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合集下载

关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的理论探索

关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的理论探索

关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的理论探索颜大开摘 要: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了界定,进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关系,以及劳动密集型出口与经济进步、保障就业、刚性需求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试图为 中国还要不要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争论作出一己解答。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 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引言: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但工业化中期阶段究竟要求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结构,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及产业结构升级固然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没有意义,有多大意义?我们真的要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说不吗?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了较大的影响。

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为严重。

但有些人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生产成本高,属于应该逐步淘汰的产业。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跟踪研究了中国主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虽然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提升,但目前中国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仍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际竞争上,脱离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是难以持续的。

在可以预计的15~20年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最具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的产业,仍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不应是限制性发展产业,而且应是鼓励发展的产业。

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界定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

从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在国际贸易中,有形商品被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 C),劳动/资源密集产品包括皮革、纺织、服装、鞋类、玩具及运动器材、木材及纸制品、非金属矿产品等四类。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解析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解析与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逆差原因解析与应对策略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备受关注。

贸易逆差的形成涉及多个因素,如经济结构、市场开放程度、汇率等。

本文将分析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1.经济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相互对应的贸易结构也不同。

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电子产品等,而美国则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出口,如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

这导致了两国贸易结构的不平衡,进而形成了贸易逆差。

2.市场准入壁垒美国在一些高技术行业设置了较高的市场准入壁垒,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发展空间,使得中国在进口高技术产品方面依赖进口,从而导致贸易逆差扩大。

此外,一些关税壁垒、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等也是市场准入壁垒的表现,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3.汇率问题汇率水平也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过去实行的人民币低估汇率政策使得中国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而美元的强势使得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买不到竞争优势。

汇率因素给中美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平衡。

二、应对策略1.优化产业结构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升级。

同时,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以提高出口附加值,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从而缩小贸易逆差。

2.加强市场开放通过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标准,以增加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对进口产品的需求。

通过促进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扩大消费,以减少与美国的贸易逆差。

3.稳定汇率建立稳定、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避免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或贬值,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情况下稳定人民币汇率。

通过稳定汇率,降低汇率波动对贸易逆差的影响,促进贸易平衡。

4.深化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改革加强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同配合,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改革,引导资金流动,促进贸易平衡。

同时,建立和完善贸易统计体系,及时准确地了解贸易数据,为制定科学的贸易政策提供支持。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研究【最新经济学类】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问题研究【最新经济学类】

0076—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0054 00,‘1一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 2010图2一,:1980一2007年各类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资料来源: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根据相关数据整理,工业制成品总出口额来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第二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丁O )之际,我国的出口总额仅为2492亿美元,位列全球出口第六位,出口额仅是排名第一美国的36.5%。

近10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出口额超过日本,三年之后,又超越美国。

截至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己经达到,.428万亿美元,稍稍落后于德国的,465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1 2016.6亿美元,超过德国的11280.0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1 978年一2007年平均增长21.7%。

2004年贸易总额超过一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6倍。

2007年贸易总额为2.17万亿美元,突破两万亿美元。

2006年出口贸易总额为963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7%,2007年出口贸易总额为11850亿美元,突破一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

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外汇储备,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两万亿美元,达到23991 .52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

出口贸易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据笔者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2006年出口贸易依存度为36.8%,2007年为36.4%,2008年为32%,2009年为24.4%,这显示了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巨大的支撑作用。

(具体数据参见下表二、表三)表2-2:,992一2006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状况年年份份出口额额进口额额国内生产对外贸易出口进口(((亿元)))(亿元) ))总值(亿元)))依存度(%)))依存度(%)))依存度(%) ))1199224676.334443.3326923.553387%%17.37%%16.50%%1199335284.885986.2235333.9931.90%%14.96%%16.94 %%11994410421.889960.11148197.9942.29%%21.62%%20.67%%11995512451.8811048.11160793.7738.66%%20.48%%18.17%%11996612576.4411557.4471176.6633.91%%17.67%%16.24%%11997715160.7711806.5578973.0034.15%%19.20%%14.95%%11998815223.6611626.11184402.3331.81%%18.04%%13.77%%11999916159.8813736.4489677.11133.34%%18.02%%15.32%%22000020634.4418638.8899214.6639.58%%20.80%%18.79%%22001122024.4420159.22109655.2238.47%%20.09%%18.38%%22002226947.9924430.33120332.7742.70%%22.39%%20.30%%22003336287.9934195.66135822.8851.89%%26.72%%25.18%%22004449103.3346435.88159878.3359.76%%30.71%%29.04%%22005562648.11154273.77183084.8863.86%%34.22%%29.64%%22006677594.6663376.99210871.0066.85%%36.80%%30.05 %%(资料来源:据《中国统计一年鉴2007年》数据整理。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特点及发展前景1.出口导向型: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以出口为主导,出口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相当大的比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优势,制造业成本相对较低,能够生产大量廉价商品满足世界市场需求。

2.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如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玩具等。

这种结构特点主要源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

3.对外贸易依赖程度高:中国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较高,对外需求大于输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之一,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很高。

4.贸易伙伴分布广泛: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分布广泛,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地。

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

发展前景1.贸易多样化:中国对外贸易未来可能会更加多样化,不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服务贸易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和引领全球产业变革。

2.“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对外贸易带来了重大机遇。

该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金融合作等方面。

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国有望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推动更广泛的国际经济合作。

3.内外市场双循环:中国正在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即通过内循环满足国内需求,通过外循环扩大开放和对外合作。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和外贸平衡发展,提高对外贸易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4.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和贸易方式。

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创新和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贸易效率、降低成本,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前景仍然乐观。

中国将继续深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小幅下降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及类似容器、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下简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共计2.3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占同期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的21.2%。

一、10月份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月度出口值连续2个月同、环比下降。

今年以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月度出口值在2月份降至低点后震荡回升,而在8月份达到年内最高值后,9月和10月接连回调。

10月份当月出口2371亿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5.6%,月度出口值连续2个月同、环比均下降(下图)。

-40-20020406080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同比(%)金额(亿元)2015年以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走势图出口值同比增速(二)一般贸易及加工贸易降幅均大于整体,旅游购物、市场采购等其他贸易方式出口保持增势。

10月份,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683亿元,下降5.2%,占同期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的(下同)71%。

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300.1亿元,下降14%,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2%缩减至12.7%。

此外,以旅游购物商品及市场采购为主的“其他贸易”方式出口227.9亿元,同比显著增长51%。

(三)民营企业出口微幅下滑,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降幅明显。

10月份,我国民营企业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1646亿元,下降0.1%,占69.4%,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

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31.2亿元,下降9.6%,占22.4%;国有企业出口193.9亿元,下降13.8%。

(四)对主要市场出口均出现下降,对香港地区及俄罗斯出口增长。

10月份,我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出口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分别为532.3亿元、388亿元、281.3亿元、167.8亿元,降幅依次为1.5%、4.9%、5.4%、6%;对上述4者出口合计占57.7%。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精品文档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精品文档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涵生产产品需要投入各种生产要素,比如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劳动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同理,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多,则该产品可以被称作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应的产业则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国之间进行产品内分工,不同国家在产品的不同环节进行生产。

不同的环节需要投入不同的生产要素。

因此,尽管可能生产整个产品需要投入相对多的资本,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生产该产品的某一个环节却可能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

根据上述内涵,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以下产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则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往往进口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零部件(中间品)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品。

加工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因此,虽然中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比重,但是中国主要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为了便于分析,这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

(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劳动力丰裕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

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比如,2010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规模达到2.76万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6.9%。

第二产业主要由工业组成,工业主要由制造业组成,因此,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主要力量。

由于中国充分利用了劳动力禀赋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

商务部:中国将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商务部:中国将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山东地区 的情 况也差 不了多少 ,在昌 邑、济 南地 区有 不少企业 也出现 了间歇停产 ,其 中最多 的是 印染 工
厂 ,不少集 团公 司只保 留了纺纱和 织布分 厂的运 营 ;在威 海很多韩资服装加工厂 已经撤离 了中国 ,对 当地 面料 销售市场打压 明显 ,有 的经营 困难 的公司已经将 工厂 出让 ,只保 留贸易公司 ,其 中不乏大 中型企业 。在 1y 份 oJ 经济危机冲击之下 ,企业倒闭停产对总的织机开机率造成 了下拉影响 。
成 的经济 影响不 可低估 。
主要纺织集群地频现 “ 间歇性"停产
据 中国第 一纺织 网了解 , 目前停产 的 中小纺 织服 装企 业 已经超过 1 %,无论 是 内销 还是外销 生意都 不好 0 做 ,只 有 1%一 00 0 2 0的企业 在此次经济危机 中没有感觉到 明显的生存危机 ,有5 %一 0 / 0 6 %的企业 在勉强度 日,一 周开机率维持在6 %左右 ,而剩下的1%-2%的企业处在停产 的边 缘。 0 0 0
纺织行业面临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1月2 0 7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全 国首部 企业信用监管 报告 ,给浙江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信用体检 。
报告显示 ,20 年以来 ,全省共立案查办各类违法失信案件3 6 8 ,其 中涉嫌企业违法失信案件 1 82 ,共 08 62起 18 起
涉及金额i 12 .6 4 2 2 3 万元。 0

| _ 。 '≮ I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i l
商务部 :中国将稳 定劳动密集型产 品出 口
据新华社 报道 ,商务部副部 长易小 准在 第三届世界工商 协会论坛上表示 ,中国未来将稳定劳动密 集型产品 出 口,扩大 自主品牌 、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的 出口。

我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其调控措施

我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其调控措施

我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其调控措施首先,出口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使得我国的贸易顺差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其次,国内生产能力过剩。

过去几十年,我国一直实施大规模的投资计划,投资产能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这导致了过剩的产能,迫使我国企业将产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以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维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第三,汇率政策导致出口竞争力增强。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人民币币值,使得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我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从而增加了贸易顺差。

第四,外需市场需求旺盛。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竞争力,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将大量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进一步增加贸易顺差。

为了调控贸易顺差,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扩大消费需求。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升级。

这样可以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外出口,从而缩小贸易顺差。

其次,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需要加快产业升级,推动高端制造业、创新技术产业等发展,提升我国产品的附加值。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可以增加产品的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提高我国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非常重要。

我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含量,避免依靠掌握他人的技术和品牌来出口产品。

第四,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对于调控贸易顺差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公平,减少汇率政策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总之,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复杂而多样,需要从改变产业结构、增强内需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阶段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我们组主要从四方面来进行说明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背景
2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
3劳动密集型产品现阶段面临的挑战
4什么样的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应对挑战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背景
背景: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劳动力素质快速提高。

劳动力价格优势较长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

劳动生产率提高还有很大潜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市场、投资、产业配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和消费能力。

同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效应非常明显,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地区,通过专业化的细分,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不仅功能齐全,而且配套能力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

越南、印度等国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外对我出口产品依存度高。

物流效率明显高于周边国家。

从上,我们小组根据国贸学知识讨论:按要素票赋理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为要素票赋状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中国现阶段是劳动丰裕度相对高而技术稀缺的国家,我国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性质,而其他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却面临要素投入的巨大约束。

所以,在劳动要素供给上升,技术要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正常的。

这是我国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出口劳动密集品来参与国际分工。

二、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原因(我们组从两方面进行讨论与归纳)
从优势上的选择
1.中国人多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分配这项资源也是个重要的问题。

劳动密集型
企业能够吸纳为数众多的人口。

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有效需求,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2.劳动力成本相较而言比较低廉,在国际市场上有优势的存在。

当前技术水平
下,仍存在对于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精湛手工艺的制作,这些必须保留或采用人工作业。

此时,人多优势就可以体现,用相同的钱制作出更多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劣势上的选择
1.中国虽然在高速发展中,但是我国相较而言起步晚,产业转型需要一步步进行,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的工业化还处于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呈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
完全释放出来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不应盲目跟风,避免出现像“大跃进”事件再次发生。

2.实际上来说,中国技术要素还欠成熟,技术要素明显不足,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短期内,我们认为劳动密集型仍是中国主要方式。

三、劳动密集型产品现阶段面临的挑战(我们组还是通过两方面进行概括)
从国内自身看:
1. 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从工资增长的速度看,我国明
显快于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将威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

同时,近些年来我国东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和地区水、电、煤、地及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升,多数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产业生存发展的压力增大。

2.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缺少品牌营销,而且各种产品之间的档次差别、质
量差别也没有拉开,加之企业之间的可替代性强,造成企业对市场价格的掌控能力非常弱,只能通过争相压低价格在竞争中取代对手。

从而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的粗放性严重,出口在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多元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从国外态度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我国汇率的不断贬值和相对稳定。

现阶段,面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出口企业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压缩成本、处心积虑地营造品牌;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与海外客户讨价还价。

由于人民币升值过快,再加上其他成本上升因素,使包括纺织、电子、家具、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陷入困境,企业利润或者趋近于零,或者已经开始亏损。

从而看出,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的趋势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负面效应将越来越明显。

2. 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由于经济增长放慢,致使国际市场需求疲软,
再加上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北美、欧盟、亚洲、拉美和南非等地区不断对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设置技术(绿色)壁垒、实施反倾销手段来限制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反倾销的困境,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环境更趋恶化。

四、什么样的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应对挑战
前提:我们组一致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等于技术落后产业,但现今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还以技术相对落后的产业为主,而现今这种模式已经渐渐出现不足之处,所以,我们的产业需要进行改进。

我们认为需要把劳动、技术、资本三个要素相互联系进行创新。

我们要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研究制定中长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垂直分工,在未来的国际垂直分工和市场竞争中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促进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1)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收入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选择。

可以用现代高
新技术改造或装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获得持续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2)一些新兴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计算机软件设计等研发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本来就蕴藏着丰富的技术和创新因素。

(3)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宜以先进和落后简单划分,关键要看是否能充分有效利用我国生产要素和资源。

只要符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又不造成污染的企业和产品,永远都是先进而不是落后的。

综上所述,我们组讨论结果是:
现阶段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