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则CD的长为()

A.43B.12﹣43C.12﹣63D.6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B作BM⊥FD于点M,根据题意可求出BC的长度,然后在△EFD中可求出∠EDF=60°,进而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过点B作BM⊥FD于点M,

在△ACB中,∠ACB=90°,∠A=45°,AC=122,

∴BC=AC=122.

∵AB∥CF,

∴BM=BC×sin45°=

2 12212

?=

CM=BM=12,

在△EFD中,∠F=90°,∠E=30°,

∴∠EDF=60°,

∴MD=BM÷tan60°=43,

∴CD=CM﹣MD=12﹣4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根据题意建立直角三角形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解答.

2.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圆心O到弦BC的距离等于3,则∠A的正切值等

于()

A.3

5

B.

4

5

C.

3

4

D.

4

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答图,过点O作OD⊥BC,垂足为D,连接OB,OC,∵OB=5,OD=3,∴根据勾股定理得BD=4.

∵∠A=1

2

∠BOC,∴∠A=∠BOD.

∴tanA=tan∠BOD=

4

3 BD

OD

=.

故选D.

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3.勾股定理;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3.如图,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运动,点G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同时出发且速度相同,DE GF AB

=<(DE长度不变,F在G上方,D在E左边),当点D到达点B时,点E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

【解析】

【分析】

连接GE,过点E作EM⊥BC于M,过点G作GN⊥AB于N,设AE=BG=x,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GN和EM,再根据S阴影=S△GDE+S△EGF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GE ,过点E 作EM ⊥BC 于M ,过点G 作GN ⊥AB 于N

设AE=BG=x ,则BE=AB -AE=AB -x

∴GN=BG·

sinB=x·sinB ,EM=BE·sinB=(AB -x )·sinB ∴S 阴影=S △GDE +S △EGF =12DE·GN +12GF·EM =

12DE·(x·sinB )+12DE·[(AB -x )·sinB] =

12DE·[x·sinB +(AB -x )·sinB] =12

DE·AB·sinB ∵DE 、AB 和∠B 都为定值

∴S 阴影也为定值

故选B .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锐角三角函数和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掌握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e ,AB 为直径,AD CD =,过点D 作DE AB ⊥于点

E ,连接AC 交DE 于点

F .若3sin 5

CAB ∠=,5DF =,则AB 的长为( )

A .10

B .12

C .16

D .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连接BD ,如图,先利用圆周角定理证明ADE DAC ∠=∠得到5FD FA ==,再根据正弦的定义计算出3EF =,则4AE =,8DE =,接着证明ADE DBE ??∽,利用相似比得到16BE =,所以20AB =.

【详解】

解:连接BD ,如图,

AB Q 为直径,

90ADB ACB ∴∠=∠=?,

AD CD =Q ,

DAC DCA ∴∠=∠,

而DCA ABD ∠=∠,

DAC ABD ∴∠=∠,

DE AB ∵⊥,

90ABD BDE ∴∠+∠=?,

而90ADE BDE ∠+∠=?,

ABD ADE ∴∠=∠,

ADE DAC ∴∠=∠,

5FD FA ∴==,

在Rt AEF ?中,3sin 5

EF CAB AF ∠=

=Q , 3EF ∴=, 22534AE ∴=-=,538DE =+=,

ADE DBE ∠=∠Q ,AED BED ∠=∠,

ADE DBE ∴??∽,

::DE BE AE DE ∴=,即8:4:8BE =,

16BE ∴=,

41620AB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

5.如图,菱形ABCD 的两个顶点B 、D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恰好是坐标原点O ,已知点A (1,1),∠ABC =60°,则k 的值是( )

A .﹣5

B .﹣4

C .﹣3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B 的坐标,从而可以求得k 的值.

详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BA=BC ,AC ⊥BD ,

∵∠ABC=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点A (1,1),

∴OA=

, ∴BO=,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x ,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x ,

∵OB=,

∴点B 的坐标为(?,), ∵点B 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

解得,k=-3,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

6.如图,ABC ?是一张顶角是120?的三角形纸片,,6AB 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DE ,则DE 的长为( )

A .1

B .2

C 2

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AH ⊥BC 于H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H ,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求出BD ,根据正切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解:作AH ⊥BC 于H ,

∵AB=AC ,AH ⊥BC ,

BH=12BC=3, ∵∠BAC=120°,AB=AC ,

∴∠B=30°, ∴AB=30BH cos =23,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DB=DA=3,

∴DE=BD ?tan30°=1,

故选:A .

【点睛】

此题考查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翻折变换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7.将直尺、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光盘如图摆放,A 为60°角与直尺的交点,B 为光盘与直尺的交点,AB =4,则光盘表示的圆的直径是( )

A .4

B .3

C .6

D .43【答案】B

【解析】

【分析】 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 ,连接OA 、OB ,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AB=AC=3,∠OAB=60°,然后根据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设三角板与圆的切点为C,连接OA、OB,

由切线长定理知,AB=AC=3,AO平分∠BAC,

∴∠OAB=60°,

在Rt△ABO中,OB=AB tan∠OAB=43,

∴光盘的直径为83.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应用切线长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

8.如图,菱形ABCD中,AC交BD于点O,DE⊥BC于点E,连接OE,∠DOE=120°,DE=1,则BD=()

A 3

B

23

C.3D.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证明△OB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OD=OB,CD=BC.

∵DE⊥BC,∴∠DEB=90°,∴OE=OD=OB.

∵∠DOE=120°,∴∠BOE=60°,∴△OBE是等边三角形,∴∠DBC=60°.

∵∠DEB=90°,∴BD=

23 sin60

DE

=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若∠B=60°,则

c a

a b c b

+

++

的值为

()

A .12

B .22

C .1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过点A 作AD ⊥BC 于D ,构造直角三角形,结合∠B=60°,利用3sin602?=,cos60°=12,可求13,,2DB c AD c ==把这两个表达式代入到另一个Rt △ADC 的勾股定理表达式中,化简可得即a 2+c 2=b 2+ac ,再把此式代入通分后所求的分式中,可求其值等于1.

【详解】

解:过A 点作AD ⊥BC 于D ,在Rt △BDA 中,由于∠B=60°,

∴13,,22

DB c AD c == 在Rt △ADC 中,DC 2=AC 2﹣AD 2, ∴2221324a c b c ??-=- ??

?, 即a 2+c 2=b 2+ac ,

∴()()

2222222 1.c a c cb a ab a c ab bc b ac ab bc a b c b a b c b ac ab bc b ac ab bc b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的内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注意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好方法.

10.如图,Rt △AOB 中,∠AOB=90°,AO=3BO ,OB 在x 轴上,将Rt △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至△RtA'OB',其中点B'落在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上,OA'交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于点C ,且OC=2CA',则k 的值为( )

A.4 B.7

2

C.8 D.7

【答案】C

【解析】

【详解】

解:设将Rt△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Rt△A'OB'的旋转角为α,OB=a,则OA=3a,由题意可得,点B′的坐标为(acosα,﹣asinα),点C的坐标为(2asinα,2acosα),

∵点B'在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上,

∴﹣asinα=﹣

2

acosα

,得a2sinαcosα=2,

又∵点C在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上,

∴2acosα=

k

2asinα

,得k=4a2sinαcosα=8.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问题,解此题的关键在于先设旋转角为α,利用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函数设出点B'与点C的坐标,再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1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8,0),B(0,6),∠BAO,∠AB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过点C作CD∥x轴交AB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

A.(16

3

,2)B.(

16

3

,1)C.(

8

3

,2)D.(

8

3

,1)

【解析】

【分析】

延长DC交y轴于F,过C作CG⊥OA于G,C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FC=CG=CE,求得DH=CG=CF,设DH=3x,AH=4x,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D=5x,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CA=∠CAG,求得∠DCA=∠DAC,得到CD=HG=AD=5x,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延长DC交y轴于F,过C作CG⊥OA于G,CE⊥AB于E,

∵CD∥x轴,

∴DF⊥OB,

∵∠BAO,∠AB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

∴FC=CG=CE,

∴DH=CG=CF,

∵A(8,0),B(0,6),

∴OA=8,OB=6,

∴tan∠OAB=DH

AH

OB

OA

3

4

∴设DH=3x,AH=4x,∴AD=5x,

∵CD∥OA,

∴∠DCA=∠CAG,

∵∠DAC=∠GAC,

∴∠DCA=∠DAC,

∴CD=HG=AD=5x,∴3x+5x+4x=8,

∴x=2

3

∴DH=2,OH=16

3

∴D(16

3

,2),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矩形和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的顶点B 在第一象限,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2AO AB ==,120OAB ∠=o ,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o ,点B 的对应点'B 的坐标是( )

A .3(2,3)2--

B .33(2,2)22---

C .3(3,2)2--

D .(3,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通过条件求出'B M ,MO 的长即可得到'B 的坐标.

【详解】

解: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M ,

∵2AO AB ==,120OAB ∠=?,

∴'''2A O A B ==,''120OA B ∠=?,

∴'0'6M B A ∠=?,

在直角△''A B M 中,3==2

2=B'M B'M 'sin B A M B '''A ∠ , 1==2

2=A'M A'M 'cos B A M B '''A ∠, ∴'3B M ='1A M =,

∴OM=2+1=3,

∴'B 的坐标为(3)-.

【点睛】

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

13.如图 ,矩形 ABCD 中,AB >AD ,AB =a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 M ,CN ⊥AN 于点 N .则 DM +CN 的值为(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

A .a

B .45 a

C .22a

D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得∠MDC=∠NCD=45°,cos45°=DM CN DE CE

= ,所以DM+CN=CDcos45°;再根据矩形ABCD ,AB=CD=a ,DM+CN 的值即可求出.

【详解】

∵AN 平分∠DAB ,DM ⊥AN 于点M ,CN ⊥AN 于点N ,

∴∠ADM=∠MDC=∠NCD=45°, ∴00cos 4545D CN

M

cos +=CD ,

在矩形ABCD 中,AB=CD=a ,

∴DM+CN=acos45°=

22

a.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在于得到cos45°=DM CN DE CE =

14.如图,基灯塔AB 建在陡峭的山坡上,该山坡的坡度i =1:0.75.小明为了测得灯塔的高度,他首先测得BC =20m ,然后在C 处水平向前走了34m 到达一建筑物底部E 处,他在该建筑物顶端F 处测得灯塔顶端A 的仰角为43°.若该建筑物EF =20m ,则灯塔AB 的高度约为(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sin43°=0.68,cos43°=0.73,tan43°=0.93)( )

A .46.7m

B .46.8m

C .53.5m

D .67.8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山坡的坡度i =1:0.75,可得BD CD =43

,设BD =4x ,CD =3x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4x =16m ,CD =3x =12m ;再利用矩形的性质求出FG =DE =46m ,BG =DG ﹣DB =4m ,最后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解:如图,∵∠ADC =90°,i =1:0.75,即BD CD =43

, ∴设BD =4x ,CD =3x ,则BC =22(4)(3)x x =5x =20m ,

解得:x =4,

∴BD =4x =16m ,CD =3x =12m ,

易得四边形DEFG 是矩形,

则EF =DG =20m ,FG =DE =DC+CE =12+34=46(m ),

∴BG =DG ﹣DB =4m ,

在Rt △AFG 中,AG =FG·

tan ∠AFG =46·tan43°≈46×0.93=42.78(m ), ∴AB =AG+BG =42.78+4≈46.8(m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和俯角问题、坡度坡比问题,灵活运用三角函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BC =2:1,且BE ∥AC ,CE ∥DB ,连接DE ,则tan ∠EDC =( )

A.1

4

B.

1

6

C

2

6

D.

3

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E作EF⊥直线DC交线段DC延长线于点F,连接OE交BC于点G.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判断四边形OBEC是菱形,则OE与BC垂直平分,易得EF=

1

2

x,

CF=x.再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作答即可.

【详解】

解:∵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BC=2:1,

∴BC=AD,

设AB=2x,则BC=x.

如图,过点E作EF⊥直线DC交线段DC延长线于点F,连接OE交BC于点G.

∵BE∥AC,CE∥BD,

∴四边形BOCE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OB=OC,

∴四边形BOCE是菱形.

∴OE与BC垂直平分,

∴EF=

1

2

AD=

1

2

x,OE∥AB,

∴四边形AOEB是平行四边形,

∴OE=AB=2x,

∴CF=

1

2

OE=x.

∴tan∠EDC=

EF

DF

1

2

2

x

x x

+

1

6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6.已知在 Rt ABC 中,∠C = 90°,AC= 8, BC = 15 ,那么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8sin 17A =

B .cosA=815

C .tan A =817

D .cot A=8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作答.

【详解】 由勾股定理知,AB=17;A.15sin 17BC A AB =

= ,所以A 错误;B.8cos 17AC A AB ==,所以,B 错误;C.15tan 8BC A AC =

=,所以,C 错误;D.cot AC A BC ==815

,所以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17.如图,一架飞机在点A 处测得水平地面上一个标志物P 的俯角为α,水平飞行m 千米后到达点B 处,又测得标志物P 的俯角为β,那么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 )

A .

cot cot m αβ-千米 B .cot cot m βα-千米 C .tan tan m αβ

-千米 D .tan tan m βα-千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作答.

【详解】

在P 点做一条直线垂直于直线AB 且交于点O ,由锐角三角函数知,AO=PO cot α,BO=PO cot β,又AB=m=AO-BO= PO cot α- PO cot β=

cot cot m αβ

-. 所以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是本题解题关键.

18.在Rt △ABC 中,∠C =90°,如果∠A =α,BC =a ,那么AC 等于( )

A .a?tanα

B .a?cotα

C .a?sinα

D .a?cosα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画出图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即可.【详解】

如图,∠C=90°,∠A=α,BC=a,

∵cotα

AC BC ,

∴AC=BC?cotα=a?cotα,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应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是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余弦是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正切是对边与邻边的比;余切是邻边与对边的比;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19.如图1,在△ABC中,∠B=90°,∠C=30°,动点P从点B开始沿边BA、A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恒定的速度移动,两点同时到达点C,设△BPQ的面积为y(cm2).运动时间为x(s),y与x之间关系如图2所示,当点P 恰好为AC的中点时,PQ的长为()

A.2 B.4 C.3D.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点P、Q的速度比为33x=2,y=3P、Q运动的速度,即可求解.【详解】

解:设AB=a,∠C=30°,则AC=2a,BC3a,

设P、Q同时到达的时间为T,

则点P的速度为3a

T

,点Q

3a

,故点P、Q的速度比为33

故设点P、Q的速度分别为:3v3,

由图2知,当x =2时,y =63,此时点P 到达点A 的位置,即AB =2×3v =6v , BQ =2×3v =23v ,

y =12?AB ×BQ =12

?6v ×23v =63,解得:v =1, 故点P 、Q 的速度分别为:3,3,AB =6v =6=a ,

则AC =12,BC =63,

如图当点P 在AC 的中点时,PC =6,

此时点P 运动的距离为AB +AP =12,需要的时间为12÷3=4,

则BQ =3x =43,CQ =BC ﹣BQ =63﹣43=23,

过点P 作PH ⊥BC 于点H ,

PC =6,则PH =PC sin C =6×12

=3,同理CH =33,则HQ =CH ﹣CQ =33﹣23=3,

PQ =22PH HQ +=39+=23,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动点图象问题,此类问题关键是:弄清楚不同时间段,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进而求解.

20.如图,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BEC 的斜边放在矩形ABCD 的BC 边上,恰好完全重合,边BE ,CE 分别交AD 于点F ,G ,已知8BC =,::4:3:1AF FG GD =,则CD 的长为()

A .1

B 2

C 3

D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ABCD 是矩形,得到AD=BC=8,且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根据

::4:3:1

AF FG GD=,可以求出DG的长度,再根据余角的性质算出∠DCE的大小,根据三角函数即可算出DC的长度.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8,∠DCB=90?,

又∵::4:3:1

AF FG GD=

11

1 4318

GD AD AD

===

++

,

∵∠ECB=60°,

∴∠DCE=906030

?-?=?,

又∵

1 tan30

3

GD

CD CD

?===,

∴CD=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特殊直角三角形、余角的性质,运用线段的比例长算出其中各段的长度是解本题的关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也是重要知识点,应掌握.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1、已知Rt △ABC 中,∠C=90°,tanA= 4 3,BC=8,则AC 等于( ) A .6 B .323 C .10 D .12 2、已知∠A 是锐角,且sinA= 3 2 ,那么∠A 等于( ) A .30°B .45° C .60° D .75° 4、化简2)130(tan - =( )。A 、3 31- B 、13- C 、133 - D 、13- 5、在Rt △ABC 中,∠C =900 ,∠A 、∠B 的对边是a 、b ,且满足02 2=--b ab a ,则tanA 等于( ) A 、1 B 、 251+ C 、251- D 、2 5 1± 6、如图1所示,△ABC 中,∠ACB=90°,CD ⊥AB 于点D ,若BD :AD=1:4,则tan ∠BCD 的值是( )A .1 4 B . 13 C .1 2 D .2 (1) (2) (3) 7、如图2所示,已知⊙O 的半径为5cm ,弦AB 的长为8cm ,P?是AB?延长线上一点,?BP=2cm ,则tan ∠OPA 等于( ) A . 32 B .23 C .2 D .1 2 8、如图3,起重机的机身高AB 为20m ,吊杆AC 的长为36m ,?吊杆与水平线的倾角可以从30°转到80°,则这台起重机工作时吊杆端点C 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和离机身的最远水平距离分别是( ) A .(30+20)m 和36tan30°m B .(36sin30°+20)m 和36cos30°m C .36sin80°m 和36cos30°m D .(36sin80°+20)m 和36cos30°m 9、王英同学从A 地沿北偏西60o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 走200m 到C 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 地 ( ) A 350m B 100 m C 150m D 3100m 一、 填空题 1、在△ABC 中,若│sinA-1│+(3 -cosB )=0,则∠C=_______

最新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1.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得Rt △A ′B ′C ′,那么锐角A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 A .cosA=cosA ′ B .cosA=3cosA ′ C .3cosA=cosA ′ D .不能确定 2.如图1,已知P 是射线OB 上的任意一点,PM ⊥OA 于M ,且PM :OM=3:4,则cos α的值等于( ) A .34 B .43 C .45 D .3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3.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a=c ·sin B B .a=c ·cosB C .a=c ·tanB D .以上均不正确 4.在Rt △ABC 中,∠C=90°,cosA=23 ,则tanB 等于( ) A .35 B C .25 D 5.在Rt △ABC 中,∠C=90°,AC=5,AB=13,则sinA=______,cosA=______,?tanA=_______. 6.如图2,在△ABC 中,∠C=90°,BC :AC=1:2,则sinA=_______,cosA=______,tanB=______. 7.如图3,在Rt △ABC 中,∠C=90°,b=20,,则∠B 的度数为_______. 8.如图4,在△CDE 中,∠E=90°,DE=6,CD=10,求∠D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9.已知:α是锐角,tan α=724 ,则sin α=_____,cos α=_______. 10.在Rt △ABC 中,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4,求最小角的正弦值为 10.如图5,角α的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一边在x 轴上,?另一边经过点P (2,,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12.如图,在△ABC 中,∠ABC=90°,BD ⊥AC 于D ,∠CBD=α,AB=3,?BC=4,?求sin α,cos α, tan α的值.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AB 是垂直于水平面的建筑物.为测量AB 的高度,小红从建筑物底端B 点出发,沿水平方向行走了52米到达点C ,然后沿斜坡CD 前进,到达坡顶D 点处,DC BC =.在点D 处放置测角仪,测角仪支架DE 高度为0.8米,在E 点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 点的仰角AEF ∠为27?(点A ,B ,C ,D ,E 在同一平面内).斜坡CD 的坡度(或坡比)1:2.4i =,那么建筑物AB 的高度约为( ) (参考数据sin 270.45?≈,cos270.89?≈,tan 270.51?≈) A .65.8米 B .71.8米 C .73.8米 D .119.8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过点E 作EM AB ⊥与点M ,根据斜坡CD 的坡度(或坡比)1:2.4i =可设CD x =,则2.4 CG 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进而可得出CG 与DG 的长,故可得出EG 的长.由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出四边形EGBM 是矩形,故可得出EM BG =,BM EG =,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M 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过点E 作EM AB ⊥与点M ,延长ED 交BC 于G , ∵斜坡CD 的坡度(或坡比)1:2.4i =,52BC CD ==米, ∴设DG x =,则 2.4 CG x =. 在Rt CDG ?中, ∵222DG CG DC +=,即222 (2.4)52x x +=,解得20x =, ∴20DG =米,48CG =米, ∴200.820.8EG =+=米,5248100BG =+=米. ∵EM AB ⊥,AB BG ⊥,EG BG ⊥, ∴四边形EGBM 是矩形, ∴100EM BG ==米,20.8BM EG ==米. 在Rt AEM ?中, ∵27AEM ?∠=, ∴?tan 271000.5151AM EM ?=≈?=米, ∴5120.871.8AB AM BM =+=+=米. 故选B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

锐角三角函数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60cos 的值等于( ) A . 2 1 B .22 C . 2 3 D .1 2.在Rt △ABC 中, ∠C=90?,AB=4,AC=1,则tanA 的值是( ) A .154 B .1 4 C .15 D .4 3.已知α为锐角,且2 3 )10sin(= ?-α,则α等于( ) A.?50 B.?60 C.?70 D.?80 4.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40B ∠=,则直角边BC 的长是( ) A .sin 40m B .cos 40m C .tan 40m D . tan 40 m 5.在Rt ABC △中,90C ∠=,5BC =,15AC =,则A ∠=( ) A .90 B .60 C .45 D .30 6.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 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 处)位于她家北偏东60度500m 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 是( ) A .250m. B . 250.3 m. C .500.33 m. D .3250 m. 7.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A . 24 7 B . 73 C . 724 D . 13 8.因为1 s i n 302= ,1sin 2102 =-,所以s i n 210s i n (18030)s i n =+=-; 因为2s i n 452 = ,2sin 2252=-,所以sin 225sin(18045)sin 45=+=-,由此猜想,推理知: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sin(180)sin αα+=-,由此可知:sin 240= ( ) 6 8 C E A B D (第7题) 第6题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利用计算器求sin30°时,依次按键,则计算器上显示的结果是 () A.0.5 B.0.707 C.0.866 D.1 2.Rt△ABC中,∠C=90°,已知cosA=,那么tanA等于() A.B.C.D. 3.已知sinα?cosα=,45°<α<90°,则cosα﹣sinα=() A.B.﹣C.D.± 4.在Rt△ABC中,∠C=90°,sinA=,则tanB的值为() A.B.C.D. 5.在Rt△ABC中,∠C=90°,sinA=,则cosB等于() A.B.C.D. 6.△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如果a2+b2=c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osB=c B.csinA=a C.atanA=b D. 7.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b=atanB B.a=ccosB C.D.a=bcosA 8.如果∠A为锐角,且sinA=0.6,那么() A.0°<A≤30°B.30°<A<45°C.45°<A<60°D.60°<A≤90° 9.若锐角α满足cosα<且tanα<,则α的范围是() A.30°<α<45°B.45°<α<60°C.60°<α<90°D.30°<α<60°

10.下面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A . B .sin88° C .tan46° D .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用“>”或“<”号填空: 0. 12.已知∠A 为锐角,且,那么∠A 的范围是 . 13.在Rt △ABC 中,∠C=90°,sinA=,则tanA= . 14.如上图,∠AOB 是放置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一个角,则cos ∠AOB 的值 是 . 15.如图,当小杰沿坡度i=1:5的坡面由B 到A 行走了26米时,小杰实际上升高度 AC= 米.(可以用根号表示) 16.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 ⊥BC ,E 为垂足,若cosB=,EC=2,P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E 的长度的最小值 是 . 17.如图1是小志同学书桌上的一个电子相框,将其侧面抽象为如图2所示的几何图形,已知BC=BD=15cm ,∠CBD=40°,则点B 到CD 的距离为 cm (参考数据 sin20°≈0.342,cos20°≈0.940,sin40°≈0.643,cos40°≈0.766,结果精确到0.1cm ,可用科学计算器). 18.如图,为了测量楼的高度,自楼的顶部A 看地面上的一点B ,俯角 为30°,已知地面上的这点与楼的水平距离BC 为30m ,那么楼的高度AC 为 m (结果保留根号).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9.在△ABC 中,∠B 、∠C 均为锐角,其对边分别为b 、c , 求证:=. 第16题 第17题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文解析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文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菱形ABCD 中,AC 交BD 于点O ,DE ⊥BC 于点E ,连接OE ,∠DOE =120°,DE =1,则BD =( ) A .3 B .23 C .63 D .3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证明△OBE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 是菱形,∴OD =OB ,CD =BC . ∵DE ⊥BC ,∴∠DEB =90°,∴OE =OD =OB . ∵∠DOE =120°,∴∠BOE =60°,∴△OBE 是等边三角形,∴∠DBC =60°. ∵∠DEB =90°,∴BD = 23sin603 DE =?.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为了加快开凿隧道的施工进度,要在小山的两端同时施工.在AC 上找一点B ,取145ABD ∠=o ,500BD m =,55D ∠=o ,要使A ,C ,E 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 离点D 的距离是( ) A .500sin55m o B .500cos55m o C .500tan55m o D .500cos55m 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利用∠D 的余弦函数表示即可. 【详解】

在Rt△BDE中,cosD=DE BD , ∴DE=BD?cosD=500cos55°.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记忆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DE⊥AB,垂足为E,sinA=3 5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①DE=3cm; ②BE=1cm; ③菱形的面积为15cm2; ④BD=210cm.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及已知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详解】 ∵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 ∴AD=5cm ∵sinA=3 5 ∴DE=3cm(①正确) ∴AE=4cm ∵AB=5cm ∴BE=5﹣4=1cm(②正确) ∴菱形的面积=AB×DE=5×3=15cm2(③正确) ∵DE=3cm,BE=1cm ∴10(④不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三个.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俯视图是圆,根据图中所示数据,可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为()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 班级:____姓名:____学号:___得分:___ 一、选择题:(3分×10) 1.在Rt △ABC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3倍,那么锐角A 的各个三角函数值 ( ) A .都缩小 3 1 B .都不变 C .都扩大3倍 D .无法确定 2.已知Rt △ABC 中,∠C=90°,tanA=4 3 ,BC=8,则AC 等于 ( ) A .6 B .32 3 C .10 D .12 3.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直线AB .CD 相交所成的锐角为α,则sinα的值是( ) A. 34 B. 43 C. 35 D. 45 & 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与⊙O 相切于点A,OB 与⊙O 交于点C,CD ⊥OA,垂足为D, 则cos ∠AOB 的值等于 ( ) 5.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 为对称中心,若∠C=90°, ∠B=30°,BC=1,则BB ’的长为( ) A .4 B .33 C .332 D .3 34 :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两条宽度都是1的纸条交叉叠在一起,且它们的夹角为 ,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O D C A B C 。 D

F E D C B A ( ) A. αsin 1 B.α cos 1 C.αsin 7.如图,AC 是电杆AB 的一根拉线,测得BC=6米,∠ACB=52°,则拉线AC 的长为 ( ) A. ?526sin 米 B. ?526tan 米 C. 6·cos52°米 D. ? 526 cos 米 [ 8.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 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 A .247 B 7 C . 724 D .13 第7题图 第8题图 - 二、填空题:(3分×8) 9. 在Rt △ABC 中,∠ACB=900,sinB=2 7 则cosB= . 10.若321θ=,则θ= , 11.在△ABC 中,若23 |tan 1|( cos )0A B -+=,则∠C 的度数为 . 12.如图,△ABC 中,AB=AC=5,BC =8,则tanB= . 13.用不等号“>”或“<”连接:sin50°________cos50°。 14.在坡度为1:2的斜坡上,某人前进了100米,则他所在的位置比原来升高了 米. 15.如图,王英同学从A 地沿北偏西60o方向走100m 到B 地,再从B 地向正南方向走200m 到C 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 地_________. — 16.如图,菱形ABCD 中,点E 、F 在对角线BD 上,BE=DF=1 4BD ,若四边形AECF 为正方形,则tan ∠ABE=_________. A B C ┐ A C 6 | C E A B D

新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V 中,90ACB ∠=?,3 tan 4 B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CE 平分ACB ∠,则 AE AD 的值( ) A . 35 B . 34 C . 45 D . 6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得AE :BE =AC :BC =3:4,进而求得AE = 3 7 AB ,再由点D 为AB 中点得AD = 12AB ,进而可求得AE AD 的值. 【详解】 解:∵CE 平分ACB ∠, ∴点E 到ACB ∠的两边距离相等, 设点E 到ACB ∠的两边距离位h , 则S △ACE = 12AC·h ,S △BCE =12 BC·h , ∴S △ACE :S △BCE = 12AC·h :1 2 BC·h =AC :BC , 又∵S △ACE :S △BCE =AE :BE , ∴AE :BE =AC :BC , ∵在Rt ABC V 中,90ACB ∠=?,3tan 4 B =, ∴A C :BC =3:4, ∴AE :BE =3:4 ∴AE = 3 7 AB ,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 ∴AD = 1 2 AB ,

∴ 3 6 717 2 AB AE AD AB ==,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面积比证得AE :BE =AC :BC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A 地向B 地修一条隧道(点A ,B 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测量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一架直升飞机从A 地起飞,垂直上升1000米到达C 处,在C 处观察B 地的俯角为α,则AB 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 ) A .1000sin α米 B .1000tan α米 C . 1000 tan α 米 D . 1000 sin α 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C 中,∠CAB=90°,∠B=α,AC=1000米,根据tan AC AB α=,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在Rt ABC ?中,∵90CAB ∠=o ,B α∠=,1000AC =米, ∴tan AC AB α=, ∴1000 tan tan AC AB αα = =米.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如图,对折矩形纸片ABCD ,使AD 与BC 重合,得到折痕EF ,把纸片展平,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EF 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 ,得到折痕BM ,若矩形纸片的宽AB=4,则折痕BM 的长为( )

《锐角三角函数》基础练习题

《锐角三角函数》A 姓名_____________ 1、在Rt △ABC 中,∠C =900,AB =13,BC =5,求A sin , A cos ,A tan , 2.在Rt △ABC 中,sin A =5 4 ,AB =10,则BC =______,cos B =_______. 3.在△ABC 中,∠C =90°,若cos A =2 1,则sin A =__________. 4. 已知在△ABC ,∠C =90°,且2BC =AC ,那么sin A =_______. 5、=???45cos 2 260sin 2 1 . 6、∠B 为锐角,且2cosB - 1=0,则∠B = . 7、等腰三角形中,腰长为5,底边长8,则底角的正切值是 . 8、如图,在距旗杆4米的A 处,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端C 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仪AB 的高为1.5米,则旗杆CE 的高等于 米. 三、选择题 9、在Rt △ABC 中,各边都扩大5倍,则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A .不变 B .扩大5倍 C .缩小5倍 D .不能确定 10.在Rt △ABC 中,∠C = 9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A = sin B B .cosA=sinB C .sinA=cosB D .∠A+∠B=90° 11. 在Rt △ABC 中,∠C=90°,当已知∠A 和a 时,求c ,应选择的关系式是( ) A .c =sin a A B .c =cos a A C .c = a ·tanA D .c = tan a A 12、 45cos 45sin +的值等于( ) A. 2 B. 2 1 3+ C. 3 D. 1 D E 60

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含答案)

初四数学假期作业锐角三角函数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2014.9.29 一、填空题: 1、在Rt △ABC 中,∠C =90°,a =2,b =3,则cosA = ,sinB = ,tanB = 。 2、直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4cm 2,直角边AB 为6cm ,∠A 是锐角,则sinA = 。 3、已知tan α=12 5,α是锐角,则sin α= 。 4、cos 2(50°+α)+co s 2(40°-α)-tan(30°-α)tan(60°+α)= ; 5、如图1,机器人从A 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个42单位,到达B 点后观察到原点O 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 的坐标为 .(结果保留根号). (1) (2) (3)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cm ,周长为36cm ,则一底角的正切值为 . 7、某人沿着坡度i=1:3的山坡走了50米,则他离地面 米高。 8、如图2,在坡度为1:2 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 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 米。 9、在△ABC 中,∠ACB =90°,cosA=3 3,AB =8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 。 10、如图3,在一个房间内有一个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MA 为a 米,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墙上N ,此时梯 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 米,梯子的倾斜角45°,则这间房子的宽AB 是 _米。 二、选择题: 11、sin 2θ+sin 2(90°-θ) (0°<θ<90°)等于( ) A.0 B.1 C.2 D.2sin 2θ 12、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 A.也扩大3倍 B.缩小为原来的3 1 C. 都不变 D.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13、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x O A y B

锐角三角函数专项练习题

1 锐角三角函数专项练习题 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

) 正切的邻边的对边Atan??baA?tan0tan?A (∠A为锐角)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30° 45° 60° ?cos232221 ?tan33 1 3

基础练习 1.如图,在Rt△ABC中,∠C为直角,CD⊥AB于D,已知AC=3,AB=5,则tan∠BCD等于( ) A.43; B.34; C.53; D.54 2.Rt△ABC中,∠C为直角,AC=5,BC=12,那么下列∠A的四个三角函数中正确的是( ) A. sinA=135; B.cosA=1312; C. tanA=1213; D.tanB=125 )90cot(tanAA???)90tan(cotAA??? BAcottan? BAtancot?)90cos(sinAA???)90sin(cosAA??? BAcossin?BAsincos?A90B90??????????得由BA 对边 邻边斜边 A C B b a c A90B90??????????得由BA D C A B 2

3 ..在Rt△ABC中,∠C为直角,AC=4,BC=3,则sinA=(). A. 43; B. 34; C. 53; D. 54. 4 在Rt△ABC中,∠C为直角,sinA=22,则cosB的值是( ). A. 21; B. 23; C.1; D. 22. 5. 4sintan5????若为锐角,且,则为( ) 933425543ABCD. 6.在Rt△ABC中,∠C=90°,当已知∠A和a时,求c,应选择的关系式 是() A. c =sinaA B. c =cosaA C.c = a·tanA D. c = tan aA 7、??45cos45sin?的值等于() A.2 B. 213? C. 3 D. 1 8.在△ABC中,∠C=90°,BC=2,2sin3A?,则边AC的长是() A5 B.3 C43 D13 9.如图,两条宽度均为40m的公路相交成α角,那么这两条公路在相交处的公共部分(图 中阴影部分)的路面面积是() A.?sin1600(m2) B.?cos1600(m2) C.1600sinα(m2) D.1600cosα(m2) 10.如图,延长Rt△ABC斜边AB到D点,使BD=AB,连结CD,若tan∠BCD=31,则 tanA=()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及试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Rt △ABC 中 (1∠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正弦,记作sinA = ∠A 的对边 斜边 (2∠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A 的余弦,记作cosA = ∠A 的邻边斜边 (3∠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是∠A 的正切,记作tanA = ∠A 的对边

∠A 的邻边 (4∠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是∠A 的余切,记作cota = ∠A 的邻边∠A 的对边 2.特殊值的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1 基础扫描 1. 求出下图中sinD ,sinE 的值. 2.把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得Rt △A ′B ′ C ′,那么锐角A 、A ′的正弦值的关系为( . A . sinA =sinA ′ B . sinA =2sinA ′ C . 2sinA =sinA ′ D . 不能确定 3.在Rt △ABC 中,∠C=90°,若AB =5,AC =4,则sinB 的值是( A . 35

B . 45 C . 34 D . 4 3 4. 如图,△ABC 中,AB=25,BC=7,CA=24.求sinA 的值. 25 24 7C B A 5. 计算:sin30°·sin 60°+sin45°. 能力拓展 6. 如图,B 是线段AC 的中点,过点C 的直线l 与AC 成60°的角,在直线上取一点P ,连接AP 、PB ,使sin ∠APB=1 2,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不存在 7. 如图,△ABC 中,∠A 是锐角,求证:1 sin 2 ABC S AB AC A ?= ?? 8.等腰△ABC 中,AB=AC=5,BC=6,求sinA 、sinB . l C B A (第7题图 85 F E D 创新学习 9. 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sin∠BAC等于( A. B C.

完整版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doc

锐角三角函数 1 .把 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 3 倍得 Rt △A′B′C′,那么锐角 A ,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A .cosA=cosA ′B. cosA=3cosA ′C. 3cosA=cosA ′ D .不能确定 2 .如图 1 ,已知 P 是射线 OB 上的任意一点, PM ⊥ OA 于 M ,且 PM :OM= 3 : 4 ,则 cos α的值等于() A .3 B. 4 C. 4 D . 3 4 3 5 5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3 .在△ABC 中,∠C=90 °,∠A ,∠B,∠C 的对边分别是a, b , c,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c ·sin B B. a=c ·cosB C.a=c ·tanB D.以上均不正确 4 .在 Rt △ABC 中,∠C=90 °,cosA= 2 ,则 tanB 等于()3 A .3 B. 5 C. 2 5 D . 5 5 3 5 2 5 .在 Rt △ABC 中,∠C=90 °,AC=5 ,AB=13 ,则 sinA=______ , cosA=______ , ?tanA=_______ . 6 .如图 2 ,在△ABC 中,∠C=90 °,BC: AC=1 : 2 ,则 sinA=_______ ,cosA=______ , tanB=______ . 7 .如图 3 ,在 Rt △ABC 中,∠C=90 °,b=20 , c=20 2 ,则∠B 的度数为 _______. 8 .如图 4 ,在△CDE 中,∠E=90 °,DE=6 , CD=10 ,求∠D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9 7 .已知:α是锐角, tan α=,则sinα=_____,cosα=_______. 24 10 .在 Rt △ABC 中,两边的长分别为 3 和 4 ,求最小角的正弦值为 10 .如图 5 ,角α的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一边在x 轴上, ?另一边经过点 P( 2 ,2 3),求角α的三个三角 函数值. 12 .如图,在△ ABC 中,∠ABC=90 °,BD ⊥ AC 于 D,∠CBD= α,AB=3 ,?BC=4 ,?求 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解直角三角形 一、填空题 3 1.已知 cosA=,且∠B=900-∠A,则sinB=__________. 2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 1.南洞庭大桥是南益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桥梁,小芳同学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对此开展测量活动.如图,在桥外一点A 测得大桥主架与水面的交汇点C 的俯角为α,大桥主架的顶端D 的仰角为β,已知测量点与大桥主架的水平距离AB =a ,则此时大桥主架顶端离水面的高CD 为( ) A .asinα+asinβ B .acosα+acosβ C .atanα+atanβ D .tan tan a a αβ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BD 和Rt △ABC 中,由三角函数得出BC =atanα,BD =atanβ,得出CD =BC+BD =atanα+atanβ即可. 【详解】 在Rt △ABD 和Rt △ABC 中,AB =a ,tanα= BC AB ,tanβ=BD AB , ∴BC =atanα,BD =atanβ, ∴CD =BC+BD =atanα+atanβ,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问题;由三角函数得出BC 和BD 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ABC 内接于半径为5的⊙O ,圆心O 到弦BC 的距离等于3,则∠A 的正切值等于( ) A .35 B .45 C .34 D .4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答图,过点O作OD⊥BC,垂足为D,连接OB,OC,∵OB=5,OD=3,∴根据勾股定理得BD=4. ∵∠A=1 2 ∠BOC,∴∠A=∠BOD. ∴tanA=tan∠BOD= 4 3 BD OD . 故选D. 考点:1.垂径定理;2.圆周角定理;3.勾股定理;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3.同学们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看到木工师傅用“三弧法”在板材边角处作直角,其作法是:如图: (1)作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C; (2)以点C为圆心,仍以AB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D; (3)连接BD,BC.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及所作图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90°B.CA=CB=CD C.sinA= 3 2 D.cosD= 1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作法得CA=CB=CD=AB,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D=90°,点C是△ABD的外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计算出∠D=30°,则∠A=60°,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由作法得CA=CB=CD=AB,故B正确; ∴点B在以AD为直径的圆上, ∴∠ABD=90°,故A正确; ∴点C是△ABD的外心,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的经典测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 1.如图,在扇形OAB中,120 AOB ∠=?,点P是弧 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 合),C、D分别是弦AP,BP的中点.若33 CD=,则扇形AOB的面积为()A.12πB.2πC.4πD.24π 【答案】A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H⊥AB于H.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AB的长,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B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作OH⊥AB于H. ∵C、D分别是弦AP、BP的中点. ∴CD是△APB的中位线, ∴AB=2CD=63 ∵OH⊥AB, ∴BH=AH=33 ∵OA=OB,∠AOB=120°, ∴∠AOH=∠BOH=60°, 在Rt△AOH中,sin∠AOH= AH AO , ∴AO= 33 6 sin3 AH AOH == ∠, ∴扇形AOB的面积为: 2 1206 12 360 π π = g g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扇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在ABC ?中,4AC =,60ABC ∠=?,45C ∠=?,AD BC ⊥,垂足为D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则AE 的长为( ) A 2 B 22 C 42 D 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Rt △ADC 中,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AD 的长度,在Rt △ADB 中,由AD 的长度及∠ABD 的度数可求出BD 的长度,在Rt △EBD 中,由BD 的长度及∠EBD 的度数可求出DE 的长度,再利用AE=AD?DE 即可求出AE 的长度. 【详解】 ∵AD ⊥BC ∴∠ADC=∠ADB=90? 在Rt △ADC 中,AC=4,∠C=45? ∴AD=CD=22在Rt △ADB 中,AD=22ABD=60? ∴BD=33AD=263 . ∵BE 平分∠ABC , ∴∠EBD=30°. 在Rt △EBD 中,26,∠EBD=30° ∴DE=33BD=223 ∴AE=AD ?DE=222242 故选:C 【点睛】

(完整版)新人教版九年级下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锐角三角函数》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10cm ,周长为36cm ,则底角的正弦值为( )。 A 、 185 B 、165 C 、1513 D 、13 12 2、在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则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 ) A 也扩大3倍 B 缩小为原来的 3 1 C 都不变 D 有的扩大,有的缩小 3、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 A (cosα,1) B (1,sinα) C (sinα,cosα) D (cosα,sinα) 4、如图,在△ABC 中,∠C=90°,AC=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5 3,则BC 的长是 (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5、已知a 为锐角,sina=cos500则a 等于( ) A 20° B 30° C 40° D 50° 6、若tan(a+10°)=3,则锐角a 的度数是( ) A 、20° B 、30° C 、35° D 、50° 7、在△ABC 中,∠C=90°,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AC=ABsinA B. BC=ACsinB C. AC=ABsinB D. AC=BCtanA 8、小阳发现电线杆AB 的影子落在土坡的坡面CD 和地面BC 上,量得CD=8米,BC=20米,CD 与地面成30o角,且此时测得1米杆的影长为2米,则电线杆的高度为( ) A .9米 B .28米 C .()37+米 D.() 3214+米 9、已知sin α= 2 3,且α为锐角,则α=( )。 A 、75° B 、60° C 、45° D 、30° 10、如果∠A 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A 的值等于( )。 A 、2 1 B 、 2 2 C 、 2 3 D 、1 二、填空题:(30分) 11、在Rt △ABC 中,∠C =90°,a =2,b =3,则cosA = .,sinB = ,tanB = . 12、直角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4cm 2,直角边AB 为6cm ,∠A 是锐角,则sinA = . 13、已知tan α= 12 5,α是锐角,则sin α= . 14、cos 2(50°+α)+cos 2(40°-α)-tan(30°-α)tan(60°+α)= . 15、如图,机器人从A 点,沿着西南方向,行了个42单位,到达B 点后观察 到原点O 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则原来A 的坐标为 .(结果保留根号). 1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cm ,周长为36cm ,则一底角的正切值为 . 17、某人沿着坡度i=1:3的山坡走了50米,则他离地面 米高。 18、如图,在坡度为1:2 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 米。 19、在△ABC 中,∠ACB =90°,cosA= 3 ,AB =8cm ,则△ABC 的面积为 . x O A y B

锐角三角函数基础巩固练习

锐角三角函数基础巩固练习 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三角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tan α的值是( ) A . 35 B . 43 C .34 D .45 【解析】选C. tan α4 3 == 角的邻边角的对边αα. 2.在△ABC 中,∠C =90°,tan A = 1 3 ,则sin B =( ) A B .23 C . 3 4 D . 【解析】选D. 3 1 tan == AB BC A ,设BC=k,则AC=3k,由勾股定理得 ,10)3(2222k k k BC AC AB =+=+=sin 10 AC B AB = = 3.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若O ⊙的半径为 3 2 ,2AC =,则sin B 的值是( ) A . 23 B .32 C .34 D .43 【解析】选A.连接CD,由O ⊙的半径为 32.得AD=3. sin B =.3 2 sin ==AD AC D

4.如图,在Rt ABC △中,ACB ∠=Rt ∠,1BC =,2A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in A = B .1 tan 2 A = C .cos B = D .tan B = 【解析】选D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1BC =,2AB =, 所以AC ;所以1 sin 2 A = ,cos 2A ,tan 3A = ;sin 2B =,1cos 2 B = ,tan B =; 5.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已知2CD =,3AC =,则sin B 的值是( ) A . 23 B . 32 C . 34 D . 43 【解析】选C.由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中线,得AB=2CD=4.∴sin B 4 3 == AB AC 6.如图,在ABC △中,90ACB ∠=,CD AB ⊥于D ,若AC = AB =tan BCD ∠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二、填空题 A C B D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含答案)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段公路的坡度为1︰3,某人沿这段公路路面前进100米,那么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D) A.30米 B.10米 C. 米 D. 米 2.如图,坡角为的斜坡上两树间的水平距离AC为,则两树间的坡面距离AB为 (C) A.B.C.D. 3.如图,小雅家(图中点O处)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经测得有一水塔(图中点A处)在她家北偏东60度500m处,那么水塔所在的位置到公路的距离AB是(A) A.250mB.mC.mD.m 4.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2,AC=3,则sinB的值是(C) A.2 3 B. 3 2 C. 3 4 D. 4 3 (第2题)(第3题)(第4题) 5.如果∠A是锐角,且,那么∠A=(B) A. 30° B. 45° C. 60° D. 90° 6.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底边长为,则其底角为(A) A. B. C. D. 7.若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为10和15,它们的夹角为60°,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B) A.150 B.C.9 D.7 8.在△ABC中,∠C=90°,BC=2,,则边AC的长是(A) A.B.3 C.D. 9.如图,两条宽度均为40 m的公路相交成α角,那么这两条公路在相交处的公共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路面面积是( A ) A. (m2) B. (m2) C.1600sinα(m2) D.1600cosα(m2) 10.如图,延长Rt△ABC斜边AB到D点,使BD=AB,连结CD,若tan∠BCD=,则tanA =(C) A.1 B. C. D. (第9题)(第10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1.已知为锐角, sin( )=0.625, 则cos =___ 0.625 。 12.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3米,cos∠BAC= ,则梯子长AB = 4 米。 13.一棵树因雪灾于A处折断,如图所示,测得树梢触地点B到树根C处的距离为4米,∠ABC约45°,树干AC垂直于地面,那么此树在未折断之前的高度约为米 (答案可保留根号)。 14.如图,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点的仰角为,旗杆底部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测试题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 单元测试题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初三下学期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A 90B 90∠-?=∠?=∠+∠得由B A 邻边 A C A 90B 90∠-?=∠?=∠+∠得由B A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 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 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2、应用举例: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 表示,即h i l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 i l α==。 :i h l =h l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