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影像表现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
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
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
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
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
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
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
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
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膀胱恶性肿瘤38例CT及X线分析

膀胱恶性肿瘤38例CT及X线分析目的:膀胱双对比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及在基层医院的的应用。
方法:38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膀胱双对比造影,方法为经尿道注入33.9%碘佛醇20ML,注入适量空气,使膀胱充盈。
转动身体,使造影剂均匀涂抹膀胱内壁,在透视下不同体位点片;然后行CT扫描加三维重建。
结果:22例肿瘤显示膀胱内软组织块影,16例显示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
造影显示肿瘤不规则分叶状,表面造影剂不均匀残留征像,腔壁僵硬,假憩室形成等主要X线征像及CT征象。
结论:在无大型设备的基层医院,膀胱双对比造影对诊断膀胱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标签:膀胱双对比造影;膀胱恶性肿瘤;诊断;应用此组病例共38例(检查92次)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31——89岁,经手术治疗25例,其中17例术中显示肿瘤19个,肿瘤最大者为6*8*6.5厘米,最小者为0.4厘米,病理诊断1例前列腺癌膀胱转移,16例为移行上皮癌。
复习17例造影所示,肿瘤显示18个,诊断符合率为94.73%,8例为腔壁不规则增厚或呈乳头状突起。
在定位定性上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13例因伴有其他病患或经济原因,不宜手术,但X线造影、CT扫描、B超、膀胱镜均有诊断依据,并且都有病理活检证实。
2 CT及X线表现CT及X线典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乳头状突起,造影剂残留征像,腔壁僵硬,假憩室等。
2.1软组织块影:肿瘤为一肿块状赘生物突入腔内,在造影剂及气体的衬托下显示出块状,本组病例中22例清楚可见25个软组织块影。
2.2乳头状突起:肿瘤表现凹凸不平,造影剂附着瘤体表面厚薄不均,在双对比造影中,软组织块影立体感明显,本组病例中有27个有乳头状突起影。
2.3造影剂残留征:38例肿瘤患者造影后31例进行了追踪摄片及CT扫描。
膀胱内造影剂2-3日尚未排空者15例,空气2-10日残留者17例。
2.4腔壁僵硬:19例表现为膀胱壁僵硬不规则,10例有块影并伴腔壁僵硬,失去正常形态。
膀胱癌科普知识

膀胱癌科普知识膀胱癌死亡率还是比较高的。
早期的5年生存率在80%以上,中期的在50%左右,晚期的不到20%。
膀胱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常表现为肉眼血尿,进行膀胱镜检查可以发现病灶,患者需要进一步行ct检查,评估病灶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的关系,以及病灶浸润的深度,根据评估决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膀胱癌的典型症状1、血尿:大部分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通常无明显尿痛,血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往往给患者“病好了”的错觉,若干时间后可能再次发作。
若并发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可梗阻膀胱出口,出现排尿困难。
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肉眼可以看到的血尿,这是膀胱癌独特的“排尿异常信号”,几乎每个膀胱癌病人都会出现,约85%的膀胱癌病人因此而就诊。
血尿又分两种,一是肉眼血尿,二是显微血尿。
肉眼血尿是指眼睛可直视的带血色的尿,显微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尿有红细胞。
膀胱癌血尿多为无痛性和间歇性,多数是全程血尿,少数是终末血尿,伴尿频、尿急的血尿则较少见。
2、膀胱刺激:早期膀胱癌产生尿路刺激的相对较少。
如果膀胱癌还合并有感染,或肿瘤病发于膀胱三角区,就会导致尿路刺激体征,同时,患者会产生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等膀胱刺激体征,就表明可能已经患上了膀胱原位癌。
3、排尿困难:膀胱癌的本质是位于膀胱的恶性肿瘤。
当膀胱出现恶性肿瘤时,随着恶性肿瘤的生长和繁殖,肿瘤体积会越来越大,从而使膀胱局部受到明显的压迫,此时排尿就会有明显的压迫感,就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如果出现了排尿困难的症状,那么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只有有效地控制了膀胱癌的病情,才能够改善排尿困难的症状。
4、尿频尿急:当膀胱的恶性肿瘤不停的发展时,就有可能刺激到膀胱,使膀胱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表现出来就是患者很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
尿频尿急不仅是前列腺问题的常见症状,也是膀胱癌的重要指征,因此不能小看,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膀胱癌病例报告

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法玛新 50mg+0.9% NS 50ml膀胱灌注化疗
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新辅助化疗(NCT)潜在的优缺点 优点
①通过对微小转移病灶的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
②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随机研究中观察到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38% ③可在活体中评价肿瘤对药物的反应性,指导后期化疗方案的制定,并判断预后 ④通常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前化疗比之后接受化疗耐受性更好 ⑤NCT使手术时肿瘤细胞活力降低,不易播散入血,减少手术中转移
THANKS!
THANKS!
膀胱镜:膀胱三角区、右侧壁可见多个菜花样肿物,大者约3cm 取活检病理: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临床诊断: 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cT3,右肾盂癌术后
病例报告
治疗: 术前新辅助化疗,因肾功能因素,未用铂类化疗药 方案:多柔比星 60mg D1 吉西他滨 1.6g D3,D8 化疗第一周期后,出现I度骨髓抑制 复查CT:膀胱壁多发高强化肿瘤结节,部分略显缩小,大者直径约 3.1cm,膀胱浆膜面尚光滑 疗效评估 PR 化疗第二周期后,出现III度骨髓抑制 复查CT膀胱壁多发高强化肿瘤结节,部分融合,大者约3.0×1.7cm,大 部分同前相仿,部分略缩小;膀胱浆膜面尚光滑 疗效评估 SD
吉西他滨+顺铂+舒尼替尼(GCS)方案 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正在进行一项II期临床研究(NCT00847015) 旨在评估GCS方案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结
1.包含顺铂的联合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率约5%~6% 2.包含顺铂的联合方案NCT相关的死亡率为0~1.1% 3.顺铂单药方案NCT不能改善生存 4.延迟手术切除超过12周,可能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5.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含铂类的新辅助化疗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什么是膀胱肿瘤膀胱肿瘤又称膀胱癌,是指发生于膀胱上皮细胞的癌瘤。
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膀胱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不断增大,才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可能会出现转移和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生命。
超声诊断膀胱肿瘤超声是非常常用的膀胱肿瘤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无辐射、简便快捷等优点。
膀胱超声能够清晰地观察膀胱内壁的形态、结构特征、有无溃疡等。
对于膀胱肿瘤的诊断非常有价值。
膀胱超声检查的步骤膀胱超声检查前需要完成排空膀胱,将偏盲针插入膀胱底部,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让膀胱充盈,逐层扫描,观察膀胱内部情况。
膀胱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的内容•膀胱壁:正常膀胱壁呈3层结构,包括内层粘膜、中层肌层和外层浆膜。
若粘膜表面凹凸不平,或出现溃疡、结节,应考虑是否有肿瘤。
•膀胱内结构:正常情况下,在超声影像中可以看到膀胱内的回声均匀,无明显异常。
如果发现回声不均或出现占位肿块,可能是膀胱肿瘤的表现。
•淋巴结:如果膀胱肿瘤已经出现转移,可能会侵犯周围的淋巴结。
超声检查时,也可以观察到这些淋巴结的变化,当淋巴结呈现增大及多发形态时,应考虑是否有转移。
膀胱超声的优缺点膀胱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整个检查过程无痛苦。
患者在放置偏盲针时会感觉到不适,但仅需数十秒的时间。
但膀胱超声受到膀胱充盈情况、膀胱肿瘤性质、膀胱壁纤维化、肿瘤浸润切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诊断准确度相对低一些,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诊断。
膀胱肿瘤的鉴别诊断在超声检查中,有些非肿瘤性病变也有类似肿瘤的超声表现,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膀胱炎膀胱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疾病。
在膀胱超声检查中,发现膀胱粘膜分泌物增多,壁呈现肿胀状态,看起来与肿瘤一样。
但膀胱炎的回声分布均匀,无肿块表现,而且是可逆的。
膀胱息肉膀胱息肉是一种良性的膀胱肿块,通常单发,管状或葫芦状,大小不一。
在超声检查中,膀胱息肉呈实性、球形、颜色均匀的低回声区域,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可以看到回声强、层次分明、块状高回声阴影,而且通常不与膀胱壁紧密贴合,与肿瘤不同。
膀胱癌的CT表现

5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7N O .22CHI NA FOREI GN M ED I CALTREATM ENT影像与特检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男性患者为女性的3倍,多见于50~70岁。
早期诊断为预后的关键。
C T 表现对膀胱癌的诊断简单易行,定位准确,应用越来越广泛。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其中男性13例,女2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7.6岁。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肉眼或镜下)、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等。
9例手术切除,6例行膀胱镜活检。
病理均为膀胱癌。
1.2方法使用西门子H I Q C T 扫描机。
瞩病人检查前一天晚口服500~1000m l 2%的泛影葡胺。
在C T 扫描前45m i n 再口服相同浓度泛影葡胺500m l ,使小肠与近端结肠充盈造影剂,并憋尿充盈膀胱。
常规仰卧位扫描,发现膀胱病变后于感兴趣区再俯卧位扫描。
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至髂嵴水平,层厚5m m ,间隔5m m 连续扫描。
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佛醇。
2结果本组15例均见病变,其中4例表现为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厚度为5~8m m 。
10例表现为腔内结节及肿块,边界清晰。
共发现病灶12个,其中1例为多发,病灶3个,其余为单发。
发病部位,三角区4个,后壁4个,左侧壁3个,前壁1个。
1例侵犯精囊腺,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
1例膀胱癌灌注化疗后出血。
病理分型,12例为移行细胞癌,2例为鳞癌,1例为腺癌。
3讨论膀胱癌的检查方法较多,如排泄性泌尿道造影,膀胱造影,淋巴管造影,血管造影以及麻醉下的双重造影。
虽然这些方法各有其诊断意义,无创伤性的盆腔C T 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有明显的优越性[3]。
膀胱癌病理上分为四种类型,即移行细胞癌、磷癌、腺癌及未分化癌等,以移行细胞癌发现率为最高(92%)[1]。
本组病例移行细胞癌比例为80%。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是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90%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占2%-3%[2]。
移行细胞癌多呈乳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其还可向外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3]。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4], 在75岁以上男性死因中居第5位[5]。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约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6]。
浸润癌晚期或脐尿管癌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膀胱癌的CT影像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
其形态的多样性是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的。
肿瘤向壁外生长时,出现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腹壁、盆腔、肠道、输尿管、精囊、前列腺及宫旁组织等。
当出现转移灶时,常见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是其直径>1.5cm。
CT检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以及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肝及肾上腺有无转移。
MRI检查:由于肿瘤的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膀胱腔内尿液,也不同于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因而易于发现膀胱癌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也易于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所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此外,还能发现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膀胱镜检查已发现的膀胱癌。
MRI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盆腔脏器与肿瘤的关系、膀胱癌引起上尿路积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增强MRI检查还能确定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MRI表现
表现类似CT所见,肿瘤常较大,在T1WI和 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 增强检查可显示明显受压变薄的肾实质发 生强化并围绕在肿瘤的周围。
60
右肾母细胞瘤
女性,3岁。 MRI T2WI(B)平扫示右肾 上极有一直径5.0cm高信号 区,内部散在不规则的更高 信号区,与肾实质分界呈线 样低信号。 T1WI(A、C)肿瘤 呈不均匀低信号, 伴不规则高信号区。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A)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B)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泌尿系肿瘤(二)
(Urinary Calculu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1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肾盂肿瘤一般包括肾盂癌和乳头状瘤,肾盂癌源 于肾盂及肾盏上皮细胞,占全部恶性肾肿瘤的8 %。病理分三种:移行细胞癌、鳞癌及腺癌。 移行细胞癌(占80%以上)包括:乳头状(息肉状病 变)、非乳头状(结节状或扁平状);常为多发性, 往往有同侧输尿管及膀胱受累。 肾盂癌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4:1,多见4070岁。 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血尿、腹部肿块及腰酸痛。
61
16排 CT不同截面显像
矢状位
冠状位
62
16排 CT三维重建
63
肾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2年 生存率可达 60~94%。 2~3年无复发 可认为临床治 愈。
64
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3、膀胱炎性肉芽肿:膀胱壁普遍增厚,常有膀胱容量变小, 内有局限性隆起,隆起内可以有钙化或囊变,较多见于女性, 易误诊,须结合膀胱镜活检进行鉴别。
4、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它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 鉴别多困难,此时膀胱镜及病理活检可确诊;晚期有局部延 伸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它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MRI表现:
形态学表现与CT相似,可见突入腔内的肿块,或壁局 限性增厚。
T1WI肿块类似正常膀胱壁信号,T2WI多为中等信 号,信号强度高于正常膀胱壁,能较准确的显示肿瘤的范 围及侵犯深度。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早期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正 常膀胱壁。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常伴有尿频、尿 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如有血块堵塞膀 胱出口,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实用文档
膀胱癌分为5个级:
0级:原位癌或限于膀胱黏膜(隔膜)的非侵袭性 损害。
I级:肿瘤扩散至黏膜外,但未扩散到肌肉层。 II级:肿瘤侵入肌肉层。 III级:肿瘤穿过肌肉层侵入膀胱周围组织。 IV级:肿瘤已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向远距离扩散 (转移)。
增强扫描:早期肿块可明显均匀强化,延迟 扫描造影剂充盈膀胱时可见充盈缺损影。
实用文档
转移途径
1、局部周围浸润:主要向深部浸润,直至周围膀胱 组织,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精囊体积增大、精囊角 消失,前列腺增大、变形等。
2、淋巴转移:可转移到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 或髂总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3、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肺、肝、肾及 骨骼等。
实用文档
膀胱癌比较公认的常见病因有: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 4.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结石刺激及
尿路梗阻等,均可能诱发。 5.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6.寄生虫病等。
实用文档
影像表现
1、X线及膀胱造影:
KUB一般无阳性发现或仅见膀胱内细小点状或弧形钙化影。 膀胱造影表现为膀胱腔内结节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基底多较 宽,壁僵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欠规则,若肿瘤侵犯输尿 管口,可继发输尿管,肾盂积水。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CT表现:
平扫:可见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影,肿块多大小不一,呈结节状、菜花状、分叶 状或不规则形,基底部多较宽,部分可见点状或弧 形钙化,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僵直,常位于膀胱三角 区或两侧壁 。
实用文档
病理
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占92%),少数为鳞癌和腺癌。可 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多见,表面常 凸凹不平,可有溃疡及钙化等,肿瘤晚期可形成较大肿块,内 可有坏死,并侵犯膀胱壁全层和浆膜层,还发生局部淋巴结和 远隔性转移。移行细胞癌约70%为分化良好的乳头状癌, 多呈 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
实用文档
பைடு நூலகம்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与膀胱内阴性结石、血块: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 内充盈缺损,但变换体位检查两者多有位置变化,且CT和 超声检查时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 强回声病变,鉴别不难。
2、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可有囊肿及蛋壳样钙 化,膀胱外膜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与膀胱壁 强化程度相似,抗炎治疗后复查CT病灶可以缩小。
膀胱癌
(carcinoma of bladder)
实用文档
概述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易发生在 40岁以上男性, 高发年龄段50~60岁,男女比例 约4:1。有多种组织类型,可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 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多数为恶性; 非上皮性肿瘤少见,可为平滑肌瘤、淋巴瘤、嗜铬 细胞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