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及答案

试卷编号NO:高等函授教育《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植物细胞组织培养2、细胞全能性3、脱分化4、外植体5、试管苗驯化6、间接不定芽发生7、双极性8、微体嫁接9、人工种子10、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二填空:(30*1分=30分)1、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广泛的方面是和。
2、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分化出完整植株有两种途径,一种叫做,另一种叫做。
3、培养用具的常用灭菌方法有、、。
4、某些生长调节物质及抗生素、酶类物质遇热不稳定,对其灭菌时不能进行,而要进行。
5、一般来说,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的增殖,而往往需要一定的光照。
6、植物离体授粉技术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7、一般液体培养的继代时间较短,继代一次;而固体培养继代时间可以长些,继代一次。
8、外植体器官发生的三种途径包括、、。
9、从再生植株倍性来看,小孢子培养通常产生植株,胚培养通常产生植株,通常产生三倍体植株。
10、脱毒苗鉴定与检测的主要方法有、、、。
11、在生长素中,对于许多作物花粉的启动、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对却有抑制作用。
12、用平板培养法培养单细胞或原生质体时,常用来衡量细胞培养效果。
13、用药剂处理是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传统方法。
三计算题(1*10分=10分)某培养基的配方是MS+BA 2.0mg/L+NAA 0.5mg/L+2.5%蔗糖+0.7%琼脂粉。
MS母液的浓度分别是:大量元素20倍,微量元素500倍,铁盐100倍,有机物50倍;BA母液浓度1.0 mg/ml ,NAA母液浓度0.1mg/ml。
要配制400ml 该培养基,需要吸取各种母液各多少ml?分别称取蔗糖、琼脂粉各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步骤)四简答题(5*5分=25分)1、造成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控制污染?2、简述外植体消毒的一般步骤。
3、胚培养在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4、结合花粉培养,简述看护培养法。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体细胞遗传

第十二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体细胞遗传第一节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概念与应用一、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及其变异概念体细胞无性系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e and somaclonal variation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离体人工培养,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重新形成愈伤组织和完整植株,称为体细胞无性系。
其所产生的变异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二、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应用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抗病育种2、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抗非生物胁迫(耐盐、耐铝、耐旱、抗除草剂、抗虫;种子品质改良;外源基因的整合)。
3、遗传研究4、发育生物学研究5、生化代谢途径研究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与特点一、遗传学基础1、染色体数目变化大量研究表明,染色体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个基本特点。
培养时间的长短(时间延长染色体变化明显) 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 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一物种不同基因型同一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细胞、原生质体、器官) 同一外植体不同生理年龄李士生和张玉玲(1991)以小麦幼穗为外植体于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时间研究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变化如下表:培养时间延长,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中正常二倍体细胞的频率有逐渐上升趋势。
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较难,尤其是禾本科植物,因此有关他们的染色体数变化的详细报道还很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2、染色体结构变化染色体断裂与重组。
在马铃薯、黑麦草和燕麦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染色体易位。
在黑麦草和大麦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发现染色体缺失、重复、到位以及其它的微小的染色体重组。
3、单基因突变4、细胞质遗传上的改变5、DNA序列的选择性扩增和丢失与核的变化6、转座子激活7、DNA甲基化8、非正常有丝分裂二、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1.供体植物供体植物的倍性、基因型、外植体等2.培养基及培养方式不同激素浓度与染色体倍性。
3.继代培养的次数一般而言,离体培养时间越长,继代次数越多,细胞变异的几率就越高。
第十一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由单碱基突变引起的:编码106位的赖氨酸(AA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 (TAG)。
(二)DNA总量和DNA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
在水稻中,用DNA重复序列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重复 序列在组织培养中有显著的选择性扩增,愈伤组织的 DNA重复序列与叶片相比有5-70倍的拷贝数差异,而不 同品种叶子间的差异只有2-3倍。
高产、品质好、生长势强等优良性状。
四、细胞突变体的鉴定
1. 形态学鉴定
2. 生物化学鉴定
蛋白质水平、酶活性
3. 细胞学分析
核型、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目
4. 分子水平检测
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RAPD: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作业
教材 173页,所有的思考题。
缺点:畸变率高、依赖于基因型、变异幵不总是稳定和遗传。
拓宽遗传资源,进行遗传改良
海雀稗体细胞耐寒突变体筛选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海雀稗原始品种受冻害 致死,耐寒突变体材料能安全越冬(绿化)。
遗传学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化代谢途径研究。
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及影响变异的主要因素
3
外植体来源: 嵌合体
细胞水平的变异:
分子水平的变异
一、细胞无性系细胞水平的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倍体变异:姊妹染色体分离与细胞分裂不同步。
非整倍体变异:姊妹染色体进入相同的细胞。
1. 有丝分裂失败或进行无丝分裂
2. 核内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而细胞幵不分裂
3. 核内DNA复制而染色体幵不复制,导致二分染色体和多 线染色体的形成,二者恢复为正常染色体则也可能形成多 倍体细胞。 4. 有丝分裂时出现多极纺锤体,分裂完成后产生3个以上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应用_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应用_中国计量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中培养物生长过程中排出的有害物质容易积累,由此造成自我毒害,所以必须及时转移。
参考答案:固体培养基2.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脱毒,最常用的是()。
参考答案:茎尖脱毒3.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其质地有显著差异,可分为松脆型和坚硬型两类,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当培养基中的( )素物质低时,可以使愈伤组织变成坚实的小块。
参考答案:生长素4.从理论上说,所有的植物细胞与组织材料都能培养成功,其培养的难易程度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错误5.下列不属于逆境对孤雄生殖有好的诱导作用的是()。
参考答案:氟乐灵6.( )适用于接种操作及继代培养时移取植物材料用。
参考答案:钝头镊子7.培养基进行高压灭菌时,当压力升到 108kPa 时维持 15-20min ,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此时灭菌锅内的温度可达()。
参考答案:121 ℃8.一般而言,愈伤组织的形成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
参考答案:启动期分裂期分化期9.下列元素中不属于植物所需大量元素的是()。
参考答案:Fe10.“脱毒苗”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
参考答案:正确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离体培养容易出现的三大问题的是()。
参考答案:黄化12.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中氧浓度低于临界水平时,利于形成胚状体。
参考答案:正确13.植株进行一次病毒鉴定未发现病毒,就可确定该植株不带病毒。
参考答案:错误14.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低时,有利于()。
参考答案:芽的分化15.MS培养基是1962年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材料而设计的。
它的特点是无机盐的浓度高,营养丰富,不需要添加更多的有机附加物,就能满足植物组织对矿质营养的要求,有加速愈伤组织和培养物生长的作用,当培养物久不转移时仍可维持其生存。
故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培养基。
参考答案:正确16.诱导多种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重要激素是()。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的研究进展

・23 ・ 8
广 西 农 业科 学
20 0 7年 第 3 8卷 第 3期
植 物 体 细 胞 无 性 系 变异 技 术 的研 究 进 展
陆柳英 莫 饶 李开绵卜 , ,
(. 1 中国 热 带 农 业 科 学 院 热 带 作 物 品 种 资源 研 究所 , 海 南儋 州 5 1 3 ; 2 华 南 热 带 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 7 7 7 .
ma l n a i t n c mb n n u a in b e dn e h o o y co e v ra i o i i g m t t r e i g t c n l g .Th s t c n l g s a p id i r e i g mo e a d mo e o o i e h o o y i p l n b e d n r n r e a d t e g e tp o r s e a e b e c e e .I sa h e e n s h v n i fu n e o e p e S l e a d c o r d c n h r a r g e s s h v e n a hiv d t c iv me t a e a n l e c n p o l ’ i n r p p o u — f
ton. I h p pe i n t e a r, t e c t ogy,f nda i f m o e u a ol y a i l nc a t r o a l e a ito n h y ol ou ton o l c l r bi og nd nfue e f c o s ofs m con v ra in i plnt e ebre l ntodu e a sw r ifyi r c d,a hede lpm e nd c r n t t s o e hn o orm ut to n u ag ne i nd t veo nta ur e ts a u ft c ol gy f a i n a d m t e ss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第二节 影响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因素
一、外植体
包括外植体的类型、生理状态。 一般培养特异化程度高或衰老的组织,产生变异的几率大; 而培养分生组织或幼龄的外植体(如顶芽、腋芽、分生组织),则发 生变异较少,如菊科植物花瓣再生的植株变异率比花梗高。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一、形态、生长习性、抗性变异 甘蔗 形态: 叶耳长度、大小、有无绒毛等; 生长习性:分蘖能力,直立性,茎秆直径、长度、
重量以及含糖量等; 抗性: 抗斐济病,霜霉病。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马铃薯 形态: 块茎形状和大小、表皮色泽等; 生长习性:光周期、成熟期等; 抗性: 对早疫病抗性增强。
七、DNA甲基化
当DNA处于高度甲基化时,基因的活性就受到抑制, 还会引起染色质结构改变、染色体断裂等。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八、胞质DNA的改变
最典型的是由胞质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CMS)。
九、外遗传变异
外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 或发育变异(developmental variation), 即由外部影响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引起表型上的变异。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种类 菠萝
香蕉 番茄
培养材料
幼果愈伤组织 腋芽愈伤组织 冠芽愈伤组织
植株变异率(%)
100 34
7
茎尖离体繁殖材料
9-25
幼叶愈伤组织
第8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75.8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
在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体细胞无性系变 异的分子机制和应用领域。
总结
1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重要性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未来的研究应该聚焦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机制、调控以及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PPT课件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 本课件将介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述、分类、诱发因素、检测和诊断、应 用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指体细胞中染色体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应用
1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为遗传疾病的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农业上的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为改良农作物的耐性和产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研究进展
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进展,体细胞无性系变 异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
2 辐射
高能辐射,如X射线和γ射线,可能会导致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3 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细胞染色体的变异,以及遗传信息的改变。
检测和诊断
常用的检测技术
• 核酸杂交技术 • 染色体核型分析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临床诊断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检测和诊断在遗传疾病的 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发生的原因可能涉及化学物质、辐射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
分类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 多染色体综合征 - 单染色体缺失 - 单染色体重复 - 倒位重组 - 染色体环形结构 - 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
《细胞工程》名词解释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因而只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植物一切生活细胞都具有分化为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这是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细胞分化:个体细胞发育过程中,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脱分化:原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和机能,又回复到没有分化的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这个过程称为脱分化。
再分化:由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再分化愈伤组织:外植体在离体条件下,细胞经脱分化等一系列过程,转变为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细胞大而不规则,高度液泡化、没有次生细胞壁和胞间连丝。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通过更新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离体无菌培养的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器官发生: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过程。
体细胞胚:由外植体可直接形成胚状体,外植体也可以经脱分化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
胚状体是由体细胞发育而来人工种子:通过将植物组织培养中所产生的体细胞胚或珠芽等包埋在“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里,制成的具有播种功能、类似天然种子的颗粒就称为人工种子。
繁殖系数:也叫增殖系(倍)数或增殖率,是指繁殖材料在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的倍数。
污染: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褐变:指在组织培养中,由于材料被切割而使多酚氧化酶活化将组织中的酚类物质氧化形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并向培养基中扩散,抑制培养物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的现象。
玻璃化:指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调或生理病变,试管苗呈半透明状外观形态异常的现象。
悬浮培养:将游离的单细胞或小的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类基因突变,形成如右图的萼片 - 花瓣 - 萼片 - 花瓣的异常花。
(五)细胞质基因突变
离体培养条件可以使一些植物线粒体DNA环状构象和分子 结构发生变化,以及花药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叶绿体基因 部分丢失。
雄性不育烟草
小麦白化苗
(六)DNA多态性的变化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即随机扩增多 态性DNA标记,其基本原理与PCR技术一致。 RAPD 技术是建立在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基础之上的一种可对整个未知序列的基因组进行 多态性分析的分子技术。其以基因组DNA为模板, 以单个 人工合成的随机多态核苷酸序列( 通常为10 个碱基对) 为引 物,在热稳定的DNA 聚合酶( Taq 酶) 作用下, 进行PCR 扩增。 扩增产物经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电泳分离、溴化乙锭染色 后,在紫外透视仪上检测多态性。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反映了 基因组的多态性。RAPD 技术现已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的品 种鉴定、系谱分析及进化关系的研究上
一步筛选法:筛选单基因突变细胞 多步筛选法:筛选多基因突变细胞
2. 负筛选法
先控制培养基营养成分,使正常型细胞生长,而突变的细胞处于抑 制不分裂状态,然后用一种能毒害细胞生长而对不分裂细胞无害的 药物淘汰正常细胞。
亚砷酸盐、某些核苷酸类似物
营养缺陷性突变体
3.“绿岛”法
在整体的植株水平上,用某 种化学物质作用于植株叶片, 使细胞发生突变,叶片局部 呈现绿色斑点,切下这部分 细胞进行组织培养,通过培 养细胞的再分化,使抗性细 胞分化成完整植株。
小麦的rRNA
亚麻的卫星DNA
(三)DNA甲基化
有些植物细胞经过离体培养后,基因组中的碱基会发 生某种化学修饰,如甲基化,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一般来说甲基化的程度与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 对DNA甲基化,一般采用CCGG位点的特异性限制内 切酶Hpa II/Msp I 来进行研究。Hpa II 识别幵切割未 甲基化的CCGG序列,但对甲基化的CG不起作用; Msp I 识别幵切割所有的CCGG序列。
Brettell 等(1986)从645株玉米杂种胚培养的再生植株中发现了一个 表现稳定的Adh1(乙醇脱氢酶)位点变异体。
由单碱基突变引起的:编码106位的赖氨酸(AA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 (TAG)。
(二)DNA总量和DNA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
在水稻中,用DNA重复序列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重复 序列在组织培养中有显著的选择性扩增,愈伤组织的 DNA重复序列与叶片相比有5-70倍的拷贝数差异,而不 同品种叶子间的差异只有2-3倍。
第十一章: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微生物:诱变育种、诱发遗传变异机理的 研究
高等植物:20世纪70年代后,生物技术发展使得能利用离 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在 细胞水平上直接进行诱变和筛选。
第一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与特征
一、体细胞无性变异的概念与应用
体细胞无性系:是指一切由植物的体细胞再生的植株。 经过组织培养循环出现的再生植株的变异称为体细胞无性 变异(stmaclonal variation). 体细胞无性变异的优点:诱变群体大,筛选方便;不受 季节限制效率高;试验重复性好,诱变条件可控;诱变 频率高变化幅度大;出现新的变异;在单细胞上进行避 免出现嵌合体;可以拓宽种质资源、加快育种进程。
高赖氨酸玉米、高甲硫氨酸沙打旺、芦笋等。
(二)抗病细胞突变体
在离体条件下直接以毒素为选择压力筛选抗病细胞突变体,由这些 突变细胞进一步再生出抗病植株。
马铃薯晚疫病
烟草野火病
(三)抗除草剂细胞突变体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四)抗逆细胞突变体
耐盐、耐高温、低温、耐干旱、耐重金属。
(五)单倍体细胞突变体 (六)其他性状的选择
存在于分化的细胞中
离体培养诱导:
嵌合体
影响变异的主要因素:
1. 外植体的种类和基因型、染色体水平、生理状态、不同培养器官
2. 培养基的成分
3. 继代培养时间
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征
1. 普遍性和多样性
不同植物都具有体细胞无性变异
变异涉及到农艺性状、生化特征、抗病 性和抗逆性、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方面的变异。
植物细胞经过组培形成的愈伤组织往往存在RAPD. 说明DNA发生了组成的变化。
第三节:细胞突变体的诱导和筛选
植物的遗传改良、遗传研究和遗传资源的拓宽
一、细胞突变体筛选的意义
突变、重组
10-4
在细胞水平上可以通过选择压力,对培养细胞进行 定向诱发突变,使突变体的筛选在细胞水平上进行, 更为可控,诱变数量大,诱变几率高,重复性和稳 定性好。
(二)一般筛选程序
1. 确定选择剂的浓度
使90%以上培养物致死
2. 致死浓度筛选
3. 逐步筛选
三、细胞突变体的筛选与利用
(一)富含氨基酸和氨基酸类似物细胞突变体
大豆缺失甲硫氨酸、玉米缺失赖氨酸和色氨酸、小麦缺失赖氨 酸和苏氨酸、水稻缺失赖氨酸。 通过采用氨基酸和氨基酸类似物选择抗性细胞突变体,达到改 良人类食物营养品质需要的目的。 高浓度的氨基酸或氨基酸类似物可以通过反馈性抑制与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作用,而抑制植物细胞的正常 生长。
正常拟南芥花
A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
决定被子植物花各个器官发育的基因共分为A、B、C三类。A类基 因决定花的萼片和花瓣;B类基因决定花的花瓣和雄蕊;C类基因 决定花的雄蕊和雌蕊。 A类基因突变,形成了如右图的雌蕊 - 雄蕊 - 雄蕊 - 雌蕊的异常花。 B类基因突变,形成如右图的萼片 - 萼片 - 雌蕊 - 雌蕊的异常花。
2. 可遗传性
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外遗传(epigenetic): 性状的变异不是有DNA序列改变引起的植 物表型变异,而是特定培养条件使某些基因表达调控发生变 化所致,变异具有方向性,但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传递。
体细胞变异的植物
第二节: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
在培养植物细胞和再生植株中发现各种不同变异存在,其 中有些是可以遗传的变异,被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细胞水平的变异:
分子水平的变异
一、细胞无性系细胞水平的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变化 整倍体变异:姊妹染色体分离与细胞分裂不同步。
非整倍体变异:姊妹染色体进入相同的细胞。
1. 有丝分裂失败或进行无丝分裂
2. 核内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而细胞幵不分裂
3. 核内DNA复制而染色体幵不复制,导致二分染色体和多 线染色体的形成,二者恢复为正常染色体则也可能形成多 倍体细胞。 4. 有丝分裂时出现多极纺锤体,分裂完成后产生3个以上细胞。
高产、品质好、生长势强等优良性状。
四、细胞突变体的鉴定
1. 形态学鉴定
2. 生物化学鉴定
蛋白质水平、酶活性
3. 细胞学分析
核型、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数目
4. 分子水平检测
RFLP: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 RAPD: 随机扩增DNA多态性 AFLP:的思考题。
缺点:畸变率高、依赖于基因型、变异幵不总是稳定和遗传。
拓宽遗传资源,进行遗传改良
海雀稗体细胞耐寒突变体筛选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海雀稗原始品种受冻害 致死,耐寒突变体材料能安全越冬(绿化)。
遗传学研究、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化代谢途径研究。
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来源及影响变异的主要因素
3
外植体来源: 嵌合体
抗病性、抗逆性、抗除草剂、抗氨基酸和氨基酸类似物突变体。
二、细胞突变体筛选的原理
筛选的原理建立在有区别地杀死正常型细胞的基础上。 正筛选法、负筛选法、“绿岛”法
(一)筛选原理 1. 正筛选法 把细胞群体置于某种选择剂或选择条件下,细胞突 变体可以正常生长,正常型细胞不能生存而死亡,从而达到分离 目的的一种选择方法。
Plant Cell
Animal Cell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多倍体细胞的产生
(二)染色体结构变化
染色体断裂后经过修复和重新联结所形成的易位、倒位、 缺失和重复是造成无性系变异的真正原因。
二、分子水平的变化
(一)核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碱基发生了改变,导致由一种 遗传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遗传状态。
(四)转座子(transposible elements) 的活化
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在染色体上能够进行随机插入的DNA片段。 植物细胞组培过程中转座子可能被激活而发生转座和插入,引 起体细胞无性变异。
芭芭拉· 麦克林托克(McClintock B.,1902~ 1992) “转座因子”的概念麦克林托克早在1938年 就已提出 直到1976年,在美国冷泉港召开的“DNA插 入因子、质粒和游离基因”专题讨论会上, 与会科学家才明确地承认可以用麦克林托克 的术语“转座因子” 198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金评定委 员会终于把这一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授予了这位81岁高龄、不屈不挠的女科学 家,麦克林托克也由此成为遗传学研究领域 第一位独立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