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哈尔滨雨洪安全格局构建及规划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哈尔滨城市雨洪资源特征及利用探讨

哈尔滨城市雨洪资源特征及利用探讨

作者简介 :徐文彬 ( 1 9 7 7一 ),男 ,工程 师 ,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 、施 工工作。E — ma i l :1 0 3 4 2 7 3 4 2 9 @q q . t o m

1 7・
了雨水 资源 利用 的可行 性 。
表 1 哈尔滨 多年 降水特征表
表 2 哈尔滨 多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哈尔滨城 市雨洪 资源特征及 利用探讨
徐 文彬 , 向 丽
( 黑龙 江省 江川 农 场水务 局 ,黑龙 江 桦 川 1 5 4 3 0 2)
摘 要 :利 用哈尔滨 市 1 9 5 1— 2 0 1 3年常年 降水 资料 ,分析 了不 同时 间降水 量特征和变化 规律 。结果表 明 :
平 水 年 、 丰水 年 、枯 水 年 的 雨 水 利 用 状 况 ,并 分 析城 市生 态雨 水 利用 的潜 力 和综合 效 益 。
性 季 风 气 候 ,多年 平 均 降水 量 5 6 9 m m,且 主要 集 中在 6 — 9月 , 占全 年 降 水 总 量 的 6 0 %~ 7 0 %。 哈 尔 滨境 内有松 花 江 、 牡 丹 江两 大水 系 , 过境 水 丰富 ,
但自 产水较少 ,时空分布不均匀。随着东北亚区域 经济发展 ,水资源缺乏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 日益突 出。哈尔滨全市人均水资源 占有量为 l 6 3 0 m 3 ,约 为 全 国人 均 水 平 的一 半 。2 0 1 2年 市 区人 口近 5 0 0 万 ,而人 均水 资 源 占有量 更少 ,不足 2 5 0 m 3 。
关键词 :哈尔滨 ;城 市雨洪 ;利用
中图分类号 :1 、 , 2 1 3 . 9
文献标识码 :A
城 市 雨 洪 资 源 的开 发 和 利 用 逐 渐 成 为 一 个 新 兴 且 重要 的方 式 ,引 起全 球 范 围 内的广泛 重视 f 1 ] 。 其 中 ,雨 水 利 用 在 提 供 人 畜 饮 水 、农 业 用 水 、生

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为了应对潜在的洪灾威胁而制定的一套针对性措施和行动计划。

本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在洪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预案背景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物资储备基地。

由于地处寒冷地带,冬季降水较少,而夏季多雨,河流众多,河道容量有限,所以在夏季容易出现洪灾。

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制定防汛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

二、预案目标1.确保人员安全:预案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人员的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2.保护财产安全:预案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农田、农作物、农业设施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安全。

3.科学有序应对:预案强调科学、合理的防汛措施和应急行动,确保应对工作的有序展开。

三、预案内容1.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机制,通过监测、预警和预报等手段,提前发现洪灾风险,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应急准备: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储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梳理通讯系统等。

3.抢险救灾:根据洪水的具体情况,迅速展开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保护。

4.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在防汛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挥体系。

5.社会参与: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防汛应急工作,加强社会力量的支援。

四、预案执行1.应急响应:根据洪灾的发展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包括一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三级响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指挥调度:建立统一的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调度救援力量。

3.信息通报: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共享,减少信息滞后对救援工作的影响。

4.抢险救灾: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力量,进行紧急抢险工作,保障受灾地区的人民生命安全。

五、预案评估和改进为了不断提高防汛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需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估包括对预案的执行情况、演练效果和应对能力的检查。

哈尔滨市防洪方案研究

哈尔滨市防洪方案研究
呼兰 区堤 防位 于松花 江支流 呼兰河 北岸 。 松
滩地地 形平坦 ,标 高在 16 15i 间 , 1- 2 n之 位
于道 里 区、 道外 区、 阳岛和松北 区等地 。 太
标 准。 花江人 口处 .保护 新划 人 哈尔 滨行 政 区的呼 兰 区 , 长 8k 防洪标 准为 2 年 一遇 。 堤 m, 0 哈尔滨市近期防洪仍 以堤防为 主 ,靠 堤 防的
些工程现 阶段并未完 全实施 , 应 的也降低 现状 相
堤防的防御能力 。
成。城堤 总长 4 . m。 6 3k 其中 2 .1k 的主城 区 4 43 m
堤防 已达到 5 年一遇 的防洪标准 。 0
群力 堤位于松 花江 南岸 ,主城 区堤 防上游 ,
保 护正在建设 中的群力新 区 , 划堤长 1. k 规 35 m,
堤防 、 护岸 、 闸等工程 , 护好水文 观测 和堤防 涵 管
( ) 准 内的洪水 。警戒水 位等 于 181m, 1标 1. 相 当于 3 5 - 年一 遇洪水标 准 ; 5 年一 遇洪水位 O 等 于 106 2 年一遇洪水位等 于 19 2m。 2 . m; O 3 . 19
() 2超标准洪水。0 年・遇洪水位等于 11 6 10 2. 1 m;20年 一遇 洪 水位 等 于 11 Om;30年一 0 2. 8 0 遇洪水位等 于 120 2 . m。 9
管理设施。水文站和各 级堤 防管理部 门每 日向市 防汛办报告一次水情和工情 。市河道堤 防管理处
哈尔滨市位于松嫩平原东南部 ,坐落在松花
江 中游 江 畔 , 主城 区在松 花江 南岸 , 地貌 成 因属
松北 区围堤位 于松花江北岸 ,保 护正在建 设
中的松 北 区。由前 进堤 、 浦堤 、 贸堤 、 松 外 东方 红

哈尔滨下雨分析报告

哈尔滨下雨分析报告

哈尔滨下雨分析报告引言本文将对哈尔滨市下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下雨对该城市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原因。

首先,我们将对哈尔滨市的气候特点进行介绍,然后详细分析下雨天气对交通、农业和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发现并提出一些建议。

哈尔滨市的气候特点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这意味着该城市的气温较低,冬季寒冷而夏季炎热。

由于地处内陆,受到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较大。

同时,哈尔滨市年降水量较为充沛,雨水在全年分布比较均匀。

下雨对交通的影响下雨天气对交通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雨水会造成道路湿滑,增加车辆行驶的风险。

雨水还会导致能见度降低,给驾驶员带来困扰。

此外,下雨还可能引发道路积水,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哈尔滨市的下雨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道路积水的情况,这对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下雨对农业的影响下雨对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雨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水源之一。

适当的降雨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并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然而,过多的降雨可能会导致农田积水,造成作物被淹没和病虫害滋生的风险。

在哈尔滨市的下雨天,农田积水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困难。

下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下雨天气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下雨会使室外活动受到限制,人们往往需要在室内寻找娱乐方式。

此外,下雨天气还可能导致洪水、停电以及其他不便的情况发生。

在哈尔滨市的下雨天,人们通常会选择待在家里,而不是外出。

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哈尔滨市下雨天气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哈尔滨市下雨天气对交通、农业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雨水会导致道路湿滑和能见度降低,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农田积水给农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困难。

4.下雨天气会限制人们的户外活动。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下雨天开车时,应注意行车安全,减速慢行,并确保车辆的状况良好。

2.农民在农田排水方面要做好准备,防止农田积水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黑龙江防汛应急预案

黑龙江防汛应急预案

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黑龙江省在汛期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应对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充分发挥防洪工程设施作用,加强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提高抗灾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4)协同配合,快速反应。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应对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

(5)科学决策,规范操作。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汛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省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指挥。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由省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省长、省军区司令员、省武警总队司令员担任,成员包括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省应急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2.2 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指挥。

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负责人、当地军事机关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2.3 防汛工作机构各级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防汛工作的相关任务。

三、预防预警机制3.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防汛职责。

(2)完善防洪工程设施,提高抗灾能力。

(3)加强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哈尔滨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

哈尔滨市防洪工程建设管理

程建设完成单位 工 程 4 6项 , 完成 堤 防截 渗84 0延 长米 , 4 清
淤 55 m, . k 护坡 1. 1k 护岸 6 9 m, 堤 达 标 1. 7 m, 14 2 m, .7k 筑 36k
理公 司 , 承担 哈尔滨 市防洪工程建设 前期工作 准备及 工程招 投标 工作 , 协助建 管处 与施 工单 位签 定 承包合 同 , 批工 程 审 开工 申请单 , 核实施工准备情 况 , 向施工 单位下 开工令 ; 组织
案管理 ; 协助建管 处进 行工 程各 阶段 的验 收 , 出竣 工验 收 提
设计交底 和图纸会审 , 审批施工组织设 计 和施 工单 位提 出的 技术措施 、 施工进 度计 划和 资金 使用 计划 ; 督工 程进 度 和 监
垂直铺 塑 4 4 k 新 建 防洪 闸 5座 , 建 1 , 市泵 站 3 .7 m, 续 座 城 座 , 市 防洪 墙 4 8 m, 计 完 成 土 方 5 89 城 .k 共 0 . 7万 i , 方 n 石 2. 5万 i , 凝土 8 2 00 n 混 .9万 i , n 完成投 资 3 4 亿元 。在工 . 程建设 中 , 了保证 工程 质量 , 绝豆腐 渣工 程 , 国家 的有 为 杜 按 关要求 , 结合实 际情况 , 哈市水 务局 主 要从 以下 几个方 面对 防洪工程建设进行管理 。
( oa N .5 Tdl o3 )
文 章 编 号 :0 7~ 5 6 20 ) 2— 1 3 2 10 7 9 ( 07 0 0 2 —0
哈 尔 滨 市 防 洪 工 程 建 设 管 理
张 国友
( 尔 滨 市水 利 工 程建 设 管理 处 , 尔 滨 10 7 ) 啥 哈 5 0 6
摘 要 : 过哈尔滨 市防洪 工程 建设工作 实际经验 , 了防洪工程建设 组织在管理、 通 阐述 质量 、 、 进度 投资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 关 键 词 : 工程 ; 管理 ; 防洪 建设 三项制度 ; 建设监理 ; 资控 制 投 中图 分 类 号 :V 9 T 67 文 献 标 识 码 : C

哈尔滨市区防汛应急预案

哈尔滨市区防汛应急预案

哈尔滨市区防汛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城市汛情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哈尔滨市作为一个地处于东北地区的大城市,每年夏季都面临着来自河水和暴雨的洪水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威胁,保障市区居民的安全,哈尔滨市区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防汛应急预案。

一、指挥体系哈尔滨市区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分为三级,分别是市级指挥部、区县指挥部和街道社区指挥部。

市级指挥部由市应急管理局负责,负责整体统筹和协调救援工作。

区县指挥部由各区县政府负责,负责本区域内的救援工作。

街道社区指挥部由各街道社区居委会负责,负责属地内的救援工作。

指挥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协调各级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突发情况做出及时、科学的应对。

二、预警系统为了提前获得洪水等灾害的信息,哈尔滨市区建立了灾害预警系统。

该系统基于科学的气象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够对可能出现大范围灾害的天气条件进行预测,并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向市民发布预警信息。

此外,系统还配备了紧急广播和手机短信通知功能,确保广大市民能够及时了解到灾害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三、防汛物资和装备储备哈尔滨市区按照预案,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防汛物资和装备储备体系。

这些储备物资包括抗洪救灾物资、应急救援装备和通信设备等。

抗洪救灾物资主要包括抗洪袋、沙袋、排水泵等,可以用于临时加固防汛堤坝、抽水排涝等工作。

应急救援装备包括救生艇、橡皮艇、救生圈等,可以用于水上救援任务。

通信设备则包括卫星电话、对讲机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及时与各级指挥部进行沟通。

四、人员培训和演练为了提高防汛应急救援的效能,哈尔滨市区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培训的内容包括防汛应急知识、救援技能和灾后心理疏导等。

演练活动则以模拟真实灾害情景为基础,模拟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了防汛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协作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五、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哈尔滨市区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

哈尔滨市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汛对策探讨

哈尔滨市城市洪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汛对策探讨

2 — 0
张建 国, : 等 哈尔滨市城市洪涝灾害成 因分 析及 防汛对策探讨
第 6期
3 哈尔滨市城 市洪涝灾害 的原 因分析
3 1 松 花江 洪水 特性 . 松 花江 的洪 水特性 通 常将 影响 着 出险 的类 型和 险情特 点 , 根据 已发 生 的较 大 洪水 年 和大 洪 水 年 分 析 , 花 江流域 有 如下洪 水特 性 。 松
文章 编号 :0 7— 5 6 2 0 )6— 0 0— 2 10 7 9 (0 8 0 0 2 0
哈尔 滨 市 城 市 洪 涝 灾 害成 因分 析 及 防汛对 策探 讨
张建 国 王永波 韦富英 , ,
( .佳木斯市水务 局, 1 黑龙江 佳木斯 14 0 ;.哈尔滨市水务科学研究院, 5002 哈尔滨 10 0 ) 5 0 1
20 0 8年 第 6期 ( 3 第 6卷 )
黑 龙 江 水 利 科 技 H i nj n cec n eh ooyo t o srac e og agSineadT cnl f l i g Wa r nevny eC
NO 6 2 0 .. 0 8
( o a N .6 dl o3 ) F
jl L舢 “ 舢 舢 舢 . 止 5 “ . S
表 8 黑 龙江 省 2 3 0 0年 污染物 排放 控制 量 与削减 量
备注 : 中 C D及氨氮单位是 l a 削减率为%。 表 O 0t , /
[ 收稿 日期 ]0 8— 7— 8 20 0 0 [ 作者简介 ] 张建国(97一 , 黑龙 江桦 南人 , 17 ) 男, 工程师; 王永波(9 8 , 黑龙江讷河人 , 17 一) 男, 工程师 , 工程 硕 士 ; 富英( 9 5一) 女 , 韦 17 , 黑龙 江鸡 西人 ,- 师 , 士 。 X程 . 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降雨历时内的降雨量、不同地貌类型的蒸发量与入渗系数,确定不同流域的溢流量。
地理区段 低山区 丘陵区
平原区
表 3 地域类型划分依据
降水与径流
河道特征
比降
降水量最大,雨
河床比
坡陡流急,山溪性
水丰富,径流量
降大,流
河道,切切割深
最大
速快
平原区相对降 赶潮河段。同时,
水较少,但由于 比降小,流速 慢,因此大的降 水排泄不畅,往
大型水库的蓄水量约占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的一半以上。
河流名称
松花江 牡丹江 呼兰河 拉林河 蚂蚁河 阿什河
表 1 哈尔滨主要河流水文要素[11]
流域面积
平均年径流量
(km2)
(亿 m3)
389769
456.7
37055
60.8
31420
36.7
19200
31.5
10547.3
29.13

3532.4
由水库、干渠、支 渠、水闸构成了灌 溉网络,自然径流 已经被改造为人
河床比 降小,流
速慢
往形成涝区
工化的渠网
降水相对较少, 河网密度降低,湿 由于不透水地
地减少,河道逐步 面面积的增大,
固化和渠化 地表径流增大
河床比 降小
流速 急
逐渐 平缓
逐渐 平缓
洪涝灾害特征及水利 大雨易洪,山溪性洪 水,久晴干旱,蓄水
暴雨重现期(recurrence interval/return period)指某特定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指大
于或等于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是年(a)。重现期与频率成
反比:P=1/Pn.(P=50a,即 Pn=2%)。本文应用的暴雨重现期分别为 10a、50a、100a。设计
降雨历史为 1 小时。将数据代入暴雨强度公式后,经计算得到的不同暴雨重现期中的暴雨强
引言
在我国急剧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生态安全格局很大程度上的改变, 例如土地功能退化、生物生存环境破坏、水文循环过程失衡以及游憩地与历史文化遗产受损 等。如何在较为脆弱的生态条件和巨大的发展压力下,在土地利用条件有限、生态保护与城 市发展均尤为重要的状态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有效的维护与修复,解决城市化进程与生 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优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所必 需面对的难题[1]。近 10 年相关学者已经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开展了初步研 究[2],并将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度、不同区域的关键地段保护与恢复 中。生态安全格局是由水安全格局、林地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以及游憩与文化遗产 保护安全格局等组成的综合格局[3]。雨洪安全格局作为水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受 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每年发生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计其数,仅 2012 年受洪涝灾害影 响的区域达 112204 平方公里[4]。如何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通过空间规划对其进行保护是一 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2.哈尔滨雨洪安全格局构成要素
2.1 现状水体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地理坐标为北 纬 44°04′~46°40′,东经 125°42′~130°10′,总面积约为 5.3 万平方公里。河流 以中小河流为主,183 条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占 75%以上,均属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 要有松花江、牡丹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蚂蚁河等,哈尔滨主要河流水文要素如表 1 所示。全市现有西泉眼和磨盘山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和 18 座中型水库以及 177 座小型水库, 其中起到灌溉和泄洪的水库包括立功水库、三八水库、工农水库、和平水库、红旗友谊水库 和小黄河水库。起到水源地作用的主要为西泉眼水库和磨盘山水库,西泉眼水库位于阿城区 玉泉镇,蓄水量为 2.89 亿立方米,是哈尔滨市的备用水源地,磨盘山水库为拉林河干流最 上一级的水坝,是哈尔滨的第二水源地[11]。根据《哈尔滨市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两座
3.1.1 暴雨强度计算
暴雨强度(intensity of rainstorm)是指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 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计算公式为:
q = 167 A1(1+ C ㏒ P)/(t+b)n
(1)
式中 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q——设计暴雨强度(mm/min)
雨洪安全格局作为水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强调的是洪涝灾害问题不能单纯地用防洪 堤坝或者用单纯地调水方式来解决,而是应该建立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多目标解决问题的 方案,通过判别控制洪水过程的关键性位置、区域和空间联系,建立雨洪管理的安全格局[4]。 具体来说,雨洪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为:基于 DEM、水文气候、历史灾害等基础数据,借用 地理信息系统识别蓄滞洪区;通过对径流过程的模拟,判别对控制雨洪过程具有关键意义的 局部,进而提出策略和相关管理措施[10]。
图 1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高程差值模拟示意图
3.1.4 淹没范围提取
通过 GIS 的空间模拟技术,将不同暴雨重现期下哈尔滨市的暴雨模拟淹没范围与根据史 料描述得到的历史洪水淹没范围叠加,得到雨洪淹没区范围图(见图 2)。
图 2 哈尔滨雨洪淹没范围示意图
3.2 模拟径流
河流、水库、坑塘、湖泊、洼地等都具有调洪蓄洪的功能,可以作为雨洪汇集的源。人 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的调蓄机制,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人工开凿水 道破坏自然水系结构等。运用 GIS 水文分析,对高程数据进行分析,模拟得到自然径流,比 起现状水系更符合自然地理环境。本文通过对现状水系和模拟径流的比较分析,发现现存问 题,在下文中提出规划措施。径流模拟步骤如下:1)以 GIS 为技术手段对 DEM 数据修正;2) 运用 GIS 的水流方向(Flow Direction)模块获取水流方向;3)得到径流以后,可以运用 GIS 水文分析中的径流分级(Stream Order)和流域划分(Watershed)操作,对径流进行 基础的分析。如图 3 为借用 ArcGIS 的水文分析模块得到的潜在径流模拟结果。
P = Qn×S-P0-Pr
(2)
其中:P——溢流量,Qn——暴雨强度,S——地域面积,P0——蒸发量,Pr——入渗量 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根据地貌特征和不同地貌类型区分河道的不同特征,将哈尔
滨分为三个部分并分别计算降雨总量(见表 3),分别为平原区、丘陵漫滩区和低山区。其
主要确定方法为利用 GIS 栅格,提取每个区域中的栅格个数并加以计算得到不同流域的面积,
哈尔滨雨洪安全格局构建及规划措施研究
郭嵘,武彤,黄梦石
摘要: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洪涝灾害频发,雨洪安全格局作为水安全格局的组成部分,对防灾控灾起到 重要作用,必须得到合理的规划。本研究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安全格局为理论基础,以防灾控灾 为目标,通过对研究区域雨洪安全现状的分析评价,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模块与水文模块,对雨洪过程进 行模拟和分析,得到哈尔滨雨洪安全格局,在雨洪安全格局三种安全标准的规划原则指导下,对河流廊道 和径流洼地分别提出规划改造措施,达到维护雨洪安全的目的。为哈尔滨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防灾控灾系 统构建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生态安全格局 雨洪安全格局 防灾控灾 哈尔滨
3.哈尔滨雨洪安全格局构建
本研究在 ArcGIS 空间分析与水文模拟技术的辅助下利用已有的 DEM 高程数据、河道数 据和水文数据(小时降雨量、小时蒸发量),对雨洪淹没区进行模拟,划定雨洪安全格局红 线范围以指导滨水廊道规划措施的提出。通过模拟径流判别潜在径流分布情况,以指导洼地 改造措施的提出。
3.1 雨洪淹没区划分
6.95 (数据来源:《哈尔滨——水利志》)
2.2 雨洪淹没区
雨洪淹没区主要由雨洪淹没风险淹没范围与洪涝灾害历史淹没范围组成,本文将雨洪淹 没风险范围划分为 10 年一遇淹没范围、50 年一遇淹没范围与 100 年一遇淹没范围。历史淹 没范围依据史料划定。
雨洪淹没风险范围主要受哈尔滨所处地理地貌和天气影响,哈尔滨气候特点为阴凉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雨水集中,容易发生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其年平均降水量为 537.8mm。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 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12]。
度如表 2 所示。
重现期 P(a) 10 50 100
表 2 不同暴雨重现期的暴雨强度计算结果
频率 降雨历时 t(min)
暴雨强度 q(mm/min)
10%
60
135.62
2%
60
181.545
1%
60
201.717
(数据来源:笔者用《哈尔滨——水利志》数据计算获取)
3.1.2 溢流量量计算
溢流量即为净降雨总量,是排除水蒸发量和入渗后的净含量。降雨总量是指在降雨历时 内整个哈尔滨流域的总降水量,降雨总量计算公式为:
2.3 潜在径流
河流、水库、坑塘、湖泊、洼地等都具有调洪蓄洪的功能,可以作为雨洪汇集的源。人 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的调蓄机制,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人工开凿水 道破坏自然水系结构等。而运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模块对高程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水文模
块模拟得到的自然径流,比起现状水系更符合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径流模拟得到潜在的低洼 汇水区,极有可能在暴雨和洪水发生危险。潜在径流作为雨洪安全格局的构成要素,可以有 效的指导未来规划中低洼地区改造措施的提出。
将运用暴雨数据模拟得到的淹没范围与历史洪水淹没范围叠加得到的结果为洪水淹没 范围。由于暴雨洪水淹没过程为动态的变化过程,为了方便计算,本研究采用了假设的方法, 将动态转化为静态,使淹没过程更加直观。同时,为了将复杂的河道、地形等因素简单化, 该研究应用了抽象模型的方法,提炼其特征进行抽象,以方便计算和模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