守职业道德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我能够走上这个演讲台,向各位分享我作为一名律师的心得和体悟。我十分感恩和珍惜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请允许我先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好了,让我们言归正传。我今天所要演讲的主题是“坚持法治信仰,恪守职业道德”。前段之间的“大连13岁少年凶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个10岁的无辜小女孩,被另一个13岁的男孩杀死了。大连警方连夜发布的警情通报,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神经。不负众望,杀害孩子的凶手当天就被找到了。但是,这个前科累累的少年,最终却因“未满14周岁,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被“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结果,“太不公平!”许多民众对此倍感气愤,甚至对中国法治大失所望。 这一结果,对于做律师的我而言,虽然同样心有不平,但我在理解的同时,依然深有感触。我并非想维护坏人,这只是一个法律人的理性分析,我始终尊重法律。就这一事件而言,依照现行法律规定,这个13岁少年,的确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法律在释放对未成年人之善的同时,就必定要承受社会大众对犯罪之痛恨,这是刑法的选择,也是依法治国的结果。不过,我亦认为,在依法治国的号召之下,国家更应当重新审视法律。比如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当下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否依然适宜?对此,我不置可否。但我坚信,法律应当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 著名律师张思之老前辈曾经说过,律师应具有“哲人的智慧,诗人的激情,法学家的素养,政治家的立场,四者统一于科学的使命和职业良心与社会主义之中”。这句话,自我执业伊始,我就铭记在心。我们律师,是法治建设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必须要树立起追求法治、民主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将其作为自己律师职业的终生目标。倘若法律之师都随意践踏法律,那他的业务素质会如何?私以为,对法律没有尊崇之心,连自己都不守法纪的人,恐怕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律师。唯有将法治信仰作支撑,我们才能走的更长、更远,未来道路才会更宽、更广。

法治是一种信仰

试论法理学中的法律信仰 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法律信仰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备要件。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先生告诉我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律信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法律本身蕴藏着一种理想,需要民众的认同和尊重。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秩序和一种统治工具,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隐藏着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代表了一种理想信念和文化力量。人类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必须对法律存有信仰,只有外在的法律诉之于人性,符合人的心理或情感,并从内心敬重法律、信仰法律时,法律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根,并发挥作用。 2、由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由之路。 法治需要相应的意识,而意识从消极服从到自觉信仰的提升才是法治化的动力源泉。服从法律与信仰法律的关系是这样的,即公众在对法律价值作出认同之后就会去服从法

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又满足了主体内心的需要从而在主体内心中产生了对法律的信仰,相应的法律信仰一旦生成又会促使主体更加自觉得服从法律,爱护法律。正如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只有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的时候,才是有效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依赖警察。”法治的实现是建立在人们对法的信仰的理念之上,从服从法律到信仰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趋势。 3、法律信仰是法律获得权威性的根源。 法律的至上性、权威性形成所依赖的是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感情,它不是靠严刑峻法下社会成员初于畏惧法律而被动的服从法律来完成,而是寄希望于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对法的真诚信仰,一种类似于宗教般的情怀。只有在这种信仰中,人们对法的信任、尊重之情才会被激发,法律的至上性和最高权威性也才可能得以真正的确立和维持。 二、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 当代中国公众对法律缺乏信仰,主要与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政治文化、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诸多因素有关。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因素没有使人们产生信仰法律的内在基因,相反伦理道德却成为人们推崇的对象。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造就了权力至上的观念,使人们崇尚权力,以权力信仰取代了法律信仰。

信仰法治演讲稿6篇

信仰法治演讲稿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让法 治成为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 2004年4月1日清晨,北京市崇文区花市的一条胡同里,63岁 的黄振沄老汉在老屋前插了一面国旗,又从宪法中摘出一句“国家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在木板上放在门口,挡住了前来强拆的人群。 2014年10月,福建石狮的黄环球老人因为遭遇强拆,将当地政府、国土资源局和行政执法局告上法院,一审获胜。 “宪法作为根本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他法律是对宪法规定的细化和展开。应当说宪法和法律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莫纪宏说,“10年前黄振沄老人站起来用宪法维护自己的权益,10年后黄 环球老人选择与政府‘对簿公堂’,这说明百姓心中确实有一杆秤,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宪法和法律是有用的,要依法维权。” 信访改革,从信“访”到信“法” 谈起“信访不信法”现象,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岳成直呼:“这是一种顽疾。”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是一场“重头戏”,既涉及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又直接反映行政、司法机关依法 办事的能力。 “执行风暴”,培育法治精神需要刚性约束 9月29日,江苏南京,乘地铁出行的市民们发现一件新鲜事: 地铁站台里的大屏幕上,不时蹦出一条法律“老赖”的信息,不仅

列出了姓名、身份和大幅照片,还写明了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事实。一个个被曝光的法律“老赖”,吸引了往来行人围观。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人介绍,这次晒“老赖”活动暂定为期3个月,地铁和公交车上每天循环播放16次,每次播放10个人的信息,每10天更换一次。 2013年7月,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全国各级法院陆续开始了晒“老赖”的行动。在无锡,法院通过商场大屏幕及公交移动电视晒出“老赖”信息后,短短一个月就有20多人主动履行近2000万元;在河南,全省有数千人登上老赖“黑名单”,其中一部分还被追究刑事责任……进入2014年,曝光行动升级为惩戒,经多部门信息联网,“老赖”们在坐飞机、坐高铁、申请贷款、办信用卡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严格限制。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亚新表示:“2013年全国法院受案量已有1400多万件,但与此同时,大量生效判决得不到执行、成为一纸空文。‘诉讼爆炸’与‘执行难’同时存在,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明公民的法治观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法院系统掀起‘执行风暴’一年多来,‘执行难’问题开始缓解。实际上大部分‘老赖’是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就是觉得法律治不了我。这说明,培育法治精神不能仅靠宣传和倡导,还要靠刚性的约束措施和信息化手段,形成威慑力。这对全社会也是一种引导。”王亚新说。 让法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从我们自身做起,最崇法律最高的权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改革的机制体制作出了细致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司法改革将推行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将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等。这些司法体制改革措施,除了探索形成适应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