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雨洪控制方法分析及案例研究
新型雨洪控制园林设计的论文五篇

新型雨洪控制园林设计的论文五篇第一篇:新型雨洪控制园林设计的论文减缓城市问题由于城市过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建筑物等的建成,城市的固有地形受到较大损坏。
城市水循环系统效率降低。
通过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恢复城市的水循环系统,改善生态环境。
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城市内涝、下游洪水的冲击、河道侵蚀、水污等城市问题。
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水循环系统做出重大贡献。
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有力促进。
增强园林魅力同时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构建还应考虑是否能够对园林进行有效的生态防护和环境美化。
这样不仅能为居民带来安全便捷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舒适的娱乐休憩之处。
既能提高人们的兴奋性,提高做事效率又可以为城市带来一定的客流量以增加城市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节能基于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城市园林设计具有雨水资源节约、节地、经济节约、节能的特征。
通过对城市用地中的雨水进行控制、净化、调蓄利用,有效地节约了地下水源,避免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对于污染水源的高额治理费用,从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而言具备经济节约性。
此外,由于对雨水的净化合理调用能达到节水目的。
减少了政府供水消耗量,节省了构建、使用供水设备的成本。
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发展与实践,纵观国内外许多城市,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身影处处可见。
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如:华盛顿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俄勒冈州、马里兰州等一些城市都运用了新型雨洪控制系统。
其雨水塘、雨水湿地、绿色屋顶等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构建雨洪系统的国家。
德国柏林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下凹式绿地、植被渗沟等方式,利用景观设计收集、调蓄雨水。
新西兰奥克兰北岸市雨水花园处理道路径流的实例,就体现了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美化环境,生物防护的功能。
我国的北京、宁波、天津、杭州、成都等地也将城市雨洪控制系统有效纳入园林设计体系中。
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研究 杨利

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研究杨利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如火如茶的开展,结合我市近年来大力倡导与创新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我市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开始学习并利用雨洪控制技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及多层次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途径,为我市今后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更为开阔的思路、更为前沿的实践方法,以供同仁参考交流。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一、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作用1.1很大程度改善城市的水循环新型雨洪控制为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带来的便利,体现在以下方面:降低出现城市内涝灾害的几率、降低河道侵蚀问题发生的几率、缓解水污染等。
无论是建立水循环系统,还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具有的作用都十分明显。
1.2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传统雨洪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思想和技术所提出的,因此,与传统雨洪控制技术相比,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最明显的不同,是该项技术将传统观念中单纯的洪涝治理向雨水利用转化,通过实践不难看出,这样做不仅规避了发生洪涝灾害时,城市景观和人们生活所受到的部分不利影响,还可以通过转化雨水的方式,使其成为城市风景园林的一部分,并由此实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此之外,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具有的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项技术的应用,所投入资金数额与传统雨洪控制技术相对较少;其次,应用该项技术不需要大量改造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新型雨洪控制技术与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也就是说,科学结合其与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能够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提升风景园林的魅力随着大量的实践和反思能够看出,合理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风景园林应当具备的排水功能与其整体的生态美观性之间的契合度,以不破坏环境整体性为前提,规避包括洪涝在内的诸多常见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应用浅析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应用浅析风景园林设计在当前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对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和美化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当前城市基础建设工作的重点。
由于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的形象和环境进行美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可观赏的景观和良好的休闲空间,并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当前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其设计的全面性具有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求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实现生态环保,还要求其与雨洪控制进行有效结合。
接下来,本文就以加强人们对风景园林雨洪控制为主要目的,对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的利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雨洪控制风景园林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设计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满足城市居民对审美和休闲娱乐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风景园林设计是艺术的综合体现,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只有在对整体的协调性、和谐性、美观性以及生态环保和实用性等都融入其中,才能够设计出能够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的风景园林。
在城市建设中,构建风景园林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在人们的眼中呈现出一份完美的、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除了观赏性之外,休闲、养性以及娱乐作用也是其构建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体现出风景园林的美观化之外,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实用性和功能性。
但是,在当前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却常常过分重视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而忽略了风景园林本身的实用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没有重视起园林的雨洪防治,甚至还因为混凝土等的过度使用而破坏了城市的原有土地结构,降低了城市的雨洪控制能力[1]。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在对所要设计的风景园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来实现对雨洪的控制,尽可能设计出既满足城市居民审美、休闲以及娱乐作用,又具有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功能的风景园林。
城市雨洪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手段研究

城市雨洪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手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城市雨洪问题也日益严重。
城市雨洪问题不仅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城市内涝、交通堵塞、建筑物损坏等,还对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威胁。
因此,如何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雨洪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自然水文循环被破坏所致。
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城市雨洪问题更加突出。
城市雨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城市防洪、调蓄、排洪等方面入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城市防洪是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城市防洪主要是采用开挖沟渠、加固河堤、加设水闸等措施来控制洪水。
虽然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洪水对城市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开挖沟渠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沉降;加设水闸也会对河流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寻找环境友好型的城市防洪方案是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调蓄是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
城市调蓄主要是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街头花坛等措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并逐渐释放到水体中,消减城市内涝现象。
此外,还有储蓄水量、提高水能利用率的作用。
目前,城市调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各地的城市形态和绿化水平不同,而导致城市调蓄的效果不同。
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城市调蓄工作,对于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排洪是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
城市排洪主要是通过设置下水管道、雨水管道等措施将雨水排放到水体中,避免城市内涝现象。
但是,由于城市排洪工程施工困难、维护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在城市排洪方面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排洪效益,对于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天灾无情,人有情。
只有通过各项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城市雨洪问题的发生率,切实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探讨

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探讨前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市政道路建设是建设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内容,是一个城市地区发展面貌的具体体现。
在市政道路中,排水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道路排水功能的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道路水流的堆积,对行人的走动和车辆行驶都造成了不便。
新型的雨洪控制技术从雨水资源化、径流污染控制、洪涝控制等三个方面对市政道路的排水进行有效控制。
1.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道路在各种实践中问题的不断增多,人们结合多种实践和结论就城市雨洪控制做到相互利用的过程。
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道路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融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并采用新的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道路排水面临的问题,还可以对道术,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直接利用是指将汇水面的雨水收集、调蓄和净化后利用,包括屋面雨水、广场雨水、绿地雨水和污染较轻的路面雨水;间接利用是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包括渗透路面、渗透管渠、渗透浅沟、渗路建设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联系雨洪控制利用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土地、水、环境等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的是利用三者之间的循环关系,彼此协调。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发现,采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且与风景园林设计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种控制利用系统可以对雨水等进行有效的调控、清理或者使用,比如通过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将雨水传输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保障水循环系统的水量,保障风景园林的清洁和用水。
3.国外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了鼓励重视城市发展,德国2007年创办了国际城市景观奖,以表示对城市生态的重视。
_典型城市内涝案例分析及控制对策(26页,附图丰富)

• 老城区排雨标准低,断面过小,管道老化、 部分管道淤积严重甚至堵塞
• 新区雨水管道随道路建设,不能形成系统, 许多雨水管渠无出口;
• 城区上游缓蓄设施和下游滞洪区尚未完全 建成
• 收水设施过少,尤其在道路与河道相交处 未设收水簸箕,使大的雨水不能截流入河
建设项目雨洪控制强制性规范管理:2012年8月22日,北京市规划委发布《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 主要的工程措施:北京为 “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出现严重积水的20个立 交桥桥区进行排水系统升级改造。
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建设蓄水池,增加雨水篦子、雨水井等雨水收集系 统,建设相应的排水管道,部分桥区泵站还有望增加水泵,提高抽升能力 加快建设城市蓄滞洪区
• 实施西郊蓄洪回灌 工程
• 构建城市排水河道 网络系统完善“西 蓄、东排、南北分 洪”的城市防洪体 系
北京市应对内涝措施
国家层面: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提高重现期并将 LID的源头控制理念及雨水调蓄池纳入规范中; 北京市:2011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重现期调整为 :新建雨水系统拟将标准提高至国家规范标准的上限,即一般地区采用“3年 一遇”(降雨强度为50mm/h),重点地区采用“5年一遇”(56 mm/h), 立交泵站重现期不低于5年一遇; 北京市规划委发布《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 ,每万平方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m3的雨水调蓄设施,并规定,广场、人x 行道等透水铺装材料的比例不应小于70%; 按规划治理中小河道:在7.21之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7月27日通过的《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影响河势稳 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违法建筑物可强制拆除
阿坝雨洪利用案例分析

阿坝雨洪利用案例分析
阿坝雨洪利用已从传统的水量控制,过渡到水量和水质并重方面,进一步推进雨水收集利用,并追求雨洪管理设施和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发展和水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了城市防洪、基础设施设计、城市景观、道路及排水系统和河道生态环境等,通过引入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城市防洪排水体系,达成城市发展和自然水环境的和谐共赢。
其雨洪水质管理措施,如屋顶花园、生态滞蓄系统、人工湿地和湖塘,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滞蓄雨洪,进而减少排水设施的需要。
绿色滨水缓冲带在保证行洪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河道侵蚀,保持河道稳定性。
雨水的收集和回用提供替代水源,降低了自来水在非饮用用途上的使用。
和景观融合的雨洪管理设施设计,可营造富有魅力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性。
北京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京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水文&水资源简介:雨洪利用是减轻北京城市汛期防洪压力、缓解缺水局面的重要措施。
北京从2000年开始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建设了5种类型总面积60ha的6个雨洪利用示范区,建立了雨洪收集、利用的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保障体系。
本文对其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介,旨在推动雨洪利用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广泛应用。
关键字:雨洪利用城区示范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致使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大,对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构成巨大的压力,也威胁着首都的城市安全。
因此,在国家科技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的支持下,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水务局的资助下,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的研究。
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实用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以充分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削减洪峰流量,确保首都防洪安全。
因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北京城区降雨径流的水质与水量规律、雨洪收集、滞蓄、传输、处理、回用和入渗回补地下水技术、透水砖及地面铺装技术,提出了雨洪利用基本模式和拟定了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建设了5种类型总面积60 hm2的6个雨洪利用试验示范区。
项目于2005年2月通过了专家鉴定,结论认为本项目首次对我国城市雨洪利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城市的雨洪利用具有开创性意义。
1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项目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3个层次开展,通过基础研究为应用和示范推广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应用性研究形成雨洪控制与利用的技术体系,通过示范推广研究建立推广应用体系。
1.1 基础性研究成果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现场勘探和试验,查清了北京城近郊区的第四系水文地质的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入渗性能,对表层岩性进行了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出了适宜地下水回灌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生因暴 雨导 致 的城 市 内涝,根据 《国务 院办公 厅关于 促进 20世纪 9O年代德 国就 已进入雨水利用技 术设备集成化 的第三
建筑 业持 续健康 发展 的意 见》等 国家发 展战略 要求 ,必 须把 代 应 用 管 理 阶段 。
雨洪 的有 效控 制和合 理利用 作为重 大研 究课题 来研 究,只有
[Keywords】stormwater control;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planning and design
随 着城 市化进 程 的不断加 快,全球 人 口的持续 增长 导致 节 约 了大 量 水 资 源 , 同 时减 少 了径 流 量 。
全球气 候发生 巨大变化 ,极 端天气频发 ,暴雨洪涝灾 害爆 发,
管理 等,对 这些 系统 的核心 内容进 行分析 不难发 现 ,把城 市
国外雨水资源 的利用 比较情况见表 1。
建设对 雨洪的控制和 利用作 为一个 系统工程融 入在规划设计 、
建设施工和科学 管理 之中。
表 1 国外雨 水资 源 的利用 比较
美 国很 多的州 通过立 法来 规范 的城市 雨水利 用,并 强调 对 生态 的保护 利用 [1】, 随着 科 学研 究的深 入,提 出 “第 二代 最 佳城 市 雨 水 资源 管 理和 雨 径流 污 染控 制 管理 方 案 ”(Best
[摘 要 ]通 过 国内外案例分析 结果,可对规 划起借鉴作 用,低 影响开发 (LID)作为规划设计 的重要 手段 ,充分尊重基地
原 始 自然地貌地形条件 ,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出发 ,充分利用原有 自然水 系并有效地控制管理 雨洪。
[关键词 ]雨洪控制 ;水资源利用 ;规 划设 计
[中图分 类号 ]TU986.2
1 国外 相关 案 例
流 汇 集 、沉 淀
许 多发达 国家 经过 多年科 学研 究,在雨 洪控制 及利 用方 利 用 。
面 已经形 成 了一 套相 当完整 的理论 和技 术体系 ,并在工 程 中
日本 的雨 水 管 理 技 术 采 用 的是 多 功 能调 蓄 设 施 ,其 特 点是
Management Practices,BMP),德国标准化 、产业化 的雨水利 为 景观 绿化、运动 场地 、停车场 、市 民休 闲、城 市公 园等 多
用技 术 ,澳 大利 亚 的 “水 敏感 的 都市 设计 ”(Water Sensitive 种 功 能 用 途 。
Urban Design,WSUD), 日本的 多功 能调蓄 设施 为主 的 雨洪 2 国内案例研究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3X (2018)17—0011-02
Analysis of Dom estic and Foreign Storm water Control M ethods and Case Studies
Zhao Dan.dan, Oian Jun qiu
德 国 的 城 市 雨 水 管 理 利 用 技 术 在 标 准 化 、产 业 化 方 面 历
土 地 资 源 紧 张 ,淡 水 资 源 匮 乏 ,环 境 污 染 严 重 ,生 态环 境破 坏 , 经 了 3次 主 要 变 革 ,《雨 水 利 用 设 施 标 准 》 (1989年 发 布 )标
城 市 暴 雨 内涝 问题 频 发 ,广 州 、 北 京 、 南 京 等 大 都 市 都 频 繁 志着 第一代雨水利用 技术的开始 ,随着 自动控控技 术的发展 ,
广 泛 应 用 。
在 传 统 的 、 功 能 单 一 的 雨 水 调 节 池 的基 础 上 发 展 形 成 的 。与
如 德 国 的 “可 持 续 都 市 抗 洪 系 统 ” (Sustainable Urban 一 般雨水调节池 比较 ,其雨洪 设计要求 高、规模大、效益 明显 ,
Discharge System,SUDS), 美 国 的 “最 佳 管 理 措 施 ” (Best 最 大 特 点 是 在 非 雨 季 或 没 有 大 雨 时 , 多 功 能 调 蓄 设 施 还 能 作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planning.Low—impact
developm ent (LID ) is an important m eans of planning and design.It fully respects the original natural topography and terrain conditions ofthe base, an d makes full use ofthe original nature from the concept of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 n .W ater system a n d effective control of rainwater managem ent.
建 筑 技 术 开 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建筑资讯
Building Inform ation
第45卷 第17期
2018年 9月
国 内外雨洪控 制 方 法 分析 及 案例研 究
赵丹丹 ,钱俊秋
(1.南京农业大学校 区发展与基本建设处,南京 210095;2.江苏经贸职业技 术学院,南京 211100)
经过 3次变革后 ,通过 规范强制投入大量的小型分散型 雨
彻 底 解 决 雨 洪 问题 ,才 能 将 城 市 建 设 、 工 农 业 生 产 和 人 民生 水 收集利用 设备使用 ,雨水收集量 达几万 m 。主 要通过收集
活 等 方 面 提 到一 个 新 的水 平 。
屋 面雨水 、雨水截 污和 生态渗 透系统 ,应用 蓄集 与传 送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