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身体美学化转向
近年来身体美学研究述论

近年来身体美学研究述论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身体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身体美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研究,更注重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身体实践,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身体美学的研究背景、现状、主要理论观点、应用领域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论述,以期为身体美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身体美学的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概况近年来,我国身体美学的研究逐渐兴起,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身体美学进行了探讨。
研究内容涵盖了身体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重要人物及其观点等方面。
此外,身体美学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如文化艺术、体育健康和社会生活等。
2.国外研究概况在国际范围内,身体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国外学者对身体美学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身体美学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也日益明显。
3.研究热点和趋势当前,身体美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身体与心灵的关系、身体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身体锻炼与健康、身体形象与社会心理等方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身体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三、身体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1.身体美学的基本概念身体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它关注身体在不同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强调身体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2.身体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身体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身体现象学、身体符号学、身体文化研究等。
各流派根据自身研究特点,对身体的审美、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3.重要理论家及其观点身体美学的重要理论家包括梅洛-庞蒂、德勒兹、布朗肖等。
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身体美学的核心观念,如身体的审美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关系、身体的社会建构等。
四、身体美学的应用领域1.文化艺术领域身体美学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表现为舞蹈、戏剧、电影等。
压抑与反抗:身体美学及其进展的论文

压抑与反抗:身体美学及其进展的论文【内容提要】在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领域,身体美学成为引人注目的热点和富有冲击力的研究课题。
尽管历史上遭到传统禁欲主义的严重压抑,但是身体美学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从西方艺术殿堂里的古典芭蕾,到中国古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缠足,再到当今仍然风行世界的高跟鞋,乃至长达数千年的妇女美容术的积累,都是身体美学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多方面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美学揭示了美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它与环境美学等美学研究中的新的分支学科汇合在一起,推动美学研究走向科学化。
对于美的哲学思辨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学学科来说,推动这个汇合点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英文摘要】in popular aesthetic cultural studies of today, somaesthetics becomes a dramatically hot and aggressive topic in china. although somaesthetics was severely oppressed by traditional asceticism, it has been bravely experimenting and exploring. somaesthetics shows its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aesthetics. it join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the like to new branches in aesthetic and impulses aesthetic researches towards a kind of science. for aesthetics, the metaphysical thought about beauty holds a dominant position all the tim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rive the joining point to a developing direction.【关键词】身体美学/压抑/反抗/进展somaesthetics/repression/resistance/development【正文】一近年来,我国和身体有关的大众审美事件接连不断。
《2024年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范文

《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篇一一、引言身体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涵盖了哲学、艺术、文化、医学等多个领域。
它关注的是身体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审美来塑造和评价身体。
本文将围绕身体美学的四个主要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其重要性及意义。
二、问题的提出第一个问题:身体与审美观念的关系是什么?身体作为人类存在的物质基础,其审美观念的形成与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身体的审美标准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身体与审美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审美来塑造和评价身体。
第二个问题:身体美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身体美学的研究涉及到对身体价值的评价和认同。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对于身体的认同和价值有着不同的看法。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身体美学的价值取向,以及如何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价身体的价值。
第三个问题:身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是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身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逐渐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关注身体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如健康、运动、性别等,并探讨身体在这些领域中的角色和地位。
第四个问题:如何通过身体美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身体美学不仅关注身体的审美价值,还关注如何通过身体美学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探讨如何通过身体美学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问题的分析针对四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身体的审美观念是多元化的,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我们也需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
第二个问题,身体美学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包括健康、力量、优雅、和谐等。
这些价值取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我们应该以包容、平等的心态来理解和评价各种身体美学价值取向。
第三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体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愈发重要。
除了生理层面的需求外,身体在心理、社会和道德层面上的需求也逐渐凸显出来。
《2024年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范文

《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篇一一、引言身体美学,顾名思义,是关于身体美的研究领域。
它涵盖了身体、健康、美学、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探索人类身体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围绕身体美学的四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分别是身体美学的定义与内涵、身体美学的历史演变、身体美学的实践应用以及身体美学与健康的关系。
二、身体美学的定义与内涵身体美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哲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关于身体美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一般来说,身体美学是指通过对身体的观察、感知、理解、表达和塑造,以追求身体的美感和价值。
它不仅关注身体的外观,还关注身体的内在感受和体验。
身体美学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身体美学关注身体的多样性,尊重每个人的身体特征和审美观念;其次,身体美学强调身体的健康和活力,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美的基础;再次,身体美学关注身体的表达和塑造,认为身体可以通过服饰、化妆、舞蹈、运动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塑造;最后,身体美学还关注身体的文化内涵,认为身体是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三、身体美学的历史演变身体美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研究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人们对身体的审美观念受到文化、宗教、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身体美学的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在古代文明时期,人们主要关注身体的外观和形态,以体型和线条为美的标准。
到了中世纪时期,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和力量,认为强健的身体才是美的象征。
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身体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表达,对身体美学的理解和追求也更加多元化。
四、身体美学的实践应用身体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在现实生活中,身体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时尚界,身体美学对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设计师和化妆师通过观察和理解身体的形态和特征,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的时尚造型。
其次,在体育界,身体美学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有着重要的影响。
《2024年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范文

《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篇一一、引言身体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涵盖了哲学、艺术、文化、医学等多个领域。
它主要探讨的是身体与审美之间的关系,以及身体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围绕身体美学的四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二、身体美学的定义与范畴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身体美学的定义和范畴。
身体美学主要研究的是身体的审美价值、表现形式以及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
它不仅关注身体的外观,还关注身体的感觉、运动和体验。
此外,身体美学还涉及到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对身体审美的影响。
三、身体美学的四个核心问题(一)身体的审美标准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身体的审美标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然而,现代社会对于身体的审美标准往往存在一些偏见和刻板印象,如以瘦为美、以白为美等。
这些标准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身体的审美标准,倡导多元、包容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二)身体的表达与自由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身体的表达与自由。
身体作为个体表达自我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应该享有充分的自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规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个体的身体表达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如何为个体提供更多的身体表达空间和自由,以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幸福感。
(三)身体的健康与美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身体的健康与美。
在许多人看来,健康就是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改善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实现健康与美的统一。
(四)性别与身体美学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性别与身体美学。
性别作为个体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身体形象和审美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性别在身体审美上存在差异和差异的认同度,这需要我们关注和研究不同性别的身体审美观念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大众文化视野中“身体美学”的反思与重构

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大众文化视野中“身体美学”的反思与重构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大众文化视野中“身体美学”的反思与重构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身体美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身体被视为个人魅力和美学价值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实践和功能的重要性。
本文将围绕身体美学展开讨论,试图对当前大众文化视野中的“身体美学”进行反思与重构。
一、身体美学的演变与历史身体美学的核心观念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与改变。
从古代至今,身体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美学价值。
无论是古代的希腊文化中的健康与力量,还是现代的西方文化中的苗条与性感,身体美学的定义一直在随着社会和文化的演变而改变。
然而,身体美学并非仅仅是对外在形式的追求,它还涉及到对内在品质和态度的影响。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身体的美与健康、自信与幸福之间的密切关联。
二、大众文化视野中的“身体美学”在大众文化中,身体美学往往被理解为追求完美体态和外貌。
媒体的广告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使得人们日益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
健身潮流、整形手术等进一步加剧了对身体美的追求。
然而,大众文化中的身体美学往往局限于某种标准化的审美观念,让人们迷失在追求各种身体理想的过程中。
对大众文化中的身体美学进行反思,我们需要从更宽泛的视野来审视和重构身体美学的概念。
身体美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外在的形态美,更应该考虑到身体与心理、健康、自我关爱之间的关联。
重构身体美学的概念,应该让人们积极拥抱自己的身体,关注内外的平衡和和谐,追求自身的快乐和幸福。
三、身体美学的实践与挑战实践是身体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通过锻炼身体、保持饮食健康,还是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展现身体美,实践是将身体美学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手段。
然而,身体美学的实践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多元化的身体美学观念出现了各种冲突和碰撞。
不同的文化、社会群体和个体对身体美学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差异和争议。
美学论文:浅论身体美学化转向

美学论文:浅论身体美学化转向人体美学,是研究人体美的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人体美是指人体作为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美。
狭义的人体美多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人的形体、容貌,注重的是人的形态学特征。
从广义上讲应是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得有机统一,只有这样,人体美才是完整的美、真正的美。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美学论文范文:浅论身体美学化转向。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论身体美学化转向全文如下:摘要:立意于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角度,探讨当下出现的“身体”美学化转向。
“身体”取代了传统社会中理性和灵魂的位置而独占鳌头,人们将追求“身体”的美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然而对身体的崇拜却脱离不了消费社会经济操作的“名牌”效应,走向标准化和统一化。
关键词:身体美学化;后现代社会;视觉文化;消费社会一、身体美学工厂人们已不能阻止自己将目光聚焦于“身体”这一物质存在,对它的关注度已上升到人类几千年历史之最。
围绕着“身体”这一主题,似乎掀起了一个巨大的“身体美学化”[1]浪潮,各色关于身体的产业使得全球似乎都成为一个庞大的身体美学的工厂。
走在街头,每一个身体都衣着光鲜;广告里,身体元素的参与无处不在;医学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如今恐怕要让位于对身体美的关注;甚至在文学界,“下半身”写作也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然而,“身体”热并不是原来即如此。
从传统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身体经历了一个从功能性到美学性转变的过程,简单来看,“身体”有如下方面的变化:一是身体从被压制到被解放。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儒家看来,身体需要用伦理道德去制约,以免耽溺于肉欲。
至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将身体套上牢牢的枷锁。
直至20世纪,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东来,身体才逐渐解放。
在西方,身体也难免被压制的命运。
早在柏拉图时,“身体”就已被设置在了灵魂的对立面。
他在《斐多篇》中认为,死亡只是身体的死亡而已,它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
《2024年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范文

《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篇一一、引言身体美学,顾名思义,是关于身体的美学研究,涉及人类身体在不同文化、社会、历史背景下的审美观念与表现方式。
它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外观美,更探讨身体在空间中的表达、姿态的象征意义以及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等深层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当前身体美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身体的外观与审美标准关于身体的外观与审美标准,这是身体美学中最基础也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身体的审美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西方文化往往崇尚瘦削、苗条的身材,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匀称、丰满的体态。
这些审美标准受历史、宗教、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
一方面,我们要正视并理解不同审美标准下的价值观和偏见;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构建更加包容和公正的审美观念。
三、身体的表达与空间关系身体的表达与空间关系是身体美学中另一个重要议题。
身体在空间中的姿态、动作和表情等都是身体表达的重要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不仅受到个人性格、情绪的影响,还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密切相关。
此外,空间中的物理环境也会对身体表达产生影响。
因此,在探讨身体美学时,我们需要关注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实现身体的自由表达。
四、身体与心灵的关联身体与心灵的关联是身体美学中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传统观念认为,身体是心灵的载体,而现代观念则更加注重身心互动和共融。
在身体美学中,我们需要思考身体与心灵在审美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例如,当我们在欣赏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时,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是如何与心灵的情感产生共鸣的?此外,我们还需要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身心和谐,以实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总结总的来说,身体美学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涉及到众多方面的议题。
通过对身体的外观与审美标准、身体的表达与空间关系以及身体与心灵的关联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身体美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和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身体美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身体美学化转向立意于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角度,探讨当下出现的“身体”美学化转向。
“身体”取代了传统社会中理性和灵魂的位置而独占鳌头,人们将追求“身体”的美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然而对身体的崇拜却脱离不了消费社会经济操作的“名牌”效应,走向标准化和统一化。
标签:身体美学化;后现代社会;视觉文化;消费社会一、身体美学工厂人们已不能阻止自己将目光聚焦于“身体”这一物质存在,对它的关注度已上升到人类几千年历史之最。
围绕着“身体”这一主题,似乎掀起了一个巨大的“身体美学化”[1]浪潮,各色关于身体的产业使得全球似乎都成为一个庞大的身体美学的工厂。
走在街头,每一个身体都衣着光鲜;广告里,身体元素的参与无处不在;医学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如今恐怕要让位于对身体美的关注;甚至在文学界,“下半身”写作也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然而,“身体”热并不是原来即如此。
从传统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身体经历了一个从功能性到美学性转变的过程,简单来看,“身体”有如下方面的变化:一是身体从被压制到被解放。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儒家看来,身体需要用伦理道德去制约,以免耽溺于肉欲。
至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更是将身体套上牢牢的枷锁。
直至20世纪,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东来,身体才逐渐解放。
在西方,身体也难免被压制的命运。
早在柏拉图时,“身体”就已被设置在了灵魂的对立面。
他在《斐多篇》中认为,死亡只是身体的死亡而已,它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2]13。
柏拉图确立了身体和灵魂的对立“二元论”,赞赏灵魂的不朽,而对身体嗤之以鼻。
中世纪,教会和修道院的兴盛史则相对应地构成了“身体”的苦累史,教会倡导苦行、祈祷、斋戒、克己,追求在对身体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达到灵魂与上帝的同在。
中世纪后,科学击退神学,理性占据了高地,但却也再一次将身体压制在了理性主义之下。
直到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福柯等才从理论上确立了身体在当下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身体展现方式的古今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对“言”与“意”的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最典型的是“得意忘言”说。
这形成了古代的审美观,重在言外之意而不求直露。
因而在身体展现方面,自然不能开口直言,言无不尽。
比如,《诗经》的《卫风·硕人》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即通过比喻来描绘了一个美人的姿态容貌,没有直言,却给人无限遐想。
反观当下现代社会,身体以图像化的形式不断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已剥去传统社会中蒙在身体表层的柔纱,将身体去魅,在身体美学化的过程中,使“身体”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
三是身体展现的形象之比较。
传统社会中,人类的身体呈现出一个自然本真的状态,追求端庄、美丽,并且更加注重从内在精神上提升,通过修德养性来使外貌和精神达到和谐自然的境地。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下的身体已发生了千变万化。
它更为崇尚人工美化,或化妆、或整形、或名贵服饰。
当下的身体同时出现的问题还有:身体的展现呈现出趋同化、标准化的倾向,如诸多对“范冰冰”标准脸的模仿。
由上分析可知,现代社会已出现“身体美学化”的转向,它取代了传统社会重视精神和理性的位置,独占鳌头。
人们已将追求身体的美学化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开始重视这个躯壳给人们带来的强烈满足感。
但我们也看到,标准化了的身体是单调的、乏味的、浅薄的。
那么,身体美学化的潮流从何而来?二、视觉文化的后现代性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一举推翻了理性的精神后台,以“反现代主义”的姿态横扫建筑界、文化界、艺术界,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以消解现代主义的理性、中心化、统一性、标准化和深度感等为信条,做出了各种探索感性、本真自我、平面感的尝试。
在这场文化战争中,后现代主义以它开放式的策略赢得了大众的青睐,让人们畅游在感性的游戏中欲罢不能,在影像的狂欢中忘乎所以。
而视觉文化,则是后现代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美国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认为“后现代主义即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一种策略,用它来研究后现代日常生活的谱系、定义和作用。
我们称之为分离的、破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最好从视觉上加以想象和理解,就好像它在19世纪经典地呈现在报纸与小说中一样。
”[3]4可见,视觉文化随着后现代而来,后现代主义在胜利的欢庆中,带着大众迎来了视觉文化这一世界进程。
那么,何为视觉文化?在学者周宪的视觉文化研究中,我們看到了这样一段视觉文化的历史概括: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较早地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他敏锐地把握到电影将给人类认识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之后,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大大丰富了视觉文化概念的内涵;麦克卢汉从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角度,进一步论证了电子媒介文化的到来,这种文化将视觉和听觉文化整合起来,对受众的效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介[4]。
诸多视觉文化研究者都认识到了视觉文化对世界的改变,正如海德格尔说的,这是“世界图像的兴起: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
”[5]899视觉文化的出现,不仅引起了某些传统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的变革,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生存秩序。
它具有以下几种倾向:1.视觉的独裁性。
法国哲学家伊·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指出了视觉图像对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1)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2)在景观社会中,视觉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3)影像避开了人的活动而转向景观的观看,从根本上说,景观就是独裁和暴力,它不允许对话。
”[6]由此我们可知,视觉图像一方面是普遍的,同时也具有不可抗拒性,是独裁的。
2.视觉的平面性。
后现代主义以否定深度、理性、中心等为身份标签,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并力图将后者消解掉。
观众在视觉文化中可以直接拥有强烈的感官享受,让娱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快乐成为唯一的原则,而审美也被停留于表层,以此成为新的观看、理解世界的方式。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身体”。
“身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目之所及之物,审美化潮流自然要纳之入怀,使之成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大军。
视觉文化所具有的后现代特征都显著地体现在了“身体”这一要素之上。
后现代感性直观的要求使身体挣脱了传统伦理道德和灵魂的压制,随着视觉图像盛行,身体也以震撼视觉的方式猛然登场,人们在身体的狂欢中赞叹着自由,畅享快感所带来的娱乐和满足感。
三、消费社会和视觉文化的联姻:身体的符号学转向那么,为何当下的“身体”会显示出统一的、单调的、乏味的潮流倾向呢?消费社会对此做出了回答。
消费社会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观念:审美选择的无穷无尽。
但实际上,透过消费社会的本质,我们只能看见标准化和符号化。
20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逐渐由以生产为主的社会向以消费为主的社会转型。
我们可以说,后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当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联姻,极大地推进了生活各个方面的审美化发展。
而之所以出现了标准统一化的视觉图像,则根源于消费社会的利益驱动性。
美国后现代主义大师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对此说道,“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商品社会的规律驱使我们不断出产日新月异的货品,务求以更快的速度把生产成本赚回,并且把利润不断地翻新下去。
在这种资本主义晚期阶段经济规律的统辖之下,美感的创造、实验与翻新也必然受到诸多限制”[7]423。
这是消费社会的经济操作,可见艺术与经济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身体”在消费社会中也被看作了商品,它逃离不掉被经济操作的命运。
法国哲学家让·波德莱尔对消费社会中的“身体”做出了独特的研究。
他指出,“身体”已发生了符号学的转向。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看重身体的使用价值,所以有奴隶市场或人肉交易,而消费社会关注身体的符号意义,所以有各种选美或粉丝。
视觉图像赋予身体的美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出于本性的对于美丽的追求,而变成了一种资本,成为时尚的一种形式。
“美丽的逻辑,同样也是时尚的逻辑,可以被界定为身体的一切具体价值、‘实用价值’向唯一一种功用性‘交换价值’的蜕变,它通过抽象化将光荣的、完善的身体的观念、欲望和享乐的观念概括为它一个——且由此而当然地否定并忘却它们的现实直到在符号交换中耗竭。
”[8]157此时,“身体”的偶像崇拜效应充分显示了出来,时尚也开始走在了尖端,人们抱着“名牌”理念去对身体做出各式改变,用身体去与消费社会做一次交换,以此证明自己的身份。
这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新的形式,人们在这样的追随中获得了满足感。
然而,当选择只限于消费社会规定的形式时,出现那么多的“范冰冰”也就不奇怪了。
视觉文化在当今的霸权地位已无可争议,图像崇拜和狂欢正成为当下日常生活的文化范式。
然而,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共谋,在当下正形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视觉危机。
当人们沉醉于统一化了的直观快感中时,如何解决“身体”不能承受之轻的问题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
參考文献:[1]周宪.读图,身体,意识形态[G]//文化研究:第三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2]柏拉图.斐多篇[M].杨绛,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3]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周宪.反思视觉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5).[5]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899.[6]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张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8]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