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改良剂中酶制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酶在面粉里的应用

酶在面粉里的应用酶在面粉中的应用一、引言面粉是制作面食、糕点等食品的主要原料之一,而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在食品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酶在面粉中的应用,包括增加面团发酵性能、改善面粉品质、提高面包口感等方面。
二、酶的种类与作用1. 淀粉酶淀粉酶主要作用于面粉中的淀粉分子,将其分解为较小的糖分子。
这样可以增加面团中的可溶性糖分含量,提供微生物发酵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面团的发酵过程,使面包更松软、口感更好。
2. 蛋白酶蛋白酶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蛋白质,降低面粉的黏性,使面团更易于加工和形成。
此外,蛋白酶还能改善面粉的品质,提高面包的卤面性和延展性。
3. 脂肪酶脂肪酶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脂肪,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同时,脂肪酶还能改善面包的风味和口感,使其更加香脆可口。
三、酶在面粉中的应用1. 面团发酵性能的提高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可以增加可溶性糖分的含量,为面团中的酵母菌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其发酵过程。
这样可以使面团发酵得更加充分,提高面包的松软度和口感。
2. 面粉品质的改善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蛋白质,降低其黏性,使面团更易于加工和形成。
同时,蛋白酶还能改善面粉的品质,提高面包的卤面性和延展性。
3. 面包口感的提升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脂肪酶,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脂肪,使其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同时,脂肪酶还能改善面包的风味和口感,使其更加香脆可口。
四、酶在面粉中的应用实例1. 面团发酵性能的提高实例某面粉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淀粉酶,经过实验发现,与未加酶的面粉相比,加酶的面粉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实现更好的发酵效果。
制作出的面包更加松软,口感更好,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2. 面粉品质的改善实例某糕点店在制作蛋糕时,使用了添加了蛋白酶的面粉。
经过实验发现,加酶的面粉在搅拌过程中更易于形成均匀的面糊,蛋糕的质地更加细腻,口感更好。
3. 面包口感的提升实例某面包厂家在制作法式面包时,加入了适量的脂肪酶。
面粉改良剂中酶制剂应用及发展趋势

,
我国卫生部决定 自 20 年 7 1日起 , 消溴酸 05 月 取 钾作 为面粉处理剂在 小麦粉中使用 。因此 采用新 型酶 制剂和 其它安全、 天然成 分, 开发 出以酶制剂为 主体新 型高效 、能替代溴酸钾 的面粉 品质改 良剂成为 面粉 改 良工作重点方 向之 一。 在此前 , 有关科研 院所和相关企 业 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研究工作 ,且有 不少生产企业研 发出部分替代产品 , 在实际应用 中也取得一定效果: 但 从实际应用来看 ,目前尚没有一种在 性价比上能完全 替代溴酸钾产品出现。本文就常用 于面粉品质改 良的 酶制剂分别作一论述 ,并对酶制剂在 面粉 品质 改 良中 应用发展趋 势进 行展 望。
App ia i n a e eo lc to nd d v l pm e to nz m epr pa a i nsi o m p o e n fe y e r to n f uri r v r l
YANG - n 。 I Z o g d n 2 Qi H L U h n - o g
40 5 ) 50 2
要 : 文综述 当前 用 于面粉 品质 改 良剂 中多种 酶 制剂 作 用机理 、 用 效果 和应 用优 势 , 该 应 讨论 应
用于 面粉 改 良中酶制 剂最 新研 究进展 , 并展 望酶制 剂在 面粉 工业 中应 用前景 和发展 趋 势 。
关键 词 :酶制 剂 ; 面粉 ; 面粉 改 良剂
维普资讯
l 0
粮 食 与 油脂
20 0 7年第 6期
面 粉 改 良 剂 中 酶 制 剂 应 用 及 发 展 趋 势
杨 其林 -刘钟栋 : ,
(. 圳 海川 实业股份 有 限公 司, 东深圳 584 ; 2 河 南工业 大 学 , 南郑 州 1深 广 l0 0 . 河 摘
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

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
面粉是食品加工中重要的原材料,也是芝士、馅饼、饼干等食品的主要成分。
近年来,国内外人们出于健康观念和器官保护的角度,越来越关注采用天然酶制剂技术来改善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
首先,面粉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它可以通过天然酶制剂技术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从而提高淀粉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其中产生的糖分可以作为改善面粉的调味剂,使面粉的口感更丰富,令人愉悦。
其次,天然酶制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面粉的凝胶属性,降低面粉的黏度,消除凝结的不良现象,增加其延展性,提高面团的可制作性,令操作过程更为轻松容易,有利于面粉的直接利用,从而节省原材料成本。
此外,天然酶制剂有助于改善面粉受烹调或烘焙过程中的颜色变化,使面粉产品更加美观宜人,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提高了面粉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通过控制酶处理时间和温度,可以改变面粉中糖原、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营养丰富性,使之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天然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对于改善面粉品质,提高面粉性能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有效地改良面粉品质,应该加强对面粉的酶制剂改良的研究,探索更多的天然酶制剂,以便有效地开发出更高品质的面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以上就是对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的初步介绍,进一步的研究仍需要我们深入开展,以发掘更多的有效酶制剂,从而为改良面粉产品品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

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面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物。
面食作为一种快捷适宜的食品,被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立起了人们对更贴近营养的面粉要求,因此面粉的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面粉改良技术推出,比如用淀粉酶来改良面粉品质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
淀粉酶具有活性水平高、耗材少、产量可靠、稳定性强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改善面粉的弹性和耐热性。
各种淀粉酶的应用,可以使面粉的弹性、耐热等特性有明显的提升,因此成为了面粉改良技术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手段。
淀粉酶可以改变蛋白质结构,从而改善面粉的弹性、热性能、淀粉分解度等。
其中,淀粉分解特性对于改善面粉品质有着较大的帮助。
淀粉分解后产生的糖分使面粉变得更加粘稠,当烹饪时能维持更加稳定的流质状态,以达到良好品质的面食。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酶制剂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为提高面粉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研究不同酶技术对面粉品质的影响,综合考察不同酶制剂对面粉品质的影响;其次,研究不同的酶处理水平对面粉品质的影响,探讨酶处理水平和面粉品质的关系;最后,研究不同的酶技术应用在面粉的研究方案,比较不同的酶的应用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研究内容:本研究分析了采用淀粉酶技术改良面粉品质的应用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1、调查分析酶制剂对面粉品质的影响,评价不同类型的淀粉酶对面粉品质的影响;2、研究不同酶处理水平对面粉的影响,考察各种酶的不同处理方法,探索最佳的酶处理水平;3、设计多种酶技术应用方案,比较不同方案对面粉品质的影响;4、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不同酶处理水平对面粉品质的影响,提出最佳酶处理方案。
研究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淀粉酶在改良面粉品质上有不同的效果,其中α-淀粉酶对改善面粉弹性和耐热性有着最大的影响;而β-淀粉酶则对改善面粉的发黏性能产生了最好的效果。
受酶处理水平的影响,面粉的品质也有所变化。
酶制剂在面粉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剖析

酶制剂在面粉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浏览次数:27日期:2010年5月17日16:35(摘要:主要讨论了如何选择用于面粉品质改良的酶制剂,论述了α-淀粉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蛋白酶、脂酶、植酸酶等国内外正在使用或开发的酶制剂的特性和主要功能,并提出酶制剂在面粉品质改良中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酶制剂;特性;功能;面粉品质改良剂)前言要生产好的面粉,需优质的原料小麦。
而我国的小麦品质尽管在最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与国际上优质小麦(加麦、美麦和澳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具体表现为硬麦不硬,软麦不软。
中国已加入WTO,这些国家的优质小麦将更多的进入中国,事实上,这些国家也正在研究用他们的小麦来开发东方食品,如笔者2001年7月访问的加拿大国际谷物研究所(CIGI)、加拿大谷物委员会(CGC)、加拿大小麦局(CWB),他们正投入很大的财力和人力积极开发用加麦生产面条、馒头等东方食品,旨在进一步拓展加麦的东方市场。
可以说,入世后,我国的面粉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发展专用粉将是我国面粉企业的一个研究方向。
开发专用粉除了选择合适的原料、对面粉进行合理的后处理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就是使用面粉品质改良剂(flourimprover),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面粉改良剂对改善面粉的品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抵偿原料的不足。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人体有害的面粉添加剂的危害性的不断提示,如1995年第44届JECFA确认溴酸钾有致癌性和遗传毒性,不宜食用,许多国家都相继禁用。
尽管溴酸钾在面粉行业中已有80多年的历史(1914年开始),但是,各国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寻找、研制溴酸钾的替代品。
食品行业和大众消费者迫切需要天然无公害的面粉添加剂,酶制剂则能顺应这一趋势。
酶制剂来自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而且许多酶制剂是用现代生物技术(modernbiotechnology)制作,是一种纯天然的生物制品,是绿色食品添加剂。
米面制品中酶的应用研究

米面制品中酶的应用研究米面制品是我国传统的主食之一,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
而在米面制品的加工过程中,酶是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本文将探讨米面制品中酶的应用研究,包括酶的种类、作用原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酶的种类在米面制品的加工过程中,常使用到的酶有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
淀粉酶是将淀粉分解成简单的糖类,使得米面制品更易于消化吸收。
蛋白酶是分解蛋白质的酶,能够改善面筋的弹性,使面团更加柔软。
纤维素酶则用于降解纤维素,提高米面制品的口感。
二、酶的作用原理酶是一种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米面制品的加工过程中,酶通过与特定物质结合,使其发生分解、转化等反应。
以淀粉酶为例,它能够将粘稠的淀粉分解为糖类,降低淀粉的粘性,提高米面制品的口感和食用价值。
蛋白酶则能够水解面筋蛋白质中的粘性物质,使面团更易操作,加工成型更容易。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纤维素,使其更易形成胶体,增加米面制品的柔软度和咀嚼性。
三、酶的应用研究酶在米面制品加工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迎来创新与发展。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改造淀粉酶的结构,研制出了更具活性和稳定性的酶制剂,使得米面制品的加工更加高效和方便。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酶的混合应用,通过不同酶的协同作用来提高米面制品的品质。
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型酶制剂的开发,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四、酶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以及对米面制品质量的要求提升,酶在米面制品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未来,研究人员将会更加注重酶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性发展。
他们会更积极地研发新型酶制剂,提高酶的稳定性和抗胁迫能力,以应对加工过程中的极端条件。
此外,酶的纯化技术和生产工艺也将不断创新,以提高酶制剂的纯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米面制品的质量和口感。
综上所述,酶在米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酶的作用原理和协同作用,研究人员能够不断创新和开发新型酶制剂,提高米面制品的品质和消费体验。
酶制剂在我国面粉工业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少量可溶性糊 精可供酵母 利用 。适 量加人真 菌 。一 淀粉 酶 后. 面粉中的损伤淀 粉被其水解 成麦芽糖 , 麦芽 糖又在酵母
本身分1 的麦 芽糖酶 的作用下 , 泌 水解成葡 萄糖供酵 母年I , l 用
从 而为酵母的发 酵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 。
h sfr ai t o i o t a Jn el '
peet sdi o si orriigid s ,dsusste] etrsac rges0 e rsnl ue d met f u En n ut y n cl n  ̄ i se h a s eerhpors f hm,a das m c t t n lo a
a pia
t fter i o h
KE WORDS 8 ̄nep ̄ aain l u ln d s y p l a o r erhp Y' n jl tp rt ;f r l gi ut ;a pi t n e ac m ̄ s ;popc l - o o mii n r ci s s rset
( . 中农业太学 . 1华 湖北 武汉 407 ; . 30 0 2 武汉工业学院 , 湖北 武汉 4O2 ) 30 3
摘
要: 综述 了当前 用于我国面将 工业的 多种酶制{ 的作 用原理、 } _ 3 应用效 果厦注意事 项, 并讨论 了各种 酶制 的最
新研 究进展 , 望了酶制荆在面粉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 关键词 : 酶制剂; 面粉 工业; 应用; 究进展 ; 研 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 日益提高和食品工业 的不 断发展 ,
在面团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中, 酵母需要足够 的糖源作 为营养 物质 , 在面粉中仅 有 1 一2 左右的单糖 、 但 % % 双糖 和
浅谈复合酶制剂在面粉工业中的应用前景_杨春玲

粮食加工2015年第40卷第2期收稿日期:2014-11-18作者简介:杨春玲(1966-),女,工程师,从事小麦粉新产品开发。
近10年来,我国的面粉加工业得到了飞速地发展,无论是生产规模、设备的先进性,还是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得以大大提高。
但是,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竞争十分激烈。
单纯地使用小麦调整面粉质量,面临国产小麦品质不稳定,进口小麦价格高,货源连续性不确定等问题,因此,多数面粉厂选择使用添加剂作为面粉后处理的手段,但添加剂安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全社会的关注。
质量安全成为食品行业头等大事,从溴酸钾到过氧化苯甲酰的禁用,天然、绿色、安全、高效的酶制剂越来越受到面粉行业的广泛应用。
酶是一类具有高度专一性生物催化能力的蛋白质,一般由生物体内提取制成酶制剂。
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属加工助剂类添加剂[1],应用很广泛,如回收副产品、改进食品风味、提高食品质量、研制开发新品种、提高提取速度和产品得率等。
生产酶制剂的原料有动物性的、植物性的和微生物性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酶制剂的主要来源多为微生物性的,目前已知的酶制剂有近百种,常用的有30多种。
在烘焙工业中应用麦芽和微生物α-淀粉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发酵速度,改善面包结构,增加面包体积,保持面包在贮存中的新鲜度,延长面包的货架期。
酶不仅在烘焙食品和其他面制食品的加工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近几年来在面粉工业中的应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专用粉的生产中,在通用粉的改造中,各种酶制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葡萄糖氧化酶浅谈复合酶制剂在面粉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杨春玲(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辽宁大连116033)摘要:随着各种专用粉的开发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各种天然、安全、高效的酶制剂越来越受到面粉行业的广泛应用。
重点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机理、使用条件、效果和添加剂量。
对其它酶制剂如α-淀粉酶、戊聚糖酶、木聚糖酶、脂肪酶等的应用效果及多酶协同增效作用也进行了论述并指出现阶段酶制剂在面粉中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应用在面粉改良中的主要酶制剂淀粉酶淀粉酶是能够分解淀粉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α-淀粉酶(包括真菌α-淀粉酶和细菌α-淀粉酶)、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和糖化酶,常用的有α-淀粉酶和麦芽糖淀粉酶。
真菌α-淀粉酶[1-13] 真菌α-淀粉酶简称FAA,来源于米曲霉,是第一个应用于面包制作的微生物酶。
由于传统使用的麦芽的淀粉酶含量不稳定,而且含有蛋白水解酶,所以不适合在工业化生产中应用。
相比之下,真菌α-淀粉酶具有更稳定的活性且不含蛋白酶活性,因此在工业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真菌α-淀粉能水解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α-1,42糖苷键生成麦芽糊精和麦芽糖。
其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50-60℃。
实践应用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作为面粉改良剂添加到面粉中后,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在面团中,大多数淀粉以结晶状态存在,淀粉酶不能分解天然状态的淀粉。
然而在制粉过程中,部分淀粉颗粒被破坏形成破损淀粉。
在加入真菌α-淀粉酶的情况下,这些破损淀粉颗粒被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酶能内切直链淀粉成糊精,而糊精又在淀粉内切酶的作用下降解成麦芽糖)。
麦芽糖又在酵母本身分泌的麦芽糖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供酵母利用,从而为酵母的发酵提供足够的糖源作为营养物质。
在面包中添加真菌α-淀粉酶可以使面包变得柔软,能够增强面团的延展性以及持气的能力,麦芽糖能被酵母利用产生CO2,从而使面包体积增大,糊精的存在使得面包纹理疏松,同时对改良面包外皮色泽有良好的效果,能出炉后制成感觉良好的面包。
实验还表明:真菌淀粉酶(FAA)能够降低小麦粉的粉质特性指标,提高而团的拉伸性能,它对馒头的作用效果较显著,能改善馒头的质量、风味、弹性和体积。
细菌α-淀粉酶细菌α-淀粉酶一般是耐热的枯草杆菌α-淀粉酶,在作用机理上与真菌α-淀粉酶有一定的差别。
同样以可溶性淀粉作底物时,真菌α-淀粉酶的水解最终产物主要是麦芽糖和麦芽三糖;而细菌α-淀粉酶的最终产物主要是短链糊精。
两者的性质差异也很大。
其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80-90℃。
细菌α-淀粉酶具有防腐抗老化的能力,其机理是此酶能将淀粉分解生成分子量低的分支淀粉、干涉支链淀粉的重结晶。
产生的糊精会干涉面包中膨胀淀粉粒与蛋白质网络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且支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中裂开的键有助于支链淀粉-脂肪复合物的形成。
在面包的制备过程中,细菌α-淀粉酶的热稳定性较高,使得在烘焙中仍具有活性,从而使可转化的淀粉也相对较多。
并且在烘焙中,淀粉糊化后更易水解,这会给面包成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在面包的烘焙中,要根据面包和烘焙的类型,控制好淀粉酶的添加量。
同时由于在烘焙时仍具有一定的酶活性,产生过多的可溶性糊精,结果使得成品发黏而不适合在面包加工中大量使用。
但与真菌α-淀粉酶相比,它能产生很好的抗老化效果。
而且对面包的弹性和口感都要优于真菌α-淀粉酶,因此小规模的使用及如何解决其耐高温特性而造成最终产品发黏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麦芽糖淀粉酶烘焙类面制品作为消费品,有其一定的货架期(保鲜期),超过之后,容易因老化(也就是淀粉回生)造成品质下降,引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人们不断研究各种添加剂以延长面包的货架寿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
而麦芽糖淀粉酶则具有这种独特的抗老化作用,它能水解淀粉,生成α-麦芽糖和一小部分的糊精,从而保持面包的弹性、松软、新鲜。
麦芽糖淀粉酶是一种经基因工程改良的枯草杆菌深层发酵而来的经纯化而得的新型酶制剂,它能够延缓面包的老化过程,延长烘焙食品的货架期,同时也不会影响面团的加工性能。
它在烘焙过程中,仅作用于面粉中的淀粉,使其产生小分子量的糊精,并被利用来防止淀粉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烘焙制品老化。
麦芽糖α-淀粉酶的耐热性处于真菌α-淀粉酶和细菌α-淀粉酶之间,只有在淀粉糊化温度下才表现出高度的活性,因此它不会改变面团的布拉班德特性。
在烘焙过程中仍能起作用,并在烘焙的最后阶段被灭活。
所以也不会导致淀粉的过度分解。
真菌α-淀粉酶或细菌α-淀粉酶过量会导致面团发黏,耐热型细菌α-淀粉酶如果添加过量,那么面包在烘焙过程中就会出现塌缩,而且在贮存过程中也会出现面包心发黏,麦芽糖淀粉酶则减少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另外麦芽糖淀粉酶对于面包的柔软度和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糖化酶糖化酶又称淀粉α-1,42糖苷酶(编号常用名为葡萄糖淀粉酶。
是一种外切酶,作用于淀粉或糖原时,此酶能从淀粉两端水解出葡萄糖,从糖链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以葡萄糖为单位,逐一切断α-1,42糖苷键,并使葡萄糖发生构型转换,从α型转变成β型。
也能缓慢水解α-1,62糖苷键,转化成葡萄糖。
该酶作用直链淀粉的产物几乎全部是葡萄糖,作用于支链淀粉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和带有α-1,62糖苷键的寡糖。
糖化酶主要由霉菌和根霉产生的,在正常使用浓度下溶入水,最适pH值为,最适温度为58-60℃。
此酶的耐酸性较好,在25℃,下,活力稳定而不降低。
此酶水解出来的葡萄糖能参加美拉德反应,使面包增加色泽和风味,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冷冻面团中,使得面团中的酵母能在深度冷冻面团中很快起作用。
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氧化酶的系统命名为β-D-葡萄糖氧化还原酶,编号为,最先于1928在黑曲霉和灰绿青霉中发现,一般由黑曲酶生产而得。
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机理是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成δ-D-葡萄糖内酯,同时产生过氧化氢,生成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成H2O和[O]。
葡萄糖氧化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他只对葡萄糖分子C1上的β-羟基起作用,而且它具有较宽的pH范围,pH值在内,酶活力稳定,可耐受的温度范围也较宽,30-60℃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对酶活性影响不大。
面筋蛋白由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组成,面筋蛋白中的半胱氨酸是面筋的空间结构和面团形成的关键。
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取决于二硫键(-S-S-)的数目和大小。
二硫键可在分子内形成(麦醇溶蛋白),也可以在分子间形成(麦谷蛋白)。
葡萄糖氧化酶在氧气的存在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酸,同时产生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能够将面筋分子中的巯氢基(-SH)氧化为二硫键(-S-S-),从而增强面筋的强度。
一般情况下,面团中有许多暴露的-SH 键,这些巯氢基很容易氧化。
据报道,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面粉和面团水溶性部分的-SH键含量明显下降。
葡萄糖氧化酶能显著的改善面粉的粉质特性,延长稳定时间,减小弱化度,提高评价值,改善面的拉伸特性,增大抗拉伸阻力,改善面粉的糊化特性,提高最大黏度,降低破损值,可形成更耐搅拌、干而不黏的面团。
葡萄糖氧化酶能有效的提高面条的咬劲,改善面条的表面状态,使用木聚糖酶有时会使面团发黏,这是由于结合水被释放出来,因此木聚糖酶常和葡萄糖氧化酶一起使用,这种组合可替代应用于有些面包品种的乳化剂。
在有些实际应用中,添加巯基氧化酶能增加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
巯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地氧化面团中的自由巯基基团,葡萄糖氧化酶和巯基氧化酶具有协同效应。
葡萄糖氧化酶对添加部分新小麦制得的面粉有良好的促进后熟作用,且添加量只需45mg/kg即可。
李力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葡萄糖氧化酶对面粉及其各种制品的生产,不论是在面团操作性能的改善或是在产品品质的提升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作用。
该酶与其它酶制剂和添加剂之间所具有的协同效应,使广大用户得到了更多的选择。
作为一种新型的酶制剂,葡萄糖氧化酶主要用于面包专用粉,它可以提高面团中面筋强度,增强弹性,对机械冲击有更好的承受力,在面包烘烤中使面团有良好的入炉急胀特性。
因此,葡萄糖氧化酶可以作为溴酸钾的替代品的一个选项。
同时使用此酶时还应注意不要添加过量,以免会引起面粉筋力过强,给制品加工引起负面影响。
半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类是一组复杂酶的属名,通常又称为木聚糖酶或聚戊糖酶。
半纤维素酶类包括内切木聚糖酶、外切木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这些酶能以半纤维素为底物,并对不同的底物都有其本身的特异性。
最常用的半纤维素酶类来自曲霉属和木霉属的半纤维素酶,其开发应用研究已有近10年。
木聚糖酶在焙烤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它在半纤维素类酶制剂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其用量要比传统的半纤维素酶制剂小很多,其最适作用pH为4-6,最适温度50-60℃。
面粉中存在着非淀粉多糖和戊聚糖,主要成分是阿拉伯木聚糖和阿拉伯半乳聚糖肽,其中阿拉伯木聚糖占戊聚糖60%-70%。
一般小麦含阿拉伯木聚糖约2%-3%,其中水溶性的为%%,但它可以结合加入其中水分的30%。
水溶性戊聚糖持水力很强,一般能吸水达10-20倍。
因此其自身降解和修饰对其功能影响很大。
在面粉中增加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能增加面团的持水性。
在内切木聚糖酶的作用下,面团中的阿拉伯木聚糖会部分水解,水分就从面团中逐渐释放出来,结果面团变软了,机械力提高了。
最终结果是在烘焙中,面包心形成减缓,烘烤膨胀使面包体积增大,面包心更松软。
内切木聚糖酶的作用也会因为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而增强,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能将半纤维素分子的阿拉伯糖支链切断,使得底物更易被内切木聚糖酶降解。
最后,面团的稳定性和机械性都提高。
含半纤维素酶的酶制剂能够解决面粉因添加膳食纤维的问题,不可溶戊聚糖的存在和粗糙的麸皮颗粒会干涉面筋的网络结构,半纤维素酶能将非淀粉多糖部分溶解,从而提高面包品质。
大量实验证明,在面粉中添加木聚糖酶,能使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增溶、改进面团的机械强度和增加面包的体积、改进面包的色泽。
通常情况下面粉中存在着内源酶,能使15%-20%的不溶性戊聚糖溶解。
但加入外来的酶,可使溶解量增至40%-65%。
在面包的生产中,1/3的水分是面团中的戊聚糖吸收,由于它们的高水结合能力,因此会影响面团的流变特性。
一般来讲,水浸出性戊聚糖对面包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水不可浸出性木聚糖对面包质量有损害。
面团中有木聚糖酶的作用,使水可浸出性阿拉伯糖能显著增加,从而改善了面团的操作性能以及面团的稳定性,增大了成品体积,提高了成品的质量。
实验研究表明术聚糖酶对面团的粉质特性和拉伸性能影响都不太显著,对蒸煮食品品质影响不如葡萄糖氧化酶对面团的粉质性能改良效果最好,它能显著提高面团的稳定时问和评价值,降低面团的弱化度;它能明显改善馒头和面条的内部结构和表观状态。
脂肪酶脂肪酶又叫脂酶、甘油酯水解酶,系统名为,在烘焙工业中的应用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脂肪酶作用于脂肪中的酯键,它能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二酯或甘油一酯或甘油。
生产脂肪酶的微生物主要是有假丝酵母、黑曲霉、根霉、假单孢菌、葡萄球菌等。
其最适,温度30-40℃,能被钙离子和低浓度胆碱盐激活。
其中应用于面粉工业的脂肪酶来源于微生物。
脂肪酶可以添加于面包、馒头及面条的专用粉中。
在面包专用粉中加入脂肪酶可以得到更好的面团调理功能,使面团发酵的稳定性增加,面包的体积增大,内部结构均匀,质地柔软,包心的颜色更白,且能提高面包的保鲜能力;而脂肪酶水解脂肪形成的单酰甘油能与淀粉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延缓淀粉的老化,提高面包的保鲜能力,因此,脂肪酶通常与少量脂肪一起使用,要不面粉中脂肪含量太少而达不到这种效果,如果不外加脂肪脂肪酶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对面包心的结构和色泽有改善作用;在馒头专用粉中加入脂肪酶,也会起到类似于面包专用粉的添加效果,尤其对我国使用老面发酵的情况,脂肪酶可以有效防止其发酵过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在面条专用粉中加入脂肪酶,可减少面团上出现斑点,提高咬劲,使面条在水煮中不粘连、不易断,表面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