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合集下载

原生动物门海绵Protozoa.ppt

原生动物门海绵Protozoa.ppt

2020/3/3
44
*古杯动物门简介
一般特征: 海生、底栖 杯状 多为单体、少数复体(造礁) 寒武纪早期出现,早-中寒武
纪繁盛,志留纪绝灭。
2020/3/3
45
古杯动物的硬体构造
中央腔、内壁、 外壁、 壁间、 横板、 壁孔
2020/3/3
46
古杯动物的硬体构造
中央腔、内壁、 外壁、 壁间、 横板、 壁孔
透明层+内、外疏松层,
如Fusulina.
2020/3/3
27
(三)隔壁褶皱
1 隔壁的变化:
隔壁有平直、轻微褶皱、 强烈褶皱之分。一般而 言,低级纺锤虫隔壁较 直,高级通常发生褶皱。
(1)平直型 (2)轻微褶皱 (3)强烈褶皱
2020/3/3
28
(三)隔壁褶皱
1 隔壁的变化:
(1)平直型:在切
片中呈直线状,仅 出现于两极。
一 蜓的一般特征
1 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虫目。是一种已 经绝灭的原生动物 。
2 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热带或亚热带的正常浅海 环境。
3 具钙质微粒状壳,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 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4 主要繁盛于石炭纪-二叠纪,是进行全球性对比的 重要的标准化石。二叠纪末期绝灭。
2020/3/3
9
二 蜓壳的形状
1 壳形: 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或圆
柱形,少数为球形或透镜形。 2 度量:
壳轴——蜓壳平旋所围绕的一根假想轴 壳长——轴向上最大长度 壳宽——垂直于轴的最大宽度
2020/3/3
10
2020/3/3
11
二 蜓壳的形状
3 类型:
根据壳长、宽比例可分 为三种类型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protozoa课件

水生生物学原生动物protozoa课件

(三)包囊(cyst)
• 在不良环境下,原生动物体表会分泌一些物质,凝固后将自己 包围,即形成包囊。度过干燥、冰冻等不良环境,遇到适宜的 环境,包囊破裂,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
• 鞭毛纲、肉足纲、纤毛纲—包囊 • 孢子纲—卵囊 • 淡水原生动物,不良环境下形成 • 生物学意义 • 1、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有利于个体生存 • 2、有利于传播 • 3、有利于在不利环境下进行繁殖
三、生殖(reproduction)
• (一)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裂殖 出芽 孢子生殖
• (二)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1)配子生殖(gametogony) (2)接合生殖(conjugation)
• (三)包囊(cyst)
(一)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环 境 条 件 不 良 时 眼 虫 形 成 包 囊 过 程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1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 各种生理活动;
• 2 有三大类营养方式,即自养、异养和渗透性营 养;
• 3 呼吸与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 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调节渗透压;
• 4 消化方式是形成食物泡通过胞质环流和溶酶体 进行细胞内消化;
• (3)出芽(budding):和二裂基本相同,但形成的两个个 体,则大小不等,大的为母体,小的为芽体,如梨形虫, 有的还可以同时形成许多芽体,如夜光虫。
• (4)质裂(plasmotomy),这是一些多核的原 生动物,如多核变形虫、蛙片虫所进行的一种无 性生殖,即核先不分裂,而是由细胞质在分裂时 直接包围部分细胞核形成几个多核的子体,子体 再恢复成多核的新虫体。

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Protozoa原生动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Protozoa原生动物

第一章: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Protozoa)第一节:原生动物门概述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虽然只由单个细胞构成,但是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一方面——具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另一方面——具一般动物所具有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

因此,作为一个动物来说,原生动物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但是作为一个细胞来说,又是最复杂的。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一)单细胞或群体:原生动物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但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

问题——为什么叫“群体”而不是“多细胞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的区别在于细胞分化程度不同。

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而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

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如:团藻(如右图)。

群体中的各个个体统称为“个员”。

(二)个体小,数量多,分布广泛:个体小:原生动物的身体微小,一般在10~20μm之间,绝大部分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数量多:目前已经命名的原生动物有64000种,其中化石种类占一大半。

分布广泛:生活在淡水、海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是寄生的。

因此,根据原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为四个生态类群,即:淡水原生动物、海水原生动物、土壤原生动物和寄生原生动物。

淡水原生动物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海水原生动物约占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中2/3,土壤原生动物约有300余种,其中20余种以土壤作为唯一栖地,主要栖息在土壤表层10~45cm深度以内,在10~12cm深度内数量最多。

寄生原生动物种类相当多,约有1万种之多,几乎各纲都有寄生虫,孢子虫纲全为寄生虫。

除少数种类以植物为宿主外,其余绝大部分以动物为宿主,范围自无脊椎动物到脊索动物,仅人体寄生原虫就有28种。

动物学之原生动物门

动物学之原生动物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小结: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
01
身体由两层细胞及其间的中胶层构成;胚胎
02
发育中有逆转的现象;具特殊的水沟系统;
03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
04
角质的骨骼;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
05
没有神经系统;海绵动物仍保留了领细胞,
06
综上所述海绵动物是一类极为原始的多细胞
水流途径:
单沟型:
外界
进水小孔
中央腔
出水口
外界
双沟型:
外界
流入孔
流入管
前幽门孔
辐射管
后幽门孔
中央腔
出水口
外界
复沟型:
外界
流入孔
流入管
前幽门孔
鞭毛室
后幽门孔
流出管
中央腔
出水口
外界
3.3.3.4 生殖与胚胎发育
无性繁殖:
1、出芽生殖(budding):体壁局部向外突出形 成芽体,成熟后脱落长成新个体; 2、形成芽球(gemmule):芽球由中胶层生成,由 若干原细胞(即变形细胞)聚成堆,外包几丁 质膜或骨针。 一个海绵可形成许多芽球:成体 死后芽球能耐恶劣环境,一旦环境改善,芽球 内的细胞便释放出来形成新个体。 3、再生能力:白枝海绵只要碎片超过0.4mm,带 有若干领细胞就能再生,重新长成新个体。

原生动物门海绵Protozoa

原生动物门海绵Protozoa

44
*古杯动物门简介
一般特征: 海生、底栖 杯状 多为单体、少数复体(造礁) 寒武纪早期出现,早-中寒武
纪繁盛,志留纪绝灭。
2023/12/31
45
古杯动物旳硬体构造
中央腔、内壁、 外壁、 壁间、 横板、 壁孔
2023/12/31
46
古杯动物旳硬体构造
中央腔、内壁、 外壁、 壁间、 横板、 壁孔
(2)双层式:
①致密层+透明层,如
Palaeofusulina
②致密层+蜂巢层,如
Triticites
2023/12/31
26
(二)旋壁旳构造
5 旋壁旳构造类型: 可分为4种
(3)三层式:
①致密层+内、外疏松层,
如Profusulina
②致密层+蜂巢层+内疏
松层,如Verbeekina
(4)四层式:致密层+
4 隔壁:由平直-轻微褶皱-强烈褶皱
5 旋脊:由大-小-消失
另一类:旋脊-拟旋脊-副隔壁
2023/12/31
36
五 蜓演化中旳主要事件
C1出现 C2蜂巢层出现 P11拟旋脊出现 P12副隔壁出现
2023/12/31
37
六 地史分布
➢ 出现于早石炭世晚期(C1),早二叠世达极盛 (P1),晚二叠世开始衰退,至二叠世末全部 绝灭。
片中呈直线状,仅 出现于两极。
2023/12/31
29
(三)隔壁褶皱
1 隔壁旳变化:
(2)轻微褶皱:在
轴切面上呈泡沫状, 限于极部和轴部。
2023/12/31
30
(三)隔壁褶皱
1 隔壁旳变化: (3)强烈褶皱:隔壁全方面褶皱,在轴切面

【课件】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精编版

【课件】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精编版

(3) 蜓具钙质微粒状壳。
(4) 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 毫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5) 石炭纪-二叠纪,是进行全球性 对比的重要的标准化石。二叠纪末 期绝灭。
重 庆 石 柱 冷 水 溪
二 叠 系
重 庆 石 柱 冷 水 溪
二 叠 系
二. 蜓壳的形状
(1)壳形: 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
第四章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动物界各门类演化谱系 示意图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概述
一、 一般特征
(1)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它的个体由单细胞(真核)构成。 (2) 但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具有 作为一个动物应有的主要生活机能。 如新陈代谢、刺激感应、运动、繁 殖等。
(3) 为了行使各种生活机能,单细胞 各部分进行分化,各司一定功能, 形成了“类器官”。例如鞭毛、纤 毛、伪足等就是原生动物的运动类 器官。
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的外表面 内疏松层——附于壳壁的内表面 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


(3)旋壁的结构类型
可分为4种 ①单层式旋壁:仅由致密层组成 ②双层式:a.致密层+透明层
b.致密层+蜂巢层
③三层式: a.致密层+内、外疏松层
b.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
④四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内、外疏 松层
⑦口孔——隔壁基部中央由再吸收 作用形成一个开口。注意:前壁上没有 开口。
⑧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 相对,彼此贯通形成通道。
⑨旋脊——通道两旁由致密方解石 次生堆积形成从内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 叫旋脊。


⑩ 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在 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4)疏松层——为壳壁上的一种次生堆积,通常不 太致密,不均一。呈暗灰色,附于原生层的表面。
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外表面
内疏松层——附于原生层内表面
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23
5 旋壁的结构类型
可分为4种
(1)单层式旋壁:仅由致密层组成
(2)双层式:①致密层+透明层,如Palaeofusulina ②致密层+蜂巢层,如Triticites
8 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相对, 彼此贯通形成通道。
9 旋脊——通道两旁有致密方解石次生 堆积形成从内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叫旋 脊。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15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16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10 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在隔壁基部有 一排小孔,叫做列孔。
1 微小的具伪足的单细胞动物,大多具 矿质硬壳。壳室由一个到多个,壳上都有 开口,而且壳面上一般都有微孔,以供原 生质出入。
2 个体较小,一般小于10毫米。(大有 孔虫大于10毫米,小有孔虫小于10毫米)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5
3 生活区域:多数在海水中,少数在半 咸水中,极个别可以生活在淡水中。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3
5 原生质周围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此膜 柔软,原生质在其中可以流动伸缩变形。 有些还可以在膜外形成坚硬的保护壳。
6 根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和类型,本门动 物一般可划分为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 子虫纲和肉足虫纲等四纲。
第4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4
二 有孔虫目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线虫动物的原体腔也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真体腔的出现产生了血管,环节动物开 始有了真正的循环系统;
除环节动物中的大部分为闭管系统外, 其他的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均为 开管式。
十、循环系统
物质在胞内流动
真体腔 的出现 产生了 血管
闭管式循环系统
消化管起着循环的作用
开管式循环系统
原体腔起着运输的功能
Thanks
珊瑚的骨骼
无脊椎动物的骨骼
棘皮动物的骨骼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 头足类的海螵蛸
六、运动器官和附肢
原生动物
海绵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棘皮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线虫 动物
环节 动物
原生动物的运动胞器为鞭毛、伪足和纤毛; 海绵动物靠鞭毛打水;
腔肠动物有了原始的肌肉细胞;幼虫以纤 毛运动;
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使动物体得 以蠕动;体表有纤毛用于运动;寄生种类 的幼体有纤毛;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头、胸、腹
异律分节:头、足、内脏团
身体分节也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 要标志之一;
动物身体分节后,不仅对运动有利, 而且由于各体节内器官的重复,使 得单位的反应和代谢加强了;
异律分节的结果是导致了动物的身 体分部;
五、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
原生
动物
扁形动物
只有细胞膜
体外的几丁质 节肢动物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扁形动物
三、体腔
线虫动物
无体腔
假体腔
环节动物 真体腔
体腔是动物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空腔;
动物的进化过程为无体腔、假体腔、真 体腔;
真体腔的产生对动物的消化、循环、排 泄、生殖等器官的进一步复杂化有重大 的意义。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 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伪足 肉足虫纲
二、肉足虫纲有孔虫目
(1)有孔虫的分类
分类依据:壳质成分、壳的微细、构造房室 、口孔、生活方式等
网足虫亚目Allogromiina:∈-Rec. 串珠虫亚目Textulariina:∈-Rec. 内卷虫亚目Endothyriina:O-T 蜓亚目Fusulinina:C-P 小粟虫亚目Miliolina:C-Rec. 轮虫亚目Rotaliina:C2-Rec.
(7) 根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和类型,本 门动物一般可划分为鞭毛虫纲,纤毛虫 纲、孢子虫纲和肉足虫纲等四纲。
鞭毛 贮蓄泡 叶绿体 类淀粉粒
伸缩泡 食物泡
眼点 伸缩泡
纤毛 伸缩泡
细胞核
细胞核
表膜
鞭毛虫纲
食物泡
质模 外细胞质
内细胞质
原 外细胞质
内细胞质
生 口沟
动 胞口 物 胞咽
纤毛虫纲 门 (举 例)
细胞核
第四章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谱动 系物
界 图示 各
意门 类 演 化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概述
一、 一般特征
(1)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它的个体由单细胞(真核)构成。 (2) 但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具有 作为一个动物应有的主要生活机能。 如新陈代谢、刺激感应、运动、繁 殖等。
(3) 为了行使各种生活机能,单细胞 各部分进行分化,各司一定功能, 形成了“类器官”。例如鞭毛、纤 毛、伪足等就是原生动物的运动类 器官。
根据 的长宽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长轴型——长大于宽,呈纺锤形椭圆形 ②等轴型——长等于宽,呈圆形、方圆形 ③短轴型——长短于宽,呈透镜形
三. 硬体构造
(1)基本构造
①初房—— 蜓壳的初房位于壳中央,多 为圆形,有时呈椭圆或不规则形。
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是细胞质溢出的 孔道。
②旋壁——细胞质在初房外继续分泌壳 质形成的壳壁叫旋壁,旋壁围绕一设想轴 增长,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初房。
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24
③隔壁——旋壁前端向内弯曲形成隔 壁。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长形成多房室。两 条隔壁之间即为一个窄长的房室 。
隔壁沟——在壳的外表面,隔壁所在 的位置呈沟状。
④壳圈——每绕旋轴一圈即构成一个 壳圈,壳圈从内到外层层包裹。
⑤前壁——终室前方的壳壁称为前壁, 在壳的增长过程中,当一个新的房室形成 时,原有的前壁即变成了隔壁。前壁上不 具口孔,生物靠隔壁孔与外界相通。
b.致密层+蜂巢层
③三层式: a.致密层+内、外疏松层
(4) 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在250 微米以下,由一团细胞质和细胞核 组成。有些原生动物细胞质内具有 骨骼或形成坚固的外壳。
(5) 原生质周围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 此膜柔软,原生质在其中可以流动伸缩 变形。有些还可以在膜外形成坚硬的保 护壳。 (6)本门动物分布十分广泛。它们生活 在海洋和淡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有些还 在动植物体内营寄生生活。
④ 生殖:世代交替;
无性繁殖—分裂 有性繁殖—结合
⑤ 地史分布:寒武纪到现代,石
炭纪-二叠纪-古近纪-现代。
有 孔 虫 的 世 代 交 替 示 意 图
第二节 蜓亚目(Fusulinida)
一. 蜓的一般特征
(1) 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 虫目。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 。 (2) 通常认为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 生活于水深50-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 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可作为指相 化石。
④疏松层——为壳壁上的一种次生堆积, 通常不太致密,不均一。呈暗灰色, 附于原生壁的表面。
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的外表面 内疏松层——附于壳壁的内表面 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35
(3)旋壁的结构类型
可分为4种 ①单层式旋壁:仅由致密层组成 ②双层式:a.致密层+透明层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26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27
⑥隔壁孔——隔壁上有许多垂直表 面的微孔,叫做隔壁孔。
⑦口孔——隔壁基部中央由再吸收 作用形成一个开口。注意:前壁上没有 开口。
⑧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 相对,彼此贯通形成通道。
⑨旋脊——通道两旁由致密方解石 次生堆积形成从内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 叫旋脊。
(2)有孔虫目的特征
① 微小的具伪足的单细胞动物, 大多具矿质硬壳。壳室由一个到多 个,壳上都有开口,而且壳面上一 般都有微孔,以供原生质出入; ②个体较小,一般小于10毫米


构 造
虫 壳 的


③ 生活区域:多数在海水中,少
数在半咸水中,极个别可以生活在
淡水中;
生活方式:底移、
游移、漂浮、固着(少数);
(1)壳形: 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
或椭圆形,少数为球形或透镜形。 (2) 度量:
壳轴——蜓壳平旋所围绕的一根假 想轴
壳长——轴向上最大长度 壳宽——垂直于轴的最大宽度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18
蜓壳形态
(a)纺锤形;(b) 圆柱形;(c)球形;(d)方形;(e)透镜形
(3) 类型:
(3) 蜓具钙质微粒状壳。
(4) 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 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5) 石炭纪-二叠纪,是进行全球性 对比的重要的标准化石。二叠纪末期 绝灭。
重 庆 石 柱 冷 水 溪
二 叠 系
重 庆 石 柱 冷 水 溪
第四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二 叠 系15
二. 蜓壳的形状
⑩ 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在 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
复通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 贯通,蜓内部就有好几个通道,称为 复通道。
拟旋脊——列孔两旁的钙质堆 积物,叫做拟旋脊。
复通道
(2)旋结构也相应不同。因 此它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
旋壁由原生壁(致密层、透明层、 蜂巢层)和次生壁(内、外疏松层) 组成。
①致密层——是一层薄而致密的 物质,显微镜下不透光,呈黑色。 所有的蜓都有致密层。
②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 为一层浅色透明的亮层。在较低 级的蜓类中具有这种结构。
③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 一层较厚的具有蜂巢状构造的壳 层。在切面上,可见许多垂直于 表面短而粗的黑线。蜂巢层是高 级蜓类所具有的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