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诗人朱淑真传

合集下载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原创版)
目录
1.朱淑真的简介
2.朱淑真的夏天诗词概述
3.朱淑真的夏天诗词特点
4.朱淑真的夏天诗词代表作
5.朱淑真的夏天诗词的影响
正文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婉约而著称。

她的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其中夏天的诗词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充满了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

她的作品中,夏天是生机勃勃的,是自由奔放的,是充满活力的。

她的诗词中,夏天是诗情画意的,是清新脱俗的,是优美动人的。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在她的笔下,夏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是迷人的,是充满生机的。

其次,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在她的笔下,夏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乐趣的,是充满希望的。

最后,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我的表达和追求。

在她的笔下,夏天是她抒发自我,表达情感的最好载体。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代表作有《夏日绝句》、《夏夜喜雨》等。

这些作品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夏天的美好和魅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夏天的气息和温度。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她的诗词,不仅丰富了夏
天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她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风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朱淑真诗词在宋代传播与接受考

朱淑真诗词在宋代传播与接受考
清 寰对 朱淑真 的作 品 E传 有过论 述 : l 朱 淑真 的文名 , 当时并不 显著 , 她 同时代 的 在 与
人誉 为宋 代 女诗 人 的双 壁 , 在其 生 活 的年 代并 不 但 以文 名著 称 。那 么 淑真 的诗 词 是 怎样 传播 开 来 。 当 时人们 对其 诗词 的接受 又是 怎样 的呢 ?通过 搜集有
乎 情理 。 说 。 谓好 事者是 指什 么人 呢?当然是 好 再 所
她不 仅是 富有 才 华 , 而且 是 一 位 思想 意识 超 前 的大
胆女性 , 于在等 级森严 的封建社 会追求 爱情 。 当 敢 为
时 的社会所 不容 。 诗作 多 为 自己情 感经 历 的真 实 其 写照 。 死后诗 词 “ 其 为父母 一火 焚 之”今所 传者 百不 “
关文献 , 我对朱淑真的诗词在宋代传播渠道 以及 当
时人们 对其作 品接 受情 况从几 个方 面作 一番粗 浅考
究如 下 :


口传是朱 淑真 诗词传 播 的最初 形式 朱 淑真生 活在 北宋 末 , 宋初 时期 。 现在 看来 南 从
以为谈讲的资料 , 并非是真能欣赏她的作品, 否则朱 淑真 的诗词 。在当 时不 曾为文人 墨 士所 欣 赏而传诵 之, 乃偏传诵旅邸中, 且为好事者所传诵 , 那便不近
文人未有曾提到她。 然而 , 她的诗词即邸旅中也都能
传 诵 . 岂是 因为 她 的文 名远震 如唐代 的王之 涣 、 这 王 昌龄一 般 。 其诗 即旗 亭歌 妓也能 传 唱吗 ?据我看 。 并 不 是 的 .乃是 因为她 本人 曾演 了 了一幕 很惹人 注意 的惨剧 。 一般 行旅 , 因熟 听这 段新 闻 , 以 才传诵 其 所
20 其一人 .当由 ” “ 爱好淑真诗词或同情其遭遇及众多好事者的帮助” ④ “ 吴中士大夫集其诗二百余篇”魏仲恭才得以集成 . ‘ s

朱淑真

朱淑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忆了从前的欢会与离别,过片又转入对昨夜梦会的追 思。“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梦魂之中, 水云之间,与伊人喜结丝萝(夤缘,当据《广韵》释为 连也),绸缪纤绻,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 渺,倏忽即逝,一觉醒来,“愁恨又依然”如故。回思 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 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从那饱受创伤的心灵 深处发出了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词在绝 然痛语中戛然作结,尤如凄厉的旋律达到高潮时而弦绝 声止,虽然曲终韵歇,但那哀痛的余音却经久不息地震 荡在人们的灵府空间。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 “忆前欢”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别的感伤;过片 以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绝之 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 。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 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 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 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 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 的凄厉哀鸣。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 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 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这棒打鸳鸯散 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 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 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诗》、《断肠词》 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 作家之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 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工诗, 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南宋淳熙九年 (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 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 “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 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朱淑真断肠集

朱淑真断肠集

朱淑真断肠集朱淑真简介: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辞海》1989年版)断肠词:词集名。

南宋朱淑真作。

一卷。

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

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

(同上书)淑真钱塘人,幼警惠,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

早年,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

淑真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

父母复以佛法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

临安王唐佐为之立传。

宛陵魏端礼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顺治辛卯,有云间客扶乩于片石居。

一士以休咎问,乩书曰:“非余所知。

”士问仙来何处,书曰:“儿家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

”士问仙为何氏,书曰:“犹传小字在词场。

”士不知《断肠集》谁氏作也,见曰“儿家”,意其女郎也,曰:“仙得非苏小小乎?”书曰:“漫把若兰方淑士,”曰:“然则李易安乎?” 书曰:“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

”士方悟为朱淑真,故随问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

随又拜祝,再求珠玉。

乩又书曰:“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

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

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

”乩遂不动。

或疑客所为,知之者谓客只知扶乩,非知文者。

(《湖[土需]杂记》)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春宵乱弹之苦命朱淑真

春宵乱弹之苦命朱淑真

春宵乱弹之苦命朱淑真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人,有《断肠词》.传为朱熹侄女,又说与曾布妻魏夫人为词友,两说时代不合,未知孰是(见刘毓盘《词史》100页)朱淑真, 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 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 相传因婚嫁不满, 抑郁而终. 能画, 通音律. 词多幽怨, 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断肠词, 词集名. 南宋朱淑真作. 一卷. 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 因自伤身世, 故以“断肠”名其词. 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春宵乱弹之苦命朱淑真不消说,这又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才女。

跟神童的命运相似,才女也没几个有好下场。

原因很简单:女人但凡还能有别的出路,就不会当才女。

按我国的基本国情,才女基本上出产在勾栏瓦肆、青楼酒巷——只有做妓女才有学习的机会,才能做知识女性,也才能抛头露面跟才子们互相诗酒唱和、进行文化交流。

这么看来,做才女首先就得把自己豁出去,先得为男人牺牲肉体才有可能在精神上与男人抗衡。

李清照、朱淑真属于不多的几个例外,一个是名门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在中国的才女史上算是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可惜命运似乎反而更为凄惨。

朱淑真不仅生时命运悲苦以至郁郁而终,死后还要备受折磨。

在当时的父权社会里,她也是个失贞之妇了,所以史书里对她的生平大多隐而不发,把她的身世搞成了一个谜团。

操纵在男性手里的史笔把朱淑真的血肉轻轻抹掉了,只留下几行语焉不详的介绍和一个“断肠”之名。

正如朱淑真的家人,在她死后还要令她“不能葬骨于地下”——“独留青冢向黄昏”已经够惨的了,朱淑真连青冢都没有留下。

为了斩草绝根,家人还把她的诗稿全部焚毁。

像她这样整天多愁善感、自怜自伤的才女,写下的诗文肯定为数不少,而现在只剩下300来首诗和十几首词。

那些侥幸遗落人间的诗文仍脱不了苦难的命运:朱淑真的词是版权最混乱的,其中的一两首好词通常被人们划给了欧阳修(据说这样做是为她着想,为她维护贞节之名),有的则划给了李清照,还有的给了她的本家朱敦儒——想想,朱淑真一生唯一的慰藉就是这点成就,还被折腾来折腾去。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朱淑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词牌名:断肠迷|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该诗自从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创作之后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有部分人已把它作为元宵节的灯谜。

(猜灯谜同时听故事,也能增添气氛色彩吧。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

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清平乐·风光紧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

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

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宋朝词⼈,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作家之⼀。

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平不可考,素⽆定论。

相传为浙江⼈,⽣于仕宦之家。

夫为⽂法⼩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传淑真过世后,⽗母将其⽣前⽂稿付之⼀炬。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菩萨蛮·⼭亭⽔榭秋⽅半》作者为唐朝⽂学家朱淑真 ⼭亭⽔榭秋⽅半,凤帏寂寞⽆⼈伴。

愁闷⼀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相怜,今宵不忍圆。

【翻译】 远处⼭上的⼩亭依稀可见,近处⽔上的楼台尽⼊眼底。

⼀个⼈躺在帷帐之中,⽆⼈相伴。

双眉上还是旧愁,⼼中⼜添了新愁。

转⾝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

抬着望着天空⼀轮明⽉,想必是明⽉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川闻杜宇。

便做⽆情,莫也愁⼈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眼⼉媚·迟迟春⽇弄轻柔 朱淑真〔宋代〕 迟迟春⽇弄轻柔,花径暗⾹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秋夜 朱淑真〔宋代〕 夜久⽆眠秋⽓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在梧桐缺处明。

减字⽊兰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独⾏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伤神,⽆奈轻寒著摸⼈。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初夏 朱淑真〔宋代〕 ⽵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天⽓⽇初长。

谒⾦门·春半 朱淑真〔宋代〕 春已半。

触⽬此情⽆限。

⼗⼆阑⼲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暖。

输与莺莺燕燕。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词人朱淑真在唐宋时期曾经非常的有名气,她也是当时作品非常多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在出嫁前,就才华横溢,是一位可以与李清照,欧阳修相比拟的诗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从小出生在仕宦家庭中的她,长大之后嫁给了一名文法方面的小官吏,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却并不是很合拍,志趣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夫妻之间的感情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最终词人朱淑真也是因为抑郁而去世的。

关于词人朱淑真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明确,只知道她自称幽栖居士,至于其他的生平则始终没有办法考证和证实。

关于她的籍贯问题也是没有证实,主要有海宁和钱塘两种说法。

据说词人朱淑真的爸爸曾经做过官员,家庭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而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聪明,不仅对于各种书籍都十分的了解,而且还擅长作词和画画,对于音律也比较精通,一直有着才女的赞誉。

据说在朱淑真去世之后她的父母将许多她的作品都焚烧了,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断肠集》,但是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却演变出许多的版本。

词人朱淑真的许多诗词作品都是描写爱情生活的,早期的时候她的风格十分的明快,而且语言也都非常的缠绵,可是后期的时候却变得非常的烦闷和忧愁,风格也变得幽怨哀伤,可见许多时候都受到了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响。

朱淑真断肠谜的故事这首《断肠谜》是朱淑真在看清丈夫拈花惹草,钱权为先的真面目后所写的。

这是一首闺怨诗,并且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与众不同之处有二。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

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抛弃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有种刀光剑影,咬牙切齿之感。

也有一种说法,朱淑真嫁与一个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离别,所以朱淑真婚后多有哀怨,所写多为闺怨诗词。

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下来作品最多的女诗人之一,浙中海宁人,她自幼聪明多才,博通古今,能写擅描,通晓音律,尤工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女诗人朱淑真传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相传她祖籍与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同属一地,故有人称她乃朱熹侄女。

因世居杭州钱塘,故又称钱塘人。

出生于仕宦世家,家境颇富。

据她写的诗句,称家里不仅有东园(见《晚春会东园》),又有西园(见《春游西园》),①还有楼阁。

她即住在西楼之上。

而且家庭中有较浓郁的文化气氛。

她常与父亲把酒论文,吟诗作对。

她在《寄大人二首》中感叹:“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并期盼“把酒何时共,论文几日亲。

”②她曾在出嫁后,得到家嫂的一封信,她即兴作诗,写道:“声声喜报鹊温柔,忽接芳缄自便邮。

一尺溪藤摛锦带,数行香墨健银钩。

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

添得情怀无是处,非干病酒与悲秋”。

③反映她在未出阁前,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

朱淑真虽是大家闺秀,但却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

如《苦热闻田夫语有感》一诗,她写道:“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给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④另一首《喜雨》,亦写道:“高田低田尽沾泽,农喜禾无枯槁伤。

我皇圣德布寰宇,六月青天降甘雨。

四海咸蒙滂沛恩,九州尽解焦熬苦。


①《朱淑真诗集》前集卷2《晚春会东园》,后集卷1《春游西园》。

②《朱淑真诗集》前集卷7。

③《朱淑真诗集》前集卷10。

④《朱淑真诗集》前集卷4。

⑤这些诗,都可表明她是个颇富正义感的不凡女性。

可惜的是,朱淑真的婚姻极不如意,以致抑郁以终,铸成了她的悲剧。

如在《愁怀》二首之一中写道:“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①她非常明确地提到了对自己婚姻的不满意。

她的丈夫既非“市井民家”,亦非“村恶”,②而是个官员。

朱淑真在《春日书怀》中写道:“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日暖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谩盈眸。

高楼惆怅凭阑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③这里显然指跟着丈夫宦游,而远离父母千里,极不自由。

另一首《寒食咏怀》,记述丈夫的为宦地是在淮南:“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纷纷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④当时,宋金长期划淮为界,淮河一线,是双方重点设防的地方。

因此可以推断,她的丈夫大概是不通文墨的一介武夫。

她在《秋日偶成》中透露过自己的心事:“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⑤最后一句值得注意,她希望自己能嫁个写得万首诗的丈夫,而事实上却嫁了个武夫,这就不能不是“鸥鹭鸳鸯作一池”了。

后来,她乘归宁省亲之机,回到了父母身边,从此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丈夫。

由于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如意,她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情感的诗篇。

如《冬夜不寐》:“推枕鸳帏不奈寒,起来霜月转阑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⑥正由于这种境遇,朱淑真终于抑郁以终。

据说她去世时,父母尚健在。

朱淑真在生前并没有太大的诗名,朱熹说过:“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①朱淑真也与魏夫人有交往。

她写有《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

②据说,这位魏夫人就是曾布(1036—1107)之妻,魏泰之妹,主要活动在北宋哲宗徽宗时。

而朱淑真当是北宋末南宋初年人,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同时或稍后。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魏仲恭编定朱淑真的作品,名《断肠诗集》,在此书的序中说:“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及嫁为市井民家妻。

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

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
一火焚之。

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

呜呼冤哉!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乃名其诗为《断肠集》。

后有好事君子,当知予言之不妄也。

”末署“淳熙壬寅二月望日,醉□居士宛陵魏仲恭端礼书”。

⑤《朱淑真诗集》前集卷4。

①《朱淑真诗集》前集卷9。

②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称朱淑真“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

其《西湖游览志余》又称“朱淑真其夫村恶..种种可厌”。

③《朱淑真诗集》后集卷1。

④《朱淑真诗集》后集卷1。

⑤《朱淑真诗集》前集卷6。

⑥《朱淑真诗集》后集卷4。

①《朱子语类》卷140。

②诗见《朱淑真诗集》前集卷10。

诗存330 余首,即《断肠诗集》,亦称《断肠集》;词存30 余阕,称《断肠词》。

朱淑真诗词的成就可与李清照齐名。

遗憾的是,李清照《宋史》中留有记载,而朱淑真却没有。

据说当时有临安人王唐佐为朱淑真写过一小传,但也没有流传下来,对其生平概略大多是根据她的诗作推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