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增粮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
绥化市节水增粮项目的管理方式

文章编号:1007-7596(2013)01-0105-03绥化市节水增粮项目的管理方式张可巍(绥化市水务局,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绥化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2012年逐步开始“节水增粮”项目的建设,项目主要从工程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和工程运行等3个方面进行控制。
项目的科学管理是工程长期运行的科学保障,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必要环节。
阐述了绥化市节水增粮项目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节水增粮;管理;措施;绥化市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C[收稿日期]2012—09—29[作者简介]张可巍(1976—),男,黑龙江绥化人,工程师。
绥化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粮食生产基地,2012年逐步开始“节水增粮”项目的建设,项目的建设对粮食增产意义重大,项目的实施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的作用。
绥化市“节水增粮”项目主要从工程的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和工程运行等3个方面进行控制[1]。
1工程建设管理本着尊重受益农户意愿,完善项目建设公示制度,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并监督项目建设的原则,制定了项目区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及资金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1.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和法人组建方案为了加大对项目区的领导力量,保证节水增粮项目顺利进行,使该项目区建设得以迅速稳步发展,该市成立了项目区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使项目区建设工作真正形成政府行为,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当中。
工程建设由绥化市水务局会同宝山镇组织实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工程的协调、施工、管理和运行的统一指挥。
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及日常工作。
1.2项目区管理措施及办法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制定的《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及水利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组织管理:工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技术把关,定期检查、验收。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强化项目管理。
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编制

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编制节水增粮增效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浇灌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田经济效益的增加。
以下是一份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的编制。
一、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节水技术的引进、科学管理的推广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田经济效益的增加,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重点任务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 引入滴灌、微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 建立灌溉水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合理调控灌溉水量,防止水资源浪费;(3) 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效率。
2. 优化土地利用和农作物品种选择(1) 开展土壤水分特性调查,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田水分蒸发损失;(2) 推广耐旱性较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3) 推广间作、套种等耕作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1) 制定农田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农田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2) 定期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及时预警和处理水资源短缺问题;(3) 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乱占乱用水资源行为。
4. 提供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1) 加强农民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技能;(2) 鼓励和支持利用节水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措施;(3) 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节水增粮增效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实施措施1. 成立专门工作组(1) 成立节水增粮增效实施工作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2) 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与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
2. 加强宣传和推广(1) 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地方农民节水增粮增效示范活动,提高农民的认识和参与度;(2) 在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宣传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加农民的了解和使用意识。
3. 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1) 建立农田水资源监测点,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估农田水资源状况;(2) 配备水资源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4年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建设技术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4年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建设技术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布日期】2024.06.17•【字号】鲁农技土肥字〔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印发《2024年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建设技术方案》的通知鲁农技土肥字〔2024〕1号各有关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农机技术推广、农业综合服务、农业农村事务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推广与种业)中心: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2024年全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施方案》(鲁农种植字〔2024〕11号)和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节水增粮推进县建设技术方案》(农技土肥水函〔2024〕149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定《2024年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建设技术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督促指导辖区节水增粮推进县贯彻落实。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4年6月17日2024年节水增粮推进县项目建设技术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以持续提升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水平为主线,集成节水增粮技术路径,提高作物水分生产力,充分挖掘粮油作物增产潜力,支撑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粮食单产提升为目标,以水肥高效利用为主线,注重机艺融合、物械配套,强化节水增粮技术集成创新,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蓄水保墒等技术措施,实现密植和水肥精准调控,推进水浇地水肥一体化创高产、旱耕地节水抗旱提单产,支撑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2024年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支持商河县、桓台县、滕州市、汶上县、平原县、博兴县建设节水增粮推进县,每个县集中打造10个“千亩方”、1个“万亩片”,项目区力争粮食作物水分生产力提高10%。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

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信息化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灌区是农田水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灌区水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信息不透明、耗时耗力、低效率等。
因此,实施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和监控,旨在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内容和方案1.灌区监测系统搭建灌区监测系统,包括水位监测、流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湿度监测等。
通过实时采集和传输监测数据,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2.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基于灌区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智能灌溉控制系统。
系统根据植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情况,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准灌溉,避免水分浪费。
3.节水灌溉设备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雨水收集和利用设备等。
优化农田灌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农作物的利用效率。
4.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建立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对灌区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管理。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灌区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故障排查,提高管理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灌区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模型建立和优化,为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溉方案和管理策略。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1.系统设计和方案制定阶段(2个月)确定项目目标,分析现状,制定信息化方案,确定技术方案和硬件设备选型。
2.系统建设和设备采购阶段(3个月)进行系统软硬件建设和设备采购,包括服务器、传感器、控制器等。
3.系统试运行和调试阶段(1个月)对系统进行试运行和调试,确保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4.培训和推广阶段(1个月)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和维护的培训,推广信息化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
5.持续改进和优化阶段(长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四、预期效果和影响评估1.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节约用水成本。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高效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提高灌溉的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制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推广一种高效节水灌溉系统,旨在改善农业灌溉的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方案1. 灌溉系统的设计和优化1.1 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雨水收集灌溉等。
滴灌和喷灌是比较常见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需水量进行设计和优化。
1.2 定时自动控制利用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系统的定时自动控制。
根据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监测数据,合理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和水资源的浪费。
1.3 追求灌溉效果和灌溉平均性在设计灌溉系统时,要追求灌溉的效果和灌溉的平均性。
采用合适的喷头或滴头,调整灌溉角度和水流量,保证水分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每一个作物根系所在的地方,提高灌溉的效果。
1.4 配套设施建设在灌溉系统设计中,还要考虑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水槽、水泵、管道等。
合理设计管道布局,减少水流阻力和压力损失,提高水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2.1 雨水收集和蓄水利用雨水收集装置,收集雨水并进行储存。
通过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蓄水设施,可以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
2.2 将废水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将农田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并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循环利用。
可以利用废水灌溉其他农田或进行再生水处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科技支持和管理3.1 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灌溉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平台。
通过传感器和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指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及时调整灌溉系统的工作参数。
3.2 培训和知识普及开展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黑龙江省“节水增粮行动”运行管理分析

效节水灌溉面积1 0 0万 h m , 其中2 0 1 2年是“ 节水增
粮行动” 第 一年 , 全 省 建 成 高 效 节 水 灌 溉 工 程 面 积 2 1 . 3万 h m , 确 保所 建 工程 长期 发挥 效 益 , 各 地 针对 各 种 节 水 灌 溉 模 式 的 运 行 管 理 都 进 行 了 积 极
将膜 下滴 灌农 户 纳入 用 水协 会 , 由用 水协 会 ( 合 受 益 主体 的 管 理模 式 管 理 能 动 性 强 , 利 于 设 备 管 护
②卷盘式喷灌 ( 中型 )工 程1 9 . 3万 h m ; ③ 管道式 今年建成 的膜下滴灌系统绝大多数都 由散户联合使
移动式 喷灌 ( 小型) 工程1 8 . 4万 h m ; ④ 膜 下 滴灌 用 , 一般一套系统都覆盖几十户 的耕地 , 针对这种状 ( 微灌 ) 工程 l 7 . 3万 h m 。 ; ⑤ 水 田 节 水 灌 溉 工 况 , 各地主要采取 了两种运行管理模式 :
业 生产 中发 挥 了 作 用 , 各 地 在 运 行 管 理 上 采 取 了多 年灌 水 次 数 一 般 2 —3遍 , 全 年 灌 溉 费 用 在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7 — 2 2
[ 作者简介] 李芳菲( 1 9 7 9 一) , 女, 黑龙江富裕人 , 工程师。
( T o t a l N o . 4 1 )
1 5 0 U v . / h m 左 右 。设备 坏 损 维 修 费 用 由受 益 农 户 承 模式 之 一 。大 型 喷 灌 项 目建 成 后 , 地 方 水 务 部 门将 担, 闲置期 间首 部 、 过滤 器 等 设备 由村 里 统 一 收入 库 使用权直接或通过乡镇政府间接地转让给专业合作 房管护。 2 . 1 . 2 用水 协会 负 责管 理模 式 社或 种 田大 户 , 签订 转让 合 同 , 转 让 期 内合 作社 或种 田大户 负责 设 备 维 修 、 养护 、 看 管、 运 行 。这 种 单 一
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节水增粮行动”口琴村平川地项目区滴灌系统设计简介

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节水增粮行动”口琴村平川地项目区滴灌系统设计简介贝子府镇口琴村干旱缺水,农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现有灌溉保证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农田得不到适时灌溉,农业产量低而不稳。
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节水增粮行动”,可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标签:节水增粮;滴灌;高效节水;农民增收1 工程概况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2015年度)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00亩,项目所在村位于口琴村、大围子村。
高效节水项目实施后,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5;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使干旱减产的田块实现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地区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
耕地将由现状的传统地面灌溉全部改造为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使得项目区玉米由现状平均亩产量400kg/亩,提高到亩均产量715kg/亩。
2 口琴村项目区滴灌系统设计贝子府镇口琴村项目区(平川地)小庙荒地块出水量32m3/h,单井控制面积为172亩,地块为不规则地块,地势平坦。
设计采用二级地埋,支管轮灌的布置形式。
2.1 首部枢纽设计首部主要设备由施肥罐、过滤器及DN110逆止阀等,地埋管埋于地面以下1.9m。
滴灌灌溉系统首部设有逆止阀、排气阀、压力表、水表、离心加网式过滤器、施肥罐。
过滤器作用是将水中的固体大颗粒、藻类、漂浮物沉淀过滤,防止这些污物进入滴灌系统堵塞滴头或在系统中形成沉淀。
过滤器可以在首部枢纽中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水源水质情况组合使用[1]。
根据项目区水中固体砂颗粒含量很少的情况,过滤设备采用4离心加网式过滤器,过流量32m3/h。
施肥罐的作用是使易溶于水并适于根施的肥料、农药、化学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便于作物吸收,充分发挥肥效,同时减少肥料浪费,系统选用容积为100升的施肥罐。
2.2 毛管(滴灌带)选择根据目前国内市场上滴灌带的种类和性能,以及对各厂家滴灌带的应用调查,设计选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垂直于支管布置,即与垄向相同。
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工程项目标书

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工程项目标书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解决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我公司决定推出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工程项目。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项目说明1. 系统概述:本系统基于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农田灌溉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布置,对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精确灌溉和节水效果。
2. 技术特点:(1)传感器技术:采用最新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土壤湿度和气象条件,实现精确灌溉。
(2)智能控制系统:基于先进的算法和控制策略,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实现节水灌溉。
(3)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灌溉情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3. 项目目标:(1)实现农田灌溉的全面监测和控制,提高灌溉效率。
(2)减少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推广应用新型节水灌溉系统,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
三、项目计划1. 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对农业灌溉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方案设计,包括传感器网络搭建、控制系统研发等。
2. 硬件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方案设计,采购所需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 软件系统开发: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数据处理、灌溉调度算法等功能,保证系统能够准确控制灌溉量。
4. 系统测试与调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进行实地试验,优化系统性能,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 项目推广与应用:将新型节水灌溉系统应用到实际农田中,并进行推广,给农业生产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预算1. 硬件设备费用:根据方案设计,预计硬件设备费用为XXX元。
2. 软件开发费用:根据系统开发工作量,预计软件开发费用为XXX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水增粮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
[摘要]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空间信息进行直观表达显示和对空间数据强大分析管理的能力正在被各级水利管理部门所关注。
利用3S技术加强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管理,对项目进行科学调度和安排,可以实现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模型化、数字化、可视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关键词]节水;增粮;系统;3S技术
2012年为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到今年为止辽宁省节水增量项目已经第四个年头,在这四年间辽宁省已建节水增量地块数以千计,总面积达500多万亩。
地块面积大小不一,小的不到百亩,大的可以达到几万亩。
而且地块分布不均匀,全省除大连外均有分布。
如何加强已建的节水增粮项目的管理和如何科学规划今后的节水增粮项目成为现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将节水增粮项目相关信息展现给管理部门,让管理者对已建项目最直观的了解是对项目管理和规划的前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S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利用3S技术构建的辽宁省节水增粮项目管理系统能够将地块的分布、大小、位置和水源的供水能力、分布以及管路的分布、长度直观的展示在管理者面前。
对于全面提升节水增粮项目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系统的建设内容
利用3S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节水增粮工程项目为核心,以资源共享和计算机辅助决策为载体,打造包含项目管理、项目建后管护、统计分析于一体的“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地满足项目管理的业务需要,为全面监管“节水增粮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个过程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实现“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的录入、前期工程、资金监管、建设管理、验收等业务功能,全省节水增粮工程的统一管理,各区县按照统一格式,通过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向水利厅农水处报送“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的各阶段
的信息。
(2)对节水增粮工程建后管护进行监控,及时掌握工程的运行使用情况;通过汇总分析“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的运行使用情况,对项目的建设目标等进行综合研判。
(3)提供信息化工具对灌溉措施、耕作措施、农艺措施、墒情预报等各个环节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节水增粮工程的效益。
(4)利用空间地理分析和汇总分析为各级业务管理机构提供直观、快速的查询结果。
同时利用时空分析对项目的历史执行情况做出最直观的分析。
2系统功能
辽宁省节水增粮项目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员分配账户和密码进行登录。
系统主要有以下五个模块:2.1GIS模块(1)地图操作。
主要实现地图上定位、放大、缩小、鹰眼等操作。
可以使用户直观了解到地块、水源、管路等项目元素的分布。
(2)点击查询。
可以对项目元素进行,例如:点击地块可以显示此地块的面积、种植作物种类等属性信息。
(3)空间查询。
可以在地图上高亮显示用户所选择的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元素。
(4)缓冲区分析。
用户可以随意的在地图上点一个点,以此点位圆心,以用户输入的长度为半径建立一个圆形缓冲区,将这个缓冲区内的所有项目元素进行高亮显示,并且能够点击查询其属性数据。
2.2项目管理模块(1)项目的录入。
可以对后台数据库没有记录的项目录入到数据库中,使数据库数据不断丰富,满足系统对数据的调用。
(2)项目的审批。
县市级逐级上报,最终将备审项目上报到省级用户。
省级用户通过后此项目数据将进入已审待建项目数据库,县市级用户将无法更改此项目的所有数据。
当此项目建设完成后省级用户将以此项目数据库中的数据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审查验收。
(3)综合查询。
主要是根据用户输入条件对数据库数据以表格形式进行提取。
2.3专题图制作模块GIS专题图可将GIS数据和业务关联数据以丰富多彩的图表形式展示,是GIS表达空间数据的一种强有力方式。
系统提供多种GIS专题图制作方式:分级分类图、热点图、渲染图、点密度图、饼状柱状图等。
2.4系统运维模块对系统的用户、角色、权限和日志等信息的管理。
将管理对象与对应不同职能的管理员进行分层管理。
不同的管理员通过登录运行管理系统完成对系统支撑软件、应用服务和业务的管理。
通过系统管理不同的用户只能看到系统分配的内容,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同时,系统提供自定义模板管理,用户可自行定义模板。
2.5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模块提供用户制定的
统计模版,用户输入一定的条件即可以统计各种节水增粮工程项目数据,同时提供同种统计结果展现方式,例如表格、图标,用户也可以将查询结果导出为Excel 格式文件。
还可以根据Word模版自动生成相关的工程简报等等[2]。
3结语
辽宁省节水增粮项目管理系统软件经过反复调试,目前已经正式运行了,2012年至2014年所有节水增粮数据都已经顺利录入数据库中,并且符合各个模块的要求。
通过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系统的搭建,有效整合全省各级农水业务部门与节水增粮工程项目有关信息,能够支撑节水增粮工程项目顺利实施,为科学管理节水增粮工程项目,实现农村水利的现代化管理提供翔实可靠的决策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郭先春,姜林,罗定贵.基于MSChart控件的动态综合水文GIS专题图的生[J].安徽农业科学,2010(1):250-252.
[2]龙妍妍,邓伟.自动气象站数据处理系统设计[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4(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