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雨洪管理经验

合集下载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_车伍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_车伍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车 伍, 吕放放, 李俊奇, 李海燕, 王建龙(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中传统的雨水处置方式与水资源、水循环系统、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简要地梳理了发达国家近20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些典型的雨洪管理理念和相关体系。

比较分析了这些体系的特点,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形成的新的雨洪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提出应通过系统研究尽快建立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相适应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科技与管理体系,为构建科学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模式和良性的水循环系统提供新的支撑,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暴露的水资源、水环境和生态方面的严重问题少走弯路,降低快速城市化付出的环境和生态代价。

关键词: 雨洪管理; 雨洪控制与利用; 水环境; 水循环; 生态中图分类号:T U 9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09)20-0012-06T y p i c a l S t o r m w a t e r a n d F l o o d M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s i n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a n dT h e i r I n s p i r a t i o nC H EWu , L VF a n g -f a n g , L I J u n -q i , L I H a i -y a n , WA N GJ i a n -l o n g(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E n e r g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B e i j i n g 100044,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I nv i e wo f t h e s e r i o u s i s s u e s o f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w a y t o d i s p o s e s t o r m w a t e r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w a t e r c y c l e s y s t e m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t h e p r o c e s s o f u r b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C h i n a ,s o m e t y p i c a l s t o r m w a t e r a n d f l o o d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n c e p t s a n d r e l a t e d s y s t e m s t h a t h a v e b e e n i m p r o v e d a n d d e v e l o p e d i n 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 e r e s o r t e do u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r e v e l a t i o no f t h e s e s y s t e m s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n e ws t o r m w a t e r a n d f l o o d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n c e p t s f o r m e d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u r b a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a n d C h i n a a s w e l l a s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w e r es u m m e du p .T h r o u g h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 e s ,a ni n t e g r a t i v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o f t h e m o d e r n u r b a n s t o r m w a t e r a n d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t h a t a d a p t s t o t h e r e s o u r c e -s a v i n g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f r i e n d l y c i t i e s s h o u l d b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s s o o n a s p o s s i b l e i n C h i n a ,i n 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a n e w 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t o b u i l d a s c i e n t i f i c m o d e o f t h e u r b a n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r e n o v a t i o n a n d h e a l t h y w a t e r c y c l e ,t o a l l e v i a t e t h e s e r i o u s p r o b l e m s o f t h e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e c o l o g i c a l a s p e c t s ,a n d t o r e d u c e t h e c o s t s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e c o l o g y i n r a p i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 s t o r m w a t e r a n d f l o o d m a n a g e m e n t ; s t o r m w a t e r a n d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 w a t e r c y c l e ; e c o l o g y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 A J 08B 04、2008B A J 08B 13-04)第25卷 第20期2009年10月 中国给水排水C H I N AWA T E R &W A S T E WA T E R V o l .25N o .20O c t .2009 一直以来,我国对待城市水循环系统中的关键要素“雨水”的态度基本上是把它当作一种“废水”而简单地“排放”,尽管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近10年来系统开展了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在技术与管理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但总体上我国城市的市政、水务及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体系仍限于传统,偏重于防洪排涝控制和雨水的安全排放,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暴雨和城市化双重作用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严重缺水和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生物栖息地及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国外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基本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基本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 我 国洪涝灾害 频发 , 城市 化发 展迅猛 , 城 市洪涝 灾害威胁 日益严峻 。 目前 , 提 高我 国城 市防洪减 灾应 急能力是 当务之急 。
总结 了美国、 日 本、 英国 、 墨西哥等 国家在城市防洪应急管理和应对措施上 的一些做法 , 提炼 了公众参 与洪涝 灾害管理机制研 究中值 得 中国学 习的经验, 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公众参与防洪应急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 , 从而推动我 国公众参 与城 市洪涝 灾害应对工作 。
镇化快 速推 进 , 城 市社 会经济 高速发展 , 保障城 市 防洪安 害 暴发 前后需 要开 展 的工作分 为 4 个阶 段 : ( 1 ) 灾前预 防
全、 消除城市 内涝灾害 , 任重道远 。
( p r e v e n t i o n ) 。 对城 市内的政治 、 社会 、 经济 、 自然等条件进
1 引 言
要是指城市洪水风险管理 ,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政府和相关组
在理性规范 中国是 洪涝灾 害频发 的国家 , 全国6 5 0 多座建制 市以 织为缓解突发洪水事件对城市带来威胁和损害 ,
有计划 、 有组织 1 / 5 的 国土面 积 , 居住 了全 国一半 以上 的人 口, 拥有全 国 洪水调控行为与增强 自适应能 力的原则下 ,
近年 来 , 中 国一 些城市 发生较 严重 的暴雨 内涝 , 突显 行 评估 , 找 出可 能致灾 的诱 因 , 尽可能 提早 解决 。 ( 2 ) 灾前
出很 多城市 防 洪排 涝能 力不 足 , 难 以适 应社 会发 展 的要 准 备 ( p r e p a r a t i o n ) 。 制定 应急计 划 , 设 想灾害 可能暴 发 的
在城 市洪涝灾害暴发 之前 , 从工程措施 和非工程措施

发达国家的防洪经验

发达国家的防洪经验
系 统 。2 0 0 3年 1 2月 , 系 统 刚 刚 安装 就绪 , 该 即下 了大 雨 , 系统 分 部 门拨 打 了 1 . 个 电 2万
法国 : 报警 防洪很有效
利 用 一 切 可 能 的 方 法 作 洪 水 早 期 报 警 非 常 重 要 。 两种 方 法特 别有 效 : 盖 全 国 、 有 覆 全 区 的无 线 电广 播 和 采 用 多 机 呼 叫 技 术 的 电话 。 已 由镇 委 员会 和洪 水 管 理 者推 广 普 这
及。
20 0 4年 初 , 莱 斯 成 为法 国 第 一 个 安 装 与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I 相 连 的 电 话 报 警 系 阿 GS )
统 的 城 镇 。2 0 0 2年 9月 , 国 阿 莱 斯 镇 发 生 洪 水 后 , 会 防 洪 委 员 会 主 席 要 求 建 设 该 法 议
发达国家的防洪经验
口 撰 文/ 春 华 王
近年 来 , 常 气 候 所 带 来 的 自然灾 难 频 频 发 生 ,0 0年 4月 份 , 国西 南 五 省 刚 刚 异 21 我 缓 解 了旱 灾 , 西 、 江 湖南 、 西 、 州 、 建 、 江 等地 区 又迎 来 了特 大 洪 灾 。洪 水 灾 害 是 广 贵 福 浙
6 v vw f is r r e I 0 . 2 O e i 。 s t e n n 21 0 r e a eP v t D o 04
此 外 , 国 还 利 用 先 进 的 专 业 技 术 和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 洪 水 可 能 造 成 的 灾 害 进 行 美 对 及 时 、 确 的 预 测 , 布 警 示 信 息 , 逐 步建 立 以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I)遥 感 系 统 ( S 、 准 发 并 GS 、 R )全 球 卫 星 定 位 系 统 ( S为 核 心 的 “ S 洪 水 预 警 系 统 。 GP ) 3”

国外防洪水方法国外防洪措施

国外防洪水方法国外防洪措施

国外防洪水方法国外防洪措施以下内容是由实用资料栏目整理提供的国外防洪水方法,希望能为您带来帮助!一、美国防洪水方法1、湿地还原美国1993年大水之后,在人烟稀少、资产密度较低的高风险区没有对水毁堤防加固或重建,让洪水迂回滞留于曾经被堤防保护的土地中,既利用了洪水的生态环境功能,同时减轻了其它重要地区的防洪压力。

2、科罗拉多河马脚公园1982 年,美国岩石山国家公园发生地震,附近的劳来湖的土坝发生崩塌事件,造成700公顷英尺的水体瞬间外泄,立刻形成了一个25-30英尺高的水墙。

马脚公园附近有大面积的湿地,湿地中布满了草丛、芦苇和杨柳树,这里洪水波穿过平坦宽阔的山谷,在湿地植被的阻挡下,降低了洪水流动的速度,洪水在湿地草坪上散播的宽度约为1300英尺,最后注入科罗拉多河。

二、德国防洪水方法1、建滞留雨水的低地池塘,这最适合居住密度大的村庄和小城镇。

这样的池塘在下雨时能使雨水顺地势流入,因而有助于当地自然排洪,所形成的半自然状态的水塘还能成为当地有价值的湿地生态区。

2、让荒地长满灌木和树林。

这能使降雨很快通过植物的根部被吸收入地,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增加,而且,即使是大雨,也不易使雨水滞留于地表而形成洪水。

3、对各种人工改直和硬化的河道和溪流恢复其原有的自然弯曲形状和透水状态,恢复河岸两边的自然植被地带(最好是树林),并让泛洪区与多条这样弯曲的河道和溪流相连。

弯曲的形态可降低水的流速,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力,因而减少洪水的破坏力,同时能使水在较慢的流动过程中,通过两岸密集的植被根系和透水的河床大量渗入地下,于是,地面上的水量就会减少,也能很好地利用洪水来补充地下水。

4、在公路边修建的引流暴雨水的沟壑必须设计得有足够的容纳雨水的空间,并具有能够使水渗透入地的吸收洪水的功能,而非硬化型沟壑。

在农村的农田周边,可采用修建土篱和灌木带的方法来增加农田对洪水的抵抗能力和吸收能力。

5、在城市中,高度重视对各类地面的非硬化铺设方式,比如:小马路、步行道、停车场等,应在能满足其功能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用硬化材料铺装,以保护地面通透雨水的功能。

国外雨洪管理发展及对我国启示

国外雨洪管理发展及对我国启示

国外雨洪管理发展及对我国启示摘要:发达国家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和技术都领先于我国,通过研究发达国家雨洪管理发展历程,对我国城市雨洪管理进一步发展有极强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雨洪管理雨水利用雨水收集引言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由于相应的雨洪管理理念和技术落后,所以雨季城市内涝频发,比较典型如北京“7·21”暴雨洪涝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领先于我国,经历过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随之而来的雨洪问题。

研究国外雨洪管理发展历程,是我国雨洪管理进一步发展必不可少的,对我国有着极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1、国外研究发展状况雨水资源利用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传统技术。

在一些发达国家,雨水被认为是一种被消费的水,也就是说雨水不是废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发展较早,因此雨水利用的起步较早,也较为完善。

日本水资源缺乏,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利用,相关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了形式多样的滞洪和积蓄雨水的蓄洪池,将积蓄的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绿地灌溉等,当作城市杂用水使用。

这些设施大多建在地下,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而建在地上的也尽可能满足多种用途,比如在调洪池内修建运动场,雨季来临可来蓄洪,平时可作为运动场使用。

1992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二代城市排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改建大型公共建筑物必须设置雨水下渗设施。

近年来,包括渗井、渗沟、渗池等各种雨水入渗设施在日本迅速发展,这些设施占地面积小,可因地制宜的修在楼前屋后,将地面径流就地入渗地下,在控制径流汇集、减少洪峰流量的同时,使地下水得到补给,使遭到破坏的水环境得以恢复,同时也起到阻止地面沉降的作用[2,3]。

美国80年代中期就已编制了大量雨洪管理总体规划。

在有效的总体规划帮助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城市雨洪问题在相邻的区域内或流域尺度被缓解或避免,因此,由水量导致的城市雨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随后美国雨洪管理的目标开始转向水质管理。

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与启示

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与启示

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导言•暴雨灾害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为我们在应对暴雨灾害中提供有益启示。

•本文将分析国际经验在暴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暴雨灾害管理的国际经验1. 暴雨灾害预警系统•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暴雨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监测、预测和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人们的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

•预警系统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全面覆盖的气象监测网和预警发布机制,提高暴雨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

2. 基础设施建设•调查研究表明,国际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比例要高于我国,特别是在排水系统的建设上。

•国际经验表明,建设高效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轻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3. 技术创新与信息共享•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应对暴雨灾害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创新成果,包括水文模型、防洪工程等。

•在信息共享方面,国际间建立了灾害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各国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加强全球防灾减灾能力。

4. 社区参与与民众教育•国际上重视社区参与和民众教育,通过开展培训、演练等活动,提高公众的灾害认知和应对能力。

•在暴雨灾害管理中,国际经验表明,建立社区灾害管理委员会、成立志愿者队伍等可以有效提升社区的自救互救能力。

国际经验的启示与应用1.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在应对暴雨灾害中,我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的暴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需要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我国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在排水系统和城市内涝治理方面,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用先进的排水技术和工程建设,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3. 加强技术创新和信息共享•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在水文模型、防洪工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

国内外防洪防内涝经验及案例借鉴

国内外防洪防内涝经验及案例借鉴

国内外经验借鉴3.5.1 国内外防洪潮标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沿海城市行洪通道堤防设防标准主要集中在100~200年一遇,海堤设防标准主要集中在500~1000年一遇,个别国家,如荷兰采用10000年一遇高潮位加33m/s风设计标准。

有些重要城市采用100~200年一遇防御标准的同时考虑其它措施确保安全,如美国新奥尔良采取快速撤退方案,日本东京、大阪等考虑风浪等不确定性因素统一增加3m的安全超高。

国内大城市的防洪(潮)标准一般在50~200年一遇详见表3.5-1~2。

3.5.2 国内外除涝标准在国外,不以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来区分不同的排水对象、落实不同的组织管理机构,一般针对系统大小选择不同的标准。

小排水系统,针对常见雨情,通过常规的雨水管渠系统收集排放;大排水系统,针对超常雨情,由隧道、绿地、水系、调蓄水池、道路等组成,通过地表排水通道或地下排水深隧,输送极端暴雨径流,详见表3.5-3~4。

由于国内外的雨洪标准制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大差异,欧美的大、小排水系统无法与国内的雨水排水标准、防洪除涝标准一一对应。

从标准使用的地域范围看,欧美小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与国内的雨水管渠规划设计标准基本对应,大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则有的与河道防洪标准相对应,有的则与除涝标准相对应。

从内地除涝重现期的调查统计看,一般城市除涝重现期采用“10~20年”,其中隐含暴雨重现期10~20年、设计暴雨历时为24h、24h排出不受淹三层含义。

至于雨量值、雨型及相应潮型等因素一般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标准中并未明示,详见表3.5-5。

香港未分大小排水系统,统一采用排水标准,高度利用农田排水重现期为2~5年一遇,农村及开拓堤项目区内排水重现期为10年,农村主线排水系统为50年一遇,城市干线排水系统重现期为200年,支线排水系统重现期为50年,详见表3.5-6。

3.5.3 对标日本东京东京的防洪排涝水平位于世界第一梯队,而且深圳与东京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方面有相似之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选为典型做重点分析。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是指德国在防止和管理雨水洪灾方面的思想和策略。

德国雨洪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基于预防和适应的原则,以最小化雨水洪灾对人民和环境的影响。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的特点包括:
1. 多元化的防洪措施:德国采用多种多样的措施来防止和减轻雨水洪灾,包括建设和维护排水系统、河道治理、防洪堤筑、地面水管理等。

2. 综合管理的原则:德国雨洪管理注重整体规划和综合管理,涉及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和协调。

3. 水文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德国重视水文学研究和数据收集分析,通过对降雨量、雨洪过程和洪水预测的科学研究,提高洪水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4. 公众参与和教育:德国注重公众的参与和教育,通过提供信息和培训,增强公众对雨洪管理的意识和理解,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

5. 结合自然和人工系统:德国倡导将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相结合,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河道改造和绿地规划等方式,提高雨水自然排放和滞留的能力。

德国雨洪管理理念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同时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综合规划、科学技术和公众参与,德国不断改进和创新雨洪管理方法,根据不同区域和需求制定适合的策略,以提高对抗雨洪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雨洪管理技术
美国雨洪管理体系
——LID,低冲击开发模式
1、模拟自然的雨水管理过程
模拟自然界雨水蒸发、渗透、径流过程,通过一系列容纳、溢流、分流以及渗透和排放系统的综合作用来对城市雨水进行模拟自然的雨水管理;
2、建立雨水分流器
是分流系统的第一个部分。

收集的雨水一部分排放到下游、一部分收集在水处理系统中;
3、创造截留系统
是分流系统的第二个部分。

创造若干个收集区域来对雨水径流截留(植物屋顶、生物容纳池、喷灌收集箱等);
4、设计渗透和排放路径
模拟自然界雨水渗透和排放过程,布局雨水排放路径,讲多余的雨水从容纳设施中留出,并分流成若干个渗透和排放部分;
5、艺术设计
把雨水管理每个过程作为城市景观(下沉花园、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等),让市民体会和欣赏每个过程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项目
东方银行大厦俄勒冈州会议中心
背景
1、大型建筑、22253平方米屋顶
2、持续九个月的大雨
3、超负荷的旧城市下水管网
结果
1、增加雨洪下渗时间和数量
2、减缓雨水对建筑外立面墙体冲刷
3、景观艺术性、展示当地材料特色
三大体系
1、叠水体系
一系列浅滩、小瀑布、串联水池构成每个水池有0.46米的高差
整个体系长969米,宽1.8米
2、石材体系
水渠底部——青灰色石板
水渠边缘——鹅卵石
水渠墙面——玄武岩
3、植物体系
镶嵌于整个体系
吸收污染物、防冲刷等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Ray and Maria Stata中心户外截留池
1、下凹绿地
2、截留来自左右两侧的屋顶
雨水
3、渗透、过滤、净化水质
住宅小区设计(奥克兰)——基于LID技术
德国雨洪管理技术
主要技术系统
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2、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
3、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
4、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集雨面:以屋顶为主
屋顶材料:瓦质屋面、水泥混凝土屋面
系统利用:家庭、公共和工业等非饮用水
(浇灌、冲厕、洗衣、冷却循环等
中水系统)
主要技术系统
2、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
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控制非点源污染和美化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作为雨水集蓄利用的预处理措施。

主要技术系统
3、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
1)雨水口——截污挂篮
2)铁路轨道沿线——低洼绿地或草皮砖
3)步行道——铺地石、透水铺砖
4)树池——疏松的树皮、木屑、碎石、镂空金属盖板
5)小区排水道——渗透浅沟(覆盖植被)
6)非渗透界面的雨水径流——排入雨水渗透管(沟)、雨水池或人工湿地
主要技术系统
4、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
依据小区特点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顶花园、水景、渗透、中水回用等
案例:柏林Potsdamer 广场Daimlerchrysler区域城市水体工程
年径流量:2.3万m3
措施:屋顶花园4hm2,雨水贮存池3500m3——冲厕、浇灌绿地人工湖12hm2,人工湿地1900m2——过滤、沉淀、净化
德国汉诺威市
项目
汉诺威康斯伯格城区一期工程
背景
1、2000年德国世界博览会生态设计
展览一部分
2、水资源敏感区
3、地下水位高、土壤入渗率低
结果
1、地下水位接近开发前状态
2、提升城区景观艺术环境
3、提供城区居民对水的感知和体验机会
雨水径流途径
雨水渗透沟——坡地雨水滞留绿道——雨水滞留区——蓄水湖
雨水渗透沟——坡地雨水滞留绿道——雨水滞留区——蓄水湖——
输水沟
1、宽度:12—13米
2、顺地势具有一定坡向的沿路绿地
3、与小型蓄水盆相连
4、形成浅滩、叠水、喷泉、小池塘等水

雨水径流途径
雨水渗透沟——坡地雨水滞留绿道——雨水滞留区——蓄水湖——
输水沟
1、宽度:18—35米
2、平行于等高线的场地低洼处
3、非雨季——充满自然野趣的
休闲绿地
4、雨季——滞留大量雨水
5、连接大型蓄水湖
雨水径流途径
日本雨洪管理技术
技术特点
多功能调蓄设施及其雨水贮留渗透计划
雨水渗沟、渗塘以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1、地上调洪池:修建运动场(非雨季);城市公园等
2、地下蓄洪池:形式多样,如隧洞式地下蓄洪池(大阪市)、方形地下蓄洪池
(名古屋市)等
3、建筑物屋前:渗井、渗沟、渗池等
4、建筑物屋面:蓄水系统;屋顶蓄水和渗井、渗沟相结合的回补系统;
日本仙台市
项目
日本东北工业大学9、10号教学楼屋面雨水收集
1、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1204.5mm
2、两栋大型教学楼中间的地块
3、屋面汇水面积 1919m2
1、每年集雨量1770m3
2、每年节省水费约60万日元
日本雨水利用设施屋面汇雨设施
日本雨水利用设施地面汇雨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