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永城节水增粮增效工程方案

永城节水增粮增效工程方案

永城节水增粮增效工程方案一、背景分析永城市的农业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种植棉花、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

然而,由于永城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雨量较少,加之黄河水资源的日益减少,导致农业用水严重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永城市制定了节水增粮增效工程方案,旨在通过节约用水、科学施肥、优化种植结构等措施,提高农业水利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减少农业用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工程方案1.水资源调配针对永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需要进行水资源调配工作。

首先要加强水库和灌溉渠道的改造和修缮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合理配置农田灌溉水源,确保农田灌溉的水量充足。

另外,加强黄河流域综合规划,提高黄河流域的整体用水效率。

2.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农业水利效益和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

永城市应根据土地肥力情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化品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优化种植结构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很大。

永城市应根据土地肥力、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优质、高产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降低耗水较大的作物的种植比例,从而提高农业水利效益和增加粮食产量。

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永城市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大力推广和应用。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降低水分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5.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为了提高农业水利效益,永城市应加强对农业水资源的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制度,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监管,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实施方案为了确保节水增粮增效工程方案能够有效实施,永城市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节水增粮增效工程方案。

县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县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县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县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县决定实施农业节水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量;2. 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3.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项目内容1. 水资源调查:对全县水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各地区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2. 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建新的灌溉渠道和水库,改善农田排灌条件。

3. 水肥一体化: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对水肥的利用率。

4. 水-saving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流失,提高灌溉效率。

5. 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民科学用水、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项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2.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项目资金的到位;4. 加强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农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五、项目效益1. 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2.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3.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六、项目总结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是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县各级部门和广大农民能够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农业节水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我县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如何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资源,而且农业用水效率相对较低,如何改善农业用水状况,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农业用水情况,提高农业节水效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用水的利用率。

2.通过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保证农业用水需求,减少浪费。

3.加强农民节水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民使用水资源的技能。

方案实施步骤1.制定农业节水实施计划,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整体规划和方案设计。

包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配置、培养农民良好用水行为等。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膜下滴灌、喷淋等,将有效减小土壤水分蒸发,提高用水利用率。

按照灌溉技术的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试种。

3.优化水资源配置,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利用。

倡导实行农业节水分类管理制,对费率进行差别化制定,推广水权交易等。

强化农业用水管理,严格执行用水许可制度。

4.小区及家庭节水意识培养。

预期成效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效:1.农民的用水意识得到提高,节水观念深入人心。

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用水的利用率,降低残留农药、化肥和重金属中毒的风险。

3.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了农业用水需求,减少了浪费,提高了供水效率。

4.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和环保经济效益。

总结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上述实施步骤,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倡导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编制

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编制

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编制节水增粮增效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水浇灌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从而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田经济效益的增加。

以下是一份节水增粮增效实施方案的编制。

一、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节水技术的引进、科学管理的推广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田经济效益的增加,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重点任务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1) 引入滴灌、微灌、渗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 建立灌溉水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合理调控灌溉水量,防止水资源浪费;(3) 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备,提高灌溉效率。

2. 优化土地利用和农作物品种选择(1) 开展土壤水分特性调查,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田水分蒸发损失;(2) 推广耐旱性较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抗旱能力;(3) 推广间作、套种等耕作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作物产量。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1) 制定农田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农田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2) 定期进行农田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及时预警和处理水资源短缺问题;(3) 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乱占乱用水资源行为。

4. 提供技术培训和政策扶持(1) 加强农民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技能;(2) 鼓励和支持利用节水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措施;(3) 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节水增粮增效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实施措施1. 成立专门工作组(1) 成立节水增粮增效实施工作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2) 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与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等组织的合作。

2. 加强宣传和推广(1) 制作宣传材料,开展地方农民节水增粮增效示范活动,提高农民的认识和参与度;(2) 在农村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宣传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增加农民的了解和使用意识。

3. 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1) 建立农田水资源监测点,定期收集、分析和评估农田水资源状况;(2) 配备水资源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率,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1〕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快推进农业用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任务目标。

通过优化调整结构、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品种、配套改建设施等途径,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到2023年,全区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节水农业体系。

1.农业种养更加优化。

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逐步调减高耗水农业种养面积,全区水稻、淡水养殖、莲藕面积分别调减0.68万亩、0.53万亩和1.19万亩。

2.农业灌排设施更加完善。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配套完善灌区灌排体系和水产养殖区进排水体系,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实施池塘节水工程。

2021年启动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争2023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比重提升到85%以上;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0.13万亩,改造提升养殖池塘面积0.15万亩。

3.农业节水成效更加明显。

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模式,大力应用微灌、喷灌、循环利用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节水农艺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以上,重点渔业企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50%。

二、重点工作(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

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优化配置水、土、种子等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推进适水种植、节水养殖、量水生产。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逐步调减水稻、莲藕等高耗水作物面积。

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节水成为当前社会发展
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业是全球水资源利用最为集中的领域,因此
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需要从技术创新方面入手。

通过引进
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
减少农田灌溉水量的使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
用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从而实现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需要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
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监控和调度,合理分
配农田灌溉水资源,防止因过度灌溉导致的农田水资源浪费和土壤
盐碱化等问题。

同时,加强对农田排水系统的改造和维护,提高排
水效率,减少农田水浸和水logging现象,保障农田正常生产。

此外,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通过加强
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应用能力,推广节水
农业技术和模式,引导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同时,鼓
励农民采用节水型作物品种,合理选择种植时间和密度,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节水。

总之,农业综合节水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水资源管理和科技推广的综合措施,才能实现农业节水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2023年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2023年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2023年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被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其中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农业的高效增产。

因此,在2023年,我们需要制定一项综合的节水农业增效方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产品增产和节水减排的双重目标。

2.原则:科学合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需求和水资源保护,倡导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关键策略1.技术创新推广:(1)推广现代化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等有效限制灌溉水的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推广节水农机具:例如喷雾式施肥机、节水喷灌器具等,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3)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实现农田水分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2.政策支持和引导:(1)设立节水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等。

(2)制定节水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节水农业技术和设施。

(3)加强农业节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规范农业用水管理。

3.宣传教育和培训:(1)开展节水农业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2)组织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和推广农业节水专业人才。

四、实施方案1.农田灌溉优化:(1)建立农田土壤水分监测体系,通过精准灌溉,防止过度灌溉和浪费。

(2)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减少灌溉水流失。

2.农业生产结构优化:(1)鼓励和支持推广节水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等,减少高水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2)提倡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适应当地的水资源情况。

3.农业技术创新:(1)加强农业科研力量的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研发适应节水农业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

(2)推广农田水分智能监测系统,帮助农民实现精准灌溉。

4.农民意识提升:(1)加强节水农业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2)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和推广农业节水专业人才。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节水项目实施方案1. 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日益紧缺。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农业节水项目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发展重点。

本文将介绍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方案。

2. 项目介绍农业节水项目旨在通过改进灌溉和管理方法,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收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水资源。

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灌溉系统改进通过改进灌溉设施、优化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的浪费,达到节水效果。

2.2 水肥一体化通过合理施肥和管理,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3 作物品种改良选择适应性强、高产、耐旱、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生产能力,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

2.4 科技支撑通过引进高科技方案,如遥感监测、灌溉自动化等,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节约用水、减轻水污染等。

2.5 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奖励计划等,鼓励农民采用节水技术和设施,推广农业节水项目。

3. 实施流程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流程如下:3.1 项目策划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预算。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3.2 技术咨询和设计咨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设计,确定实施方案。

3.3 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采购设备、安装灌溉系统、实施肥料管理等。

3.4 培训和指导开展农民培训和指导,教育农民掌握节水技术和管理方法。

3.5 监测和评估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改进实施方案,达到最佳节水效果。

4.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项目,预计能达到以下效果:•节约用水量,减轻水资源压力。

•提高灌溉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益。

•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改善环境。

5. 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案5.1 资金问题农业节水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解决办法是寻找政府和企业合作,采取多元化资金组合,提高项目可持续性。

5.2 技术问题农业节水项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度)乌兰浩特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乌兰浩特市水利工作队二O一五年二月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度)审定: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写:目录前言 (1)1现状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2)1.1项目区概况 (2)1.1.1自然概况 (2)1.1.3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6)1.2存在的主要问题 (7)1.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8)1.4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支撑能力 (9)1.4.1具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可靠保证 (9)1.4.2具有设备生产供应的可靠保证 (9)1.4.3具有项目建设管理的可靠保证 (9)1.4.4具有建后管护的可靠保证 (10)2 发展目标、任务和总体布局 (11)2.1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11)2.2发展目标 (12)2.3总体布局 (12)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4)3.1水土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14)3.1.1 区域水资源状况 (14)3.1.2耕地资源可利用量 (16)3.2节水潜力及灌溉需水分析 (16)3.2.1降雨 (16)3.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6)3.2.3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17)3.2.4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后的农业灌溉需水量 (22)3.2.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27)3.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7)3.3.1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原则 (27)3.3.2项目区现状用水量 (27)3.3.3项目建设前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7)3.3.4项目区规划水平年用水量 (28)3.3.5项目规划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9)4工程建设方案 (32)4.1.目标 (32)4.2.工程建设范围和主要建设内容 (32)4.3.资金筹措 (32)5典型区建设 (35)5.1指导思想 (35)5.2选项原则 (35)5.3建设标准 (36)5.3.1水利措施 (36)5.4建设规模 (37)5.5规划布局 (37)5.6最佳方案选定 (38)5.6.1低压管道灌溉典型区规划设计 (38)5.6.2喷灌典型区规划设计 (44)5.6.3供电设计 (54)5.6.4田间道路 (55)5.6.5林业措施 (55)5.7施工组织设计 (56)5.7.1施工条件 (56)5.7.2施工布置和方法 (57)5.7.3 质量管理 (60)5.7.4施工进度 (61)6项目管理 (62)6.1工程建设管理 (62)6.2资金管理 (62)7运行管理 (63)7.1管理体制机制 (63)7.2服务体系建设 (63)7.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63)7.4运行管理经费落实 (63)8投资估算 (64)8.1投资概算 (64)8.1.1概算依据 (64)8.1.2投资概算 (64)8.2、水利措施设计投资概算 (67)8.3资金筹措 (67)9效益分析及影响评价 (79)9.1节水、增产效益分析 (79)9.1.1节水效益 (79)9.1.2增产效益 (79)9.2经济效益分析 (80)9.2.1经济评价依据 (80)9.2.2主要参数 (80)9.2.3国民经济评价 (81)10保障措施 (87)10.1组织措施 (87)10.2资金保障 (88)10.3规范铲平和市场准入 (88)10.4建立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 (88)10.5加强宣传培训 (89)附表 (89)前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决定自2012年至2015年支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通过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在四省区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四省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发展粮食生产和解决水资源问题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四省区自然资源禀赋相似,发展粮食和农业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而且是我国粮食增产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目前,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5,在四省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财农〔2011〕502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农办〔2011〕297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有关事宜的通知》(内农综办〔2012〕1号)的文件精神,乌兰浩特市水利工作队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2015年度)的编制工作。

本次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卫东办事处金星村和五星村,总规划面积1.0万亩,实施年度为2015年,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耕地平坦,水土资源条件好,灌溉水源有保障,开发潜力大。

乌兰浩特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项目区农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高,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投工投劳任务。

1现状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1.1 项目区概况1.1.1自然概况1.1.1.1地理位置及范围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东北与扎赉特旗相连,东南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毗邻,其余方位皆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

地理坐标是东经121°50′~122°20′,北纬45°55′~46°18′。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土地总面积为2353.5平方公里。

1.1.1.2水文气象乌兰浩特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炎热,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

由乌兰浩特气象站统计数据如下:1、降水:乌兰浩特市年降雨期为4月20日至10月14日。

历年平均降雨量为438.3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6-9月份历年平均降水量369.1mm,占年均降水量的84.2%,3-5月份降水量历史平均值为43.5mm,占年均降水量的9.9%。

春旱是本地区的自然特点,1-2月和10-12月历年平均降水量为26.6mm,占年均降水量的6%,最高年份降水725.5mm(1938年),最低年份降水239.7mm(1967年)。

日最大降水量113.6mm(1981年7月1日)。

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5%,最大湿度99%,最小湿度0。

3、蒸发:年蒸发量为1194.6-2011.3mm,年均蒸发量为1197.8mm,年最大蒸发量为2111.3mm(1982年),年最小蒸发量为1194.6mm(1941年),月最大蒸发量为439.4mm(1961年6月),汛期历年蒸发量为876.5mm。

4、气温:乌兰浩特市年平均气温为4.2℃,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

极端最高气温39.9℃(1968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33.9℃(1957年1月4日)。

四季变化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4月份比3月份高10.4℃,平均每天上升0.35℃,5月份每天上升0.28℃。

秋季气温下降很快,10月份比9月份低0.87℃,平均每天下降0.29℃。

秋末冬初每天下降0.37℃。

5、日照及辐射量市区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01.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5%,日照最多年份是1952年,日照时数3088.7小时。

日照最少年份1957年,日照时数为2665.8小时。

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5597.69兆焦耳/m2。

6、风:乌兰浩特市处于季风区,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晚秋至冬初,处于蒙古高压中心的东南缘,多西北风,夏季在太平洋高压的影响下,偏南、偏东风较多,由于高低压天气活动频繁和受局部地区影响,风向变化复杂,一般风力3-4级,最大风力7-8级,平均风速3.2m/s。

四季风特点,冬季西风或西北风较多,春季,西北风或西风较多,夏季,偏北风,东风较多,秋季,西风多。

1.1.1.3地形、地貌及土壤1、地形、地貌乌兰浩特市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与松辽平原接合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西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为松辽平原,海拔高程250-580m,属低山丘陵地貌。

靠近兴安岭的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在400m以上,分布于市区的北部和西南部,大部分山脊呈环形展布,个别呈北东或北西展布,分布在北部义勒力特工作部的民生、团结、胜利嘎查,西南部的太本站镇的和平、五丰村一带地形坡度为15°—20°。

主要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或熔岩构成,属低山侵蚀区,岩石出露较好,残坡积覆盖物较薄。

卫东办事处规划区属这一区域。

丘陵区、海拔标高在300-400m之间,地貌特征为低缓的丘陵,山顶呈浑圆形状,高低起伏,坡变较缓,由兴安岭系余脉山地长期受蚀而形成,地形坡度较小(5°—15°),山坡岩石出露不好,属低山堆积带,主要为残坡积及风积,覆盖层厚1-10m,在乌兰浩特市分布面积较大。

低山堆积区,海拔高程在300m以下,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小于5°,按地貌特征及堆积物特征,划分准平原堆积带,古河床堆积带及现代河容堆积带。

本市11.94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区大多数分布在这个区域。

2、土壤、植被乌兰浩特市土壤有6个土类、9个亚类、11个土属、30个土种,土壤中,以草甸土、黑钙土和栗钙土3个土类为主体,分布于沿河两岸,丘陵漫岗,山间沟容地带。

粗骨土、暗棕壤和沼泽土3个类呈零星分布。

全市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趋势是丰氮、低磷、低钾。

规划区土壤以草甸土为主。

本市植被类型系科尔沁大草原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种类繁多的各种自然植被类型。

生态类型可分为,次生柞桦混交林分布区,贝加尔针茅一羊草杂草分布区;大针茅一隐子草一山杏分布区;地榆、萎陵菜、车前草、水稗草分布区四个区域。

义勒力特规划区分布在次生柞桦混交林区域,其它规划区均分布在地榆、萎陵菜、车前草、水稗草分布区。

1.1.1.4水资源1、河流水系(1)洮儿河:洮儿河为嫩江右岸一级支流,流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和乌兰浩特市,吉林省白城市,经大安县注入嫩江,全长595公里,由义勒力特工作部的东白音嘎查入境,从卫东办事处的卫星村下游出境,境内流程57.5公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8.6亿m³,察尔森水库建成后,松辽(91)水政字第3号文件,分配给内蒙古兴安盟(P=75%)水量4.058亿m³,其中分配给乌兰浩特市灌溉用水3.248亿m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