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工作与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中药说明书英译研究现状

中药说明书英译研究现状中药说明书是指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介绍的书籍。
它是中药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工作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药说明书英译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1. 历史回顾中国药典是中华医药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中药说明书的主要来源。
自中国药典出版以来,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工作就不断开展。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工作主要集中在翻译中国药典以及一些专业的中医药文献。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一些权威的中药说明书开始陆续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并在国际上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
2. 基础研究目前,中药说明书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药名称、药材属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进行准确翻译。
这一方面研究主要侧重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等领域,通过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进行相应的英文表达;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标准等内容进行翻译。
这一方面研究主要侧重于中药资源、质量控制等领域,通过对中药材的产地、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进行相应的英文表达;对中药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翻译。
这一方面研究主要侧重于中药药理学、药物毒理学、临床药学等领域,通过对中药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而进行相应的英文表达。
3. 应用研究中药说明书的英译研究不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药说明书的英文版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方面,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说明书的英文版被广泛用于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一些出口中药企业也将中药说明书的英文版作为重要的销售和宣传资料,用于向国外市场宣传和推广中药产品。
二、中药说明书英译研究存在的问题1. 专业性不足目前,中药说明书的英译工作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中医英译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与思考

中医英译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与思考作者:蔡梦圆杨丽陈骥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21年第06期摘要:中医英语翻译在中医药国际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的中医英语翻译可以表达中医基本名词术语内涵、传达中医医理及文化特征、宣介中医养生及预防观念、推广中医特色疗法。
国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中医药在COVID-19防治的各个阶段疗效显著,“后疫情时代”中医英语翻译需要更加注意规范中医核心概念的英文表达,加强中西方中医传播媒体的沟通互动,培养适应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疫情时代;中医英语翻译;中医药国际化中图分类号:H315.9;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6-0035-04Abstract: TCM English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 Accurate TCM English translation can express the connotation of basic TCM terms, convey TCM medical theory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CM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concepts, and promote TCM characteristic therapies. The domestic fight against COVID-19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phased victory. TCM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ll stages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andardizing the English expression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TCM,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CM communication media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who adapt to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CM.Key words: COVID-19; post-epidemic era;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呈现出全球蔓延趋势,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1],目前确诊病例过亿[2],形势不容乐观。
浅谈中医药翻译及其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影响

1中医药翻译队伍和中医药国际化现状1.1中医药翻译人才匮乏近年来,随着全球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因其“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普世价值观和在防病治病方面体现的独特疗效”以及“较少的毒副作用”等特点,引起了西方民众日益高涨的兴趣和热情,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战略的实施,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空前活跃。
但是目前相对发展缓慢的中医药翻译人才队伍显然并不能满足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现如今,中医药翻译队伍不够庞大,中医药翻译人才匮乏,大大制约了中医药的国际化交流。
1.2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中医药国际化”已被列为重点任务。
“国际中医药标准”被认为是中药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作为中药世界卫生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负责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值此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成立15周年之际,国际上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医学方面,此次会议的特殊设计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浅谈中医药翻译及其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影响聂郁燃田苗王岩于美英孙美慧宿哲骞*(长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130117)【摘要】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在为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而努力;近两年来,更是致力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和多方合作协同创新。
为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良好发展,中医药翻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益加速的国际化进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严峻。
为此,通过分析中医药翻译人才现状和翻译方法及其对发展中医药国际化的影响,进而提出问题对策。
【关键词】中医药翻译;中医药国际化On translation of TCM and its impact on the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College of Manage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130117)Nie Yuran Tian Miao Wang Yan Yu Meiying Sun Meihui Su Zheqian[Abstract]In recent ten years,China has been striv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In the pasttwo years,China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TCMtranslation plays a vital role.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problems exposedare also serious.Therefore,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CM transla⁃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ternationaliz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countermeasures.[Keywords]TCM transl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CM*基金项目基金项目::2017年度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文化外译问题与实践研究(编号:2017B23);2017年度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中医药科技项目。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现状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现状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存在一些现状,如术语标准化不足、译文晦涩难懂等问题。
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术语标准化不足中医药品说明书中常涉及大量的中医术语,这些术语在汉语中有其特定的含义,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往往难以找到与其对应的准确翻译。
由于中医术语的特殊性,翻译人员往往倾向于直译,结果导致译文晦涩难懂,影响了药品的宣传和使用。
这种现象与生态翻译学的理念相违背,生态翻译学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生态平衡,尊重并维护源语言的生态环境,同时对目标语言的生态环境进行适当的引入。
在翻译中应当更加注重术语标准化,建立统一的中医术语翻译库,并制定统一的翻译规范,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易懂性。
二、译文晦涩难懂由于中医术语的特殊性和文化差异,中医药品说明书的译文常常晦涩难懂,难以让非中文母语的读者理解其含义。
这与生态翻译学的强调违背,生态翻译学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和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自然性。
中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工作应当更加注重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使译文更具易读性和自然性。
三、建立多元化的翻译团队目前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工作往往由单一的翻译团队来完成,而忽视了多元化翻译团队的重要性。
生态翻译学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要建立多元化的翻译团队,使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的翻译人员共同参与翻译工作,以保证译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工作,应当建立由中医药专业人士、翻译专业人士和跨文化沟通专业人士等多元化的翻译团队,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看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现状,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中存在术语标准化不足、译文晦涩难懂和缺乏多元化翻译团队等问题。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在我们探讨为什么要读研之前,需要先明确一个观点,即读研不仅仅是为了 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 面阐述读研的重要性和好处。
首先,读研可以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和知识素养。攻读硕士学位意味着有机 会在更高级别的学术平台上深入学习,接触并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 究方法。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要研究中医英语翻译
01 一、研究背景
目录
02 二、现实意义
03 三、研究方法
04 四、研究成果
05 五、未来展望
06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 的。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研究中医英语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从研究背景、现实意义、研 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研究中医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3、有益于制定中医药政策和发展规划。准确的中医英语翻译有助于各国政 府和国际组织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需求,为制定中医药政策和发 展规划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中医英语翻译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回顾、术语翻译和文本分析等。文献 回顾可以系统梳理中西方医学英语翻译的历史和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术 语翻译是解决中医英语翻译难题的关键,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提 高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文本分析则通过对中医英译文献的深入分析,理解翻 译的策略、特点和难点。
总之,阅读经典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阅读经典,我们 可以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提高个人素养,同时还可以推动文化传承和国际 交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阅读经典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和社会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翻译现状

中医翻译现状1中医翻译的现状分析中医翻译的必要性(1)把中医推向世界。
尽管新的科学体系在西方的发展运用,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却很少在国际上被人了解甚至使用。
中医是其中之一。
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没有有效的得到推广。
中药翻译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对中国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当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包括专家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了解中医的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中医背后的文化,这样一来,中医就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中医翻译面临的困境(1)语言模糊性。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后者一方面和中医水乳交融,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凌两可,晦涩难懂。
最常见的例子有阴阳,五行,气等,这些在英文里很难找到对等的翻译。
(2)文化障碍。
中医文章里的词语。
不仅能够传递出信息;而且还承载着文化意义。
译者经常面临的困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医的文化背景和西医的有很大区别;二是中医里面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有可能让西方人很难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术语的不规范性。
很久以前,中医的基本理论就形成了,但其所使用的语言却不标准。
与此同时。
中医教育主要是通过口述的方式代代相传,即使有一些中医学校,也因派别不同各自独成体系,彼此之间很少有交流,这样,中医的理论和观点就很难与时俱进。
久而久之,不仅国外的医生。
甚至国内的医者都对中医里的术语困惑不已。
对中医译者的要求为了让中医走向世界,我们国家需要训练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的中医译者。
李照国教授总结了医者应具备的一些能力要求:(1)熟练的掌握外语,特别是医学方面的外语词汇;(2)对语言学和翻译理论方面的书籍有一定的涉猎;(3)熟悉中医理论;(4)对中国古汉语有深刻的理解;(5)对西医有基本的了解;(6)对中国古典哲学有很好的领悟2中医术语的命名原理毋庸置疑,西医对严重的病状能够有效的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很多人却对绿色、安全的中药情有独钟,且这种趋势越发凸显。
浅谈中医翻译

・医学翻译研究・ 编者按:翻译是架起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学习的桥梁,是推动全球一体化、促进国际大循环的纽带。
随着中国加入WTO,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医药学必将在全世界得到更为深入和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这不仅为中医学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也对中医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促进中医药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以适应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需要,我刊自本期起新设“医学翻译研究”栏目,以期为我国的医学翻译研究提供一个交流与争鸣的园地。
无论是西医翻译、中医翻译还是其他民族医学的翻译,都属于医学翻译的范畴。
虽然各具特色,但译理相通。
我们希望本栏目能成为医学翻译工作者总结翻译经验、研究翻译理论、探讨翻译问题、交流翻译体会、开展翻译批评的学术论坛,以推动中医药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和学科建设步伐。
欢迎海内外的医药翻译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积极参加交流和讨论。
我们相信,通过医学翻译界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医药学与世界医学界的“天堑”必将变“通途”。
B riefly on E nglish T ranslation of T 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北京西苑医院X iyuan H ospital,China Academy ofT 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北京 100091) 陈可冀CHE N K e2ji 关键词:医学英语;中医英译;直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334(2002)03-0007-02 关于中医翻译问题,报刊杂志中有过很多讨论,但看来恐怕远远不够,继续讨论,并逐渐深化认识,仍属必要。
中医英译,是中英双语在中医药学专业方面的语言转换活动,有专业知识层面的问题,也有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更可有中英语使用者文化素养方面的问题,所以要做到译得丝丝入扣,不失原意,而又能为使用英语者所乐于和易于接受,即所谓两相接轨,水到渠成,实非易事。
中医英语翻译发展简述

中医英语翻译发展简述【关键词】翻译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和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中医热”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到中国来学习中医。
众所周知,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四大经典是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基石,一直被古今中医教育所最为推重。
但中医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的理论著作皆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对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而言,是一种异质文化,有着相当的学习难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中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许多专家、学者在中医的翻译与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 中医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其英译发展1.1 第一阶段英国医学家芙罗伊尔(Sir.JF)早在1707年,就针对王叔和的《脉经》,在伦敦出版了《医生诊脉》(The Physician’s Pulse―Watch)一书,现存于英国图书馆[1]。
这表明在近300年前,已经有英文版中医图书出版。
针灸,是中医引起近代西方世界关注的重要标志与起点。
《纽约时报》副总编、资深记者、专栏作家詹姆斯.瑞思敦(J Reston)于1971年随基辛格访华,在北京采访期间,患阑尾炎。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詹姆斯・瑞思敦在手术后接受了不到20min的针刺及艾灸治疗以减轻腹部的严重不适,疗效很明显。
随后他写了一篇报道,题目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手术”(Now,Let me Tell You about My Appendectomy In Beijing),发表于1971年7月26日《纽约时报》[2],如实的报道了他在北京切除阑尾手术的经历和针灸的特效功能,这引起西方人对针灸功效的密切关注。
之后,包括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在内的西方政府机构和医疗研究机构,纷纷派人到中国参观访问,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对针灸展开研究。
从此,西方开始了对针灸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兴起了针灸热,也刺激了对中医英译本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机 遇 。全 球 化 和 一 体 化 有 利 于 知 识 和
南的试点和推广, 必将全面提升湖南
资讯的共享, 这为中医走向世界减少甚
省金融服务水平, 助推湖南新型工业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国内面貌 至消弭了传播的困难, 中国在国际舞台
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 发 生 了 很 大 变 化 ,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国 传 上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角 色 成 为 中 医 走 向 世
( 三) 打造“ 3+5 泛长株潭”集群的合 统 、风 俗 、文 化 和 艺 术 等 无 一 不 吸 引 着 界最深厚的依托。经济实力的提升往往
力, 辐射带动湖南发展, 实现总体崛起 西方人士, 越来越多的人都急于了解中 带来文化辐射力度和深度的延扩, 中医
发 达 国 家 工 业 化 与 城 市 化 的 发 展 国。随着时代的演进, 传统的中国医学, 药 是 以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为 根 基 构 建 起 来
解就更难了, 让他们如坠云雾中, 闹不 翻译人才, 因为翻译中医决不是一个
明白“ 中医究竟是怎么回事”。
把中文机械地转换成外语的简单过
同时, 中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 尚 程, 它必须首先建立在通晓中医中药
处在一个发展初期。中医外语缺乏统 知识的基础上, 同时要求译者有较高
一标准, 所能借鉴的资料和论著少且 的古汉语水平和外语水平, 否则译者
传统医学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 注和重视以及天然药物市场的迅速扩 大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国际 空 间 。我 国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综 合 国 力 的不断上升, 以及中药现代化水平的提 高, 使得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 不断增强, 中医药国际化正面临着良好
启动, 各项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在湖
中国传统医学已经建立了完整而 统性也是困扰中医外语教师的一大难
独 特 的 治 疗 系 统 。 这 个 系 统 无 论 是 在 题。专家、专论和专著是判断一门学科
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 本质上作为 是否建立的三大标准, 而目前中医外
和谐医学与作为征服医学的西医都是 语还很难被称为一门学科。因为理论
很不相同的。例如, 中医在医疗上强调 框 架 的 缺 失, 类 似 中 医 英 语 只 是 一 门
规律表明, 在工业化的早中期, 主要是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在工业化的中后 期 , 主 要 是 城 市 化 推 动 工 业 化 。“ 湖 南 省现阶段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带动城市 化阶段。长株潭是湖南省发展的优势 地 区, 城 市 化 水 平 已 达 到 48%, 高 于 全 省平均水平 11 个百分点。从成长性来 看, 已初步进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 阶段。
整 体 概 念 , 讲 究 天 人 合 一 ; 用 药 上 重 视 “ 准学科”。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药的性味归经。而西医却从局部入手, 培养中医外语专才非常迫切。
用药上往往是以消灭局部有害因子为
“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主。又例如, 中医中的五行学说, 金、 应当努力发掘, 加以提高 ( 毛泽东,
经济观察
责任编辑·闫丽梅·E- mail: qintin99066@163.com
( 二) 抓 住 试 点 机 遇 , 改 善 和 优 化
2002 年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首 次 专 门
湖南金融生态环境, 实现金融崛起 中 国 金 融 改 革 的 试 点 , 从 1980 年
代 初 的 深 圳 , 到 1990 年 代 初 的 上 海 浦 东, 再到今年的天津滨海新区, 如今又 到了处于中部崛起大背景下的湖南。 试点是新形势下发挥中央银行在金融 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 更好地服务于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在 湖南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综合试点, 一方面能够加快湖南省金融生态建 设, 推动地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有 效打击洗钱犯罪, 提高湖南对国内外 企业和资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 能更 有效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金融服务的 需求, 保证金融机构业务有效运转, 加 快社会资金周转, 提高社会资金的使 用效率。随着金融服务创新综合试点
李 晓 彤
中 医 药 国 际 化 进 程
浅 谈 翻 译 工 作 与
针对传统医学, 发布了 2002~2005 年全 球战略, 强调对传统医学的规范化管 理, 强调对传统医学的安全性、有效性、 可 获 得 性 、可 持 续 发 展 性 的 研 究 。 生 物 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 式转变, 西医和传统医学之间的距离渐 行渐近, 很多方面西医要向中医借鉴, 甚 至 在 某 些 方 面 走 向 一 统 。中 医 药 必 将 与西医药成为并行的医疗体系, 以求中 西医之共进, 以中医药的国际化推进中 医药的现代化。
的, 它将会随着中华文化对世界影响的 拓展而拓展。
二、中医翻译现状 然而, 当西医已渗透了中国医学的 各个领域, 西方医药业在中国大赚其钱 的时候, 中国医学却迟迟未能在西方国 家 得 到 广 泛 的 推 广 和 应 用 。在 国 际 中 药 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 中国仅占不到 5%, 约 5.8 亿美元。而且在这极为有限 的出口额中, 绝大多数还是原料初级 品 , 中 成 药 仅 占 1.26 亿 美 元 , 且 以 食 品 添 加 剂 的 形 式 出 口 。其 原 因 究 竟 是 什 么 呢? 众所周知, 翻译在技术、文化、艺术 等各方面的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 。中 医 理 论 系 统 和 治 疗 方 法 和 西 方 医 学有很大差别, 西方人要了解中医, 最 直 接 的 方 法 就 是 通 过 中 医 文 献 翻 译 。中 医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的 率 先 崛 起 。发展
患, 在发展中国家更是被很多人作为初 译 为“ 5 个 仓 库 和 6 个 宫 殿 ”“, 生 气 ”
(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经济系)
级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生 命 力) 译 为“ 发 怒 ”, 把“ 带 下 医 ”( 妇
58
发 展·月 刊
责任编辑·闫丽梅·E- mail: qintin99066@163.com
不系统。国内从事中医翻译的多为外 很难准确把握并传递信息。
语教师, 不通晓中医学科。虽然国外学
继 1996 年 美 国 FDA 批 准 针 灸 作
者 一 直 在 研 究 中 医 , 并 试 图 通 过 翻 译 为治疗方法后, 2000 年, 中医首次在 西
将 中 医 介 绍 到 国 外 , 但 毕 竟 中 西 方 存 方 国 家— ——澳 大 利 亚 以 法 律 形 式 得 到
更 因 其 对 草 药 的 巧 妙 应 用 、独 特 的 理 论 系统及有效的防治手段而愈益在世界 上 展 现 出 她 的 魅 力 。中 医 药 已 成 为 我 国 自然科学领域最具特色和国际竞争力 的学科之一, 也是我国最有可能形成国 际标准和国际化的学科领域。
一 、中 医 药 国 际 化 的 必 然 性 随着地球村的形成, 不同的医学和 文 化 体 系 必 将 会 走 向 全 球 化 。中 医 学 的 发展寄托于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 淀, 她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为全 人 类 所 共 有 。鉴 于 西 医 的 局 限 性 和 西 药 的毒副作用, 现代的西方人越来越接受 回归自然、接近自然的理念, 对于科学、 物 理 、化 学 、环 境 污 染 的 观 念 有 了 新 的 看法, 中药天然药物的特色和在疑难杂 症治疗方面的突破, 日益凸显出中医的 优势, 他们开始相信中医的疗效, 有关
“ 3+5”城 市 群 的 兴 建 , 是 提 高 湖 南 省省域竞争力的理性选择, 将有利于形 成强有力的增长极, 辐射带动湖南省的 发展。建设“ 3+5”城市群, 能够把湖南城 市 做 大 做 强 , 更 有 利 于 与 长 三 角 、珠 三 角、京津冀形成呼应开发的态势。
湖南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 应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强大区域经
在 语 言 、文 化 、价 值 观 和 思 维 逻 辑 上 的 承认和保护。同年, 阿联酋、泰国、南非
差异, 就像西方的中国餐馆烧不出正 政府相继宣布中医在本国的合法化,
宗的中国菜一样, 无法引起其他国家 针灸在大多数国家获得了法律地位。
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世界各国日渐关注中医, 掀起了中医
因此, 中医药文献翻译质量不高、 翻译的热潮。中医翻译成为最近几年
木 、水 、火 、土 的 相 生 相 克 和 阴 阳 学 说 1958) ”。这个目标与理想, 现在已成为
济合作与交流, 立足培养新型产业, 数据表明现在中医药在发达国家越来 作用, 但中医翻译的难度却超乎想象。
用 技 术 创 新 推 动 新 型 工 业 发 展 , 用 信 越流行。同时, 中医“ 简、便、验、廉”的特 中 医 术 语“ 白 虎 历 节 ”( 关 节 肿 痛) 被 译
息 化 带 动 工 业 化 发 展 , 实 现 中 部 地 区 色 , 为 更 多 不 发 达 国 家 的 人 民 解 除 疾 成“ 白色的老虎在奔跑”, 把“ 五脏六腑”
数量不多是中医药在西方国家迟迟得 的新兴专业, 然而现在国内的中医翻
不到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医翻译 译教学存在着师资严重缺乏的隐忧,
发展落后已经阻碍了中医国际化的进 中医和外语两门学科需要较大的投入
程。
才能有所建树, 而两者的融会贯通就
三 、原 因 分 析 及 对 策 建 议
更耗费Hale Waihona Puke 间和精力。此外, 教材缺乏系□
" " " " """"""""""""""""""""""""""""""""