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刷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进展_李爱香

合集下载

包覆的纳米粒子

包覆的纳米粒子

包覆的纳米粒子
佚名
【期刊名称】《齐鲁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6(44)2
【摘要】包含分散在多孔氧化硅基质上的金属氧化物,制备方法包括将该金属的
可溶性盐与表面活性剂制成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该金属氢氧化物从溶液中沉淀,形成pH值大于7的悬浮液。

然后在搅拌下向悬浮液中加入烷氧基硅烷,得到至少部分被硅烷包覆的金属氢氧化物,焙烧得目的产物。

【总页数】1页(P88-88)
【关键词】纳米粒子;包覆;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烷氧基硅烷;多孔氧化硅;表面
活性剂;可溶性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37
【相关文献】
1.包覆纳米镍粒子的碳纳米管磁性研究(英文) [J], 雷中兴;李轩科;汪厚植;洪学勤;陈家唯
2.氨基酸包覆的YVO4:Eu纳米粒子的合成、发光及细胞成像性能 [J], 梁龙琪; 陈
彩玲; 于影; 李雨昕; 李春光; 施展
3.MPTES包覆下转换纳米粒子NaYF4:Yb3+及其氧化改性 [J], 金前鹏; 徐阳
4.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和碳包覆氧化铜纳米管
(C@CuO-NTs)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 [J], 伏文;周洋;陈春年
5.SiO_(2)包覆T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防晒性能研究 [J], 张亚如;刘冬;张云;陈昊;曹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纳米技术在21 世纪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未来纳米器件、微型机器、分子计算机制造的最可能的途径之一。

纳米材料学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受到更广泛的重视。

科学家们利用纳米颗粒作为结构和功能单元,可以组装具有特殊功能如特殊敏感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的纳米器件。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在量子物理,信息存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其中,金纳米粒子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其独特的光学、催化特性而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这主要是因为:金是一种惰性元素,其化学稳定性良好;金和硫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键合作用,这有利于在其表面组装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单分子层。

由于纳米金粒子这些特有的化学性能以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自上世纪80 年代至今,化学界对纳米金粒子的应用及其功能化研究方兴未艾。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金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方法一.化学还原法制备法超细金粉制备原理:将金化合物的适当溶液通过化学还原而得到单质金粉.1.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生产超细金粉工艺①王水溶金将黄金用去离子水冲洗,在置于稀硝酸中煮洗5~10min后,适当加热以启动反应,当反应较为平缓后,可再加入少量王水,直至大部分尽快获金粉溶解.反映结束时应保证体系中有少量未反应的黄金存在,即在投料时必须保证黄金的过量.②浓缩,赶硝将溶金液倾入另一烧杯中,用水洗净未反应的金块或金粉,转入下一循环使用。

洗液并入溶金液。

加热并在此过程中滴加浓盐酸以赶尽氮氧化物,过滤,滤液转入旋转蒸发皿进行浓缩结晶,然后配成适当浓度的水溶液。

③还原将抗坏血酸配成饱和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氯金酸溶液滴加到抗坏血酸溶液中,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1h,静置沉降。

④清洗、干燥和筛分将上层清液倾出,用水和乙醇以倾析法清洗金粉。

所得金粉置于真空干燥。

冷却后,将金粉过筛分级,得到不同粒度的球形金粉末。

2.Na3C6H5O7 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制得纳米金颗粒粒径在15-20nm 之间Na3C6H5O7 为还原剂时,柠檬酸钠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为1.5:1 时最佳;采用HAuCl4 溶液加入到加热的Na3C6H5O7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溶液Na3C6H5O7 溶液加入到室温的NaBH4 与PVP 混合溶液制得的纳米金溶胶的颗粒分散性好,粒径小且更均一。

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方法

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方法

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方法
桑秀杰
【期刊名称】《化工管理》
【年(卷),期】2014(000)018
【摘要】纳米Fe3O4颗粒作为一种典型的磁性功能材料,已经广阔的应用在很多领域。

目前,制备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方法有很多,研究比较多的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热溶剂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其中,应用于废水处理,对金属离子进行吸附,考察并优化相应的吸附性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另外,为了提高纳米颗粒的吸附性能,满足其在废水处理上的应用,首先要制备出尺寸形貌可控的单分散的纳米Fe3O4颗粒。

沉淀法是研究较多的制备纳米Fe3O4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1页(P87-87)
【作者】桑秀杰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性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高分散的纳米Fe3O4粒子 [J], 罗容连;魏智勇;吴祭民;郝凌云;张小娟
2.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 [J], 郭研;肖尊东
3.磁性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与应用 [J], 张杰;胡登华
4.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J], 涂志江;张
宝林;冯凌云;赵方圆
5.分散纳米Fe3O4颗粒的制备方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

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

徐国园等: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文章编号:1001-9731 (2016)12-12029-09丄2029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徐国园,李爱香,陈复强,李秋红(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金、银和铜,由于独特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及在纳米电子、纳米光学、信息存储、催化、生物和生物医学方面的潜在应用吸引了重大的研究兴趣。

目前,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复合粒子 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一方面可以保持金属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另一方面聚合物作为壳层材料可以增 强纳米粒子的长期稳定性,调控纳米粒子的溶解性,提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可加工性等。

本文综 述了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乳液聚合法、沉淀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配体交换法、壳交联法等,提出和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材料的发展做了展望。

聚合物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工业化应 用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有待进一步发展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关键词: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包覆;乳液聚合法;沉淀聚合法;原位聚合法;配体交换法;壳交联法中图分类号:TP383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金、银和铜,因其本身的独 特性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在 催化、生物、医药、探测、光学、传感及隐身材料等多个领域[18]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单纯的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能,极易发生聚集,形成尺寸更 大的贵金属颗粒,失去它们的独特性能,因而限制了它 们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金属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热 点,这是因为它具备两种材料的优点,一方面可保持金 属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另一方面聚合物作为 壳层材料可以增强纳米粒子的长期稳定性,调控纳米 粒子的溶解性,提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可加工等。

采用聚合物刷来稳定金属纳米粒子被广 泛研究[9—11]。

银纳米粒子的制造效率被提高100倍以上的技术

银纳米粒子的制造效率被提高100倍以上的技术

银纳米粒子的制造效率被提高100倍以上的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化工》
【年(卷),期】2007(27)6
【摘要】日本三星ベルト公司开发了一种与以往相比制造效率提高了100倍以上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造方法,将目标放在银纳米粒子的批量生产上。

此次开发的技术活用了该公司多年积累的一种涉及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的保护剂的技术,从众多的保护剂中加以选择、优化,最终取得成功。

【总页数】2页(P71-72)
【关键词】银纳米粒子;制造方法;技术;金属纳米粒子;批量生产;保护剂;开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14.122
【相关文献】
1.载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PVA)的一锅合成及其亚甲基蓝催化还原效率 [J], P.SAGITHA;K. SARADA;K. MURALEEDHARAN
2.银纳米颗粒增强LED发光效率及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分析 [J], 王娟
3.电纺丝技术制备银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纳米纤维 [J], 白杰;韩利民
4.载银纳米粒子聚乙烯醇(PVA)的一锅合成及其亚甲基蓝催化还原效率 [J], P. SAGITHA;K. SARADA;K. MURALEEDHARAN;
5.应用纳米磁性粒子大幅度提高精制效率超越纳米技术的界限 [J], 加藤勇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军波,梁莉娟,周惠云,李桂珍申请号:CN201210001569.0
申请日:20120104
公开号:CN102672195A
公开日:
201209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材料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聚4-乙烯基吡啶,将聚4-乙烯基吡啶与1-溴丁烷搅拌混合,之后向聚4-乙烯基吡啶与1-溴丁烷的混合体系中加入三氯甲烷,过滤,所得固体经真空干燥后,配制成高分子离子液溶液;将HAuCl溶液滴入高分子离子液溶液中,得反应液,反应液搅拌6小时后,再向反应液中加入NaBH溶液,至反应液变至紫红色,然后倒入透析袋中,放入去离子水中透析,得到金纳米粒子固体。

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形貌规则,粒径均匀,不易聚集,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对环境污染小。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地址: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西苑路4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牛爱周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贵金属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新型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目前,常用的贵金属纳米颗粒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法、物理合成法和生物法。

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通常在水相或有机相中进行。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大量且尺寸大小均一的贵金属纳米颗粒。

其步骤为:将贵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还原过程中制得均一的纳米颗粒。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一定浓度的贵金属离子加入到一定浓度的还原剂溶液中,通过控制还原剂的浓度、温度、PH值等条件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学合成法已经可以制备出大多数贵金属纳米颗粒。

2. 物理合成法物理合成法包括超声波法、热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等。

其中,热化学还原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制备具有大量表面积的贵金属纳米颗粒。

其步骤为:将贵金属离子和还原剂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通过热化学反应将贵金属离子还原成贵金属原子,从而制备出均一的纳米颗粒。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对金属离子的生物还原作用来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

其中,微生物法是制备黄金纳米颗粒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控制培养基中金离子和微生物的比例、浓度和营养成分等条件,可以得到均一且尺寸大小均匀的纳米颗粒。

此外,植物提取物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和大量的金属纳米颗粒。

二、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1. 生物医学领域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黄金纳米颗粒可以在生产医用药品时作为催化剂。

铂纳米颗粒则可用于治疗卵巢癌、肺癌和淋巴瘤等疾病。

银纳米颗粒则有着极强的杀菌作用,可以用于抗菌材料的制备。

2. 公司应用领域贵金属纳米颗粒在公司应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备纳米电子元件、光学元件和电镜样品时,贵金属纳米颗粒往往被用作重要的功能材料。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进展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进展

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进展2016-04-27 12:50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现阶段合成聚合物刷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主要有偶联法,引发法和配体交换法,制备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稳定,粒度均匀可控,用途广泛。

现阶段贵金属主要应用区域主要在纳米电子、纳米光学、催化、生物、传感器、治疗学、标记、诊断和控制释放等领域。

其中含硫聚合物刷稳定的贵金属纳米粒子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巯基二硫键、二硫代酯或三硫代酯基团中的硫原子与贵金属纳米粒子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且聚合物刷作为壳层材料有很多优点,如可以增强纳米粒子的长期稳定性,调控纳米粒子的溶解性,提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可加工性等。

1.引发法:首先在纳米粒子的表面引入可以引发聚合的官能团,然后采用适当的聚合方法引发单体聚合,从而得到聚合物刷保护的纳米粒子。

引发法有以下优点: ( 1) 通过改变聚合条件诸如单体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可调控聚合物壳层的厚度; ( 2) 可以设计结构明确的聚合物,如嵌段或梳形聚合物; ( 3) 控制和实现较高的接枝密度。

通常有 3 种方法将引发剂引入到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 ( 1) 稳定剂本身就含有用来引发聚合的官能团; ( 2) 先将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引入到粒子表面,再通过酯化反应引入引发基团; ( 3) 用含有引发基团的配体交换原有的稳定剂。

2.偶联法:首先在纳米粒子的表面引入可以引发聚合的官能团,然后采用适当的聚合方法引发单体聚合,从而得到聚合物刷保护的纳米粒子。

引发法有以下优点: ( 1) 通过改变聚合条件诸如单体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可调控聚合物壳层的厚度; ( 2) 可以设计结构明确的聚合物,如嵌段或梳形聚合物; ( 3) 控制和实现较高的接枝密度。

通常有 3 种方法将引发剂引入到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 ( 1) 稳定剂本身就含有用来引发聚合的官能团; ( 2) 先将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引入到粒子表面,再通过酯化反应引入引发基团; ( 3) 用含有引发基团的配体交换原有的稳定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3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l.31,No.32015年3月POLYMER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r.2015聚合物刷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进展李爱香1,2,李秋红1,吕滋建1,谭洪生1(1.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山东淄博255049;2.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摘要:近年来,贵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在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关注。

聚合物刷稳定的金属纳米粒子稳定性好、溶解性好、与聚合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好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刷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引发法、偶联法和配体交换法,并对高热稳定性交联壳和聚合物刷稳定的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聚合物刷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贵金属纳米粒子;聚合物刷;引发法;偶联法;配体交换法;高热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B3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55(2015)03-0185-06收稿日期:2014-01-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309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2BQ008);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开放课题(K2013-06);山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通讯联系人:李爱香,主要从事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E-mail :axl@sdut.edu.cn 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金(Au NPs )和银(Ag NPs ),由于在纳米电子、纳米光学、催化、生物、传感器、治疗学、标记、诊断和控制释放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1 7]。

含硫聚合物刷稳定的金属纳米粒子尤其受人关注。

这是因为巯基、二硫键、二硫代酯或三硫代酯基团中的硫原子与贵金属纳米粒子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而且聚合物刷作为壳层材料有很多优点,如可以增强纳米粒子的长期稳定性,调控纳米粒子的溶解性,提高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和可加工性等。

合成聚合物刷稳定的金属纳米粒子的主要方法有偶联法(Grafting-Onto )、引发法(Grafting-From )和配体交换法等,并已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刷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

本文综述了聚合物刷保护的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含交联壳层和聚合物刷保护的高热稳定性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1引发法引发法是首先在纳米粒子的表面引入可以引发聚合的官能团,然后采用适当的聚合方法引发单体聚合,从而得到聚合物刷保护的纳米粒子。

引发法有以下优点:(1)通过改变聚合条件诸如单体浓度、温度、反应时间等可调控聚合物壳层的厚度;(2)可以设计结构明确的聚合物,如嵌段或梳形聚合物;(3)控制和实现较高的接枝密度。

通常有3种方法将引发剂引入到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1)稳定剂本身就含有用来引发聚合的官能团;(2)先将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引入到粒子表面,再通过酯化反应引入引发基团;(3)用含有引发基团的配体交换原有的稳定剂。

Fig.1Reaction steps for preparation of PNIPAM-coated Au clusters [8]Raula 等[8]首先利用11-巯基十一烷基醇为稳定剂,三乙基硼氢化锂为还原剂,还原氯金酸制备Au NPs ,然后经过酯化反应引入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 )试剂,再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 )的RAFT 聚合,得到PNPAM 温敏性聚合物刷保护的Au NPs ,如Fig.1所示。

Kim 等[9]合成了具有核壳杂化结构的交联PNI-PAM 保护的Au NPs 。

首先用柠檬酸钠为稳定剂制备Au NPs ,然后通过配体交换法用含溴二硫引发剂([BrC (CH 3)2COO (CH 2)11S ]2)与金纳米粒子作用从而键合到粒子表面,然后引发单体NIPAM 和交联剂丙烯酸乙二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得到交联PNIPAM 保护的Au NPs ,如Fig.2所示。

Fig.2Scheme of Au NPs protected by crosslinked PNIPAM [9]Li 等[10]也用类似的方法制备了轻度交联的PNI-PAM 修饰的核壳型Au NPs ,如Fig.3所示。

这种杂化材料通过温度诱导的“呼吸作用”可以内含其他纳米粒子、生物分子、染料或者药物分子。

Fig.3Preparation of Au NPs protected by crosslinked PNIPAM [10]Ohno 等[11]也采用配体交换法将引发剂引入到了Au NPs 的表面,然后引发MMA 进行ATRP 聚合,得到了高密度聚合物刷保护的Au NPs 。

Grafting-from 法制备聚合物刷包覆的金属纳米粒子虽然非常有效,但是仅限于低温聚合,因为Au -S 和Ag -S 键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断裂,造成纳米粒子的聚集,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

2偶联法偶联法是将含硫聚合物直接键合到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避免了引发法在较高温度下聚合而易引起纳米粒子的聚集。

通常是先制备含硫聚合物,然后原位还原金属前体得到聚合物刷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

Corbierre 等[12]用偶联的方法,用巯基封端的聚苯乙烯(PS-SH )和聚乙二醇(PEG-SH )作配体,合成了一系列高密度聚合物刷保护的Au NPs 。

Bokern 等[13]首先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含巯基的PS-SH ,然后用偶联法,以三乙基硼氢化锂为还原剂,在四氢呋喃(THF )中原位还原三氟醋酸银,得到高浓度稳定的Ag NPs 。

此纳米粒子可在PS 基体中均匀分散。

Deng 等[14]结合RAFT 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非线性光学性质。

Bae 等[15]首先用二苯基三硫碳酸酯(DBTTC )为链转移剂(CTA )通过RAFT 聚合苯乙烯,然后经水解产生了巯基封端的PS-SH 。

用此聚合物为稳定剂,用两相法还原HAuCl 4,得到了平均粒径在3 5nm 的Au NPs ,并用含有Au NPs 的PS 薄膜制备了有机记忆器件,表现出较好的开关行为。

Shan 等[16]还制备了由PS 和PNIPAM 刷共同稳定的两亲性的Au NPs ,通过改变2种聚合物的比例来调整纳米粒子的两亲性,并研究了纳米粒子在气液界面所形成单层膜的光学特性,其中PS 和PNIPAM 均是由RAFT 方法聚合得到。

聚己内酯(PCL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药物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PCL 无法用TEM 直接观察,用Au NPs 标记PCL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Aryal 等[17]首先合成了巯基封端的聚己内酯(PCL-SH ),然后利用两相法制备了PCL保护的Au NPs ,成功对PCL 载体进行了标记。

偶联法简单易行,聚合物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可单独控制,也可得到高接枝密度的聚合物刷包覆的金属纳米粒子,但是也有一些限制。

比如,在金属前体的还原过程中有聚合物存在,可能阻碍还原过程,导致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不易控制。

这些几何特性的精密控制在对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敏感物理性能的系统研究中,比如耦合等离子体共振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配体交换法配体交换法首先用小分子配体合成金属纳米粒68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年子,然后用含硫聚合物对小分子配体进行替代交换,即可得到聚合刷保护的金属纳米粒子。

这种配体交换有时需要纳米粒子合成后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进行相转移,尤其是从非极性溶剂到水中的相转移[18,19]。

这个方向的相转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优点,包括(1)已经发展了许多种方法合成不同尺寸、形状和组成的水溶性金属纳米粒子,这些不能通过直接在非极性溶剂中合成得到;(2)绝大多数能广泛得到的和较便宜的金属前体和还原剂是水溶性的;(3)纳米粒子在水中的合成不依赖于相转移剂(如四辛基溴化铵)的使用,相转移剂的使用会引起严重的副反应;(4)纳米粒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制备要容易得多,但由小分子配体在非极性溶剂中制备的大粒径的金属纳米粒子因为有较小的空间位阻和静电稳定作用,所以大部分方法只适用于直径为10nm 以下的粒子[20,21];(5)纳米粒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有效的空间位效应通常使得它们可以在较高浓度下干燥、纯化、再溶解和使用,干燥的样品通常可以长期储存而不发生严重的聚集和降解。

Yockell-Lelievre 等[22]将巯基封端的PS 链通过两步偶联法和配体交换被引入到Au NPs 的表面。

首先制备了小分子柠檬酸盐稳定的Au NPs ,然后用ATRP 法合成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PS ,再用硫脲端基功能化得到含巯基端基的PS-SH ,最后用配体交换法将Au NPs 相转移至由巯基端基的PS 稳定的氯仿溶液中。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较容易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Tian 等[23]在稳定的甲苯/水乳液中通过不完全的配体交换,制备了小粒径的两亲性柠檬酸盐/PS 保护的Au NPs 。

这些粒子在极性溶剂中不溶解,而集中在液液的界面处,因此凸显了两相法的困难所在。

如Fig.4所示。

Fig.4Preparation of Au NPs protected by PS brushes in tolu-ene /water emulsion [23]Goulet 等[24]报道了一种简易的水溶性金属纳米粒子到非极性溶剂中的相转移方法,如Fig.5所示。

在丙酮/水混合溶剂中,巯基封端的PS-SH 作为交换的配体连接到水溶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上产生沉淀,这些沉淀很容易再溶解到非极性溶剂中。

实验结果证实这种方法对于不同的金属纳米粒子(Au NPs 和Ag NPs ),不同粒径的纳米粒子(3 100nm ),不同形状的纳米粒子(球形、棒状、线状)和不同离去配体(柠檬酸盐、CTAB 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 )及二甲氨基吡啶(DMAP ))都是有效的。

得到的PS-SH 稳定的纳米粒子保持他们的初始粒径和形状,而且高度稳定。

在各种有机溶剂中都可溶解,很容易被干燥,纯化,然后再溶解。

预期会应用在如催化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和纳米复合材料等多个方面。

Fig.5Phase-transfer of water-soluble metal nanoparticles tononpolar solvent via ligand exchange with thiol-termina-ted polystyrene in acetone /water[24]4高热稳定性交联壳和聚合物刷保护的纳米粒子不管是引发法还是偶联法,大多数聚合物刷是通过Au -S 或Ag -S 键连接在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而Au -S 或Ag -S 键分解能较低(如Au -S 为 167kJ /mol ,Ag -S 更低)[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