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道看日本文化中的审美意识
从草庵茶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2018年第06期作者简介:曾文华(1978-),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日本社会文化;日语教学。
1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及其在草庵茶中的融合过程美意识是人感到美丽的内心活动。
对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大西克礼在其《美学》一书中这样叙述到,“在日本审美范畴论中,美要从‘幽玄’、‘侘寂’、‘物哀’中去认识。
”①也就是说,在日本“侘寂”、“幽玄”和“物哀”等审美意识被培育出来,并且成为了日本传统性、独特的审美意识。
“幽玄"是指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
其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
“侘寂”描绘是的残缺之美,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也可指朴素、寂静、谦逊、自然等。
“物哀”是“真情流露”,指的是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有所感触时自然涌出的情感。
15世纪,村田珠光在华丽的“书院茶”基础上,加入了民间茶道的简单风格,提出了“寂茶”的概念,这就是草庵茶的起源。
16世纪前半叶,武野绍鸥将和歌的理论引入茶道中,将日本文化生活的质朴和优雅再现于“寂茶”(草庵茶)中。
“寂茶”(草庵茶)的集大成者是其弟子千利休。
16世纪后半叶,千利休将禅宗精神融入到茶道中,从形式和内容上确立了“寂茶”(草庵茶),将茶道推进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2“侘寂”美在草庵茶中的体现2.1茶室环境中体现出的“侘寂”草庵茶的美与外表的经济价值无关,秉承的是从简单朴素的地方探寻美的理念。
这种审美心理决定了草庵茶室的简洁风格,这种简洁和素朴风格也就是“侘寂”的体现,茶道所追求的美。
“侘寂”主要体现在茶室的建造和运用的色调当中。
首先茶室在建造的时候很注重设计的简洁化,材料选择时注重质感。
不管是带有伤痕的柱子也好,带皮的木材也好,茅草屋顶也好,泥土的墙壁也好,材料都是直接采选于自然,因此茶室带有自然气息的素朴风格。
草庵茶的茶室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基本上是用土墙构建起来。
从茶道看日本文学中的审美意识

2018年第10期作者简介:王莉(1980-),女,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引言茶道作为日本的主流文化之一,其起源要追溯到中国。
当我国茶文化逐步享誉国际,也间接传入到了日本,多年来,经过其本国爱茶人士的不断钻研与努力,将茶文化深深的融入到日本国民的生活当中,并且创新转变成为具有日本独特行为审美的文化风格。
茶道自身蕴含了诸多内容,其中涉及哲学、艺术、自然等多方面文化种类,日本人在钻研茶道的过程中,与本国自有文化及艺术审美风格相结合,对其本国文学创作带来了诸多正面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日本文学独有的茶文化审美特点,本文主要结合该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1日本文学中人茶合一的自然之美在我国唐朝时期,东方茶文化极为兴盛,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茶文化逐渐为日本人民所熟知,经过千年的变迁,茶文化在日本早已经与其本土民俗民风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茶道文化,这也正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日本茶道。
随着日本本土艺术审美与茶文化的结合,其自然审美的层次得到了有效提高。
很多哲学家对此种现象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人类艺术的自然化与自然艺术的人格化是密不可分的,该种关系是审美文学艺术不断发展的前提。
由于日本自身的地理环境,令其具备了独特的自然风貌,这种自然景观深受其国民的爱戴,多年来,日本群众在此种环境下学会了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并且具备良好的自然观察能力,以至于在众多的日本艺术作品以及文学创作中,都能见到对于茶道自然美学的歌颂与表达。
提到日本的茶道,便离不开与其相匹配的茶室,日本的主流茶室设计简单,其主要建筑风格都是仿照禅院的模式,注重回归自然的艺术设计风格,强调朴素清贫。
茶室中的诸多细节都是经过匠人的精心打磨与制作而成,整体风格朴实却精细,同时也展现出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对茶道艺术的修养与追求。
日本茶道的整个仪式流程中,追求自然与平等,茶室内的色彩幽暗且柔和,加上饮茶之人,宛如一幅幅和谐的水墨画一般,反映出自然的纯真及古朴。
浅谈日本茶道美学的文化内涵

浅谈日本茶道美学的文化内涵一、茶道与自然相交相融自然事物美的形态多样,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都是自然的感性形式,给人带来欢愉。
日本人亲近自然,崇尚自然中最质朴的元素,并将真挚而直观的情感沉浸于自然之美中。
正如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说的那样:“人的自然化是情感本体的建立。
”20世纪西方美学在日本广泛传播,并在日本确立成为一门学科。
日本作为一个群岛国家,四季分明并且气候变化多端,有着许多日本独特的自然风景和自然景观等。
因此,日本人自古以来对自然以及自然美情有独钟,并且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日本的茶庭、茶室、茶具就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那份寂静气息,让人直接感受与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来一场心灵的会晤。
日本人对自然的观察十分深刻,无论是在艺术的创作还是表达上都能看到自然的影子,对自然美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二、茶道的审美表现茶道大师千利休将日本茶道的精神总结为“和、敬、清、寂”四个字,后来这四则也成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行为规范和不二法则。
日本茶道中的“和”是指和谐、和悦。
它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谐,还体现了支配着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
在茶道的礼序中,要求每个人的动作需要十分端庄、严谨。
主人要时刻的为客人着想,营造和悦、温馨的饮茶气氛。
客人也不仅要及时领悟主人的美意,也需要对主人的心意作出评价,使整个茶室充满和睦的气氛。
茶室中的装饰和点心等需要与茶会的主题相协调,也要与季节相适应,使人们内心的情感与大自然有浑然一体的结合,达到“赏天地自然之和气”的目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
日本茶道中的“敬”是指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上下有序、没有贫富和等级等世俗偏见。
虽然日本茶道形成于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封建社会,但是在那一方小小的茶室中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平民与贵族促膝长谈,没有一切世俗偏见。
原本茶室设有“贵人入口”,后来改为所有客人一律从“侧门”出入。
这确实体现了禅宗的精神。
即便是武士,也需要把佩刀放置门外才能进入茶室,体现出茶室是个众生平等的空间,所以严格禁止阿谀奉承、傲慢无礼的举动。
日本茶道文化的七大美学

日本茶道文化的七大美学缺陷之美日本茶道虽追求精神上的“一心”,但却倡导面对现实生活的不完美,欣赏缺陷。
比如,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不论从造型到色彩等,常常可见到不均衡一致的陶瓷品,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是釉没足色,有的更是表面粗糙。
还有茶室中的花入或挂轴等茶道美术品,入眼的常常不是整齐划一的感觉,多是参差不齐。
这种带有缺陷的美,却常有深度的魅力。
日本茶道认为,缺陷的美,是一种奇数单一的美。
就如中国书法中的行草,行云流水间的狂草,在不是正楷的忘形中,独自拥有一种看似不整齐规范的奇美。
简素之美简洁朴素单纯的美,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第二属性。
日本茶道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是禅宗的“无”,所以,茶道的简素,就是“无”的表现之一。
比如,日本古来建筑中,神宫和茶室的建筑,虽然理念上都推崇简素之美,但神宫的简素和茶室的简素,却是同一概念下的两种简素。
神宫的建筑是古朴、庄岩、静穆,京都的桂离宫,东京的明治神宫,选材上用巨木和整齐的巨石等;茶室的建筑,则是简单、纯朴、寂静,选材上是就地取材,粗木简瓦搭成,诠释了一种脱离于寺院的俗世修心养性之愿望。
这两种简素,都体现了日本禅学的美感。
茶庭中只有常绿树木而无花草,茶室中的挂画,也多为水墨淡彩的山水之作。
尤其是茶室中的木柱或横梁,看似毫无精雕细刻,却有种稚拙笨朴的素美,令人入目难忘。
进入茶庭和茶室,举目所见,没有绚烂只有素雅,这种简单的素美的深处,蕴藏着枯淡的清寂之美。
枯槁之美毫无感觉的空白澄明,枯老中的孤高,历经岁月沧桑的变迁,不论怎样的苍老,其中都有着无觉的静默之美。
在茶室中,常常见到挂轴中的书法或画,墨迹淡薄难辨,或者老旧斑剥的茶盒等,虽然一目所见,有种枯槁之状,但却令人感悟一种枯中沉淀的力量,外表不再强大,内在却雄气的阳刚厚重之美。
自然之美无心,无念,无意识。
不论是茶师或茶客,在茶室中,相视深礼一敬时,彼此流露出来的平常心态,为自然之美。
古来日本茶道文化中,视人为做作的行为不美。
日本茶道文化的审美内涵与特征

2018年第05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逐渐流传到了周边国家。
茶文化在唐代时正式传到了日本,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从而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
日本茶道文化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主要原因在于那些对茶文化爱好者长期以来的探索和研究,赋予了茶道文化更丰富的内涵,使其文化积淀更深厚,并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日本茶道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饮茶活动,而是表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们认识茶道,无论是起内在美还是外在美,都有独特的审美方式,使得茶道文化更富有情趣。
茶道文化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文学、艺术、宗教等事务都有联系,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1茶和人、自然的相互融合人们自古以来都喜欢自然之美,众多文人雅士都喜欢寄情于山水,非常推崇纯天然的美。
日本的艺术家乃至哲学家也非常推崇自然之美。
人们之所以喜欢自然之美,其主要原因在于自然能够给人非常强的视觉体验,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自然之美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形式都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所以对艺术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日本茶道文化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非常多,而中国唐朝时期的禅宗思想非常盛行,所以这个事情传入日本的茶文化有丰富的禅宗思想,这对日本的茶道文化影响非常深远。
茶文化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本土文化迅速融合,并且经过日本人自己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日本茶道文化。
随着美学的不断创新,使得自然之美进一步得到深化,逐渐脱离了以前单纯审美状态,而是同人类融为一体。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环境比较特殊,从而造就了日本非常有特色的自然之美。
与此同时,日本的气候也独具特点,所以日本民众对自然更为喜爱,人类和自然之间也能够和谐共处。
日本人观察自然时非常仔细和认真,所以在进行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时候蕴含着自然的身影,而日本人也对自然的美有着独特的见解。
2茶道文化的审美表现茶道的审美内涵主要表现为“和、静、清、寂”这四个元素,是重要的审美表达形式。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中的审美内涵

2017年第08期日本与我国相距较近,而日本文化也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在整个日本文化体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近的内容元素。
因此,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了解和认知日本文化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知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准确认知。
当然对于茶文化体系来说,茶道文化无疑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日本茶道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事实上,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其以具体的饮茶生活习惯为核心基础,结合多项社会文化元素,从而构成全新的文化体系。
随着当前茶的健康养生价值日益被人们所发现,如今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化大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原始生活元素,在茶和茶文化,传入日本之后,其与日本地区的文化内涵相结合,从而构成了极具日本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
所以想要认知日本文化的具体特点,就需要我们通过茶道艺术为核心的茶文化体系为切入点,从而实现对日本文化的全面认知。
在日本的茶文化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融入了佛家,儒家等多种传统的文化思想,而在其表现形式上,更是将各项生活元素与生活理念整体融入其中。
所以,通常我们认为日本茶道或日本茶文化是生活理念与思想价值相结合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
而日本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所以通过了解日本茶道,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提升具体的审美理念、审美内涵和道德认知。
当然,随着日本茶文化艺术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整个日本茶道和茶文化内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趣味元素和娱乐内涵,更重要的是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标准。
同我国一样,日本茶道也是整个日本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了解日本茶道艺术内涵,就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了解日本茶文化艺术的具体内涵特点。
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体系中,有极其重要的因素和内涵认知。
日本茶文化体系对整个日本文化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日本文化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文化理念中,其不仅注重形式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在文化理念内涵上的完善性,特别注重将形式上的美学和心灵内涵的美相结合。
从茶道来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2

从茶道来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本文着重从其美学价值出发,以茶道的精神内涵为突破口,探讨研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 而作为茶道灵魂的茶道精神内涵,不仅极具教育价值,其美学价值亦不可忽视,可以说茶道精神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识是日本人审美意识的一个缩影。
而审美意识作为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历史和自然的映照,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值得我们研究。
1.茶道的起源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输入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
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
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
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
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
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增加。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
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
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
接着在东山时代,以东山文化为中心形成了室町书院茶文化,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
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东山时代初步形成的。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总结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总结茶道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文化艺术,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与追求。
在东亚地区,日本与中国都有悠久的茶道传统,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茶道的精髓。
本文将对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进行总结,以比较和探索两种茶道的异同。
一、理念与价值观1.1 日本茶道的理念与价值观日本茶道,即茶道("茶道"或"茶道和歌"),代表了日本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
日本茶道强调一种精致而谦虚的生活方式,将茶道视为修行的一部分。
它强调净化心灵、追求内心平静和专注,并鼓励人们通过茶道实践来培养对自然、他人和时间的敬意。
1.2 中国茶道的理念与价值观中国茶道,又称为茶艺,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茶文化将茶艺看作一种身心完善的修炼方式,通过参与其中,人们能够静心、修身、悟道。
中国茶道注重自然、自由和平衡,提倡与自然相融合,尊重与感悟茶叶的生命力。
二、艺术表现形式2.1 日本茶道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本茶道重视精致的仪式感和形式美。
茶道涉及茶具、茶室、服饰、礼仪等各个方面,力求在每个细节中体现和谐、雅致的美感。
茶道强调沉稳的仪式、匠心独具的茶具、精湛的泡茶技艺以及深思熟虑的空间设计,让参与者融入其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2.2 中国茶道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茶道更注重自然、亲近和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茶具多样,从精美的紫砂壶到雅致的瓷器,每一种茶具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茶道表演多样,如茶艺表演、艺术点茶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和理解。
三、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3.1 日本茶道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9世纪的平安时代。
茶道最初受到中国唐代茶文化的影响,并在日本逐渐独立演化,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仪式流程。
日本茶道的发展与日本禅宗及武士文化密切相关,它成为一种修身养性、追求平和与内省的方式。
3.2 中国茶道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期刊论文 陈香白.陈再 "茶道"论释 -福建茶叶2001,""(4)
茶道,是茶文化之内核. 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 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 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之自然美;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体现规范之 美.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
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啡为
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 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是指“静寂”,“闲 寂”。即当茶人完成了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 无的世界.“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 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 的思想束缚之后.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茶道在日本人的艺术生命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是 在茶事中加入种种艺术性的作法而形成的一门艺术学问。 因此.茶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特征,对于提高人的情 操和精神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茶道是体现日本社会 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的古老艺术.展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美 意识,通过研究茶道,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 道作为日本独树一帜文化结晶.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认 识日本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傅志民.夏洪汀.FU Zhi-min.Xia Hong-Ting 论茶道 -中国茶叶加工2005,""(2)
阐述了茶道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儒家和道家的"天道自然观",认为茶道反映的是天道生生,自然而然,循环往复,真实无伪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追求的境 界是以平常心体悟自然和谐之美.由于中、日、韩三国自身国情的差异,导致三国在茶道具体实践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注释: ①《南方录》。《茶道古典全集》第4卷所收,淡交社 1977年版,第113页。 ②仓泽行洋:《芸道力哲学》,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 S6页。
参加文献: 【1】余悦:《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鸿字:《说茶之日本茶道》,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 版。 【3】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f4】伊藤古鏊:<荼和禅》,冬至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版。
210
万方数据
在茶道中可以体会到这种人茶合一艺术境界。由此也可以 窥探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一种审美情趣。
=、和敬清寂的意境之美 日本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集日本式建筑、庭 园、工艺等为一体,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道的开山 者村田珠光提出了“谨敬清寂”四谛.将佛教中禅的思想引 入茶道,为茶道找到了理论依据。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 休把茶道提高到艺术境界.改了一个字——“和敬清寂”。成 为400多年来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并将其立为茶道的根 本精神。千利休创造了日本美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日本茶道 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其基本特色是恬静和朴 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和”是指和谐.是说自然万物要处于一种调和的状态。 和谐能更好地表达那种支配着茶道进行过程中的精神。茶 室的气氛,就是要在周围创造出这种和谐的“和”,在这里, 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到一 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敬”指的是心灵诚实、尊敬长辈、爱护 朋友和晚辈以及主客之间、茶客之间互敬互爱。茶道吸收了 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 感概念。“清”是构成茶道精神的又一要素。可以说是日本人 心灵的独特贡献。在茶道中.要求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清静 静.心也要清净.不能有杂念,用纯洁无垢的心情来进行茶 事。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
神的享受,为生活增添无限情趣。 另外,围绕茶艺表演.还可以引导女大学生进行一系列
与茶有关的活动,如以茶为主题的设计活动、茶诗茶词朗诵 会、茶文化征文比赛等,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 高其生活情趣,而且还可以让她们以茶为媒介,以茶会友、 以茶联谊。从而促进大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和谐的校 园文化。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女大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 处,锻炼了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自身的综 合素养无形当中就会得到提升。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一 生的时间。茶道正是在建立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所以它很 自然地把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即所谓的求道性。人们通过发现闲寂。幽雅之中的美,掌握 “茶禅一味”的理念.识茶道本身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人 们所努力追求的“茶心”.乃求道之心与娱乐之心的重合、感 悟。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 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 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入 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三、茶禅一味的宗教之美 遣唐僧的来往加强了中日之问的文化交流。茶及饮茶 方法才传到日本。公元805年遣唐留学僧最澄回到日本,带 回了茶种并种植在京都比睿山延历寺的北侧.这里便形成 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茶道的本质是从微不 足道的El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受宇宙的奥秘和人 生的哲理.因此.日本茶道美学体现应该是禅学,日本茶道 即是美的宗教。由僧侣引进的日本茶道与佛教结下不解之 缘.使茶与禅融会贯通。达到“茶禅一味”之境界。在茶道大 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
4.会议论文 黄志根 茶之道 绿之韵 2009
绿茶是中国的原生茶,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品别最丰),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与自然地缘及哲学思想相关的渊源,影响了绿 茶在中国问世后的发展蔓延,并形成以“道”为思想核心、由自然与文化共同创造的中国茶文化。绿茶的清纯与“真味”,连同它可衍生或幻化的内涵 ,代代相传而又生生不息,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需要。绿茶的碧色天香,代表的是自然的真香和中国人擅长与喜好的品味。
参考文献: 『11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年9月。第1页。 f21汤鸣绍.发展茶文化的现实意义与举措.福建茶叶, 1999年第4期。 p】刘登峰、潘洁.《中国荼文化中“和合精神”的源流与 传承》.北京:东方红书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04页。 f41转引自吴晓松.茶道精神之“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 积极意义.茶叶科学技术.2008年第1期。
而受禅旨印可。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 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 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 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 理。
“茶道是由茶到心.又由心至茶的人生之路。”嵘道里
坤争”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 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 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 禅一味”的境界。繁复而熟练的茶道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 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 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 来向人们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 的那些人生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时光来领悟。
2.期刊论文 李丽施.LI Lishi 中国茶道中的道家理念研究 -茶叶2005,31(4)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涵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茶道与道家思想理念深厚悠远的渊源关系.道家学说为中国茶道注 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把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以及贵人、重生、保生尽年的理念贯彻其中,树立了茶道的灵魂,为中华茶文化乃 至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和敬清寂”可以说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从 这四个字中我们可以初窥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从中体会 到日本人所推崇的审美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道的精神不 变.简单的仪式、朴素的摆设、幽静的空间,茶事是在这样的 扭转中展开的。在茶事进行时。茶人会心生一种美的“空寂” 与“幽玄”.置身于这种境界,会对这种意境之美有更深切的 体味。
211
万方数据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中的审美意识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毛执剑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时代文学 SHIDAI WENXUE 2010,"条) 1.南方录 1977 2.仓泽行洋 芸道の哲学 1998 3.余悦 中国茶韵 2002 4.鸿宇 说茶之日本茶道 2005 5.滕军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1992 6.伊藤古鏊.冬至 茶和禅 2005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中的审美意识
口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毛执剑
摘要: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是最具日本 特色的文化形式。Et本茶道集美学、宗教、艺术、文学及建 筑设计等为一体。通过茶事活动来修身养性。达到一种人 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意境。日本荼道起源于中国.作为日本 传统的文化遗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盛行不衰。 荼道有朴素的环境氛围.闲寂的意境追求和高雅的禅宗修 养。体现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探究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可以更深层地了解这一综合文化艺术的精华所在.体味日 本独特的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