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一)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_冀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一)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_冀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四则混合运算(一)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_冀教版

四则混合运算(一)-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积(商)之和(差)的三步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教师出示:

16×4+18 18+4×6

69÷3-14 50-35÷5

先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二、创设情境

问:同学们都去过商店买东西吧,要算一算买来的东西共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今天,我就要去商店去买两样东西,请你们帮我算一算需要用多少钱?

出示课件“混合运算”,问:看图谁能先说说我要买些什么,然后列个算式表示要花的钱数?

学生汇报并列式,引出例1。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理

1.尝试计算:16×4+6×3

(1)学生独立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3)学生汇报,研究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4+6×3 16×4+6×3

=64+6×3 =64+18

=64+18 =82

=82

分析比较以上两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算法:求两个乘积的和,要先算出两个积后才能相加,所以加号后面的乘法可以和前面的乘法一起脱式运算,这样会更简便。

2.改变例题,学习例2。

(1)将例1 16×4+6×3变为:

16×4-6×3 16÷4+6÷3

16×4+6÷3 16÷4-6÷3

(2)学生独立选做,可任选一题,也可全做。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3.归纳推理,总结规律。

讨论:观察比较,例题中的4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求两个乘积的和(或差),求两个商的和(或差)以及一积一商的和(或差)的混合式题,都要先算出积,或商,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两个除法也可以同时脱式,一乘一

4.初步练习,深化提高。

计算:588÷7-29×2=?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三、应用方法,强化知识(练习二十的第1、2、3题)

1.按照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基础练习,巩固新知)2.计算下面各题。

39÷3+48÷6 24×4-42÷3

17×4-12×4 81÷3+4×6

3.小强买3支铅笔,2本写字本。看图算出买铅笔和写字本各用了多少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四、质疑问,全课总结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完整版)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填空(请家长严厉监督孩子周末认真完成!)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再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1、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往()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再做();有括号的要先做()运算。 2、在52+80×7这道题中,要先算()法,再算()法。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5个6是( ),再加上25,和是( ),综合算式()。 5、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综合算式()。 6、算式X÷Y=15……3,Y最小为(),此时X=()。 列综合算式:() 2. 按要求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乘: 30 +4 × 6(2)先算减,再算加: 78 + 22-10 (3)先算减,再算除:625 ÷ 76-71 (4)先算除,再算乘: 46 × 295 ÷ 5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200-180=20,20×12=2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①200-180×12 ②(200-180)×12 2、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 ①1000-51÷17 ②1000-51×17 3、280-14×5应先算() ①280-14 ②14×5 三、计算下面各题。 14×18+520 549-9×3496×(325-295) (28+62)×23 900+(90÷2) 65+14×28 (37–28)×4 8×6–30 42–30÷6 19+6×5 35÷(28–21) 5×(28÷4) 四、列综合算式计算. 1、785减去76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 2、76与66的差除3630得多少? 3、765与387的差乘以4,得多少? 4、302加上18的和再乘以5,积是多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88199

18×2×2+17 59+(48-46)×3 10×(62+47) (37 - 24 )×6 44÷(2+9) 66 +(49-45)×2 (62 + 34)×2 (9 + 27)÷9 ( 45 + 72 )×2 66×23 + 10 (21÷3+33 )×2

(17×6 + 32 )-37 98+36 - 42 45÷5÷3+37 41+17+4+19 4×(36÷6+5)658 - 15 - 42 56÷(55 - 41) 11+31+19+29 8+(69 - 63)×9 78 ÷(27 -22)

24×4 -(54 - 51) (18×4 + 19)÷7 2×(44 + 4) 67×38-5-18 (57 + 21)÷6 (53 +32)× 9 83×5 - 16 - 14 4 × 4 + 27 55×6 - 36 52 ÷(19 + 7) 79 +(45 - 44)×8

(289 - 9)÷ 10 (24 + 66 )÷ 9 42 + 15 + 7 + 23 31 +(74 - 67)×7 60 +(97 - 94)×5 163 +39 + 48 414×6 - 14 38×5 + 56 49 ÷(69 - 62) 22 + 19 + 20 + 30

(38 + 34)÷9 210×7 + 24 324÷(3 + 3) 69 - 15 - 31 - 9 7 +(22 - 2)×3 43×15 + 48 (58 - 53)× 5 42 ÷ 2 ÷ 3 + 40 (36- 4)÷ 16 10 × 7 + 21 99 ÷(38 - 5)

【精选】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新完整版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 算练习题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70÷3×9 630÷9+320 2800+32×6 300÷6×9 (6900-2400) ÷5 (72÷9)+(56÷8) 54÷9×8 280×4÷5 60×8+1570 60÷(23-17) 22×4+221 21×3+410 40÷2+174 147+72÷8 9×4+420 2×80÷4 120×5÷2 202+36÷9 30÷5+240 81÷9+877 66×5+774 921+7×4 80×6×2 770÷7+65 807+20÷2 100-50÷5 35-35÷7 302+30×2 600-12×3 64÷8+456 640+60×4 5×7-48÷6 42÷7+36÷6 37×4+19×8 10×4-20÷4 15÷3+10÷5 25÷5+42÷6 35÷5+8×7 72÷9-36÷6 21×4-54÷9 72÷8+9×5 36÷4+21×2 25÷5-16÷4 56÷7+36÷6 500×(400-396) 72÷9-5 564+264-453 7650-(546+4530) 65×9-450 9×80+980 9000-(4500+250) 6700+72÷8 14×6+9×5 900÷(72-68) 180÷9-42÷6 12÷6+45×3 8×(910-720) 760-540+1110 6500+1250-3500 80×30+5600 9450-3200-4200 2400÷6-45 800×7-180 1600÷2+230 824÷4×3 ( 601-246) ÷5

苏教版三年级下混合运算

三下混合运算一 三()班姓名:用递等式计算。 95÷5×64800-609÷3(708+258)÷618×(537-448)25+75÷526×14+27205-98+46480÷6-45 54×(71-33)(79+57)÷4244-6×28351-(164-88)(175+221)÷9175-(65-15)845-63-3775+225÷5 560÷8×1454+42÷7(36+13)×9190-32×5

21×8+81250-120÷5176-69+31(60-30)×17 要求:格式和书写都要规范、正确,等于号用直尺画。 三下混合运算二 三()班姓名:用递等式计算。 44+76×9 973÷(17-10)424-19×6525-25×8 160- 45×2 100-84÷2 292÷4×20(601-246)÷5 148+324÷6 (47+18)×15 (52+90)×563×7-198 824÷4×3 789-(629-41)201+232-365 (25+38)×5

(187-59)÷4735-35×8 540÷(65-59)789-3×45 120×6÷2 450-90+50 735÷5+240 6×84+221 要求:格式和书写都要规范、正确,等于号用直尺画。三下混合运算三 三()班姓名:用递等式计算。 21×7+410 468÷6+174 248÷4×18 2×80+155 17+34×9439+46×7 25+3×23 8×(96÷6)800-36×20 419+29×5 180-25×5 (400-120)÷7

74+46-36 60+400÷8 80÷(105-100)(210-180)×8 (25+32)×30518-18×7500-(30+12)30×(18+13)145÷5×6 18×21+52 16×8 -37202+369÷9 要求:格式和书写都要规范、正确,等于号用直尺画。 三下混合运算四 三()班姓名:用递等式计算。 25×7-120 (450-175)÷5 948-3×52 60-45÷3 23×8+250 574÷(25-18) 560-8×24132+2×37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小学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试题整理

270÷3×9 630÷9+320 2800+32×6 300÷6×9 (6900-2400) ÷5 (72÷9)+(56÷8) 54÷9×8 280×4÷5 60×8+1570 60÷(23-17) 22×4+221 21×3+410 40÷2+174 147+72÷8 9×4+420 2×80÷4 120×5÷2 202+36÷9

30÷5+240 81÷9+877 66×5+774 921+7×4 80×6×2 770÷7+65 807+20÷2 100-50÷5 35-35÷7 302+30×2 600-12×3 64÷8+456 640+60×4 5×7-48÷6 42÷7+36÷6 37×4+19×8 10×4-20÷4 15÷3+10÷5

25÷5+42÷6 35÷5+8×7 72÷9-36÷6 21×4-54÷9 72÷8+9×5 36÷4+21×2 25÷5-16÷4 56÷7+36÷6 500×(400-396) 72÷9-5 564+264-453 7650-(546+4530) 65×9-450 9×80+980 9000-(4500+250) 6700+72÷8 14×6+9×5 900÷(72-68)

180÷9-42÷6 12÷6+45×3 8×(910-720) 760-540+1110 6500+1250-3500 80×30+5600 9450-3200-4200 2400÷6-45 800×7-180 1600÷2+230 824÷4×3 ( 601-246) ÷5 201+232-365 (25+38) ×15 (159-87) ÷3 1500-125×8 25×8×9 (601-246) ÷5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位置左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列综合算 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 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提高运算能 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该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7的乘法口诀卡片、花片、小黑板、课件或情境图等。 板书设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5×3+20 50-15×2 = = = = 互助过程: 一、迁移互助 1.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现在先看一个实际问题。(板书部分课题)。 二、探究互助 1.观察互助-- 看懂图意:出示例1情境图上部分,这幅图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互助】(1) 互助表达:3本笔记本,每本5元,1个书包每个20元

互助方法:指着图,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 2.分析解答 (1)分析互助-- 出示情境图下部分的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并把题目完整的表达一次。 【互助】(2) 互助表达::3本笔记本,每本5元,1个书包每个20元,一共多少元? 互助方法:说一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2)理解互助--怎样列式?为什么? 【互助】(3) 互助表达:可以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价格,用乘法计算。 互助方法:讨论交流。 互助形式:相互说一说。 互助目标:学生能列出算式,并能交流出自己的想法。【这不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但本节课内容不多,难度不大可要求人人达标】 (3)方法互助--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计算? 【互助】(4) 互助表达:3×5+20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递等式计算的方法。 互助形式:相互说一说。 互助目标:掌握方法,人人达标。 3.递等式计算步骤 【互助】(5) 互助表达:递等式计算是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顺序计算得数。 互助方法:说一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计算步骤。 4.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计算 1、列出算式 (1)发现互助—出示问题(2)?

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三年级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26+68×6 85+57×6 52+69×7 75+35×5 103+13×4 55+71×3 87+26×3 55+37×3 26+26×2 78+87×3 23+52×7 86+17×3 90+56×3 99+27×3 88+28×3 99+28×3 77+29×3 76+38×3 66+27×2 77+81×9 66+38×6 22+39×6 88+37×1 66+85×6 22+30×6 25+32×3 77+28×3 99+29×2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99+72×2 55+36×3 66+88×3 55+86×3 77+26×2 33+43×6 111+29×3 121+63×6 55+38×6 89+66× 33+69×3 88+35×3 29+31×6 77+32×7 88+37×5 99+78×3 73+15×4 90+76×2 52+16×3 67+26×3 67+12×5 29+15×3 83+26×8 50+93×3 12+57×3 86+26×2 353+55×3 80+73×2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15+53×3 55+28×2 37+68×6 23+40×9 55+16×2 66+38×6 121+49×2 66+37×6 33+26×4 51+18×7 19+84×9 81+30×9 87+26×8 95+31×2 59+77×8 55+56×3 91+72×3 93+29×3 75+37×5 59+56×5 24+2×23 36+6×36 78+73×7 57+85×5 58+53×7 19+88×3 61+52×5 75+53×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混合运算及答案(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及答案(二) 一、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1.480加上24乘以30的积,和是多少? 这题是求和是多少,要用__________________作加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另一个加数. 2.390除以42与36的差,商是多少? 这题是求__________________,要用__________________作被除数,用 __________________作除数。 二、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21+45=166 166×5=830 2.16×7=112 158-112=4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3-386=17 5134÷17=302 4.75+27=102 102÷3=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1.546减去138的差,再除以4.商是多少? 2.46乘465减去387的差,积是多少? 3.365加上85乘以26的积,和是我少? 4.14乘以96的积比140少多少?

参考答案 一、1.480,24乘以30的积,1200 2.商,390,42与36的差,65 二、1.(121+45)×5 2.158-16×7 3.5134÷(403-386) 4.(75+27) ÷3 三、1.102 2.3588 3.2575 4.56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根据具体事物和图片判断观察角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观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总结出: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出示四个同伴观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观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 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 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观察统称为侧面观察。 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练习题

最新苏教版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试卷 一、填空。(18分) 1、同级运算按顺序从()往()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再做();有括号的要先做()运算。 2、在52+80×7这道题中,要先算()法,再算()法。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5个6是( ),再加上25,和是( ),综合算式()。 5、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综合算式()。 6、算式X÷Y=15……3,Y最小为(),此时X=()。 列综合算式:() 二、脱式计算(18分)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把200-180=20,20×12=2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①200-180×12 ②(200-180)×12 2、下面算式中,()的结果大一些。①1000-51÷17 ②1000-51×17 3、280-14×5应先算()①280-14 ②14×5 四、按要求加括号。(8分) (1)、 720 - 82 + 122 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2)、 225 ÷ 5 × 9 先算乘法后算除法。 (3)、 36 + 64 × 18 先算加法后算乘法。 (4)、 100 - 4 ÷ 4 先算减法后算除法。 五、在下面的○里填上“>”“<”或“=”.(8分) 80×40÷4○80×(40÷4) 130-(80-20)○130-80-20 720÷(9×4)○720÷9÷4 30×5+15○30×(5+15) 六、看图列综合算式计算。(12分) 1、 48棵 杨树: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 习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练习 姓名:得分: 一、口算。 50+37= 150÷30= 27×3= 75÷5= 130-90= 560÷70= 31×30= 70×60= 7×110= 17×4= 480÷80= 51÷3= 二、计算下面各题。 14×18+520 78-26+73 549-9×34 96×(325-295) (28+62)×23 900+(90÷2) 14×28+65 200-17×7 78+22×34 72×2-123 35×4+24 72÷8×9 三、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80×52÷4○80×(52÷4) 130-(83-17)○130-83-17 720÷(9×4)○720÷9÷4 36×5+15○36×(5+15) 6×5+6 ○35 (3+5)×12○63 (60-25)÷5○55 四、。 1. 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应先算(),再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2. 按要求给下面的算式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乘。 30 + 4 × 6 (2)先算减,再算加。 78 + 22 - 10

五、解决问题。 1、商店里有笔记本、钢笔、文具盒和铅笔,每本笔记本5元,每支钢笔14元,每个文具盒8元,每支铅笔3元。请你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问题。 (1)买5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应付多少元 (2)买1支钢笔和4支铅笔,应付多少元 (3)买2支钢笔,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2、食堂运来面粉420千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120千克。如果每天吃掉大米9千克,这批大米够吃多少天 ? 3、林场栽了450棵松树树苗,栽了270棵柏树树苗。将这些树苗栽成40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4、同学们参加暑期夏令营,低年级参加夏令营的有21人,高年级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是低年级的11倍。高年级参加夏令营的人数比低年级多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