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慢性结肠炎

合集下载

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

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

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标签:溃疡性结肠炎;推拿;疗效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

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笔者近年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5例患者为2005~2009年本科住院病人,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5a。

临床类型:慢性复发型45例,慢性持续型14例,初发型6例,无急性暴发型。

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48例,重度6例。

病变部位:左半结肠炎22例,右半结肠炎9例,全结肠炎9例,直、乙状结肠炎18例,单纯直肠炎7例。

1,2诊断依据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65例患者治疗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2,1腹部操作患者仰卧,医者以沉着缓和的全掌按揉法施于腹部,由中脘穴渐移至关元穴,往返5遍,继以柔和深透的一指禅推法施于以上部位,时间约10min;拇指按揉关元、气海、双侧天枢穴各3min;摩腹5min;施掌振法于神阙穴1~3min。

2,2背部操作患者俯卧,以攘法沿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治疗,自肝俞至大肠俞,时间3min;点按两侧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诸穴,时间共5min;沿两侧腰部夹脊穴或膀胱经循行部位施平推法,透热为度。

2,3治疗时间及疗程以上治疗方法每天1次,每次30~40min,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或仅余留疤痕,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可见少许糜烂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仍严重充血、水肿,多发性浅溃疡,附有脓性分泌物。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访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徐陆周

健康随笔专家访谈接受了来访,徐教授介绍说:上述两类患者,在门诊确实经常遇到。

这些患者长期被反复的腹痛、腹泻或便秘所困扰,做了各种检查却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这种情况,多考虑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多见。

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刺激、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感染与炎症、脑肠相互作用、心理因素等有关。

临床上,几乎所有肠易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这种腹痛与排便相关,多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

常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患者除腹痛外,多有腹泻或便秘的症状,以腹泻多见,发作时每日腹泻3~5次,严重的可达10余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以便秘为主者,多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以上情况如果已持续超过6个月,近3个月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日,则可以初步确诊肠易激综合征。

当然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的问题,如消化性溃疡、肠道感染、结直肠肿瘤、乳糖不耐受、慢性胰腺炎及胆系疾病、糖尿病等。

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不会发展或演变成恶性疾病,但长期反复发作,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

如腹泻型患者一天要上几次厕所,严重者会害怕出差、旅游甚至外出;还有患者在紧张时,如考试前夕、上台演讲时,都会有急迫的排便感觉,甚至会因此而失禁,让患者苦恼不已。

改善从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开始目前,肠易激综合征还没有理想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主要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至少2/3的肠易激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作与摄入的食物有关;患者中很多都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大部分肠易激综合症患者而言,养成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最佳途径。

几乎每场重要考试或重要事情之前,都会突然腹痛,迫不及待的便意……还有些人,吃点辣的、冷的,或是不知啥原因,肚子就闹腾开了,以至于常常出门就先要关注厕所在哪里……奇怪的是,医院去了多少趟,各种检查都查不出啥器质性毛病。

一针疗法治百病

一针疗法治百病

一针疗法治百病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19、脏器下垂穴:百会。

操作:刺后炙20分钟。

主治:胃、肾、子宫、直肠下垂等。

20、失语穴:人中。

操作: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

主治: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21、癔瘫穴:涌泉。

操作:1-1.5寸,捻提3分钟,试走。

主治:癔症性瘫痪。

22、面抽穴:颧髎。

操作:直刺0.5-1寸,泻法。

主治: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3、面瘫穴:下关。

操作:直刺1-1.2寸,泻法。

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

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24、偏瘫穴:率谷。

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

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25、脑缺血穴:风池。

操作:刺2寸,捻转,留30分钟。

主治:脑供血不足。

26、尿频穴:太溪。

操作:刺0.-1寸,平法。

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27、降糖穴:胰俞。

操作: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

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中医药适宜技术

中医药适宜技术
穴位贴敷药物 • 选用阿是穴 • 选用经验穴
(三)贴敷方法 • 采用适当体位 • 定准穴位 • 消毒 • 敷药
四、适应范围
•体表病证 •内脏病证 •慢性病 •急性病 •防病保健
五、注意事项
• 1、随调随敷 • 2、掌握好温度 • 3、绷带固定 • 4、避免药物中毒 • 5、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 6、对幼儿,避免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 7、残留的药膏,不可用有刺激性的物品擦
• 21。单纯性十二脂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 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 26。肠麻痹
• 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 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 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 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 35。神经性膀胱功能推敲36。遗尿37。肋间神经 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 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44。小儿脑瘫
3.针灸分类
• 针刺方法 • 毫针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
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 现代刺法灸法 •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
踝针法。
•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
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 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 在夏天,阳气最旺,特别三伏天,属 阳中之阳,此时治疗能增强阳气,对 于秋冬季节易发的“寒质”疾病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谓之“冬病夏 治”。并且三伏天时,人体皮肤松弛, 毛孔大张,这样药物更易于渗透皮肤, 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 治病强身的功效。

王春亮民间推拿绝技传授大典 (1)

王春亮民间推拿绝技传授大典 (1)

广告语: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来自沂蒙老区的民间流传疗法。

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

王春亮先生,中国沂蒙山推拿流派创始人。

春亮推拿,天下无痛,春亮技术,出手成金。

学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一招鲜,吃遍天,走到哪里都是家。

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手法独特,立竿见影,无痛推拿,效果持久,断根去跟。

学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投资少,见效快,零成本,无风险,收入高,越老越吃香。

学会王春亮民间经络疏通疗法,等于捧上了一辈子的金饭碗,年年有余,日久见财。

掌握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悬壶济世,帮助他人,厚德积福,儿女受益,几代传承,立足人间都是德。

王春亮推拿法,不留文字,直指人心,口传心授,悟以致用,不拘一格,讲究缘分,手行天下,百年树人。

王春亮先生,打破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保守陋习,民间推拿,发扬光大,多多益善,服务百姓,为民造福,人人受益。

王春亮经络疏通疗法,随到随学,学会为止,王春亮民间推拿绝技传承精要一、概述王春亮先生,男,山东沂蒙山人氏,现居青州,资深的民间推拿疗法传承人,青州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研习所负责人、著名推拿按摩培训讲师、中华推拿名人,是王春亮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简称:王春亮推拿法,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商标号为)的法定代表人、持有人和传承人。

早年间,王春亮先生少年图强,不忘祖训,振兴国医,从十八岁开始就立志学艺,手功治病,他十年取经,刻苦用功,四处拜访民间推拿名家老者,虚心求教,刻苦学习,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多年研究揣摩,终得一身正果,把民间推拿按摩疗法的实战性和现代中医推拿按摩灵活的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形成中国沂蒙山推拿流派—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

王春亮推拿法具有手法柔和、无痛推拿、直指人心、刚柔并济、渗透有力、直达病灶、立竿见影的效果,技术水平高于一般的推拿手法,非传统推拿按摩套路,因其手法简单好学,无副作用,男女老少都能接受,有病治病,无病保健预防,推拿技术水平达到了当代中医推拿界的前列,让无数疑难病患者彻底康复,得到了患者们的肯定,成为人们追寻推崇的绿色疗法,也正是因为好的手法和效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的推拿按摩爱好者前来学习取经,通过学习王春亮推拿法,来深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增加了患者,增加了收入,为更多的疼痛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患者解除了痛苦,树立了良好的民间推拿形象。

智慧树知到《推拿保健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推拿保健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推拿保健与养生》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推拿古称不包括()A:案跷B:按摩C:导引D:练功E:案杌正确答案:练功2、推拿保健养生贯穿的学术思想不包括()A:未病先防B:辨证论治C:三因制宜D:整体观念E:经络理论正确答案:经络理论3、推拿保健与养生的特点之一“简单易行”内容不包括()A:不受地点限制B:不需要医疗设备C:不受时间限制D:实践活动不只是老年人的事,也是年轻人的事E:不受气候限制正确答案:实践活动不只是老年人的事,也是年轻人的事4、滑利关节的手法不包括()A:摇法B:拿法C:抖法D:旋转法E:拔伸法正确答案:拿法5、补肾益气的常用穴位不包括()A:命门B:气海俞C:足三里D:丹田E:关元正确答案:足三里6、调理胃肠的操作手法不包括()A:捏脊B:摩腹C:按揉天枢、关元、中脘D:点按脾俞、胃俞、大肠俞E:掌振腹部正确答案:捏脊第一章1、可以用来治疗近视的主穴是()A:太阳B:百会C:神庭D:晴明E:印堂正确答案:晴明2、可以用来治疗偏头痛的主穴是()A:天柱B:颈百劳C:肩井D:风府E:风池正确答案:风池3、孕妇禁用的穴位是()A:天柱B:颈百劳C:肩井D:风府E:风池正确答案:肩井4、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 )A:4寸B:5寸C:6寸D:8寸E:9寸正确答案: 8寸5、坐骨神经痛多年,以下何穴位是治疗本病的最常用穴位()A:居髎B:环跳C:膝阳关D:昆仑E:委阳正确答案:环跳6、足三里位于()A:位于梁丘下3寸B:位于上巨虚上2寸C:位于犊鼻下3寸D:位于膝关下3寸E:位于膝阳关下3寸正确答案:位于犊鼻下3寸7、以两手虎口交叉定取列缺,属于()A:动作标志取穴法B:食指同身寸法C:简便取穴法D:手指同身寸法E:骨度分寸取穴法正确答案:简便取穴法8、患者,女,59岁。

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A:大椎B:曲池C:脾俞D:胃俞E:肾俞正确答案:大椎 ,曲池9、属于人体强壮要穴的是()A:膻中B:关元C:足三里D:心俞E:血海正确答案:关元 ,足三里第二章1、关于易筋经之韦陀献杵表述不正确的是()。

推拿原理与手法

推拿原理与手法

• 5、抖法: • 双手捏住患者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 上下抖动,常用于上肢,放松四肢肌肉。 • 6、搓法: • 双手掌面挟住患者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同时 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 • 操作时双手对称用力,搓动快,抖动慢。 • 适用于四肢及腰背、胸胁部,最常用于放松上肢肌肉。 • 7、振法: •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通过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 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 • 常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多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如痛经、胃痛、便秘等。
推拿的基本原理 和基本手法
王 艳 锋
岳阳市中医院
• 一、推拿的基本原理
• (一)推拿的概念 •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根据患 者病情采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具 体来说是以中医经络腧学理论为指导,通 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 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 的。
• (二)推拿的发展
• (五)整复类手法 • 1、摇法 • 使关节行被动的环转活动称摇法。是体 有颈部、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的摇法。 • 摇动方向与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 内进行,由小到大,由轻到重。能够滑利关 节,调节局部受力结构。
• 2、扳法: • 利用一对作用方向的力使病变关节向某一特定 方向作强制性运动,并突破该关节的病理或生理限 制位以达到分离粘连,正常复位的操作。 • (1)颈部板法: • ①颈部安位旋转扳发:患者坐位、医者。 • ②颈部。 • (2)胸背部扳法:患者坐位,双手交叉扣住,置 于颈后,医者双手托住患者上臀部,一侧膝部顶住 患者背部,嘱患者向前弓背,医者双手同时向后上 方用力扳动。
• (4)运动系统 •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 促进损伤修复,调节局部生物受力结构,纠 正解剖位置异常,帮助突出物的回纳、部份 回纳或位移。 • (5)神经系统 • 镇痛作用,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 • (6)免疫系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 究进展
目录
01 一、西医治疗
03 三、总结
02 二、中医治疗 04 参考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上升 趋势。本次演示将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一、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传统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对于 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激素依赖和停药反跳现象。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患者,可减轻病情并减少复发。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进行系统评价。其次,深入探讨中医治疗的作用机制,加强对作用靶点和作用机 制的研究。最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总之,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发挥其 治疗作用,应加强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探讨及优化治疗方案等方面的 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 患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 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 治疗靶点。其次,虽然中药和针灸等物理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 制尚不明确,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最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尚 不充分,未来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慢性结肠炎
推拿治疗慢性结肠炎
[写在前面的话] 本文主要是把一些理念带给大家,推拿并不是治疗腰腿痛,或痛症的治疗的代名词。

推拿,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其中包括内、妇科疾病是非常有效的选择。

它的疗效比其它治疗方法带来的疗效更好,这是西医治疗疗效所不能比及的。

而且副作用几乎等于零,复发率极低,这是因为推拿治疗是靠医者的施术和中医的理论,达到患病的器官、组织自我调节,增加免疫功能,以达恢复其生理功能。

本文将家传“一指禅推拿”复式手法公布于众,以飧推拿
医者、爱好者和读者。

其复式手法渐将失传。

痛哉!
本文是我在1986年发表在《淅江中医学院学报》10卷3期上的论文,至今整整22年。

回首相望,目前推拿医术治疗内科顽症尽逝,传统医学尽失,悲哉!
回首相望,成人推拿后继无人,现代的人们更无知晓,更不能享受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病,顽症只有等待,苦苦支撑。

惨哉!
慢性结肠炎在中医文献里无此名称,但是对其发病表现,祖国医学很早就有认识,如《素问.举痛论第三十九》:“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景岳全书》
泄泻篇:“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这说明慢性结肠炎成因主要是: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水化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或起居不时,外邪乘虚而入,损及脾胃,内外因素导致湿热蕴结肠道,清浊不分,升降失常,气血凝滞,而见腹痛,腹泻,便下粘冻,脓血等症。

病情迁延曰久,反复发作不愈,脾病及肾,可出现脾肾阳虚的症状。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在治疗时,正确运用手法与手式是收效的关键。

正如《推拿医术》中曰:“......故施术者,鼓运气劲功力,化入受术者体内,以动感静,以静感动,意运气,气随身,分析虚实,贯串周身,行动精神气血,健固经络脏腑,使弱者强,病者愈。

”[注]
现将治疗慢性结肠炎推拿手式试述如下:
治疗方法
一)据穴取点: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足三里等穴。

二)循经取线: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

三)按部取面:(按照脏腑的部位进行施法)胃小肠大肠。

四)手法:推、按、摩、揉、点、振、抹等法。

五)手式:(1)苍龙入海;(2)微风摆柳;(3)投石激水;(4)狮滚绣球;(5)平原放牧;(6)流星赶月;(7)水银泻地;(8)伯牙扶琴。

六)手劲:柔、绵、刚。

七)操作方法
1)仰卧位,双腿微屈。

医者以掌抹患者腹部,手劲柔绵,至上而下二至三遍,作预备。

先“苍龙入海”循经取线,走任脉,从中脘、气海、关元等穴为主,往复3——4遍。

2)结合肠胃解剖部位(以肠为主),运用“微风摆柳”、“投石激水”按部取面,通血气,增加肠胃蠕动,调和营卫,祛滞消积,补中益气。

3)结合肠胃解剖部位(以肠为主),转“狮滚绣球”之式,按部取面,不宜轻浮,重力,急为泻,缓为补,理气和中,通郁闭之气。

4)据穴取点,中指点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开通闭塞之经络,疏理本腑,扶正祛邪。

5)掌按降结肠,振荡透热,以意运气,以气应意,意到劲发,劲到气行,气行热至,劲断气未断,功停气仍行,以温中散寒,止痛,似曰照当空,阴霾自散。

6)运用“平原放牧”手式循经取线,走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等经。

在腹都循行分布按部取面,乎肝降大,舒展郁闷,消除胀满,调和胃肠,增进食欷,使患者有舒展感,
此术乃收腹部之术。

7)伏卧位先用“流星赶月”、“水银泻地”手式,刚柔兼施循经取线,走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以命门、脾俞、胃俞、大肠俞为重点,通经络,行气血,导引阴阳。

8)转“伯牙扶琴”手式,刚柔兼施循经取线。

走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背部以脾俞、肾俞、关元俞、等俞穴为主,下肢以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为主,后走手阳明大肠经,以手三里、合谷等穴为主,培中土而扶正气。

9)掌揉背部,以收背部之术。

血气贯通,以扶正气,
驱除客邪。

病案例举
陈* *,男,38岁,教师,住院号:840423
患者去岁年底至今8月庄,大便一直不规则,曰行5——6次,为糊状便,夹有粘冻,伴有里急后重感,无血便及红白冻,不伴腹痛。

发病后曾用黄连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治疗。

今岁三月再次发作,大便次数较前减少,曰行2——3次,粘冻较多,门诊作肝功能、大便培养均正常,继续用原抗菌素末见效,于1984年7月11曰以慢性结肠炎收入住院。

住院一月,用黄连素,大蒜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和呋喃西林灌汤未见明显疗效,8月11曰门诊推拿治疗。

一诊:腹泻曰行2——3次,多粘冻,件里急后重,纳
少乏力,舌质红,苔剥,脉弦细。

湿热壅结下焦,久而伤阴,
大肠传导失司,气机郁滞,遂先取腹以温法为主,背以补为主。

手式上述。

八诊:里急后重感时有时元,粘冻己减,但仍不成形,曰行1——2次。

时取腹以泻法为主,背以补、通二法为主而治。

手式上述。

廿诊:粘冻基本消失,无里急后重感,纳食增加,自感四肢有力,大便成形,遂以补法巩固而治。

手式上述。

计25诊获愈出院。

小结
一) 慢性结肠炎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推拿治疗慢性结肠炎无副作用,方法简便易行,无痛苦,而舒适,有一
定疗效,病人乐于接受。

二)治疗时运用手式,当根据病情虚实辨证施术。

如邪热尚盛,以祛邪为主,施手式时应以泻法为主,泻其实邪,为达“泻者利也”,但手劲应以柔、绵为主;若邪浊末化,而正气已虏,当标本兼施,施手式时应以温、补二法为主,正如经云:“寒者温之”、“虚则补之”之理。

三)施术时切要注意各手式连贯性,脏腑部位切不可逆施。

(附)手式名词解释:
[苍龙入海] 是在胸腹部一手操作手式。

用一指推法由天突部位起,蓄劲在腕,深浅适宜,遨游而下,曲中求直,
不疾不徐,停于中极,转达气海。

[微风摆柳] 多用于胸腹部一手操作手式。

运气在手,
拇指一指推法,其它四指自然放开,柔绵其表似垂柳摆动,功达其里,深透均匀。

[投石激水] 是多在腹部一手操作手式。

蓄劲在指,先
据局部的一点揉动,而再作轮形波动,逐岁推展扩散到较广的面积。

[狮滚绣球] 多用于腹部一丰操作手式。

运气在手,半
握拳呈球状,拇指屈于四指之里,以拳面作徐疾轮转。

[平原放牧] 多用于腹部双手操作手式。

两手蓄劲,用
双手指腹走任脉,足少阴肾经和结合肠胃部位轮流起伏抹之,悠然自得,以徐收之。

[流星赶月] 多在背部双手操作的手式。

两手蓄劲,运
用轮指,一轻一重,左右上下相引,前后追赶,层层相应,步步相随。

[水银泻地] 多在背部一手或双手操作手式。

蓄劲在手,上以轮指始,由上迅速以指腹下泻,无孔不入,下以轮指收。

[伯牙扶琴] 多在背部与腿双手操作手式.左手按背(腰),以按揉二法操作,似扶琴姿态,右手以推、抹、点、揉之法在
左腿或右腿操作,似弹拔琴弦。

[注] 钱健民1935年《推拿医术》《国医公报》第二卷第十期。

以上是所奉献给各位朋友的文章。

此文己发表二十年,深有感触。

时光流逝,今非昔比,孰非孰比!?只有让今天的读者、朋友们去想去思。

祖国传统医学不可失呀!
我的声音,只有呻呤。

分享到:最后修改于2008-04-20
阅读(550)评论(7)
上一篇:似在船上飘摇的他,如何能到彼岸
下一篇:颈肌综合症100%被误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