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合金铸件生产及铸造方法的选择

常用合金铸件生产及铸造方法的选择
常用合金铸件生产及铸造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常用合金铸件生产及铸造方法的选择

常用合金:铸铁、铸钢和非铁合金中的铝、铜合金,本节主要介绍这几种合金的性能、生产特点、应用以及如何选择铸造方法等。

一、铸铁件的生产

铸铁: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铸造合金中应用最广。在实际应用中,铸铁是以铁、碳和硅为主要元素的多元合金。铸铁的常用成分范围见表1-16。

表1-16 铸铁的常用成分范围

分类:根据碳的存在形式的不同,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和麻口铸铁;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的不同,灰铸铁又可分为:普通灰铸铁(简称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根据铸铁化学成分的不同,还可将铸铁分为:普通铸铁和合金铸铁。

(一)灰铸铁

1.灰铸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特点金属基体(F、F+P、P)与片状石墨(G)所组成,如图1-46所示。

性能特征: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比钢低得多,通常σ

约为

b

120~250MPa,抗压强度与钢接近,一般可达600~800MPa,塑性和韧度近于零,属于脆性材料,不能锻造和冲压;焊接时产生裂纹的倾向大,焊接区常出现白口组织,焊后难以切削加工,焊接性差;灰铸铁的铸造性能优良,铸件产生缺陷的倾向小;由于石墨的存在切削加工性能好,切削加工时呈崩碎切屑,通常不需加切削液;灰铸铁的减振能力为钢的5~10倍,是制造机床床身、机座的主要材料;灰铸铁的耐磨性好,适于制造润滑状态下工作的导轨、衬套和活塞环等。

影响性能的因素:基体组织和石墨的分布。珠光体越多,石墨分布越细小均匀,强度、硬度也越高,耐磨性越好。要想控制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必须控制铸铁的石墨化程度。

铸铁石墨化:主要影响因素是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

(1)化学成分灰铸铁除含碳元素外,还有硅、锰、硫和磷等元素,它们对铸铁石墨化的影响如下:

碳和硅碳和硅是铸铁中最主要的元素,对铸铁的组织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碳是形成石墨的元素,也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含碳量愈高,析出的石墨就愈多、愈粗大,而基体中的铁素体含量增多,珠光体减少;反之,石墨减少且细化。

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实践证明,若铸铁中含硅量过少,即使含碳量很高,石墨也难以形成。硅除能促进石墨化外,还可改善铸造性能,如提高铸铁的流动性、降低铸件的收缩率等。

锰和硫锰和硫在铸铁中是密切相关的。

硫严重阻碍石墨化的元素。含硫量高时,铸铁有形成白口的倾向。硫在铸铁晶界上形成低熔点(985℃)的共晶体(FeS+Fe),使铸铁具有热脆性。此外,

硫还使铸铁铸造性变坏(如降低铁液流动性、增大铸件收缩率等),通常限制在0.1%~0.15%以下,高强度铸铁则应更低。

锰能抵消硫的有害作用,故属于有益元素。因锰与硫的亲和力大,在铁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Mn+S=MnS

Mn+FeS=Fe+MnS

MnS的熔点约为1600℃,高于铁液温度,因它的比重较小,故上浮进入熔渣而被排出炉外,而残存于铸铁中的少量MnS呈颗粒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小。

铸铁中的锰除与硫发生作用外,其余还可溶入铁素体和渗碳体中,提高了基体的强度和硬度;但过多的锰则起阻碍石墨化的作用。铸铁中锰的含量一般为0.6%~1.2%。

磷磷的影响不显著,可降低铁液的粘度而提高铸铁的流动性。当铸铁中磷

P为主的共晶体,这种共晶体的熔点较低、硬的含量超过0.3%时,则形成以Fe

3

度高(390~520HB),形成了分布在晶界处的硬质点,因而提高了铸铁的耐磨性。因磷共晶体呈网状分布,故含磷过高会增加铸铁的冷脆倾向。因此,对一般灰铸铁件来说,一般应限制在0.5%以下,高强度铸铁则应限制在0.2%~0.3%以下,只是某些薄壁件或耐磨件中的磷的含量可提高到0.5%~0.7%。

(2)冷却速度相同化学成分的铸铁,若冷却速度不同,其组织和性能也不同。从图1-47所示的三角形试样的断口处可以看出,冷却速度很快的下部尖端处呈银白色,属于白口组织;其心部晶粒较为粗大,属于灰口组织;在灰口和白口交界处属麻口组织。这是由于缓慢冷却时,石墨得以顺利析出;反之,石墨的析出受到了抑制。为了确保铸件的组织和性能,必须考虑冷却速度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铸件的冷却速度主要取决于铸型材料的导热性和铸件的壁厚。

利用激冷:在同一铸件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铸型材料,使铸件各部分的组织和性能不同。如冷硬铸造轧辊、车轮时,就是采用局部金属型(其余用砂型)以激冷铸件上的耐磨表面,使其产生耐磨的白口组织。

壁厚的影响:在铸型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壁厚不同的铸件因冷却速度的差异,铸铁的组织和性能也随之而变,因此,必须按照铸件的壁厚选定铸铁的化学成分和牌号。

2.灰铸铁的用途根据牌号的不同而选用:低负荷和不重要的零件,如防护罩、小手柄、盖板和重锤等;承受中等负荷的零件,如机座、支架、箱体、带轮、轴承座、法兰、泵体、阀体、管路、飞轮和电动机座等;承受较大负荷的重要零件,如机座、床身、齿轮、汽缸、飞轮、齿轮箱、中等压力阀体、汽缸体和汽缸套等;承受高负荷、要求耐磨和高气密性的重要零件,如重型机床床身、压力机床身、高压液压件、活塞环、齿轮和凸轮等。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向铁液中冲入硅铁合金孕育剂,然后进行浇注的处理方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铸铁称为孕育铸铁。由于铁液中均匀地悬浮着外来弥散质点,增加了石墨的结晶核心,使石墨化作用骤然提高,因此石墨细小且分布均匀,并获得珠光体基体组织,使孕育铸铁的强度、硬度比普通灰铸铁显著提高,含碳量愈少、石墨愈细小,铸铁的强度、硬度愈高。

孕育铸铁的另一优点是冷却速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甚小,因此铸件上厚大截面的性能较为均匀,如图1-48所示。

孕育铸铁的用途:静载荷下要求较高强度、高耐磨性或高气密性铸件以及厚大铸件。

制造工艺:须熔炼出碳、硅含量均低的原始铁液(w C=2.7%~3.3%、w Si=1%~2%)。孕育剂为含硅75%的硅铁,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25%~0.60%。孕育处理时,应将硅铁均匀地加入到出铁槽中,由出炉的铁液将其冲入浇包中。由于孕育处理过程中铁液温度要降低,故出炉的铁液温度必须高达1400~1450℃。

4.灰铸铁的生产特点主要在冲天炉内熔化,一些高质量的灰铸铁可用电炉熔炼。灰铸铁的铸造性能优良,铸造工艺简单,便于制造出薄而复杂的铸件,生产中多采用同时凝固原则,铸型不需要加补缩冒口和冷铁,只有高牌号铸铁采用定向凝固原则。

灰铸铁件主要用砂型铸造,浇注温度较低,因而对型砂的要求也较低,中小件大多采用经济简便的湿型铸造。灰铸铁件一般不需要进行热处理,或仅需时效处理即可。

(二)球墨铸铁

1.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特点随着化学成分、冷却速度和热处理方法的不同,球墨铸铁可得到不同的基体组织(F、F+P、P),如图1-49所示。

球墨铸铁的石墨呈球状,它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减至最低限度,基体强度的利用率可达70%~90%,因此球墨铸铁具有比灰铸铁高得多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可

=(400~900)MPa,δ=2%~18%,同以和钢媲美,塑性和韧度大大提高。通常σ

b

时,仍保持灰铸铁某些优良性能,如良好的耐磨性和减震性,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能好等。球墨铸铁的焊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都优于灰铸铁。珠光体球墨铸铁与45号锻钢的力学性能比较见表1-17。

表1-17 珠光体球墨铸铁和45号锻钢的力学性能比较

2.球墨铸铁的生产特点

(1)铁液要有足够高的含碳量,低的硫、磷含量,有时还要求低的含锰量。高碳(3.6%~4.0%)可改善铸造性能和球化效果,低的锰、磷可提高球墨铸铁的塑性与韧度。硫易与球化剂化合形成硫化物,使球化剂的消耗量增大,并使铸件易于产生皮下气孔等缺陷。

球化和孕育处理使铁水温度要降低50~100℃,为防止浇注温度过低,出炉的铁水温度必须高达1400℃以上。

(2)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是制造球墨铸铁的关键,必须严格控制。

球化剂:我国广泛采用的球化剂是稀土镁合金。镁是重要的球化元素,但它密度小(1.73g/cm3)、沸点低(1120℃),若直接加入铁液,镁将浮于液面并立即沸腾,这不仅使镁的吸收率降低,也不够安全。稀土元素包括铈(Ce)、镧(La)、镱(Yb)和钇(Y)等十七种元素。稀土的沸点高于铁水温度,故加入铁水中没有沸腾现象,同时,稀土有着强烈的脱硫、去气能力,还能细化组织、改善铸造性能。但稀土的球化作用较镁弱,单纯用稀土作球化剂时,石墨球不够圆整。稀土镁合金(其中镁、稀土含量均小于10%,其余为硅和铁)综合了稀土和镁的优点,而且结合了我国的资源特点,用它作球化剂作用平稳、节约镁的用量,还能改善球铁的质量。球化剂的加入量一般为铁水质量的1.0%~1.6%。

孕育剂:促进铸铁石墨化,防止球化元素造成的白口倾向,使石墨球圆整、细化,改善球铁的力学性能。常用的孕育剂为含硅75%的硅铁,加入量为铁水质量的0.4%~1.0%。由于球化元素有较强的白口倾向,故球墨铸铁不适合铸造薄壁小件。

球化处理:以冲入法最为普遍,如图1-50所示。将球化剂放在铁液包的堤坝内,上面铺硅铁粉和稻草灰,以防球化剂上浮,并使其缓慢作用。开始时,先将铁液包容量2/3左右的铁液冲入包内,使球化剂与铁液充分反应。尔后,将孕育剂放在冲天炉出铁槽内,用剩余的1/3包铁液将其冲入包内,进行孕育。

球化处理后的铁液应及时浇注,以防孕育和球化作用的衰退。

(3)铸型工艺

凝固特性:球墨铸铁含碳量较高,近共晶成分,凝固收缩率低,但缩孔、缩松倾向较大,这是其凝固特性所决定的。球墨铸铁在浇注后的一个时期内,凝固的外壳强度较低,如图1-51a所示。而球状石墨析出时的膨胀力却很大,若铸型的刚度不够,铸件的外壳将向外胀大,造成铸件内部金属液的不足,于是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产生缩孔和缩松,如图1-51b所示。为防止上述缺陷,可采取如下措施:在热节处设置冒口、冷铁,对铸件收缩进行补偿;增加铸型刚度,防止铸件外形扩大。如增加型砂紧实度,采用干砂型或水玻璃快干砂型,保证砂型有足够的刚度,并使上下型牢固夹紧。

存在问题:球墨铸铁件容易出现皮下气孔,皮下0.5~2mm处,直径1~2mm,它的产生是因铁液中过量的Mg或MgS与砂型表面水分发生如下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而形成的。

防止皮下气孔的产生:降低铁液中含硫量和残余镁量,降低型砂含水量或采用干砂型,浇注系统应使铁液平稳地导入型腔,并有良好的挡渣效果,以防铸件内夹渣的产生。

3.球墨铸铁的用途球墨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尤其是屈强比

(σ

0.2/σ

b

)优于锻钢,用途非常广泛,如汽车、拖拉机底盘零件,阀体和阀盖,

机油泵齿轮,柴油机和汽油机曲轴、缸体和缸套,汽车拖拉机传动齿轮等。目前,球墨铸铁在制造曲轴方面正在逐步取代锻钢。

4.球墨铸铁的热处理铸态球墨铸铁的基体多为珠光体-铁素体混合组织,有时还有自由渗碳体,形状复杂件还存在残余内应力。因此,多数球墨铸铁件要进行热处理,以保证应有的力学性能。常用的热处理为退火和正火。退火的目的是获得铁素体基体,以提高球墨铸铁件的塑性和韧度。正火的目的是获得珠光体基体,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三)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白口铸铁通过石墨化退火处理得到的一种高强韧铸铁。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度,可以部分代替碳钢。可锻铸铁分为铁素体基体(黑心)可锻铸铁和珠光体基体可锻铸铁。

1.可锻铸铁的生产特点可锻铸铁的生产分两个步骤:

第一步:先铸造出白口铸铁,随后退火使Fe

3

C分解得到团絮状石墨。为保证在通常的冷却条件下铸件能得到合格的白口组织,其成分通常是

w

C

=2.2%~2.8%,w Si=1.2%~2.0%,w Mn=0.4%~1.2%,w P≤0.1%,w S≤0.2%。

第二步:进行长时间的石墨化退火处理,900~980℃,长时间保温。其工艺如图1-52所示。

1

显微组织:金属基体和团絮状石墨组成,如图1-53示。

性能:较高的冲击韧度和强度,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承受冲击载荷的薄壁小件,铸件壁厚一般不超过25mm。

用途:低动载荷及静载荷、要求气密性好的零件。如管道配件,中低压阀门,弯头,三通等;农机犁刀、车轮壳和机床用扳手等;较高的冲击、振动载荷下工作的零件。如汽车、拖拉机上的前后轮壳、制动器、减速器壳、船用电动机壳和机车附件等;承受较高载荷、耐磨和要求有一定韧度的零件。如曲轴、凸轮轴、

连杆、齿轮、摇臂、活塞环、犁刀、耙片、闸、万向接头、棘轮扳手、传动链条和矿车轮等。

问题: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应用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某些传统的可锻铸铁零件,已逐渐被球墨铸铁所代替。

(四)蠕墨铸铁

1.蠕墨铸铁的生产在一定成分的铁液中加入适量的蠕化剂进行蠕化处理而成的。所谓蠕化处理是将蠕化剂放入经过预热的堤坝或铁液包内的一侧,从另一侧冲入铁液,利用高温铁液将蠕化剂熔化的过程。蠕化剂为镁钛合金、稀土镁钛合金或稀土镁钙合金等。

2.蠕墨铸铁的性能及应用蠕墨铸铁中的石墨片比灰铸铁中的石墨片的长厚比要小,端部较钝、较圆,介于片状和球状之间的一种石墨形态,如图1-54所示。

性能:力学性能较高,强度接近于球墨铸铁,具有一定的韧度,较高的耐磨性,同时又兼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导热性。

应用:生产汽缸盖、汽缸套、钢锭模、轧辊模、玻璃瓶模和液压阀等铸件。

(五)铸铁的熔炼

熔炼目的:高生产率、低成本地熔炼出预定成分和温度的铁液。

熔炼设备:冲天炉、电弧炉、工频炉等,其中以冲天炉的应用最为广泛。

冲天炉组成:包括炉底、炉缸、炉身和前炉四大部分,如图1-55所示。

1.冲天炉的熔炼过程用于冲天炉的燃料为焦炭,金属炉料有:铸造生铁锭、回炉料(浇冒口、废机件)、废钢、铁合金(硅铁、锰铁)等,熔剂为石灰石和氟石。

熔炼过程中,高温炉气上升、炉料下降,在两者逆向运动中产生如下过程:底焦燃烧;金属炉料被预热、熔化和过热;冶金反应使铁液发生变化。因此,金属在冲天炉内并非简单的熔化,实质上是一种熔炼过程。

2.铁液化学成分的控制在熔化过程中铁料与炽热的焦炭和炉气直接接触,铁料的化学成分将发生某些变化。为了熔化出成分合格的铁液,在冲天炉配料时必须考虑化学成分的如下变化:

(1)硅和锰炉气氧化使铁液中的硅、锰产生熔炼损耗,通常的熔炼损耗为:硅10%~20%,锰15%~25%。

(2)碳铁料中的碳,一方面可被炉气氧化熔炼损耗,使含碳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铁液与炽热焦炭直接接触吸收碳分,使含碳量增加。含碳量的最终变化是炉内渗碳与脱碳过程的综合结果。实践证明,铁液含碳量变化总是趋向于共晶含碳量(即饱和含碳量),当铁料含碳量低于3.6%时,将以增碳为主;高于3.6%时,则以脱碳为主。鉴于铁料的含碳量一般低于3.6%,故多为增碳。

(3)硫铁料因吸收焦炭中的硫,使铸铁含硫量增加50%左右。

(4)磷基本不变。

炉料配制:根据铁液化学成分要求和有关元素的熔炼损耗率折算出铁料应达到的平均化学成分、各种库存铁料的已知成分,确定每批炉料中生铁锭、各种回炉铁、废钢的比例。为了弥补铁料中硅、锰等元素的不足,可用硅铁、锰铁等铁合金补足。由于冲天炉内通常难以脱除硫和磷,因此,欲得到低硫、磷铁液,主要依靠采用优质焦炭和铁料来实现。

二、铸钢件的生产

=400~650N/mm2,铸钢优点:力学性能高,特别是塑性和韧度比铸铁高,如σ

b

δ=10%~25%,αKU=20~60J/cm2。焊接性能优良,适于采用铸、焊联合工艺制造重型机械。但铸造性能、减震性和缺口敏感性都比铸铁差。

铸钢用途:承受重载荷及冲击载荷的零件,如铁路车辆上的摇枕、侧架、车轮及车钩,重型水压机横梁,大型轧钢机机架、齿轮等。

铸钢分类:碳素铸钢、低合金铸钢和高合金铸钢等。

(一)铸钢的铸造工艺特点

铸造性能差:熔点高,钢液易氧化;流动性差;收缩较大,体收缩约为灰铸铁的三倍,线收缩约为灰铸铁的两倍。因此铸钢较铸铁铸造困难,为保证铸件质量,避免出现缩孔、缩松、裂纹、气孔和夹渣等缺陷,必须采取更为复杂的工艺措施。

(1)型砂的强度、耐火度和透气性要高原砂要采用耐火度很高的人造石

硬化水玻璃砂型和粘土干砂型。英砂。中、大件的铸型一般都采用强度较高的CO

2

为防止粘砂,铸型表面应涂刷一层耐火涂料。

(2)使用补缩冒口和冷铁,实现定向凝固补缩冒口一般为铸件质量的25%~50%,造型和切割冒口的工作量大。如图1-56所示为ZG230-450齿圈的铸造工艺方案。该齿圈尽管壁厚均匀,但因壁厚较大(80mm),心部的热节处(整圈)极易形成缩孔和缩松,铸造时必须保证对心部的充分补缩。由于冒口的补缩距离有限,为此,除采用三个冒口外,在各冒口间还须安放冷铁,使齿圈形成三个独立的补缩区。浇入的钢液首先在冷铁处凝固,形成朝着冒口方向的定向凝固,使齿圈上各部分的收缩都能得到金属液的补充。

(3)严格掌握浇注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低碳钢(流动性较差)、薄壁小件或结构复杂不容易浇满的铸件,应取较高的浇注温度;高碳钢(流动性较好)、大铸件、厚壁铸件及容易产生热裂的铸件,应取较低的浇注温度。一般为

1500~1650℃。

(二)铸钢的热处理

在铸件内部存在很多缺陷(缩孔、缩松、裂纹、气孔等)以及金相组织缺点,如晶粒粗大和魏氏组织(铁素体成长条形状分布在晶粒内部),使塑性大大降低,力学性能比锻钢件差,特别是冲击韧度低。此外铸钢件内存在较大的铸造应力。

目的:细化晶粒、消除魏氏组织、消除铸造应力、提高力学性能。

工艺:退火和正火处理。退火适于w C≥0.35%或结构特别复杂的铸钢件。因这类铸件塑性较差,残留铸造应力较大,铸件易开裂;正火适用于w C<0.35%的铸钢件,因这类铸件塑性较好,冷却时不易开裂。铸钢正火后的力学性能较高,生产效率也较高,但残留内应力较退火后的大。为进一步提高铸钢件的力学性能,还可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铸钢件不宜淬火,淬火时铸件极易开裂。

(三)铸钢的熔炼

熔炼是铸钢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钢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铸钢件的质量。

冶炼设备:电弧炉、平炉和感应电炉等。电弧炉用得最多,平炉仅用于重型铸钢件,感应电炉主要用于合金钢中、小型铸件的生产。

1.电弧炉炼钢利用电极与金属炉料间电弧产生的热量来熔炼金属,如图1-57所示。炉子容量从1~15吨。钢液质量较高,熔炼速度快,一般为2~3小时一炉,温度容易控制。炼钢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废钢、生铁和铁合金等。其它材料有造渣材料、氧化剂、还原剂和增碳剂等。

2.感应电炉炼钢在精密铸造和高合金钢铸造中应用最普遍。感应电炉的构造如图1-58所示。利用感应线圈中交流电的感应作用,使坩埚内的金属炉料及钢液产生感应电流发出热量使炉料熔化的。

优点:加热速度较快,热量散失少,热效率较高,氧化熔炼损耗较小,吸收气体较少;

缺点:炉渣温度较低,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充分发挥炉渣在冶炼过程中的作用,基本上是炉料的重熔过程。

感应电炉的类型:高频感应电炉,频率1000Hz以上,容量一般在100kg以下;中频感应电炉,频率500~300Hz之间,容量一般是60~1000kg;工频感应电炉,工业频率50Hz,容量一般是100~10000kg。

三、非铁合金铸件的生产

(一)铸造铜合金

铜的分类:紫铜(纯铜)、黄铜和青铜。

紫铜熔点为1083℃,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及塑性良好;强度、硬度低且价格较贵,极少用它来制造机械零件,广泛使用的是铜合金。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锌在铜中有较高的溶解度,随着含锌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塑性显著提高,但含锌量超过47%后黄铜的力学性能将显著下降,故黄铜的含锌量小于47%。铸造黄铜除含锌外,还常含有硅、锰、铝和铅等合金元素。

=250~450MPa,δ=7%~30%,HBS=60~120,而铸造黄铜有相当高的力学性能,如σ

b

价格却较青铜低。铸造黄铜的熔点低、结晶温度范围窄,流动性好、铸造性能较好。铸造黄铜常用于一般用途的轴承、衬套、齿轮等耐磨件和阀门等耐蚀件。

青铜是铜与锌以外的元素构成的合金。其中,铜和锡构成的的合金称为锡青铜。锡青铜的力学性能较黄铜差,且因结晶温度范围宽、容易产生显微缩松缺陷;但线收缩率较低,不易产生缩孔,其耐磨、耐蚀性优于黄铜,适于致密性要求不高的耐磨、耐蚀件。此外,还有铝青铜、铅青铜等,其中,铝青铜有着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磨、耐蚀性,但铸造性较差,故仅用于重要用途的耐磨、耐蚀件。

(二)铸造铝合金

铝合金密度低,熔点低,导电性和耐蚀性优良,因此也常用来制造铸件。

铸造铝合金:包括铝硅、铝铜、铝镁及铝锌合金。铝硅合金又称硅铝明,其流动性好、线收缩率低、热裂倾向小、气密性好,又有足够的强度,所以应用最广,约占铸造铝合金总产量的50%以上。铝硅合金适用于形状复杂的薄壁件或气密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如内燃机汽缸体、化油器、仪表外壳等。铝铜合金的铸造性能较差,如热裂倾向大、气密性和耐蚀性较差,但耐热性较好,主要用于制造活塞、汽缸头等。

(三)铜、铝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

熔化特点:金属炉料不与燃料直接接触,可减少金属的损耗、保持金属液的纯净。在一般铸造车间里,铜、铝合金多采用以焦炭为燃料或以电为能源的坩锅炉来熔化。如图1-59和图1-60所示。

1.铜合金的熔炼铜合金极易氧化,形成的氧化物(Cu

2

O)而使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为防止铜的氧化,熔化青铜时应加熔剂(如玻璃、硼砂等)以覆盖

铜液。为去除已形成的Cu

2O,最好在出炉前向铜液中加入0.3%~0.6%的磷铜(Cu

3

P)

来脱氧。由于黄铜中的锌本身就是良好的脱氧剂,所以熔化黄铜时,不需另加熔剂和脱氧剂。

2.铝合金的熔炼铝合金的氧化物Al

2O

3

的熔点高达2050℃,比重稍大于

铝,所以熔化搅拌时容易进入铝液,呈非金属夹渣。铝液还极易吸收氢气,使铸件产生针孔缺陷。

防止氧化和吸气:向坩埚炉内加入KCl、NaCl等作为熔剂,将铝液与炉气隔离。为驱除铝液中已吸入的氢气、防止针孔的产生,在铝液出炉之前应进行驱氢精炼。驱氢精炼较为简便的方法是用钟罩向铝液中压入氯化锌(ZnCl

2

)、六氯

乙烷(C

2Cl

6

)等氯盐或氯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生成的AlCl

3沸点仅为183℃,故形成气泡,而氢在AlCl

3

气泡中的分压

力等于零,所以铝液中的氢向气泡中扩散,被上浮的气泡带出液面。与此同时,

上浮的气泡还将Al

2O

3

夹杂一并带出。

3.铸造工艺为减少机械加工余量,应选用粒度较小的细砂来造型。特别是铜合金铸件,由于合金的比重大、流动性好,若采用粗砂,铜液容易渗入砂粒间隙,产生机械粘砂,使铸件清理的工作量加大。

铜、铝合金的凝固收缩率大,除锡青铜外一般多需加冒口使铸件实现定向凝固,以便补缩。

为防止铜液和铝液的氧化,浇注时勿断流,浇注系统应能防止金属液的飞溅,以便将金属液平稳地导入型腔。

四、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各种铸造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一定范围。选择铸造方法时,应从技术、经济、生产条件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以确定哪种成形方法

较为合理,即选用较低成本,在现有或可能的生产条件下制造出合乎质量要求的铸件。几种常用铸造方法基本特点的比较见表1-18。

表1-18 几种铸造方法的比较

注:*;**。

铝合金低压铸造技术

铝合金低压铸造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铝合金在房屋建铸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生产铝合金上,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依旧是低压铸造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本文先介绍了低压铸造路合金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路合金低压铸造的过程以及发展前景。 标签:铝合金;低压铸造;生产流程 铝合金是非常常用的铸件材料,被应用建铸、机械设备、艺术创作各个方面。在铝合金的生产上,最常见的生产工业是低压铸造工艺,主要是指铝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完成充型与凝固的过程,利用该铸造工艺不仅能使铝合金获得较高的强度,还能塑造出各种复杂的铸件,使金属材料的利用率提高。 1铝合金低压铸造原理及特点 铝合金中由于各组元的不同,合金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并且合金结晶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铝合金铸造时,必须针对铝合金的特性,选择合理的铸造方法,以便优化铸件。 1.1 低压铸造原理 铝合金低压铸造的原理是将干燥的空气压缩到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容器中事先装有铝液,铝液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就会沿着深液管铸件上升,通过铸型浇口平稳的进入到铸件的腔内,在铸液过程中,铝液的气体压力一直保持同一水平,一直到铝液完全凝固后终止。在铝液完全凝固后,就可以接触铝液表面的气体压力,使多余的铝液返回到容器中,铸型内凝固的铝液形状就是最终所需要的铸件。因为该工艺所需要的容器压力较低,故被称为低压铸造工艺。 1.2 低压铸造特点 低压铸造的特点是成分简单,铸造性能好,能够很方便的进行铸造,在铸造过程中也可以自由的控制压力与铝液的流速,这中铸造工艺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浇铸作业中。 低压铸造所使用的容器是底注式充型容器,铝液的金属液面能够保持平稳的状态,在铸造过程中不存在溅射的情况,因此在铸造时也就能够避免卷入气体或者颗粒粉尘的情况,提高逐渐的密实度与合格率。因为铸件是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完成凝固的,所以铸件的轮廓往往会比较清晰,表面呈光滑状,铸件的力学性能较高,这有利于大薄壁的铸型。并且该工艺对设备的要求也比较简单,很容易实现自动低压铸造铝合金。 另外,低压铸造还具有充型平稳,充型速度可以有效掌控的特点,这样就能

常用铸造词汇及解释

铸件casting 毛坯铸件rough cast ing 砂型铸件sand cast ing 试制铸件pilot cast ing 铸态铸件as-cast cast ing 铸型mold 铸造工艺cast ing process , foundry tech no logy 铸造材料foundry materials 铸造工艺材料con sumable materials 铸造设备foundry equipme nt , foundry facilities 铸造工作者foun dryma n 铸造车间foundry shop 铸造厂foundry 一批 a batch 一炉 a cast, a heat, a melt 铸焊cast welding, flow welding *铸造合金及熔炼,浇铸 压铸合金diecast alloy 压铸铝合金alum inum diecast alloy 压铸镁合金magn esium diecast alloy 压铸铜合金copper diecast alloy 压铸锌合金zinc diecast alloy

锌当量zinc equivale nt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casti ng process desig n 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铸造工艺CAD)Computer-aided design of the casting process, casting process CA 实体造型con 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 solid modeli ng 充型分析mold filli ng an alysis 铸造工艺装备设计foundry tools desig n 铸造工艺图foundry moldi ng draw ing 铸造工艺卡foundry process card 铸型装配图mold assembly draw ing 铸件图(毛坯图)drawing of rough casting 铸造工艺准备preparati on for cast ing tech ni que 铸件设计casti ng desig n 铸件基准面refere nee face for machi ning of cast ing 铸合结构cast fabricated con structure 分型面mold joi nt, mold part ing, part ing face 不平分型面irregular join t, irregular part ing, match part ing 阶梯分型面stepped joint, stepped sprt ing 工艺补正量desig n modificati on, moldi ng allowa nee 热节hot spot 热筋(铸肋)ribs

给排水工程常用材料及配件

给排水工程常用材料及配件 (1)管材 给水排水、采暖工程常用管材种类很多。校制造材质分,可分为铸铁管、碳素钢管、有色 金属管和非金属管四种;按制造方法分,有入缝管和有缝管两种。 ①无缝钢管。通常使用在需要承受较大从力的管道广,一般给排水管道很少使用。无缝钢管的规格以外径乘以壁厚表示。如元缝钢管32×2.5、32×4.5,表示其外径都是32 mm,毕厚分别为2.5mm和4.5mm。ST代理商无缝钢管一般采用焊接和法兰连接,它的弯头有烃制 弯和压制弯两种,其作用相同。 ②有缝管。有缝管又称为焊接钢管,有镀钟钢管(白铁管)和非镀锌钢管(黑铁管)两种。镀锌钢管是在钢管的内外表回均涂上一层锌。可以防IL管道生锈腐蚀.并能延长其使用年限,常做主内给水管材。镀锌钢管和配件都是螺纹连接。黑铁管:一般用螺纹连接,但也可以 焊接。焊接钢管的连接配件有传箍、大小头、活接头、补心、外螺丝、弯头、异径三通四通、丝 堵等。非镀锌钢管规格如表5—3所示。 ③铸铁管。铸铁管是用灰n生铁浇铸顺风,只有抗腐蚀性较强、使用耐久、价格较低等优点,常用作埋人地下的给排水管道。 铸铁管按其用途和压力可分为结水铸铁管和诽水铸铁管,按共连接方式可分为承插式和法兰式管两种。铸铁管承插接口填料有育铅、石棉水泥、膨胀水泥等。 铸铁结水管的配件有异径管、=承三通、三承四通、双承三通、双盘三遁、双承弯头、单承 弯头、套简、短管等。 铸铁排水管的配件有=通、斜二迎、界径二通、弯头、大小头、四通、P宇弯、s弯、检查口 等,附件有清扫口、地漏等。 ④期料管。坯料管大部分是硬聚氯乙烯管,只有光滑、体轻、加工方便等优点,但有噪音 人、时间长易老化变质等缺点。其接口入式有焊接、承插连接和法兰连接等。它的零配件与铸铁下水管相向(坦材质为塑料)。

铸造合金熔炼考试题

第一章 1 为什么有双重相图的存在?双重相图的存在对铸铁件生产有何实际意义?硅对双重相图的影响又有何实际意义?答:1>从热力学观点看,在一定条件下,按Fe-Fe3C相图转变亦是有可能的,因此就出现了二重性2>通过双重相同,可以明显的看出稳定平衡在发生共晶转变及共析转变时,其温度要比介稳定平衡发生时的温度高,而发生共晶、共析转变时所需含C量,以及转变后的r中的含碳量,稳定平衡要比介稳定平衡低。依此规律,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成分来控制凝固后的铸铁组织。3>硅元素的作用:a: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b:硅的加入使相图上出现了共晶和共析转变的三重共存区c:共晶和共析温度范围改变了,含硅量越高,稳定系的共晶温度高出介稳定系的共晶温度越多d:硅量的增加,缩小了相图上的奥氏体区 2 分析讨论片状石墨、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的长大的过程及形成条件。答:片状石墨:按晶体生长理论,石墨的正常生长方式沿基面择优生长,形成片状组织。实际石墨晶体中存在多种缺陷,螺旋位错缺陷能促进片状石墨的形成。螺旋位错为石墨的生长提供a、c两个互相垂直的两种生长方向,当a方向的生长速度大于c方向的生长速度时,便行程片状石墨。球状石墨:石墨晶体中的旋转晶界缺陷可促进球状石墨的形成,此外,在螺旋位错中,当c 向的生长速度大于a向的生长速度时就会形成球状石墨。球状石墨的形成一般先有钙、镁的硫化物及氧化物组成的晶核开始,经球化处理后,还有利于向球状石墨生长。球状石墨的生长有两个必要条件:较大的过冷度和较大的铁液与石墨间的界面张力。蠕虫状石墨:有两种形成过程:1>小球墨→畸变球墨→蠕虫状石墨2>小片状石墨→蠕化元素局部富集→蠕虫状石墨 3 试讨论磷共晶的分类、析出过程以及如何控制磷共晶体的形态(粗细)及数量。答:按照组成不同可将磷共晶分为二元磷共晶及三元磷共晶。磷共晶的形成,是由于磷的偏析造成的,磷属于正偏析元素先析出的部分含P量较少,P不断富集,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磷共晶。实践证明:若铸铁的石墨化能力较强或冷却速度较低,就形成稳定系三元磷共晶,形式与二元磷共晶相似,反之则形成亚稳定系三元磷共晶,在灰铸铁中,主要是稳定系元磷共晶。 5 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CE=C+1/3(Si+P))共晶度:用铸铁的实际含碳量和共晶点的实际含碳量的比值 6 偏析:合金中各组成元素在结晶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奥氏体直径偏析特点:在初析奥氏体中有硅的富集,猛则较低,而在枝晶间的残存液体中则是碳高、锰高、硅低 分配系数:Kp=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浓度xA/元素在铁液中的平均浓度xI(相间不均)偏析系数:Kl=元素在奥氏体枝晶心部的浓度/元素在奥氏体边缘的浓度(相内不均) 7 共晶团:以每个石墨核心为中心所形成的这样一个石墨-奥氏体两相共生生长的共晶晶粒 8球状石墨的结构特征及形成条件:球状石墨具有多晶体结构,从核心向外辐射状生长,每个放射角皆由垂直于球的径向而呈相互平行的石墨面堆积而成,石墨球就是由大约20~30个这样的锥体状的石墨单晶体组成。条件:铁液凝固时必须有较大的过冷度和较大的铁液与石墨间的界面张力。 第二章 1 灰铸铁的金相组织及性能的特点是什么?答: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片状石墨组成。金属基体形成有珠光体、铁素体及珠光体加铁素体三种。石墨的形状、大小数量及分布是决定灰铸铁性能的主要因素:1>强度性能较差2>硬度特点,同一强度,硬度有一范围,同一硬度3>较低的缺口敏感性4>良好的减震性5>良好的减摩性6>良好的铸造性7>良好的切削加工型 2 冷却速度是如何对铸铁组织发生影响的?答:冷却速度增加,铁液过冷度增大,共晶反应平台离莱氏体共晶线的距离越来越近,易生成白口,若过冷温度低于莱氏体共晶线的距离越来越近,易生成自由状共晶渗碳体,再考虑偏析因素,凝固后期碳化形成元素富集,莱氏体共晶温度提高,也会增加白口倾向。 3 品质系数:品质系数Qi是成熟度RG与硬化度HG之比。成熟度RG是直径为30mm的试棒测得的抗拉强度与由共晶度算出的抗拉强度之比。在1.15~130为佳,适当过热与孕育处理能提高RG值。若RG<1表明孕育不良,生产水平低,未能发挥材质的潜力。硬化度是测得的硬度与由共晶度算出的硬度之比。HG越低表明灰铁强度高,硬度低,有良好切削性。它为何能衡量铸铁的冶金质量?答:Qi值越高,说明冶金效果越好,在0.7~1.5之间波动,>1为佳。 4 提高灰铸铁性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1>合理选定化学成分。2>进行孕育处理。3>低合金化 5 常见气体对铸铁石墨化的影响答:氢:能使石墨形状变得较粗,同时都有强烈稳定渗碳体和阻碍石墨析出的能力。此外,还有形成反白口的倾向。氢量增加时,铸铁的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皆会恶化。氮:阻碍石墨化,稳定渗碳体,促进D型石墨的形成,还能促进形成蠕虫状石墨。氮有稳定珠光体的作用,因而可以提高铸铁的强度。氧:阻碍石墨化,增高白口倾向,含氧增加,铸铁的断面敏感性增大,氧增高时,容易在铸件中产生气孔,增加孕育剂及变质剂的消耗量。 6 孕育处理的目的、孕育效果如何评价答:目的在于,促进石墨化,降低白口倾向,降低断面敏感性,控制石墨形态,消除过冷石墨,适当增高共晶团数和促进细片状珠光体的形成。 第三章 1 分析球墨铸铁比灰铸铁对切口的敏感性较强,而减震性和导热性较差的原因?铸铁的敏感性、减震性、导热性取决于金属基体和石墨的组织形态。灰铸铁内有大量片状石墨,等于在内部存在大量的缺口,因而减少了对外缺口对力学性能敏感性,同样的大量片状石墨割裂了基体,组织了震动的传播,并能转化成热能而发散,因而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而球墨铸铁的组织是金属基体和细小圆整的石墨,石墨均与对金属基体没有破坏作用因而比灰铸铁缺口敏感性强减震性差。同理由于石墨的导热性好,灰铸铁大量石墨片状,有利于热的传递,而球墨铸铁圆整球状,没有片状传递好,所以球墨比灰铸铁导热性差。 2球墨铸铁生产时化学成分的选择原则是?他和灰铸铁有何不同?选择既要有利于石墨的球化获得满意的基体,又要使铸铁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对于灰铸铁在碳当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适当提高Si/C比(如由0.5-0.75) 3 球化处理过程中球化元素镁的主要去向哪几个方面?如何提高镁的吸收率?镁的去向-脱硫、去氧——对铁液的球化作用——烧损上浮气化。方法自建压力加镁法、转动包法、镁合金法。 4 试分析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的热处理中,变更加热温度和等温淬火温度对生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1)要想获得贝氏体组织需要对球墨铸铁进行等温淬火处理。低温等温淬火可得下贝氏体,高温等温淬火得奥氏体和上贝氏体组织。(2)奥氏体——贝氏体组织还受等温温度的影响。等温温度高于330~350(一般为350~370)基体组织主要为上贝氏体和奥氏体,强度和硬度有损失,而且耐磨性好,此外等温温度的不同还会使基体中残余奥氏体的数量不同。 5试分析可锻铸铁孕育处理的目的与灰铸铁和球墨铸铁有何不同?灰铸铁的孕育处理的目的;促进石墨化,降低白口倾向,降低断面敏感度,控制石墨形态,消除过冷石墨,适当增高共晶团数和促进细片珠光体的形成。球墨铸铁的孕育目的:消除过冷倾向,促进石墨球化,减小晶间偏析。可锻铸铁的孕育处理目的:希望铁液在一次结晶时促进形成渗碳体组织,而在随后的石墨化退火过程中对石墨的形成没有影响或促进石墨形成。其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可锻铸铁在第一次结晶时期望得到渗碳体而不是石墨。 6 强韧铸铁?分类?强韧铸铁是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总称 7球铁的几种组织?生产环节?球铁的正常组织是细小圆整的石墨球加金属基体,在铸态,金属基体通常是铁素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组织。生产环节:熔炼合格的铁液、(成分和温度)球化处理、孕育处理、炉前检验,浇注铁件,清理及热处理,铸件质量检验。 8 对球墨铸铁的熔炼要求,常用球化剂,球化处理方法?对熔炼的要求优质的铁液应该是高温,低硫、低磷含量和低的杂质含量(如氧及反球化元素含量)。球化剂我国常用稀土镁合金,国外大都采用镁合金和纯镁球化剂。球化处理方法(1)镁作为球化剂,自建压力加镁法、转动包法、镁合金法(2)稀土镁合金冲入法、型内球化法。 9 生产球墨铸铁为什么要孕育处理?目的消除结晶过冷倾向,促进石墨化,减小晶间偏析 10 球墨铸铁凝固特点1具有较宽的共晶凝固温度范围2糊状凝固特性3较大的共晶膨胀 11 球墨铸铁的常见缺陷?常见缺陷缩孔缩松、夹渣、皮下气孔、石墨漂浮及球化衰退等。 12 球化衰退的主要原因及采取措施原因镁、稀土元素不断由铁液中逃离有关,逃逸通常经过氧化损失,回硫及燃烧损失等等,另外和孕育作用的不断衰退有关。 13 措施1铁液中保持足够的球化元素含量2降低原铁液中的含硫量并防止铁液氧化3缩短铁液经球化处理后的停留时间4铁液经球化处理并扒渣后,为防止镁及稀土元素逃离,可用覆盖剂将铁液表面覆盖隔绝空气以减少逃离。 14 蠕墨铸铁的性能特点及常用于哪里?性能特点1强度性能:蠕墨铸铁的抗拉强度对碳当量变化的敏感性比普通灰铸铁小得多,2韧性及伸长率:蠕墨铸铁的冲击韧性及伸长率均较球墨铸铁低而高于灰铸铁,蠕化率低或基体中铁素体含量高,则韧性及伸长率高,3导热性蠕墨铸铁的导热性主要取决于石墨的形状,当蠕化率高时导热性基本与灰铸铁相当,当较低时又接近于球墨铸铁。4铸造性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应用1由于强度高对断面的敏感性小,铸造性能好因而可用来制造复杂的大型零件如变速箱箱体2由于蠕墨铸铁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而常用来制造在热交换以及有较大温度梯度下工作的零件如汽车制动盘。 15 可锻铸铁的分类,可锻铸铁的成分选择原理。分类铁素体可锻铸铁,珠光体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化学成分决定可锻铸铁力学性能和热处理时间的主要因素。选定原理1)在保证铸件整个断面上在铸态时能得到全白口,没有麻点否则会明显降低力学性能。2)石墨化过程要快,以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石墨化退火,缩短生产周期3)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保证得到优质产品。4)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以利于得到健全铸件。

§2-2 常用铸造合金

---------------------------------------------------------------最新资料推荐------------------------------------------------------ §2-2 常用铸造合金 1 孕育处理: 在铁水浇注前或浇注过程中 , 在铁水里加入 0. 4~1. 0%干燥的孕育剂主要由 Fe-Si, Si-C 等组成颗粒, 以抑制白口组织的产生和改善石墨的形态、大小、含量和分布,提高铸铁的性能。 石墨化退火: 将白口铸铁在退火炉中加热到900~950 ℃ 并保温 5~12h,发生 Fe3C 3Fe+C 转变,且碳以团絮状石墨的形式析出;控制石墨化程度,可以得到不同基体组织的可锻铸铁。 球化处理: 球墨铸铁原铁水由于含碳量高,如果直接浇注会形成灰口铸铁,因此在铁水浇注前将 1~1. 6%的球化剂主要由 RE-Mg 合金等组成加入到铁水中去进行球化处理。 由于 RE 和 Mg 是反石墨化元素,在球化处理时还必须同时进行孕育处理,方能得到球状石墨。 变质处理: 在浇注前或浇注过程中,在铝合金液里加入细颗粒状 Na 的卤化盐等变质剂,使铝合金尤其是铝硅合金中的粗大组织 1 / 8

得到细化,从而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精炼除气: ⑴ 在熔炼的初期和中期,在合金或合金液表面覆盖一层由 NaCl、 KCl 等组成的熔剂,隔绝空气,避免氧化和吸气;⑵ 在熔炼后期向合金液中通入氯气或压入除气剂含ZnCl2 和C2Cl6 等,形成细小的气泡将合金液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带出,达到去气和精炼目的。 铝硅合金变质处理前后的组织五言诗歌 4 合箱造型完,只待浇注好,合金铸造性,影响铸坏好,铸造性常用,流动收缩表,流动性能好,铸件质量好,收缩性影响,缺陷常见到。 流动性能差,冷隔不足到,流动性优劣,螺旋长度表,影响因素多,成分为首要,共晶流动好,适当高温好,流阻尽量小,铸型设计保。 五言诗歌 5 合金收缩性,固有物性表,收缩无补充,生孔洞不好,集中为缩孔,分散为缩松,受阻应力生,铸件形变了,应力超极限,件裂常废掉。 防止缺陷生,多方措施保,设计要合理,合金成分保,工艺要良好,两种最主要,顺序凝固法,防止缩孔好,同时凝固法,防应变裂好。 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铁塔位于:

完整word版,各种牌号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各种牌号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ZL101的特点是成分简单,容易熔炼和铸造,铸造性能好,气密性好、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也比较好,但力学性能不高。适合铸造薄壁、大面积和形状复杂的、强度要求不高的各种零件,如泵的壳体、齿轮箱、仪表壳(框架)及家电产品上的零件等。主要采用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 Zl101A 由于是在ZL101的基础上加了微量Ti,细化了晶粒,强化了合金的组织,其综合性能高于Zl101、ZL102,并有较好的抗蚀性能,可用作一般载荷的工程结构件和摩托车、汽车及家电、仪表产品上的各种结构件的优质铸件。其使用量目前仅次于ZL102。多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 Zl102 这种合金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好,其它性能与ZL101差不多,但气密性比ZL101要好,可用来铸造各种形状复杂、薄壁的压铸件和强度要求不高的薄壁、大面积、形状复杂的金属或砂型铸件。不论是压铸件还是金属型、砂型铸件,都是民用产品上用得最多的一个铸造铝合金品种。 Zl104 因其工晶体量多,又加入了Mn,抵消了材料中混入的Fe有害作用,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优良的气密性、耐蚀性,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也比较好,但耐热性能较差,适合制作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有较大负荷的动力结构件,如增压器壳体、气缸盖,气缸套等零件,主要用压铸,也多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 Zl105、ZL105A 由于加入了Cu,降低了Si的含量,其铸造性能和焊接性能都比ZL104差,但室温和高温强度、切削加工性能都比ZL104要好,塑性稍低,抗蚀性能较差。适合用作形状复杂、尺寸较大、有重大负荷的动力结构件。如增压器壳体、气缸盖、气缸套等零件。Zl105A是降低了ZL105的杂质元素Fe的含量,提高了合金的强度,具有比ZL105更好的力学性能,多采用铸造优质铸件。 ZL106 由于提高了Si的含量,又加入了微量的Ti、Mn,使合金的铸造性能和高温性能优于ZL105气密性、耐蚀性也较好,可用作一般负荷的结构件及要求气密性较好和在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主要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 ZL107 ZL107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气密性能,力学性能也较好,焊接和切削加工性能一般,抗蚀性能稍差,适合制作承受一般动负荷或静负荷的结构件及有气密性要求的零件。多用砂型铸造。 ZL108 ZL108由于含Si量较高,又加入了Mg、Cu、Mn,使合金的铸造性能优良,并且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好,强度高,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但抗蚀性稍低。适合制作内燃发动机的活塞及其它要求耐磨的零件以及要求尺寸、体积稳定的零件。主要采用压铸和金属型铸造,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 (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

常用塑料模具零部件材料解析

6.4 常用塑料模具零部件材料 塑料注射模具结构比较复杂,一套完整的模具有各种各样的零件,各个零件在模具中所处的位置、作用不同,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就有所不同。合理选择模具零件的材料,是生产高质量模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基础。 6.4.1塑料注射模具对材料的基本要求 对于塑料注射模具,模具零件材料的基本要求如下。 1. 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塑料注射模具零件的生产,大部分由机械加工完成。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是实现高速加工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能够延长加工刀具的寿命,提高切削性能,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以获得高精度的模具零件。 2.具有足够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塑料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模具的使用寿命等,都与模具表面的粗糙度、硬度和耐磨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塑料注射模具的成型表面有足够的硬度,其淬火硬度应不低于55 HRC,以便获得较高的耐磨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由于塑料注射模具在成型过程中反复受到压应力(注射机的锁模力)和拉应力(注射模型腔的注射压力)的作用,特别是大中型和结构形状复杂的注射模具,要求其模具零件材料必须有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以满足使用要求。 4. 具有良好的抛光性能 为了获得高光洁表面的塑料制品,要求模具成型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小,因而要求对成型零件表面进行抛光以减小其表面粗糙度值。为保证抛光效果,模具材料不应有气孔、杂质等缺陷。 5.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 模具材料经常依靠热处理来达到必要的硬度,这就要求材料具有较好的淬硬性和淬透性。塑料注射模具的零件往往形状较复杂,淬火后进行加工较为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加工,因此模具零件应尽量选择热处理变形小的材料,以减少热处理后的加工量。 6.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铝合金铸造常见缺陷与对策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铝铸件常见缺陷及整改办法 1、欠铸(浇不足、轮廓不清、边角残缺): 形成原因: (1)铝液流动性不强,液中含气量高,氧化皮较多。 (2)浇铸系统不良原因。内浇口截面太小。 (3)排气条件不良原因。排气不畅,涂料过多,模温过高导致型腔内气压高使气体不易排出。 防止办法: (1)提高铝液流动性,尤其是精炼和扒渣。适当提高浇温和模温。提高浇铸速度。改进铸件结构,调整厚度余量,设辅助筋通道等。 (2)增大内浇口截面积。 (3)改善排气条件,增设液流槽和排气线,深凹型腔处开设排气塞。使涂料薄而均匀,并待干燥后再合模。 2、裂纹: 特征:毛坯被破坏或断开,形成细长裂缝,呈不规则线状,有穿透和不穿透二种,在外力作用下呈发展趋势。冷、热裂的区别:冷裂缝处金属未被氧化,热裂缝处被氧化。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欠合理,收缩受阻铸造圆角太小。 (2)顶出装置发生偏斜,受力不匀。 (3)模温过低或过高,严重拉伤而开裂。 (4)合金中有害元素超标,伸长率下降。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减小壁厚差,增大圆角和圆弧R,设置工艺筋使截面变化平缓。(2)修正模具。 (3)调整模温到工作温度,去除倒斜度和不平整现象,避免拉裂。 (4)控制好铝涂成份,成其是有害元素成份。 3、冷隔: 特征:液流对接或搭接处有痕迹,其交接边缘圆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继续发展趋势。 形成原因: (1)液流流动性差。 (2)液流分股填充融合不良或流程太长。 (3)填充温充太低或排气不良。 (4)充型压力不足。 防止方法:

(1)适当提高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检查调整合金成份。 (2)使充填充分,合理布置溢流槽。 (3)提高浇铸速度,改善排气。 (4)增大充型压力。 4、凹陷: 特征:在平滑表面上出现的凹陷部分。 形成原因: (1)铸件结构不合理,在局部厚实部位产生热节。 (2)合金收缩率大。 (3)浇口截面积太小。 (4)模温太高。 防止方法: (1)改进铸件结构,壁厚尽量均匀,多用过渡性连接,厚实部位可用镶件消除热节。(2)减小合金收缩率。 (3)适当增大内浇口截面面积。 (4)降低铝液温度和模具温度,采用温控和冷却装置,改善模具热平衡条件,改善模具排气条件,使用发气量少的涂料。 5、气泡 特征:铸件表皮下,聚集气体鼓胀所形成的泡。 形成原因: (1)模具温度太高。 (2)充型速度太快,金属液流卷入气体。 (3)涂料发气量大,用量多,浇铸前未挥发完毕,气体被包在铸件表层。 (4)排气不畅。 (5)开模过早。 (6)铝液温度高。 防止方法: (1)冷却模具至工作温度。 (2)降低充型速度,避免涡流包气。 (3)选用发气量小的涂料,用量薄而均匀,彻底挥发后合模。 (4)清理和增设排气槽。 (5)修正开模时间。 (6)修正熔炼工艺。 6、气孔(气、渣孔) 特征:卷入铸件内部的气体所形成的形状规则,表面较光滑的孔洞。 形成原因:

常用材料零件--耐磨零件

耐磨零件材料概述 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农机具耐磨零件材料 球磨机磨球材料 耐磨材料概述 高锰钢的耐磨性 典型耐磨零件用钢 耐磨件--犁壁 耐磨件--泥浆泵缸套 耐磨件--锤式粉碎机锤片 耐磨件--风扇磨煤机护勾、护 耐磨件--稻麦收割机光滑刃动刀 片 耐磨件--耙片 耐磨件--锄铲 耐磨件--稻麦收割机光滑刃定刀

甲 耐磨件--旋耕机刀片 耐磨件--甘蔗粉碎机切片 耐磨件--剪羊毛机刀片 耐磨件--切草机刀片 耐磨件--旋耕机齿轮 耐磨件--联合收割机链轮片 耐磨件--泥浆活塞杆 耐磨件--推土机铲运机铲刀 耐磨件--凿岩机 耐磨件--钻探机械钻具 耐磨件--犁铧 耐磨件--覆带板 国外工程机械耐磨件用钢及热处理 德国挖掘机斗齿 日本挖掘机斗齿 日本推土机、装载机、行走机构日本推土机、装载机、工作装置美国挖掘机斗齿 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材料表面强化处理是提高耐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了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渗碳、渗硼等)和表面淬火方法外,还有表面冶金强化(表面熔化、表面合金化、表面涂层)、气相反应沉积、离子注入等方法都能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耐磨堆焊是以提高耐磨性为主要目的的堆焊工艺。耐磨堆焊材料也就成为一类重要的金属耐磨材料。常用的耐磨堆焊材料有铁基合金、钴合金、镍合金等。耐磨堆焊材料的范围很广泛的。应该在耐磨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可焊性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正确选用堆焊材料。 耐磨材料概述 用于制造耐磨零件的金属耐磨材料包括钢、复合钢材和铸铁等。高锰钢是历史悠久的耐磨材料,在恶劣工况条件下,不容易产生塑性失稳,而具有相当好的耐磨性;但它只有在冲击载荷及单位压力较大的磨料磨损条件下,产生加工硬化效应,才显示出较其他材料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对于冲击载荷不太大的易磨损零部件,目前较广泛选用成本较低的非合金钢(碳素钢)或中高碳合金钢,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以提高其耐磨性。选用表面硬化钢或复合钢材制作的零部件,在耐磨、耐冲击等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点,可提高使用寿命,但成本较高。耐磨铸铁的耐磨性好,成本低,包括冷硬铸铁、白口铸铁和中锰球墨铸铁,一般适用于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的耐磨零件。 耐磨钢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技术标准,但制造耐磨零件所选用的钢类及钢种较广,一部分结构钢、工具钢及合金铸铁均常用于制造各种耐磨零件。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耐磨专用钢。一般是根据工作条件、磨损类型以及材料破坏机理的不同,来合理选用钢种。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的铸造性能--指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某种合金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即在铸造生产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如充型能力、收缩性、偏析倾向性、氧化性和吸气性等 等。 研究之必要--合金铸造性能的好坏,对铸造工艺过程、铸件质量以及铸件结构设计都有显着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铸造零件的材料时,应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铸造性能良好的材料。但是,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使用性能,常常要使用一些铸造性能差的合金。此时,则应更加注意铸件结构的设计,并提供适当的铸造工艺条件,以获得质量良好的铸件。因此,充分认识合金的铸造性能是十分必要 的。 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 1.充型能力 2.凝固与收缩 3.偏析 4.吸气 ?

1 合金的充型能力定义 定义--液态合金充满铸型,获得尺寸正确、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型过程是铸件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其间存在着液态合金的流动及其与铸型之间的热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着合金的结晶现象。因此,充型能力不仅取决于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而且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强,则容易获得薄壁而复杂的铸件,不易出现轮廓不清、浇不足、冷隔等缺陷;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排出,减小气孔、夹渣等缺陷;能够提高补缩能力,减小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 3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及工艺对策 (1)合金的流动性 定义--流动性是指液态合金的流动能力。它属于合金的固有性质,取决于合金的种类、结晶特点和其他物理性质(如粘度越小,热容量越大;

(完整版)泵常用材料

泵体(蜗壳)材料 泵体材料选择考虑因素:a 强度;b 耐腐蚀;c 耐磨粒磨损;d 铸造和机械加工性能;e 焊接修补性能;f成本。 1 铸铁 对于大多数输送液体应用来说,灰铸铁是制造泵壳体的较好材料。对于单级泵,通常灰铸铁有足够的强度抵抗所产生的压力。在中等压力和温度范围内,球墨铸铁被广泛应用。在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不能达到足够耐腐蚀性能应用场合,耐蚀高镍铸铁常被用做泵体材料。近年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焊接性能的耐蚀高镍铸铁材料(命名为D2W),含有少量铌元素,以改善其焊接性能。典型的奥氏体铸铁含镍15%~20%,在盐水中广泛应用。 灰口铸铁是最常用的一种铸铁,国标代号为HT。一般清水泵的泵体、叶轮、泵盖、悬架等均采用该材料,通常用到三种牌号:HT150、HT200、HT250。对于底座、垫板等非主要零件多采用HT150,泵体、泵盖、悬架等多采用HT200,而叶轮、口环、轴套等多采用HT250。各国对灰铁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如日本的代号为FC,德国的代号为GG,美国为Class 4 球墨铸铁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铸铁,国标代号为QT。由于其力学性能接近钢,同时其铸造性能、加工性能优于钢,因此通常把它作为铸钢的替代品。最常用到的牌号有:QT450-10、QT500-7、QT600-3。由于受铸造等原因的限制,目前水泵的叶轮采用该材料,尤其是切割式的开式叶轮性价比都优越的。DIN标准对球墨铸铁的表示方法为GGG,美国的表示方法为Ductile iron。 2 铸钢 对于腐蚀和有害的石油产品,或多级泵出口压力达13.8Mpa时,需要使用规定的铸钢或铸造不锈钢。在锅炉给水泵和许多烃类应用中,常选用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机械性能好,适用于高压的工况,但耐腐蚀性能不如其他类不锈钢。在化工应用和其他腐蚀性的环境下,奥氏体不锈钢(CF-8M,CF-3M等)常用来作泵壳体材料,另外,奥氏体不锈钢还能抵抗由于高速而产生的侵蚀,并且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现场焊接修补。高压浅海注水泵对耐腐蚀和机械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其泵壳体选双相不锈钢材料(50%铁素体+50%奥氏体)。 由于铸钢的强度转高,通常当压力>1.6Mpa时,承压零件多采用铸钢,其国标代号为ZG,最常用的牌号为ZG23 0-450。日本和美国通常用CS表示铸钢。

铝合金铸造工艺

铝合金铸造工艺 一、铸造概论 铝合金铸造的种类如下: 由于铝合金各组元不同,从而表现出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均有所不同,结晶过程也不尽相同。故必须针对铝合金特性,合理选择铸造方法,才能防止或在许可范围内减少铸造缺陷的产生,从而优化铸件。 1、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 铝合金铸造工艺性能,通常理解为在充满铸型、结晶和冷却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些性 能的综合。流动性、收缩性、气密性、铸造应力、吸气性。铝合金这些特性取决于合金的成分,但也与铸造因素、合金加热温度、铸型的复杂程度、浇冒口系统、浇口形状等有关。 (1) 流动性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在铝合金中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成分、温度以及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颗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俗称浇注压头)的高低。 (2) 收缩性 收缩性是铸造铝合金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讲,合金从液体浇注到凝固,直至冷到室温,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性对铸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影响着铸件的缩孔大小、应力的产生、裂纹的形成及尺寸的变化。通常铸件收缩又分为体收缩和线收缩,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用线收缩来衡量合金的收缩性。 铝合金收缩大小,通常以百分数来表示,称为收缩率。 ①体收缩 体收缩包括液体收缩与凝固收缩。 铸造合金液从浇注到凝固,在最后凝固的地方会出现宏观或显微收缩,这种因收缩引起的宏观缩孔肉眼可见,并分为集中缩孔和分散性缩孔。集中缩孔的孔径大而集中,并分布在铸件顶部或截面厚大的热节处。分散性缩孔形貌分散而细小,大部分分布在铸件轴心和热节部位。显微缩孔肉眼难以看到,显微缩孔大部分分布在晶界下或树枝晶的枝晶间。 缩孔和疏松是铸件的主要缺陷之一,产生的原因是液态收缩大于固态收缩。生产中发现,铸造铝合金凝固范围越小,越易形成集中缩孔,凝固范围越宽,越易形成分散性缩孔,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使铸造铝合金符合顺序凝固原则,即铸件在液态到凝固期间的体收缩应得到合金液的补充,是缩孔和疏松集中在铸件外部冒口中。对易产生分散疏松的铝合金铸件,冒口设置数量比集中缩孔要多,并在易产生疏松处设置冷铁,加大局部冷却速度,使其同时或快速凝固。 ②线收缩 线收缩大小将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线收缩越大,铝铸件产生裂纹与应力的趋向也越大;冷却后铸件尺寸及形状变化也越大。 对于不同的铸造铝合金有不同的铸造收缩率,即使同一合金,铸件不同,收缩率也不同,在同一铸件上,其长、宽、高的收缩率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合金的铸造性能总结

机械制造基础理论: 材料成形理论简介;合金的铸造性能;砂型铸造与特种铸造;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加工方法;[自由锻;模锻;胎模锻;板料成形/冲压;辊轧、拉拔等] ●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的铸造性能--指在一定的铸造工艺条件下某种合金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即在铸造生产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如充型能力、收缩性、偏析倾向性、氧化性和吸气性等等。 研究之必要--合金铸造性能的好坏,对铸造工艺过程、铸件质量以及铸件结构设计都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选择铸造零件的材料时,应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铸造性能良好的材料。但是,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使用性能,常常要使用一些铸造性能差的合金。此时,则应更加注意铸件结构的设计,并提供适当的铸造工艺条件,以获得质量良好的铸件。因此,充分认识合金的铸造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 1.充型能力 2.凝固与收缩 3.偏析 4.吸气 ● 合金的铸造性能——合金的充型能力 1 合金的充型能力定义 定义--液态合金充满铸型,获得尺寸正确、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型过程是铸件形成的第一个阶段。其间存在着液态合金的流动及其与铸型之间的热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并伴随着合金的结晶现象。因此,充型能力不仅取决于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而且受外界条件,如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强,则容易获得薄壁而复杂的铸件,不易出现轮廓不清、浇不足、冷隔等缺陷;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排出,减小气孔、夹渣等缺陷;能够提高补缩能力,减小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 3 影响合金充型能力的因素及工艺对策 (1)合金的流动性 定义--流动性是指液态合金的流动能力。它属于合金的固有性质,取决于合金的种类、结晶特点和其他物理性质(如粘度越小,热容量越大;导热率越小,结晶潜热越大;表面张力越小,则流动性越好)。 测定方法--为了比较不同合金的流动性,常用浇注标准螺旋线试样的方法进行测定。在相同的铸型(一般采用砂型)和浇注条件(如相同的浇注温度或相同的过热温度)下获得的流动性试样长度,即可代表被测合金的流动性。常用铸造合金中灰铸铁、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铸钢最差。对于同一种合金,也可以用流动性试样来考察各种铸造工艺因素的变动对其充型能力的影响。所得的流动性试样长度是液态金属从浇注开始至停止流动时的时间与流动速度的乘积。所以凡是对以上两个因子有影响的因素都将对流动性(或充型能力)产生影响。合金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的结晶特点,而结晶特点对流动性的影响处于支配地位。具有共晶成分的合金(如碳的质量分数为4.3%的铁碳合金等)是在恒温下凝固的,凝固层的内表面比较光滑,对后续金属液的流动阻力较小,加之共晶成分合金的凝固温度较低,容易获得较大的过热度,故流动性好;除共晶合金和纯金属以外,其他成分合金的凝固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铸件截面中存在液、固并存的两相区,先产生的树枝状晶体对后续金属液的流动阻力较大,故流动性有所下降。合金成分越偏离共晶成分,其凝固温度范围越大,则流动性也越差。因此,多用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作为铸造材料,其原因就在于此。 (2)铸型性质 ①铸型的蓄热系数它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液吸取并存储热量的能力。铸型材料的导热

常用主要材料零件耐磨零件

耐磨零件材料概述 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农机具耐磨零件材料 球磨机磨球材料 耐磨材料概述 高锰钢的耐磨性 典型耐磨零件用钢 耐磨件--犁壁 耐磨件--泥浆泵缸套 耐磨件--锤式粉碎机锤片 耐磨件--风扇磨煤机护勾、护甲 耐磨件--稻麦收割机光滑刃动刀片 耐磨件--耙片 耐磨件--锄铲 耐磨件--稻麦收割机光滑刃定刀 片

耐磨件--旋耕机刀片 耐磨件--甘蔗粉碎机切片耐磨件--剪羊毛机刀片耐磨件--切草机刀片 耐磨件--旋耕机齿轮 耐磨件--联合收割机链轮耐磨件--泥浆活塞杆 耐磨件--推土机铲运机铲刀耐磨件--凿岩机 耐磨件--钻探机械钻具 耐磨件--犁铧 耐磨件--覆带板 国外工程机械耐磨件用钢及热处理 德国挖掘机斗齿 日本挖掘机斗齿 日本推土机、装载机、行走机构日本推土机、装载机、工作装置美国挖掘机斗齿 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材料表面强化处理是提高耐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了常用的化学热处理(渗碳、渗硼等)和表面淬火方法外,还有表面冶金强化(表面熔化、表面合金化、表面涂层)、气相反应沉积、离子注入等方法都能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性能。耐磨堆焊是以提高耐磨性为主要目的的堆焊工艺。耐磨堆焊材料也就成为一类重要的金属耐磨材料。常用的耐磨堆焊材料有铁基合金、钴合金、镍合金等。耐磨堆焊材料的范围很广泛的。应该在耐磨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可焊性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正确选用堆焊材料。 耐磨材料概述 用于制造耐磨零件的金属耐磨材料包括钢、复合钢材和铸铁等。高锰钢是历史悠久的耐磨材料,在恶劣工况条件下,不容易产生塑性失稳,而具有相当好的耐磨性;但它只有在冲击载荷及单位压力较大的磨料磨损条件下,产生加工硬化效应,才显示出较其他材料具有更优良的耐磨性。对于冲击载荷不太大的易磨损零部件,目前较广泛选用成本较低的非合金钢(碳素钢)或中高碳合金钢,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以提高其耐磨性。选用表面硬化钢或复合钢材制作的零部件,在耐磨、耐冲击等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点,可提高使用寿命,但成本较高。耐磨铸铁的耐磨性好,成本低,包括冷硬铸铁、白口铸铁和中锰球墨铸铁,一般适用于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的耐磨零件。 耐磨钢目前尚没有系统的技术标准,但制造耐磨零件所选用的钢类及钢种较广,一部分结构钢、工具钢及合金铸铁均常用于制造各种耐磨零件。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耐磨专用钢。一般是根据工作条件、磨损类型以及材料破坏机理的不同,来合理选用钢种。 农机具耐磨零件材料 农业机械中旋耕刀、耙片等零件在作业时与土壤中的砂石、树根等相碰撞,要求心部或承力层有较好的韧性而刃口或表面有高的耐磨性,所以一般选用65Mn钢。也常采用复合钢材、多层轧材以及处理工艺。各类作物的收割刀片以接触疲劳磨损和磨料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